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研学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国家研学范文

研学旅行

我校于今年第一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作为带队老师,我有幸全程参与其中:早上5:30从学校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抵达研学首站雨花台景区,午饭过后,相继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和中山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晚上赶到芜湖休息,第二天游玩方特(4期)景区,让学生体验3D和4D科技,下午4点返程。这一行,让我感受良多,在这里我对此行进行一下总结。

以下情形仅限本组,并不代表全部,或许会有缺失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先来看看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情节:

1、出发之前大部分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了许多的零食,而之前老师并没有提醒零食的种类和数量(基于旅途长短所需),我们的孩子同样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自己的进食时间,上车就开始吃,由于车厢是封闭式的导致车厢异味严重,垃圾遍地。

2、旅途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学生都在吃东西、玩手机,即使劝解多次也没有效果,导致许多学生刚出发不久就开始到处喊着怎么充电,拍照当然是不行了,与家人联系都困难。

3、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晕车是有所了解的,但却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此做了准备,没有做预防措施的同学一人呕吐,一车的人都难受。

4、出行之前没有对旅行过程进行了解,对所进入的景点并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禁忌,需要自己做些什么,丢掉的不仅仅是个人是素质,也有名族的尊严。如:在大屠杀纪念馆景区喧哗、打闹、嬉笑,甚至有学生说“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在外围的时候走在非路面区(可能受其他游客的影响),提醒多次也无效。如果是娱乐项目尚可,敬畏之处如此所为让人对名族的未来感到担心。还有同学在中山陵景区的中轴线上边走边吃瓜子„„

5、第二天的游乐项目暴露了大家缺乏团队精神,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与不感兴趣的项目区别很大,由于是团队行为,完全不考虑其他成员的感受,只顾自己的一时爽快。至于此行的目的完全抛弃在脑后。

6、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和老师都缺乏时间意识(这一点上部分老师比学生表现的更突出)。

基于以上这些现象,我觉得研学旅行起到了如下作用:

1、出行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说走就走虽然很好,但是基本的旅行常识都没有是肯定不行的。如:中途只需要带少量的食物(以水果和无异味的零食为主),尽量少带现金及贵重物品,部分同学行程中丢失现金、钱包、手机就是例子;车上时间应该以休息为主,保存体力好游玩,手机等存好电量用于拍照和与家人联系;了解景区禁忌,免得出现尴尬和意外。

2、培养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在异味严重的车厢里面呆着大家都不好受,自己其实也是受害者,司机后来不让带任何食品进车厢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个惩罚,我想大家的印象是深刻的)、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团队意识和时间观念,与同时研学的其它学校进行比较就能看到我们的优点和差距,利于学生和老师自我修养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对于那些路上一直喊累的同学来说,知道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即使是旅行也是要足够的体能的。

3、给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体验。住宾馆时不会开门,不是很了解宾馆是如何运行的(如:如何插卡取电、空调电视等的开关、陈列物品是否可以使用、哪些物品损坏或丢失需要赔偿、离开时落下自身财物、出去玩却不关门或者没拿房卡„„)。

4、对学校将来进行其它活动是一个参照。对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的把控、应急事件的处理等都是一次实战考核,对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总之,通过一次实际的、真实的行为过程,体现出了它本应该有的最真实的一面。学生的优缺点展现无疑、教师在其中表现出的控制力以及学校组织一次活动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体现。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其中,即使出现各种问题,也要看到大家通过一次活动一起提高的过程和结果。

汪光运2017年5月15日随笔

第二篇:研学旅行

踏着欢快的脚步,紧随着我们整齐的队伍,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项城博物馆。

刚走到门口,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迈着整齐的脚步向展厅走去,在博物馆里,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前所未闻的知识,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一代豪杰张伯驹为国家捐献珍贵文物,又知道了抗日将领黄维纲一生为国家做奉献。最重要的就是讲了我国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了。讲解员不仅让我们观看关于他小时候的动画片,还告诉我们他的家境、性格及亲人,让我们收益很深。看着这些文物,我不禁想起了那些飘落在海外的国家重要文物,心想:那些文物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到祖国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渐渐的离开了博物馆,这次《研学旅行》带给我的收获很大,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那些英雄前辈的光荣事迹。我会向前辈学习,发奋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篇:研学方案

“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从2013年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到2016年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教育部等多部门发文要求大力推进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定位与宗旨

目前大多数研学旅行还处在研究开发状态,良莠不齐,市场认可度不够,家长热度不高(尤其省内)。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的定位是要打造出一个学校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研学品牌,让学生在研学中学到东西。

三、具体实施

(一)方案A:纯旅游研学

本方案以若干旅游景点为研学地点,前期采取跟旅行社合作的方式(合作方式有待探讨),研学的核心(课件+“内容”)内容采取跟大学历史系或者旅游系的老师合作。

该方案的优点:该方案采用跟旅行社合作,研学路线可以借用

一、项目实施背景 旅行社的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老师和家长的路线选择多,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可以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缺点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路线过多,会导致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足。

方案细节初步安排如下:

1、前期工作(3月20日-3月30日):

(1)与某个旅行社达成合作关系(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有康辉旅行社);

(2)与某个大学的历史或者旅游系老师达成合作关系,负责研学核心内容的开发,包括路线的选择和内容的开发

(3)完成计划的策划和确定具体实施细节。

2、中期工作(4月1日-5月30日)

(1)4月1日-4月15日与旅行社和老师确定最终的研学路线;

(2)4月15日-5月30日一个半月的时间根据最终具体的研学路线,来做具体的研学课件和研学内容,研究出研学到底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保证学生能学到这些;

(3)同时根据最终确定的研学方案做好定价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研,进学校、访家长,做到收费合理;

(4)根据做好的方案做好线上推广,把做好的资料全部上传到线上,可以参考北京世纪明德。

3、后期工作(5月1日-5月中旬)

(1)根据做好的方案来做宣传工作,这方面工作要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来做,同时印好宣传册;

(2)最终方案的审定和修改工作。

(3)请好专兼职的培训学生。

(二)方案B:以武汉研学基地为主

该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优点:我们的角色纯属于中介,不用管研学的各项内容,拉人过去就可以,简单方便,而且该基地完善,各项设施和培训方面的内容在国内都属于领先地位,学生能真正学到些东西。缺点:由于我们没有参与到该方案的实施中,失去了主动权,所以我们挣得估计是零头,失去了该项目的意义。

(三)方案C:方案A+方案B的结合

该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方案A和B的优势,互补各自的劣势,但该方案的缺点就是前期准备工作会比较长,毕竟要磨合两个团队。

(四)对可能存在的影响的认识与思考

1、外部条件分析

(1)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主要是要求能学到东西,而不仅仅是玩,同时最最主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好安全因素。

(2)家长方面:

家长方面主要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研学,可能只是以为研学只是旅游,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研学的意义。 (3)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因素可能会有所排斥,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可能不赞成。

(4)竞争对手:

目前省内出版社在研学方面都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大家都处在摸索阶段。

2、内部条件分析:

(1)资金:

由于我社领导高度重视,并对该项目大力支持,为方案以及后期的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这是我们拥有的又一大优势所在。

(2)团队磨合:

由于该项目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团队之间的调节工作。

四、销售模式

采取线上模式+线下模式双管齐下

五、总投资风险评估及项目考核建议

该项目前期投入主要是人力方面的投入,资金方面的投入应该不大,估计只要一些接待费用。所以不管成功与否,都可以学到很多。

第四篇:研学

研究性学习 别有洞天

------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微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探讨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所谓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女博士季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

三、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1、确定课题

学会选题,确定课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课题可由教师设计确定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确定。教师确定的课题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学习。课题的确定应该注意:

(1)、循序渐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的认识发展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发展到理性的思辨。刚开始时,课题定得要小一点,浅一点,不要贪大求全,好高鹜远,如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正音正字例说》、《成语误用示例》、《通假字辨析》,语法方面的《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文学常识方面的《古代的官制(或兵器、称谓、礼仪、服饰等)》,表现手法方面的《〈诗经、氓〉中的比兴举偶》,鉴赏方面的《古今佳对赏析》、作文方面的《写好话题作文之要点》、学法方面的《如何提高听课效率》等。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差异和知识结构的具体情况来帮助学生选设课题。

(2)、结合教材。课内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广泛的。可以研究一篇课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研究一部文学名著,如《红楼梦》的人物赏析,可以研究一位作家,如鲁迅或巴尔扎克,可以研究一种文学流派,如现代的新月诗派或当代的朦胧诗派,可以研究一本教材,如《语文读本》试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到有心。要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找到和拟定恰当的研究性课题。如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拟定的研究性课题‚《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的社会意义‛、‚《琵琶行》杰出的音乐描写艺术‛、‚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苏轼的旷达人生‛、 ‚李清照的诗中情结‛、‚艾青诗歌的意象特征‛、 ‚新时期诗歌研究述略‛、‚关于舒婷的创作风格与艺术个性‛ 、‚走近海子‛ 等。

(3)、联系现实。

课堂教学只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支流,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汪洋大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因此课外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更广泛,可以研究校园文化的不同表现与内涵,可以研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研究社会的种种现象等。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来了解社会,如电视上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可以评议这些栏目的内容和办栏的特点;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直接了解和认识社会。有些研究性课题的确定,紧紧联系现实,具有世代感。如‚机遇与挑战并存——入世后的思考‛、‚唐装为什么会火暴流行?‛、‚网络语言风貌‛、‚中日卡通的比较‛、‚我看《流星花园》‛、‚‘风光贺岁片’走向‛等。

(4)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他们熟知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课题研究的效果会更好。如每年校园运动会上都会涌现出大量的宣传稿件,这些稿件是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即兴之作。‚我认为这些

稿件是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所折射出的是我校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些文章短小精悍,风格各异,或诗词小令,或散文随笔。三言两语有之,抒情议论兼备。鉴于此,我产生了收集和整理这些稿件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谭晶同学的这篇文章《校园文化一奇葩——校运动会宣传稿件之我见》。2001年秋,在我校园特殊的地方立起了数十块宣传板,很快就有贾庆红等同学走出课堂,实地抄写,整理分类,考查其特点、意义及作用等,写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看校园宣传板》的文章来。男孩子热衷于球类,在‚球的美感‛的大课题下,他们完成了《快乐的篮球》、《足球文化一瞥》等研究性文章。虽然这些文章还显稚嫩了些,但参与研究的这一实践过程和体验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必有深远的影响。

2、具体实施。

(1)。成立研究小组,自由组合,成员若干,负责人一名。 (2)、 按确定的课题,查阅和收集资料。

(3)、汇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文路,由执笔人整理成文。 (4)、修改、打印。

(5)、教师点评(写出评语或评定等级)

3、效果展示

(1)、举办宣读会,或操作演示;介绍内容,交流学习。

(2)、举办答辩会,师生共议。

展示汇报的目的在于,一是展示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肯定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和与人合作分享成果的喜悦。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四是推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研究性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有能力有潜力。他们为此付出了心血,品尝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苦涩与甘甜,很多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制作课件,这些同学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课文中提到的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有关恐龙骨架、建筑、雕塑、绘画等珍贵图片,甚至萨莫特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的照片和巴莆洛娃舞姿的图片也都被学生一一收集到,真是让人惊喜令人惊叹。学生制作的课件直接用在教学上,效果极佳。总之,研究性学习不仅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增进了思考力,同时磨练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了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整体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不正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最大以及最终的目的吗?

四、研究性学习尝试后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领域中的新课题,它既有具大的诱惑力又有实施起来的具体困难。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通达的路子,一切都要靠教师认

真的学习思考和积极的探索实践。在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回首反思,我深切地意识到:一是课改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彷徨观望就要落伍。改变观念,尽早行动;迎上去,敢于尝试。做下去,勇于探索。要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在做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重视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次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应带领学生认真终结给予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依据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少,不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是学术水平的高低。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诸如:学习的态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特别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例如:责任感、成功感、合作感、进取心、意志、毅力等,也就是学生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和魅力所在

2、教师指导。

研究性的学习要有教师的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它既有一般研究性学习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它不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和书本知识,还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社会。那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学科知识的素养,要积极增进和更新知识,尤其注意吸收新信息。教师要经常出入图书馆,要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有了足够的‚充电‛,教师才能指导有利、左右逢源。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实质,在学生起步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教给学生掌握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搞研究,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收集资料。学生收集资料可能会有困难,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资料介绍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网上优势,网上有用不完的资料。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和研究,可以对作品及材料提出质疑,也可提出新的见解。教师的指导要及时,还要对个别学生加强指导,但教师的指导要适时而止,不可越俎代庖。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体现‚研究‛的特性,不能形式化。学生自主探索、独立研究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所在。

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研究性学习普及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行动起来;研究的方法掌握得不还够妥当,评议还少些科学性。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也会不断地出现。

然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已经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门窗,它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里别有洞天,宝藏无穷,这里是我们和学生的节日。

语文研究性学习展示

教学目标

主持人:王亮、李彬 汇报人及其题目:

1、谭晶《校园文化点滴谈——校运动会宣传稿件之我见》

2、贾庆红等人《校园蔚蓝风景线——校园宣传板之我见》

5、陈艺元《足球文化之一瞥》

6、胡旭东等人《快乐的篮球》

7、宋阳《古诗中的月——古人咏月与人生感慨》

8、朱靖元、刘彬《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9、刘健等人《莲香荷韵》(语文课件)

10、 方俊浩《梦游天姥吟留别》(或《阿房宫赋》语文课件)

11、 侯华成《赤壁赋》(语文课件)

12、 张思明等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语引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这节就将同学们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做以展示汇报与学习交流。

特邀王亮、李彬同学来做主持人。

二、依次汇报

三、教师点评

四、收束结语

研究性学习给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老师相信你们的热情和潜力,

给你们一个时间,让你们自己去安排;

给你们一个问题,让你们自己去解决;

给你们一个空间,让你们自己往前走。

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展翅高飞。 衷心希望同学们做学习上的主人,做新时代的创新人。

五、课件设计

1、题目:语文研究性学习展示

2、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的成果。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

3、各题目的课件均由自己设计

4、谢谢

1、苏轼诗中的多义性

2、苏轼诗中的阴柔美

3、

语文研究性学习之设想

一、概念的诠释

二、课题的选设

1、《红楼梦》(《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2、我看《围城》或《呐喊》、《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复活》。

3、宋词中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作的学习与探讨

4、选择一篇学过的课文 ,为其设计和制作课件,(培养和增强学生制作课件的意识)

5、音乐和文学(怎样将通俗歌曲和流行音乐引入语文教学和学习中)

6、谈‚球‛的美感(足球、篮球……)

7、校园文化琐议

8、我的语文观

9、我看语文课程改革

10、演讲艺术初探(辩论艺术之我见)

11、 为伊春二中文学社的创设制定方案(目的、意义、宗旨、社名、社刊、社员、指导教师、特邀顾问、具体实施的措施)

三、具体实施

四、

五、整理存档

六、几点说明

1、学会选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可由老师设计也可由自己设计。

1、教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要清楚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所需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但不能代替学生。

3、对于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一定的鼓励。

4、教师和学生都要提高自己学科知识的素养,要积极地增进和更新知识,注意吸收新信息。

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要从根本上改变只顾课堂教学,很少顾及和不顾及课外教学活动的现象。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情况登记

一、 数量

二、三班十份(含课件四份)

二、四班五份(含课件两份)

二、五班十份(课件两份).共计二十五个课题。

二、题目

1、三国俊杰曹公也——《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2、《红楼梦》人物赏析。

3、读《围城》

4、豪放激烈 哀婉动人——浅议苏轼与李清照的代表作

5、关于《围城》

6、试议鲁迅与郁达夫的创作

7、《阿房宫赋》课件。

8、《背影》课件

9、《点滴泉》诗报课件。

10、《翠园》诗报课件

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件。

12、李煜诗词中的‚愁‛

13、足球文化一瞥。

14、中国诗歌发展之浅探

15、校园蔚蓝风景线。

16、校园文化点滴谈

17、情景一体 意境交融 ——谈古诗中的‚月‛

18、《红楼梦》中四女性

19、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历程初探 20、《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21、《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22、浅析中国唐诗的发展。

23、快乐的篮球

24、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浅谈《红楼梦》语言

25、谈胡适的《梦与诗》

目的

一、辩题确定

1、借鉴书上的题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将军

2、学生拟定的题目:上网有无益处;读课外书的利与弊;中学生早恋的利弊;中国入世的利大还是弊大;中国队的出线与米卢是否有关系……

3、各班选定的题目:

三班:

1、做男孩(女孩)比做女孩(男孩)难

2、中国足球队出线是必然的(偶然的)

3、“东施效颦”不可取(未可厚非)

四班:1:要追求永恒(“昙花一现”也可贵)

8 辩论课实施方案设计

2:谎言可以(不可以)说

五班:

1、农村孩子只有(不)上大学才(也)会有出息

2、做男孩(女孩)比做女孩(男孩)难

3、多疑是缺点(优点)

二、课前准备

1、 确定辩手,共计八名:反正方各四名,双方各设主辩一人,助辩三人

三班一题正方主辩:方俊皓 ,助辩:胡旭东 , 田克佳,孙英健

反方主辩:张思明,助辩:左敏,姜彦冰,孙赫南

二题正方主辩:崔宏海,助辩:董一夫、张健、张驰

反方主辩:刘小卉,助辩:扬威、王兴华、高畅 四班一题正方主辩:蒋宏成,助辩:张博,张玺亮,杜磊

反方主辩:隋秀超,助辩:盖丽敏,沈明,李明爽

二题正方主辩:田鹏举,助辩:郝佳龙,侯华成,程璞

反方主辩:王琪,助辩:孙兴晔,丁薇,杨育圣 五班一题正方主辩:赵佳博,助辩:赵秀懿,张帅,米东伯

反方主辩:李艳艳,助辩:于艺雪,庞磊,马明君

二题正方主辩:邓玉鹏,助辩:霍鑫、李振哲、王鹏

反方主辩:周长雪,助辩:宋阳、路薇、王依娜

三题正方主辩:韩志勇,助辩:战丛斌、王德伟、周冉丹

反方主辩:汝洪婷,助辩:刘婧、马兆艳、陈梅

2、 确定主持人:每班一个——课代表或特邀

三班:朗林丛、王亮。 四班:杨哲、黄作万。五班:李斌、于艺雪、李小庆。

3、 准备材料,形成书面语

4、辩论时间:一课时(或再定)

三、辩论实施

1、人员就位;

2、宣布规则

3、进行程序:

(1)、程序辩论:双方

一、

二、三辩交错发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2)、自由辩论:先由正方任一位选手向反方提问,正反方交错发言共计八分钟;

(3)、总结发言:先由反方四辩总结发言,再由正方四辩作总结发言。发言各为四分钟。

四、辩论结束

1、主持人语;

2、教师点评

心贴生活 情聚笔端

———— 诗歌写作絮语

在多彩的生活面前,同学们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都可以说是诗人。很幸运,这个学期我们又走进了一个诗歌的海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诗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五光十色、璀璨耀眼、精美绝伦。仅就新诗而言:《再别康桥》、《死水》、《雨巷》、《断章》、《秋歌》、《山民》〈我爱这土地〉、《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再看外国的诗歌:《孤独的收割人》、《篱笆那边》、《致大海》、《我愿意是急流》……而就古代诗歌而言,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等大诗人的诗作、真是宛如群星丽天、杂花生树、……这一篇篇美丽的诗歌犹如一粒粒精美的珍珠,又如一幅幅多彩的绘画。读诗,给我们带来喜悦、带来享受、带来心灵的力量。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生活、诗歌是抒情 。诗歌就是上升的月亮、即逝的 流星 、游动的小鱼、翩飞的蝴蝶;诗歌就是突然呈现的朝霞和清泉,诗歌

就是一茎绿草、一滴水珠、一枚花瓣,诗歌就是一次心动、一次感怀、一次释悟。‚开的花还不多,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当作花看吧。‛‚我所追求的,是我还没有得到的‛,‚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抖‛‚站在痛苦面前,你就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就不能说我两手空空‛‚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看,这就是诗歌。走近生活,走近诗歌,喜爱诗歌、善待诗歌,欣赏诗歌,学写诗歌。既然就天性来说我们是诗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写诗呀。但要记住,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定要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南唐后主李煜若没有彻骨的亡国之恨与悲哀,怎能写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苏轼若没有旷世之怀、豪放之情,又怎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诗句?徐志摩若没有视康桥为‚难得的知己,‛、‚精神依恋之乡‛,也就写不出为世人所钟情的〈再别康桥》,艾青若没有对乳母深切的爱戴和感激,当然也写不出长篇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同学们,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世界是那么的辽阔。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做一个有情人,用心来体验生活。心在动、情在涌,拿起笔,把你心中的感受,把你头脑中一切美好的想象,把你如飞的思绪,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述下来,就可能是一首诗,甚至是一首好诗。

写诗是自然的事,主观的事,写诗时,想着这样几句话: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诗是情感的结晶。诗是语言的娇儿。诗是创造的本源。 写起来,你会为自己感动、为自己骄傲;写起来,你会激动,你会幸福。

好吧,让我们拿起笔来写诗吧。

题目自拟。要求:(1)感情充沛,内容充实;(2)想象丰富;(3)语言要精练,讲求节奏感,并注意适当押韵;

再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押韵,读来上口,有些诗意。

训练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趣

2、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训练重点和难点;

1、生动、健康、丰富的内涵

2、语言凝练形象

3、联想与想象

一、 训练提要

1、诗之神,形象也。

写诗应抓住书之对象的形象特点, 请看下面的一首诗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方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当春之时,风光景物,焕然一新,东风荡漾,拂面而来,白花开放,万紫千红,皆是春光点染而成。这正是春的形象的典型特征。

2、诗之羽翼,联想也。

写诗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请看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形象

疑是地上霜。——想象

举头望明月,——形象

低头思故乡。——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借助它,诗人就能浮想联翩,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

3、诗之魂,情也。

写诗抓住了形象特点,又能恰当地联想和想象,还不够,写诗必须饱含感情,无病呻吟是不足取的。诗之貌,语言也。

写诗要求语言高度精练,所以要有意识地进行遣词造句的练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意境添辉,功在一绿。

写诗,必须掌握诗的基本创造规律、那就是:

1、形式尽量整齐有规律,切忌呆板无变化。

2、语言要精练,讲求节奏感,并注意适当押韵。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此时此刻我们大家欢聚共贺刘沫同学金榜提名。刘沫成功了!她以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独到的魅力以及精湛的艺术,考取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这是刘氏家族的荣光,这是我们大家的自豪。走出大山,海阔天空;大海虽然美丽壮观,但依然有礁石、有风浪。愿刘沫同学继续迎风破浪,扬帆远航!最后衷心祝愿刘沫同学拼搏在师大,成功在宾城。更愿刘沫最终能走出省城、走向国家、走向世界!谢谢!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秋高气爽,松子飘香。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海峰同学被燕山大学录取,我们为他高兴、为他骄傲。海峰同学是一位优秀的高中生,他勤奋刻苦、淳朴厚道、沉稳善良、有情有意。老师欣赏他、同学们喜欢他;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我们更相信海峰同学会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黎明期待着朝阳,江河期待着大海;我们期待着海峰更大的成

功。努力啊——海峰!家乡父老、亲朋好友等待你的好消息。海峰即将奔赴燕山大学,在此我衷心祝愿海峰同学一路顺风,在学校照顾好自己,常给父母写信。最后愿海峰同学建树燕山,鸿传佳音

秋雨月牙湖

一厢绵绵的秋雨,一柄紫色的小伞,诱我心有诗意,举步轻盈。

‚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哪里?眉眼盈盈处‛ 前方就是月牙湖,远远望去,湖面烟雨朦胧。我轻轻地走近它,清波无处不照人,望水中倒影,一时不知所思,不知所云。

月牙湖边昔日的热闹全然不见,只有轻轻的雨在落,只有柔柔的涟漪在荡漾,我不忍踏上湖中桥,更不忍轻易臵身湖中亭,只是依栏眺望。远方山色依旧翠微,偶有些许的红黄点染其中,那是秋的讯号;近处湖边枝条纤细袅娜,树下的小花溢着娇美。淡淡的水的气息,湿湿的草的气味,静静的周边的氛围,让我心怡惬意。

走近一古色古香的亭式建筑,这是通过月牙湖的必经之处。灰砖红柱,门上横额有字:日晟月华。两侧对联云:翠湖傍山含弯月,青树依水卧逸龙。穿过此门,踏上湖桥,桥身曲折,一折一亭,亭名典雅,是为‚赏月亭‛、‚揽月亭‛、‚泰和亭‛。‚揽月亭‛ 轩昂别致,棚上彩绘飞扬;十六根红柱顶起两层飞檐,煞有气势。两侧桥栏上臵有百余尊小狮子的雕塑,虽略显粗糙,但依然可感小狮子的活泼机灵与威风。月牙拱桥横卧湖心,桥身洁白,小巧精致,‚月牙桥‛三个翠绿色的大字被白色桥体映衬得格外醒目。青山傍湖,山下一方苍褐色巨石,傲然挺立;石的前身臵于水中,石上镂刻着‚月览湖镜‛四个橘红大字,笔势浑朴刚劲,赫然生辉。巨石、朱字、青山、绿树,倒映湖中,令人赏心悦目。看三五只小船散浮岸边,自然有了一丝‚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古韵情趣。

虽有雨,却有人聚拢亭中,那是退休老人的天地。人群中飘出‚美国备战‛、‚海湾战争‛‚南方暴雨‛、‚工资调整‛等碎语;中间一亭最显清净,三两老人闲坐其中,面朝湖水,各自无语,眼神祥和,表情恬静,看一眼足以让人心动。靠山那亭,一对年轻的恋人深深陶醉爱河中,或执手相望,或热烈拥吻。转眼投 望,有五颜六色的伞点缀湖边,它们为雨中秋湖平添一份浓郁的诗意,那是钓鱼人的快乐世界。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钓秋湖,钓鱼人有老有少,年轻美妙的垂钓女郎,让人倍感惊喜和浪漫。‚细雨鱼儿出‛,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然他们怎么会这样专注和耐心。我默立一青衣老汉身后,品读他身边的意境。湖边一片静谧,老汉面对如笼着梦幻的仙湖,心平气静,悠闲自得;偶有小小水泡荡出,温玉般的湖水愈加似一幅颤抖的软缎。‚师傅,钓到了吗?‛‚还没有。‛‚今天能钓到鱼吗?‚能‛语气中掩饰不住自信。我惊诧,我亦理解。这是一种心境,这是一种追求,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艺术演绎。

月牙湖小镇的景点,因其形酷似弯月而得名。小湖非名胜古迹又名不见经转,它朴实自然从不张扬,它润泽一方土地,陶冶一方人情。

轻柔美妙的雨滴,在我的雨伞上跳跃,我继续穿行在雨中,我继续倾听湖水的低语。这是一汪神奇的水,它从容不迫温情脉脉;它可能存在世间很多年,它阅尽周遭物的生死与荣枯。它知道这方土地的过去与未来,但我不可能知晓,这或许有些遗憾,但这又很自然。人生是短暂的,虽心慕自然山水,但平日工作繁杂,常常冷落了大自然的蕙赠。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此时我心中只有一汪如鉴的湖水,疲劳在水中溶解,积郁在雨中化开。浑身轻松,心底宁馨。我在美妙中独处,我在美妙中沉浸,有了朱自清的一点淡淡的喜悦,更多了一份不是佛家胜似佛家的淡淡的禅境。

湖在雨中,雨在秋中,它们在我心中,我们都在淡雅清丽的水墨画中。我要谢谢这秋,我要谢谢这雨——这秋雨月牙湖呀!

讨论题目参考

1、如何利用课间十分钟?

2、我们心目中的老师形象

3、如何看待男女之间的交往?怎样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

4、中外动画片的异同

5、怎样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

6、恐怖分子以飞机撞击“五角大楼”和“世界国贸大厦”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7、 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吗?

8、中国足球打入世界杯决赛圈前景的展望(或喜与忧)

第五篇:研学

《我们身边的垃圾》课题报告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五年二班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我班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开始到结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在参观、做环保小制作、看图片、录像等活动时感受到了我们身边的垃圾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科学处理的方法。孩子们的看法、想法虽然幼稚,但已经开始懂得去思考、研究,收获还是很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五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对自然的关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主题的确立

《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个主题来源于小学第九册语文第二组课文中的综合性学习。原先确立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要求学生开展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可能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主题太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学生也觉得无从下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先从我们身边的垃圾着手调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于是我重新确立主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的课程,可以说,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本身,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便不复存在了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引导每个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放手让小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在活动实施阶段,留给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在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在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引导小学生说说处理垃圾的想法。(学生以小制作、画画等方式展示)小学生只有亲历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才有可能获得丰富多样的实际体验和感悟。因此,“关注过程”首先要求的是必须保证小学生参与完整的活动过程。

三、把握活动过程的连续与完整

过程的完整才有深度的体验,浅尝辄止,片断零碎的体验是无法进入学生个人学习履历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容易感动学生。关注过程的完整性,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活动过程我不仅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更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教学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连续的过程能够让孩子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一个主题活动要有持续性,给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所以在整体设计时,我注意活动间的联系,孩子们在进行了这一次活动后,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给机会让孩子们在反思后有机会再实践,如成立校园弯腰行动小组收集废电池、设计广告语等。

交流与反思是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反思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交流和反思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四、“我们的研究在深入、拓展„„”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对“垃圾”的认识越来越高。

一次外出观察活动中,一位学生带了照相机,才走了几十米的路,一卷胶卷便拍完了。胶卷冲出来后,我和他一起分析,哪几张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照片是没有用的,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拍照。同时指出,没有用的那些照片也是垃圾,无形中既浪费了资源,又不经意地产生了垃圾。(主题活动过程中又一个隐性结果产生了)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时时处处都是教育,而且是活生生的,种种体验知识在书本中、课堂上难以获得。

另一次外出参观活动中,一位学生对贴在墙上、电线杆上的那些“牛皮癣”广告产生了兴趣,认为无论是广告的内容还是广告的形式都是“垃圾”;另一位学生关注那些写在墙角上,垃圾箱旁的“警语”,什么“在此大小便是猪狗!”等,认为这些话语也是一种“垃圾”。 我抓住这两个问题,在同学们中展开了讨论,“牛皮癣广告”和“不文明语言”是不是垃圾,从而使同学们对“垃圾”的认识提高了。(主题活动过程中又一个隐性结果产生了)

从“物质垃圾”到“精神垃圾”,这是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认识上的拓展和升华。这种认识是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的,经过老师的点拨形成的。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要巧妙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这也是显性结果的拓展和升华)

学生们的研究还在继续,他们有的在设计“分类处理”的垃圾箱,有的提出“垃圾填埋”、“垃圾处理”的设计思想,有的在设计环保的宣传口号,有的在替主管环保领导写“致本地公民的一封公开信”,有的在制订《垃圾法》等等。(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这一主题活动就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开发几个与原主题活动内在衔接的新主题活动,实现主题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在主题活动中我发现(1)、在活动前我的预设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跟着学生跑;(2)、对学生器材使用能力没有预测到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由于交通工具的不便和安全问题,学生观察的范围小,对学生的记录资料和整理资料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活动方案,把我们的研究做精做细。

上一篇:关于驾照范文下一篇:龟兔赛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