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任职讲话

2023-05-12

第一篇:驻村第一书记任职讲话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

心贴心 一家亲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一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中央已经下达了改进工作作风动员令,工作作风怎样改进才能让人民满意?2010年以来的我省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2012年初,省帮扶办对全省驻村任职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8万多份,涉及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群众8万多人,在收回的8万多份问卷中,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支持率,均在98%以上。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口碑,无他,就是因为万名“第一书记”把农村、农民、农业当作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1 “干部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会认可你、接纳你、赞成你、拥护你、跟你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想不走过场、取得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像广大驻村任职第一书记那样,把改进作风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把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心贴心,一家亲。以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我们的党风政风民风就会焕然一新。

抓班子 带队伍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带头人,有没有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我省持续推进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毋庸讳言,当前,有的地方农村两委班子还存在着软、瘫、散等现象,发展思路不清晰,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带动致富能力较弱,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没有较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

2 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第一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谋长远,就能留下一支迎难而上、为民谋利的工作队,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

实践证明,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成效明显:

起表率提升战斗力。“第一书记”是省委选派的优秀党员干部,在他们身上,有好的领导作风、好的生活作风、好的学风及清廉之风,把这些优良作风带到基层党组织,展现在群众面前,能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抓队伍增强凝聚力。村支书思路清、能力强,村里发展就有新气象。把那些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发展经济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发展为党员,选配到村级组织里,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谋发展激发创造力。通过党员干部培训、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积极探讨学习致富之道,常谋发展之策,常为群众着想,能提高两委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持续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让更多的“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熟健全起来,成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

3 发展的坚强核心!

抓发展 帮民富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三

走出机关、沉到基层,接地气、谋发展、长才干……两年多来,全省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引资金、找项目、促增收、聚民心、帮民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推动了农村全面发展。

千难万难,没有发展最难。第一书记的楷模沈浩生前曾反思,为何小岗村“一朝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从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求发展”。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是这样,对“穷、软、散、乱”的后进村更是如此。

选派第一书记到薄弱村、贫困村任职,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造福农民群众。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关键一条就是要加快发展。作为“主心骨”、“顶梁柱”,第一书记能否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关乎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发展,是第一书记要尽的第一责任、要抓的第一要务。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治穷致富,关键在做。一个领导干部,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吴庄人为啥“现在走路都不一样了”,是因为吴树兰带领他们走上了幸福路,靠发展奠定了底气;庞集村民为何念念不忘好书记周建

4 奎,是因为他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靠发展甩掉了穷帽子。

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难点村跟上发展步伐,享受发展成果。近年来,驻村任职工作为河南贫困村、难点村发展装上了新“引擎”、带来了新希望,成为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人脉广、政策熟、能力强的优势,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既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提高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了下派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为我省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坚持不懈做好这项工作,必将使我省农村各项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谋稳定 促和谐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四

农村兴,基础牢;农村稳,社会安。我省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作风转变了,联系群众紧密了,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村也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的地方宗族矛盾累积、利益

5 纠葛交错,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妨碍了经济的发展。谋稳定,促和谐,已经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省广大驻村任职干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察民情、听民意,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了平安祥和、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几年,驻村任职干部化矛盾、解纠纷,治理软、弱、散,改变瘫、乱、穷,共计协调解决派驻村民事纠纷5万余件,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

要当好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防线”。“第一书记不简单,一朝化解十年怨”,这是百姓对第一书记的由衷称赞。要赢得这样的评价,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扑下来,扎进去,心与群众贴在一块,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处,才能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的“中流砥柱”。

要胸怀公心、公道办事。很多驻村干部,从沈浩到周建奎再到吴树兰,都是秉公心、存公德,心底无私,一心为公。越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越需要办事公平、处事公正,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打开局面,才能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要摆正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发展是保障,只有

6 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才能高扬发展之帆;农村越发展,农民越富足,越容易理顺关系,越利于社会稳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为广大农村注入了和谐因子,为农村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增才干 转作风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五

广大驻村任职干部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转变了工作作风。

“到基层锻炼、从一线选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基层实践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任务重、困难多,让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第一线摸爬滚打,融入群众当中,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有利于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实践证明,凡是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过的

7 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基层实践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作风。驻村任职干部远离城市来到农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承担责任、不怕耽误自己,艰苦的驻村任职生活让他们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磨炼了意志。驻村任职三年,是付出和奉献,也是磨砺和收获。

基层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基层实践是火热的熔炉、生动的课堂,是干部了解省情社情民情的最佳途径。识别干部队伍中的“千里马”,把其放到基层实践中“遛一遛”,才能更真切地看出谁在大是大非前党性更坚定、在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在处理问题上能力更突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扑下身子,用心想事、用心干事才能真正成事,只有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干部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第二篇: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讲话

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县委、镇党委、村两委给我这么个好的机会和大家聚在一起,和大家认识,向大家学习。我到咱们店张村已经三个月了,经过这三个月的时间的相处,对店张村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店张村这几年比较稳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与村两委班子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正确认识自己,找到切入点,快速融入农村

农村工作干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好多困难,这对于天天在机关上班的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我们会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对自己做清醒正确的定位,明确我们的长处是什么,农民和农村最需要的是什么。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尽快找到立足农村,服务农民的切入点。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虚心向两委班子中的老同志学习,尤其是向老支书、老主任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要调查研究,进入角色。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的过程既是了解情况熟悉工作对象的过程,也是和农民建立感情,充分沟通的过程,是逐步进入角色的过程。

二、联系实际,找准结合点,发挥最大能量

我们都是年轻人,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有热情,有朝气,有精力,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农村工作光有这些还不够,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和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之间还有距离和空间需要我们用实践来弥补学习。我们会从自身的条

件出发,从所学专业和单位优势出发,认真研究我村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尽快找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把工作组的优势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和村两委干部配合好,和农民相处好,找准感情和协作上的结合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给村民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

三、立足本职,找好着力点,多出成绩

我虽然在机关单位上班,但是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深知农民是最纯朴的,他们不会听,只会看,看你做的多好,做出了哪些成绩,让他们得到了哪些实惠,这是检验我们工作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驻村工作组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抓好物质文明建设,选择发展优质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引领农民发展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同志们,构建和谐社会如火如荼,新农村建设正方兴未艾,让我们齐心协力,坚定信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以更好更快的崭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县委书记在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部分驻村第一书记作了发言,有的交流了经验,有的提出了建议,我一共记录了X条,都很好。这X条经验和建议是各位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切身感受和亲身实践,这说明大家在前线的工作是认真的,也是认真思考问题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还有很多人没有发言,会后请大家将工作中的想法与建议,以清单形式交由各乡镇报县扶贫办汇总。借此机会,我还强调几个事。

一、第一书记的“六个意识”要进一步强化

1、时间意识。时间不等人,全县2019年底要全面脱贫交账,县要摘帽,村要出列,贫困户要脱贫,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紧,我们所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剩多少?我本人非常着急,不知道各位第一书记是否着急,不知道各位第一书记有没有这个时间意识。

2、身份意识。各位第一书记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你是村里的主人,不是客人,因为你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负责这个村脱贫攻坚的谋划布局、安排落实、协调督办等各项工作。这个主体责任一定要上肩,一定要置身其中,你所在村的脱贫攻坚责任就是你的责任,这是组织安排给你的工作,也是县委政府对你的要求。

3、“户”的意识。这里所说的“户”,就是你那个贫困村里的贫困户。目前,大家户的意识还很淡薄,或者说只有村的意识,没有户的意识。贫困户的意识实质上就是贫困人的意识。在我们脑海中,要更多的去装一户又一户的贫困户,而不只是这个贫困村的水、电、路、村委会这些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张三、李四、王五这些贫困户。只有户的脱贫,才有村的脱贫。所以,下次各位第一书记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重点要汇报你这个村还有没有失学儿童?患病者的补助是不是到位了?谁家的惠民政策还没落实?要先“户”后“村”,不要先说我们修了好大的村委会、修了好多的路。只有这样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才能落地,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4、攻坚意识。在攻坚目标上,我们每个村千差万别,情况各不一样,有的需要攻坚的是易地搬迁,有的攻坚的是发展产业,情况不一样,但各地都有我们需要去攻坚的地方。但我感觉到有很多第一书记到村里去之后没有攻坚思路,工作无法下手。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得当的措施,又怎么能够完成扶贫任务,实现精准脱贫呢?

5、学习意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最后落脚靠什么?靠我们第一书记带领的这支队伍。因此,第一书记必须要对各项扶贫政策了如指掌。你不了如指掌,工作队员就不清楚;工作队员不清楚,帮扶干部就不清楚;帮扶干部不清楚,整个扶贫攻坚工作就是糊涂的。所以,各位第一书记一定要加强学习,对政策要烂熟于心,不能搞大概齐。同时,县扶贫办对各项政策的宣传解释也要简洁、明了,便于操作。

6、得票意识。这里所说的“票”,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赞成票,尤其是贫困户对我们工作的赞成票。什么是得票意识?就是通过这3年的帮扶之后,老百姓要认可我们,给我们点赞。满意率,是我们“四率”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率。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满意率指的是贫困户的满意率,不是非贫困户等其他各类人群。

另外,还要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痕迹管理和档案建设。我要强调的是,形式主义要坚决反对,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叫形式主义。我发现有部分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很模糊,如果连基本的贫困户的档案资料都没有,连贫困户基本的信息资料都不健全,我们的脱贫攻坚怎么去精准?

二、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要进一步明确

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把所在村的情况搞明,把所在村的贫困对象搞准,把脱贫攻坚的盘子拿好,把脱贫攻坚的工作队建设好,把脱贫攻坚的项目落地,把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兑现到位,把所在村的村级班子建强,把所在村的民风搞淳,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这是我们提出来的第一书记具体的职责,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是履职的问题,二是方向布局的问题、政策的问题、项目的问题、基层基础建设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最后是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务必要记住的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贫困户的满意率,你给他一千万、两千万,最后如果得不到贫困户的满意度,工作就白做了。

三、第一书记在工作中要注意的事

一要依靠村级组织。要注意和村支两委搞好关系,不要和村级组织搞成“两张皮”,我们是去指导、督促、帮助村支两委,而不是去取代村支部书记的,所以我们要依靠村支部书记和村支两委共同开展工作。

二要争取。第一书记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项目督办落地、政策协调到位,我们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是争取所在单位、单位领导的支持,要争取力量。第一书记在前线工作,如果没得后勤保障、没有后方支援,那么第一书记的职责效果必然会打折扣。你要经常去给分管领导汇报,要给一把手汇报,要争取领导、争取支持,同时还要经常给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我发现目前我们工作中“两张皮”的问题比较严重,乡镇搞乡镇的,工作队搞工作队的,今后所有工作队一定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挥下,在当地乡镇扶贫攻坚指挥部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工作要与当地党委政府之间有机融合,尤其是在扶贫产业发展上要高度融合。

三要牢牢抓住信访工作。这里的信访工作特指扶贫领域的信访。信访工作是“晴雨表”,他反映的是老百姓到底支不支持,我们落实政策的时候到底公不公平,我们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到底有不有偏差。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信访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群众工作方法,谁不重视信访工作,谁的工作一定是被动的。刚才有人发言还说村里的有些信息不敢公示,为什么不敢公示,这里头到底什么东西见不得人?如果是村支部书记有事情见不得人,我们第一书记要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到时候追责不仅仅是村支部书记,我们第一书记也是有责任的。

四要用“三同”“三真”的作风和感情来开展工作。“三同”“三真”是我们其中两位第一书记发言时提到的,“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三真”即“真情、真心、真干”。包括还有同志提到的“四个必须”,也是很好的工作方法,必须要把老百姓说的话听完、必须要把情况搞清楚、必须要把政策搞明白、必须要把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拉近,这都是好的群众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四、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1、切实加强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工作队是一个体系,包括省、市、县、乡、村人员,具体落脚到村内,就包括第一书记、帮扶队员和帮扶干部。这支队伍很庞大,一定要加强建设,具体体现在三个“到位”。一是人员必须到位,第一书记要监督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到位,如果工作队员不到位就是你的责任,你如果督不到位就给单位领导报告,单位领导还督不到位就给组织部门和纪委报告,一定要把人搞到位。二是出勤必须到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月驻村X天以上,帮扶干部每X个月至少去X次,如果没到位第一书记也是有责任的,工作人员、帮扶干部不到位的,要一个个打电话。三是帮扶工作要到位,我们的帮扶工作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贫困户这个层面,第一书记要强化督办检查;第二个层面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书记要强化统筹协调。同时,组织上也要加强工作队管理制度的建设,目前后勤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还有召弱补强制度、干部选拔制度、问责与绩效挂钩等制度建设也还要进一步加快。

2、数据动态调整要精准把关。既要精准出去,也要精准进来。大家一定要正确理解“该进必进,该出必出”这句话,我发现有些乡镇在动态调整把关中不担当、不负责,把关不严格,怕得罪人,以致我们的扶贫工作开展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的贫困人口规模还在扩张,贫困率还在升高。我们说精准,越缩越小才是精准,越搞越大叫精准吗?在这里给大家说清楚,针对这种严重不负责的态度,到时候也是要追责任的。

3、要加强政策兑现的检查督办。我们那么多惠民政策到底落实没有?资金兑现没有?没有兑现的要加强督办落实。已经兑现的,要帮群众算好帐,让群众心里明白。

4、产业扶贫要落到实处。关于产业扶贫,一个具体的标准就是帮扶企业到位没有,专业合作社去了没有?如果没有,尽快督促;督不到位,迅速给指挥部报告,要求重新安排。需要强调的是,在产业方向上,一定要主动对接乡镇和全县的主打产业,便于形成规模,成块连片。

5、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要加快推进。更重要的是与贫困户对接的产业项目,要加快实施,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就讲这些,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

第四篇:第一书记驻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目前,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5575万贫困人口,且剩下的大多都是“硬骨头”。啃下这些“硬骨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总书记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4月,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锻炼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有力有序推进第一书记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广大第一书记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精准选派,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各地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

选派范围做到“两个全覆盖”。各地按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也做到应派尽派。通过各地各部门努力,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在“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特殊类型的村,也做到应派尽派。

人选条件坚持质量第一。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要求第一书记必须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各地重点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作风好的人、选能担当的人。各级组织部门按程序认真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确保选派人选质量。

紧贴农村需求因村选派。富裕村、条件好的村大多是相似的,而贫困村、基础薄弱村各有各的困难。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贫困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那方面的人派过去。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菜单式”遴选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特别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当益壮、主动请缨,申请回乡或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中国核建集团原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满堂,作为中管企业的班子成员,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领导职务,到陕西旬阳县李家台村任第一书记,并立下军令状通过3年努力帮助所任职村脱贫摘帽„„这些老同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文化层次和丰富的经历,解决贫困问题的视野更宽、办法更多。通过他们驻村帮扶,既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生机活力、巨大动力,也展示了老同志们的价值和境界,释放了激情和正能量。

明确职责,聚焦四项任务强担当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到村的主要职责任务。各地各单位围绕这4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使第一书记干事有思路、工作有目标、帮扶有方向。

广大第一书记带着任务、责任和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与村“两委”协调配合,既主动担当,又不包办代替,尊重、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努力把村班子、党员队伍建强,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一书记的到来让村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说话又好使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为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等多种方式,普遍为任职村找准脱贫增收的路子。中央政研室、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纷纷为任职村引进项目,培育农民合作社,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受益,推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欢迎,是衡量第一书记工作水平的第一标准。许多第一书记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全国人大办公厅、文化部、司法部、中科院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通过向上争取、单位捐款、网上众筹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帮助任职村办实事、解难题,被称为“自家人”“贴心人”。

给钱给物可解一时之困,稳定脱贫致富则靠村级组织和群众自身。怎么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怎么让更多村民百姓认识到自身利益而为之努力奋斗?许多第一书记围绕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走进百姓家做思想动员、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坐班、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帮助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实现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实,村里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村级组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中央纪委机关、全国政协办公厅、科技部、民政部等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积极帮助任职村制定好、执行好各项制度,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现代意识,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

严格管理,确保沉在村里干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尽责。目前,天津、辽宁、吉林、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从省级层面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

实行县乡为主、多方共管。第一书记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担负直接管理责任。各地各单位通过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构建立体式的管理体系,有效防止出现管理真空,确保第一书记在岗有为。

坚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天津、河北、海南等地通过巡回督导、电话查岗、随机调研等形式,加强对第一书记在岗工作情况的督查,及时向市县和派出单位反馈情况,督促整改。通过严格日常管理,各地各单位拧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纪律发条,促进第一书记身入心入、履职尽责。

强化考核评价、注重实效。对第一书记干了什么要有考核督促,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能呆在村里“混日子”。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第一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任期考核。福建、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结合暗访督导、日常考勤、年度考核等情况,对不胜任的实行“召回”调整,视情况追究派出单位责任,督促派出单位选派精兵强将。两年来,全国共召回调整7000余名第一书记。还有一些中央和国家单位,探索利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各地各单位激励广大第一书记主动作为,有效发挥作用。

保障支持,激发动力鼓足干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保障支持。各地各单位积极落实第一书记有关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形,各级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2016年初,中组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连续举办3期示范培训班,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各地各单位普遍采取任职培训、结对帮带、工作指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履职能力。各省区市从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110余期,近两年来省市县三级共培训第一书记20万人次。中宣部、国家民委、人民日报社等单位与第一书记建立定期沟通、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会诊等工作机制,跟踪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

各地各单位关心关爱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到村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各地普遍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从扶贫资金中安排帮扶经费,让第一书记“有钱办事”。

各级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第一书记驻村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重要纽带,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派出单位充分发挥“娘家人”“后勤部长”作用,合力解决派驻村存在的实际困难。

成绩是干出来的,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实绩论英雄。各地普遍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近两年来,全国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有关媒体开展根在基层、部委选派第一书记走访活动,并在网站上开设专栏对第一书记先进事迹进行宣传。

“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总书记在今年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再次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人们期待,各地各单位和广大第一书记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这场只能胜利的攻坚战中,继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驻村第一书记日记

驻村日记

2012年4月15日晴

今年全区开展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活动,我有幸被组织选中,挂任高岭镇合旺村第一书记,四月中旬县举办了驻村指导员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前两天,高岭镇府也举办了民政扶贫工作培训会。我在培训班学到了一些基本知识,作为自己驻村的一些基本知识。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发了,迎着朝阳直奔高岭镇合旺村。车子在盘山公路缓慢行驶,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作一名驻村干部,尤其作为一名女同志,不仅要在生活上抛下年龄较小的孩子,放下柴米油盐的繁锁家务,还要克服在工作上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少,基层工作经验严重不足的困难。工作的角色变了,身份也变为——贫困村第一书记,但是担子也不轻,我如何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呢?

正想着,“嘎”一声,车子已到了村委会前面。一下车,我就和合旺村蓝天汉书记一同登门走访农户, 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叙感情,有时候一聊就能达上半个多小时。经过调查走访后,我认为造成合旺村贫困落后的因素有几个: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缺乏保障。全村23个村民小组,20户以上未通公路有五个自然屯, 大部分村民小组在深山之中,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二是村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致富能力有限。三是村干部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四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养殖业比重

偏大,劳务经济、非农产业发展还没得到充分发掘,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

晚上,忙碌了一天,带着一身疲倦, 辗转反侧的在想。当今社会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干部驻村入户、蹲点调研,更能及时掌握基层的工作动态。正如李源朝部长在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领导机关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合旺村银玉川

上一篇:驻村扶贫工作事迹材料下一篇: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