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助餐政策

2022-07-14

第一篇:上海老年助餐政策

上海老年公寓市场现状

一、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及居住模式

在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所作的“上海市老年公寓市场需求与开发建设配套政策调查研究报告”中,根据2001年在市中心区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和养老住房需求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占95.8%;选择进养老机构养老的占2.3%;选择老年公寓的占1.9%。

由此可见,居家养老占绝对比例,达95.8%。另据上海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末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46万,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家庭规模缩小到每户2.7人,已有100万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比例占40.65%,到2025年老年人口高峰时期,将至少有80%以上的老人和子女“分居”。又据对上海市卢湾区560个有老年人居民户的调查,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占92.7%,其中包括愿与子女同居者占49.2%。结合以上数据,可以把上海居家养老的比例大体作如下划分:合居49.2%、独居40.65,毗邻居住5.95%,合计95.8%。

以下对各种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合居模式

老人与子女或亲属同住一套住房的模式。合居家庭模式的存在由诸多原因造成,如第三代需要老人看护、父母年迈有病、子女住房困难、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等。这种居住模

式对社会、家庭和老人都有很多优越性,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长期存在。这种居住模式本身也会随着家庭以及老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合居—独居—合居的变化趋势。其缺点是,不同辈份之间的生活习惯、观念差别以及经济问题容易导致家庭纠纷,因而合居具有阶段性,会向独居方式转化。

独居模式

老人独立居住的模式。这种方式多半是由于子女成家立业、在城市别处工作并有自己住房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家庭模式更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相互间干扰少,家庭关系简单,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夫妇和承担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已婚子女都比较理想。中国的老年人安土重迁,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愿迁移,远离自己曾经熟悉和习惯了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但是,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旧区改造,迫使他们不得不迁往它处,由于目前市中心房产价格普遍较高,而拆迁补偿费不足以负担购房成本,因而他们大部分选择在近郊区置业。当老人年龄增大、丧偶、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子女忙碌少于探望时,老人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不便突出反映出来,这时,有可能从独居走向合居方式。

毗邻模式

与子女或亲属相互独立且毗邻居住。这种模式介于前两种居住模式之间,是城市中普遍受欢迎的居住模式。尽管如此,由于城市的快速变迁以及购房成本的压力,对房源的选

择及购买数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非所有家庭都能采取此模式。

社会养老模式

分赢利性与福利性养老机构两类。

福利性养老机构在我国并不普遍,主要有各级政府与慈善机构所办,用于收留那些生活确有困难、缺少家庭护理能力的老年群体。

赢利性养老机构主要分老年公寓与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两类。本文所讲的老年公寓是指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或有经济来源的老人集资兴办并按企业化经营的服务型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主要是针对有医疗和康复需求的老年群体、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目前这两种机构在上海数量很少,即使那些名为老年公寓的机构绝大多数都属于福利性质。

二、上海老年公寓现状

虽然,老年公寓的概念已沸沸扬扬的在业内炒作了几年,但目前上海的老年公寓仍是走类似养老院性质的路线。象国外流行的健康型老年公寓仍未有见。

我司走访了几家在公众中有一定口碑的老年公寓,大致情况如下:

众仁花苑

嘉定南翔众仁路1号

收费(不包括伙食):一室户1400元/月;一室一厅1700元/月;二室一厅(四人住)550元/人/月

该花苑是近年来上海慈善养老安居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的福利事业单位。花苑占地51亩。第一期开发30亩,建筑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

黄浦老年公寓

长沙路149弄16号

收费:双人间,带卫无厨,900-1200元/月/人(伙食费另加280元/人)

黄浦千鹤老年公寓

浦东昌里路120号

收费:1340元/月/人(包伙食),1500-1700元/间(不包伙食)

卢湾金色港湾

开平路110号

收费:1800元/间/月,包一人伙食;双人间900元/人/月,不包伙食。

大华老人福利院

闵行中春路2626号 收费:600元/人/月,不包伙食

这几个老年公寓都是类似养老院的性质,一般以双标房、三人房为主,舒适度有所降低但同时直观价格也适合目前的社会心理状态。

三、老年公寓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 ●房型及面积需求

由于这个目标群体的经济支付能力在中等水平以上,他们目前所住的房屋基本以两室或一室一厅为主,一室户、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比例较小,因此在本小区为了继续保持他们的生活水准、延续他们的生活习惯,建议仍以一室一厅为主。

厅与室的面积都不应过小,厅内除作为用餐外,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都置于其内,而且还要考虑到子女短期过夜所需要的空间;

寝室内除布置两张单人床或一张双人床外,还应包括书房的面积;

较大面积的阳台对扩大采光、便利老年人与外部空间的接触、在阳台上种花种草也有较好的效果;

厨房、卫生间宽敞,卫生间内都安装安全方便、中高档的洗浴设施;

满足以上条件的一室一厅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0平方米,在50-60平方米之间较为理想,以老年夫妻居住为宜。

针对那些孤老者,考虑以一室户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和住一屋或单独居住,室内厨卫设施同上,面积平均在35平方米;

对于那些条件较高者,可能需要两室一厅,估计这两部分数量较少。两室一厅面积在70-80平方米之间较为合适。

●安全需求

在居住方面,活动空间避免有明显突出的部位、卫生间地面不应过于光滑以免滑倒;

在交通方面,无论室内、室外的走道要力求平坦、无明显高差;

台阶高度要小于一般楼梯或走道,在水平方向设计无障碍坡道、在垂直交通上采用运行平缓的电梯很有必要;

室内有方便触及的对外联络或报警装置,甚至可能有医疗预警设备;

●舒适性需求

每个房间力求朝南以提高采光面积、较好的室内空气流通渠道;

帮助老年人节省体力、维持身体平衡的设备,如扶手的安装、合理的便器高度、走廊地毯的铺设、自动门锁的开启等;

电器开关位置设计合理,便于就近开关等;

在室外布置数量较多的座椅以便于老年人的临时休息等。

●健康需求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具有头等重要性,希望有充足、便利的体育锻炼场所和安全的健身设施;

老人对住区医疗配置设施要求较高,除依靠临近区域的大型医疗机构外,希望有定期健康检测、便利的取药服务设

施、紧急医疗急救和快速反应设施等。

对于饮食一般有自己特殊和固定的口味及营养需求; 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外部自然生态环境。 ●便利需求

老年人行动速度较慢,在交通方面,对辅助设施动力的需求较强烈,电梯、小区电瓶车等能够满足他们的即时、快速需求;

如果老年人不愿自己做饭,他们希望小区内有专门的餐饮和送饭服务;

老人如果要回市区,希望有专门的定点班车接送服务; 设专供老年人需要的便利店,提供日常用品等。 ●亲情需求

老人都很重视家庭和来自亲情间的关爱,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享受天伦之乐是老人最快乐的精神享受,是保持老人身心健康的良药。因此,住宅设计的面积应考虑家庭子女暂时居住的需要、为子女的孝敬之心提供支持服务,如鲜花店、餐饮店等,为他们的亲情联系提供帮助。

●独立性需求

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习惯,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回忆和学习,因此,对房屋私密性的要求应受到尊重,在房型设计时避免剥夺他们独处的空间。

●怀旧需求

在自己原先所居住的地区,熟悉的人群、房屋、街道和树木都会给老人带来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这种怀旧心理使其对久居的环境产生依恋,为他们旧地重游提供机会,满足他们的怀旧心理可以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与过去是紧紧相连的。

●交往需求

增加社会交往是老年人减少孤独和寂寞的重要方式,除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外,老人还需要朋友、同事、邻里甚至素不相识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可以使他们重温昔日的悠悠岁月、激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共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沟通;

通过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产生新的生活体验,使心态变得年轻、有活力。

●兴趣需求

晚年后,老人有较多的空暇时间从事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功,以满足过去的遗憾和不足,如上老年大学、演唱京剧、练习书法绘画、进行体育活动、棋牌娱乐、学问研究等。

●返朴归真需求

由于城市生活的拥挤和自己长期浸染其中的影响,老年人都希望在晚年能够找到一个清洁、宁静、与自然进行直接交流的世外桃源以安度余生,在此他们可以与自然和自己进

行真实的交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境界、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

●价格需求

由于这个群体的收入中等,他们主要看中的是老年公寓所提供的空间环境、服务设施水平,对价格的承受力较高,如果能提供更优更全更上档次的服务,而租金仅并不太扎眼,那么目标客户群会考虑接受这个价格。

再以纯房屋出租为参考体系,目前市内一室一厅或两室户的市场租金约在1200-2500之间。如果租金并不比租赁房屋贵多少,却得到非常到位而有针对性的服务,则我们又可以从租赁市场中收到一批客户,租赁市场中的老年客户会分流到我们旗下。

四、老年公寓细部设计建议 室内部分 ●走道

标识:清晰明显,方向明确,好记房间

地面:采用硬质木地板或用富有弹性的塑胶材料,既安全又美观, 不宜采用陶瓷材料。

墙面:墙面0.90m和0.65m处设45~50mm圆杆扶手,扶手下设0.35m高护墙板或全做墙群,这样可扶可握,还有护墙扳保护,成为老年人行动依赖的可靠安全工具。

●卫生间

辅助设施:卫生间内,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

安全扶手或“П”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入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钮。

色彩:顶、墙面、洁具一般用白色,白色不仅感觉清洁,而且易于随时发现老年人的某些病变,黄色或红色还会产生不愉快的联想。

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一面镜子,不宜太复杂而影响老年人的操作。

地面:应采用富有弹性的塑胶材料,平整防滑无障碍,界限鲜明,以白色和淡蓝色为主调(不宜采用黑色、深色的塑胶)。

洗脸盆:位置不宜过低,以免洗脸时前倾曲度过大,较为合适的高度约在80cm-90cm上下。●卧室

室内设施:老年人卧室应设电话,卧室应设紧急呼救按钮,床前应设床头照明灯和安全电源以及闭路电视插孔。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6m~0.8m(以防老人弯腰困难)老年人卧室,应设贴壁式贮藏室,每人应有1.00㎡以上的贮藏空间。

装修: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至

少1.8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瓷粉齐平的护角,顶面应简单,灯具不复杂为宜。墙面一般用瓷粉即可,不要采用纤维质软装修,特别是散发有毒有气体味的装修材料,地面宜用硬质木料或富有弹性的塑胶材料。

紧急呼叫器:居室以及浴室必须都有,物业管理部门可以在老人发生意外时及时赶到,送往急救中心。

●其他

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槛,地面不宜有高差。 门洞尺寸要加宽、厨卫的门不应小于80厘米。 供老年人用的门把手、开锁的钥匙应设计为锥形,以适应老年人握裹力和视力不强的特点。

●室外部分

无障碍设计:台阶处、步行道都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以适应老年人的安全需要;

社区安全网络:实现消防报警、安全防盗、煤气泄露报警、智能门控、家庭求救等功能。在门窗玻璃上安装了防破碎防盗安全装置,充分保证老年人的居住安全;

楼梯台阶:要低于一般台阶;

社区在植物选配上,宜选用大量适宜当地生长的杀菌、防风、防沙、具备疗效的品种,起到净化小环境、有益健康的作用;

大片种植区块可供老年人种植、采摘;

设计园林式公园,山、水、石、亭、小径共存,站坐皆宜;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老年公寓,在上海乃至全国都非常少,一方面有市场未知的风险性和推广起步的艰难性,同时也看到市场开发的可引导性。

市场是肯定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倡导和如何把目标客户寻找出来,如果产品做对了,则其带动的“吃螃蟹”效应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品牌效应都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篇:上海闸北区老年公寓地址

到了炎炎的夏日,避暑成了老年朋友的一大话题和问题,老年人该怎样做,才可以轻松度过炎热夏季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年人在避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1、夏季保健——运动

适度锻炼、间隔半小时再洗澡

中老年人夏季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湖边或树下阴凉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或八段锦都可以,适度活动四肢关节保持气血运行的畅通。”

2、夏季保健——饮食

瓜类蔬菜,可煲汤又可做菜

“夏季人体出汗多,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薄弱,饮食方面宜进食清淡、易消化、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汤水则是每天不可少的。”专家提醒说,夏季还可适当吃些“辛味”食物,如姜、葱、芫茜、蒜、豆酱等,以升提阳气。

3、夏季保健——作息

晚睡早起、午睡很重要

专家表示,夏天夜晚炎热,天亮时间较早,中老年人可适当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另外,在夏天的午后最好能安排午睡片刻,对消除疲劳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夏季保健——补水

少量多饮、别等口渴才喝水

中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专家表示,中老年人夏季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饮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饮水。

在夏天,老年朋友一定要对喝水,多锻炼,保持饮食的营养以及充足的睡眠。

医护团队

护理院以数十位特聘沪上3甲名医、富有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组成日月星专业医疗团队。院内实行科学规范的医生三级查房制度、护士医疗护理制度;诊疗范围以传统医学、老年病、康复医学为特色,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的康复诊疗。

第三篇:赴昆明、重庆、上海老年公寓考察报告

昆明、重庆、上海老年公寓建设借鉴与启示市民政局考察组

(2007年11月29日)

为学习外地老年公寓建设经验,根据市政府研究市老年公寓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市民政局组织有关同志于11月16-23日赴昆明、重庆、上海三地考察学习。在当地民政部门的支持安排下,分别参观考察了昆明市老年公寓和昆明市寿星乐园老人院、祥和老年公寓,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歌乐山老人休养院),上海宝康老年公寓和上海市第三福利院暨民政老年医院。同时学习考察三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通过学习考察,获得了许多启发。现将老年公寓建设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昆明市现有老年人口69.5万,占总人口的13.5%;拥有各种养老服务机构47个,床位571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8.2张。重庆市老年人口达455万,占总人口的14.6%,人口老龄化排名全国第六,拥有养老服务机构1275所,床位5592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12.5张。上海市老年人口达275.6万,占总人口20.5%,其中中心区达20.9%,近郊区达19.8%,崇明县达22.5%,浦东社区为19.4%;上海全市养老机构505家,床位数597353张,每千名老年拥有21.6张,上海另有老年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70所,实际开放床位9982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63张;还有家庭病床6.1万张, 1

每千名老人年拥有2.2张。

二、三地老年公寓建设特点及比较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三地在老年公寓建设发展中,有许多共同点,值得学习总结和借鉴:

1、起步早发展快。上海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65岁以上人口为7.37%,成为全国第一个老龄化城市。重庆、昆明两地近年来老龄化速度也都在3‰以上。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养老服务机构,上海早在1990年就在浦东建设了第一家老年公寓;重庆第三福利院、昆明老年公寓都始建于上世纪80代,通过20来年的发展,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具有相当规模,设施档次和服务规范都走在前列。

2、养老设施投入大。重庆直辖以来共投入近10亿资金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其中财政和福利金投入达6.3亿元,社会力量投资2.3亿。上海仅“星光计划”一项,三年新建老年人服务机构83家,改造敬老院185家,增床位9000张,投入各类资金约17亿元,其中市级福利金投入2.12亿元。另外,三地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昆明市47家养老福利机构,属民政部门兴办6个,街道单位兴办13个,其他28个为民办;上海505家养老机构中,市、区县级养老机构29家,街道(乡镇)级养老机构21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31家,社会办养老床位数占51.6%。

3、养老必备医疗服务。即养老机构必须有医疗服务机构以之相配套,才能为老人提供医、护、养全方位服务。上

海第三福利院暨民政医院是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二为一,医院床位90张,养老闲位10张,老人在看病不仅在护理、用药享受医保政策,而且在床位费上也可享受医保优惠。昆明市老年公寓是福利院、养老院和疗养院三院合一,拥有专业医护人员29 名,其中医师5名、护师8名、护士16名,占全院职工的23.5 %。重庆第三福利院有医师4人,护士5人,护理保健师40名。上海宝康老年公寓则为疗养院式公寓,按医院要求配备医护人员主,按医院模式进行管理。

4、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公寓建筑设计一般使用单边走廊,有利通风,且走廊应适度加宽,方便老人行走活动;高层公寓使用电梯,电梯采用医用宽大电梯,能容医用推车进出;低楼层公寓不设电梯,但楼梯设计平缓,台阶极低,并设有轮椅通行功能。公寓规划采用分区管理模式,即对生活自理老人、介护(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痴呆老人、民政“三无”对象等采取分区生活、分级护理;重庆第三福利院还设有单幢别墅型养老公寓,吸收家庭式养老对象。

5、公寓建设环境宜人。重庆第三福利院座落在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旁,风景秀丽,院内绿树成荫,为市级园林式单位;昆明市寿星乐园、祥和老年公寓位于昆明大观公园西门旁,一门之隔即通公园,成为老年人休闲活动理想场所。上海第三福利院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1.19万平方米,院内辟有中心花园,小桥流水,环境十分幽雅。

同时,我们也发现三地老年公寓建设在规划、定位及其

经营管理上,有着各自明显特点:

一是经营模式各具特色。上海宝康老年公寓由宝钢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500万元,现由社会力量管理经营,老年公寓员工由宝钢集团指派,经营者负责其工资福利待遇,不需上交其他经费。昆明市老年公寓、重庆第三社会福利院、上海第三福利院为政府出资兴建,大部分工作人员为财政供养的事业编制对象,少数为临时雇工,经费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助。昆明市寿星乐园老年公寓、祥和老年公寓为社会力量兴办,政府按床位给予一定补助,接受社会爱心资助,自负盈亏。

二是服务对象各有侧重。上海宝康老年公寓收接对象主要是生活可自理和康复疗养型老人,不收临终型老人。上海第三福利院收治对象则80%为生活不能自理、需特级护理的卧床老人,80%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80%为宝山区所属居民;目前正在筹建800个床新公寓,专门为收治老年痴呆患者而设计。昆明祥和老年公寓利用当地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专门为外地老年来滇过冬而设计,为“候鸟式”公寓。重庆市第三福利院还成立了老人护理专业培训中心,向北京、上海等外地输送老人专职护工人员。

三是内部管理各显优势。上海第三福利院在管理上建立三个系统,即老人呼叫系统、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护理人员巡访电子登记系统,加强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并创新为住公寓老年人买意外保险,规避内部管理风险。重庆第三福

利院利用周边居民缺少医院现状,发挥院内医疗机构服务优势,向居民开放就医,获得少许赢利,弥补养老经费不足。

三、对我市老年公寓建设的启示

从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看,我市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老年公寓建设定位。老年公寓建设是社会化养老的一部分,从整个社会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愿望看,选择居家养老的为绝大多数。从上海的调查资料显示,希望在家中养老占92.1%,希望社会养老的为2.0%;昆明分别为89.2%和6.1%。养老机构主要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以此为社会和家庭分忧。如果都把养老问题都推向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是承担不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必须坚持“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一思想定位。

2、加快老年公寓建设步伐。我市目前人口老龄化达13.6%,其中三明市区人口老龄化达14%。而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市有社会化养老机构15家668个床位,其中社会福利院11家441个床位,有一定规模社会养老机构仅有永安市老年公寓一家,床位116张;全市每千名老人床位为1.85张,供不应求。因此,要加快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研究制定专门工作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推进我市养老社会化服务,力争到“十一五”未,全市每千名老人床位达10张以上。

3、加强科学规划与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应适合老人生活活动特点,更各项设施、布局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功能分布上,即考虑按老人健康情况进行分区管理,也可因地制宜,从个性化角度进行设计,如家庭公寓、家庭病房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在规划选址上,既要考虑交通方便和大多数老年不喜欢远离城市、远离居住习惯地方等因素,也要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选址在空气清新、相对安静幽雅的地方建设老年公寓。

4、注重推进规范化建设。制定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意见,从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硬件设施,特别是管理服务上护理、医疗、餐饮、生活、康复娱乐、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可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评星认定,星级档次与核定收费标准、政策补助等经济利益相对应,同时加强行业日常监管,促进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课题组长:魏炽芬

成员:刘用泰 冯先荣 叶宝生 费晏忠 周学斌(执笔)

第四篇:老年人优待政策和规定

陕西省老年人优待办法

陕西省老年人优待办法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做好对老年人的优待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凡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陕西省敬老优待证》(以下简称《敬老优待证》),享受本办法的优待服务。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鼓励和提倡有关单位和个人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

第三条 老年人凭《敬老优待证》,可免费进入国有或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纪念馆等。在上述场所举办专项活动期间,门票可按半价收费。非国有经营的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纪念馆等,应履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为老服务的社会责任,对老年人实行优待服务,具体措施由投资主体确定。

第四条 老年人凭《敬老优待证》,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

第五条 老年人凭《敬老优待证》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民营和个体诊所)就医时,享受优先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住院的服务。各设区市、县(区)级卫生部门,每年应为百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

第六条 老年人凭《敬老优待证》,可优先购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飞机票,享受各设区市政府已经出台的老年人乘车优待办法。省内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应设老年人专座。

第七条 各设区市、县(区)政府对90—99周岁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不低于50元的生活保健补贴,所需资金由各设区市和县(区)财政共同负担。对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的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不低于100元的生活保健补贴,所需资金由省财政负担。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保健补贴标准。高龄老人的生活保健补贴由当地老龄部门负责发放。

第八条 老年人不承担各种社会集资。农村老年人可免交乡村公益事业金,不承担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出资、投劳义务。

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和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咨询。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按有关程序申请法律援助。

第十条 涉及老年人优待服务的单位和场所,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挂牌明示服务内容,设立老年人服务标示牌,落实服务条款,提供优质文明服务。

第十一条 本办法颁布实施后,各设区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的老年人优待政策继续执行,执行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第十二条 《陕西省敬老优待证》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代省政府统一印制并发放。县级以上老龄工作机构可集中代办。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五年九月三十日)

第五篇: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摘要)

上海市民政局

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0.78万人,占总人口的19.28%;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70万人,占总人口3.01%,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61%;百岁以上老人已有548位。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人口发展新特征,科学规划老年服务事业、提升老年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掌握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上海市民政局对2005年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展开专项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从上海19个区共抽取样本1096个;深度访谈老人100名。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与思考如下:

一、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现状评析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模式,亟待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调查显示:有八成老人希望居家养老。高年龄、低收入、低学历、城郊结合部、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更希望居家养老。在选择了居家养老的被访者中有41.7%的老人认为自己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就是根本不愿意离开家人。隔代家庭的家政服务需求最为强烈、高龄老人对家政服务则认知不深。

(二)社区医疗服务成为需求核心,亟待强化老年卫生服务举措

数据表明:为老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有72.6%的老人认为医疗服务的就近与便利及其重要。同时,对重病及费用的担忧普遍存在,有22.1%的老人对患重病可能导致的经济困难表示忧虑。

(三)不同群体文体活动需求各异,亟待提升老年活动满意度

调研发现:老人的日常生活仍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经常光顾社区老年活动室老人仅占受访老人的15.2%,而54.5%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没有去过社区的老年活动室。

(四)法律服务需求量小,亟待专业服务介入

数据显示:94.7%的问卷受访老人认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在老年权益受到侵害的19位受访者中,通过街道居委会解决的相对较多,占36.8%,依靠亲属解决的达到36.9%,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的占26.3%。

(五)老年教育服务偏重养生保健,亟待提高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部分老人接受再教育的意愿不强,仅有22.3%的受访者愿意参加学习活动。在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的受访者中,“养生”仍是提及率最多的学习项目,为54.9%。

(六)精神慰籍需求强烈,亟待营造亲情环境

数据显示:多数老人家庭和睦、与家人交流频繁、对外界敬老环境较满意。受访老人与家人的交流属非常频繁与比较频繁的合计比率为52.1%。部分高收入高学历老人和纯老家庭精神慰籍需求旺盛。同时,依靠宗教排遣内心孤独和寻求沟通机会的老人增多。

(七)其它服务需求日渐旺盛,亟待满足多样化需求

调查表明:不少老人社会参与感强烈。22.7%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慈善公益活动,20.5%的受访者愿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4.6%的受访者有再就业兼职需求。中心城区多数受访者表示社区的公益活动和团体性活动匮乏。

二、上海老年服务需求存在问题

(一)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充分并存

从需求上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人比床多”,但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限制,对养老机构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据调查,42.7%的受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之一就是养老机构收费太高,有61%的老人希望每月养老机构收费低于800元,能够接受1600以上费用的老人不到2%;有9.7%的老人表示愿意到机构养老,但在

未来五年中能够将这种意愿转变成现实的老人仅占其中22%,也就是说受访老年人中仅有2.1%(9.7×22%)的老人是真正有明确意愿进入机构养老的。从供给上看,目前上海养老床位40136张,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养老机构供给不充分。

(二)助老服务人员热情较高与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存

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专业服务知识匮乏。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深层次助老服务提供数量和提供力度不够。同时,助老服务队伍不稳定现象严重。

(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需求巨大与筹资渠道单一并存

2000年上海市民政局用于全市居家养老经费补贴仅36万元,2004年增加到1800万,主要源于社会福利彩票所筹款项,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全市260万老人的巨大需求。福利彩票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各区、县民政局、街道(乡镇)按1:1:1的配备的不完全性,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返城知青医保问题与农村老人医疗问题并存

不少返沪知青反映,退休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导致医保报销极为不便,有时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不能被满足。比返沪知青医保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医疗问题,部分农村老人处于无保障状态。

(五)老年活动场所的低使用率和强需求愿望并存

对老年人需求了解不够、对老年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对老年人关怀持续性不够导致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强烈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一方面不少社区资源不得不闲置的。部分老人不了解社区到底有哪些活动场所,并对社区活动收费持保留意见。

三、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发展思考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事情,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但是,这项工作又带有极大的“公共性”,因而政府的力量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里主要探讨的就是政府在满足老年服务需求上的作用。

(一)加快发展老年服务市场

按照现代营销理念,需求是指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指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而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则称为人类的需要。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会产生对食物、衣服、住所、安全、归属、服务、受人尊重等各种需要;而不同的人,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为了生存会产生不同的基本需要。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就是通过服务来维持他的生存质量,并由此产生对各种服务的愿望,只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就会形成相应的需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们的生存质量主要决定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老年人追求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老年服务需求将构成老年需求的主要部分。据2005中国老龄产业国际论坛消息,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国内市场每年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老年市场这块蛋糕显得更加诱人,其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老年市场,特别是老年服务市场,提供更多、更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来满足日益增大的老年服务需求。

(二)积极引导老年服务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看,卡托纳的短期变动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卡托纳认为:对消费支出问题,不能单从收入或财产(即购买能力)上去分析,而要进行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即所谓的购买意愿分析。该理论对购买意愿的关注对中国老年市场是有一定的解释力。

我们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广大普通的劳动群众,由于和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比较少,因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深深地融化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中。节俭而不奢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消费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这无论在儒家思想中,还是在道家思想中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就消费观而言,孔子及儒

家主张等级消费,即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同时提倡宁俭、节用,强调对消费行为进行道德约束。老子及道家主张无为消费,即否定消费的享乐性,提倡清心寡欲,俭朴自持和知足常乐。两者都普遍认同去奢从俭的消费观念,并构成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基本特点,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的一份遗产,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老年需求的抑制性在服务业方面表现得更突出、更明显。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对服务方面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多,而这又恰恰正好是需求弹性更大的方面。服务业的需求弹性本身就大,再加上老年人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目前,引导和组织工作的不力,大大抑制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消费欲望,对供求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能加强引导和组织工作,这很可能成为推动老年服务市场发展的突破口。

(三)充分重视政府在老年服务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由于老年服务市场所兼具的“公共性”与“私人性”,将老年服务市场细化分类从而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显然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科学性以及实践意义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服务市场分为两大类,即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和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这一区分的标准,是看老年服务能否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和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再生产的需要。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公益服务设施、特困老年救助等,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无法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社会利益,具有较多的正外部性,主要由政府提供供给;同时,在不改变对老年服务市场基本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在“如何将政策效应向产业化、社会化扩展和延伸”上做文章,通过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娱乐活动、老年保健服务等,它是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经济利益,受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的支配,主要由市场提供供给;同时,也

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尤其在市场启动阶段,更要重视政府的作用,以满足在良性循环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

我们认为,从当前情况看,政府对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已经相当深入,理论与实践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而通过政府间接引导从而推动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发展方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还远不成熟。因此,在总结政府多年来发展老年市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如何完善政府对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间接引导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竞争性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完善为基础”的前提思路,以及“政府直接的市场干预政策有碍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政府在该领域的总对策应该是——间接引导,即通过采取非直接干预措施,顺应市场经济规则要求,利用合理的政策引导,在“市场”这个关键点上做文章,以此推动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所谓合理的政策引导应该是,国家为了促进老年服务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败,对老年服务业相关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努力将现有措施的效应追求目标和运行模式从过去以单纯提高老年福利总水平为目标的“终端支持”模式转移到以提高老年市场活力为目标的“中间支持”模式上来,也就是说,借助政府的间接干预,促进老年市场的自我完善和繁荣,最终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直接完成老年福利总水平提高的任务。

上一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下一篇:社会热点之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