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七年级上册

2023-02-11

第一篇:人教版政治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导学案

(一)

导学内容:

1、

2、

3、

4、5课(1——2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 珍惜新起点

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

1、初中生活新体验

2、珍视新友谊

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第二框创建新集体

怎样创建优秀新集体:

123协作,互助前行。

(二)把握学习新节奏

第一框学习新天地

1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摸索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的新节奏。

第二框享受学习

1、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快乐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不断地获取新知、提升精神境界、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三) 真爱生命

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其他生命与我们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关爱尊重,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得还是人类自己。

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的希望。

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的价值,珍爱自己生

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善待他人生命。

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内涵。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越大。我们要珍爱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懈努力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 欢快的青春期拍

第一框走进青春

1、青春悄悄来

是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青春的喜悦:身体快速成长;感觉特别敏锐发达;兴趣特别广泛;思维特别活跃;性意识开始萌芽。

青春的烦恼: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不喜欢爸妈的管教;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否定童年有眷恋童年)

2、成长不烦恼

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通过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是很重要的。 排解成长的烦恼: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例如在情绪不好时,听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给朋友写信等等。

第二框感悟青春

1、青春误读

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我们需要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2、青春畅想

青春不仅意味着秀丽的容颜,优雅的气质以及健美的身姿,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身体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像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使我们坦然地接纳欢喜与忧愁,使我们能尽情的享受人生竞赛的乐趣。

第三框祝福青春

1、青春的祝福

2、寄语青春

(五) 自我新期待

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

1、自我新认识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存在优点和缺点,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一个人的美应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2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的进行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通过集体了解自己(往往更全面、更客观)

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以更新的自己面对每一天。

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

1、认识自我的潜能

人有着巨大的有待开发的潜能。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语言,音乐,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潜能)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发掘潜能。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能够激励自己的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

1、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怎样了解追星现象: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明星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表,大方的举止,其中一些人还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人无完人,偶像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认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能,以便更好地更新和完善自己,向理想中的自我前进。 我们应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

2、 面对新期待

社会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也有一种期待。每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角色的期待,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3、未来新规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导学案

(二)

导学内容:

1、

2、

3、

4、5课(1——2单元)练习卷

第 Ⅰ 卷选 择 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每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里“新起点”主要指:

A 新同学B 新老师

C 学生自身成长的新开始D 新环境

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没有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个人的智慧就难以发挥作用。下列选项中表明这个道理的有:

①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②花要叶捧,人靠人帮 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④有志者事竟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3.小李总是抱怨:“学习真是太苦了,我甚至都不想上学了。”你认为小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只看到了:

A.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B.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C.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D.学习中的困难和辛苦

4、小学的时候,小清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的安排和家长的辅导。进入初中后,面对那么多的课程,小清顾此失彼,跟不上学习进度,放学回家,妈妈也很少陪他写作业了。感到自己学习越来越吃力了,他烦恼不已。对此,你的认识是:

A.小清的情况很常见,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起来

B.小清可回到六年级重读一遍

C.小清应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D.小清还是要依靠老师和家长,要求老师和家长还像以前一样辅导自己

5、地球上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关爱地球上的生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下面行为中正确的是:

①小刚和几个同学到林中去捉鸟; ②某班全体同学参加了今年植树节活动;③李明把小朋友捉到的青蛙放回田里;④某学校开展了“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伟大而又平凡的战士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珍爱生命,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就要做到:

A、对社会有所贡献B、保护自己生命不受侵害

C、追求个人生活质量D、尊重生命,不放弃生命

7、青春是美好的,拥有青春我们就可以:

①每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②尽情地享受生活,无所顾忌;③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④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下面一些词汇中,能和青春联系在一起的是

①春天、朝阳、灿烂、蓬勃②自立、奋斗、昂扬、腾飞③落叶、黄花、萧瑟、晚④短暂、迅速、流星、火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成语启示我:

①要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②要认识到自我的潜能;③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④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③

10、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理解正确的是:

A、自己会自动发展,根本不需动脑筋

B自己是处于一种发展变化状态的,不要用老眼光看待自己

C、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D、人是一成不变的

11、要做到悦纳自己,最重要的是:

A、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B、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足或缺陷

C、和同学友好相处D、要不断完善自己

12、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

①有共同的目标②全班同学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③全班同学团结协作,互助前行④全班同学有健康的身体和优越的家庭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II非选择题(共56分)

13、赵谦刚上初一,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内心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脸上却是一副高傲的表情,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觉得“先与别人打招呼,好像就低人一等”,只想等着别人跟他打招呼。

(1)请问赵谦同学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能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为什么?(4分)

(2)请你给赵谦同学想想办法,使他能更快地融入到同学中去。(4分)

14、材料:“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有时候题目做不出,我总喜欢马上去问别人。我也知道这种习惯不好,既影响别人学习,又破坏了晚自习的课堂秩序,但是我憋在心里总感到难受,我该怎么办呢?”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有问题总喜欢马上去问别人,这种学习方法有什么弊端?(2分)

(2)问别人问题前,你认为自己应该先怎么样?(2分)

(3)假如这位同学想晚自习问同学问题,又不破坏班级自习秩序,他可以怎样去做呢?请你给想个办法。(4分)

15、张某是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可家长和老师都万万没想到她却突然跳楼自杀了。悲痛之极的妈妈,事后在张某的日记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张某的妈妈和奶奶、爸爸经常发生口角,在他们的冲突中,她既不愿意站在妈妈一边,也不愿意站在奶奶和爸爸一边,因为她爱他们大家,这使她的心情常常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慢慢地,她开始厌倦家人,整日情绪低落,精神恍惚,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1)张某自杀事件告诉我们:青少年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6分)

(2)假如某个人在世上只能活三天,你认为这三天里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请你列出他(她)尽可能多的应该做的事情。(6分)

16、最近,妈妈发现小刚特别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刚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才叫‘酷’。”妈妈又说了几句,小刚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第二篇:【精品原创】人教版初中政治 教师资格证说课教案全套资料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1—1

新学校,新同学

一、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新学校,新同学》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初中作为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的环境,以愉快的心情接纳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和同学,并对新集体开始产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同时,为下一课时融入新集体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面对新环境产生的困惑,是正常的,○也是能够摆脱的。

2使学生认识建立新友谊,结交新伙伴的意义,并初步知道怎○样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友谊。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情况带来的各种不适,并能尽快调整,尽早融入新环境。

三、教学难点、重点

(1)、教学重点:初中生活新体验;珍视新友谊 (2)、教学难点: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四、教法

(1) 情景导入法(通过图片、歌曲、视屏、故事等,创造课堂氛围)初中的学生一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思维发散性比较强,因此通过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某一个话题。

(2) 集体讨论教学法(师生对话法、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理解和辩护,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纠正以前的偏见。

(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学法

(1)自主(个性)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参加各种课堂讨论,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2)分析归纳法。通过课堂辩论,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分析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讨论探究法。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分析、评价同一个现象或问题,同时通过讨论,也能够使得同学们认知、交流、借鉴其他同学的创新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学程序(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在这种愉快共享的氛围下,可以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索的上进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关的问题,在新的班级中,你认识了多少新同学、新朋友?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由此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环境中去。

2.讲授新课:( 35分钟 ) 活动一:案例分析

小明从乡下的六年级小学毕业来到了城里的初中,离开了父母,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面对城市的繁华和美丽的校园,小明第一次见到学校的天文台,第一次见到教室里还有闭路电视,第一次看到操场的塑胶跑道------ 设计目标: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体现了一般普遍性。案例分析,是理解普遍性道理的一面镜子。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案例深刻剖析,是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的过程,避免一开始就讲普遍性容易让学生坠入五里雾中的不良效果,有助于学生们从认识一个具体问题开始,举一反三,层层递进,进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难懂的普遍性道理。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进入中学后,有很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让我们欣喜。初中,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活动二:情景模拟

要求同学们舌苔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学的生活、兴趣、爱好、理想等方面。

设计目标:活动设置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表演特定的角色,在面临具体的情景下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问题,如何认知特定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情景模拟,可以反映出不同同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异,在发现不同学生处理问题的差异时,老师适当地予以点评,可以增强学生独立地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通过这种对症下药,既可以帮助学生们怎样正确处理不同情景下如何处理好实际问题,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面孔,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 三:课堂讨论

讨论主题:在这个新的班级里,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新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集体环境里?

设计目标:讨论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也有助于同学们达成有些基本的共识。通过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和主动作用,鼓励同学们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和讨论问题,拓展每个同学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在讨论的基础上大家对各方的观点求同存异,容易达成有基本的共识,有助于克服以前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被动灌输模式,有助于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交流。部分同学可能由于性格内向或对讨论话题不敢兴趣,老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式的新式课堂学习中去。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地对同学们的观点予以点评,最后老师总结归纳,使得同学们回归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将在这个新的班集体中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友好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3.课堂小结:(2—3分钟) 新学校,新同学 1.初中生活新体验

○ 初中生活把我们带入崭新的天地 ○ 珍惜新起点,体验初中生的快乐 2.珍视新友谊 ○ 认识新同学

○ 结交新朋友 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 在班级中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 珍视友谊,使初中生活更精彩 4.课堂练习:( 5分钟 ) 完成P6的表格填空。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回归到课堂的知识学习框架中,巩固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消化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课后实践

组织全班同学,举办一个迎新晚会。通过课后实践,让同学们在娱乐中相互认识,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消化、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预测或反思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宝贵,老师应该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所需时间,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说课体现了新课改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协作性等特点,克服了以往教学过程的导向灌输模式,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案例、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主动、辩证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精品原创】人教版初中政治 教师资格证考试 说课教案全套资料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3课2

让生命之花绽放

1、 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是对上节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一步延伸,对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实现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命的不可放弃。

学习珍爱生命、肯定生命的原因。 理解生命价值的延伸。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知生命的能力 提高学生生命自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珍爱生命,肯定生命? 教学难点: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4、 教法。

(1) 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图像资料,适应七年级学生非常擅长的形象化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活动探究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性格,利用课堂活动、讨论,让他们自己从实际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3) 故事启发法。尊重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兴趣,针对具体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故事,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的消化、吸收和理解。

(4) 比较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现象或问题,提高学生辨明是非、真伪的能力,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

5、 学法

(1)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参加各种课堂讨论,从中收获知识和学习的乐趣。 (2) 情景学习法。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浓厚,因此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从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切身地领悟出一些抽象的道理。

(3) 社会实践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学习知识的效果,并能够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社会阅历。

6、教学程序(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组自然生命的图片,一组是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图片,一组是关于某地沙尘暴的图片,通过正反对比,引起学生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2.讲授新课:( 35分钟 )

图片放映:一张7岁的海地男孩 Kiki Joachin双手张开的微笑面孔的图片。简述介绍:一个7岁的男孩 Kiki Joachin在在2010年1月海地地震中被困一周,终于被美国救援队获救。当被救援队员从巨大的碎石堆中救出来的时候,这个海地小男孩嘴角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说:“我笑了,因为我自由了---我笑了,因为我还活着。”正是这张照片背后隐含着这些传奇的经历,所以传遍了世界,感动了世界。通过这个感动的图片场景,来说明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生命的人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放弃生的希望。

情景活动:设想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突然发现家中失火,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救生措施,在学生建议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补充救生措施,克服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主动起来,同时也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

课堂发言:根据课前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做一件对家庭、同学、朋友有意义的事,让学生各自发言做了说明事,有生命感悟和收获。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切身体验到每个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分析肯定生命和尊重生命的原因: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2、幸福的快乐是从悦纳生命开始;

3、尊重生命不仅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含尊重他人的生命。

故事引介:马加爵,是云南某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仅仅因为同学的几句闲话,就残忍地杀害了4名室友,最终也遭到法律的制裁,失去了生命。这种对生命的不尊重,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其他人的幸福。通过这个故事,从反面讲解不尊重生命的严重后果。

即兴发言:提出一个问题“当我长大后,我想成为——,并简要地说说理由。”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起到一石二鸟之效果。通过这样的即兴发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化对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的认识。 3.课堂小结:(2—3分钟)

板书设计

4.课堂练习:( 5分钟 ) 播放一段《我要飞得更高》音乐,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有关生命的箴言,上交后整装成册,挂在教室的信息栏里,供同学们相互共勉。 5.课后实践

建议同学们阅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

7、教学预测或反思:

(1)生命的话题太广,教师要做好有关资料搜集、图片使用、多媒体利用等备课的工作,把握好教学的主题。

(2)因为要求学生课前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因此这项工作要事先安排,课前做好。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七年级音乐上册《樱花》教案

章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杜彩云 2014.12

七年级音乐上册《樱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

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4. 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2.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 4 6 7 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3. 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第五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谈话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式 【学习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条比较抽象,不用多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学习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学时 3课时 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学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学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教师巩固总结此课。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课后反思: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课后反思:

上一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下一篇:人机对话考试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