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22-06-22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的批复

国函〔2007〕110号

统计局:

你局《关于拟请批复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国统字〔2007〕13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同意建立由统计局牵头的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附件:

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精神,抓紧建立科学、统

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切

实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增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经国务院同意,建立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能

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订建立全社会服务业统计的方案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部门服务业统计中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阶段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服务业统计各项工作。

二、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统计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旅游局、证监会、保监会、邮政局等3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可根据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由统计局局长担任召集人,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为第二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统计局,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

担任。

三、工作规则

(一)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会议由统计局召集。

(二)联席会议主要工作内容。研究部门服务业业务统计资料、财务统计资料和行政记录向统计局提供的交换制度;研究建立服务业统计数据共享制度;对于服务业统计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保证服务业统计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研究部门服务业统计向行业服务业统计转变的办法。

(三)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方面,并抄报国务院。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 集 人:谢伏瞻统计局局长

第二召集人:欧新黔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成员:杨周复教育部部长助理李学勇

孙永波

姜 力

廖晓军

孙宝树

鹿心社

齐 骥

王志国

翁孟勇

娄勤俭

易小准

周和平

陈啸宏

杜金富

龚 正

钱冠林

王东峰

蒲长城 科技部副部长 公安部部长助理 民政部副部长 财政部副部长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建设部副部长 铁道部副部长 交通部副部长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商务部副部长 文化部副部长 卫生部副部长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海关总署副署长 税务总局副局长 工商总局副局长 质检总局副局长

李干杰环保总局副局长高宏峰民航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广电总局副局长

孙寿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王 钧体育总局副局长

林贤郁

徐一帆

王志发

屠光绍

李克穆

王渝次 统计局副局长 统计局副局长 旅游局副局长 证监会副主席 保监会副主席 邮政局副局长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函〔2011〕50号 【发布日期】2011-05-03 【生效日期】2011-05-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国函〔2011〕50号

安全监管总局:

你局《关于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安监总管三〔2011〕3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建立由安全监管总局牵头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

二○一一年五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问 答

3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银监会融资担保业务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发布施行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什么是融资性担保?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答: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办法》是根据当前融资性担保业规范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需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的。《办法》的制定实施,将对融资性担保业的规范和发展产生现实和长远的积极影响。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担保行业缺乏相对统一的准入要求和经营规范,也没有建立持续的日常监管制度,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仅作为普通的工商企业进行注册管理,导致行业市场定位不清、机构发展无序、经营管理失范,融资性担保的专业优势和增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办法》正是要通过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条件、业务规范、监管规则和法律责任,明确其性质、市场定位和基本的运作规则,促使其按照审慎经营原则,确立可持续经营的业务模式,增强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加强监管的需要。十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我国融资性担保业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融资性担保业不断暴露出业务运作规范性差、内部管理松

1 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担保行业的整体形象,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不进行行业规范,不实施持续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业是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制定《办法》,可以为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运作,加强持续有效的监管提供制度依据。

(三)是防范和化解融资性担保业风险的需要。融资性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增信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具有金融和中介两重属性,是一个高杠杆率、高风险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直接取决于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杠杆率、拨备、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的审慎监管,促其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处臵风险,尽快步入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

问:《办法》的起草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制定《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发展和监管实际,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性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为发挥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作用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办法》的起草确立了以下原则:

一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当前担保业实际状况,着重总结担保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并重的理念。比如,在资本金准入门槛的设臵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授权地方监管部门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又如业务范围、担保放大倍数以及有关审慎指标等,都充分考虑了担保机构现状和扶持发展的要求。

2 二是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能管好的,办法不作过多、过细的限制。比如,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评估和选择,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市场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可以通过银行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约束和指引,引导担保机构加强风险控制,审慎经营。在具体监管指标设臵上管住主要方面和突出风险点,重点对准入、经营规则、监管要求以及资本金管理、准备金管理、集中度控制、为关联方担保、信息披露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做出规定,对于其他问题则主要由地方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或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等进行规范。

三是着力规范管理。对担保机构违背基本经营规则的严重不规范不审慎行为,比如一些脱离主业、专干副业,打着担保名义,实际从事放贷、骗贷等行为的担保机构必须进行规范整顿,净化融资性担保市场。

问:《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办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公司制融资性担保机构,即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办法》共七章,五十四条。其中,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与依据、经营原则、监管体制及相关释义;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重点确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制度与设立的条件;第三章业务范围,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禁止行为;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集中度管理、风险指标管理、准备金计提、为关联方担保的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披露等进行了重点规范,对公司治理、专业人员配备、财务制度、收费原则以及风险分担等内容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五章监督管理,对非现场监管、资本金监管、现场检查和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响应、审计监督、行业自律以及征信管

3 理等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第六章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度内规定了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规定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制定相关办法的授权、规范整顿等内容。

问: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多少?

答:根据《办法》的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就是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融资性担保业的实际需要,由当地监管部门来决定,但任何地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开展哪些业务?

答: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经营以下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同时,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兼营以下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其他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

4 其他业务。

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其中,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问: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规定了哪些禁止行为?

答: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问:《办法》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施审慎监管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审慎监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性质、定位决定的。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业务品种呈现多样性,和投资、融资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信用放大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因而具有金融性和中介性两重属性。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外部担保和增信,在促进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以及新兴朝阳型、科技创新型政策扶持产业有效配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因此,从性质和定位上讲,融资性担保公司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二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特征决定的。融资性担保业是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性为全世界公认。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发生机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千差万别,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大数法则无法或难以适用,很难精确地计算出合适的担保费率以维持业务需求与保本

5 盈利之间的平衡。因此,对每笔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性担保业务面临来自被保人、担保公司自身、金融机构以及法律、政策等几个方面风险的集合,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担保机构都将直接承担责任风险,这就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是实行审慎监管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在的亲周期性,决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稳健的基础上。一方面必须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资产与负债价值,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与经营业务的规模和风险偏好相匹配;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加强审慎监管,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促使其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和管控,实施科学决策和审慎经营管理。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管原则是什么?

答:融资性担保业务审慎监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二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实行前臵行政许可,推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三是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放大倍数、拨备、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实施审慎监管。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实行何种监管体制?

答:根据国办发„2009‟7号文件精神,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组成,银监会牵头。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

6 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臵,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臵,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问:近期在规范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资性担保业经营和监管工作要以落实《办法》为重点,逐步树立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的理念,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科学发展,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不断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全力促进融资性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2010年,联席会议将紧紧围绕宏观经济和融资性担保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按照“全面统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规范发展。积极指导地方监管部门,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办法》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融资性担保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抵押质押登记和征信管理体系,协调工商、税务、房管、司法等部门,提高抵押登记、债务追偿的效率。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稳妥推进规范整顿工作。自《办法》施行之日起到2011年3月31日,各地监管部门将在全面调查研究,摸清经营管理状况和

7 风险底数的基础上,对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全行业的规范整顿工作,推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改革创新和重组改造,督促其按照审慎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经营规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走上依法规范经营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联席会议将指导各地监管部门实施担保人才战略,制定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计划,在出台各种监管制度的同时,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高管人员培训力度,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业务培训,尽快提升行业人员的业务经验、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同时,指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把融资性担保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持续推进。

五是加快推进有利于融资性担保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打造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息查询制度,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推动建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严惩失信行为,通过强化社会信用意识,从根本上降低担保风险,为融资性担保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周生贤强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让人民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记者 周文颖 2010-07-12

7月9日,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并讲话。

中国环境报 记者王亚京摄

中国环境报 记者周文颖 北京报道 7月9日,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秉持环保为民的服务理念,突出重点,完善政策,严格执法,让人民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

周生贤说,去年以来,我国发生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重金属污染是在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累积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涉重金属行业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压力将有增无减。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就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实现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

周生贤指出,为有效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势头,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9.2万人次,检查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其中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今年的联合专项行动,再次全面排查重金属排污企业10896家,其中有960家企业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涉及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制定了涉及含砷、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今年6月,在各部门各地区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监管体系,为实现污染源综合防治水平大幅度提升,突发重金属污染事件显著减少,重点防控区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周生贤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突出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执法监督,扎实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施进程,把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省(区、市)和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部际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省(区、市)政府要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对完不成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要突出重点,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整治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的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彻底取缔关停国家明令淘汰的小电镀、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暂停其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审批。严肃查处重金属排放企业的违法建设行为,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进一步规范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管理,督促重金属排放企业建立特征污染物产生、排放台账和日常监测制度,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情况;督促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规范原料、产品、废弃物堆放场和排放口,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重点防控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三要受理投诉,认真查处。认真梳理有关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举报和信访案件,严厉查处危害群众健康、社会反响强烈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对屡查屡犯、明知故犯、偷排偷放、多次被查处仍未整改到位的,一律停产整顿;对超标排放的,依法给予高限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对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改正,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关闭;对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一律取缔关闭;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一律取缔;对历史遗留的重金属废物堆场,统筹谋划,妥善予以解决。四要制定办法,严格考核。抓紧研究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主持。

会上,环境保护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及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4个省(区)政府分管领导对《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进行了深入细致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原则通过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 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纪 要 (2007年1月30日)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和《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进一步深入扎实做好广告专项整治工作,2007年1月30日,工商总局、中宣部、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联合召开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中纪委驻工商总局纪检组组长石见元,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惠鲁生,中医药局副局长李大宁等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主持。

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会上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吴仪副总理对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通报了前一阶段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对成员单位所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周伯华在讲话中指出,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行动,充分发挥部门间的整体优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形成了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强大合力。2006年工商机关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18万件,其中虚假广告案件1.66万件;责令改正3611件,责令停止发布1.96万件。在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广告市场秩序整体上有所好转,严重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蔓延的势头得到控制,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各部门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结果,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共同发挥职能作用的结果。周伯华说,广告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治理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国务院要求工商总局作为牵头协调单位,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积极主动搞好协调服务,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牵头协调职责,使联席会议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周伯华指出,虚假违法广告误导群众,欺诈消费者,损害老百姓利益,是扰乱市场秩序,引发社会不和谐的一大诱因。目前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预期的整治目标,距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相当差距。下一步的整治任务仍然很重,还有大量工作亟需完成。近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对前一阶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了《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体现了各部门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必将对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起到有力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周伯华强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继续齐心协力,更加扎实有效地搞好广告专项整治,务求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不辜负国务院领导的重托。

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在讲话中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距离广告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李东生强调,尽管广告工作属于经济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它是信息传达,本身就有政治导向的要求,也有格调上的要求。目前,存在政治上打擦边球的广告,格调低俗的广告也时有出现,在广告市场整治中要予以高度重视。他要求媒体、广告审查部门、广告客户要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虚假违法广告;广告行业要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广告市场重在培育,要防止广告客户之间、广告商之间、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李东生表示,中宣部作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2007年将继续在工商总局的统一协调下,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在讲话中指出,2005年以来,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每年都把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作为纠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支持配合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对虚假违法广告实施监督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2007年,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将按照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防止松劲情绪,对虚假违法广告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积极配合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搞好专项检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积极促进建立健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长效机制;要把严查执法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作为工作重点,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信息产业部门开展了“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和对手机短信违法犯罪的专项治理,打击了不法声讯台,坚决制止包括虚假违法广告在内的不良信息的传播。2007年,信息产业部将继续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业务、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工作,采取“疏导、封堵、监管”并用原则,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自律等手段开展综合治理;规范网络行为,配合工商等部门清除违法广告,对经相关部门依法处罚停止其服务的,及时通知并监督相关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卫生部门结合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进行了专项治理;与工商总局联合修订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医疗广告案件。目前,经查证属实并处理的案件40起。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将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严格医疗广告成品审查出证工作,做到审查出证标准统

一、格式统一;加强医疗广告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向社会公示医院的基本医疗信息,把院务公开工作与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打击非法行医等工作相结合。

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广电总局依法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联合工商总局印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对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广告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贯彻广电总局第17号令,对乱插乱播广告和低俗广告、字幕广告、挂角广告加大了整治力度。2007年,广电总局将按照部署积极履行职能,继续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针对当前整治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强化对地市级电视台和电台的管理;鼓励各级广电机构多播出健康向上的广告和公益广告;督促各级广播、电视台加强自身管理,健全各项制度;引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媒体公信力。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电视、广播监看、监听设施和制度,及时纠正和制止虚假违法广告。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督促报刊规范医疗广告内容;组织开展了全国部分晚报都市报、专业行业类报纸、科普类期刊质量检查,将广告纳入检查范围。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加强了对报刊广告宣传导向监管和对报刊广告内容的审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007年,各级新闻出版部门要紧密结合日常报刊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报刊广告的监管,将报刊出版单位的守法情况作为报刊年检的重要内容;督促报刊出版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广告发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广告审查员责任制和报刊社领导责任制,严把广告发布关口;完善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报刊行业信用自律制度、虚假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建立报刊广告市场监管体系,狠抓落实,创新方法,把平面媒体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惠鲁生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食品药品监管局建立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复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广告审查机制;加大了对媒体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力度,撤销、收回了一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建立了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警示制度。2007年,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重点与工商总局抓紧修订和制定药品广告、医疗器械广告、保健食品广告的行政规章,争取尽早出台。同时积极探索将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同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的措施,建立企业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黑名单制度”,并发布药品广告安全警示;积极探索将整治违法广告与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相结合的综合监督手段,对违法发布广告的产品实行必要的行政控制措施,严厉打击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行为。

中医药局副局长李大宁在讲话中指出,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败坏行业形象,影响行业发展,中医药局要加强行业管理,把整治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列为200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并成立了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认真履行相关职能。2007年,中医药局将认真贯彻执行新出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制定具体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中医药广告的管理,规范中医医疗机构的行为,并依据《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认真履行职责,在工商总局的统一协调下,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参加联席会议的各部门领导一致表示,要继续加大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齐抓共管的力度,解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媒体之间的整治不平衡问题,充分认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抓反复、反复抓,坚决防止反弹。要按照《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继续通力配合,密切协作,狠抓落实,深入推进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

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宣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部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认为,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形成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

据介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决定和部署,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2005年4月正式建立。之后,各地也迅速建立了相应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这次会议是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召开的第八次会议,也是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认为,经过各成员单位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广告市场秩序整体上有所好转,严重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蔓延的势头得到控制,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

在专项整治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间的整体优势,形成了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强大合力。2006年,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还分别和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有效地遏制了严重违法广告的蔓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卫生部和工商总局共同修订出台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医疗广告进行全面规范,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把互联网上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纳入到有害信息的管理范围。

公安机关对涉嫌虚假广告罪的案件及时介入,依法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严厉打击和震慑了广告违法犯罪行为。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帮助监管执法部门排除执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干扰,支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

工商机关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2006年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18万件,其中虚假广告案件1.66万件;责令改正3611件,责令停止发布1.96万件。整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对前一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了《2007年广告专项整治工作要点》。

《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已下发各地,其中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广告列为媒体阅评的内容、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全面规范医疗资讯和电视购物节目的播出、虚假医疗广告、非法行医、医院管理结合起来整治、加强互联网、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的行业管理、对违法发布广告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等格外引人注目。

据介绍,根据2007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总要求,整治重点仍然是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监管重点是广告发布环节。《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专项整治要坚持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查办案件落实情况通报制度,对投诉举报、监测发现、交办转办的案件要及时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和完善广告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加强督导,对重点地区、重点媒体、重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认真落实新出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停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业务实施意见》,促进监管执法到位。

《工作要点》特别提出,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媒体广告内容导向的管理,把广告列为媒体阅评的内容。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新闻行业组织及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要建立和落实发布违法广告行为领导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媒体在广告发布活动中加强自律。对发布违法广告问题严重的媒体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其相应责任。《工作要点》对各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的行业监管,建立和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评比考核等制度,强化审查责任。加大对利用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贯彻,强化医疗广告审查工作,严肃查处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医疗机构,将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与打击非法行医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抓住医疗广告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业务、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并配合有关部门清除违法广告,对经相关部门依法处罚停止其业务的,应及时通知并监督相关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抓好即将出台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落实,充分运用监督管理的各种手段,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

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发布违法广告的犯罪行为,抓出典型案例,震慑犯罪分子;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督促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发布广告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

《工作要点》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调研,做好《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规章的修改和制订工作,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和促进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7-01

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

2007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集中力量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广告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推进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同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

一、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

(一)增强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针对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在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细化十一部门联合制定的《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工商广字[2005]第56号),建立和完善广告监管长效机制,把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二)进一步突出整治工作重点。2007年,在广告的类别上,继续把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作为整治重点;在整治的区域上,对虚假违法广告问题突出的地区实施重点监测、重点治理;在监管的环节上,重点加强对广告发布环节的监管;在治理的方式上,要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继续在完善治本措施和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

二、坚持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三)部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职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充分发挥部门间的整体优势,形成统一高效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要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依法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查办案件落实情况通报制度,对投诉举报、监测发现、交办转办的案件要及时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强和完善广告监测工作,加强省级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的监测力量,增强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的敏感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要切实履行部门联席会议牵头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整治工作加强督导,对重点地区、重点媒体、重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治理对策,掌握广告监管工作的主动权。要认真落实新出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停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业务实施意见》,促进监管执法到位。

(五)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媒体广告内容导向的管理,把广告列为媒体阅评的内容。会同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新闻行业组织及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建立和落实发布违法广告行为领导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媒体在广告发布活动中加强自律。对发布违法广告问题严重的媒体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其相应责任。

(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的行业监管,建立和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评比考核等制度,强化审查责任。在巩固《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执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规范医疗资讯和电视购物节目的播出。继续落实《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中的各项规定,加大对利用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七)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贯彻,强化医疗广告审查工作,保障审查的及时、准确,及时公告广告审查的相关信息。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行为的管理,严肃查处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医疗机构,将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与打击非法行医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抓住医疗广告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

(八)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业务、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并配合有关部门清除违法广告,对经相关部门依法处罚停止其业务的,应及时通知并监督相关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抓好即将出台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落实。在做好药品广告审查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工作。要针对广告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运用监督管理的各种手段,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

(十)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发布违法广告的犯罪行为,抓出典型案例,震慑犯罪分子;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加强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督促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发布广告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

三、推进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十一)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要把这项制度作为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健全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使部门联席会议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二)落实联合公告制度。按照十一部门制定的《违法广告公告制度》,曝光严重违法广告,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十三)落实广告审查员制度。加强对广告审查员的法律培训和日常管理。

(十四)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媒体广告管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宣部牵头,工商总局配合,做好专题调研,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媒体广告发布管理的措施。

(十五)加强广告法制建设,系统梳理和分析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广告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调研,做好《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规章的修改和制订工作,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和促进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11部门联合发出2007年整治虚假广告专项行动要点

今天在京召开的中宣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部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认为,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形成了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

据介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决定和部署,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2005年4月正式建立。之后,各地也迅速建立了相应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这次会议是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召开的第八次会议,也是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认为,经过各成员单位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广告市场秩序整体上有所好转,严重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蔓延的势头得到控制,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

在专项整治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间的整体优势,形成了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强大合力。2006年,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还分别和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有效地遏制了严重违法广告的蔓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卫生部和工商总局共同修订出台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医疗广告进行全面规范,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把互联网上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纳入到有害信息的管理范围。

公安机关对涉嫌虚假广告罪的案件及时介入,依法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严厉打击和震慑了广告违法犯罪行为。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监督,帮助监管执法部门排除执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干扰,支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

工商机关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2006年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6.18万件,其中虚假广告案件1.66万件;责令改正3611件,责令停止发布1.96万件。整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对前一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了《2007年广告专项整治工作要点》。

《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已下发各地,其中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广告列为媒体阅评的内容、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全面规范医疗资讯和电视购物节目的播出、虚假医疗广告、非法行医、医院管理结合起来整治、加强互联网、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的行业管理、对违法发布广告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等格外引人注目。

据介绍,根据2007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总要求,整治重点仍然是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监管重点是广告发布环节。《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专项整治要坚持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查办案件落实情况通报制度,对投诉举报、监测发现、交办转办的案件要及时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和完善广告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加强督导,对重点地区、重点媒体、重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认真落实新出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停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业务实施意见》,促进监管执法到位。

《工作要点》特别提出,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媒体广告内容导向的管理,把广告列为媒体阅评的内容。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新闻行业组织及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要建立和落实发布违法广告行为领导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媒体在广告发布活动中加强自律。对发布违法广告问题严重的媒体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追究其相应责任。《工作要点》对各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的行业监管,建立和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评比考核等制度,强化审查责任。加大对利用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从事非法出版活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贯彻,强化医疗广告审查工作,严肃查处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医疗机构,将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与打击非法行医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抓住医疗广告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声讯业务、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经营者的行业管理,并配合有关部门清除违法广告,对经相关部门依法处罚停止其业务的,应及时通知并监督相关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提供接入服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抓好即将出台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落实,充分运用监督管理的各种手段,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

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发布违法广告的犯罪行为,抓出典型案例,震慑犯罪分子;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督促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发布广告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处理。

《工作要点》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调研,做好《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规章的修改和制订工作,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和促进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上一篇:北京参观实习报告下一篇:百货商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