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生产运作管理

2022-11-04

第一篇:第十一章生产运作管理

第十一章 创新与创新管理

一、填空

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______与________的组合.

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虑,可将其分为____和_____.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_.

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_______与_______

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______与________

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________,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的进行创新.

7.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________以及_________.

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的努力.

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______和_______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10.要素创新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

11._________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

A 组织B创新C控制D领导

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

D 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3.产品创新()

A 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B 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

C 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

D 往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

4.经营制度确定了()

A 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

B 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

C 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

D 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

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

B 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

C 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

D 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的调整

6.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

A 技术的变化B 人口的变化

C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D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7.关于机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

B 它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

C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D 组织机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8.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

A 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

B 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

C 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D 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9.关于市场创新正确的是()

A它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B 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惟一途径

C 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市场的物理转移,揭示产品新的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

D 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来增加产品销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2.创新与维持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四、问答题

1.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创新的过程。

第十一章 创新与创新管理

【本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适度的维持、适度的创新

2.局部创新、整体创新

3.消极防御型创新、积极攻击型创新

4.系统初建期的创新、运行中的创新

5.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

6.不确定性(或风险性)

7.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的创新

8.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

9.生产工艺、生产过程

10.材料设备创新、手段创新

11.产权制度

二、选择题

1 B2 CD3 ABCD4 ABCD5 BCD6 ABCD7 BCD8 ABD9 ACD

三、简答题

1 从逻辑顺序上来考察,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组织)的管理工作可以概述为:设计系统的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划,启动并监视系统的运行,使之符合预定的规则操作;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使系统不断呈现新的状态。显然,概述后管理内容的核心就是:维持与。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

2 维持与创新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

3 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四、问答题

1答:

(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

(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全的归属及其行事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

制度的创新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

(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

2答:

(1)寻找机会,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

(2)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3)迅速行动,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行动才能有效的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4)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篇: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 固定资产的购买

(1)、 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并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交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及商务部审批,总经理批准后购买。

(2)、 所有固定资产的购买由公司人力资源与行政部统一办理,同时附报价单及《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原件。

(3)、 固定资产采购到货后,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填制《收货领用单》并编制固定资产编号贴制标示,分配至使用人。之后,将《收货领用单》复印件交财务做资产增加的附件。

(4)、 固定资产领用时,使用人须在《收货领用单》上签字。

(5)、 《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原件保存在财务部存档,复印件保存在人力资源与行政部。

(6)、 《收货领用单》原件保存在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存档,财务部和领用部门保留复印件以便存查。

2、 固定资产的领用与归还

(1)、 员工离职时须将领用的全部固定资产交回公司,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人员按固定资产帐明细清点,有短缺者按价赔偿,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应及时协调财务部进行帐务处理,否则不办理辞职手续。

(2)、 如有固定资产暂借,可填写《固定资产暂借单》,不做帐务处理,但规定48小时归还。

(3)、 固定资产还入时应办理还入手续,并在《收货领用单》上签字确认。

3、 固定资产的调拨

(1)、 公司规定,员工之间不得私自调换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有特殊情况须调换使用,要通知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并由调出方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

(2)、 人力资源与行政部接到《固定资产调拨单》并确认其可行,在《收货领用单》做变更登记,且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3)、 《固定资产调拨单》原件由财务保存,复印件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保存。 (4)、 人力资源与行政部更新资产调拨要及时准确,以便财务月末计提折旧的准确性。

4、 固定资产的维修

(1)、 当事人须填写《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交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处理。

(2)、 人力资源与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单需先查询固定资产帐,确定其维修价值,联系售后服务商。

(3)、 维修后,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应将《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原件交财务部;并更新《收货领用单》。

5、 固定资产的盘点

公司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盘点分年中盘点和年末盘点,由综合管理管理部和财务部共同执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并与固定资产帐面数核对,做到帐务、实物、和固定资产列表相核对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须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责任,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与行政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对固定资产列表内容进行更新。

6、 固定资产的报损

固定资产的报废由其责任人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由本部门经理、人力资源与行政部经理及总经理签字,并经专业人士确认,交由人力资源与行政部备案。

申请人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部门经理审批人事行政部审批副总经理审批人事行政部采购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编写《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48小时内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调出方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综合管理部做变更《收货领用单》调拨分配至使用人离职使用人填写《固定资产暂借单》盘点人事行政部编号、贴标暂借使用人在《收货领用单》上签字维修使用人填写《固定资产维修(升级)申请单》报损使用人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人事行政部备案归还人力行政部联系售后服务商并更新《收货领用单》

第三篇:管理运筹学(第四版)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11.1解:

4人/小时,60410人/小时,0.4,属于M/M/1排队模型。 610

(1)仓库管理员空闲的概率,即为P0110.40.6

(2)仓库内有4个工人的概率即为P41410.40.440.01536 (3)至少有2个工人的概率为1P0P110.60.240.16 (4)领工具的工人平均数Ls440.6667人

1046(5)排队等待领工具工人的平均数Lq0.441.60.2667人 1046(6)平均排队时间Wq(7)待定

11.2解:

0.40.40.0667小时4分钟

1046606033人/小时,4人/小时,0.75,属于M/M/1排队模型。 20154

(1)不必等待概率,即为P0110.750.25

(2)不少于3个顾客排队等待的概率,即系统中有大于等于4个(或大于3个)顾客的概率,为

1P0P1P2P310.250.18750.14060.10550.3164

(3)顾客平均数Ls333人 431(4)平均逗留时间Ws111小时 43(5)1.5小时Ws11人/小时。平均到达率超过3.333人,即3.3334时,店主才会考虑增加设备或理发员。

11.3解: 4人/小时,60410人/小时,0.4,属于M/M/1/3排队模型。 610

(1)仓库内没有人领工具的概率,即为P0110.40.6158 N14110.4(2)工人到达必须排队等待的概率,即为仓库内有1个、2个和3个工人的概率和

P1P2P323110.4230.40.40.40.3842

1N110.44(3)新到工人离去的概率为P33110.430.40.0394 N14110.4(4)领工具的工人平均数Ls1N1N11N10.440.44 410.410.4(5)排队等待领工具工人的平均数Lq0.441.60.2667人 1046(6)平均排队时间Wq

0.40.40.0667小时4分钟

1046

第四篇:网络营销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网络营销的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 网络营销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营销的组织特色;网络营销组织的结构设计与实施过程;了解网络营销的进入决策;掌握网络营销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了解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意义和掌握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步骤。 [重点难点] 网络营销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2

[复习回顾] 网络沟通、网络公关、网络促销、网络广告、E-MAIL营销、邮件列表和搜索引擎的运用。

[新课导入]当前社会进入数字化、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上销售、远程教育等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营销的组织与实施

网络营销的实施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实施网络营销是一项投资比较大的涉及高新技术的有很大风险的决策。任何一种信息技术,只要在社会上健康存在,就必然会为企业所利用。但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能够有助于拓展企业的核心业务,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必然受到行业特点的制约。虽然网络营销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仍有相当多的行业还未找到有效运用网络营销的途径,企业面临着实施网络营销时机的选择。

一、网络营销组织的特色

1、柔性组织

2、知识联盟

二、网络营销组织结构的设计

1、矩阵式结构

2、模拟型分散管理结构

3、有机式组织结构

(一)网络营销企业组织机构的重组

在网络营销的条件下,原有的工作单元间的界限被打破,而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直接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直接与市场接轨,以市场的最终效果衡量自己生产流程的组织状况,以市场的最终效果衡量各组织单元之间协作的好坏。实际上,这已经发展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企业间的业务单元不再是封闭式的金字塔式层次结构(如图1),而是网络状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网状结构(如图-2),这种结构打破了原来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壁垒,业务单元之间广泛进行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减少内部摩擦,提高工作效率。

图- 1企业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组织

图- 2 企业网络式的网络式的网状组织结构

由上图的组织结构可以看出,在网络营销的构架下,企业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式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可以看出,网络式的企业组织结构里的信息传递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就可以达到沟通的双方,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被称之为"第5代管理",这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的管理模式--信息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营销构成了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所有的业务单元可以很快的通过网络直接快捷的交流,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处于分布化和网络化结构。

(2)网络营销使得中间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直接信息,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见图12-3)。

图12- 3 企业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网络营销模式下的企业结构重组的另一个特点即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换。网络营销的推行,使企业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也就是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结构趋向。企业的决策都由跨部门、跨职能的多功能型的组织单元来制定,这种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并由共同利益驱动的决策过程使员工的参与感和决策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决策能力。

(二)、网络营销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

在网络营销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Internet Web技术创立企业的Extranet系统,该系统是企业对外设立的一个营销运作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宣传产品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外界的商贸联系、开展网络营销业务等等。

Extranet是企业对外宣传、联系的窗口和营销运作的重要途径,网络营销要转绕Extranet来展开,营销策略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则要通过Extranet来实现,因此相应地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三)、网络营销企业员工的重组

网络营销中信息和业务的紧密结合,使得企业员工工作及职业生涯的本质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重组。

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员工能够适应网络营销战略的需求呢?首先、应确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两种不同的层面:业务与信息技术。换句话说,员工在进入企业后,要么按照业务方向发展,要么按照信息技术方面发展。

这种相互分离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会隔离网络营销中业务与信息的关系。业务部门会缺乏能力开发自己的应用方案,而不得不依赖于信息部门,但信息部门的开发成果又难以使他们满意,认为信息部门不了解业务。实际上,信息部门的人比业务部门的人更懂得主动地去了解对方的工作,许多信息部门的人员都十分重视对业务知识的积累,但企业内部组织安排的限制又使这批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真正成长起业。

所以,企业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出能够横跨业务、管理与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的通才,以实现对企业员工的重组。

三、网络营销的实施

1、企业内部和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2、制定计划和确定实施方案

3、组织实施

[本节小结] 企业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出能够横跨业务、管理与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的通才,以实现对企业员工的重组。

第二节 网络营销管理

[本节内容]

一、网络营销的进入决策

1、网络营销的进入动力

网络营销的实施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实施网络营销是一项投资比较大的涉及高新技术的有很大风险的决策。任何一种信息技术,只要在社会上健康存在,就必然会为企业所利用。但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能够有助于拓展企业的核心业务,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必然受到行业特点的制约。

2、网络营销进入时机决策 虽然网络营销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仍有相当多的行业还未找到有效运用网络营销的途径,企业面临着实施网络营销时机的选择。

要掌握实施网络营销的时机,必须能够判断出行业竞争、消费行为、经济与社会在2至7年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企业的决策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制定网络营销的实施规划。企业率先进入网络营销领域无疑是想藉此获得先发性优势。但是,先进入的企业必须面对以下风险:

(1)市场观念风险:再好的网络营销观念,如果顾客不接受,企业是很难实施的。

(2)技术风险:一般技术越新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因而新技术必须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完善才能满足需要。

(3)执行风险: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系统开发、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培训和市场培育等诸多方面,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网络营销的实施。

(4)经济风险:一项有效的商业观念与技术,实际执行的结果及所产生的成本与效益,是否与原先的乐观估计有所出入? (5)组织风险:一项技术上可行的新方案,可能无法保证公司内部人人都能接受。

(6)政治风险:这指的是一项网络营销的应用方案,因政府政策、法令、社会争议或利益集团的压力而产生问题,而不能实施执行。

二、网站流量分析

三、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

1、定义

2、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

3、常见做法

[本节小结] 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的进入决策,网络营销的进入动力:市场观念风险,技术风险,执行风险,经济风险,组织风险,政治风险。

[本节内容]

第三节 网络营销效果评价

对网络营销效果的综合评价实际上仍然是对于网络营销正确认识的问题,如前所述,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不少人都比较片面,往往将网络营销等同于网上销售,或者仅仅认为是对网站的推广,对网络营销功能和内涵的片面理解限制了网络营销效果的综合评价,往往会强调建立网站之后可以带来的销售额,或者注重网站的访问量、页面浏览数等流量指标

一、网络营销评价的意义

二、步骤

[本章小结]网络营销的两个组织特色。

[练习与思考]

1、网络营销的实施过程。

2、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意义和步骤。

第五篇:第十一章试题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对和谐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和谐社会没有矛盾;B和谐社会也有矛盾;

C和谐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D只有共产党人才追求和谐社会

2在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其原因是()

A存在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B资产阶级政党;C生产力不够发达;D政策不合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

A人民军队;B无产阶级;C民主党派;D中国共产党

4《全世界和谐》的作者是:()

A欧文;B傅立叶;C魏特林;D圣西门

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B非本质属性;C表面特征;D特定阶段的属性

6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状况是:()

A完全不和谐;B完全和谐;C总体上是和谐的;D对抗多于和谐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C民主法制;D以人为本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封建式的“田园牧歌”;B乌托邦;

C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D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C民主法制;D以人为本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农民;B工人;C军队;D党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是:()

A共产主义的;B社会主义的;C协调发展;D公平正义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市场经济制度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为指导。

A传统文化;B西方民主政治理论;C马克思主义;D以上都是

14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是()的。

A相互包含、相辅相成;B相互冲突;C前后继起;D毫无关系

15不是和谐文化来源的有:()

A优秀传统文化;B人类有意文明成果;C马克思主义;D封建迷信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

A人与人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人与自然的和谐;D共产主义理想 2公平正义就是:()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绝对平均主义;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民主法治;D党的领导

4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D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5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包括:()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征服自然;D生态良好

9对和谐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要和谐就不能发展;B要发展就不会和谐;C和谐与发展是统一的;D以上表述均不正确 10贯彻以人为本,就要做到:()

A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简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

3简述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4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5简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

四、论述题

1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指导思想。

五、材料题

(一)阅读如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迅速增加,但收入分配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收入差距不仅高于许多国家,而且其发展速度也超过许多国家。世界银行报告认为,无论是从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像中国这样在短期内发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急剧扩大,这种情况都是非常罕见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90年全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为0.417,其中2000年已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若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8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为0.28,到 1995年为0.38,1999年已达0.456。 另据2004年国家财政部科研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高达0.458,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呈现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据有关资料披露,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为50%左右,而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为1%左右。2002年中国总计8.69万亿元储蓄存款中的50%为不足10%的人群所拥有。

1简要概括材料要说明的问题。

2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简述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

3 简述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二)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选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能够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努力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状态。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有利的国际条件?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不利的国际条件?

(三)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是在大自然的恩泽下成长的。人口的繁衍、智慧的增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文明的形成,都是在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进行的,离开自然界,人类将一事无成,离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生产力就变成空泛的概念而毫无现实意义。而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之时,不能超越自然界所能承载的限度,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而不能超越自然规律。

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违反自然规律将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一般来说,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界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保持平衡,一旦这些规律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自然界就会开始报复人类,人类的真正灾难就开始了。早在100年前,恩格斯就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1简述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2简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答案:

一、单选题

1B;2A;3D;3A;4B;5A;6C;7D;8D;9B;10D;11B;12A;13C;14A;15D

二、多选题

1ABC;2ABD;3ABCD;4ABCD;5D;6ABCD;7CD;8ABD;9C;10ABCD

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

1 抓住机遇,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把握形势,应对国际环境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

3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4 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建设三个文明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建设三个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1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2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五、材料题

答案要点:

(一):

1材料说明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 和谐与不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不和谐现象的存在;而在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不和谐的现象。

3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

1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2 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

1人口的繁衍、智慧的增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文明的形成,都是在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进行的;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违反自然规律将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上一篇:第十四周主要工作安排下一篇: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