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工作经验

2022-07-15

第一篇:社区服务工作经验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

社区矫正工作在探索创新中取得好效果

近年来,**县司法局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我省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在执法保障、执法管理和执法手段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和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年10月底,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52人,累计解除617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人数735人,没

有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一、创新执法保障。优化组织保障。 2012年8月,**县编委员下发了《关于县司法局内设社区矫正大队的批复》,高规格设立社区矫正大队,副科级建制,设大队长1名(副科级),教导员1名(副科级),副大队长1名。在已成立社区矫正大队的基础上,太和县司法局积极整合人力资源,以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片区)为基础,依托司法所成立4个社区矫正中队,每中队9人,辖8个乡镇,由领导班子成员兼任中队长和指导员,成员由司法所长组成。社区矫正中队的成立,既加强了执法力量,形成了工作拳头,又解决了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初步构建了具有太和特色的“队建制、双配置、片区化、全覆盖”社区矫正组织模式。落实经费保障。县局制定出台《司法所办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按照上一各乡镇社区矫正人数划分为若干档次,社区矫正工作量与经费数额挂钩。每年2次对全县32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考核评比、站队排名。对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评比前三名的司法所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的奖励,对后三名司法所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经费上相应扣除600元、800元、1000元。考核评比结果除向县政法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书面汇报外,还向各乡镇党委、政府通报,进一步提高了司法所的争先进位意识。完善场所保障。2013年10月,太和社区矫正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内设教育培训大厅、报到登记室、会议室、电教室、心理矫治室、矫正宣告室、训诫室、电子监控室、档案资料室、宿舍(社区矫正人员临时性住宿)等,打造了功能完备的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同时,多举措规范全县32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宣告室建设,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宣告程序,统一建成时限。

二、创新执法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档案。按照缓刑、管制类、假释类、暂予监外执行类,县司法局分类制作了《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卷内目录》,新修订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类文书26种,以电子文档格式制作文书为主,可从内网点击下载,便于司法所掌握和使用,规范和统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规范执法台账。局社区矫正大队和司法所全部规范建立了《社区矫正接收登记薄》、《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评估登记薄》、《社区矫正审批登记薄》、《社区矫正奖惩登记薄》、《入矫(解矫)宣告登记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排查登记薄》、《重点矫正人员登记薄》以及《社区矫正工作日志》等执法新台账,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行为。建立日督查制度。社区矫正大队、各社区矫正中队每日随机抽查、电话联系社区矫正人员,查看是否处在本县辖区,并认真填写《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督查工作日志》,督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司法所。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对日常监督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发现监管安全隐患,及时责令司法所限期整改。成立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分管领导、社区矫正检察室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奖惩委员成员,具体负责讨论、决定全县有关社区矫正人员奖惩工作事宜。并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奖惩委员会的议事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原则和工作纪律。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2012年9月,太和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的通知》,正式在县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社区矫正中心建成后,社区矫正检察室正式进驻县社区矫正中心。县司法局和检察院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检查、通报、核查、执法监督、职务犯罪预防等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执法监督员工作机制。推行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制。对正在接受矫正的每一名矫正人员,司法所与矫正责任人均签订《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责任书》一式两份,一份入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一份入社区矫正执行档案,确保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职、不作为等发生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依照《规定》倒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责任追究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等。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三、创新执法工作手段。运用“影像识别仪”开展日常监管。县司法局投资3万余元,为社区矫正大队和全县32个司法所采购安装了社区矫正“影像识别仪”,对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面部信息采集和存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登记、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当面报告和请销假时

第二篇:社区先进工作经验交流

周宿渡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白鹤街道西**,**天童路,西至**桥,南至**南路,北至**路,辖区总面积0.56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1796户,户籍人口4338人,外来流动人口有3884人。整个社区由宋家巷小区、北电小区、时代华庭、林家、周宿渡路、**南路等组成。

我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存在着市场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居民的文化素质低等诸多特点,给我们的社区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然而,近年来我社区积极围绕街道的总体发展战略、迅速发展完善社区建设机制,不断强化社区功能,从社区党委书记、委员到社区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自身素质不断增强。社区围绕"抓党建提素质、重帮扶促社区、强服务构和谐"活动载体,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顺利开展,以便民服务、为民实事为切入口,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拓展资源共享,积极抓好扶贫帮困献爱心工作;在社区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人心;在维护社区稳定上下功夫,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努力创建一个文明进步、环境整洁、社会安定、生活便利、温馨和谐的新社区。

1、为了使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尽快重新找回自己的社会位置,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共建单位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出击,积极联系,深入到各个共建单位,了解各用人单位用工要求。运用"在合适的共建单位寻找适合失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将合适的人员推荐到适合的单位工作"这样一个双向联动的运作机制,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几年来已将社区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分别安置在水产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和日月宾馆、海鸥宾馆等辖区共建单位。

2、针对社区流动人口众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2008年7月社区成立了白鹤街道第一家社区家庭婚育指导点,社区以婚育指导点为纽带,强化人性化关怀,推动计生与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外来人员开展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以真情打动人,以真爱感化人,以真理教育人。成立一年来为辖区及周边社区的育龄人员进行服务1200余人次。

3、认真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好落实,社区坚持每月一次深入居民家中,及时了解困难居民生活状况,让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有所居、饥有饱食、病有医就、寒有衣穿,增强社会的诚信和友爱,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区以此为基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推行温馨细腻的亲情式服务,开展"走千家、访万户"活动,深入到社区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征集意见建议,找准社区居民所思所想所盼。

经过多次走访,社区将居民群众反映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1、目前社区办公用房设施陈旧、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不足,影响社区建设和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

2、社区居民对曙光路延伸段改造工程有看法、想法,红线图已公示多年,但不见有具体的行动,拆迁赔偿的政策、拆迁的具体时间应该让居民提早了解。

3、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市场、企业众多,流动人口多,给社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与麻烦,存在无证设摊、油烟扰民、车棚出租、困难弱势群体较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集体户口人员无人管理等各方面困难。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

以社区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探讨

――以厦门市梧村街道文灶社区为例

内容摘要: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厦门市梧村街道文灶社区为例,分析和总结了该社区党委推动社区党建的主要工作和经验,并就如何以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党建和谐社区文灶社区

社区党建是一项涉及组织体制和工作创新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给社区党建工作增加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组织正是通过领导社区居委会行使各项职能,才能将党和政府的主张在卓有成效的社区工作中体现出来,从而凝聚社区居民,为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善和提高政府形象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文灶社区党委在市、区、街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紧密结合社区的工作实际,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新能力,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设施齐全、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区党组织制度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首先,坚持每周一次例会的制度,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其次,通过集中受训、经验座谈会、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技能,努力塑造一个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

2、建章立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规范运作。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支部议事规则,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行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均经过集体酝酿和讨论,并严格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2005年3月25日,文灶社区作为党建试点,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社区党委。成立社区党委后,首先,组建了强有力的社区党务工作班子,制定完善了关于创新文灶社区党建的七项工作制度,使整个社区党建工作尽快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运行轨道。目前,社区已经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3、重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努力探索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目前,文灶社区党委下属13个党支部,党员数306名(其中6个社区支部,党员250名;7个非公单位支部,党员56名)。社区党委对社区6个支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和核实,了解每个社区党员的工作经历、业务专长及身体和家庭方面的情况,实行电脑管理,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社区党员资料信息库,从而为开展社区党建提供了便利的数据资料,同时也有利于党员的管理和学习。社区党委按照不同的党员类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是对占总数82%以上的离退休党员建立“直管”机制,实行规范化教育管理,让他们过好党的组织生活。二是对下岗失业党员首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其次尽力帮助再就业,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三是对在职党员实行机动灵活的管理教育,积极鼓励他们发挥各自应有作用为社区服务。

二、突出社区服务主旋律 推动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重视社区联建共建,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

1、为构建和谐社区,文灶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及辖区单位紧密联系,团结协作,实行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扎

实推进与共建单位的联建共建工作。在共建载体方面,文灶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有辖区内党组织单位、共建单位负责人、社区各支部书记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就促进社区党建事业发展献言献策。

2、社区党委还积极与共建单位开展“共建联建”活动。2004年以来,文灶社区党委分别与思明区人劳局党支部和思明区国投党总支、厦门民盟思明科技支部、厦门市中山房地产党支部、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等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书》,建立了友好的往来与协作,得到了共建单位的鼎力支持。2007年6月底,居委会搬迁到新址办公,得到了共建单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收到捐款捐物共计6万多元,投入到居委会办公硬件设施上,给了社区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充分体现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3、积极倡导辖区单位利用富余或闲置的生活服务设施开展面向社区的社会化服务,倡导社区居民积极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行列,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力营造创建新型社区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家政、医疗、法律咨询等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社区党委围绕为群众服务这个为主题找准切入点,重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努力探索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发挥全体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文灶社区以社区党委成立为契机,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工作模式。

1、设立党员帮扶基金。2005年6月,我们在全市首创了“社区党员帮扶基金”,倡导社区每个党员每月带头捐出一元钱,用于帮扶社区困难党员和特殊困难群体等,帮扶基金的资金除了来自于社区党员的捐赠外,同时也接受其他个人、社区共建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的志愿捐赠。基金用途主要是:用于支持和扶助本社区内的困难党员、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及重大应急帮扶事件等。这一创意性做法得到广大社区党员的热情响应,至今共收到捐款109689元,帮扶65人次,资助金额88782元。2007年8月,辖区一对双胞胎姐妹同时考上大学,她们的母亲得了绝症,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因无力支付大学学费而发愁。辖区的党员居民得知后,热心捐款,募集12300元,同时,加上社区“党员帮扶基金”和政府各种慰问共计29300元帮她们解了燃眉之急,圆了她们的大学梦。

2、开创社区“民意倾谈室”。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时需要找个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烦恼的事说出来。针对这一情况, 2006年8月文灶社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社区“民意倾谈室”, 成立民意接待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琼珍担任组长,并邀请厦大教授、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顾问。截止2008年底,共有60多位社区居民前来“民意倾谈室”倾谈,内容涉及居民烦恼及关注的事,如:日常生活中难以启齿的事、就业难生活压力大问题、寻求法律援助、夫妻感情不合、空调滴水声扰民等等一些心理烦恼。针对这些问题,民意接待工作小组热心接待、耐心疏导,细心处理,有些问题社区一时解决不的,就咨询顾问或请相关部门协助解决。一方面居民们吐露了心声,消除了烦恼,减少了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及时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维护社区稳定。

3、增设了社区“心理减压室”为了进一步提升“民意倾谈室”服务效能,社区与厦门大学社会学系进一步展开合作,并以此作为和谐社区创建的工作重点,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又一个品牌。2009年3月我们又增设了社区“心理减压室”。在社区原“民意倾谈室”和与厦门大学社会系联建共建的基础上,又开拓了一项新内容,让高校--也就是厦门大学社会系心理专业的研究生到社区来坐诊,为社区居民作心理辅导及治疗。具体是:安排每周三上午,每次1-2名厦大研究生到社区坐诊,与社区共同为前来咨询的居民群众作心里辅导及治疗,切实解决居民实际心理问题。同时,通过联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取得双赢双利,促进社区更和谐。在2007年厦门市第二届社区建设十佳创意评选活动中,社区“民意倾谈室”荣获十佳创意奖,社区“党员帮扶基金”获得了优秀创意奖。2008年2月“党员帮扶基金”还获得创建和谐社区“十大金点子奖”。通过设立社区“党员帮扶基金”给予救助,发动社区党员和共建

单位带头捐助,积极为困难党员申请低保等方式,努力解决他们的家庭生活、子女就学等问题,促使党心民心更加融为一体。通过社区“民意倾谈室”的设立和运作,为社区的居民群众消除心里烦恼、缓解生活压力、融洽邻里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使社区更加稳定、文明、和谐。这些举措,不仅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及时传递到他们的心中,而且使得社区党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加强。

4、构建“一支一特”的功能支部。根据社区的特点、党员的聚集度和兴趣爱好,结合社区实际,文灶社区党委在充分尊重社区党员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组织党员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和各项活动。在居民中逐步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目前,社区党委已经先对社区6个支部进行试点,每个支部在开展社区服务方面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其中第一支部的志愿者为文体类;第二支部的志愿者为治安巡逻类;第三支部的志愿者为科普宣传类;第四支部的志愿者为调解类;第五支部的志愿者为帮教帮扶类,第六支部的志愿者为普法类。形成一个支部一种特色的党建新格局,共同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目前,整个社区党委参与此项活动的党员有122人,占党员总数的49%。

三、突出精神文明建设构筑温馨和谐社区

1、加强德育工程,提升居民素质。社区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做好居民群众的文明道德行为工作,加强德育教育,加强诚信建设,培养居民群众的高尚道德情操,引导居民群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提升文明素质。社区在居民小区、活动广场等地设置了宣传栏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居民进行道德、法制、政策、环卫、科学等方面的宣传。依托党建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搭建社区活动平台,实现社区活动多样化和日常化。社区活动是社区工作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既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一方面,我们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为社区活动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发动社区文艺骨干力量,组建多元化的社区文艺团队,如:腰鼓队、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组建“社区关工委讲师团”,开展“让关爱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创建了“绿色网吧”、“少儿图书室”、“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等,实现“三位一体”教育平台。每年开展10左右场夏令营活动,参与的青少年达317人次,建立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卡,使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的开展。荣获厦门市第

一、二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厦门市老少共建和谐社区先进单位等荣誉。

2、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培育党员责任和担当意识。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关怀激励帮扶机制,通过为社区党员办实事、解难事,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由于文灶社区党员中有82%以上是离退休党员,因此社区党委要把党建工作与社区退管工作、老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对社区党员的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为社区党员办实事活动。在文灶社区现有的306名党员中,年迈、重病、瘫痪、孤寡以及家庭经济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有30多人。社区党委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生活困难,尽可能给予各类扶持,逐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社区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带头参加各类社区公益活动,热心为群众服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志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体党员踊跃带头捐款,积极交纳特殊党费,共收到社区单位和党员捐款近21万,转到灾区。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社区里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拓展社区党建服务内容。社区党建工作把满足居民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工作从单项服务转向系统服务,服务对象从原来的居民向所有居住、工作、学习在社区的民众拓展。以真诚的服务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完善救济救助平台,实现应保尽保。民生是社区工作的基础,我们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各项帮扶。社区现有低保户41户,困难边缘户137人,残疾人90多位。两年来共发放低保金335772元,其中14户为下岗、困难、残疾人,发放低保金 42960元;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共52户发放临时性补贴9270元。通过社区“爱

心超市发放点”为262人次发放超市物资价值 15000多元;为23名下岗失业贫困母亲申请“幸福工程”免息创业贷款共115000元;为 15名“两低”人员申请因工作公交出行专用E通卡。做好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审核报批共 170户,努力保障“居者有其屋”。率先建立社区低收入家庭信息资料库,关爱弱势群体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更加科学便捷。

情系百姓,开展“五助”服务,构建爱心文灶。 一是助学:两年来为贫困家庭子女申请“安康助学基金”救助12人共31500元,“六一”儿童节慰问困难家庭儿童14人,共计2800元。二是助医:为低保户及边缘户申请“安康医疗基金”救助5人次共18000元。三是助老:开展“情暖空巢”,为4名孤寡老人安装平安铃,让他们在需要帮助时,只需一个电话,便能及时得到志愿者的帮助。实施“安康计划”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为辖内困难老人免费提供家政服务达 100多个小时、申请助养补助共计金额6000元;为 6名困难老人提供小额医药补助300元;为8名困难老人申请自付医疗补助。春节慰问重病且经济困难老人71人共计21300元;慰问重病住院退休人员122人共9422元;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过节费及水果费计5000元;经常为老年人提供义检、义诊、义演及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四是助残:结合助残日慰问残疾人10人,赠送轮椅2台,组织 6名残疾人免费体检,通过爱心超市为 30户困难残疾户发放慰问物资,并为6名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就学补助,帮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五是助育:社区计生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难点之一,我们一方面对辖区育龄妇女发放宣传资料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计生服务,另一方面做到婚、孕、产、术四种现象及时掌握,每年对妇女进行3—4次生殖健康体检,受到社区广大妇女的欢迎。

集思广益,挖掘资源,促进充分就业卓有成效。关心下岗、失业人员,注重挖掘社区资源,及时为他们牵线搭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强社区党委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是鼓励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两年来参加培训的有 150人,拿到培训证书的有50人。二是及时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文化、技能、特长、健康状况、就业需求,关注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定期走访失业人员家庭以及辖区用工企业,网上发布招聘单位68家、岗位883个。介绍失业和困难群体求职165人次,推荐成功就业66人。三是为失业人员办理优惠证42人;办理灵活就业169人。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发放灵活就业补贴169人次,金额达118万元。发放失业金950人次共130万元。

捕捉信息,主动作为,维护和谐稳定扎实到位。及时调解邻里纠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为民办实事、解难事。2008年共调解23起民事纠纷,成功率达100%。文屏路7号38户住户长期共用一个水表造成,纠纷不断,居民一直上访。我们主动求助水务部门给予解决,从而使一户一表安装及时到位,为民办了一件好事。

排查辖内一切不稳定因素,发现有不安定苗头,及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立了综治协理员队伍,其中有好几位是社区党员志愿者,他们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模范作用,每天坚持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楼宇庭院治安巡逻,发挥卫生督导,文明示范等作用。特别是跟踪文屏大厦216户业主因住房面积有水分和供电设施不到位而引发的群体纠纷,我们及时上报,得到市、区、街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专题协调,成功化解了历时十年的纠纷,不仅有效遏制了一起上访事件,而且妥善地为居民办了一件特大好事,因此深受文屏大厦全体业主的称赞,并特地赠送锦旗一面以表谢意。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挽救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到社区的温暖,懂得做人的价值。辖区共有帮教对象32名。社区帮教小组及时帮助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申请低保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多方帮助联系工作;为解教吸毒人员办理了灵活就业;帮助6名吸毒人员接受了美沙酮治疗法,与9名吸毒人员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书。

第四篇: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经验

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经验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把优质服务工作引向深入计划近年来,我们以试点先行做带动, 以 宣传教育为先导, 以 技术服务为重点,以政策服务做保障,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突出温馨宣传,让群众开心;提供优质服务,使群众放心;服务进村入户,与群众交心;尽力排忧解难,给群众信心。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促进优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多年计划生育工作实践,我们了解到群众最怕的是结扎,最烦的是收费,最想的是优生,最盼的是服务。针对这一问题,镇党委、政府采取不同形式,组织镇村两级学习中央《决定》、省委《意见》精神。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把优质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够充分解决群众“最怕、最烦、最想、最盼”的问题;既能控制人口数量,又能提高人口素质;既能对99%的人提供全面服务,又能对1%的人进行有效管理。为此,镇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了《优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优质服务领导小组。选择“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为试点。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资金,全力以赴,抓出成效。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使工作顺利开展,镇与村、村与计生专干、计生专干与保健员、妇女组长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夯实基础,优化队伍,创造开展优质服务良好条件

1、完善镇村服务网络。 今年镇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9万余元,对镇计生所进一步更新改造。把镇计生所的墙壁全部用仿石瓷砖进行外围装修;增设了优质服务室、优生优育咨询室、悄悄话室、综合服务办公室;手术室新添置冷暖双温空调、器械柜、消毒等设备,购置B超机、波姆光机、乳腺诊断治疗仪先进医疗设备;制作了巨幅喷绘“五期教育”画廊。 同时对村“两室一校”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完善了服务功能。全面更新了村人口学校宣传版面的内容,各种规章制度纷纷下墙,以往单调数字及空洞条文改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内容,形成了以科普知识吸引人,以健康知识影响人,以生育知识丰富人的良好氛围。

2、强化技术队伍建设。一是不拘一格,选招技术骨干。镇政府协调镇卫生院一名妇科医师,作为镇所技术带头人;返聘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妇科医生长期坐诊;又接收两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镇所技术队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本着“选人要准,关心要真,培训要勤”的原则,根据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近抓短期培训,远抓正规教育”,采取“请进、送出、互教、互学”的办法,大力加强镇所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上级医疗部门专家到镇所现场指导、手术示范20多人次,多次开展围裙演示、角色扮演、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医务、技术、工作人员近百人次。经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镇计生所技术人员已达到了“能服务、会服务、想服务”的水平。今年8月,镇计生所有1名医生在全市优质服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中荣获“十佳”称号。三是加强村级技术队伍建设。全镇26个村计生专干保健员全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区管镇聘村用,从而使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工作热情高、群众威信高的“四高”能人走上村计生工作岗位。镇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镇计生办、计生所的职责,使计生所技术人员安心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强化责任,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镇政府把优质服务纳入与各部门各村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核,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服务工作的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倡导婚育新风,开展宣传教育服务。一是利用镇、村人口学校对“五期”育龄群众分期编班,利用录像、图片、标本和围裙演示等形式,进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培训。二是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开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镇政府邀请市计划生育说唱团演出23场次,演出的节目“分爹”、“称妈”寓教于乐,很受群众欢迎。农闲期间,又组织电影队巡回放映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影片50余场次。三是从今年年初起,镇政府组织计生、民政等部门开展为新婚夫妇贺禧活动。对所有新婚夫妇送去一块贺匾、一套保健知识图书。对晚婚和男到女家落户的新婚夫妇,结婚当天赠送贺金200元。

(二)促进生殖健康,开展技术服务。一是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服务。我们为所有领取生育证的育龄妇女发给优质服务手册,组织镇计生所、卫生院分工负责,定期做好围产期保健服务,指导孕妇加强孕期保健,科学补充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127名特殊服务对象,镇计生所、卫生院技术人员带上医疗器械,上门服务。年初以来,指导所医务人员已开展上门服务900余人次。二是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 今年5月份,我们邀请区站专家,带上B超、波姆光机、乳腺诊疗仪等医疗设备,进村入户,对已婚至60岁妇女8641人免费进行了妇科病检查,共查出患各类妇科疾病人员1637人,其中患子宫肌瘤18例,宫颈炎242例,阴道炎779例,乳腺炎17例,附件炎293例,其他疾病288例。对查出的患病妇女逐人登记造册,分类建档。镇计生所、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随访,跟踪治疗。对经济条件确有困难的群众,免费治疗。因技术条件治疗不了的,及时介绍到上级医疗部门。经过努力,现已治愈1120人,517人正在接受各级治疗。三是开展不孕不育症诊治服务。对全镇142例不孕症患者,由镇计生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病因,分类建档,聘请专家定期坐诊,现已治愈37例。对正在治疗的,镇、村定期随访,掌握病情动态。四是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 镇计生所依托区计生站技术优势,对申请办理生育证的夫妇开展宫内检测服务。今年共进行宫内监测876人次,查

第五篇:服务工作经验材料提纲

于洪区个私协会服务工作经验材料提纲

1、分析东湖市场发生矛盾的原因及影响

2、面对矛盾,协会全力以赴;

3、当好桥梁,深入市场调研

4、平息上访,问题圆满解决

(全文)协会就是会员的代言人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纽带

“有个私协会组织的支持和关心,俺在东湖市场经营就会无后顾之忧!”东湖市场经营“雨润”牌冷鲜肉的业户陈辉真情的逢人就说。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的信赖协会?这还要从去年于洪区个私协会维护会员利益,保障市场持续经营所付出的工作说起。

成立近20年的东湖市场,是沈阳市于洪区政府主办的国有综合性市场,经营业户达1500余户,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拥有4座主楼8个营业厅。多年来,无论是在繁荣地方经济、满足地区老百姓的消费,还是在安置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每隔3年一签定的摊位租赁协议,诸多业户在租赁费和租赁期等问题与市场的管理部门发生摩擦,就在2004年的时候,有部分不理智的业户因上访冲击市政府,受到了法律的处罚。这些,东湖市场的经营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2007年4月份又到了业户和市场主办方签订摊位租赁协议的时候,业户们因摊位租赁期和租赁费问题又与市场主办方发生矛盾,且矛盾事态愈演愈烈。于洪区个私协会挺身而出,经过45天的工作,圆满地化解了矛盾,保障了会员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凸显了协会组织联系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也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矛盾协会全力以赴

多年来,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于洪地区消费者集中购物和消费的场所。然而,经济体制改革迫使东湖市场不能再以国有的身份存在,这样,东湖市场面临着整体出售。4月10日上午,因为市场二厅的347户会员的摊位租赁期将在4月29日到期,有的会员找到市场管理中心,咨询续签租赁协议事宜。当得知市场主体楼将要整体出售,并且暂时不给与签订租赁协议,只要求业户们按照每月上缴摊位租赁费。消息传开后,市场的所有经营业户骚动了、哗然了,都在担心东湖市场今后能否存在,自己能否在这里继续经营,会员们疑虑倍增,纷纷要求到市里和有关部门进行上访,不稳定的事态即将发生……

看到这种情形,于洪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东湖分会的副会长刘秀英和东湖市场个体会员党支部书记袁洪铁,风风火火的来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找到协会秘书长李洪杰和副秘书长李杰,向他们反映了市场业户的疑虑和有部分会员将要到政府部门上访的事态。两位秘书长认真地听取了刘秀英和袁洪铁反映的情况,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要求他们二人立即回去与市场分会其他同志共同做好安抚会员情绪的工作。之后,李洪杰马上将情况向区工商局副局长、区个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长杰和区工商局局长、区个私协会会长杨晓松汇报。杨晓松立即召集有陈长杰、李洪杰、李杰、和东湖市场分会长于俊海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杨晓松说:“我们协会组织就是会员的代言人,是

联系会员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不能让2004年会员上访和冲击政府的事件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会员的权益。”大家对东湖市场业户发生疑虑和形成不稳定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杨晓松在会上要求:“会员的利益无小事,我们区协会一定要千方百计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安抚好会员情绪。这不仅是维护个体业者的健康持续经营,也是东湖市场稳定和繁荣的必要保障。”于是,区个私协会制定了分开行动工作方案,一方面派人到会员中进行调查,安抚会员情绪;一方面向区政府反映事态严重性、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当好桥梁深入市场调研

从4月11日上午开始,由李洪杰、李杰和于俊海负责的解决东湖市场会员与市场管理中心矛盾的工作组进驻东湖市场,连续一周,分别与会员面对面进行座谈,了解会员的所想、所思,进而将会员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并适时的安抚着会员们不稳定的情绪,告知会员们个体劳协组织一定为大家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保障大家经营的连续性。在此期间部分业户因为得不到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明确答复,在

14、

15、16日三天进行了罢市,无奈的情况下,市场二号楼进行了关闭。区协会工作人员对那里的会员进行了耐心的劝导,使他们情绪转变,恢复了经营。另一方面,杨晓松、陈长杰亲自找到区政府主要领导,陈述了东湖市场稳定经营的重要性,并把区协会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向主要领导做了汇报。

4月18日,区协会经过一周来的调查,把东湖市场发生矛盾的原因和广大业户的请求以及区协会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报告的形式,

向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经调查:

1、虽然市场将要整体出售,但不管谁来接收,一定要保持市场的存在、保障业户继续经营,这关系到近4000余人的就业和生活。

2、请求区政府出面将业户们“摊位租赁协议”到期的给与续签,业户请求签一年的也可以;

3、关于摊位租赁费上整,必须是在业户能承担的情况下可以上调一些;

4、请求区政府主管部门在4月20日前给业户明确的答复。

为了这件事情的圆满解决,于洪区个私协会也向区政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1、明确政府的做法,公开信息,消除业户的疑虑;

2、制定市场转制过渡时期的政策,与业户签订一年的摊位租赁协议,安定市场的经营,保证业户不流失,稳定经营秩序;

3、加强市场物业的管理监督,保持市场经营的连续性;

4、建立临时工作组,定期收集和回访会员的信息。

区协会的这些信息和工作建议,为区政府决策东湖市场问题提供了依据,也真正成为了东湖市场个体会员的代言人,反映了会员的心声和渴望,为解决矛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息上访问题圆满解决

根据于洪区个私协会的调查和建议,在区政府的督促下,东湖市场的管理部门和市场管理中心重新制定了摊位的租赁协议,在5月9日准备与业户进行签订的时候,业户们发现摊位租赁期为一年,而且没有协议到期可以续签的条款。看到这样的协议,心里没有能否在这里继续经营底数的会员们,自发的集合起来,到区政府信访办公室的

门前进行上访,尽管区政府有关领导表示,协议条款是兼顾市场转制的需要才那样制定的,可是情绪激动的业户,对政府的答复就是不予以理解,纷纷嚷着一定要签订三年的摊位租赁协议,并且协议到期后有续签的条款,上访现场一片混乱。得知消息的杨晓松,迅速赶到现场,他来到会员面前,从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语重心长地劝慰会员,并表示:“区协会一定当好会员的代言人,为会员争取到满意的答复;一定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与政府一起解决好大家的合理要求。”会员们感受到了杨晓松诚挚的关爱和区个私协会解决好会员心中疑虑的决心,大家怀着信赖的心情纷纷地离开了区政府,等候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与政府进行的沟通与协调的结果……

经过杨晓松、陈长杰两位会长的多方沟通协调,在5月8日,劳动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摊位租赁期3年,协议到期可以续签,摊位租赁费上涨35%,按月交纳的新的摊位租赁协议。由于洪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它得到了东湖市场广大会员的认可。截至5月25日,东湖市场的1500名业户,全部和市场管理中心签订了摊位租赁协议,困扰在广大会员心中的疑虑彻底解决了,东湖市场又恢复了往日繁荣的景象。经营羊绒线的市场个体会员,也是分会副会长的刘秀英深有感慨并肯定地说:“市场是我们维持生计的“饭碗子”,区协会为保障市场经营的连续性,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娘家人”真是俺们会员的代言人!有协会在,俺在这经营就有底了。”

沈阳市于洪区个私协会

朱丕伟

上一篇:社区妇联先进事迹下一篇:社区环保宣传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