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舆情分析

2022-07-24

第一篇:应急管理舆情分析

应急救援中心舆情管理制度

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应急救援中心支部委员会

舆情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舆情管理、舆情监测,特别是中心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中心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促进和保障中心网络信息服务健康、

有序

发展,根据国家、公司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

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中心职工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

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

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

特指可能或已经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

网络舆情的管理

与处置,

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

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

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

考核工作。

组长:刘

张文虎

组员:领导班子,及各部室、中队主要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刘

舆情监测队伍成员:综合办公室全体成员。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

,中心的网站、微信,

职工个人,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体的舆情情况,

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

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

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

并作好

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

及时上报中心。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

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

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

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

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舆情

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

料。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中心和中心形象的影响上,

而要站在指战员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中心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职工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

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适时转移目标,

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

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

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舆情监督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

对新

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送办公室分转交办。

1.

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中心和职工相关舆情信息、帖子和相关跟帖。

2.

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中心和职工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

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中心和职工的意见、建议、投诉,

相关问题的咨询,

涉及领导、工作人员等人员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

监测方法。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

览,收集相关敏感话题和信息。

4.

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

2次对相关网站进行浏览和搜

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每月至少

1次的舆情通报。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

被网络媒体出现和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

面报道,

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立即向具体业务主管人汇报,

1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

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

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

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

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

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被上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特别重

大突发事件,

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

3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汇

报,

1天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七、重点监察内容

职工在网上不得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

本原则;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6)损害中心和中心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第二篇: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实施方案

各客运出租汽车公司、县区客运管理机构、处属相关科室:

根据《***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经会议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 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决定成立领导组:

长:AAA 副组长:BB

CCC

员:EEE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媒体信息发布、舆情内容监管、舆情信息应对及回复等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处办,办公室主任:FFF(兼)。具体承办人员:GGGG。

二、 媒体舆情信息范围

1、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

2、 网络媒体,包括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社区网的新闻、论坛、微博、贴吧等新媒体;

3、 社情民意通道;

4、 市政府热线诉求。

三、 工作任务

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的原则,对各大网站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运出租行业的舆情信息和报道,及时预警和应对,努力推进媒体舆情信息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具体承办人员在办公室的领导下要搜集舆情信息,要每天浏览、搜集报刊、电视、广播、网站、论坛、微博、百度贴吧等涉及到客运出租行业的舆情信息,特别是重点关注ZZ吧、爱我ZZ吧、我爱ZZ吧、CC吧等网络平台的舆情信息。

2、发现一般舆情信息后,要及时报办公室负责人,协调有关科室部门进行处置应对;发现重大舆情信息要及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同时向单位主管领导报告。

3、收到上级部门批转件后要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按规定时限办理和应对上报办理结果:对特急舆情和重大舆情,要在接到批转件后24小时内办结,防止影响扩散;对一般舆情要在接到批转件后2小时内正面回应,并在3日内办结;因情况复杂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做出解释说明,上报阶段性进展情况;办理结果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依法有据。

4、要借助媒体,拓宽应对空间。日常工作中,要主动积极寻求各种媒体的帮助配合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有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5、强化督查, 严肃追究责任。客运处监察部门要按照“批给谁,谁承办,谁上报,谁回复”的原则进行监督办理。对未能及时按规定时间办结并且不上报进展情况和没有及时主动进行网络及媒体回复的,在全行业进行通报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对在工作中因为失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将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媒体在影响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做好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有助于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公司、相关科室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媒体舆情信息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

2、严格制度,统一应对。各公司、相关科室要建立健全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序办理,及时应对。

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公司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快速反应、实事求是、正面回应、激浊扬清、群众满意”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媒体舆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2013年12月6日

第三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2010-07-29 01:06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

51摘 要: 本文结合2008年以来网民集中关注的突发事件,对网络舆情折射的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各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管理

盘点2008年至今,以云南省“躲猫猫”事件和河北省“三鹿奶粉”事件为代表,网民针对自身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等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

一、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网上舆情是指民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网下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被以文本、视频、图片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后,引起网民以跟帖、论坛留言、博客等形式参与讨论的舆论。

1.网络舆情折射社会热点。在中国,由于传统媒体受到严格管理,被赋予“晕轮导向”的责任,因此民意往往借助互联网来表达,从信息量到观点数量,互联网都无可争议地压倒了传统媒体,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发源地,更能够折射出社会热点。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偶然性:不少突发事件是由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事件诱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主体多元性:尽管突发事件的发展升级受网上网下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网民的年龄、职业和籍贯呈多元态势,他们对同一事件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也不尽相同。

影响广泛性:网民多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热点。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不足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状况反映着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管理理念落后,“重救轻防”的思想仍占主流。重救轻防、事后设防的观念,往往会导致信息披露“滞后”,政府行为失当。不能否认,因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不少地方还存在这样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封杀消息外传。而当网络上谣传四起时,才迫不得已公开发表声明,花费数倍的力气去挽救。但这个时候,民众的质疑和猜测已经满天飞,政府陷入被动,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2.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缺失,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的权威信息传播得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化解,越有利于网上舆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在杭州地铁塌方事故中,信息良性互动的缺失,引发网民对责任认定的巨大不满,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

3.突发事件常态化应急机构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实行的是临时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危机事件,在一个临时性、非常设机构的领导下,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危机事件。缺乏专门的、常设的机构来从事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4.管理制度不健全。关于网上舆情紧急状态与行政紧急处置、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对待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么反应缓慢,要么为了推卸责任,草率地发布一些不合常理、经不起推敲的结论,新闻报道中“第一责任人”的缺失,对待重大网上舆情延报、不报而造成延误时机等问题。在目前现行的管理制度中,这些问题都无法追究责任人。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探索

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工作重点变“救”为“防”。一方面,在政府的官方网站开辟新的栏目,通过实名制等制度允许网民和公民发表意见和提建议,建立即时交流群,接受第一手的用户反馈信息,将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做细、做好。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树立“变管理为服务”的意识,扭转角色,主动触“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主动与网民沟通协商,切实关心群众利益。

2.要在各级政府建立常设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常态管理结合起来。常设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包括:网上舆情监管部门和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1)网络舆情监管部门。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而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决定了网络的突发性、直接性、快速性、偏差性等特点,因此能否做到及时监控、汇集、跟踪事态发展、研判网上舆情,是引导公共危机舆论的重要前提。

(2)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常态管理结合起来。我国应参照国外经验,尽快建立常设性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平时负责突发事件的研究与模拟演练,当危机发生后承担起危机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

3.建立政府与网民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1)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门的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从属于各级政府的常设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在网上就调查情况对网友进行答复,保证渠道通畅。(2)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同作战,形成舆论合力。在突发事件中,网络以其强大信息流量和交互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却使得网上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民们极易形成缺乏事实基础的主观性意见,需要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在长时间的传播中,以其信息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赢得了受众,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具有品牌效应。

4.健全管理制度,改进官员问责方式。面对突发事件,加强官员问责有利于促进事件及时解决。但目前的问责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敷衍舆论和群众的工具,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少“问题官员”在事发后不久就被重新安排甚至升迁,如在瓮安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后不久,相关责任人就悄然在异地复出。因而改进问责制度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头,落实到直接负责人。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善于引导,积极应对,网络将会促使突发事件尽快得到解决,从而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有序的建设性力量。

参考文献:

[1]祝华新.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今传媒,2008,(2).

[2]郭严.发挥网络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传播,2006,(7).

[3]项宁一.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新闻实践,2006,(11).

第四篇: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东岗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 谢延平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年级组长 团队负责人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

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所有教师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校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机构 1.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国 副组长:**强 **霞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事件承办人 **东 **冲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教导处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教导处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人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网络信息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学 2018年6月

上一篇:勇救落水儿童事迹下一篇:研究性学习的感想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