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2023-02-14

第一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针对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中存在的死者家属闹、赔偿不到位、时间拖得长、责任企业和法人没有受到刑事追责等问题。按照依法治安和分工负责的思路,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明确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成员职责,严肃事故调查纪律,提高事故调查处理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对发生事故的相关企业和人员,采取停业整顿、限制人身自由等强有力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确保事故依法处理,及时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事故调查组组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结合事故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和事故所在地片区管委会(街道)组成,并邀请区人民法院、检察院派人参加。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担任组长,由安委办负责组织协调,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二、事故调查组职责

事故调查组应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二篇:23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单位: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七日

1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吸取教训,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省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单位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或其它活动中(均指因公),致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财产遭到一定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事故,是指轻伤以上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四条 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第五条 厂属各单位、各级领导应支持和配合事故的调查工作,如实反映事故的客观情况。

第二章 事故的现场保护和报告

第六条 事故发生后,发生单位必须保护好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出标志、详细记录;如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

2 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必须经过事故调查组同意,才能清理。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第一责任人或分管领导应立即向安全生产领导组报告;发生重大事故,所在单位领导应立即向厂主管领导汇报,由厂主管领导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并请检察部门对现场死亡人员作出鉴定;经抢救死亡的,由医院出具医疗证明。(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至2人或一次重伤3人及以上,或者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 第八条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单位(车间、部门);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伤亡人员的基本情况; (四)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第九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帮助的,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 事故的调查和结案

第十条 事故发生后,由厂领导和生产、政工、管理、

3 法制、纪委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负责事故调查工作;重大事故发生后,由上级和厂领导、生产、政工、管理、法制、纪委监察等部门及检察室的人员组成调查组,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二)作风正派,与本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任务主要是:

(一)查清事故经过、人员伤亡程度和伤亡人员基本情况、直接经济损失;

(二)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确定事故的性质、分清事故责任及事故责任者; (四)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五)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整改措施; (六)协助做好伤亡人员亲属的工作; (七)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在查清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要确定事故性质,事故性质分为:

(一)责任事故:系指因有关人员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二)非责任事故:系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条件限制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故;

4 (三)破坏事故:系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第十四条 在处理事故时,要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一)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为直接责任者;

(二)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为主要责任者; (三)对事故的发生负领导责任的人,为领导责任者。 第十五条 因原因复杂,需要委托有关技术权威单位和专家进行重大事故技术鉴定的,由事故调查组书面提出,经上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后办理委托手续。事故技术鉴定的有关费用,由发生事故的单位支付。

第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完毕后,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人员伤亡(包括伤亡人员基本情况)、财产损失情况;

(二)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治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的性质及认定依据;

(四)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 (五)事故的教训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六)其它需要报告的问题。

5 第十七条 调查组在调查一般事故时,应在事故发生15天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在调查重大事故时,应在事故发生20天内,如情况比较复杂也应在一个月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确需延长的,应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经事故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字;重大事故的调查报告除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字外,还必须由企业审核盖章,连同《事故结案审批表》和其他调查取证材料一并报集团公司结案。

第十九条 结案材料必须装订成册,一式四份,主要材料: (一)封面:上款是“x.x”(指事故日期)事故结案材料,下款是发生单位全称和申报日期;

(二)目录:按材料顺序排列,并注明页码; (三)《事故结案审批表》 (四)调查组的事故调查报告; (五)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表;

(六)检察机关的尸体检验证明或送医院抢救后的医院死亡证明;

(七)现场照片和事故现场图;

(八)调查询问笔录,必须有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 (九)善后处理的协议书;

(十)事发单位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十一)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特种作业人员

6 操作者证等。

第四章 处罚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追究肇事者或者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由于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的; (二)由于有章不循、违章冒险作业而造成事故的; (三)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不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事故或减轻伤亡和损失的; (四)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或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装臵、警示标志等而造成事故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首先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一)由于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者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

(二)对操作者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或操作者未经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

(三)由于设备无安全防护装臵或警示标志,长期严重失修,超负荷运作,作业环境不安全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四)对事故隐患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发生同类

7 事故的;

(五)违章指挥,强令操作者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六)由于不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造成事故的;

(七)由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未做到“三同时”,造成事故的;

(八)对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以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执行不力,限期内不整改,造成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对有关人员从重处罚:

(一)对发生的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二)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干扰正常调查,甚至嫁祸与人的;

(三)事故发生后,由于不负责任,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更大经济损失和伤亡的;

(四)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五)违反本规定程序,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第二十三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第二

十、二十

一、二十二条中情形之一者,要给予处罚;对造成重伤事故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

8 理。

第二十四条 调查组成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索贿受贿,包庇事故责任者或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轻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厂安全生产领导组负责。

第二十六条 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厂安全生产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大声,特订制度如下:

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整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二、严格各类事故报告制度,一旦事故发生,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必须立即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必须时可以同时直接向市安监管理部门报告),当公司接到报告时,因根据所发生事故的性质,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的安监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任何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三、当公司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主要领导必须亲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情况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抢救中,必须坚持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即:及时、有效、正确的处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保护人的生命,减少伤痛和死亡,保护事故现场,防止发生事故蔓延扩大和二次事故,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加强事故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单位任何人应当妥善保护好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如因抢救需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好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

五、事故发生抢救结束后,公司必须组织人到事故现场进行取证调查或积极配合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取证调查,按规定内容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六、及时组织分析,彻底进行整改。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过

程中,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处分不放过。

七、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公司根据所有发生事故的性质和等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7年)第493号令,

第三章法律责任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第13号令的相关条款和标准要求实施处罚。

宜兴市民用爆炸器材专营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第四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自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总结

一、2007年以来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使全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趋于基本稳定。2007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32起,死亡17人,受伤94人,直接经济损失159.663万元;2008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3起,死亡8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62.096万元。2009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起,死亡7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40.87万元。2010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0起,死亡15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42.06万元。2011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6起,死亡26人,受伤22人,直接经济损失281.21万元。2012年截至目前,共发生各类事故 起,死亡 人,受伤 人,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情况

近几年以来,我县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吸取已往事故的惨痛教训,将安全生产摆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查处安全事故,做到事故惩处到位,刑事司法处理到位。2007年以来对发生的16起工矿商贸事故,已经全部按法律法规组织调查结案,并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到位。追究刑事责任 人,党纪处分 人,行政处罚 人。

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履职情况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出现事隐瞒不报、迟报、漏报或谎报,我县加强了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事故调查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同时做到“七个必须”。

一是必须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我县成立了安监、公安、监察、检察院、工会为常设生产安全事故处理成员,其它建设、质监、交通、贸易、经贸等相关部门为参与成员的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发生事故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立即成立由相关部门牵头的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二是必须及时赶赴现场。事故发生后,调查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拍照、封存等取证工作,按程序做好当事人的询问笔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控制。三是必须出具合格的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要根据调查材料和现场取证对事故进行分析,及时确定事故性质,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县政府审批。四是必须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政府的审批意见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五是必须开展一次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对事故发生的企业类型、生产工段、部位特点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县安监局和相关部门迅速针对性的对同类企业开展一次“B超”式安全检查,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六是必须建立健全事故档案。县政府要求对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建立档案,案件的立案审批、调查取证、集体研究、调查报告、处理结果、结案等程序都必须符合法法律规定。七是必须召开事故通报会。事故发生后,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必须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对事故经过、原因、处理情况进行通报,企业要吸取事故教训,进行自查自改,加大技改和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以来,我县安全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还不够。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力度,不出现空档;加大对事故事故调查处理的力度。

第五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与报告

1.事故报告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事故报告。在《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职责;国务院193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做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发生轻伤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发生重伤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生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如实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并填报《事故快报表》。发生死亡3人或3人以上的重、特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 事故单位发生事故后,应以最快捷的方式(电话、传真等)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的初步原因和经过。 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后续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事故更具体一些的信息,事故发生后各方采取了何种应急措施,事故现场处理情况。 发生事故的企业,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对主管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事故调查报告应详尽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得出事故分析结论,分清责任,拿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意见。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的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1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2.事故调查处理 为了掌握事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以及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必须对每一起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现场是安全的一次信息。 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下。发生伤亡事故后,首先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要抓紧时问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在保护好事故现场的同时要积极抢救受伤者。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上级主管单位要及时派出事故调查组赴事故现场调查,调查组成员原则上应包括单位行政领导、工会负责人、人事劳动部门、医务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同志。在现场收集有关事故各方面的情况与人证、物证,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分析会。在掌握全部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原因,分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最后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将一起事故的全部资料汇总、归档、结案、上报。

3.事故现场的处理 必须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者而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件时,应做好标记。

4.事故调查技术及内容 (1)物证与人证的收集 物证包括现场的致害物、残留物、破损件、碎片及其具体位置,每件物品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物件应保持原状,不得擦洗。人证是指有关现场当事人的叙述事故情况的材料,要注意真实性。 (2)事故调查的内容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②受害人和肇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③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④出事当时,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站位、姿势等;⑤事故发生前后设备、工具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⑥使用的材料,必要时可进行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实验与分析;⑦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⑧工作环境的状况,照明、温湿度、通风、道路、工作面状况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取样分析记录;⑨个人防护措施状况,质量、规格、式样等;⑩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情况;⑩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3)现场摄影及绘制示意图 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出事原地的所有照片。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地面与建筑物上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冒顶下落的空间以及事故现场的全貌。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流程图以及录像带等。 (4)技术鉴定与模拟试验 ①设备、器材的破损、变形、腐蚀等情况,必要时司做技术鉴定;②设备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规格尺寸的复核、计算;③必要时可做模拟试验,如起火原因分析,但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处理事故国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没有追究不放过。

5.人因事故的调查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性依据。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事故的心理学知识,这对调查处理事故的发生原因,提高预防事故的管理水平有帮助。 安全管理心理学与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一是安全工程师所关心的几种不安全行为,称为已经知道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从心。 二是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的事故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三是心理上的某些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力低,无耐心,缺乏自信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6.物因事故的调查 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除了人因事故以外,还有物因事故。工业企业日常工

(1)电气事故 电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能源。由于缺少用电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以及维修不当,或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就会造成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缺乏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装置,或者未采用合理的安全电压、绝缘、屏护、间距,都是造成电气事故的基本原因。 (2)机械事故 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机械的完好状态不佳,或由于对机械性能了解不足、操作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当、作业场所条件恶劣等原因,就潜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不了解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运行状态下的危险部件,就无法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 (3)火灾与爆炸事故 在具有易燃、易爆的工业场所和具有压力容器的生产环境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同时存在,就会发生燃烧。若没有限制火势蔓延的措施,扑灭与扑救措施,疏散措施等,就会发生火灾,造成事故。

三、事故分析 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做好统计记录,有助于企业本身和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①从事故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可以掌握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发生的对策。

②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成绩,找出与同类企业、系统或地区的差距。统计数字是检验其安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为制定有关安全卫生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④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使广大员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提高遵纪守法的安全自觉性,使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⑤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领导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这项工作也有利于监察、监督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⑥通过对事故的分析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事故统计分析就是运行数理统计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为防止事故发生指明方向。

事故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完善的事故调查、登记、建档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依赖于事故资料的完善和齐备。然而这些完备的事故资料,只不过是一件件独立的偶然事件的客观反映,并无规律可言。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偶然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从中找出必然的规律和总的趋势,从而达到对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的目的。 事故统计分析是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该项

工作,能及时掌握准确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和事故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安全生产,制定计划提供依据。事故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是人们认识事故本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手段收集事故资料,将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资料系统全面地集中起来。事故调查项目,应按事故调查目的设置,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工种、伤害部位、伤害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事故类型、事故经济损失、休工天数等。项目的填写方式,可采用数字式、判断式或文字式等。 事故资料的整理,是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进行恰当分组和进行事故资料的审核、汇总,并根据要求计算有关数值,统计分组。如按行业、事故类型、伤害严重程度、经济损失大小、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时间等进行分组。审核汇总过程,要检查资料的准确性。

上一篇:上半年财务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