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去ioe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思考去ioe范文

去IOE时代来临 信息安全应持之以恒

山丽网安:去“IOE”时代来临 信息安全应持之以恒

众所周知,我国在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CPU,我国现有的产品只在很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离真正自主的设备有很大差距。在软件方面,中国没有出现微软的视窗系统,也没有出现类似谷歌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系统。然而,阿里巴巴率先发动的“去IOE”运动。让我们看到国产软硬件替代并不仅是一场中国梦。

去年5月17日,当最后一台小型机在阿里巴巴支付宝下线,标志着阿里已经正式完成去IOE化。阿里巴巴的“去IOE”为市场带来了一个相当成功的范本,证明对于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去IOE”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是,许多人到现在还不理解,什么是去“IOE”? 国产软硬件替代是否真的可以让人放心?下面就让在信息安全领域有十几年防护经验的山丽网安来告诉您吧。

阿里巴巴掀起了一场去“IOE”的革命

从字面角度解释,IOE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概念,IBM是服务器提供商,Oracle是数据库软件提供商,EMC则是存储设备提供商,三者构成了一个从软件到硬件的企业数据库系统。由这三驾马车构成的数据库系统几乎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商用数据库系统市场份额。除阿里巴巴这样需要大量数据运算的电商企业,其他如石油、金融行业也广泛地使用这套系统。由于IOE所涉企业均属外资,为此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去“IOE化”。

阿里巴巴率先发动了“去IOE”运动,具体来说,就是用成本更加低廉的软件——MYSQL替代Oracle,使用PC Server替代EMC

2、IBM小型机等设备,以消除“IOE”对自己数据库系统的垄断。这一行动也被业内解读为低成本化——基于“IOE”在业内的垄断,整套系统维护费用非常昂贵,仅仅Oracle系统三年的销售价格就达到八位数。

阿里巴巴的去“IOE”运动引发了大型企业IT底层建设的新思潮,也使IBM、Oracle等国外大型厂商在中国倍感转型压力。

去“IOE”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阶段是否去“IOE”,在某些领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阿里巴巴的去IOE并不是中国独创创新,谷歌也是这样做的,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技术产品组合,是在开源基础之上找到的更好更优更省钱的解决方案。不仅谷歌在做去IOE,研究自己的交换机,百度也在跟随自主研究网络交换机、海量SSD存储等技术和产品。

阿里巴巴的去“IOE”,是在寻找更适合电商数据业务的IT产品组合。这类企业不适用通用的数据库,因为他们的数据规模庞大且大多数是只添加、累积不删除的,其使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需要针对这个特征进行优化,而且要比通用的数据库做得更好。事实上,阿里巴巴替代的不仅是一种IT解决方案,甚至还要走到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创新的前面。

遵循国际原则,立志迎头赶上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我们的期望是去“IOE”,做国产的产品,但是市场有市场的规则,不可能宁愿用国内坏差的东西也不用国外的好的东西。而且中国作为WTO成员国还应该遵守WTO规则。市场规则是谁好用谁的,所以,政府需要很好地利用国际规则、市场规则鼓励国产化。

现在国家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比过去多,但是创新的精神比过去少了。首先,整体环境不能宽容失败,弄虚作假就成了必然趋势;其次,政府的决策的失误没有责任,无人追究。长远来看,政府不应过多直接干预企业的技术与产品研发行为,政府的资助可以以资本金、风险投资的角度注入,在企业的管理、技术研发等具体事务上应减少干预。而应以政策、税收等多这种方式引导和鼓励产业发展可能更为有效。

信息安全仍需持之以恒

前段时间,我国多名院士联名称,XP退出市场事件是国家信息安全事件,涉及信息系统的控制权问题。微软希望用户将XP系统换成现在的新系统,从用户角度讲是安全性得到了提升,但是院士们认为,如果继续采用微软产品升级,控制权将失去,那么如何应对?就又回到了自主、可控的老问题。但是,国产的产品,能比win

7、win 8还好吗?能做到安全、自主可控吗?反过来讲,做了国产替代,并不等于安全,这取决于国产厂商在安全上做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很广泛、很复杂,无论是单品、集中管控,还是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都要有大的提升。当前,来自网络的威胁多种多样,小到个人的小额金钱被盗、隐私泄露,大到企业要害部门遭受的APT攻击,很难说在一个点上做好信息安全就能万事大吉。要防止此类恶性事件发生,就要对数据本源进行更加到位的防护,而采用多模加密技术的山丽防水墙数据防泄漏系统就可以完美地实现这一点。

山丽网安顺应信息安全时代潮流,推出加密技术3.0——多模加密技术,以此为核心打造了代表产品山丽防水墙数据防泄漏系统。该系统通过山丽网安“双核双升”技术更新,不仅具有文件加密的功能,针对企业内部机密文件、企业外发文件、还有文件权限控制的特性。山丽防水墙数据防泄漏系统在用其独有的AUF监控内核为核心和国际先进的加密算法,纳入了成熟的计算机终端管理模式,通过设备资产管理、端口管理、介质管理、外联管理、桌面管理、远程管理,在系统实施后可以达到技术手段的管理效果。

国产软硬件替代无论是从企业本身还是国家战略部署层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更多的国产软硬件替代意味着我国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系统自主可控的系统。然而,要做到真正的信息安全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面对这一情况,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从数据本源入手,使用加密技术及其软件永远是保护企业重要数据最明智的做法!

第二篇:我们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操作去锻炼

我们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操作去锻炼,才能拥有牢固的技能

二.实践所得

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原则下,我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测体温、量血压、呼吸、脉搏、口腔护理、静脉较液、配药、换液、铺床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如:各类药剂的别名、剂量、用药注意事项、药剂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也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就业前最好的训练。见习期间第三个收获:护理操作技能的深入了解,生活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护士在工作中,每天第一件事是交换班,到7:30,医生和护士们准时交接班。由值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先由护士从新病人的信息、病状到老病人的情况进行叙述,再由值班医生归纳病人病状。注意事项:最后由科室科长总结。看似简单的交接班,却蕴含病人最重要的信息。交接班后,查房,询问病人病情是否好转以及饮食排泄情况。烦杂的小事需要一件一件去解决,才能锻炼我们随机应变,合理安排的能力

三.实践总结

一个多月的时践,最深的体会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虽然说一年半以后我们将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然而并不代表我们将不再学习。时代在进步,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如今社会看重的不仅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多的要看我们是否掌握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旦以后踏入社会,我们怎样去适应社会、怎样学以致用。现在正处于校园中的我们,要做的是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踏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知识,来以不变应万变。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收获很多,很感谢我的带教老师和科室护士姐姐们的指导和耐心讲解。她们让我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感性地认识,医护配合整体护理方面有一定了解。让我明白医生和护士职责有了高度统一的目标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医护密切配合才能带给病人最大的利益。一个月的点点滴滴,尤记如新。我们将要以更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学好基本功,积累更丰富更深厚的理论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位师姐对我说:“so much to learn not only in the school ,but also in the sociely in our lift ,eventhough you have graduated ,you reducation has justgin.(有很多要去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而且在社会中。在我们生活里,虽然你已经毕业了,可你的学习才刚开始)如今,我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也更加透彻的认识到社会的不断需求。只有真才实学才会有好的待遇,只有努力学习且珍惜每次学习机会的人才会活得潇洒。——有珍惜才是福,爱拼才能赢。

第三篇: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一、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途径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初步效果。截至2004年底,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达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商务部国际合作司对“走出去”的定义是,“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合作的过程。”对合作方式定义为:境外投资设厂进行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对外承包工程;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对外劳务合作;农业合作;咨询服务;对外股权转换等九种类型。总结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基本途径如下:

一是对外承包工程。中央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获得工程合同的主要方式是国际公开竞标,同时在探索以BOT(建设—运行—移交)为主的新项目融资中也取得进展。二是合资成立资源开发企业。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是我国应对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争夺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央企业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积极到境外投资开发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三是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即中央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海外企业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分享海外市场资源。

四是海外收购企业。跨国并购国外的中小企业,对中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十分有益。通过并购,能够拓展经营领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了解目标企业国家的情况。五是举办展会。在海外举办产品展销会,向海外消费者展示中国产品,有助于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促使企业从事海外经营。

二、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在钢材、水泥、玻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基础原材料及各类消费品中,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量虽然都处在世界前列,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特别是缺乏对拥有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按照国际规范划分的39个工业行业中,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就中央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目前从事的海外业务中,仍以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为主,真正利用核心技术在海外投资设厂的情况极其少见。这严重影响了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

(二)抵御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

走出国门后,中央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具体包括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改变的风险、与企业母国的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国际市场行情变动的风险以及汇率和融资的风险。

(三)在跨国收购中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东道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的变化对跨国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东道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目标之间有冲突。东道国政府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能担心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经营活动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会侵犯国家主权,会控制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等等。而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可成为影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因素,冲突的结果会导致东道国政府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以限制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活

动。由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分歧,在中央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还会遭遇种种歧视性障碍。

三、促进中央企业“走出去”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创新“走出去”模式。对外承揽工程、输出劳务的阶段应该是中央企业走出国门的初级阶段。中央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还应该积极开展到海外的投资,占领海外的市场,创建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此外,在现阶段,还应该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作为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原材料的供应、零部件的采购、产品的研发、营销等都要服从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是建立起“走出去”产业扶持与发展基金。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时,建议建立“走出去”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提供中央企业“走出去”的经济、技术担保,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以支持海外业务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对高投入、高风险的海外战略投资项目,实行投资保护措施。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应善于运用跨国经营来实现技术创新,不是只靠国内公司自己加强研究开发,还应开展国际性的研究开发活动,或与国外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关系,创办海外科技创新机构等。

四是注重品牌战略。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中央企业要进行海外并购,参与国际品牌竞争,必须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注重世界驰名品牌的塑造。品牌的塑造可以是创立,也可以是并购借“牌”。总之都要求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来。通过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是提高中央企业海外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品牌树立起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品牌加强保护,更加扩大品牌的价值,走正反馈的发展之路。

五是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应针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于国内企业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特别要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增强海外投资的安全性。

第四篇:让自己像孩子一样去思考——教育叙事

让自己像孩子一样去思考

11月,已入深秋,四处弥漫着收获的气息。而我站上小学英语教师的讲台,才短短两个月。不过,就算只是两个月,也足以引发我无限的思考。

刚开始接触小学英语教材,我先是一愣:这么点内容怎么要教一整个单元!浅浅研读了教参后,我试着去上了一两节课。这一两节课过后,我似乎开始意识到原来看似一点点的知识,里面大有内容。比如一个单词,其实不仅仅是教授它的意义,还有语音、字形等。这些内容在我本人看来是简单到无需强调的,但是孩子们只一张白纸,只要老师不说不去强调,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就这样几节课过后,我以为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可后来我又郁闷了:很多内容我明明讲得很清楚了,也讲了不止一遍,可孩子们的作业做下来,怎么就是记不住呢。甚至在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如此清晰、内容如此单一的教学阶段中,已经出现了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差距。我开始有些着急,于是去找了优秀示范课程的录像来看。静静思考后,我开始明白自己的问题:虽然我已经意识到了孩子们在知识储备上和我的差距,可我还是忽略了他们和我在接受能力上的差距。

于是,我变得更耐心了,决定不赶课程进度,不仅仅把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像打桩一样“打”到孩子们的心中。不过这个“桩”打得扎不扎实,就是我后来遇到的问题了,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有一天的单词课,在刚教完foot这个单词的时候(我还特意放慢了脚步,多让孩子们看这个词、多念几遍并且让孩子们区分了foot和其他同时所教授单词的不同),突然有个孩子开始大喊大叫,似乎想跟我说什么。其实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是不高兴的,作为一个新老师,总是对课堂秩序和班级管理感到头痛,英语课的教学唱唱跳跳的,孩子们时常感到特别兴奋,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那时我立马就板起了脸:“老师说过,上课发言之前要怎么样?”这个孩子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把小手举得端端正正的。看到孩子立马改正自己的习惯,我问道“有什么问题吗?”那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你看,foot中间那两个圆,好像多啦A梦的两只圆圆的小脚呀!”其他孩子们立马开心起来,纷纷表示真的有点像。而在教授foot之后的单词时,整个课堂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都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找寻各自不同的方法去记住这些单词。

这一节课,让我感想颇多:原来孩子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远远比我丰富,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会找寻自己的办法去记住这些单词了。的确,孩子们的知识是不如我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是老师,而在很多方面,我也更该向孩子们学习。尤其是在英文教学当中,不仅要运用音、形、义去区分,还可以利用各种联想方法,甚至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妙招去帮助学生记忆。而最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些单词,把自己当做他们,把所教授的知识和他们的周遭环境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的教学。

那天过去后的一周,区教研员朱红霞老师来听课,给我指出了我的另一个问题:过多照顾先进生,导致补充的内容太多而忽略了去把课本知识落扎实,以至于许多后进生开始浑水摸鱼。那天回去后,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本身我多教授一些知识是因为这一届三年级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孩子比较多,有些内容他们觉得太简单,所以我多补充一些其他知识,让学有余力的人多学一些。可是现在,经过朱老师的提醒,我才发现部分孩子因为一下子遇到的新知识太多了,以至于根本无法把课本知识掌握好。当然,我自己也存在因为教授新知太多的原因,无法把课本内容落到实处。我又转念一想,自己在上学时期的样子,不会因为这些内容我熟悉而不听课,而是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看,你们不懂的我都知道!的确,成绩好的孩子会听你的课,然而成绩本来就一般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挫败感,以至于可能会越来越差。所以我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而现阶段,就是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的新一轮思考阶段。

11月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其实我在这两个月的实践当中,也收获了不少。而这一些思考和收获,说到底,就是一句话:试着把自己的大脑清空,让自己回到孩子的年纪,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思想去考虑问题,去接受知识。现在的我,在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路,虽然有些困难、虽然过程会很漫长,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点,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定会比现在有所提升。

蒋怡媛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支农往何处去的思考

马永红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我们习惯称呼自己为支农人,是因为我们参加了带有乡村建设色彩的大学生支农活动,而每当我们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其他诸如暑期三下乡的大学生志愿者是不包括在内的。那么两者有何区别呢?前者多是个人或者支农社团主导,但性质是自费自发自愿的,从策划到实施到总结都是自组织进行,最主要的是明确的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民间乡村建设的范畴。而后者多是由学校党团委主导的,性质是官方或者半官方的,从策划到实施到总结都是在官方的控制下进行,最主要的是明确的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官方暑期三下乡的范畴。

全国的大学生支农由北派乡村建设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发起,当时他看到有的农村学生因为没有路费而放假不能回家,于是他就拿出自己的课题经费给予路费补助,但是要求学生回乡做些社会调查,这本是个双赢的事情。后来温铁军任总编辑的《中国改革*农村版》设立专门经费,成立大学生支农调研队,正式以组织名义推动全国大学生支农,杂志社通过大学生支农获得了更多的基层信息,特别是与底层的农民维权骨干建立了联系,而大学生因为参与全国性的交流培训与集中下乡活动得到了与原来个人回乡调研不同的收获,当然也实现了双赢。后来该杂志社被关闭,当年任编辑之一的刘老石与几个大学生遂单独注册了名为“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公益机构,并且在基金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全国大学生支农。屈指算来,自2000年京津塘大学生支农至今,支农人已经走过了十年,如以参与大学生支农的社团和数量而言,大学生支农的高潮出现在2006年前后,此后即逐渐进入低潮。原因在于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缺少大学生支农专项资金,因此仅能够勉强做到组织大学生社团骨干交流,而无力再给以各社团以诸如经费之类的支持。于是各地大学生支农社团开始了在本地实践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及至现在,各支农社团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某种衰败,其表现在会员数量大幅度减少、校外涉农社会实践减少、核心骨干对乡村建设认同度低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社团例外,但是这一切都难掩大学生支农面上的衰败。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作为陕西大学生支农人一份子,因为自始自终的参与,我有着更为深刻的切身体验。前几日召开公益组织协调会和大学生支农交流会,支农队和社团的负责人谈起目前陕西大学生支农的现状,谈到各个学校支农社团开展活动号召力减弱,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支农队的凝聚力减弱,最终各学校支农社团各自在校园里活动,难以再有更大层面的横向联合,也再难以再有更为创新的实践活动。最为可怕的是,大家都感觉到大学生支农已经无法更为深度的推进。僵化而又重复的支农模式无法解决农村问题自不待言,因此大学生支农定位更多的是精神的自我救赎,但问题在于更为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大学生支农队员也开始变得迷茫,蚁族、蜗居、群体性事件等等扑面而来,通过改良式的大学生支农似乎也已经难以让大学生找到精神重建的支点。

其实在2006年暑假我们在宝鸡做支农交流的时候,大学生支农如何深度推进的问题即已经开始显现。当时我的回答是,建立大学生支农基地,并创新活动形式,以配合本土人才进行乡村建设。但这只是简单回应了大学生支农活动继续进行的问题,而无法回应和解决大学生支农所出现的精神困惑。

一个需要明晰的定位 大学生支农的定位是什么?这是所有支农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按北派乡村建设以往的提法,叫塑造自我,建设乡村。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客观的,先来说大学生为什么要下乡去支农,这是有两方面需求的,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农村,另一方面农村也需要大学生,相较而言前者更甚,但这种“前者更甚”却不一定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农村相比于城市而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自不待言,因此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去帮助,这个容易理解,于是大学生去农村就在支教、文艺、合作社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只是短期的,且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做总比不做强。再谈到大学生需要农村,民间乡村建设与官方三下乡活动的解释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侧重于理想与精神重建,后者侧重于实践与技能锻炼。而如何通过大学生支农重建理想与精神呢,那就是通过在实践基础上对乡建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大学教育的反思。学习与反思的结果,将可能使一个人从目前的小我世界中解放出来,从呆板的大学牢笼里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有着济世情怀的乡村建设者。

但是为什么说大学生需要救赎,而且只能够靠自我救赎。

因为自1999年以来大学不断扩招,并且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大学城圈地运动,紧随其后的却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蚁族、蜗居等随即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与焦点。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群体的理想意识和生命意识愈来愈淡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学生虐猫事件、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杀人事件等等,不断地冲击并挑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承受底线。

许多大学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局限于校园和书本之间的在校大学生,则通过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睡大觉以消磨时间,全然不知在校园之外的广大农村和工厂正发生着激流般的变化。贵州瓮安农民群体性事件、吉林通钢工人打死总经理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广州本田工人罢工事件、西安赵东民工会维权事件等等,无不展示着底层的巨大矛盾,而很多由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实践已经流于形式,成为观光旅游和争评奖项的假实践。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国家命运、底层生活和自身成长的关注。

这个时候大学生该怎么办,寄希望于党和社会吗?可怕的是我们的党和社会也都出现了信仰危机。曾经在上世纪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终于在最后十年以惨烈的方式划上句号,从此知识分子不再仰望星空,而转身于市场和官场,开始追逐权势与金钱。那些口口声声说“三个代表”的党政官员们,已经出现了上上下下的腐败,当他们拒绝群众的实质性监督且继续追逐着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如何相信他们能够带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并走向共产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已无路可走,只有进行自我救赎,而当时三农问题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于是支农便进入大学生自我救赎的视野。十年来,大学生支农走过了许多乡村的山山水水,见识了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也参与了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但不得不承认,作为短期行为的大学生支农于农村的改变几乎没有,唯一成长起来的就是大学生自己。在此期间,大学生支农的定位也随之明晰,即自我成长是第一位的,力所能及于乡村做些事情是第二位的。正如南派乡村建设代表人物——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所说,之前的新知识青年下乡(指大学生支农),到农村调查一通,为农民作点事情,主观上好意很多,客观上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农民做成什么事情,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但是,大学生下乡并非没有意义,其中最大的意义是增加了大学生对农村的认识,从而改造了大学生,锻炼他们,并使他们更快地成长并成熟起来。

一个值得探究的原因 按理说,只要大学生支农一直走下去,那么这种成长可以一直持续下去,问题是大学生支农所给予大学生的成长也是有限度的,且在最近几年中,农村的社会背景也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

这些大的变化包括: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经济进入后税费时代、更加注重民主运行——农村政治进入后选举时代、更加注重民间传承——农村文化进入后民间时代、更加注重同等国民待遇——农村社会进入后国民时代、义务教育开始真正免费——农村教育进入后免费时代、新型合作医疗重来——农村医疗进入新合作时代、财政买单退耕还林——农村环境进入后补偿时代。

正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教育、医疗、农业税方面也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这些政策消解了许多对抗性矛盾,农村已经不像2000年前后那样剑拔弩张,农村对大学生支农的需求也不像曾经那般迫切。只有相对不多的村庄因为土地问题导致剧烈的冲突,大多数未受到城市化侵扰的乡村的矛盾开始转移到村庄内部治理——尤其是村干部腐败上面来,而这个矛盾烈度要远比原来的官民矛盾低,且因为基层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与此同时官方开始强力主导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吸纳了一部分已毕业的大学生去农村就业,而在高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也开始吸收民间组织的大学生支农的某些优点,并吸纳了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去农村实践。表面上看来,社会形势于大学生支农而言更为有利,即再不会有地方政府给大学生支农乱扣帽子或者公开阻挠,但是相对此前而言,大学生支农空间还是有所减少,而且队伍也被逐渐稀释。

另外,当支农一旦深入到乡村建设领域,单凭假期大学生下乡则很难继续推进,特别是深入到复杂的中国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改良与革命的争议,由深入实践所引发的支农队员的精神困惑单靠三农视野难以解决,这就牵扯到三农社团的反思问题。 我曾经的指导老师、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在论及我当时休学回乡支农在不同阶段所遇到的挫折时,就这样分析道,参与乡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力、智力支援的问题,而迟早必然要面对农村现行社会结构中的各个利益群体,及其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而打破掌权者说了算的农村现行权力结构,通过建立农村公共空间,以实现权力结构中的某种制约与平衡,这本身就是乡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当年晏阳初他们就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工作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字教育的阶段”(大概相当于“支教”),“农村建设的阶段”(大概相当于“支农”),最后就必然进入“县政改革的阶段”。这就是说,农村建设绝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必然涉及农村政治的改革,如晏阳初先生所说,“从消极方面说,如单以县为单位而帮助农民,救济农民,则非改革政治不可;从积极方面,要把我们研究实验的结果——教育的内容及农村建设的方案——推到民间去,亦非利用政治机构不可”。

如上所言,大学生支农只把支教作为辅助手段,直接跨越了第一个阶段,起点就相对于“徐本禹式”的大学生支教更高些,因此再深入必将触及村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由此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却并不是我们大学生支农尤其是短期支农可以解决的。现实容不得我们去困惑,而迫使我们寻求解决之道,而在困惑中求解又迫使我们跳出三农,以更为宏大的视野去思考问题。

一个不得不进行的转型

陕西大学生支农有着自身的特点,即尽管它起步晚于北京,但是从一开始即自行探索,且在它接触北派乡村建设团队后,虽然获得了更多的思想资源和更大的精神动力,但是相对其他地方大学生支农而言,一直都是坚持自费与自组织为主,且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小。更重要的是,陕西大学生支农结合西北本地情况,自2005年开始走上了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的自我探索之路。期间从第一次支农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到后来建立起自己的初步的思想体系,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发起青年中国行动构建更为宽广的行动领域到现在我们在农民、农民工、青年方面的探索,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微观改造综合支农到搭建平台推动城乡互助,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六年来,我们所倡导的青年中国行动的宗旨一直没有变,那就是——让有理想者拥有思想,让无理想者拥有理想;让有理想者付诸行动,让持续行动改变中国。同时我们在当初为青年中国行动设定了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出一条解决目前中国底层问题的道路,这条道路能够被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所采纳或者借鉴;第二个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人,这些人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并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自2008年底以返乡大学生竞选村主任再次失败为标志,我们开始在持续挫折中深入反思农村试验区的工作,并开始讨论道路的调整和具体计划,试图借鉴当前中国比较活跃的类似机构的经验并予以综合。在重新审视前几年走过的路之后我们发现,目前情况下尚不具备知识分子与底层农民实质性结合的大趋势,同时更为主要的是我们尚缺乏一大批执着于理想并具有行动能力的人。而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只有两条途径,那就是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问题在于此前我们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琐碎的实践中,只寄希望于个体在实践中的自我觉悟,相反对主动培养没有足够的认识。于是我们建立了西安进步青年中心,一个试图将乡村建设和红色思想结合起来的团队。

与此同时,在这近十年的乡村建设探索中,无论是推动大学生支农还是乡村建设骨干人才培养,抑或农民合作组织,北派乡村建设的实际执行者刘老石已经逐渐意识到乡村建设的局限性,那就是我们共同从事的本质上为改良的事业何以还会引起既得利益的惊恐、反对甚至阻挠,在当下中国,民间乡村建设的空间和力量究竟有多大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所创造和争取的点滴进步与强势集团的片刻挥霍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号称乡村建设运动而农民不动”更莫谈改造社会而依附于政权了,所有的问题都集结于我们如何摆脱这个上世纪乡建先贤就已经意识到的“乡建两难”。刘老石指出了一条和当前新左派不谋不和的道路,那就是建设一种新的文化,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资本主导的强权主义、与奢靡享乐的灰色思潮相反的文化,这种新文化应该成为乡村建设工作者最为强大的思想支撑,用以消解和对抗当前社会的不公,用以激发和激励同仁们奋力前行。

新文化,新青年,这是一个不得不进行的转型,而转型中的分化已经悄然开始。

一个已经悄然开始的分化

当今大学校园,社团可谓众多,以大学生思想和行动能力综合培养方面的功能来分,从低到高有以下几个层次:官僚类社团、兴趣类社团、公益类社团、思想类社团。其中官僚类社团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国旗护卫队等等,按学理分析其本身也是学生自治社团,但是因为从社团干部的选举任命到具体开展活动,校方通过强制指令与利益诱导过度地介入与控制,致使这些社团沦为官方管理学生的辅助工具,在某些场合甚至充当官方的耳目和爪牙,且因此沾染上了一定程度的官僚习气,有时候说来简直比变质的村委会或者工会还更可恶,因为缺少思想与行动的独立性,他们属于最低层次意义上学生社团。兴趣类社团包括书画棋协会、轮滑协会、科技协会等等,这些社团依托于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具体的事物集合起来,用以培养和拓展自己的兴趣,虽然没有什么思想性或者社会性,但是毕竟有了自我思考和行动的条件。公益类社团包括志愿者协会、爱心社、支农协会、三农学社等等,其中类似三农学社的社团已经明显具有底层色彩,开始关注社会发展,同时也有走出校园的行动,也是相对于前两类社团来说比较有活力的。思想类社团包括读书会、主义研究社等等,他们关注的问题视野更为宽广,已然开始讨论理想与信仰重建、社会发展道路、改革反思与青年改造等话题,并且通过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进行着一定的尝试。一方面他们没有官僚类社团的不良习气,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更重要的是他们超越了兴趣类社团的狭隘,超越了公益类社团的纯粹慈善,着眼于“改造中国与世界”,并且从“修学储能”出发进行着点滴的积累。

然而在无参照系且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各个社团依然沉浸在自我欣赏之中,一直到各个社团开始相互交流,特别是走出校园到工厂与农村,接触与课本上不一样的社会现实时,青年学子们就开始反思社团自身的建设。

在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热播后所引起的全国轰动,正好促使这些青年学子的深度反思——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在当今和平年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重建并初步实践自己的理想。许多高校大学生受该剧启发建立各种读书会,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大学与人生道路。

所谓标准的三农社团更多地如同一个志愿者组织,更多地从事下乡实践的活动,相比学校的“书画棋协会”等来说,有一定进步性。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纯实践类社团无论它将存在多长时间终究无法培养出历史上“新民学会”里的人物。大凡在校园或者社会上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团队,无一不是既有实践能力但更有思想性的组织。就此而分析,读书只是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得同志间对于理想有了基本的认识,而实践则能够比较直接地加深这种认识,读书和实践的相互交叉配合,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些有理想且有行动的人来。

我所从事支农工作已经六年多了,相信许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下乡时理想膨胀,回校后依然如故的“实践综合症”,绝大多数人最后回归主流社会而且联系不多——这就是大学生支农忽略思想引导和理想培养的致命缺陷。如此下去支农必将永在原来的道路上徘徊,且终有一天将难以为继。

正是这种危机之下,大学生支农社团开始了自己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几乎是必然的。校方处于稳定需要和利益的考虑,自然会进一步加强对实践类社团的控制,并使得大学生支农社团最后被校团委或者学生会收编,成为自己旗下争评更高层级的官方颁发的“暑期三下乡全国实践单位或个人”重要力量,这是大学生支农社团最为悲惨的结局。再退一步,大学生支农社团因为不能应对现实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转型,还是一如从前抱守残缺,甚至连实践的形式也不加创新,那么它将进一步走向衰败,直至消亡。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直面发展危机,悄然实现转型,即在保留自己志愿性、实践性、涉农性的基础上,吸纳思想类社团的积极因素,最终成为兼具思想和行动能力的社团,从而引领大学生迅速成长。否则大学生支农社团可能会出现内部分化,另外一部分要求转型的人将会独立出来单独注册新的思想类社团,或者进入他人创办的思想类社团,而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支农社团力量的削弱,而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一个世纪末的反问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生社团莫过于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创办的新民学会和周恩来在南开大学创办的觉悟社了,而这两者之中,又以新民学会为最。

当年湖南第一师范培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大多与新民学会有关。这个学会1918年4月18日在蔡和森家中成立,以“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为宗旨,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奋斗目标。 新民学会后来成为“五四”运动前后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毛泽东1920年写的第一份会务报告中说:“诸人都系杨怀中(即“一师”教师杨昌济)先生的学生,与闻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

那是一个灿若星辰的年代,当时,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谢觉哉、李达、田汉、孔昭绶、杨昌济,包括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 ,聚集于湖南第一师范。而他们之前,走进这座校门的还有陈天华、黄兴等人。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中国,但是有过那样一座叫湖南第一师范的学堂,有过那样一些如同杨昌济般的先生,培养过那样一群如同毛泽东般的学生。

于是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只有那样一所学校,产生了那样的学生社团,培养出来影响中国和世界的人物,而在其后他又如同大多数学校一样星光暗淡?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下,能不能迎来又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我们的大学教育会再培养出“青年毛泽东”吗?

这是一个世纪末的反问?直至当今大学教育的软肋!

首先,大学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很明显,中国社会正处在盛世与危机并存的阶段,官僚腐败日渐严重,新的权贵阶层不断涌现,贫富差距逐步加大,阶层分化正走向阶级分裂,而我们的教材和老师却睁着眼睛阐述着连自己也不相信的所谓主义所谓原则。一个不敢于直面现实的教育,一个靠谎言编织的理论,即便学生背过了又有何用,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大学教师缺乏主体地位。很明显,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乏独立见解,更为重要的是几乎缺少与学生的精神交流。学生们面对校园内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急需要一个敢说真话的大学老师给予指导,而我们的老师们早已经在市场和官场中失去主体地位,要么忙于追名逐利,或者装作全然不问世事,甚至打压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行动,这其中以学校团委为甚。

第三,大学校园失去真精神。很明显,大学生不断扩招,大学城不断扩建,所谓评估,所谓改名,所谓升博,未见学习风气或者教学层面的丝毫改变,只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边树木栽了又换。学校如同一个加工厂,不问质量瑕疵只求数量批次,然后一波一波抛向市场。大学生入党评优等等竟然都要送礼托关系排队等候,整个官僚习气和铜臭味弥漫校园,而对人才的培养主题却置若罔闻。

最后,大学生失去独立判断能力。很明显,食堂盲目且无限制的涨价,校方动不动就随意封锁校园,师生之间或明或暗的权钱交易,学生会吆三喝四地自命服务,同学间游戏人生虚度时光,这些都是错误或者不应苟同的,不论我们是否有能力改变,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抵制,但是对于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大学生们已经失去了独立判断能力,更何谈行动。

而在我看来,未来将有四种力量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它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同盟。第一是工人,因为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及其发展方向,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它的质量决定了它的不可忽视性;第二就是农民,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的数量和比重,决定了它的不可以忽视性;第三就是农民工,它直接联系着城乡,解决不好农民工问题则会成为政治问题,它所处的位置确定了它的不可忽视性;第四就是大学生等知识分子,他们是改革的急先锋,是最先觉悟者,且他们多来自工农,与其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具备推动新的工农联盟的条件。而知识分子惟有主动与工农结合,支持国内健康力量打破腐败特权阶层的强力控制,中国的改革才会有大的新的质的突破。

大学生等知识分子肩上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国家前途与民族民运皆系我辈青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历史的接力棒最终会到达我们手中。而我们是否已经或者正在做着接力的准备。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们更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言,“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支农社团更应该走出校园,去接近底层工农,并且在学习交流与社会实践中进一步转型,以为将来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同时要相信,中国何其大,总能找到我们做事的地方,中国人何其多,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学生们,通过点滴行动开始修学储能吧。新的文化,新的青年,新的社会,必将在我们手中重建。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

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完】 2011年4月19日西安

上一篇:违约通知函范文下一篇:狐狸vs刺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