幼儿园绿色的世界

2022-07-24

第一篇:幼儿园绿色的世界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绿色的世界》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绿色的世界》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和阅读图书,感知、理解与表达诗歌内容,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积极参加朗诵活动,能在集体中大胆地进行表达,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绿色的世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通过玩戴眼镜的游戏和阅读图书,感知、理解与表达诗歌内容。

3、积极参加朗诵活动,能在集体中大胆地进行表达。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的眼镜(幼儿人手一份)。

2、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绿色的世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以操作活动加深幼儿对绿色世界的理解。

教师出示绿色的眼镜。

师:戴上的眼镜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到户外观察周围的世界,教师提醒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颜色的世界。

二、教师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绿色的世界”的感性印象。

师:当你戴上绿色的眼镜时,(快思教案 www.)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发现什么东西变绿了?

三、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教师讲到“绿色的天空时”,右手指着天空,眼睛顺着手指的方向看。

教师讲到“绿色的小猫”,双手放在嘴边,做猫抹胡子状。

教师讲到“绿色的甜糕”时,双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

教师讲到“绿色的手套”时,双手手心手背翻转一次。

教师讲到“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时左右手分别向两边轻轻挥动。

教师讲到“到处都是绿绿绿”时,右手往左右两边各指两下。

教师讲到“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时双手蒙住眼睛再放开。

教师讲到“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时,微笑着摇头。

1、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看图朗诵诗歌。

2、表演朗诵诗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运用轮流念诗歌的方式朗诵诗歌。

幼儿戴上绿色的眼镜,边表演边朗诵诗歌。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扩展阅读:绿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在光谱中介于黄与青之间的颜色。绿色是电磁波的可见光部分中的中高频部分,频率520~610THz(对应空气中波长为577~492nm)。

第二篇: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

牛文元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外延

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的内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类在生产领域中各类活动的总能量,不能够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全球、国家、区域的发展原则是:不损害、不削弱、不干扰生态服务能力,不超出环境容量的承载。另外人类在社会领域中的行为共识,必须要服从公平、合作、共建共享的总原则。在上述两大基础上,生态文明用"有序、循环、协调、共生、和谐、简约、高效"等元素的总和,参与人类共同形成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发展观,以此去规范我们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和社会行为。

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我们通常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是就是对于两大主线的认知,第一主线要求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应当处理好人和资源、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里面讲的"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其实就是对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提炼。生态文明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这个"索取"包括了自然给我们提供的整体环境,包括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包括了在实现人类进步过程中的生态服务与生态演进。人类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大量索取了自然的各类财富,我们对自然本身回馈的水平和强度是不是抵消了这种不断的索取?这是生态文明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实现不了"索取"与"回馈"的平衡,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必然受到加倍的惩罚。

第二主线就是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区际关系,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互相损害、尔虞我诈,还是互利和谐、共建共享?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还是通过协调达到"双赢、多赢或共赢"?这些均可从生态文明中得到借鉴。

可持续发展理论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这两大主线。而这两大主线在生态文明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升华和凝炼。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全球承载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全世界在100多年工业革命进程当中,对自然界的资源、能源以及自然环境方面的掠夺和干扰,应当超出此前的几百倍。现在经常提到干部的政绩,我们过去比较清楚的是最好不出现"财政赤字",知道借了钱将来要还,银行的贷款将来要还。但要是问一个干部"生态赤字"怎么样,他就会基本不管,留给后代。我们通常讲借债要还,父债子还,我们留下的生态债务,后代也一定是要还的。因此生态赤字要逐渐和财政赤字一样引起中国未来发展的充分注意。这两大赤字将来都应当作为衡量国家健康发展的基本内容。

要正确认识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了解这样的背景:世界上国土面积在7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有6个,包括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在这6个国家中,中国的资源总量或者说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总体上还是有优势的,但是所有优势被13亿人口这个分母一除之后,基本上变为了劣势。中国6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我们要在这上面建设、发展,当然要比平地付出的艰辛更多。中国33%的国土面积是干旱区荒漠区,70%的国土上每年遭受到典型的东亚季风的强烈影响,东亚季风给中国带来的自然灾害在世界大国中是罕见的。我们有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大陆的平均高度是世界大陆平均高度的1.83倍,我们是在一个高平台上搞建设,这样它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可想而知。

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很高。我们有13亿人,以每年土壤和岩石的搬运量和运输量的总和作为一个指标,世界有一个统计,每年中国总强度是380.17亿吨,每人大概是33吨左右,而世界人口平均是15.6吨,也就是说中国平均翻动地表面的频率和总量是世界其他国家的2倍还要多。还有一个指标,就是中国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这个频率的次数是以每损失多少财产,死了多少人,损失多少面积来算的--大约1500年前的隋代,每年1.6次,逐渐加大到现在每年的3.9次,从现在到未来的30年当中,我们还可能增长到4.1次。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环境污染。目前,中国的CO2排放超过50亿吨(居全球第二), SO2排放2500万吨(居全球第一),COD排放1200万吨,废水排放量482亿吨,中国665座城市中有41.1%的水质遭受严重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达到1800万吨。

中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6%左右。2006年,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37.1%,草原退化速率平均每年200万公顷。中国的黄土高原(如陕西安塞)近25万年以来生态环境在不断地退化。这种现象有自然侵蚀的原因,自然侵蚀再加上人类不断增加的活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共同造成了这种人类活动对于地表干扰的现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中国发展的前途所在。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克服五个基本瓶颈

(一)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背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人口的再生产数量很高,物质再生产没有跟得上去,因此长期处于一种短缺经济,尤其是粮食的短缺,使得中国整体的发展构不成一个生态型的社会。当人口总量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满足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永远不可能是生态型的社会。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后,中国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的再生产之间产生了良性的好转。但是不要忘记,现在中国的人口列车仍以巨大的惯性每年800万-1000万的增量向前奔腾,还要延续30年左右。我们如何保证这些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生态型社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资源的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背离。过去我们过分注重资源的生产价值,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水资源,把它的生态价值,特别是在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忽略了。忽略的结果,使得我们对于生态型社会的体会比较浅,而且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联合国曾经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做过一个实验,把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叫在一起,在热带雨林当中砍掉了1公顷的树木,然后计算它的价值。如果造纸或者是做家具等等,它们能够换来的价值是多少?生态学家就把这片森林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的生态功能、生态服务能力,它对水、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等等都算进去,最后计算的结果是生态价值高出生产价值31%,二者之比是1:1.31左右。大家可以看,在过分强调资源的生产价值,而忽略它的生态价值之后,我们实际上欠了大自然的债。

(三)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和自觉养护的失衡。我们每天的生产生活当中,都要把自己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抛弃到自然环境之中,你丢我丢,丢来丢去,直到最后环境容量无法消纳这些东西。一直到现在,我们一些企业、生产者仍然对于环境容量还是抱有无偿占有的心态。什么时候它和自觉养护、自觉维护、自觉的保持,自觉的回馈相平衡的时候,那么生态型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四)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失衡。过去我们注重效率当然非常必要,但是公平就不重要了吗?我们通常讲可持续的发展有三大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发展动力,用高效率或者是先进的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我们单位时间的产出等等。第二个元素是发展质量。质量主要是考虑在生产过程当中,从源头到末端,整体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本身的干扰和破坏是怎样的,如果破坏超出了环境容量,那么这种发展质量不高。第三个元素就是公平,也就是说发展的成果要有利于或者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虽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知道经济的增长是有区域不同的,我们不可能要求西北地区和东部一样,产出那么高,这个是不争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谁经济产出高就应当独自享受,必须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社会成员,使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应当享受社会提供的基本界限以上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说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五)经济运行成本的外部化必须得到克服。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如果你在生产过程当中该付出的成本你却不付,而推到社会上让别人付出的话,作为企业公民是不合格的,这将会导致制度失灵。总之,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要以生态型经济和生态型社会的完整图景作为前提。

三、从生态文明到制度建设

构建生态文明,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完善的规范性制度。

一是产业补偿制度。这个十分复杂,应当把每一个产业在它的产业链当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它对环境

本身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进行分析,根据产业链本身的位置及其所作出的对财富积累的贡献和对自然状况的干扰的净值来计算。世界上已经开始做了,我们也在研究。在不同链条当中你对环境本身的干扰和破坏的能力,以及你自己的水平要算出来,这样算出你所作的贡献和你造成破坏的差值,如果有的话,你就需要补偿。包括第二产业当中的源头产业和后续产业之间的基本关系。一旦我们建立起来了,我们对战略环境评价也好,生态补偿也好就有了一个定量的依据。

二是生态补偿制度。我们有区域的,包括东部、中部,对于西部的生态屏障、脆弱地区的生态补偿,这是一个面上的。从一个线上讲,大江上游对中游下游的关系怎么处理。从一个点上讲,比如对水源地周边居民的生态补偿。我们从点线面三者之间的生态补偿中,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社会和谐的关系。通常我们移民的时候为什么矛盾那么大,就是生态补偿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不合理引发的。

三是灾害补偿制度。灾害大家都不愿意发生,但肯定要发生。在某一个地方是随机的,在全国大局面来讲又是必然的。这种灾害发生在哪里,实际上不应该只由那个地区去承受,应该是整体社会都要分担,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四是社会补偿制度。对于弱势群体,对于贫困地区、对于整体的低收入阶层等等人群的补偿。

从整体来讲,我们只有从战略上和根本上把握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生态精神、生态理念和不超出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我们的服务价值、不超出环境容量的承载力这样前提下,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得到彻底的实现。

作者简介

牛文元,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中心专家组成员。美国耶鲁大学SDLP讲席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Fulblight教授。《中国发展》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社会物理学,已出版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北京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83年参与联合国布伦特莱委员会起草世界可持续发展奠基性文本《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行者之一。199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可持续发展理论专著《持续发展导论》。自1999年以来主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0卷。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总主编)与牛文元(执行总主编)共同主编并出版中国首部权威性巨著《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20卷)。2007年9月与意大利前总统钱皮一道,获颁"圣弗朗西斯国际环境大奖"。获"2007中国10大科技英才人物"。

第三篇:身在绿色世界 心系一流目标

——南通市通州区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施忠华事迹

施忠华,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涉及科教管理、农林信息、和林业技术指导多个岗位,2014年10月,通过竞争上岗被聘为通州区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从事林业工作十余年来先后参加、主持过2008年二类调查、2009年湿地调查、20

10、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三次荣获南通市通州区委、区政府嘉奖;2010年,荣获南通市林业局林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绿化委员会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先进个人和2003-2010年绿色江苏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被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通市林业局评为全市林业系统先进个人;2017年,荣获江苏省湿地保护先进个人。

堪称一流,他有高素质的业务能力

多年来,施忠华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下镇村搞调研,在掌据基层绿化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先后形成各类绿化工作总结、情况汇报、调研材料等近百篇,负责起草了近十年的《通州区绿化造林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全市率先研究制定生态防护林工程考评办法用于加强绿化管护工作。2017年,通州区完成南通市创森23个考核指标,施忠华功不可没。他对照南通市与通州区的创森责任状要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建设,以森林城镇、三化示范片、村建设为抓手,注重绿化管护、林业资源管理和自然湿地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建设了市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并得到政府批准,自然湿地保护小区方案通过省专家评审,自然地保护率超52%。

在每年度的绿化造林工作中,施忠华总在工作在一线,对全区的每个造林小班都进行实地戡查、GPS定位和造林数据表格上报,确保全区新造林面积达标。在工作中,施忠华较好地展现了高素质的业务能力。在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江苏省林业网站、江苏省《林业工作简报》上发表各类报道数十篇;多年来,足迹踏遍全区15个镇区,276个行政村(居),累计规划完成绿化造林面积近20万多亩,实施国家级林业项目8个、省级绿色江苏及林业三新项目近20个。

2009年以来施忠华多次承担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国债防护林项目、绿色江苏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重大国家、省林业项目的实施及规划设计编制工作,累计新增造林面积4万余亩。2011年,施忠华负责的国家试点森林抚育项目代表江苏省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2012-2016年参与、主持进行了“耐盐碱树种培育与推广”“彩叶及景观树种推广”“薄壳山核桃良种果材兼用丰产技术推广示范”三项林业三新工程课题工作,在全区推广应用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基层林业干部、专业社员等800多人次,营造示范林近万亩。在完成课题基础上个人获2012年度南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013年度南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017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单位获2016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追求一流,他有高强度的奋斗精神

好成绩是奋斗出来的。

2009年,施忠华独立完成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工作,2010年、2015年负责江苏省第八次、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三次外业调查都正值盛夏高温季节,他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冒着酷暑烈日,行走在通州区的田间地头,克服种种困难干扰,最终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和省级成果评定。

2012年,他主持的全区林地落界保护利用规划、省级湿地保护小区规划,2014年全省林地变更工作及后续的年度变更、碳汇监测等工作都在规定时间内成果上报省级部门;2013年起,在施忠华的建议下,通州在全市率先运用GIS平台管理林业资源,将年度的造林数据从表格转换成图形,更加方便直观地掌握全区绿化造林的动态变化。至2017年通州区租地造林面积已达5.8万亩,每年财政支付土地租金支出就高达4000万元,施忠华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土地流转面积审核工作,与镇村干部、财政部门反复校对认真核实,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落到实处,不花冤枉钱。同时为保住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他积极与财政沟通争取到200元每亩经费用于专项绿化管护,并在2016年制定出台《全区生态林管护考评办法》对全区生态林保存及管护工作进行考核。

创造一流,他有高质量的工作业绩

创造一流,最需要的是瞄准全市、全省、全国第一,脚踏实地去拼搏。施忠华做到即使拿不到第一,也要不停步在奔向第一的路上。

2009年、2010年,他连续两年负责实施中央拉动内需项目——国家级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万亩,该项目顺利通过了中纪委核查和省市检查。

2010年、2011年,他负责新造林迎查连续两年代表南通市接受省林业局新造林核查,省检查组认定的面积核实率达到94.7%和99.4%,刷新了南通市和全省的新造林核查纪录。

2015年,施忠华组织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带领一个工作组顶着烈日高温下作业,完成进度位列全市第二,先后通过国家局首检和终检,通州97个样地中有林地样地从7个增加到17个,清查成果展现了通州区近年来租地造林模式的成效,得到省专业组认可和全省优秀单位推荐。

施忠华参与实施的绿化工程很多,追求一流的奋斗精神始终没变。2014-2017年,负责多个市区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绿化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了总长近百公里的三条全新多彩景观生态林带,总投资超2亿元。他每天前往现场,风雨无阻,工程沿线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足印,为工程如期完工及质量创一流提供保障。去年,施忠华组织实施市高速一环通州段绿色通道提升工程,更是克服了前期重重困难和施工过程的种种矛盾,拿出了务实的举措,在区其他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进度、质量均居全市第一,得到南通市委领导认可表扬。

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保护地球 绿色行动”世界地球日活动

倡议书

“保护地球绿色行动”世界地球日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

春天细雨,万物复苏。我们的地球在春天的装扮下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而地球长久的生态平衡、生机勃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在“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中,我们杭州孝慈水木清华幼儿园开展了以“保护地球

绿色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保护地球,善待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为了唤起大家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迎着春日的暖阳,踏着轻快的脚步,杭州孝慈水木清华幼儿园的宝宝们来到了位于西溪湿地花朝节开展春游活动。本次活动可不是单纯的踏春,它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紧密联系,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来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美化环境的情感。同时呼吁全人类保护地球的环保宣传活动,让我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在此我们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一、

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保护绿色环境;

二、

保护地球,不污染环境;保护生物,使生物与人类共存;使万物与环境谐美相处,创造生态平衡条,美化环境;

三、

当前,我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扰,我们应该做到:

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开始,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

每天随身携带手帕,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消费品。

3、

使用环保电池,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

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

提倡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6、

郊游及远足自备垃圾袋,做到文明出游。

7、

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

8、

短途出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者以步代车。

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中,通过宝宝发的倡议书、环保宣传单和稚嫩的呼唤,希望大家能认识地球,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xx幼儿园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文艺晚会

一、

男:各位领导

女: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合:晚上好!

女: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文艺晚会现在开始!

男:六月五号是世界环境日,这台由县环保局主办、广西容县万力造纸厂协办,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文艺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女: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环保局在县委

、县政府和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此文来源于结一心、群策群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男:这是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结果。

女:这也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

男: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实现我们环保事业跨越式的发展,让我们的环保事业

合:走向辉煌!

女:下面请欣赏由君子兰少儿艺术此文来源于带来的舞蹈《走向辉煌》。

二、

男:欣赏小朋友们活泼可爱的舞蹈后,请继续欣赏由潘沙沙演唱的歌曲《送给母亲一朵茉莉花》。

三、

女:“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小朋友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就连专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们,也忍不住心中的欢乐跑出来了;

男:请欣赏容城中心小学表演的舞蹈《蛙趣》。

四、有奖知识问答

五、

女:目前,各国每年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面对垃圾的挑战,各国政府和环保部门都在探索解决的良策,如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

男:是啊!各国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花了不少脑筋,各显神通:垃圾变燃料、垃圾变石油等,但是我们容城三小的小朋友们却别出心裁,把垃圾竟用到了时装秀上。

女:请欣赏由容城三小的小朋友们为我们上演的时装秀。

六、

男:下面继续我们的文艺节日,掌声有请潘泉为我们带来独唱《高原红》。

七、

女:请欣赏由木兰艺术此文来源于表演的舞蹈《荷花梦》。

八、有奖知识问答

男:下面将要出场的是容城中心小学的罗鲲鹏同学,这位同学曾多次获得大奖,今年5月还荣获了全国首届少儿歌手电视大赛广西赛区的铜奖。

女:下面请欣赏罗鲲鹏同学给我们带来《我爱妈妈的眼睛》,掌声有请。

十、

女:请欣赏由木兰艺术此文来源于表演的舞蹈《南好》。

十一、

男:你是谁,为了谁,为了我县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腾飞,不管是谁,只要是容县人都应该出力流汗,做出自己的贡献。下面由马华君为我们演唱《为了谁》。

十二、知识问答

十三、

女:“绿地、碧水、蓝天谁不喜爱,美景、健康、幸福是人生的梦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片绿色,保护一片蓝天,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美好家园。下面请欣赏舞蹈《我爱祖国的蓝天》。

十四、(结束语)

甲: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甲: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县的环保事业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乙:我们相信,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川会更秀美!

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乙: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甲: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共同创建我们绿色的家园。

乙:纪念2006六.五世界环境日文艺晚会到此结束。

甲:祝大家

合:晚安!

上一篇:预防医学整理资料下一篇:幼儿园自然角记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