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2022-06-23

第一篇: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清收不良措施

自全辖开展不良贷款集中清收工作以来,行唐县联社采取领导包社包重点户、部室包社包片;各清收小组因地制宜创新清收方式;设立不良贷款试点村,逐步打开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局面。截止2011年8月底,共清收不良贷款金额4869万元。

――抓试点集中清收见成效。为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采取抓重点、以点带面的办法,将吴磁沟村列为不良贷款试点村。首先,取得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通过喇叭广播、造声势做好宣传动员;其次,在上述工作开展三天后,包社领导带领分包部室、南翟营信用社客户经理和资产部第四清收小组人员,利用早、中、晚时间连续入户清收,摆事实,讲道理。同时,了解每笔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欠款户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清收措施进行清收;第三,对一些有还款能力,通过动员催收仍不能归还的“钉子户”依法起诉,目前法院已发传票送达客户手中。此举在该村对借款户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已有部分借款户主动提出还款意愿;第四,继续集中人力、物力入户清收,在吴磁沟村掀起一个清收高潮;第五,对起诉的欠款户严格按照不让步、不调解,应还本息额执行,绝不手软、姑息、迁就。截止目前共收回贷款11笔、本息10.3万元,这一经验值得全辖清收经理借鉴和效仿。

――拍卖清收造声势。采取依法起诉、拍卖清收、打包出售、公告催收等方式进行重点清收。截止8月底,行唐联社公开拍卖抵债房产2处,拍卖金额212万元;成功拍卖抵押设备价值8.5万元。不良贷款的成功拍卖为全辖营造了清收不良贷款的决心、坚定了追回债务的信心。

――强化任务考核,按时兑现。联社资产管理经营部除每季对清收小组量化任务实行小指标考核外,还对每个清收经理实行重点清收不良贷款考核,注重全年清收任务与小指标、百笔不良清收相结合,实行清收小组长每周5例会汇报、月通报完成进度、按季考核兑现制度,到年底完成任务差的联社将做进一步处理,有效地调动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分类排队,突出重点。由于农信社多数不良贷款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清收难度大。对此,要在清收过程中对其进行认真细分,分类排队,确定重点,开展攻坚。要对那些确有偿债能力而拒不还款的“钉子户”和赖债户进行重点清收。在农村,以村社干部自身和担保的大额贷款为突破口,采取行政和“曝光”清收的办法,增强收贷效果,产生带动效应;在城区,要以金融诈骗和故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为突破口,采取法律清收的办法集中清理。通过确定重点,抓大额贷款的清收,可以以点带面,带动清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区别对待,一户一策。由于农信社贷款覆盖面广,结构复杂,给清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结合实际,区别对待,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增强收贷效果。如对因灾致贫的农户,可以通过采取帮扶措施,帮助其发展生产,逐步化解债务;对奶牛养殖户贷款,由于额度大,利息负担重,短期内难以偿还,可以通过支持其发展种植业和适当减免加罚息等办法,“放水养鱼”,逐步化解贷款风险;对村集体债务,可以通过以新带陈的办法,即在实施“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新农村工程中,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发展生产,不断增加村社集体积累,提高偿债能力;对于城区企业和个人债务,可以通过财产保全或转移清收等办法,降低贷款损失,做到最大限度地活化。

广开渠道,多点清收。多年以来,农信社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上,过多依赖内部清收和法律清收。但由于“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重当年,轻陈欠”问题的出现。即便阶段性攻坚有了进展,但由于管理上缺乏连续性,前清后增问题难以避免。笔者通过深入调查感到,不良贷款的清收,应作为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而且要常抓不懈。要针对不良贷款的实际占用形态对症下药,具体清收措施要本着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化解的方法,广开渠道,多点清收。对老龄化贷款实行启动清收,以扶促变;对联保贷款要通过追究联保责任来维护债权,从而提高联保户责任意识;对搬迁走逃户贷款实行专项、招标清收,借助社会力量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对“钉子户”、赖债户贷款实行省内异地移交经侦部门依法清收;对各界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贷款采取行政手段协助清收。

农信社只有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信用社资金使用效益才能充分显现,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从容应对,获得自身持续稳定发展。(作者单位:洮北区信用联社)

第二篇: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和建议

1、深入开展评定信用农户、创建信用村镇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前期评定的“信用村”、“信用户”要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对照条件加以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大小额贷款投放量,不能先“授信”后“失信”。同时对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摘牌、收本,取消资格,切实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清收和落实村组陈欠贷款。

2、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清收盘活工作的新路子。对一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或遭遇自然灾害但业主讲信用、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可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适当注入新的贷款,促其恢复生产经营,用获得新的收入归还旧贷;对已经关、停、并、转企业和一些数额较大、资信程度差、资不抵债的借款人,可采取“放水卖鱼”的办法,迫使借款人变卖财产或转让经营权归还旧贷;对于手续不完备、无保全措施、确经努力清收难度大的历史陈欠贷款,在防范道德风险、算好成本账和效益账的前提下,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实行清权转让、资产转让及指标清收、拍卖清收、委托清收、打包清收等方法,以适当的代价、用抢救的办法尽可能清收不良贷款,虽然眼前可能出现一定的显性损失,但要看到收回资产可产生的长期效益。同时主动加强与政府、财税等部门的联系,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抓住有利时机,为清非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继续加大依法清收的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一是要确保诉讼时效,对即将超诉讼时效的,可实行公证催收。二是要选准起诉对象,特别对信誉较差、赖账不还或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财产的不良借款人要坚决起诉。对有一定影响的起诉对象要加大依法收贷的宣传,扩大依法收贷的影响。对地方党政干部欠贷的起诉,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依法收贷的阻力。三是要有效保障信用社的权利得到实现,提高依法收贷效果。在依法起诉前要考虑向法院申请诉前或诉讼保全,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借款人的财产,以便于将来执行时能收到实际效果。在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又有履行能力且情况紧急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及时有效地保护信用社的资金财产安全。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一方面请他们帮助提高信贷人员依法收贷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信用社资产,提高依法收贷的效果和影响,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低。

4、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增强清收盘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重点针对少数社对岗位清收贷款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等现象,加强对岗位清收不良贷款的管理,信用社主任要亲自抓,落实岗位清收不良贷款责任人,并实行严格考核。对信用社内部职工自己贷款、亲属贷款、介绍和担保贷款形成不良的,以及违规违纪贷款,要采取处罚性、强制性措施,限期收回。对责任清收贷款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年终严格按照不良贷款金额的 10‰标准与责任人挂钩,同时对在限期内收回的责任清收贷款,及时返还被扣资金;对未能收回的,超过一定额度实行下岗清收,真正做到奖惩分明,调动大家清非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动态管理,认真实行季度不良贷款分析例会制度,促进清非工作的开展,要继续实行联社领导(中层干部)清收盘活挂钩制度,并纳入机关干部业绩考核之中。

5、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防范新增贷款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贷款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增量贷款风险,堵住风险源头,重点是抓好贷款的“三查”,做到“准、稳、狠”。即:贷前调查要 “准”,信贷人员必须做到调查全面、情况真实、数字准确、责任明确,对万元以上贷款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十五万元以上贷款信用社主任要参与调查论证;贷时审查要“稳”,要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实行“三岗”运作和集体会办,万元以上贷款必须要有完整的会办记录,主办会计要参加会办小组,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全的贷款要坚决拒批;贷后检查要“狠”,贷款发放后,要按照规定勤于跟踪检查监督,对改变贷款用途或发生贷款风险的,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收回贷款。同时要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电子网络系统,杜绝跨区域、超权限、多头贷 款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回,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上升,真正做到清前堵后。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通过市场细分和创新金融产品,发现和培植新的优良客户群体,提高增量贷款的质量,多渠道增加信用社贷款,通过优良贷款的增加“稀释”、降低不良贷款占比。

第三篇: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有哪些 如何解决

贷款机构转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专项负责查收,债务的转让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部分损失,避免更大的损失。 申请司法判决执行。贷款机构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资产。以拍卖债务人名下的资产来挽回损失,拍卖的资产一般低于市价,对贷款本金有一定的保障。

垫资过桥方式,由第三人或第三方机构组织出资垫还银行贷款,原贷款结清,银行重新发放新贷款至垫资方。垫资费用月息费合计约5%~6%(由贷款人承担),贷款人开始新的还贷责任。

贷款机构还可采用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催天下 让失信人寸步难行

第四篇:清收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

为全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我县联社结合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现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现将具体分析情况及今后四个月重点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xx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为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xx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xx月底,万元(含)以下不良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xx笔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笔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按形成时间划分xx年以前xx笔xx万元,xx年xx笔xx万元,xx年以后xx笔xx万元;按表现形式划分:个人贷款集体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企业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政府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他人用款xx笔xx万元,企业贷款个人用款xx笔xx万元。

二、清收措施

近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作为信贷管理工作的主线,按照“落实责任、创新办法、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借助外力、合理摆布”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双降”工作。

一是结合本县实际,合理下达任务,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分析和摸底,再根据实际情况梳成辫子,分类施策;

二是认真执行“xx”清收不良贷款办法,抓好新增贷款的源头管理,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杜绝前清后增;

三是采取分类清收与全面催收相结合、户户见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班子成员包难户与信贷员大包干相结合等办法,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的予以清收;

四是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清贷不止;

五是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收奖励办法,做到重奖重罚,实行清收一笔,奖励一笔的办法,谁清收、谁受奖,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贷人员的清非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定期汇报当前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取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并积极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加大依法清收力度和已诉未执结案件的执行力度,对有偿还能力,赖帐不还的不良贷款,进一步摸底排查,对那些不讲诚信,无视法律的贷款户依法强制还款,最大限度保全资产。

三、清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赖债户”中不乏公职人员,地方政府部门虽屡次下发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农信社清收,但许多涉贷单位对清欠工作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现象,清收效果不明显。而非公职人员的“赖债户”则多存有侥幸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债务。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硬泡也无济于事。

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水泥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大。

三是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城市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要盘活此类不良贷款,如果单靠信贷员一户一户跑清收,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影响正常业务发展。

四、清收不良贷款对策

一是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

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权决策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权决策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燕尾服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二是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

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

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改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信贷业务处于一种放任发展的态势,可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

三是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

贷款本金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必须全额收回,到期未能及时回笼应查明原因,依据实际情况确认各自责任,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可进行延期,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则要进行追究,出现一笔到期未收回贷款,信贷员承担80%的赔偿责任,信用社主管信贷的副主任负10%的赔偿责任,信用社主任负10%的赔偿责任(可从每月工资中扣发,或让信贷员交一定的保证金)。出现两笔到期未收回贷款除承担以上赔偿外,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不回,进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

四是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

信用社在进行审批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要经过的岗位有信贷员岗、审查岗、审批岗,如出现贷款未收回(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信贷员负70%收回责任,审查岗负10%收回责任(审查主责任人负5%责任,其余负5%责任),审批岗负20%收回责任(审批主责任人员负10%责任,其余负10%责任),如出现一笔贷款未收回,根据以上责任划分各自承担相应责任,至贷款收回;如出现两笔贷款未收回,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不回,进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联社有关人员也要得到处分。

五是建立清收激励机制。

我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对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激励机制,明确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计酬办法,具体如下:

对收回1978年以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x计发;对收回1979年—1985年以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0%计发;对收回1986年—1996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1997年—2002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2003—2005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呆帐贷款、已置换的不良贷款、抵债资产处置后剩余部分的贷款按收回本息的x计发。上述奖励由信用社按月统计上报收回信息单,经县联社稽核部门审查,直接发给清收人。在清收过程中因贷户当时资金不到位,暂无法收回,但能于贷户签发催收通书并制定还款计划的每户奖励信贷员1元。

六是探索建立“黑名单”制裁制度。

“黑名单”制裁制度的建立,对于改善农村信用社的信用环境,增强贷款客户的信用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有不能按期还贷款、不及时结息、擅自改变贷款用途等不良行为的客户要全部用“黑名单”制度进行制裁。建议和专业银行及邮政储蓄强化沟通,建立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信用平台,对有不良记录的客户不但要上农村信用社的“黑名单”,而且还要上到所有金融机构的“黑名单”。同样,对于一些在其他金融机构有不良记录的,我们农村信用社也对其以“黑名单”制度进行制裁,形成对不讲信用、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金融封杀”的强大态势,由此逐步改善金融系统的“信用环境”。

第五篇:不良贷款清收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

(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五)因走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贷款手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大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

(八)因信贷人员走逃或开除而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不良贷款清收的标准:

(一)以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二)票据兑付或贴现后、有价证券变现后收回不良贷款本息。

(三)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以租赁、拍卖、变卖等方式获取货币收入,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四)确需自用的原“744科目以资抵债贷款”资产,按农业银行购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经折价入账冲减不良贷款本息

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基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性、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拖欠多年,从实际占用形态看已经形成呆帐,只是商业银行上级行尚无相应的政策规定,无法进入呆帐或进行核销。如农业银行扶贫专项不良贷款、粮食企业附营业务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由农业发展银行两次业务划转贷款划转而来。再是部分企业有的已名存实亡、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境地、有的商业企业如基层供销社划小核算单位后已处于自然解体状态。这部分债权落实贷款责任难度大,且手续复杂,收回比例极低。

二是清收手段单一。基层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员工考核时进行绩效挂钩,这种办法对金额小、清收较易的不良贷款效果明显。而对那些清收难度大、金额高的不良贷款,却很难奏效,有些干部职工畏难而退,消极观望,宁肯遭受暂时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坚持原则,去啃硬骨头、打硬仗。

三是贷款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难度加大。前几年,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和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信贷管理松散,漏洞较多,各级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抵押担保和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这部分贷款既有信贷审查不严,对资信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贷款,也有对未办理任何抵押、质押、担保手续的扶贫贷款。在最初形成不良时,由于信贷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本息积欠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差。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通过各种清收手段,进行清理整顿,并对不良贷款责任进行了落实,但由于缺乏有效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而最终造成不良贷款清收无实质性进展。

四是贷款客户信用观念差,致使依法保全信贷资产难。大部分贷款客户受信用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讲信誉,产生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的恶意破坏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不图发展,能拖则拖,更有甚的是转移其有效资产,致使银企关系进一步恶化,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在还贷无望的情况下,人为拖欠或拒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同时,在依法保全信贷资产执行过程当中,法律部门执法力度较弱,商业银行在起诉收贷案件时往往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收到的效果确不理想。多数不良贷款仍然在收回的执法过程当中半途而废,造成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作用有限。

五是信贷结构失衡,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萎缩。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仍存有“惜贷”思想,再加上受上级行授权授信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制约,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发放新的贷款,就是发放贷款,也只是小额质押贷款和个人住房消费额度贷款。对那些仍有前途但暂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敢给予支持。多数基层行采取存款全部上存的办法,导致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本辖区信贷资金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形成了当地企业效益越来越差,信贷资金越来越难收回,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

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和措施 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2004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2004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再有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一)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尽最大限度清收不良贷款。

(二)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

(三)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四)加大五级分类中关注类的贷款清收力度,并同时对正常类贷中可能形成不良类的正常贷款的进行监测,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五)对新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管理,并做到合法合规,坚决杜绝以贷收贷,以贷收息,以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清收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08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08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08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07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08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06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06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七)“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上一篇:笨狼的故事读后感下一篇:比较有内涵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