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起源与发展

2022-07-11

第一篇:跆拳道起源与发展

跆拳道的起源

第一讲

一、跆拳道起源与发展

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早在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了朝鲜,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建立了一种“花郎制度”。到真兴王时,便创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组织形式,即将年轻人组织到一起进行武艺锻炼。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在一本描写新罗风俗习惯的书《帝王韵记》中,记载着跆拳道活动。

公元935年,勇敢善战的高句丽军队推翻了新罗王朝,建立了高句丽王朝。士兵们的战斗力来自平日的训练和对跆拳道的喜爱。他们平时常常用拳掌击打墙壁或木块,以磨炼手部的攻击能力。十分喜爱徒手搏斗的忠惠王曾专门邀请臂力过人、武功超众的士兵金振都(亦有称金扼郁的)到宫廷表演手搏技艺,使跆拳道声望大震,并日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1392年,高丽王朝被李朝取代,武功及跆拳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民间,这一活动却始终没有停止。1790年汇编成书的《武艺图谱通志》中收录了“手搏”、“跆跟”等武艺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动作图解和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并将很多技击性很强的武术技艺融会到跆拳道的技法之中。

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起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文化活动,跆拳道自然在劫难逃,在朝鲜境内销声匿迹。一些下甘寂寞或被生活逼迫的人远离国土,到中国或日本谋生,同时把跆拳道延续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与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交融与结合,孕育了新的技术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卫术再度兴起,从异国他乡回归故上的朝鲜人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逐渐与跆拳道融为一体,形成了现在的跆拳道体系。

1955年4月11日,由韩国各界著名人士组成的名称制定委员会,包括崔泓熙少将(韩国第三军管区司令员)、李享根陆军大将(国军联合参谋总长)、国会副议长、国会议员、著名企业家、著名武馆馆长等提出了各自的名称。通过无记名的投票,一致通过了崔泓熙将军提出的“跆拳”二字。由此,产生了跆拳道。从此,结束了唐手、空手及各种朝鲜古典武道等名称混杂的局面,朝鲜的武道开创了新世界,跆拳道开始了它的历史创造。当年无疑是崔泓熙将军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年。崔将军幼年时,跟随朝鲜的著名书法家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掌握了朝鲜的古典武道。青年时期留学日本,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学炼了空手道,获得了二段。1945年8月15日随着朝鲜的解放,崔将军在汉城与其他人组织和创建了韩国军队。同时他开始了新的武道研究,即今日的跆拳道。经过他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地实践,尤其是在韩国军队中的教授和普及,使他有机会反复实践,反复完善。在跆拳道命名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今日的跆拳道。

1959年3月,朝鲜民族的武道跆拳道第一次走出国门,向国外介绍了跆拳道。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将军率领韩国军队中最优秀的19名成员,以国军跆拳道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和台湾。

1959年9月3日成立了他多年希望的大韩跆拳道协会,并就任了会长。

1960年崔将军在美国导弹学校学习期间也热心传授跆拳道,并劝他的******JHOON RHEE在美国教授跆拳道。日后,JHOON RHEE被公认是在美国大陆传播跆拳道的第一人。 1961年身为韩国第六军军团长的崔将军不仅在韩国师团内,而且在管辖内的美军第七师团内掀起了跆拳道的热潮。这一年,朴正熙将军等少壮派发动了军事政变。

1962年崔将军被任命为第一任驻马来西亚的大使。在这期间,崔泓熙大使往来于东南亚各国传播了跆拳道。他所作的努力,为日后在这些国家成立跆拳道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马来西亚首相邀请了韩国跆拳道代表团,并在马来西亚国庆节表演了跆拳道。 1964年末,崔将军任满大使职务归国。由于韩国国内的长期**,包括1960年4月19日的民主革命运动以及1961年5月16日的军事政变。加上一些唐手道、空手道及各种朝鲜武道的领头人各自组织了大韩跆手道协会、大韩手博道协会,跆拳道几乎名存实亡。崔泓熙将军力挽狂澜,与各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5年通过崔将军的不懈努力,大韩跆拳道协会恢复了名义。崔将军就任了大韩跆拳道协会的会长。随后升为二星将军的崔泓熙率领韩国政府的跆拳道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埃及、马来自亚和新加坡。他们的精彩表演为各国成立跆拳道协会打下了基础。

1966年3月22日,由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美国、土耳其、意大利、埃及的九个协会在汉城正式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这是韩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性机构。崔泓熙将军被选为总裁,跆拳道正式进入了国际社会。

1967年越南政府授予了崔泓熙总裁国家一级勋章。同年香港成立了跆拳道协会。 1968年崔总裁率领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军人体育大会。在学术会议中他作了跆拳道的学术报告,之后代表团成员作了跆拳道的表演,得到了32个国家代表的热烈欢迎。同年在英国成立了跆拳道协会之后,他为了在更多的国家普及跆拳道访问了西班牙、荷兰、印度等国。回国后他获得了韩国政府的体育研究成果奖。

1969年,在香港举办了第一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为了普及跆拳道这一年崔总裁访问了29个国家。

1970年,崔总裁访问了欧洲、美洲等20个国家,并传播了跆拳道。

1971年,在马来西亚举办了第二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同年韩国政府派遣了两名跆拳道教练,到伊朗教授跆拳道。

1972年,崔总裁访问了玻利维亚、多米尼加、海地、危地马拉四个国家,并接受了各个国家总统的接见。同年他访问了欧洲、美洲、中东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传播了跆拳道。这一年,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总部移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

1973年5月28日韩国在汉城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金云龙任总裁。 1973年11月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的七段所有者5名访问了欧洲、中近东、非洲等13国,其中5个国家新成立了跆拳道协会。

1974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同年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的高段所有者10名访问了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在这些国家表演和教授了跆拳道。

1975年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的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并在悉尼歌剧院举行了历史性的表演。因为悉尼歌剧院从未接受过武术表演。 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成为国际体育联合会的正式会员。 1976年在荷兰举办了第一届欧洲跆拳道锦标赛。

1977年崔总裁访问日本与极真空手道的创始人进行了交流,并介绍了跆拳道。 1978年在美国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由27个国家代表团参加。 1979年成立了统一欧洲跆拳道联盟。

1980年崔总裁率领15名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成功地访问了朝鲜。同年在英国举办了18个国家参加的第一届统一欧洲跆拳道锦标赛。 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世界跆拳道联盟。

1981年成立了南太平洋跆拳道联盟和澳大利亚跆拳道协会。同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了第一届南太平洋地区跆拳道锦标赛。6月,崔总裁率代表团在日本成功地展示了跆拳道的威力。8月,在阿根廷举办了第三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

1982年成立了北美洲跆拳道联盟。9月,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樱花集团总裁全镇植先生积极支持在日本普及跆拳道,开始了跆拳道的集团化普及。12月,在意大利举办了第二届统一欧洲跆拳道锦标赛。

1983年日本正式成立了有历史意义的协会。日本国际跆拳道协会成为第七十六个国际跆拳道联盟的会员。同年成立了中美洲跆拳道联盟。

1984年4月在苏格兰举办了第四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10月在匈牙利举办了第三届统一欧洲跆拳道锦标赛。这一届不仅参加的国家多,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参加了比赛。

1985年崔泓熙总裁出版了用一生心血研究的著作——《跆拳道百科大辞典》。同年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总部移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各国普及跆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崔总裁率领30名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成功地访问了中国。访问期间,24名朝鲜选手在几个城市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巨大反响。这是跆拳道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表演,也是国际跆拳道联盟为中国人学习跆拳道表达的热切希望。

1987年韩国政府阻挠和破坏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活动达到了疯狂程度。崔总裁和各国协会成员顶着压力和困难,成功地在希腊举办了第五届国际跆拳道锦标赛。 1988年跆拳道在汉城奥运会亮相。

至今,跆拳道已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武道。国际跆拳道联盟作为不依赖任何政府的独立的民间组织,在崔泓熙总裁和世界各国的广大跆拳道爱好者的不断地努力下,它已发展成具有140多个会员国的国际组织。尽管韩国军事独裁政府为了抵抗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发展,1973年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并用外交手段不断施压和破坏国际跆拳道联盟的发展。自从1980年崔总裁率领国际跆拳道联盟代表团访问朝鲜之后,韩国政府硬说国际跆拳道联盟是朝鲜的体育机构,并以******的借口诬蔑和打击国际跆拳道联盟。但是,这种压力不但没有击垮国际跆拳道联盟,反而为国际跆拳道联盟提供了一个舞台,充分展示了什么是忍耐,什么是百折不屈的精神。

二、跆拳道的礼仪

敬礼的标准动作:面向对方直体站立,腰部前倾15”,头部下倾45”,两手握拳贴于双腿两侧,两脚跟并拢。 练习时的礼节

(l)练习者进入场地时,首先向国旗.会旗敬礼,然后向教练敬礼。

(2)练习前双方应相互敬礼,练习后再次相互敬礼。

比赛开始前的礼节

(l)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在各自的位置相对站见

(2)运动员依照主裁判“立正”、“敬礼”令,立正向对手行标准礼。

比赛结束后的礼节

(l)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在各自的位置相对站见

(2)运动员依主裁判“立正”、“敬礼”的口令,立正向对手行标准礼。

其他礼节

(1)在训练场馆内始终在肃静的气氛中行动;

(2)运动中道服松开时,应停止运动,背向国旗、会旗和教练及同伴整理道服,整理好后继续练习;

(3)训练之余,无论干什么都要按一定的礼节进行,将礼仪意思带到练习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锻炼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恭敬谦逊的道德品质。

第二篇:《宇宙起源与发展》

论文报告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1

自 古以来,对宇宙的思考就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天体的崇拜与神话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最早的敬畏。科学的发展并不总是那样死板,人类的文明进化总是充满着浪漫与奇妙,那些人,那些事,都在探索宇宙这条鲜花灿烂的小径上留下了自己芳香宜人的脚印。

探索宇宙那些人儿

在没有电没有灯的远古,每当太阳落山,一切生产活动也就不得不停止,而早期人类单调的生活方式与旺盛的精力也使他们不会就此睡去。观察星空成了他们打发时间思考世界的良好途径。我不得不说一下月亮。 月亮,古称“太阴”,是我们可以在夜空里看到的最大、最亮、最富于变化的星;也是传说和神话最多的星。

人类对月亮的崇拜是由来已久的。在不同神话中都有对月亮的不同描述:嫦娥奔月就提到了不死药、蟾蜍、射日;而古希腊神话的月亮女神兼职狩猎女神,主宰繁殖、接生的女神。这些都和月盈月亏的轮回有关,也算是古人类对自然不约而同的一种解读。

现在发现的最早史诗《吉尔嘉美什》便是一部以月亮盈亏为背景创作的叙事

诗。而英国巨石阵据考也与月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波士顿大学天文学教授霍金斯提出了更惊人的理论,他认为巨石阵事实上一部可以预测及计算太阳和月亮轨道的古代计算机。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白昼太阳发出的光辉将一切淹没,灼热刺眼的光使人无法观测。月球由于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光线柔和,易于直视。因而在众多深化传说中月亮多以温柔慈祥充满母性的女神形象出现,而太阳则是威严强大的男神形象。可以说,对月亮的观测和理解是人类了解认识宇宙的第一步。

2

月亮是夜幕苍穹中最耀眼的珍珠,但人们依旧无法忽视布满夜空的钻石--星星。对星星的观察是与观察月亮同样古老的仪式。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占星术一直都是巫师占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希腊人以其极富创意的思维给天上的无数星星附以美丽的故事。但是他们又是否会想,那些美丽的星星到底是什么呢?宇宙又是什么呢?

看这美丽的水晶球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希腊人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宇宙的中心静立着地球。宇宙外围圈围着一个旋转的球形壳体,星星固定在壳体之上。包括太阳和月亮在内的行星在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空间内运行,而且每颗行星都是匀速地、在一个圆形轨道上运行。

他认为,宇宙时由55个透明的球形壳体或者水晶球组成的,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点旋转:地球的中心,同时也是宇宙的中心。7颗行星(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中的每一颗都分别被两个壳体嵌围在里面并被其移动,此外,一颗行星的每个壳体分别与邻近行星的另一壳体相接触。最外层的壳体上附着着星星。古希腊的托勒密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运转。后来,天主教教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托勒密的理论能初步的解释从地球上所看到的现象,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支持日心说的证据逐渐出现,且有些证据无法以地心说解释,地心说逐渐占了下风。在现代世界,支持地心说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尽管这个模型根据现代科学证实它是大错特错,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从原地不前,四处张望的阶段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漫长的中世纪像乌云般遮蔽了整个科学界,而划破长空的第一丝光线则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古典宇宙学的大厦已经坚定的存在了2000多年,基督教用名为“上帝”的涂料将其粉刷的富丽堂皇。然而在其看似坚固的外表下,确实弱不禁风的根基。这股风便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大楼,教会烧死了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驱逐了哥白尼,却

3

依然阻止不了亚-托地心说大楼的轰然倒塌。

精确运行的行星

我珍爱类比胜于一切,它是我可信赖的主人,它了解自然的所有秘密,它可能在几何中被忽视了。————开普勒 1601年,第谷逝世。约翰·开普勒接替了第谷的工作,开始编制鲁道夫星表。但开普勒的兴趣和注意力却更多的放在改进和完善哥白尼的日心说上,在探讨行星轨道性质的研究上。他发现第谷的观测数据,与哥白尼体系、托勒密体系都不符合。他决心寻找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和行星运行的真实轨道。

最初的研究从观测与理论差异突出的火星着手。他运用传统的匀速圆周运动加偏心圆来计算,均遭到失败。经过长达4年近70次各种行星轨道形状设计方案的计算,开普勒认识到哥白尼体系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偏心圆的轨道模式与火星的实际运动轨道不符。于是他大胆的抛弃了统治人类思想达2000年之久的“匀速圆周运动”偏见,尝试用别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轨道的形状。他认为行星运动轨道的焦点应该在产生引力中心的太阳上,并进而断定火星运动的线速度不是匀速的,近太阳时快些,远太阳时慢些并得出结论:太阳至火星的直径在一天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开普勒把这结论推广到其他行星上,结果也是与观测数据相符。就这样,他首先得到了行星运行的等面积定律。随后他发现火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焦点位于太阳上的椭圆,他把这结论应用于其他行星也是适用的。于是他又得到了行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定律。这两条定律发表在他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上。但他对自已取得的成就还不满足。他渴望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行星的总体模式,把各行星联系在一起。他坚信存在着一个把全体行星完整地联系在一起的简单法则。

在这个信念鼓舞下,开普勒忍受着个人在家庭方面遭受的巨大不幸,在很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困难条件下,经过九年的反复计算和假设,终于在1618年找到

4

在大量观测数据后面隐匿的数的和谐性: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就是周期定律。1619年,他在《宇宙的和谐》一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他情不自禁地写道:"认识到这一真理,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的。大局已定,这本书是写出来了,可能当代有人阅读,也可能是供后人阅读的。它很可能要等一个世纪才有信奉者一样,这一点我不管了。" 开普勒的三定律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繁杂的本轮宇宙体系,完善和简化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开普勒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试图建立天体动力学,从物理基础上解释太阳系结构的动力学原因。虽然他提出有关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作轨道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它对后人寻找出太阳系结构的奥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作出重要的提示。

来,像光一样跑吧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但是,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要到1905年才发生。当时,德国的物理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瑞士职员。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用过实验室,通常跑的也只是伯尔尼国家专利局的小小图书馆。他是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审查员。(他申请提升为二级审查员,但遭到了拒绝。)

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07年,反正有时候书上是这么写的,有个工人从房顶上掉了下来,爱因斯坦就开始考虑引力的问题。像许多动人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似乎存在问题。据爱因斯坦自己说,他想到引力问题的时候,当时只是坐在椅子上。爱因斯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下子使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视界开阔了几十亿年。该理论尤其表明,光速是不变的,最快的,什么速度也超不过它。因此,这使我们一下子弄清了宇宙性质的核心。

5

轮椅?不,那不算什么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史蒂芬霍金

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虽然,他的身体一点

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他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愿被外人打扰。此时他一定坐在这间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上好几个小时。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他三个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他们喝着午茶,交流对宇宙的看法。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带有质疑,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当时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 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6

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探索宇宙那些事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先人很好总结了工具在探索中的极大作用。

望远镜无疑是观察天空的利器,当我们把脑袋探向天空的时候,我们只能看见宇宙的极小部分。从地球上,肉眼只能见到大约6 000颗恒星,从一个角度只能见到大约2000颗。如果用了望远镜,我们从一处看见的星星就可以增加到大约5000颗;要是用一台5厘米的小型天文望远镜,这个数字便猛增到30万颗。假如使用40厘米天文望远镜,我们就不仅可以数恒星,而且可以数星系。

我要看得更远

望远镜的发展颇具诙谐。

是十七世纪初,具体地说,是1608年秋天由一个荷兰小城密德尔堡的眼镜师李帕西发明的。据说,他一时心血来潮——也许是替某一位高度近视的顾客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将一块玻璃的凹透镜(这是矫正近视眼的)与一块玻璃的凸透镜(这是矫正远视眼和老花眼的,亦可用来作放大镜),一前一後搭配放置成同一水平线上,透过两块玻璃看景物,发现远处的物体被放大了,其实应该是拉近了距离。他用一张羊皮纸卷成一个筒,将两块镜片固定下来,第一个望远镜就此问世。李帕西称之为“明晰镜”,立刻认识到它的用处,譬如:航海、军事、旅行——当时的荷兰航海业十分发达,又在打仗,马上於一六零八年十月向密德尔堡市议会报告并申请专利三十年。尽管市议会立即组织了一个委员会对此“明晰镜”审查,且委员们轮流用来望远,一致认为有用,但未给他专利,因为他们听到消息後,便应法国大使之请,准备送一具“明晰镜”给法国国王,不再可能保守秘密了。於是市议会只给了李帕西一份丰厚的酬金,何谓丰厚?是因原定九百佛罗林金币,由於又让他做一个双筒的,故奖金翻倍。

不给专利的缘故,还有一个自称梅西斯的人在稍後也提出类似申请,其人自称:历时两年试验,发明了同样的望远工具,比李帕西的要看起来清楚得多,如此这般,专利便耽搁下来了。可这个所谓的梅西斯的家伙又说要改进一番,却一直拿不出来实物,後来居然还来了个人间大蒸发,销声匿迹了。估计是个江湖骗子,当然也有可能做不出来成品。

据说还有第三个发明者,那就是与李帕西同住一城的另一位眼镜师詹森,他

7

与其父老詹森一起发明了望远镜。故老传闻老詹森在一五九零年发明了显微镜,或云未必是他发明的。 似乎还有传言是梅西斯去找詹森,却投错了门径,进了李帕西的店铺,李帕西从梅西斯那颇受启发,故而发明了望远镜,等等。 虽然个中有不少耳食之事,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十七世纪初,望远镜这一简单工具是任一眼镜师可用两块现成的镜片制作出来;事实上,伽利略便独立地做出来了。不过发明者的荣誉却落在李帕西头上,实属偶然,因其目的并非想制造一架望远镜,结果却歪打正着。历史上,如是事例大抵如此,像X光线与镭,哥伦布发现美洲、青霉素的发明等等。

李帕西发明望远镜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欧洲,这一被称为“荷兰管”的物事也便流传於欧洲诸国,贵族们认为它新奇好玩,然其实用价值也甚显而易见的,航海、军事上概多采用。不像一世纪的希腊学者希罗发明的“风神球”找不到实用之处,沦为玩物,终致失传。我国古代许多所谓“奇技淫巧”发明亦多如此结局。

一六零九年五月,伽利略听说了“荷兰管”的消息,虽未睹物,然胸有丰富光学知识,一闻即明其原理,立刻独立制作了一具,装到一根据传从教堂管风琴拆下来的铜管两头,成了放大三倍的望远镜,并很快发现放大倍率与透镜焦距的关系。随後,改用当时最好的威尼斯玻璃做镜片,又做了好多架倍率更大的望远镜,最後一具放大了三十二倍,并命名为望远镜,此名一直沿用迄今。

在伽利略手里的望远镜不是对准地面,而是直指茫茫苍穹,获得了一系列天象上的重大发现,从而彻底打破了被教会奉为圭臬的陈规旧说。他首先发现月亮表面凹凸不平,亚里斯多德的“平滑理想的星球”一说不攻自破。他发现天上星星数目远较人眼目击为多,这只能解释为星星的距离远近不等而明暗有别——後来知道还因星球大小不等与亮度不同,托勒密的星球皆等距附於光滑平整之天球上一说就此崩溃了。银河也是由无数小星组成,故看上去,密集一爿,宛似一条光带,过去欧洲人认为它是地上热气蒸发到天上的说法也因此否决了。又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及其绕木星而转;土星光环在土星转动时,因对地球的角度不同,时见时没——当光环与地球轨道在同一平面之际,其时望远镜尚分辨不出光环,仅见其两侧两个凸起。对此,伽利略称:我看到土星是个三角形;土星吃了自己的儿子。真相到一六五六年惠更斯用倍率更大、分辨率更细的望远镜才被揭示。

不,还不够远

当然,我们不得不谈谈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个迄今为止为人类太空科学探索提供极大便利的望远镜。

8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两项优于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分辨率(物体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离角度)的极限将只受限于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闪烁、动荡不安的大气所造成的视象度。在当时,以地面为基地的望远镜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较下,只要口径2.5米的望远镜就能达到理论上衍射的极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可以观测被大气层吸收殆尽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斯必泽以空间望远镜为事业,致力于空间望远镜的推展。英国在1962年发射了太阳望远镜放置在轨道上,做为亚利安太空计划的一部分。1966年NASA进行了第一个轨道天文台(OAO)任务,但第一个OAO的电池在三天后就失效,中止了这项任务了。第二个OAO在1968至1972年对恒星和星系进行了紫外线的观测,比原先的计划多工作了一年的时间。

轨道天文台任务展示了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学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1968年NASA确定了在太空中建造直径3米反射望远镜的计划,当时暂时的名称是大型轨道望远镜或大型空间望远镜(LST),预计在1979年发射。这个计划强调须要有人进入太空进行维护,才能确保这个所费不贷的计划能够延续够长的工作时间;并且同步发展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技术,才能使前项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

由此可见,对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科学界最尖端的探索,新的技术被最先应用到航天领域,而航天领域对科技的更高需求又促进了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领域自从它面世的一刻,就是各国的高科技竞争舞台。从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到阿波罗号登月,从东方红号上天,到挑战者号坠毁„„每个国家都清楚的认识到,谁掌握了尖端的航天科技,谁就能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9

科学宇宙观对我们的意义

对于我们广大的大学生来说,科学的宇宙时空观意义重大。对宇宙的认识与探索可以大大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我们思考的能力。我们来看一下哥白尼的例子。

沃德卡尔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也是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尔家作客, 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尔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尔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尔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

10

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毫无疑问,少年时的经历成了哥白尼日后成为举世闻名天文学家的契机,宇宙

宇宙学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它既存在于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中,也包含许多我们能亲身体验的现象。对宇宙的认知与了解无疑能使我们了解更多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因距离我们太遥远而使我们觉得索然无味。其次又培养了我们探 综上所述,学习宇宙的起源与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发展,使我们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有力帮助。

第三篇:【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 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方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方言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

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在四川号称川剧变脸之王的是王道正先生。

【流派】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区分为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在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剧目】

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遗产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刀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叹为观止。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川剧脸谱】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分、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师傅对自己所绘脸谱烂熟于心,徒弟听之学之绘之,也慢慢烂熟于心并可有改变。演出完毕后,脸上一擦一摸干干净净,脸谱全然成了演员吸引观众的一个法宝。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

学苑版《中国戏曲脸谱-川剧脸谱》,共归集几百位川剧老艺人历史上的演出脸谱1000多种,涉及剧目几百出。该谱具有珍贵而丰富的资料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龚思全先生生长在重庆合川,从19岁起到退休,一直是重庆合川川剧院的资深舞台美术设计师,他具有美术功力,又是川剧票友。合川位于川渝交通要道,物产丰富,其民间文化发达繁荣,清末民初,当地剧团和外地剧团云集,好角众多、好戏众多。合川川剧院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龚先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存,民间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他穷毕生之力,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收集绘制川剧脸谱,所绘脸谱曾达2000多种。可惜,“文革”期间大部分脸谱毁于一旦。到七八十年代,龚先生又重新寻找川剧老艺人,再一次走上了收集、整理、绘制的道路,只不过这一次,他的使命感已不全然建立在喜爱的基础上,川剧演出的减少、剧目的流失、老艺人的悄然离世,让他惋惜和痛心,自觉地承载起保护民间文化的重任。

本书所收脸谱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按照音序排列的人物脸谱,其二是按照专题排序的人物脸谱,两者并不交叉涵盖。其中,重要戏曲人物的脸谱有多个,显示了不同演员对戏曲人物不同的理解,表现川剧脸谱艺术的多样性。比如三国人物曹操、关羽、张飞等等,他们的脸谱谱式,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反映了人物的成长过程。

学苑版《川剧脸谱》的特点在于:该《脸谱》是目前惟一最真实保存历史上川剧演出脸谱谱式的本子,是目前国内唯一归集川剧脸谱谱式数量最多的本子,也是惟一力求真实反原作者绘制脸谱所用色彩的本子。

《川剧脸谱》的出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及历史资料的真实留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用色定调

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根据的。

例如,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姜维;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凶残的人物,如单雄信。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二、具有象征寓意的图案

在用色定调的前提下,在人物脸膛上勾画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们对剧中人物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批判鞭挞,其贬其褒都能从图案中反映出来。

例如,包拯的黑脸膛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关羽的红脸膛上绘有卧蚕眉、三柱香、品字图案,表现他英武忠诚、信义必守。赵匡胤也是红脸膛,龙纹双眉表示他是一代帝王,印堂或眼皮上勾画的那一笔白,则表现了他为人猜忌阴险的特征。项羽黑白分明的脸膛上勾绘有七星北斗、寿字形龙纹、宝剑、虎豹眼等图案,表现了他得天威曾为一代强霸和兵败乌江拔剑自刎的结局。

三、动物图案的使用

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征,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杰马俊,人称“玉蝴蝶”,于是就在马俊脸上勾画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绿鸭道人的脸上勾画有展翅的鸭子;蛇精的脸上勾画有盘曲的蓝绿色长蛇,等等。

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些动物图案的绘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员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征。比如,蛇的头嘴画在演员的嘴部,蛇身盘在两颊上,蛇尾伸延至眉肌部位。这样,演员嘴巴的张闭刚好表现了蛇嘴的张闭,整个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好带动了蛇身的爬行。再如《水漫金山》中的蟹将,一只大蟹螯勾画在演员的嘴部,嘴肌运动表现的刚好是蟹螯的张合运动。

设计勾画带有动物图案的脸谱,绝不是把动物图形生搬硬套于脸上,而是需要经过变形、夸张、巧妙安排的艺术处理,不论是用动物的全貌或取其一部分,都需要以角色所需、表演所需,塑造刻画人物特征为前提。动物脸谱的绘制,要力求色彩明快,具有装饰美,还要充分考虑剧中角色各个行当的规范,这也就是说,勾画动物图案脸谱也要有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及霸儿脸的区别。

四、霸儿脸

霸儿脸又叫霸儿花脸,是剧中人物青少年的造型,反映人物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特点。霸儿脸延续角色中老年脸谱的特征,不带口条,一般以鼻为界,只勾画脸的上半部分。霸儿脸还有隐含表现人物后代形貌特征的作用。

例如:红脸关羽在《步月杀熊》中还是个青年,其脸谱是半头红的红霸儿脸。

黑脸包公在《判双钉》中初次为官,还是个性急耿直的青年人,便给他开黑霸儿脸。《波罗花》里的青年英雄石应龙,开鸳鸯霸儿脸。张飞的儿子张苞开黑霸儿脸、牛皋的儿子牛通开白霸儿脸,他们都秉承父豪,又年少气盛。

五、文字脸谱

川剧脸谱中还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段。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文字脸谱多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书中的文字脸谱是根据资深川剧艺人的口述反复勾画而得到的,大约可以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式。

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魁星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六、变脸、扯脸、擦暴眼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

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速巧妙地将事前贴在脸上的薄绸一层一层地揭去。擦暴眼是让脸谱局部发生变化的方法,演出中演员将事前涂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烟迅速将眼睛周围涂黑。

例如,《治中山》中的乐羊子,当他得知眼前的肉羹是亲生儿子时,演员使用嘴吹金粉的方法,让乐羊子粉底本色脸突然变成了金色的脸,口条也由黑变白。这一变脸,刻画了乐羊子心灵受到的强烈刺激,“面为心变”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断桥》中的青儿要报复薄情寡意的许仙;《飞云剑》中的陈仓魔要追食书生宁采臣,演出中,他们的脸都一变再变,强烈展现了青儿的法力和陈仓女魔的凶恶残忍,渲染了演出气氛。《水漫金山》中的紫金饶钵要降妖收伏白蛇,双方交战斗法可谓惊心动魄。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演员使用“扯脸”术,让紫金饶钵的脸在瞬间出现红(喜)、蓝(怒)、白(哀)、绿(乐)等各种颜色,刻画了紫金饶钵能够瞬息万变的神威和法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复杂个性。《情探》中的新科状元王魁,新婚洞房之夜被前妻焦桂英的鬼魂前来索命,此时演员使用了“擦暴眼”的手法,以表现王魁丧魂落魄的丑态。《坐楼杀惜》中,为表现宋江瞬间突然升起的杀人之念,演员也使用了“擦暴眼”手法。

【川剧之变脸】

何谓变脸: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脸谱演变:最初的脸谱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的脸谱,

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变脸绝技的飞速发展,制作脸谱的材料也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绸缎面料,极大的方便了演员的表演。

脸谱造型:变脸脸谱会选用一些不知名人士,包括侠士、鬼怪之类的造型,而人们所熟知的脸谱,如关公、曹操、包公等人物的脸谱一般不用于变脸。绘制变脸脸谱笔锋要锐利、粗犷,颜色对比要强烈,这样才能形成炫目的礼堂效果,在设色寓意的设计上,要以剧中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角色种类为依据,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鞭挞批判,或贬或褒,全都可以从脸谱色彩中反映出来。

手法: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表演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即

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需摇变整张脸,就把油彩涂在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将油彩涂在脸上或鼻子上。《白蛇传》中的许仙用的就是“抹脸”。

吹脸: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银粉、墨粉等,装进特定的容器里,表演时,演员只需将脸贴近容器一吹,粉末就会扑在脸上,吹时必须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吹脸,化妆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已经装好粉末的小盒子,演员只需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就可以趁机将脸贴近盒子。

扯脸: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剪好的绸子上,然后按顺序贴在脸上,每张脸谱都系有一把丝线,丝线的另一端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在巧妙利落的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望娘滩》的聂龙、《白蛇传》中的钵童都使用的是“扯脸”。

【唱腔】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高腔

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从外地传入四川。高腔传入四川以后,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川剧高腔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它的结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起腔、立柱、唱腔、扫尾。高腔剧目多、题材广、适应多种文词格式。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

有的基本全部都是帮腔,有的曲牌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决定的。

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昆腔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目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共和。

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苏味"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胡琴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燕兰小谱》卷五记载:"蜀伶新出琴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应之,工尺咿唔如话",可以说是四川胡琴腔的注脚。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

二黄包括正调(二黄)、阴调(反二黄)、老调三类基本腔。正调善于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西皮、二黄多为单独使用,但也有不少剧目同时包纳二种声腔。 弹戏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衍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尽管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但从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

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又称"甜品"、"甜皮"、"甜腔"),一类叫"苦平"(又称"苦品"、"苦皮"),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的调式、板别、结构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板别的唱腔中,曲调的骨架都一样。

灯调

灯戏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

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

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 【角色 】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乐器 】

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这是去农村演出的轻便乐队。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优美动人。

【现状】

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传承发展举步维艰,抢救、保护川剧的任务正严肃地摆在人们面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四川省川剧学校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第四篇:网球的起源与发展

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也有人认为网球运动起源应追溯到“百年战争”(1337~1453年法英战争)以前在法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叫海欧.德.巴乌麦的球游戏。因为它们在场地和器具,以及在游戏方法上都与现在网球运动极为相似,所以说人们把它们看成是现在网球运动的起源。

到了14世纪中叶,一位法国诗人把它传进了法国宫廷。当时没有球拍与网,球也是布卷成圆形后用绳子绑成,场中与绳为网,利用双手作球拍,把球从绳上丢来丢去,法语叫作“tennz”,英语叫作“take it,play!”,意即:“抓住!丢过去。”今天的“网球(tennis)”一语即来于此。后来以木拍代替手。

大约在1358年到1360年间,这种运动传入英国。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特别感兴趣,下令在宫内建一处室内球场。从此在英国内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娱乐,所以有“贵族运动”之雅称。

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一般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德将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良,使之成为夏天草坪上进行的一种运动,并取名“草地网球”,同年还出版了一书以《草地网球》为题 的小册子,对这种运动加以推广。同时在英国各地建立网球俱乐部。1875年建立英国网球俱乐部。并于1877年举办了全英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即现在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并且出台许多的规则。 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全国”两字于1920年取消)。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罗得岛纽波特港举行第一届美国草地网球的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采用了温布尔顿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有26人。单打冠军是理查兹西尔斯(他连得7年冠军);双打冠军是克拉克与泰勒。1887年,开始举行美国草地网球女子单打锦标赛;1890年举行女子双打锦标赛;1892年举行混合双打锦标赛。

网球四大满贯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简称。历史上首位网球四大满贯的得主是唐纳德·布吉,他于1938年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时间在1月底至2月初。地点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国家网球中心。除了最初两周的热身赛,这是年初几乎是最早的、也最引人注目的硬地赛事。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四大公开赛中最迟创建的赛事,从1905年创办至今也已经有百年历史,赛地在墨尔本,安排在1-2月举行,它是每年最早开赛的四大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简称:澳网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比赛通常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体育公园举行,是每年四大满贯中最先举行的一个赛事,也是最年轻的大满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创办于1905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赛创立之初比赛被命名为“澳大拉西亚锦标赛”(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1969年,比赛进入“公开赛时代”。自1988年起,比赛一直在墨尔本公园的室外硬地球场上进行。比赛设有男子单双打、女子单双打以及混合双打等项目。男子单打冠军奖杯是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女子单打冠军奖杯是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

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是每年5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球场举办的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该比赛是每年继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之后,排在第二个进行的大满贯赛事。比赛创办于1891年,并在1968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公开赛时代的大满贯比赛。比赛场地是位于室外的红土球场,由于红土球场球速较慢,利于底线对抗,并且男子单打比赛采用五盘三胜制决胜,因此部分比赛持续时间往往接近4个小时。正因为在这样的场地中取胜极为不易,所以球员要有超群的技术和惊人的毅力。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在各种赛事中有最悠久的历史,在一年为数不多的草地赛事中是传统的象征。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是现代网球史上最早的比赛,由全英俱乐部和英国草地网球协会于1877年创办。首次正式比赛在该俱乐部位于伦敦西南郊的温布尔顿总部举行,名为“全英草地网球锦标赛”。公开赛通常举办于6月或7月,是每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

美国网球公开赛:时间在8月底至9月初 地点在纽约的国家网球中心。是美国文化的另一种演绎。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草地、泥地、硬地等不同材质球场。以喧闹著称。在球场可以看见头顶上的航班来回经过,在四大公开赛中绝无仅有。

美国网球公开赛首届比赛只有男子单打,于1881年在美国罗得岛新港举行,每年举办一届,通常在8-9月间。开始名为“全美冠军赛”,1815年起移至纽约林山进行比赛,1970年改名为全美公开赛。1968年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是一年中最后举行的大赛。由于美国网球的地位和高额奖金,以及中速硬地场地,吸引众多好手参加。它的影响虽比不上温布尔顿锦标赛,却高于澳大利亚甚至法国公开赛。

第五篇:马术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论文

马术的起源与发展

刘璐

云南师大附中高一(7)班 指导老师:刘海云

目录

 赛马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3  马术运动 .................................................................4 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 .................................................5 1·超越障碍赛 …………………………………………................5 2·盛装舞步赛 ................................................................................5 3·三日赛 ………………………………………………………....6 4·驾车通过障碍赛 ..……………………………………………..6 5·马车马拉松赛

.……………………………………………….7 6·场地障碍赛 ................................................................................7  马术---舞动的韵律....................................................9

2

 赛马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赛马是人类驾驭马匹进行的一种竞技活动,属于马术运动的一个主要项目,也是其基础项目。它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在人类赛马史上,各个时代的赛马活动既前后沿袭,又不断推陈出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赛马活动发展不尽平衡,而且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但彼此之间不乏联系、交流和借鉴,使千姿百态的赛马活动求同存异。

根据考证,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所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四驾马车竞技,一此前双驾马车竞赛早已流行。四驾马车竞赛出现后的40多年,赛马才改由骑手驾驭进行。现在我们看到的赛马起源于英国,其竞赛方法比古代赛马先进、科学的多。13世纪左右。欧洲大陆兴起了赛马热,之后,赛马又传到了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开展赛马运动较好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澳门。以美国的赛马为例,每年要举行十万三千多场赛马,观众达到八千万人次,马票售出金额达一百二十亿美元。其中尤以肯塔基大赛最为重要,全美最优秀的赛马集中在一起进行角逐。

我国的现代赛马活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香港的赛马业迅速发展外,上海有2个跑马厅,天津有3个跑马场,全国的赛马场逐步发展到20多个。上海跑马厅在解放前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赛马场。

3

 马术运动

体育运动之一。是一种人骑乘马匹或驾驭马车的竞赛项目。 世界各国的马术比赛有多种民族形式。盛装舞步赛、超越障碍赛、三日赛和四轮马车赛为国际马联所承认。其他国际比赛还有速度赛马、障碍赛马、狩猎赛、轻驾车赛、马匹评比赛等。世界上不同风格和流派中,古典派遵循自然原则,重视考虑马匹的心理,讲究人、马调和。德国派和法国派均属于古典派风格,但德国派重视基础训练,而法国派却主张轻快优雅。英国派依赖马匹的良好素质,意大利派讲究跳跃,越野障碍较好。

中国调教马匹和驭驾马车早在周朝出现。当时的六艺之一就有"驭"(驾马车技术)。马戏和马术则兴起于唐朝,当时主要盛行马球。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马位与现代的马戏相似甚极。清朝末年西方马术传入中国,并在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此外,我国各具民族特色的马上游戏也很多,如刁羊、姑娘追、飞马拾银等。

4

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

1·超越障碍赛(ahow jumping) 超越障碍赛分马场超越障碍赛和越野超越障碍赛两种。比赛内容都是在一定时间限内骑手乘马按照规定的路线超越多种天然或人工障碍。超越障碍如出现拒跳、跌倒、撞倒障碍等失误行为或超过时限,均被罚。罚分少者获胜。

2·盛装舞步赛(dressage)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项目之一。也称"马场马术赛" 或"高级调教赛"。始于1929年。要求骑手骑着马表演 各种连贯的规格化动作,并熟练地过渡到高级步法。主要比试马匹的驯服、调教程度和马匹对骑手的经、脚、骑坐扶助的反应能力,以及人马一体行动的协调性。按马匹的不同调教程度,比赛可分为:圣·乔治奖赛、1 号中级赛、2号中级赛、大奖赛、特别大奖赛。

按规定, 比赛的步法有:变换跑步、变换方向、后退慢步、斜横步、原地快步、旋转和高级花式骑乘等。全部规定动作 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2分钟。根据动作的完成质量评分,出现动作遗漏、错误或超过时限均要被减分。

5 3·三日赛(three-day event)

也称"综合全能马术 比赛"。分三天进行,骑手必须骑同一匹马。第一天是 盛装舞步赛;第二天是越野耐力赛;第三天是马场超越 障碍赛。

盛装舞步赛与单项盛装舞步赛规则相同;越野耐力赛由4个区间组成:第1区间和第3区间均为20 公里,要求骑手速度为平均每分钟240米;第2区间为越野超越障碍赛,赛程为3600-4200米,其中每1000 米设置三个篱栅式障碍,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600 米;第4区间为越野赛,赛程为 8000米,其中每1000 米设置4个不同的障碍物,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 450米。根据骑手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这四 个区间总成绩。马场超越障碍赛主要测验马匹的体能和顺从程度,沿途设置10-12个障碍,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400米,其中必须有三分之一达到最高限的障碍和一个水沟障碍,成绩根据骑手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

4·驾车通过障碍赛(carriage puissance)

四轮马车赛项目之一。赛场长120米,宽70米,驭手在赛场内驾车让马匹以规定的步法和速度通过各种障碍。内容为:通过水沟,成蛇形绕过推标(用木头或橡胶制成的30厘米高的圆椎体),从两个推标之间通过和绕过成直角放置的椎标(转弯和拐角)等。成绩按照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

6 5·马车马拉松赛(carriage marathon) 四轮马车赛项目之一。赛程为24--32公里。跑道一般设在分段的道路或象征性路径上,为检验选手的驾车技术和马匹的迁应能力,跑道上应设置门洞、急转弯和天然障碍物。如赛区不具备自然条件,可以人工障碍代替。

6·场地障碍赛

马术场地障碍比赛是在长90米、宽60米的沙地或草地内进行。场内设置10-12道不同形状的障碍,其中有一道为双重障碍、一道三重障碍。因碍的高度在1.2米-1.4米之间。障碍前摆放1-12号码牌。骑手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跳完全部障碍。

骑手进入场地后,裁判长示铃比赛开始,骑手须在60秒钟内通过起点(D)标志杆,方可进行比赛。12道障碍全部跳完后,必须通过终点(A)标志杆,比赛成绩方可有效。骑手要运用娴熟的技能,既不碰落障碍,又要行走最佳路线,目的是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比赛,赢得最后名次。

7  马术---舞动的韵律

欣赏马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评角度。但真正能体会到马术魅力的人,必须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这样才能在马背上获得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人和马交流,马按照我们的指令展现优美的动作。马,蓄含的力量,骏美的身形;人,盛装的帅气,优雅的姿态,淋漓地结合在一起。于是,人和这个千斤之躯的动物共同演绎着和谐的交响曲,给观看者莫大的享受。这就是马术。

如果你爱马,那么建议你去学习马术,你会知道马的性格。它象孩子,接受你对它的指导;时而,它也会顽皮,但你不会惩罚它,因为你了解它,这是它的天性。当你在马背上时,你的心更容易安静,善良单纯的马永远是那么敬畏好的骑手,你会被它的忠实所感动。虽没有声音文字的交流,但马会用身心来感受你,你也同样会用全身心去感受它。拍拍马颈,可以明显感受到它是愉快的,这是它接受的最好奖励,任何语言无法替代,这样的交流是不同物种间的对话,是魅力无穷的。这就是马术。

与音乐一样,马术也是有自己的韵律,没有节奏的步伐就没有美感。最喜欢看舞步大奖赛的个人决赛,配上音乐的表演,骑手和马匹完美的意境让观众倾倒。当表演PIAFFE的时候,马匹抬高飞节原地踏步,将动力和克制的平衡演绎到极至。这是力量的美,含蓄的美。让我们看骑手,优美的身材,漂亮的骑士服和标准的骑姿,在似有似无的辅助动作下,随心所欲地操控马匹,那是闲庭信步般的幽雅,国

8 王般的自信。骑手手中的不再是缰绳,而是至高的权杖。这样一幅人马图恰似流淌的旋律,美不胜收。

学习马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一辈子还不够的。其实任何一门科学,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学习也只是沧海一粟。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马术大师,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马术大师的思想,用他们的思想来指引我们骑马,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假如你有兴趣,不妨来接触一下马术,尝试一下马背上的感觉,这是你通往马术王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来吧,我们一起去探索马术无穷的魅力。

上一篇:全国一建报名条件下一篇:全国中考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