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行政执法汇报

2022-07-28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监行政执法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质监行政执法汇报

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提升“湖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示范能力和水平这一主线,以创建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着力规范行政行为,切实端正政风行风,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工作观念和行为自觉,全面加快了全市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

一、突出依法行政效果

我们始终把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作为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质监部门合法、有效的作为。

一是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定期召开质量兴市暨大别山质量奖颁奖大会并发布《黄冈质量状况白皮书》,新增湖北名牌20个和地理标志产品13个,继续保持全国地标产品最多地级市的地位。制定《XX市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组建XX市地标产品物流中心,举办地标产品推介会,牵线地标产品参加香港食博会,潜心为黄冈特色产品走出深山、提高身价搭建平台,全市名牌和地标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5%,地标产品实现产值4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2亿元。 二是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制定方案并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执法站所”活动,着力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推行“人性化”、“说理式”和“阳光型”执法,坚持“首次不罚”,实行“开门审案”,力求执法全程说理、办案三个“说清”,在连续五年政风行风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佳三差”评比中被评为“十佳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被市政协评为优化政风行风第一名;按照市团委要求,会同市局团委迅速落实了五类青少年法律救助联系对象;认真落实“亮盾”行动部署,坚持源头打假治劣,深入开展农资、食品、加油站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今年先后查处了万达汽车发动机、中官加油站等涉及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大要案,市局办理100万元以上案件3起,县市局办理50万元以上案件5起,没收劣质化肥200余吨、伪劣食品8000余袋,查处隐患特种设备449台套;坚持12365全天候专人值守,开展12365进社区活动,拓宽人民群众质量安全诉求渠道,全年全市系统12365受理并妥善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64起,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提升质监服务能力。继续推动豆制品集中加工园区建设,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评价,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警示和主体责任承诺措施,杜绝了区域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落实“三方”责任,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机制,保持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态势的平稳;组织开展“质量与民生”现场咨询、免费检测、真假鉴定、投诉受理等便民服务和辨假识假知识宣传活动,全市系统共接受咨询2044人次,免费检测714项次,受理举报投诉16起。成立专班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亮盾”春季农资打假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整治行动,315期间全市系统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70人次,立案13起,其中查处农资生产、经营违法案件7起,处理农资质量投诉12起,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35家、经销门店168余家,抽查农资产品266批次,查获伪劣农资货值12余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发现和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79处;加大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全年全系统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090万元,加快了公共检测平台等检测中心的建设步伐,添置了检衡车、压碎值测定仪、气相色谱仪、冷点测定仪等高端装备,拓展能效测试等检测项目180个,检验手段更趋完备,技术支撑更加有力。

二、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夯实和改善依法行政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创建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及时调整依法行政和法治质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力量,按照“巩固全省示范成果、提高示范能力水平”的指导思想,完善创建方案,加强过程督办,确保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今年6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局验收,依法行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是充实监督力量。年初,根据依法行政工作需要,市局选派2名法律专业人员充实到市局法制科,使法制工作人员增加到4人,划拨专用经费添置“两法衔接”专用电脑、扫描仪和打印机。各县市局也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法制机构和力量,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市局与各执法机构签订了依法行政、法治建设、六五普法和行政执法综合目标责任书,召开法治建设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市系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抽查,进一步落实了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要求。 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购置、安装学法用法和六五普法无纸化考试系统并保持正常运行,宣贯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操作方法,督促全员入网学习、积累学时并争取通过普法考试;督促执法机构利用春训时机,扎实开展宪法、行政强制法等法规的培训学习,增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健全法律学习制度,落实全员法规学习不少于3次、党组每季度集中学习法律1次的法制教育计划,提高六五普法教育的普及率;市局法制科主动上门,为9个执法机构开展了有针对性、内容涉及两法衔接、自由裁量等执法薄弱环节的法律知识培训,邀请市法制办专家就自由裁量、法律适用等开展专题讲座,增强了培训学习的实用性;根据省局安排,积极开展纪念《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20周年研讨征文活动并及时向省局提交研讨论文17篇。认真组织15名执法人员参加全省执法人员培训和考试,顺利过关并申领了执法证件。按照市监察局、法制办要求和计划安排,积极选送6名基层执法骨干参加全市基层执法骨干培训班;邀请著名打假专家吕长富先生来我局举行执法打假技巧专题讲座,举行12.4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培训视频讲座,两次分别组织全市系统500余人参加听讲;扎实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把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内网发布,供执法人员分析、讨论,今年已策划3期并分别对讨论意见、观点进行了点评和反馈;开展案卷评查和优秀案卷ppt讲解和交流,收到了较好的启示和示范效果;认真组织全市系统执法人员法律知识闭卷考试并通报了考试结果,比较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状况。经过不断努力,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系统和8名全省系统“执法办案能手”,2人荣获全省系统“执法风险控制”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多次在全省系统执法案卷评查中获得较好成绩。

四是浓厚法治环境。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制定质监系统“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建设法治黄冈’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活动,举办《特种设备安全法》、《行政强制法》等法规宣贯会、培训班,为企业上门送法律、送标准和提供法律、标准咨询服务,不断宽松质监行政执法的外部环境;利用“3.15”、“5.20”“12.4”等活动契机,开展现场咨询,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图片展览,丰富质监法规、辨假识假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全年全市系统共组织《黄冈日报》专版宣传1期,电视专栏宣传26期,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法制宣传稿件233篇,发放宣传资料18900余份,不断浓厚关注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提升“湖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示范能力和水平这一主线,以创建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着力规范行政行为,切实端正政风行风,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工作观念和行为自觉,全面加快了全市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

一、突出依法行政效果

我们始终把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作为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质监部门合法、有效的作为。

一是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定期召开质量兴市暨大别山质量奖颁奖大会并发布《黄冈质量状况白皮书》,新增湖北名牌20个和地理标志产品13个,继续保持全国地标产品最多地级市的地位。制定《XX市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组建XX市地标产品物流中心,举办地标产品推介会,牵线地标产品参加香港食博会,潜心为黄冈特色产品走出深山、提高身价搭建平台,全市名牌和地标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5%,地标产品实现产值4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2亿元。 二是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制定方案并深入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执法站所”活动,着力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推行“人性化”、“说理式”和“阳光型”执法,坚持“首次不罚”,实行“开门审案”,力求执法全程说理、办案三个“说清”,在连续五年政风行风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佳三差”评比中被评为“十佳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被市政协评为优化政风行风第一名;按照市团委要求,会同市局团委迅速落实了五类青少年法律救助联系对象;认真落实“亮盾”行动部署,坚持源头打假治劣,深入开展农资、食品、加油站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今年先后查处了万达汽车发动机、中官加油站等涉及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大要案,市局办理100万元以上案件3起,县市局办理50万元以上案件5起,没收劣质化肥200余吨、伪劣食品8000余袋,查处隐患特种设备449台套;坚持12365全天候专人值守,开展12365进社区活动,拓宽人民群众质量安全诉求渠道,全年全市系统12365受理并妥善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64起,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提升质监服务能力。继续推动豆制品集中加工园区建设,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评价,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警示和主体责任承诺措施,杜绝了区域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落实“三方”责任,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机制,保持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态势的平稳;组织开展“质量与民生”现场咨询、免费检测、真假鉴定、投诉受理等便民服务和辨假识假知识宣传活动,全市系统共接受咨询2044人次,免费检测714项次,受理举报投诉16起。成立专班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亮盾”春季农资打假和食品、特种设备安全整治行动,315期间全市系统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70人次,立案13起,其中查处农资生产、经营违法案件7起,处理农资质量投诉12起,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35家、经销门店168余家,抽查农资产品266批次,查获伪劣农资货值12余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发现和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79处;加大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全年全系统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090万元,加快了公共检测平台等检测中心的建设步伐,添置了检衡车、压碎值测定仪、气相色谱仪、冷点测定仪等高端装备,拓展能效测试等检测项目180个,检验手段更趋完备,技术支撑更加有力。

二、夯实依法行政基础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夯实和改善依法行政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创建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及时调整依法行政和法治质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力量,按照“巩固全省示范成果、提高示范能力水平”的指导思想,完善创建方案,加强过程督办,确保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今年6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局验收,依法行政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是充实监督力量。年初,根据依法行政工作需要,市局选派2名法律专业人员充实到市局法制科,使法制工作人员增加到4人,划拨专用经费添置“两法衔接”专用电脑、扫描仪和打印机。各县市局也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法制机构和力量,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市局与各执法机构签订了依法行政、法治建设、六五普法和行政执法综合目标责任书,召开法治建设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市系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抽查,进一步落实了依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要求。

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购置、安装学法用法和六五普法无纸化考试系统并保持正常运行,宣贯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操作方法,督促全员入网学习、积累学时并争取通过普法考试;督促执法机构利用春训时机,扎实开展宪法、行政强制法等法规的培训学习,增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健全法律学习制度,落实全员法规学习不少于3次、党组每季度集中学习法律1次的法制教育计划,提高六五普法教育的普及率;市局法制科主动上门,为9个执法机构开展了有针对性、内容涉及两法衔接、自由裁量等执法薄弱环节的法律知识培训,邀请市法制办专家就自由裁量、法律适用等开展专题讲座,增强了培训学习的实用性;根据省局安排,积极开展纪念《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20周年研讨征文活动并及时向省局提交研讨论文17篇。认真组织15名执法人员参加全省执法人员培训和考试,顺利过关并申领了执法证件。按照市监察局、法制办要求和计划安排,积极选送6名基层执法骨干参加全市基层执法骨干培训班;邀请著名打假专家吕长富先生来我局举行执法打假技巧专题讲座,举行12.4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培训视频讲座,两次分别组织全市系统500余人参加听讲;扎实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把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内网发布,供执法人员分析、讨论,今年已策划3期并分别对讨论意见、观点进行了点评和反馈;开展案卷评查和优秀案卷ppt讲解和交流,收到了较好的启示和示范效果;认真组织全市系统执法人员法律知识闭卷考试并通报了考试结果,比较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状况。经过不断努力,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系统和8名全省系统“执法办案能手”,2人荣获全省系统“执法风险控制”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多次在全省系统执法案卷评查中获得较好成绩。

四是浓厚法治环境。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制定质监系统“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建设法治黄冈’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活动,举办《特种设备安全法》、《行政强制法》等法规宣贯会、培训班,为企业上门送法律、送标准和提供法律、标准咨询服务,不断宽松质监行政执法的外部环境;利用“3.15”、“5.20”“12.4”等活动契机,开展现场咨询,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图片展览,丰富质监法规、辨假识假知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全年全市系统共组织《黄冈日报》专版宣传1期,电视专栏宣传26期,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法制宣传稿件233篇,发放宣传资料18900余份,不断浓厚关注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依法行政机制

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和完善决策过程的监督措施,保证决策民主、合法。先后出台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监督管理制度,局党组以身作则,坚持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在法定权限内作出、经合法性审查并严格实行事前听证、专家论证、公开公示、责任追究的决策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力求决策不失误、用人不错误、机遇不耽误。在公共检测平台等检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局党组反复进行可行性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加快和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效。

二是完善应急机制。认真落实省局和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了部门应急预案,突出节日打假应急反应、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技术性、可行性,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形成了比较完整、可靠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法律手段、技术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投入。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审查备案制度》,明确制修订权限、程序以及时效要求,按照立项、调研、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的程序和以“规”字文件发布的规定制订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市法制办《关于建立全市政府法制工作备案管理机制的意见》,对规范性文件、执法主体、执法案件、案件复议、法律事务和法制宣传等工作定期报告和备案,杜绝了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以及其它增加公民、法人和组织义务的情况发生;按照监察、法制部门的要求,全面清理了行政权力、执法机构和执法依据、自由裁量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及时上报了清理结果,进一步界定了执法职责和权限,并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职权明确到具体岗位并通过市局网站向社会公布;今年制修订了《XX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办法》、《XX市质量技术监督现场执法检查案源登记备案制度》、《XX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文书票据化管理制度》等执法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把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权限和要求全面纳入了法制轨道;认真贯彻《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执法协作联席会议纪要》,加强与工商、消防、农业、教育等部门的协作,积极开展联查联办;及时将办结案件录入“两法衔接”系统,对案件涉案货值、违法情节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16起案件,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杜绝了以罚代刑、以收代刑现象发生;在市局门户网站开辟“双打”案件、行政复议和听证专栏,落实政务公开要求;推行“价值工作法”和检验“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工作模式,把同一单元的业务“打包”,由优化办组织相关机构集中办理,严格实行综合执法,坚持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兑现“六个一”承诺,从源头上消除了多头执法、重复收费等扰民现象的发生。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办公室职能,完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检测检验工作目标考核措施,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把是否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与行风评议、工作绩效结合起来,把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联系起来,将绩效考核与个人待遇挂钩,全面落实依法实施处理处罚、依法处理违纪违法的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考核和资格审查,把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审查结果运用到执法资格持有、个人评先晋级上来,强化了考核的导向作用。今年通过考核、年审清理、收缴并上报省局注销了8人执法证,促进了行为规范,收到了多年以来执法人员无违纪、案件无诉讼、复议无撤销的良好效果。

五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法制监督,根据依法行政的目标要求,法制机构在充分履行执法监督职责的同时,加大对部门内部涉法事务、规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审查和把关力度,今年先后对电梯管理办法、地标管理办法和优化经济环境意见等文件实施了合法性审查。组织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案卷自查和送审工作。在执法权力、执法机构和人员、自由裁量权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基础上,全面明晰和界定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续聘12名依法行政监督员,完善门户网站上“双打”案件、听证、复议等政务公开措施,协调督促行风热线听众的产品质量投诉问题处理。严格执行“两法衔接”规定,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坚持和完善“行风跟踪监督卡”制度,及时纠正行为失范,全年全市系统发出“行风监督卡”5816张,满意率达到98.5%。坚持案件回访制度,自觉接受相对人监督,全年全市系统回访案件343件,回访率42%;落实层级监督,扎实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6月份完成了全市系统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提出整改意见70余条,抽查案卷52宗并通报了评查情况。下半年按照省局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市系统20**年7月至20**年6月的结案案卷自查活动,全面清理了规定期间的案卷,完成了案卷抽查送审工作,提高了案卷质量、规范了案卷管理。及时组织听证,依法运用听证结果,尽量满足相对人的合法诉求,今年以来共受理并及时组织听证案件8起。认真组织行政复议并督促执法机构严格执行复议决定,今年以来共移送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复议案件14件,向省局提交复议答辩书3份,保持了复议无撤销的记录。严格按照市检察院关于“两法衔接”工作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设施,适时录入和更新“两法衔接”数据库,保持“两法衔接”系统正常运转,受到市检察院的肯定并在“两法衔接”工作会议上交流了工作经验。

四、落实依法行政要求

我们始终把依法行政与加强行为规范统一起来,全面落实依法行政的规范性要求。

一是管理方式“标准化”。在全省率先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方式,将先进管理理念导入日常依法行政工作之中,确定“创新务实、公正高效、四化建设、提升质量、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质量方针,制定和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将质监工作视为“产品”,将上、下级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看作“顾客”,以“顾客”关注为焦点,做到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闭环运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水平。 二是工作流程“格式化”。推广质监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升级市局门户网站,完善基础业务数据库,一网打尽管理、执法和检验信息,依法固定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检测检验的步骤与程序,把质监工作的法规要求“格式化”,全面加强行政行为的他律措施;通过管理、执法和检验行为的实施,适时刷新监管系统中有关企业、产品和食品、特种设备的分布、类别、数量和管理进程等原始信息,适时掌握监管单元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并依法实施监管措施,基本实现监管“动态化”、进程“格式化”。

三是执法行为“程序化”。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和案件审理规定》和《湖北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和指导标准》,全方位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和实体要求,落实案件三级审理和查、审、决分离规定;将行政许可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按照法规规定和市政府要求,实行流程再造,突出便民特色;推广应用行政执法管理系统,依法固定管理、执法和检验的步骤与程序,把质监工作的法规要求“格式化”,全面加强具体行政行为的他律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执法监管体系及其功能,办案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抽查52份案卷,合格率达到95%,比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四是市区职能“一体化”。严格实行综合执法体制,归口稽查机构统一行使行政执法和处罚权;在市直部门中率先整合市、区行政执法和技术机构,合并和理顺市、区质监部门职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区行政执法、检测检验“一体化”,比市政府提出市、区行政工作“一体化”要求提前了整整四年,从根本上解决了由来已久的黄州城区市、区两级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老大难”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扰民扰企现象发生。

总之,今年以来,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与依法行政的要求和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加快推进黄冈质监的依法行政进程。

第二篇:xxx质监局执法打假案件办理汇报材料

一、案件办理总述

2013年度,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以质量安全和服务农民为主线,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添加剂专项检查、高考文具专项检查、乳制品专项检查、农资打假、农资计量专项整治、家电下乡产品、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白酒等专项执法检查。执法打假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执法车辆100余车(次),检查企业48家(次)、小作坊28家(次)、商品经销店130家(次),抽检肥料、农膜、滴管带等各类农资18批次,发现不合格农资3批次,合格率为83%。累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起,立案13起,结案13起(其中质量案件5起、计量案件2起、标准化案件6起),涉案物品货值共计254664元,罚没款总计104002元。

二、具体执法打假情况

㈠开展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安全大检查,我局围绕重点产品(酒类、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重点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和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农牧区及食品生产加工集中区域)的食品主要质量问题,突出安全类指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打假活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起,涉案金额2.7万元。

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我局组织开展了以化肥、农膜、滴灌带、农药、农机及零配件为重点产品,以农资打假下乡、助农惠农为主要内容的“农资打假利剑”行动。此次行动检查辖区内农资经销店36家,检查农资数量120批次,立案

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3起,涉案金额7.56万元。

㈢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认真开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行动。对我县辖区内的锅炉使用单位9家9台次,压力容器使用单位7家34台次,液化气销售点8家,电梯5家5台次,起重机3家3台次进行了全面大检查,主要对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检验合格报告、液化气瓶安全使用年限等内容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中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3份(压力容器泄漏、压力表超检定周期、违法安装压力容器),截至目前两起已整改完毕,一起还在整改之中。

㈣开展“计量惠民”执法打假活动,针对全县辖区内集贸市场内的定量包装产品和电子台秤、6家售煤点的在用电子汽车衡和19家夏粮收购企业在用电子汽车衡是否经检验合格有效,是否存在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安装作弊装置现象,是否存在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而违法向社会出具公正计量数据或伪造计量数据等内容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计量违法案件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元。

xxx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O一三年十一月六日

第三篇: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

质监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旅办发[2009]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

现将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质监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关于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质监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二OO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关于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

质监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我国旅游质监工作和队伍,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和有一定规模的队伍,在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开展检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国家赋予旅游部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加强市场秩序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质监执法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

(一)实现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确立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需要全行业高度重视旅游业的素质、质量。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对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贯彻落实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方针的需要。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旅游特别是国民旅游在扩大内需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市场、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国内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工作和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依法行政的需要。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发展,要求政府职能从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转变,行政管理从权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换,行政执法从多头执法、权责不对应向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责一致转换。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行政规章,各省区市出台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都需要有一支正规有力的专门旅游执法队伍。

(四)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我国在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管理、市场秩序和员工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诸如低价运作、无证照、变相出让证照和超范围经营、旅游购物价格虚高、私收佣金等突出问题。在旅游质监执法工作中,也存在职能定位不准、法律地位不明、工作力量不够、法规依据不足、工作手段不力、工作条件不好等突出问题。履行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职责,稳定壮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需要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五)合理确定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各地应根据旅游业发

展和旅游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能,承担全面受理旅游投诉、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任务,并行使相应监督检查权。

(六)明确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主要任务。当前,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承担起三项主要任务,即受理旅游投诉、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开展旅游行政执法。

(七)明确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职责分工。国家旅游质监机构,主要负责旅游质监政策、方针、制度的制定,负责协调、指导和督促其贯彻落实;省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省内旅游质监执法工作职责,同时依法开展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地市州和县市区两级质监执法机构,具体承担旅游质监执法的主要任务。

(八)逐步统一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的组织形式。目前,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在全国基本是一致的。各地相继设立的旅游执法机构,省级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总队,市(地、州)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大队,县(市、区)可以设立旅游行政执法队。各地组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以及按何种方式组建,由本级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决定,省级旅游部门应该予以指导、督促和支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与旅游执法机构,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投诉受理工作

(九)全面受理旅游投诉。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专门负责受理旅行社投诉,尽快转到受理旅游者对各类旅游服务企业的投诉,包括对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店和旅游文化娱乐单位的投诉,要坚持有诉必理、理后必答、及时处理和化解投诉纠纷。

(十)明确投诉处理方式。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对所接受的旅游投诉,一般采用居间调解、转送其他部门、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和处罚、建议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等方式处理。依法取得行政执法

权的,依据授权进行行政裁决或做出处罚。

(十一)严格投诉受理工作规范。从接待、接受旅游投诉,到立案、调查、审理、调解、结案等各个环节,要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受理文书,受理投诉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和工作规则办事,并注意文明用语、仪容礼貌 和专业素养,注意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提高效率和质量。

(十二)设置并公布旅游投诉电话、投诉受理程序和工作规则。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积极支持、参与建设和开通“12301”旅游咨询投诉电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网上进行和受理旅游投诉。要在旅游经营服务场所、游客集散地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向游客和社会公众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制定并公布投诉程序、投诉规定和工作规则。

(十三)开展旅游消费教育和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旅游消费教育和指导工作的形式,通过发布旅游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消费课堂、发表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观点等多种形式,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合理维权。针对旅游服务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易发问题,建立面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警示与提示机制,揭露旅游消费陷阱。

四、认真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

(十四)要依法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要在开展旅游团队、导游服务现场检查的基础上,依据授权或职责规定,逐步独立或与相关执法检查机构共同组织和开展对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馆、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店和旅游文化娱乐场所等各类旅游经营服务行为的现场检查。

(十五)创新现场检查方式。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在独立和共同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的同时,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内专家、游客等为本地常年旅游服务质量督查员,通过明查暗访向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情况和意见。

(十六)加强工作制度和规则建设。要把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则建设作为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制定实行旅游服务质量现场检查工作程序、检查标准、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守

则等工作规范,以规范工作、规范执法。

(十七)建立督查和报告制度。实行上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对下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服务质量检查工作的督查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全国旅游服务检查工作统计报告和信息发布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检查工作的状况。

五、积极开展旅游行政执法

(十八)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运用制定、修订法规和调整工作职能等途径,积极争取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和现场处罚权。

(十九)认真履行旅游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职责。经法规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授权,开展旅游执法检查和现场处罚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按照法规和授权,积极开展旅游执法检查。

(二十)积极参与联合旅游行政执法。政府授权参与旅游综合执法或联合执法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行政执法工作。

六、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协调配合和内外交流

(二十一)加强地区间的协调配合。要加强区域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执法、协调办理旅游投诉案件的机制,鼓励、支持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开展横向协作交流。

(二十二)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建立跨境、跨国旅游质监执法协作交流机制,共同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

七、进一步提高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素质

(二十三)明确对旅游质监执法队伍人员的基本要求。旅游质监队伍要有奉献精神,要熟悉业务和法律法规,善于开拓创新,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十四)要选择配备高素质的旅游质监执法人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选择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干部,要关心在旅游质监执法岗位上工作干部的成长。

(二十五)加强旅游质监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各地要建立制度、

制定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旅游质监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和人员自身,也要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十六)建立专门的考核奖励制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质监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考核、评优、表彰制度,促进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水平和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八、努力改善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条件

(二十七)进一步提高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地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方支持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将其作为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和建设旅游强国、强省、强市的战略性工作,与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设施建设、市场推广和客源开发一起抓紧抓实。

(二十八)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的法规基础。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利用法规、规章制定、修订和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等契机,积极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提供可靠的法规基础。

(二十九)切实解决经费来源和保障问题。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解决质监执法机构经费来源问题。目前暂无条件转变为行政性质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努力实现经费来源的财政全额拨款,坚决杜绝以罚养人、养人再罚的行为。

(三十)继续改善物质条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质监执法机构提供必要物质保障,要创造条件继续为旅游质监执法机构配备执法车辆。为增强旅游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协调性,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统一旅游质监执法标识和服装。

第四篇:关于质监行政执法创新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质监行政执法面临着重许多新变化: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质监部门职能也在不断加强,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赋予了行政法新内涵;建设法治质监、和谐质监给行政执法提出了新要求;制售假冒伪劣不法分子逐渐熟悉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多种手段逃避法律制裁,给行政执法增加了新难点;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新规定,直接涉及质检工作渎职侵权有7个罪名,与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渎职侵权有9个罪名,给行政执法增加了新风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开创打假工作的新局面。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执法创新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创新执法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行为体现作为。要实现执法的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真正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执法的全过程,以执法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全力提升工作层次。

一是服务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寻求和准确把握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执法职能渗透到 “ 质量兴市 ”、“ 质量兴县 ” 战略之中,全面提高地方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服务民生。将执法职能不断渗透到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中、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不断拓宽和调整执法打假工作思路,将执法重点调整到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和打假工作上去,重点关注家电下乡产品、食品、农资、建材等民生产品,确保履职到位。

三是服务中心。在执法过程中,紧紧围绕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产品质量问题,围绕可能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上档次的质量调研报告上报党委政府,做好参谋助手,争取地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促进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是服务企业。克服“救火式”的被动执法,坚持提前介入,主动帮助、扶持、督促企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变事后查处为事前、事中防范,变被动执法为主动监管。寓服务于执法,寓教育于监管,注重纠正违法行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创新执法方式

“和谐执法”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积极主动进行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提高执法工作的公正性、规范性、艺术性和文明性,从而减少执法摩擦系数,有效化解行政纷争,提升执法社会效果。

一是实行“阳光”审案,促进执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执法依据公开,办案程序公开、办案结果公开,促进执法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完善 “开门审案”制度,邀请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部分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参加旁听,并就案件办理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恰当,处罚是否公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确保行政执法过程的文明和谐。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报道原则,强化深度宣传、专题宣传和系列宣传,积极向全社会宣传质监系统稽查部门的工作性质、任务、宗旨,弘扬质监执法打假成效,使社会各界了解稽查、理解稽查、支持稽查。

二是推行执法说理,促进执法文明。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进一步借鉴司法判决文书模式,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注重说清“三理”,即讲清认定违法事实的事理、讲清适用法律的法理、讲清处罚裁量的情理,使执法文书达到事理、情理与法理相互交融,增强执法文书的鲜明性。推行全过程说理执法,在行政执法告知阶段,平等说理;在案件审理阶段,公开说理;在听证阶段,充分说理;在决定处罚阶段,规范说理;在执行处罚决定阶段,公正说理。通过全过程说理,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享有听证权利、知情权利,促进执法人员正确实施法律法规,把行政争议充分化解在执法过程中,使当事人能够舒畅地接受行政处罚。

三是规范自由裁量,促进执法公平。坚持起点公开、基点公平、终点公正的执法理念。注重综合考虑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行为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参照裁量规则规范使用自由裁量权,既保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又要体现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在实施处罚时,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到三个区别:轻缺陷与重缺陷相区别,故意与过失相区别,初犯和累犯相区别。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适度、客观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真正体现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三、创新执法机制

质监部门执法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单靠执法部门“唱独角戏”监管很难到位。同时,质监执法还面临强制性手段不足等问题,如果习惯单兵作战,不善于运用整体力量或借助外力,面对不配合的行政相对人或拒不执行决定的行为,往往只能以“尽职了”而终。长此以往,不仅有损质监部门形象,助长不良之风,而且还会造成我们执法领域萎缩和执法人员士气低落。要进一步提升执法打假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创新执机制,整合内外执法资源,构建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协作共赢平台。

一是构建“两法”衔接机制。健全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对质监系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法律法规梳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一些案情复杂、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共同研究,防止以罚代刑,有效规避风险。加强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特别是共同开展大规模打假行动,促进信息交流、强化证据收集、预防暴力抗法、克服地方保护。根据办理的违法案件案值或违法情节,特别是有证据表明涉嫌犯罪的行为相对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主动邀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促进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现场移交,减少进入司法程序的环节,增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合力。

二是健全外部协作机制。积极与工商、卫生、药监、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联合行动、协查办案、案件移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手打造“大监管”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缝监管,确保执法打假工作快捷高效。如与工商等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消防产品监管机制,与建设部门开展“建材专项整治”和“清新居室”专项监督抽查、整治行动,查处建材类质量技术监督违法案件;充分利用政府打假办设在质监部门的有利条件,推动政府履行"打假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向地方政府报告大案要案和区域性问题;尽快建立区县局与乡(镇)、街道办及开发区、居(村)委会等基层政府或有关组织之间的打假协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在基层形成对假冒伪劣群防群治的防线。

三是完善内部联动机制。加强省、市、县三级稽查机构协同联动,构建执法协作和资源共享网络,规范案件通报、案件协查、案件移送工作;加强系统内部执法机构、业务部门、相关技术机构在打假治劣、政策规定通报、产品质量不合格后处理等方面协调配合,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发挥职能互补优势,推进职能资源发挥的最优化;加强与上级局、认证认可部门、有关行政许可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获取执法信息与证据,形成执法打假整体合力。

四、创新执法平台

“科学发展要执法,执法工作要科学。”要不断夯基固本,创新执法台,实现执法工作自身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是创新技术平台,实现执法科技化。面对当前违法分子造假手段日益先进隐蔽、方式多种多样的现状,要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技术优势, 大力推行科技打假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开展执法打假课题攻关,提高快速鉴别、取证、检测、查询等技术能力,提高打假“科技含量”;积极开展技术执法活动,加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以建设数字化执法队伍为目标,加大执法装备的体系化配置。增加手提电脑、摄像机、录音笔为主的信息化及调查取证装备,以及电子秤、数显壁厚干分尺、数显游标卡尺、图层测厚仪等基础检测工具,微欧仪、多功能交流参数仪、调压仪、精密稳压仪等电气类设备,形成整套执法装备一体化配置、体系化运行的模式,提高执法保障能力。

二是建立信息平台,把握打假主动权。坚持“情报先行、信息主导、精确打击”的稽查工作方针,着力提高稽查部门主动发现、先期控制和及时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建立专门执法情报机构,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打假协查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收集情报信息、案源线索的网络和渠道,加强与各政府部门、企业、周边地区、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打假情报信息的相互通报和管理,畅通省、市、县三级案情信息传递渠道,努力做到打假工作情报信息先行;加强打假信息分析与综合利用,突破就个案查个案的工作模式,加强对苗头性、潜在性、普遍性的产品质量问题的研究,重视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假冒伪劣问题,预测和分析研究确定稽查方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执法全过程监控,提升执法管理效果。

三是完善教育平台,提高队伍执行力。古人云:"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兵强将,为断提升队伍执行力。以争先创优、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契机,加强稽查文化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采取集中训练与岗位练兵、个人自学与战训结合和交流挂职与技能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独立办案、组织协调、应对妨碍执法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篇:质监站行政执法考试题(1)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于( )起实施。

A、2005年1月1日; B、2005年6月1日; C、2005年10月1日; D、2006年5月1日

2、在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现场工作具体开展之前,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制定现场 工作安全保障方案,并与质监机构和( )等单位共同签认、执行。

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路政部门; D、检测机构

3、在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现场工作具体开展之前,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向(

)进行安全交底。

A、检测人员;B、施工监理人员;C、施工单位配合人员;D、所有参与现场工作的人员

4、施工单位应当向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

)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

A、培训使其熟悉;B、书面告知;C、宣传讲解;D、当面告知。

5、(

)对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实体检测结果(数据、分析、结论)负责。

A、检测机构;B、省质监机构;C、项目法人;D、施工单位

6、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实体检测费用由(

)承担。

A、项目法人(建设单位);B、检测单位;C、质监机构;D、施工单位

7、建设单位或者项目法人在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

),按照交通部的有关规定到质监机构办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手续。

A、十五日;B、二十日;C、三十日;D、四十五日

8、质监机构自收到质量监督申请资料之日起(

)内,对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公路工程项目,出具质量监督通知书。

A、七日;B、十日;C、十五日;D、二十日

9、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质监机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通报有关 1

单位。对一般质量管理问题和一般质量缺陷,责令限期整改;对不合格工程,( );对违法的质量行为依法予以纠正。

A、责令停工整顿;B、责令限期返工;C、责令限期返修;D、责令返工并罚款

10、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前,质监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质量鉴定并出具( )。未经质量鉴定或质量鉴定不合格的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质监机构对质量鉴定结果负责。

A、检测报告;B、检测意见;C、质量鉴定报告;D、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11、质监机构因工作需要对工程实体进行非常规试验检测和交工、竣工验收检测依法发生的试验检测费用,由(

)承担。

A、建设单位;B、检测单位;C、质监机构;D、施工单位

12、公路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

)内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报告。

A、十二;B、二十四;C、四十八;D、三十六

13、建设单位对未经工程质量检测或者质量检测不合格的工程,按照合格工程组织交工验收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 )以下的罚款。

A、三;B、四;C、五;D、六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

)。

A、组织人员疏散、进行救援;B、组织人员控制事故;C、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D、拨打110报警

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发现的从业单位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

)。

A、书面通知限期整改;B、责令限期排除;C、责令停止施工; D、责令立即排除。

16、公路水运工程的施工期间应为施工现场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

险费应有(

)支付。

A、施工单位;B、分包单位;C、劳务队伍;D、总承包单位。

17、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恩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之日起,(

)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3年内;B、5年内;C、8年内;D、10年内。

18、施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

)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A、三百人;B、五百人;C、八百人;D、一千人。

19、在(

)中,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准入制度,是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大举措。

A、《建筑法》;B、《安全生产法》;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公路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分为( ) 。

A、甲、乙、丙、丁四级

B、甲、乙二级

C、甲、乙、丙三级和专项

二、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参与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工作的各方应遵循(

)的原则。

A、公开;B、公正;C、客观;D、规范

2、施工单位的“三类人员”通常是指:(

)

A、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B、项目施工负责人;C、特种作业人员 D、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中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A、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 B、从业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转情况; C、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情况;

D、招投标工作执行情况;

E、勘察、设计质量情况、工程质量情况,使用的材料、设备质量情况; F、工程质量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合法性情况; G、从业单位履约情况;

4、质监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A、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合理,其数量不少于职工总数的70%; B、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C、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D、有适当的工作场所与试验检测设设施; E、有健全的质量监督和组织管理制度; F、经省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5、建设单位办理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应当向公路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质监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

A、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 B、公路工程项目审批文件; C、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文件; D、公路工程项目从业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E、公路工程招标投标文件; F、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G、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6、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质监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

A、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B、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C、对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严重的工程项目进行停工;

D、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7、公路工程施工的从业单位是指:(

)

A、建设单位;B、勘察设计单位;C、施工单位;D、监理单位;E、检验检测单位;F、质量监督机构;G、项目评价单位;H、供货单位。

8、下列属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条件的是:(

)

A、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经完成;

B、施工自检工程质量合格;C、监理评定工程质量合格; D、质量监督机构质量鉴定合格;E、竣工文件按照规定编制完成; F、各参建单位完成了各自的工作报告。

9、下列属公路水运安全生产费用列支范围的(

)

A、安全生产措施费用; B、安全教育培训、办证费; C、个人劳动保护防护用品、防暑降温及护肤用品费; D、工伤保险费用; E、特种设备检验、办证费用; F、抢险、救灾、救护的应急救援费用;

10、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单位应在下列地处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设施(

)

A、施工现场出入口或沿线各交叉口; B、施工起重机械作业区、拌合站; C、临时用电设施、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

D、施工的孔洞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码头边沿、桥梁边沿;E、施工临时通行便道。

11、政府监督具有以下性质 (

) 。

A、强制性;

B、执法性;

C、全面性;

D、宏观性。

12、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 )建设改造与养护并重的原则。

A、全面规划

B、合理布局

C

、保护环境

D、保障畅通

E、确保质量

13、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

)。

A、国道

B、省道

C、县道

D乡道

14、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 )制度。

A、法人负责

B招标投标

C、工程监理

15、(

)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A、建设单位

B、勘察单位

C、设计单位

D施工单位

E、工程监理

16、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当坚持(

)的方针。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17、《安全法》中规定的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权利有哪些?(

)

A、知情权 B、批评、检举和举报权 C、拒绝权 D、避险权

E、索赔权

18、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公路水运工程下列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A、现场驻地

B、施工作业点(面) C、安全标志设置地点

D、预制厂、半成品加工厂

E、非标施工设备组装厂

19、下列案件(

)属于行政处罚。

A、行政拘留;B、拘役; C、开除公职;D、吊销驾驶证

20、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 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B、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C、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立法法》,制定《行政强制法》。(

)

2、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

3、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4、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

5、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

6、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设定。(

)

7、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

8、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

9、法律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一定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

10、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法规设定。( )

四、简答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2、

1、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造价员转正申请表下一篇:朱家湾村美丽乡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