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平台

2022-07-25

第一篇:银行风险管理平台

汇小贷分析银行如何应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无论是融资平台数量还是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为我国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地方融资平台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置疑 ,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对其严格控制。笔者认为,尽管地方融资平台存在各种问题,但事实上还是为当地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 用。

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这一问题,无疑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来已久。上个世纪9O年代,为了给市政建设融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专业性投资管理公司等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危机爆发后 ,平台贷款成为了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方式 ,从而迅速膨胀 ,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额约3万亿元。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从平台企业类型来划分 ,主要有省级的投融资平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投融资平台、各类开发区、园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财政部门设立的税费中心以及其他类型政府投融资平台。从运作方式看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种类繁多,尤其以土地质押、土地增值预期向银行融资,并通过对储备土地的整治、出让偿还银行贷款这一模式最为典型。从资产质量看,由于贷款以期限长的项目贷款居多,目前还未进入还本高峰期,因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一)宏观经济方面1.政策性风险。2009年初,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尤其是一些县级政府纷纷成立了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而众多的商业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 ,以及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考核的驱使下,大举进入该领域。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积极联姻下,地方融资平台迅速发展 ,负债总计从2008年的1万多亿元上升到2009年中的近10万亿。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再加上融资平台贷款的急剧膨胀,国家开始采取治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行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2.法律风险。地方政府不具备法律许可的贷款资格和担保资格。2006年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 ,各106I现代营销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在《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行为均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另外 ,国家也明文规定不允许将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资产作为偿债的保证。这表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对融资平台贷款 出具的“还款承诺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3.政府信用风险。一方面是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化,地方政府土地转让收益大幅下滑,在客观上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 ,存在无力偿还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的风险,这个现象在一些偿债能力脆弱的县乡级地方融资平台尤为突出。

另外由于平台贷款期限普遍较长 ,有的甚至可能跨越几届政府任期。由于缺乏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因换届而导致无意愿归还贷款,“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地方融资平台方面

1.资本金来源不实风险。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注册资本不实和“垫资”的现象。例如有

一些通过与银行、信托合作 ,推出“银信政”信托理财产品,认购投资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股权 ,所筹资金一般被用作项目资本金 ,然后向银行融资,再赎买理财产品;也有以流动资金搭桥贷款充当项 目资本金 ;另外 ,还有通过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等等,致使资产负债实际比例过高。

2.项目现金流不足风险。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环境整治等周期长,现金流低的市政基础设施,还是路桥、地铁、污水处理等,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由于许多都是公益性的项目,同时贷款资金规模很大,如果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 ,就会导致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政企不分现象比较普遍。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人员往往是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政府有关部门指派,责任主体十分模糊,贷款是平台公司,资金使用者是项 目建设单位 ,项目的受益者是政府 ,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项 目附属的土地使用权 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地方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一旦实施破产,银行很难行使追索权,平台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方面

在商业银行方面,首先 ,有些人仍然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将贷款贷给国有企业和政府,个人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的嫌疑 ,另外 ,地方融资平台项 目普遍存在着期限长,风险相对低的特点,从而使一些银行对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 目非常热衷 ;其次,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来说 ,商业银行无法掌控其资金的来源、运用,再加上 ,很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公开、不透明;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还存在在项目资本金未核实、项 目未完成立项审批或多个项目打包的情况下就放 出贷款 ,为贷后管理埋下隐患,风 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总量聚集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策

首先,做好制度方面的安排,把好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关。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涉及范围广、融资需求大、风险暴露缓慢的特点 ,商业银行应恪守“三性”(流动性 安全性、营利性)的原则 ,对其贷款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

在行业准入方面。应明确支持行业不 良贷款率较低、项目现金流有保证的领域,另外对于政府主导、政府信用担保、项 目本身具有一定现金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谨慎处理 ;在区域选择方面。应该采用重点加强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制度,制定出人均GDP、市县级财政收入和近三年经济增长率等指标门槛,规定符合条件的才予以准入。

其次,分类指导,把好项 目、客户、产品审查关。

在项 目选择方面 ,商业银行要重点选择对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额较大或比例较高的项 目。如省级重点水利项目,珠三角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项 目、污水管网项目、地铁项目、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等。

在客户选择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支持资产实力比较强、政府重视程度高、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健全、项 目运作规范、业务主管部门专门设立的融资平台企业。对一个城市在同一城建领域有多个投融资企业的,仅可优选其中实力最强的融资企业建立信贷关系。

在融资品种方面,应该积极进行创新。要提供从贷款到债券和票据、从单纯资金投入到全面财务顾问的金融服务,包括探索多元化的结构融资方案、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直投业务等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满足地方融资平台资金缺口的需求。

最后,加强精细管理,把好信贷风险防范关。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进行贷前调查和风险评估 ,对地方融资平台还款来源作合理分析,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第二,作为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引导政府建立偿债机制,明确约定政府偿债资金的来源、用途及具体还贷安排 ,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第三,在平台贷款发放之后,应该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监控 ,确保项 目贷款 用到实处 ,不被挪用。第四,对于一些新增的平台贷款 ,银行要尽量争取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分散风险,严禁办理打捆贷款业务;第五,要对对项目贷款重新开包梳理,区别对待 ,实行名单制管理 ,落实专门的贷后管理团队,确保管理要求落实到位、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总之,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利润增长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 目前来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聚集风险 ,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客观分析、科学对待 ,通过加强风险控制等举措,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还是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篇:银行智能中心平台方案

银行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第一章 概述

1.1综述

为了加强银行所属营业网点和金库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降低运行和人力管理成本,本着“安全、节约、稳定”的原则,利用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建设营业网点监控联网系统和异地守库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银行安防系统的发展在过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独立网点防盗防抢报警系统建设为主的阶段;二是以模拟监控和防盗防抢报警相结合的阶段,并实现了银行网点与当地公安110的联网;三是数字化改造阶段,将原有的以磁带录像为主的全模拟的监控系统改造为以数字硬盘监控录像为主的数字化监控系统,有些二级行还利用硬件设备附带的客户端软件实现了简单的网点远程监控。

行业安防系统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防范级别高,风险等级高,一旦发生案件一般都会对国家、单位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社会上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这样对安防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规模大,覆盖面广。银行的一个普通二级分行所管辖的营业网点都在有上百个甚至几百个,监控和报警点数量分别都有几千个,而且分布在城市、乡村的各个地方;

系统组成比较复杂。既有防盗报警系统,也有视频监控系统,还有门禁控制系统和GPS运钞车跟踪定位系统等,而防盗报警系统多数由当地公安机关许可的安保运营商提供系统安装和联网接警服务;

系统设备型号众多,跨越时间较长。在数字化监控设备中,既有采用各种板卡(如海康、汉邦、恒亿、金鹏、图敏、德加拉等)和各家不同软件厂商、不同版本的PC-DVR,也有不同厂家、型号的嵌入式DVR(如海康、大华、成都科力、大立、图敏、蓝色之星等)。报警主机也几乎涵盖了honywell-c&k、ademco、dsc、枫叶等所有进口品牌报警主机和大量的国产报警主机。IC和指纹门禁设备的品牌同样众彩纷呈。

1.2需求分析: 我们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针对监控的特点,结合“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应用方式,本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原则,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做出设计。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保证本系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防范作用,充分满足银行的各项要求,考虑综合效益,并且保证系统具备适度超前,同时又能提高管理效率,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 在充分合理使用资金的基础上,将现有系统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的、功能实用的新型监控系统。

 我们可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资源传输远程监控的图像和远程控制指令。将监控系统建设成为数字化、网络化、分布式、智能化,实现远程网络监控、Web监控等多种形式、多监控点的系统。

 针对于网络视频监控有集中管理、以及未来监控点不断增加的需求,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扩展性。

所有设备均采用嵌入式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维护投入,避免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

1.3现状分析:

根据《关于进行远程集中监控演示的通知》,XX分行提出了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详细现状概述如下:

1、XX分行营业网点基本情况:

其包括:10个支行86个网点、其中XX市区6个支行75网点,旗县4个支行11个网点,共有网点录像机127台,其中工控式15台,嵌入式112台。录像机主要为天大天才、蓝色之星、大华、广州柏高保和少量PC机(10台)的产品。126台录像机中,2003年(含)以前投入使用的有41台,约占总数的33%。共有摄像机791台。 XX分行营业网点全部接入了110报警,绝大部分是2006年接入的,运行正常。

2、金库基本情况:

XX分行共有5个金库,分别是XX分行中心库、东河支行金库、白云支行金库、土右支行金库、石拐支行金库。5个中心库共有录像机7台,摄像机69台,5个金库已于2007年10月全部接入了110报警。公司方案中需要在原金库的铁门上重新加装一套门禁,并连至中心端(原建设有一套铁门门禁,在取得门禁协议前提下一并联进集中监控系统)。

3、ATM基本情况

XX分行有自动柜员机78台,全部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设备,其中6台属于离行式。

4、网络建设情况

XX分行网络带宽为2M,是以二级分行总部为中心的星型结构。

5、系统基本构架

监控中心设立在XX分行主楼内,与主机房在同一楼内,监控系统要对所有的金库、网点和自动柜员机进行连接,建立一级监控中心。

随着远程集中监控发展的需求,将逐步在XX分行管辖范围内的营业网点和金库以及自动柜员机上实施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为能更加有效地利用“集中监控”这一功能,必须将原有监控系统最大程度整合联网。

第二章 总体构想与需求

在XX分行管辖范围内,对金库实施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对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实施远程监控联网。

增加监控区域和监视、控制功能,采用最新技术,建设全方位的远程监控联网体系,以省(市)级分行为中心,打造“高科技、高标准、高性能、低成本”的大型银行视频联网监控综合管理体系。 银行安全防范的重点是各营业网点、金库、自助银行和离行式ATM机,安防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防盗防抢报警和金库自主银行门禁三个基本的技术子系统组成(运钞业务多数已经外包给专业的押运服务机构)。需要防范的各类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营业网点和金库抢劫盗窃、金库监守自盗、自助银行和ATM抢劫盗窃以及银行卡犯罪,其中自助银行ATM抢劫、金库监守自盗和银行卡犯罪是新形势下防范的重点。

另外,对柜台交易过程的监管和营业场所秩序的管理也是银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1金库与营业网点的设备与网络情况

2.1.1前端设备情况

3至4年以前,一般采用的是工控(PC)式硬盘录像机。 近几年多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其中仍然使用的PC式录像机多采用MPEG-4压缩方式。 2.1.2网络情况

金库部分:现为银行专网,网络带宽2多为2M;建议改造为金库远程监控、异地守库系统专用网络。

网点部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部分,远程监控联网系统利用现有业务网络(或备份网络),带宽多为1-2M。

2.2实现目标与要求

2.2.1 金库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系统

(1)金库技防系统直接与省(市)行联接;

(2)金库前端安装独立的技防设施,视频监控、报警(震动、防入侵)、门禁、灯光、声音等; (3)通过网络将前端进口的图像、报警、门禁、语音等信息传输到银行监控中心;

(4)中心行监控中心值守人员对值守的金库目标实行24小时监视和控制。

2.2.2 营业网点、ATM等远程监控联网系统

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和办公楼远程监控联网系统管理,(原先基本上有独立的技防管理系统), 是将前端的图像、数据、语音、门禁等信息传输到中心行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前端存储,中心可实时查看、调阅、存储,从而实现中心行对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和办公楼进行分级监控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实时预览、远程下载、远程回放、报警联动、内控报警、110联动、语音对讲、权限管理、电子地图、门禁集成管理、功能扩展与接口预留、安防信息发布、限制带宽传输、视频流媒体管理等。

2.2.3多级监控中心联网系统

实行各网点、金库及ATM和二级分行中心行远程监控系统集中联网,实现监控系统“自上而下、权限分级、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集中式管理模式。

第三章 系统规划设计及规范

3.1总体规划原则

3.1.1 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本系统选用的平台软件支持多种容灾备份方式,如重要服务器双机热备、流媒体服务器支持N+M备份,其他服务器在线热备等,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恢复能力。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均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达到公安部产品入网的技术标准。 3.1.2 先进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立足于先进技术,采用较先进的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及视频传输技术,从而使系统的建设达到和具备国内的较先进水平。软件平台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保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保证系统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落后而大规模调整,并能够通过升级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延长其生命周期。 3.1.3 标准化、开放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采用标准的TCP/IP、SIP和RTSP协议、SNMP网管等标准协议,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硬件均符合相关的标准,保证业务、功能、界面、内容的高度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服务的规范化和管理的高效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根据系统容量的不同灵活部署设备。另外采用分布式部署,满足系统平滑扩容的要求,通过采用通用的标准协议,可实现同构系统和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3.1.4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建设成本。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不盲目投入。对于占系统平台建设成本较大的存储部分,我们采用DVR结合分布式集中存储策略,所有录像数据均通过DVR进行录像存储,对于重点区域,则采用分布在各接入点的集中存储设备进行备份存储,该模式可以大大地降低系统的存储成本,并可避免因网络意外造成录像数据的丢失。 3.1.5 可维护性 系统采用电信级的网管系统,可管理视频前端设备、中心平台软硬件设备、网络运行情况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从而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1.6系统引用规范和标准

XX银行xx分行联网集中视频监控系统规划设计必须完全必须完全符合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条例及规范。遵循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银行金库》 (JR/T0003-200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38-2004)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16676-1996)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0-19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74-1994)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 16572-199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视频安防系统技术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 《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802.3U)

3.2系统体系架构规划设计 3.2.1 体系结构的选择

体系结构决定了银行监控系统本身是否能够适应联网监控规模的变化而进行伸缩、是否能够在银行需求变化的时候快速响应并无缝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去。体系结构也决定了一套系统是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还是能够随着信息、视频、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

 先进性和实证性

系统管理平台不应该选用过时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技术,这会导致用户原有的投资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但我们也不应该选用过分先进、没有经过实证或者没有在大型系统、关键任务中大量运用的技术。

 业界标准和理论基础

体系平台也应该和业界保持一致,具有坚实的理论接触和完备的标准定义。自己设计一套体系结构可能在一时提高开发的速度、降低开发的门槛,但很难有序、高质量地发展、也无法被其他系统使用。 3.2.2强大稳定的设备接入能力 平台软件可以兼容海康威视、大华、金鹏、汉邦高科等嵌入式DVR以及国内主流视频压缩板卡(如海康威视、武汉恒亿、广州金鹏、北京汉邦、成都德加拉等)的PC-DVR。必须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品牌设备集中管理的问题。同时在设备的接入方面应该支持模块化(插件)开发技术,实现快速设备接入,保证系统稳定性。 3.2.3 软件平台采用分层设计

采用优秀大型IT软件普遍采用的三层软件层次划分的体系结构模型,包括客户端、业务层、数据库,其中业务层应该包括专门用于处理设备接入的硬件抽象层, 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和应用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必须通过中间应用服务器完成而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保证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 3.2.4 WEB集成采用的技术

为了满足未来与银行其它B/S架构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管理平台采用开放的集成接口,支持代表业界标准的WEB集成架构和接口标准。

3.2.5 软件部署方式设计

系统管理平台包括核心目录管理平台和中间应用服务软件模块,其中中间应用服务,如流媒体服务、集中存储服务、报警服务等可以根据系统规模和性能要求在市级行、省分行或其它分控点分布式部署和灵活配置。

3.3系统实施规划

本项目遵循系统集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 3.3.1平台选择 第一步应该选择一个扩展性、兼容性好的网络视频与安防管理平台软件,满足本项目的基本需要。实现对图象、报警的集中监控、存储、对讲等管理功能,监控的范围可以是几个地市的试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有数字图像设备,可以采取以下集中方法改造:

 对于平台软件已经支持的嵌入式DVR,如目前国内主流嵌入式DVR(海康威视、大华、大立、金鹏等),可直接集成到系统管理平台中。

 对于软件平台暂不支持的嵌入式DVR,要求原厂商开发包、通讯协议和基于其开发包的DEMO程序源代码,由我司针对提供的开发包参照其DEMO快速完成中心接口软件开发并最终整合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中,该方案需要软件厂商开发中心接口软件驱动程序。

 对于PC-DVR,如果内置板卡是软件厂商软件已经支持的板卡(海康、金鹏、恒亿、汉邦等),可以由我司提供现场监控软件替换原有数字图象主机中安装的软件,以方便和中心我司软件的联网集成。

 对于PC-DVR, 如果内置板卡是软件厂商软件目前不支持的国内主流板卡,同样要求该板卡的原厂商提供开发包、通讯协议和基于其开发包的DEMO程序源代码,由我司针对提供的开发包参照其DEMO快速完成现场监控软件替换原有数字图象主机中安装的软件,以方便和中心我司软件的联网集成。

 对于PC-DVR, 如果内置板卡是软压卡、停产卡或其它原厂商不提供开发包、通讯协议的板卡,建议保留主机,用我们软件支持的图像卡更换现场原有的图象板卡,安装我司相应规格软件,实现和我司中心软件的联网集成,我司支持的图像卡见后文DVR软件功能介绍。

 对于一些安装到现场超过3年的PC-DVR或嵌入式DVR,如果经过现场评测,其性能已经无法满足联网监控的需求,建议更换整机,采用我们支持的嵌入式DVR整机。

3.3.2门禁及110防盗报警集成

第二步可以增加对银行门禁系统、110防盗报警系统的集成,将原有监控系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实现对移动目标的监控,如运钞车和库包押运等。 3.3.3 OA系统集成

第三步将监控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集成的重点包括网管系统的整合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监控系统、报警实时历史数据的调阅。

3.3.4智能化监控技术

第四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智能视频分析方面的应用,如说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危险物体识别、轨迹识别等。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联网集成系统主要由前端监控报警设备、传输网络、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终端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可以划分为4个系统层次结构-设备层、传输层、管理层、业务层,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软件系统机构图

由上图可见,设备是系统的基础,传输网络是系统联网的基本保障,平台是系统联网集成和应用的核心,业务应用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

4.1 网络整体架构图

系统联网结构图(图一)

根据网络条件,金库部分走专用网络,初步设计每路图像为512KB/s,则2M线路最多为4路视频图像同时传输。

营业网点采用与业务网共享,按照银行的要求,需要优先保证业务与办公数据,则传输图像最多不能操作1M,1M线路最多为2路视频图像同时传输。

如果对图像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适当降低画质,采取256KB/S,则可以增加传输路数;若对视频的连续性要求不高,也可以保持图像质量,降低每秒的帧率,从而提高传输的路数。

4.2 联网监控系统设计

由于银行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随着银行安全管理的不对深入与细化,对视频联网监控与管理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系统的规模和接入的设备种类、结合银行业务系统的个性化功能也将不断增加,这些都要求银行联网监控系统(平台软件)必须保证系统非常可靠、非常稳定性,同时,还要求能快速实现银行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功能、新设备的接入等。因此,对平台的所采用的系统架构与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视频监控系统最关键的核心是系统软件平台,通过一个强大的系统软件管理平台,实现各个厂商的设备联网,保证联网的视频传输的质量(清晰度、流畅程度),提供一个统一的认证管理、监控检索系统;同时集成各种主流的门禁系统、专用报警主机、110报警系统等安防系统,实现银行视频与安防综合管理系统。

4.3 视频监控系统平台部署图

4.4 原有监控点的整合

本次工程将大部分已建的监控点,直接汇入视频平台。视频信息采用实时本地存储和视频平台集中备份存储重点监控点录像方式,存储的视频信息支持通过视频专网远程读取和管理。

如上图

(二),银行联网监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与基本原理、功能,阐述如下:

4.5金库远程集中监控、异地守卫系统设计 4.5.1前端(现场)系统

前端(现场)主要是各金库场所,该系统包括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出入口控制子系统、辅助照明子系统、语音对讲子系统等。各子系统既能独立工作,又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护系统。

4.5.1.1报警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防入侵探测报警、消防报警、紧急报警及报警通讯等功能。 报警主机要求:

具有2路以上报警通讯功能。当有警情发生时,系统能自动将报警信息传送到三个部门(当地110报警台、分行监控中心控制室和金库所在行的保卫部门)。报警传输到分行监控中心后,应该有警铃声和灯光闪烁提示,报警区域画面在监控中心自动弹出,并以明显标志显示。

具备与视频监控、灯光控制、出入口(门禁)控制、语音与对讲等联动。

探测器要求:

在库区设置防入侵和震动等2种以上探测原理的报警探测器,应设置火灾烟感报警器。针对防护目标,建立防范区域,在可能入侵的路径上设置多层次自动报警装置,在重要部位设置手动报警装置。报警发生后,中心值班室自动弹出与报警点关联的视频图像。 传输要求:

报警传输线路应该有备份功能,并分别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4.5.1.2视频监控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现场图像监视、声音监听、图像录像、远程传输、远程控制、报警联动等功能。

监控点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其中内库、指纹/掌纹控制门、通道、外库出入口、枪柜、运钞车装卸区、清点间等均要设计监控摄像点。外门、指纹/掌纹控制门、枪柜、走廊通道的4路摄像机要求每天24小时录像,其它摄像机采取控制(移动侦测)录像。所有摄像机要求采用低照度彩色摄像机。

金库外门口、监控室安装对讲和广播设备,与金库主机连接,采用对讲系统无需按钮,24小时在线,起到辅助监听作用,便于金库与监控中对话,有利于处理突发事件及中心可利用其对金库现场语音告警。

数字硬盘录像机要求:

采用H.264嵌入式DVR,每路图像按照25帧/秒(PAL,音视频同步)、HD1循环录像、保留录像资料1个月以上,录像资料连续,分段存储,相邻时间段不丢帧。具有高稳定性、可靠性,MTBF〉50000小时。

系统对自身的故障可以进行自诊,对数据紊乱,通讯故障等可以自动恢复。系统有很强的容错能力,操作错误时,系统不会崩溃。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对所有用户操作都有日志记录(不可修改)。

4.5.1.3出入口控制(门禁)子系统

系统用于控制外门、指纹/掌纹门。保证授权人员方便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对强行进入行为发出报警,并与图像监控联动。 对出入人员组合条件、出入时段和出入区域分类管制并有登录和存储。门禁系统必须采用成熟、可靠、稳定等人体生物特征或者其它可靠性更高的识别技术。使用唯一性特征作为挑衅条件,最终由监控中心复核控制开启。 门禁系统及各门的状态可以远程传输到分行监控中心。

4.5.1.4辅助照明子系统

跟据现场设置辅助照明,金库内库辅助照明应符合防爆要求,所有辅助照明均可与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控系统联动,报警后,与报警点相关联的辅助照明装置启动。

具备远程开关控制功能,可由省分行监控中心保卫人员通过网络控制,增强系统安全性。核心设备选用具备抗电磁干扰、高可靠性工业设备,各控制点可编程设置开关时间、互动关系等逻辑控制关系。

4.5.1.5语音对讲子系统

系统应该具备独立的语音呼叫对讲功能,也需要与报警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控系统联动功能。

4.5.2中心—金库部分

分行监控中心配置系统管理服务器,核心三层交换机。

监控中心配置流媒体服务器,对图像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中心端访问的权限进行分配,和网络资源带宽一同管理。并对Web用户提供服务和管理。

配置报警管理主机、报警录像资料存储主机。对全网内所有金库监控点的报警状态,包括安防报警、视频信号丢失报警、移动侦测报警、外部传感器报警、设备运行状态报警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设置合理录像模式。

配置电视墙管理服务器。

4.5.2.1监控功能 同时实时监看授权内前端库点的实时图像,或者查询和回放授权内前端库点的录像资料。

当前端库点发生告警时,对应操作主机自动切换到该告警所联动的图像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与前端语音对讲,当前端金库用户按下“呼叫”按钮时,向中心发出呼叫申请,中心收到呼叫申请后可直接与前端进行对话;多人同时呼叫中心时,具备排队等候功能,也可直接对前端金库直接喊话。

4.5.2.2报警功能

 电子地图显示所管金库各防区、探头位置和防区状态;  具备远程布防、撤防功能;  具备告警弹出信息和简报功能;

 具备所有告警信号可分别选择告警声音,提醒操作人员;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直接调出用户、防区等详细资料;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直接调出该区用户或者防区的电子地图;  具备在显示板窗上对库区或者防区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 当所管辖库区的监控主机出现关机、视频信号丢失、进路录像出现门禁报警、移动侦测报警等情况时,以电子地图、声光、语音等形式显示和提示;

 自动监测和前端监控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如发生通信故障则以声光形式报警,当通信恢复时,自动建立与库点监控主机之间的通信,恢复数据传输。

4.5.2.3金库出入管理功能  当所管库点有刷卡、指纹/掌纹输入、呼叫等方式请求时,操作主机自动显示相关人员信息、照片、操作时的快照、现场图像等,系统身份验证结果显示,当需要中心参与认证时,操作员在核对身份后发出确认信息;  具有可设置不同时区对应不同模式开门的方式;

 当刷卡或者掌纹进入请求为劫持方式时,系统立即发出劫持报警并提示;  现场特权用户组在网络或者系统故障等特殊情况下,可以代替监控中心开启外门和中门,开门方式采用多位密码输入验证方式;

 当掌纹识别系统不能被系统认可等原因,经确认无误后,监控中心可通过输入密码代替掌纹识别,方式为多位密码输入验证方式。

4.5.2.4环境监控管理功能

 实时监控并显示金库的环境参数。

 当所管库点发生告警时,以电子地图、声光、语音等形式显示和提示。  &nbs, p; 告警记录保存到数据库,并可以查询。

4.5.2.5金库安全管理

 开门事件在线监控功能,每次开门事件都能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金库开门在线监控;

 双向对讲功能,监控中心接收到现场请求信号后,能自动开启对讲设备,通过视频服务器的对讲通道实现与现场请求人员的双向对讲;  远程开门控制功能,金库工作人员在开门时可以输入指纹和密码通过验证后向监控中心发送请求信号,监控中心收到请求后联动现场监控对人员和现场情况作出甄别和判断,并与金库工作单做比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远程开启金库门。在无合法请求时,监控中心也无法远程开启金库门,这样就完善了金库的进出管理措施,确保了金库进出的安全性。  金库门禁报警功能,金库门被非法打开、人员非法进入、胁迫指纹密码请求等即触发报警,并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显示,在监控中心的专用客户端上显示。

 门禁参数远程设定功能,可以对门禁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远程设定,包括允许开门人员的权限和开门时段等;

 开门及报警事件联动视频录像功能,所有开门和报警事件都可以联动视频实时监控和录像,并自动将监控画面切换输出到指定的电视墙监视器。

4.6营业网点监控系统设计

本系统由二级分行总部为中心的星型的结构,监控中心设立在XX分行主楼内,与主机房在同一楼内,监控系统要对所有的金库、网点和自动柜员机进行连接,建立一级监控中心。

4.6.1前端(现场)系统

现场监控系统包括营业网点、自助银行、ATM机、保管箱、办公楼等场所,负责完成前端的音视频信息、告警信息的采集、缓存、编码、存储及发送等功能,并可接受来自网络的控制指令通常包括如下设备:PC架构DVR、嵌入式DVR、视频服务器、摄像机、云台、报警输入输出设备等。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1板卡式PC-DVR 现场的图像信号、报警信号及拾音器(麦克风)语音信号由现场监控主机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控主机内置有MPEG-4(H.264)图像采集卡,摄像机、拾音器的音视频信号传送到监控主机后,由MPEG4图像采集卡直接传送到显存,实现视频图像的实时显示;同时音视频信号经过板卡的数字化后,由MPEG压缩器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音、视频码流直接传送到内存,实现音、视频图像的存储。当相关人员需要调用实时图像、语音信号时,经过压缩的音视频码流被打成IP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端的工作站,实现远程图像的监视和语音监听。

系统设计在客户端安装音响设备和摄像机、拾音器(麦克风)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可视对讲及远程监听等功能。

4.6.1.2嵌入式DVR 现场的图像、报警和对讲信号接入嵌入式DVR。监控现场的图像信号、报警信号及拾音器(麦克风)语音信号由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采集、处理和存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可兼容多种云台解码器协议,常用的如PELCO-D、PELCO-P、三星等。主机采用H.264压缩格式,当客户端监控工作站需要调用实时图像时,经过压缩的视频码流被打成IP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到远端的工作站,实现远程图像的监视。现场通过本机或WEB客户端对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视频信号分配输入现场模拟矩阵和电视墙,实现更加快捷方便的视频切换控制。

系统设计可在客户端安装音响设备,和摄像机、拾音器(麦克风)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可视对讲及远程监听等功能。

总体上说,前端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 在同一界面上实现图像本地预览、查询、网传、远程预览、远程查询等同时操作;

 多画面切换功能,包括4/6/8/9/10/13/16画面切换;

 录像方式具有定时录像、手动录像、移动侦测录像、传感器联动录像等;

 实时录像查询,可以按照通道名称、时间表等方式;  录像回放速率支持

8、

4、

2、

1、1/4帧等;  本地/远程录像备份功能,包括立即备份、手动备份、定时备份、定时备份到磁盘阵列、CD-R等存储介质;

 录像支持水印,防止非法篡改;<,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 告警具备声音提示功能;

 视频传输支持UDP、TCP、组播、窄带等传输协议;  可以全屏预览、回放;

 具备二级矩阵控制功能和图像轮巡功能;

 录像天数管理:定时、自动删除过期的录像数据,记录要求不少于30天;

 在录像回放过程中,抓拍快照,进行事后图像处理;

 具有移动侦测功能,可至少设置10个区域,每个区域可设置1-100阀值;

 系统支持加锁和多用户管理;  实时声音预览和网络声音监听;  支持断线重连功能;

 告警图像联动存储和联动输出;  报警联动现场输出控制包括声光报警;

 视频图像支持全遮挡告警、磁盘慢告警、磁盘坏告警等;  支持图像屏蔽功能(图像屏蔽区域可多选) (回放时屏蔽区也应该屏蔽);

 具备选择录像保存天数、录像指定硬盘。硬盘满提示、硬盘满覆盖两种功能;

 系统启动自动进入监控系统并自动按照设置好饿条件或时间段录像,可定时自动重新启动系统。进入监控录像系统必须要用户登录后才能使用其它功能;

 各通道可以叠加年、月、日、时间及通道名称;  具备报警联动预置点;

 设置系统管理员级、金库主任级电脑给多用户管理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 网点安防信息。

第五章 集成其它业务

5.1 与110报警系统集成

通过专业的报警主机(如CK报警主机、安定宝等),将110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平台有机的集成起来。

5.2 与银行其它业务集成

6.2.1与银行办公系统的数据集成 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与办公平台的最大效益不仅仅要靠数据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标准的集成方式,简单的基于数据库访问等方式的数据共享可能会破坏原有独立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无法有效的管理并不断的根据集成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各银行应用系统采用的开发语言(C、DELPHI、VB、JAVA)、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或者应用架构(.NET、J2EE)都有可能不一样,在这样一个异构的环境下,目前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相互集成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WEB SERVICE的接口标准,实现各系统相互之间按照国际标准的XML语言访问。我们充分支持这项技术。通过双方采用WEB SERVICE的 标准接口规范彼此通讯的格式,方便相互之间无缝的集成,而在应用逻辑层我们可以提供标准的协议(如访问认证&设置)或控件(如不同厂商的视频浏览、回放查询 dll控件)便于其它系统对监控平台的访问。

6.1.2与银行办公系统的界面集成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自主产权的PORTAL门户服务技术,Portal是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将原有的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到一个页面中用来让用户更方便的进行使用。实现基于WEB的界面集成,方便最终用户按照自身的需求加以组合使用。我们可以通过portal技术提供的plugin技术,根据银行需求编制标准的模块,并嵌入portal系统,供银行用户使用。

第三篇: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现状研究

摘要: 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作为新兴的银行卡市场,支付平台定价正经历着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机制,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

一、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收益分配的主要发展阶段。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之前,银行卡业务是由各商业银行独立开展的。自中国银联在“金卡工程”基础上成立之后,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形成了新的资源整合机制,发卡、网络服务、收单业务之间的分工更趋向专业化与合理化。

(二)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的价格分类。

依照银行卡支付平台价格调整的关系不同,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价格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银行卡支付平台内结算价格。这部分价格又可分为银行卡组织向网络成员机构收取的费用和银行卡支付系统内发卡机构、收单机构之间的发生的费用,前者包括转接费、入网费、联网测试费、品牌服务费等;后者以交换费为主,其最终来源是向商户收取的刷卡手续费。

2、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向持卡人和商户收取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持卡人年费、透支利息、商户刷卡手续费即商户扣率等。

(三)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的价格水平。

目前我国银行卡手续费总体上采取了统一定价形式,有关银行卡的业务管理办法是由人民银行制定和 发布的。至今人民银行已发布了6份有关银行卡结算费率规定的文件,其中1992年、1996年和1999年颁布的文件主要规定了费率水平,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的文件则主要规定了分配比例。

1992年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份明确规定银行卡

1 结算费率标准的文件。该文件采用了按行业划分费率标准的方法。

1996年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对费率标准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即各行业都执行2%的费率标准。

1999年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恢复了按行业划分费率标准的做法,其费率标准分别为2%和1%。

2000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跨行交易收费补充规定的通知》对跨行交易中发卡行、收单行及信息交换中心的分配比例做了补充规定。

2001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及分配办法的通知》对结算手续费采用了固定收益比例的方式,规定了发卡行的收益比例和网络服务费的比例。

2003年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了《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该分配办法将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的发卡行收益比例由原来的1.6%调整为1.4%,将一般类型商户的发卡行收益比例由0.8%调整为0.7%。

(四)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的价格结构:作为利益平衡机制的分润机制。

目前我国对银行卡POS 交易手续费采取的是“一次分配”的办法,即在交易清算时直接依交易模式的不同将商户手续费分解为几个部分,然后分别划转到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作为转接机构的卡组织的账户上,由分配比例可以具体分析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价格结构。

1、8:1:1的分润模式。即把从特约商户处收取的手续费按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和信息交换中心8:1:1的标准分配。这一方案给予了发卡银行较大的利益分成,而收单机构的利益分成则较低,这在照顾了POS机被撤银行的利益和心理平衡之外,却忽视了通常作为POS机投资主体的收单机构利益。对收单机构来说,与前期设备购置、商户拓展、安装等大量投入相比,10%的利益分成相对较低,难以弥补收单机构的成本支出。同时8:1:1的分润机制也缺乏对收单机构拓展市场的有效激励,其拓展市场的增量收益将与发卡行、银联和收单机构之间分配,且其只占较小的利益分成比例。

2、7:1:X的分润模式。《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规定POS跨行交易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收益分配采用固定发卡行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方式,发卡机构、转接机构(即中国银联)和收单机构的分配比例为7:1:X,即发卡行和银联从交易额中提取的交换费与转接费之比为7:1,

2 收单机构的收益由其和商家以谈判的方式来确定。在这种分润方式下,银行卡的收单机构在开发商户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成本、市场需求状况与特约商户协商确定扣率水平。这种制度安排不仅给收单机构以足够的激励去拓展受理市场,而且有利于收单机构弥补各项收单成本,加大对受理市场的建设和投入,实现收单市场服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收单盈利模式。

二、 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银行卡分润方式下,银行卡的收单机构在开发商户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成本、市场需求状况与特约商户协商确定扣率水平,因此被看作是我国银行卡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但在这种分润机制推行以后,依然在我国较多大城市发生了商户拒绝消费者刷卡的“银商风波”,说明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目前这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且不考虑成本的简单定价模式依然存在内在缺陷。

(一)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基本矛盾是如何兼顾集合定价和反垄断。

由于巨大的多边谈判交易成本,交换费不可能由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之间(或银行与商家之间)一对一协商确定,因此由银行卡组织通过市场手段或政府监管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对交换费进行集合定价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避免分散定价的外部性问题,也有助于保证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间合作关系的建立。但这种集合定价需要接受反垄断机制的有效监督,我国银行卡市场在这一点上是欠缺的。

(二)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最优交换费确定存在困难。

在国外存在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与政府监管机构确定的交换费的区别。这两者往往是在何种条件下确定最优交换费的争论焦点,前者意味着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而后者则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两种定价制度的不同选择也通常伴随着反垄断实践的发展。但与国外银行卡组织完全市场化的角色不同,中国银联是政府成立的承担全国银行卡联网通用任务的机构,这样的银行卡组织承担着国家银行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责任。在交换费的定价方面,中国银联与人民银行的立场和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利润最大化或者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设定是模糊的,交换费应该如何确定以及确定什么样的交换费能满足社会最优很难通过实践进行比较和发现。

3

(三)当前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矛盾的焦点是商户扣率。

在国外围绕交换费问题产生了许多争议,使银行卡产业不但成为反垄断机构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成为网络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我国关于交换费的矛盾并不突出,目前我国以行政手段规定7:1:X的分润机制,直接明确了占商户扣率7成的交换费率,市场已经习惯接受这种行政定价,并没有意识交换费率是决定商户扣率高低的关键,反而把定价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确定“X”的问题上,从而将整个定价矛盾前置到收单机构和商户的博弈之中。

三、 关于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定价的政策建议

(一)银行卡组织定价改善策略。

中国银联是我国银行卡支付平台中唯一的银行卡组织,具有垄断地位。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银联的垄断局面可能很快被打破,银联必须突破原有的职能错位,认清市场化道路,真正以平等的心态从市场参与者、合作者的角度参与竞争,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民族品牌形象。未来中国银联还应积极推进交换费机制改革,逐步实施交换费的差别定价。

(二)发卡机构定价改善策略。

目前我国发卡行的定价策略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不能结合发卡机构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生命周期及组合来进行定价。在我国银行卡市场投入较大、消费者对卡费问题比较敏感的情况下,发卡行必须从卡费结构入手进行调整,外包部分业务,集中精力于发卡、营销等核心业务。通过培育信用卡专业服务机构等众多独立核算的市场参与主体,相互竞争和分工协作,逐步建立以“银联”为跨行主渠道、其他专业服务商为分支渠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三)收单机构定价改善策略。

作为受理市场建设的主要力量,各收单机构应与银行卡组织积极合作,努力扩展银行卡的受理领域,最终逐步形成一个数量多、质量高、行业齐全、布局合理的特约商户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规模效应,增加收单机构以及整个行业的收益。同时,收单机构必须加大对商户类型、产品种类、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自己的定价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收单盈利模式。

4

(四)产业环境发展策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能极大地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及相关的产业主管部门把银行卡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来对待,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整体经济计划中,同时要积极完善银行卡产业法制建设与风险防范体系,确保银行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浪南, 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0, (10). [2] 陈信元, 陈东华, 时旭.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3, (8).

[3] 马曙光, 黄志忠, 薛云奎.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J]. 会计研究, 2005, (9). [4] 俞乔, 程滢.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J].经济研究, 2001,(4).

[5]Benartzi, S. , Michaely, R. , Thaler R.. Do Changes in Dividends Signal the Future or the Past?[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6]Core J., Holthausen R., Larcker D.. Corporate governance,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 (51).

5

第四篇: 平台化战略构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将是一个平台化战略构建的服务体系。它与传统网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平台体系化特性。传统网银只是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业务应用,传统网银发布后,其功能是固定的,超出其业务边界的功能无法在其上实现。而新一代网银将是平台体系化的产物。

新一代网银的平台体系化主要体现在自有的运行机制上的自我生长的能力。新一代网银通过几大平台的构建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运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单元,它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生长机制,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架构,并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实现和技术保证。

新网银的体系构建

新一代网银相对于传统网银在业务理念和经营策略上是全新的,因此,它需要全新的网银体系提供支撑。这种支撑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提供:业务创新角度、经营管理角度和技术实现角度。

业务体系的构建

新一代网银的业务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务模式从纵向的单点服务转向横向的关系链价值服务。新网银的业务服务将体现出跨界、跨行和合作共赢的趋势。

跨界是指以传统网银交易服务为核心价值将服务能力延伸到其他行业,如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管理、个人财富管理等等。这些新服务并非突兀的孤立存在,而是以银行金融服务作为连接点而横向拓展出来,比如将企业运行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

跨行是指银行之间的联合互通。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新一代网银里,银行之间不但有竞争,更有合作。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体验,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是新一代网银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可能会存在多种方式的尝试,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将互联网银行链接在一起。

合作共赢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之一。新一代网银要实现跨界、跨行的业务发展,必然需要与更多的第三方合作,合作将是新一代网银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不但有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可以看到基于这个平台,更多的第三方以及社会化力量所贡献的服务,它们一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可定制化的服务,一起伴随客户成长。

新一代网银也会改变传统网银业务的处理流程,从单点服务到关系链服务的差异决定了很多网银业务功能在将来会不断地进行重构。如现有的理财产品销售将会在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上去完成。理财产品将突出用户之间的推荐,好友之间的共享,而将传统的受益分析等复杂的技术型指标放在后位,这种业务流程的转变体现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也是面向关系链挖掘价值的典型应用。在面向企业端,无论是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企业信用评估等业务都将在一个虚拟的关系链环境中得到真实体现和重构。这种业务流程的重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演化推进。

要实现上述的业务转型,新一代网银必须对现有业务体系进行一系列改变。新一代网银是依托于互联网环境的全新的银行业务单元,它完全可以独立承载经营职责,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银行的职能,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银行在银行业务体系中的位置,为电子银行业务单元提供充分授权并实现客户的分享,并逐步重构整个电子银行业务流程。首先要统一客户信息,并提供客户信息聚合能力,这就涉及到很多后台系统的改造;其次要以客户类型为主体来审视整个客户服务功能,找到服务之间的联结点,以服务场景为核心,延伸客户服务能力,重构一站式服务体验;最后就是对客户数据的挖掘,这就不但需要银行现有的资金维度的信息,更需要通过合作共建获取更多的客户互联网数据为智能推荐和业务决策提供支撑。整个过程也是需要分阶段规划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审视其成果,勇于调整和尝试。

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新一代网上银行体系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经营管理的转型。

首先是完成经营模式的转型,从主运维转变为主运营。原有网银管理更多的是运维,以保证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交易服务体验,更好地实现渠道替代率。新一代网上银行体系,构建了一个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网银的经营需要更多的运营内容,如应用分成商业模型的建立,更好的链接客户营销推广,强化应用开发商的合作,社会化应用推广,线下开发商大会,管理更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等等。

要完成经营转型,需要重建考核指标。传统网银大都会采用渠道替代率、网银开户数和交易活跃度等指标来考核网银业务绩效。但新一代网银的经营已经完全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战略,需要聚合更多社会化力量来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建设,相应的考核指标也应发生转变,未来的考核指标可能会改变为:应用分成收入、合作开发商数量,合作企业数量,应用质量和应用使用人数等指标。只有这些指标得到实际的考核支撑,一个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化力量的支撑。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舆论监控管理体系。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将运行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接入更多的第三方社会化应用,更多的用户交互信息通过社会化网络快速传播,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银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化应用审核和管理机制,充分评估第三方应用给平台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用户隐私风险。同时,必须建立完备的社会化网络媒体监测机制。监控社会化媒体不仅是实时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的前提,更是引导舆论导向,实现危机管理和公关的必要条件。

技术体系的构建

第三代网银从技术上来说,已经不是一个业务应用,而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这就要求新一代网银在技术实现上以提供机制和建立规则为主,以业务实现为辅。未来的业务实现将在平台机制和应用规则的基础上自行演化并不断创新。

第三代网银的IT架构上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撑:

一是现有网银系统的服务平台化改造。新网银体系下,网银交易将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发布在网银平台,通过应用对服务的调用和整合形成全新的场景化应用功能。在考虑现有网银系统资产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平台改造,可以快速完成网银交易的服务化。

二是为支撑社会化众包开发和第三方应用整合,该平台首先是一个客户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客户多维属性信息的统一和身份认证,以及客户之间关系信息的聚合。其次该平台是一个开放平台和应用聚合平台,可以对外发布API,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实现应用开发,并提供完整社会化应用上线发布和管理功能。

三是为支撑应用推广和金融产品营销的社会化营销管理平台。该平台首先是面向客户提供与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环境的对接功能,实现与社会化媒体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完成银行客户ID与社会化网络应用ID的绑定识别,为通过社会化网络环境营销提供支撑。其次该平台是面向银行内部市场管理和营销活动管理的平台,实现面向互联网营销的统一管理和效果分析,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投放监听反馈分析调整”的闭环营销管理过程。

新一代网银在技术应用上,应在兼顾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技术体系之上,尝试构建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直在引领着全球IT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网银系统将全面开放于互联网环境,面对大用户量、不可控的并发风险、超大数据集处理和分析的压力,这就要求新一代网银平台在技术架构上充分考虑互联网应用的特色,有选择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网银平台。在新一代网银平台上,必须要能够提供以下的互联网功能支撑,为新网银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这些互联网技术包括:

全文本搜索引擎技术:对于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来说,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客户之间的关联信息也将越来越多,一个好用的全文本搜索引擎是必备利器。

分布式缓存技术:单一缓存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高并发访问量的需求,新一代互联网银行需要更易扩展的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支撑,目前这一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得到了足够成熟的应用。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包括NoSQL数据库及分布式文件系统。互联网信息量几乎一年翻一倍的速度滚动增长,新一代网银必须考虑未来超大数据集的存放和高效访问能力,同时兼顾服务器成本。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所带来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为新网银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分布式方案采用PC服务器集群来有效降低服务器成本。

智能推荐技术:传统网银大都采用企业级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来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这种方式笨重,建模要求高并且代价昂贵。互联网采用轻量级的推荐引擎技术,利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有效提高推荐处理效率,并不断集成基于互联网用户关系和行为数据为核心的推荐算法,这是符合未来利用多维数据实现智能推荐的需求。新网银必须利用智能推荐技术,为未来网银服务的精准营销和快速发现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这些技术合力打造出的,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级的虚拟云服务平台。当然还有很多新的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如异步消息处理、全新云操作系统、虚拟云服务技术等等,在新一代网银技术体系下,也需要持续跟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网银技术的应用,以保证网银业务不断完善与持续发展。

新一代网银平台产品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的建设需要有规划的阶段性建设,这不但需要有专业的业务、技术规划能力的团队,也需要专业化的互联网银行产品的支撑。北京宇信易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宇诚网络)作为国内一流的金融IT服务供应商,一直在不断地跟踪和研究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并不断推出网上银行换代产品帮助银行实现网上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

宇诚网络最新推出的“互联网银行平台产品”正是面向第三代网银建设的创新系列产品。在深刻理解第三代网银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理念的基础上,产品系列主要提供完整配套的平台化产品来帮助银行支撑全新的网上银行运营体系。它主要包括全新的网银服务平台Life,为网银服务的开放提供支撑;全新的社会化平台Belink,为网银的社会化应用提供支撑,它包括一个面向用户的SNS社区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以及面向众包开发管理的应用商店管理系统;全新的互联网营销管理平台Evertalk,在原有的银行广告管理、活动管理和在线客服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了面向社会化网络媒体的对接和营销推广管理以及基于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客服服务。在三大平台之上,该产品系列更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汇聚和数据分析平台DataOne,以推荐引擎为核心为网上银行运营提供智能发现和推荐能力。

全新的互联网银行建设不但需要产品的支撑,更需要运营的支撑。宇诚网络在强大产品体系的基础上,从运营出发,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互联网银行平台运营、合作伙伴管理、应用管理、营销推广策划等多种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实践为银行提供参考样本。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银行的实践不断深化,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本文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网”: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 原文地址: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2-08-06/130136.shtml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介绍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方便社会公众便捷地获取本人信用信息,进一步拓宽个人征信系统服务渠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了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平台以充分保护社会公众隐私安全为前提。一是确保身份安全。社会公众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才能成为平台的注册用户,使用平台的信息查询功能。二是确保操作安全。注册用户进行信用信息查询时,还须通过手机短信、数字证书等方式与平台交互,通过验证核实后方能获取信用信息结果。

平台现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方式:一是数字证书验证方式,即通过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商业银行颁发的数字证书确认个人身份;二是问题验证方式,即通过在线回答问题方式确认个人身份。

平台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三种产品服务。注册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提交查询申请并获取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非实时反馈,一般为成功提交查询申请的第二天。

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有逾期记录的提示性信息。注册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手机短信提交查询请求;次日,用户可以登录平台查看查询结果,对于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交查询请求的,平台还会自动通过手机短信反馈查询结果。

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注册用户登录平台后在线提交查询申请;次日登录平台,申请获取确认码,平台会自动将确认码发送到注册用户预留的手机上,正确输入后,可在线查看本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概要。

个人信用报告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明细信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注册用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通过身份验证后次日可登录网站查看个人信用报告。

上一篇:银行风险自查报告下一篇:银行风险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