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党建格局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构建大党建格局范文

提升发展大环境构建和谐大格局

今年以来,市国税局按照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江西省国税局的要求,紧紧围绕“提升发展、富民兴市”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一、突出“三个加强”,促进服务提升

(一)加强政策服务。正确处理好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与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关系,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将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纳税人得实惠。认真梳理助推我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及重大产业项目企业信息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招商引资及重大产业项目企业信息库。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今年以来审核通过出口退(免)税9927万元,同比增长29.36%,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市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国税系统共兑现税收优惠2.08亿元,占税收收入总额16.10%,为景德镇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加强特色服务。一是开通了12366远程坐席服务热线。今年7月初开通以来,已接收咨询电话近30个,纳税人提出的36个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统一和权威的解答,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快速处理、有效满足,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护。二是启动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从今年7月1日起,全市国税系统按照“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纳税人自愿,积极引导”的原则全面推广应用横向联网系统,实行电子缴纳税(费)款,极大方便了纳税人申报缴税、加快税款入库速度,降低税收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推行出口企业“一窗式”退税申报管理模式。召开专题研讨会,拟定管理办法,为纳税人举办出口退税业务培训班两期。并选择了部分出口企业进行试点,减少了纳税人往返国税局的次数,降低了纳税成本。四是开启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成立了浮梁县纳税人权益保护协会,确定了《协会章程》、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央视网站、《中国税务报》、江西文明网、景德镇在线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加强日常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办税服务厅的功能。在税收辅导区,设立了导税岗;在填表填单台,提供了必备的办税用文具,增添了便民物品,制作了《表证单书填写模板》供纳税人办税时参考;在主要功能区,设置了综合服务、发票管理两类窗口,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后台处理、限时办理”的办税模式,极大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搭建了税企QQ群交流互动平台。全面建立了覆盖所有一般纳税人的税企QQ群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税企QQ群及时发送税收政策法规、各类涉税通知、发票缴销提醒、涉税电子表证单书,实时进行纳税咨询辅导,并利用QQ空间进行疑难问题解答、公开办税流程、受理投诉举报、收集意见建议等,快速解决了纳税人提出的各类涉税问题。三是坚持开门纳谏。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了6场纳税人需求座谈会,共计邀请了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的180户纳税人代表参加,全面了解纳税人涉税服务需求,找准了优化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同时,各级局领导带队上门走访重点税源企业、开展税收直通车服务、下乡巡回服务、召开特约税务监察员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对国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整改情况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反馈,取得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好评。

二、打造“三大工程”,促进效能提升

(一)打造创新高效的科学管理工程。为促进改革创新和工作落实,我局今年组织开展了“管理科学化、服务创一流”活动。活动分为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评审表彰三个阶段,制发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创新项目安排》,经过各单位、各部门申报确定市局创新项目5项、基层单位创新项目21项、市局机关创新项目26项,并明确了创新责任部门、协作单位和完成时限。市局党组通过各部门工作周报、每周局长碰头会、每月局务扩大会定期听取各单位、各部门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汇报,编发活动工作简报6期,并通过组织评选管理服务“三十佳”,即管理服务创新项目“十佳成果”、税收管理“十佳标兵”和纳税服务“十佳标兵”,有效提升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推动各项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打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工程。一是做好网上行政审批试点推行工作。成立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网上审批录入工作规范,现已开通网上行政审批政府专网,市级单位实现网上同步税务行政审批。二是大力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以我市查处的“金德木业”涉嫌虚开发票案为突破口,全力抓捕相关涉案犯罪嫌疑人,深挖细找相关线索。目前,查实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03份,虚开金额4352.95万元;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1011份,虚开金额2466.02万元;已拘捕23人,扣押了部分作案的车辆和作案工具。同时,继续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成功捣毁两个假发票制造窝点,查获发票成品、半成品共计536余万份,刑拘犯罪嫌疑人6人,进一步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三)打造勤廉务实的干部素质工程。一是开展了“勤廉教育月”活动。今年5月,市局以正在开展的“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结合省局统一部署,牢牢抓住“教育预防”这个切入点,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廉洁从政教育、面向中层干部开展作风纪律教育、面向全体干部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促“发展提升年”活动见成效。省局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简报》第12期专题刊发了我局的经验做法。二是强化内控机制建设。举办了《税收执法风险与内控机制建设》讲座,邀请扬州税务学院袁森庚教授主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认识,增强了廉政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每逢重大节日、风险防范高发期等,通过会议、公文、短信提醒,及时发布廉政风险预警。三是深化国税文化建设。结合党员创先争优、纪念建党90周年,举办了“学先进、做表率、促发展”主题报告会、文艺汇演、党员读书会、“唱红歌颂党恩”红歌赛和访贫助困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国税人员勤奋敬业、团结拼搏、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

三、抓好“三个环节”,促进成效提升

(一)抓好组织领导。市局党组把发展提升年活动列为工作重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根据新确立的参加“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的单位和部门,市局及时调整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工作组,具体负责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日常工作。同时,建立了工作责任制。结合各部门今年的重点工作,将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为36项,对每项任务的实施均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共51条,明确了责任部门、配合部门、经办人以及完成时限等,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为抓好全系统发展提升年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抓好思想动员。为广泛开展思想动员,市局先后召开了党组会议、局务扩大会议、发展提升年动员大会,学习传达上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我局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时间步骤和责任要求。各基层单位和机关各科室,也采取了各种形式扩散会议精神,学习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参与发展提升年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发展提升年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局精心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实施阶段任务细化表等10多份工作文件,指导全系统发展提升年工作的开展。

(三)抓好宣传调研。在内、外网设立了活动专栏,对内编发活动专辑9期,在大厅设立了纳税服务窗口,在醒目处悬挂横幅标语12条,设置显示屏滚动标语12条,制作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成果展板17块。对外通过各类主流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了服务公开承诺,及时报道我局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特色和亮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国税系统在中国税务报、江西电视台、江西广播电台等各类媒体用稿160余篇。其中,江西卫视播出的省国税局发展提升年电视专题片中,报道了我局直属分局和高新区局服务纳税人的典型做法。

通过发展提升年活动,我局各项国税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今年1—7月,共组织税收入库108379万元,同比增收23493万元,增长27.7%。税收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十一个地市排第6位,同比上升4位,收入规模及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以来,我局的税收执法质量、税收数据及征管质量均得到进一步提升,考核得分排名靠前,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审批、税务行政决策三类执法档案质量评比同时获得全市第一名。2010年以来,我市国税系统实现了零投诉、零举报、零违法违纪行为的“三零目标”,市局被评为全市“十大服务创业示范单位”并位列榜首。我局是全省国税系统唯一的“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和“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连续十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我局组织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先后接受省、市、区三级文明办的检查验收,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候选单位。

(市国税局效能办)

第二篇:整合督查资源构建大督查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督查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宿迁市委、市政府整合现有督查力量,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将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的目标管理办公室、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相关职能划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大督查格局:

一、加强大督查组织建设:集聚合力

立足宿迁实际,着眼宿迁全局,构建大督查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对大督查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大督查工作总指挥部,统领全市大督查工作。二是成立以市党政分管领导为分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条线大督查工作分指挥部,具体负责每个条线大督查工作。三是各县区、各部门相应成立大督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分管人和具体负责人,与市大督查指挥部相对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覆盖全市的大督查组织网络。

二、加强大督查机制建设:增添活力

1、建立大督查会办工作机制

坚持条线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推行大督查会办制度,建立职责明确、推进有序、执行有效、落实有力的大督查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实行大督查工作定期会办机制,各分指挥部每月定期对督查事项进行梳理、会办、点评,重点抓好“具体人、具体事、谁来办、 —1—

怎么办、何时办结”等关键环节,提高工作落实的实效性。二是实行督查工作专项会办机制,定期对未达序时进度或目标要求的事项进行专项会办,对具体责任人逐一进行问责。三是实行督查工作专题会办机制,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重点事项,及时进行专题会办、现场督办、跟踪查办、限时办结,确保工作落实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2、建立大督查评议工作机制

通过大评议强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基层干部群众评议市级机关。针对不同部门确定不同评议标准,由基层干部群众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评选出“十个群众最满意单位”和“十个群众最不满意单位”。二是服务对象评议热点、重点岗位。对所有窗口单位按类别梳理,确定热点、重点岗位,由其服务对象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行排名,将排名上报市委、市政府并对外公布,对排名落后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处理,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部门备案。三是地方评议条管部门驻县区机构。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县区四套班子、乡镇党委书记、经济服务部门、重点企业等组成评议主体,评议本县区内的条管部门,并将评议结果及处理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根据评议结果明确处理意见。

3、建立大督查联动工作机制

通过大督查与目标考核、效能监察和媒体监督联动,形成推动全市各项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督查工作与目标考核联动 —2—

机制,将各县区、各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督查事项情况,纳入目标考核范围,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各县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督查工作与效能监察联动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软建办,对完成交办工作拖拉推诿、敷衍塞责的单位进行公开问责,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与目标考核挂钩。三是建立督查工作与媒体监督联动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由市督查指挥部和新闻媒体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有震动、有影响、见实效的督查活动,让督查事项在领导关切、群众关注、舆论监督中得到更好落实。

4、建立大督查未落实工作推进机制

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通报未落实事项并由相关承办单位负责人现场表态,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工作总结会,以督查未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三、加强大督查载体建设:彰显效力

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大督查工作载体,确保每项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1、建立重点工作交办单。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名义,对或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交办,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及具体负责人等内容,提高重点工作落实效能。

2、建立领导会办纪要。根据定期会办要求,相应建立《书记会办纪要》、《市长会办纪要》、《常委会办纪要》、《主任会办纪 —3—

要》、《主席会办纪要》等会办载体,以此推动大督查会办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3、建立《督查专报》、《督查快报》。结合督查工作开展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编发《督查专报》、《督查快报》,客观公正地反映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正视问题,查找原因,推进工作进一步开展。

4、建立“大督查聚焦”栏目。充分运用媒体,强力推进大督查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在市广电总台设立“大督查聚焦”栏目,定期播报大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公布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进度,曝光工作落实后进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让全社会来监督、督促工作落实。

5、建立大督查工作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建立督查工作网络交流平台,广泛听取广大网民的建议和意见,加强督查工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掌握网络动态,引导网络舆论。

6、建立社会大督查信息员队伍。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从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中选聘,社会大督查信息员积极开展社会督查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有举报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和建议权,多层面反馈工作推进情况,拓展监督的社会化网络。

四、加强大督查自身建设:提升能力

1、确立大督查工作职责。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具体负责督查总 —4—

指挥部日常工作,履行督查、考核和效能建设三大职能,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参会阅文、组织协调、直接汇报、绩效考核、通报曝光、直接查办、干部任用建议、奖励惩处建议”等八大职权,负责交办、催办、督办、查办等具体工作,以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实。

2、明确大督查工作范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督查。对上级党委、政府和本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对上级党委、政府和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重要批示、交办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焦点进行督查;负责办理省委书记、省长信箱交办件以及市委书记、市长信箱的群众来信办理。二是考核。负责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负责全市目标考评。三是效能建设。负责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负责对工作落实不力和违反作风效能建设规定等问题的查处。

3、开展大督查工作调查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督查调研活动,连续召开县区、市直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企业、机关干部职工等各个范围、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多方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推进大督查工作深入开展。

—5—

第三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武汉市武昌区适应城市社区建设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资源联享,组织设置网格化

优化组织设置,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区域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横向渗透,强化领导核心。吸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组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增强街道社区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二是纵向延伸,完善管理模式。将区直部门驻街科、所、队、站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形成业务工作同步、党员教育同管、队伍建设同育的工作模式。按照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的原则,将136个社区党委(党总支)划小为629个“六型”(单位型、楼栋型、志趣型、流动型、商务型、物业型)小支部,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网格化。全面设立街道综合党委,街道分管副书记任综合党委书记,街道相关科室党员责任人以及辖区内有代表性的非公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委成员,选聘15名专职党群工作者,合力开展体制外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三是整体辐射,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区党建联席会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街道党建联席会负责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活动,共同研究辖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社区党建联系会开展好活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研究解决实际工作运行中的问题。

机制联建,党建工作规范化

探索建设区域化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效能化。一是建立区域决策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制定《街道大工委议事规则(试行)》、《街道综合党委议事规则(试行)》等4个制度文本,明确界定职责权限、议事内容、决策形式和工作程序等,初步建立了决策运行机制。二是健全区域责任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派发任务清单,促进工作落实。试行项目运作,按照共建双方协商立项、共建单位履责实施、街道工委定期调度、区域成员共同评估的运作模式,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强化考评结果,将共驻共建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实行单位、社区双轨评价制度,区属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表彰必须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三是完善区域联席机制。坚持定期例会制,区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一次街道书记专项述职会,街道大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综合党委每两月召开一次通报会,党建联席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工作,共谋发展。坚持包点联系制,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对口社区、企业和重大项目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建联络员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16名党员干部,联系指导832家非公企业,不断推进非公党建全社会覆盖。

工作联办,党建活动经常化

牢牢把握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利益诉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一是党员教育共管。分类建立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创办党员素质讲坛,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在商务楼宇、商贸市场等非公企业聚集地,发放宣传单,设置工作点,开展跟踪服务。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发动在职党员立足单位优势支持社区建设,立足职业特点协助社区管理,立足居民需求参与社区服务。二是为民服务共办。将社区吴天祥小组与驻区单位吴天祥小组对接,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大力开展科普讲座、社会救助、家政服务、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三是文明风尚共创。定期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加强对驻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的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尚。四是平安家园共建。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政法机构,与辖区单位共同组建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和民事调解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楼院看护、社区联防、纠纷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

资金联筹,阵地保障多元化

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建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一是区街自建。采取改、扩、租、购、换等方式,力争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在2011年全面达到300平方米。规范党员群众中心建设,实现服务标识、功能布局、设施配置、制度规范、档案资料“五个统一”。添置电子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更新党员电化教育设施,普遍建设防雨抗晒的户外公示栏、文化长廊等,扩展党建宣传阵地。二是区域联建。整合区域功能设施,开放驻区单位的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体育场馆等,挂牌联建社区活动场所,实现单位资源的社会化。采取社区与企业场地共用的方式,解决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问题。采取分片整合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员职工服务中心,为区域集群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辟活动空间。三是园区统建。依托白沙洲都市工业园,投资20余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园区党员职工服务中心,开办“白沙洲街非公经济组织党校”,为党员职工搭建活动平台。四是网上延伸。举行网上组织生活,搭建党员群众网上交流的平台。(作者系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来源湖北日报)

第四篇:创新审计理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自2001年全国财政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近十个年头,我局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理念,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目标,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积极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摸索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跟进改革,努力拓宽财政审计思路。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神圣职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随着我市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收付核算中心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帐制的全面推行以及干职工津补贴的统一规范管理,使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的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工作,我局与时俱进,率先变革,在保留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等传统财政审计项目的同时,不断整合和拓宽财政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及时把握热点、关注焦点、突出重点、抓住龙头实施审计监督。一是逐步开展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本及“三农”资金审计。如农村沼气池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生猪大县奖励资金、民政抚忧救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近三年对31个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审计,移交案件三起,查处违纪违规金额资金273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785万元。二是加强对税费征缴、管理环节的审计。通过独立审计或与其他监督部门联合执法方式,每年都有重点的选择1—2个项目,分别对房地产开发、陶瓷、食品加工、汽车运输等行业的进行一次税费清缴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如2007年房地产税费清查审计,为市财政追缴各项税费共计2400余万元;三是延伸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索,及时跟踪追进,摸清上下级财政往来资金结算方式、方法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四是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审计的力度,规范

执法部门的收费行为,当好政府的经济卫士。近三年来共查处“小金库”55个,涉库金额1031.42万元。

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财政审计,从广义上讲,是指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及资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行为,其涉及单位多,涵盖范围广,工作难度大,为使财政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局党组每年均要向审计人员征集书面意见和建议,大家就如何搞好财政审计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磨合,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即以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审计为重点,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为突破口,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补充,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以行业、系统为项目单位的财政收支“一条龙”审计,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与工程造价决算、项目绩效、“捆绑”审计,均取得了预期的审计效果,如2008年对某单位行业“一条龙”审计过程中,揭露该单位违规出借国有资金2000余万元,帐外收支借款利息等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要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对该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其尽快追回了出借的款项,规避了潜在的国有资金损失的巨大风险。2009年在对本市财政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东方星河”项目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追缴了施工单位偷漏税款230余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00余万元,并揭露了两房建设在分配、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全部采用,问题整改到位。

三、协同作战,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财政审计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也是审计机关最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举全局之力才能实现审计目标。为此,我局从强化计划项目管理、突出财政审计重要地位入手,彻底打破了各股室审计管辖的范围,做到审计项目统一组织管理,大型项目调配优势力量集中行动,在审计工作中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上下联动,分管领导

靠前指挥,积极参与一线审计,审计中十分注重四个结合和一个共享的原则: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 “两条线” 的执行到位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乡镇(部门)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纪律执行的合规性(含主管的下属单位);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五是资源共享。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审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股室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打歼灭战、打硬仗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因势利导,强化财政审计质量意识。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机关树立审计形象、发挥审计威摄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财政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为此,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组织审计干部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使审计人员在AO软件应用、审计程序各环节把握、现场审计发现线索、捕捉问题、审计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突破,同时,通过党性修养、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增强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二是集思广义,积极探索审计方法。通过定期召开审计业务点评会、审计案例讲评会及成立科研课题攻关小组,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并逐步形成了一谈二查三访四看五分析的综合审计方法;三是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审计计划。鉴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我局对现有审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力求做到既不面面俱到,又不留审计死角,既突出审计重点,审计资源又相对平衡 ;四是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这就要求审计人员

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掌握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动态和阶段性的信息,写好审计调查报告,并据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责任,避免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虚以应付的尴尬局面;五是加强现场审计,提倡文明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项目审计在“精、深、透”上多下功夫,提高搜集审计证据、甄别审计信息真假的能力;六是完善审计复核制度,全局实行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复核小组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保证每个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现场审计实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拟写审计报告等环节都符合法定要求。近三来,我局有七个审计项目在审计署、省厅和宜春市局组织评比中获得优秀项目、AO应用实例三等以上的奖励。

五、问责监管,提升财政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水平。我局始终坚持财政审计是按照规范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维护财政经济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是敢于问责,通过审计要揭露在财政预算执行、乡镇财政决算、税费征收管理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等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查处违纪违规帐外设置“小金库”的问题,对个别违犯法律行为的人和事及时给予移送;二是在监督上加大力度,透过对具体审计事项的评价与查处,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综合分析,解剖本质,提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相关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回访制度,责成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对审计建议抓好落实;三是在成果运用上营造氛围,我局每年都要对财政审计结果形成综合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争取领导批转批示,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既提升了审计的执行力,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可靠依据,当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的杠杆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第五篇: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开发区国税局

郑军农

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新财税体制的需要,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2002年9月7日朱熔基总理签发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总的来看,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对实现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区局紧紧围绕“增强纳税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的主题,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并重的方式大力开展新《税收征管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力求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地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区局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征管“六率”逐年提高,征管基础建设绩效斐然:2004年度我们区局征管“六率”的平均分为95.75分,2005年度提高为96.44分,列全市第一名。

(二)经济户口持续增长,地方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底我们区局正常营业企业有1324户,2005年底有1356户,2006年6月底有1360户。

(三)税收收入高速增长,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财力: 2005年含免抵税额国内税收累计收入3271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5508万元增收7202万元,增长28.23%。2006年上半年共组织国内税收总收入1932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235万元增长26.84%。

(四)执法质量有效提高,执法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区局能够统一思想,提高税收执法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项税收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总局、省局的指示精神,尚未发现虚假企业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擅自做出减免退税行为,税收执法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二、存在问题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在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规章建设滞后,工商、税务登记信息不畅。《税收征管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工商部门应当向税务部门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的义务,同时“通报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但“通报办法”至今未能问世,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增加了基层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管理工作成本。

2.管理手段弱化。《税收征管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都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第六十条也规定了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第三十七条也赋予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采取税收强制措施权。而实际税务机关对那些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很少采取上述法律手段,尽管税收管理人员不厌其烦多次向其送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除少数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外,在小规模纳税人中转借、转让、买卖税务登记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解决,税务机关后续的税收征收措施将难以落实。诸如纳税主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纳税款等问题的如何确定。

3.账薄、凭证管理仍旧是一个薄弱环节。检查发现,一是建账建制工作推行难。近年来区局一直不断完善《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暂行办法》,试图从个体工商大户入手,积极推进和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然而收效甚微。二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制度没有落实。

(二)税务检查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稽查人员在涉税案件的调查取证时不注重证据的“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较为常见的是所取书证上不标明出处,亦无当事人认可的签章;二是在进入一般程序的案件调查中,只注重直接证据的取得,而忽视相关证据的提取。注重外部证据提取,而忽视了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证据,所取证据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三是是稽查报告不规范且过于简化,未用所取证据清淅地表述违法事实,有时适用法律法规失当,因而对案件的性质也确认不清。

2.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缺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稽查工作规程》都对应立案的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一种机制。据了解这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而没有立案查处。

(三)税务行政处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违反税务管理、发票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或是累犯的违法行为应适用一般程序而实际上用了简易程序进行处罚,使之产生一种错觉,继而为之。如,在纳税申报环节愈期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都从属于持续违章状态,都没有通过一般程序进行调查给予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

2.《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滞后。据调查,按简易程序处罚的,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按一般程序处罚的,已制作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不按期限送达而与《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的的问题仍有存在。这种行为不仅在程序上违法,而且相应的剥夺了当事人的合法辩解权力,使处罚告知行为失去相应的法律效力。

(四)税务文书使用、送达不规范的问题

税务文书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活动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制作的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它即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关系的重要书证,又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法宣传和依法征管的主要载体。它具有较强的程式性。在税收征收管理实践中,税务人员都必须对具体税务执法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按照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按照填制要求认真制作相应文书,以记录税务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的真实情况,明确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促使征纳双方依法办事,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并借以衡量税收征管工作质量,进行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然而,仍有一些税务人员对规范使用、送达税务文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规范制作、引用法律条文不当、税务文书的滞后送达或送达对象错误之现象较为常见。

三、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区局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建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征纳行为,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了岗责体系,密切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和日常税收执检查工作,严格过错责任追究。这二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标本兼治,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一)切实做好“重点建立和完善四个方面的机制”的工作。一是基层税务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为立法机关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税收征管机制。要进一步推行集约化管理,上收税收执法权;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分解税收执法权;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网上考核监督力度,制约税收执法权;要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权。三是完善和落实以执法责任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 ,坚持开展评议考核和日常执法检查监督,严格过错追究。坚决查处税务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疏于管理干部的责任,切实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四是建立健全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特别应当加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监督。

(二)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税法知识并加大税务机关权力和义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开设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热线,设置咨询窗口,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使税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设置举报专线电话、意见箱、局长接待日,聘请义务监督员,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反映和意见,使广大知法、守法的公民都成为税收工作的支持者、监督员、贴心人,营造依法治税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部门协作护税机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税收上的跑、冒、滴、漏,确保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单靠税务部门一家完成这样繁重的历史重任,显然是有很大的困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联系与配合,建立各类纳税人信息共享制度,经常核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料,准确掌握户籍税源动态数据。同时要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加大贯彻和落实《税收征管法》的力度,不断推进依法治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自觉纳税、人人护税”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完善税收征管监控机制。《税收征收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做好日常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税务部门为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和制度,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执行落实这些已成文的制度,把税务部门内设科室工作交叉业务不衔接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同时,把一些单项管理软件和工作与常规性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税收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正形成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上的合力。税务机关的法规、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专项税收执法检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确保《税收征管法》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在政治学习上,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的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教育。认清形势,端正思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在业务学习上,除利用执法监督检查、征管质量考核等专项工作以及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税务干部进行培训外,应举办中期培训班对税务干部的税收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知识进行系统的轮训,并严格地组织考试考核,纳入人事管理档案。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税务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确保税收征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上一篇:故宫博物院课件范文下一篇:广告车租赁协议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