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述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述范文

医院规划方案概述规划方案

医 院规划方案概述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是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兵团卫生系统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一附院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先进、西北一流具有综合优势的学院型医院”为目标,坚持“以病人的需要为向导,以病人的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走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道路。

一附院当前的业务发展重点为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满足国家医疗卫生管理要求,通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优化运营效率和强化资源优势四个方面的重点发展,达到医院业务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对一附院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把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院战略发展、医院管理、医院临床业务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1 、一附院信息化现状 医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建设,于 1996 年在兵团范围内率先实现计算机全院联网。各科室主要业务数据均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实时采集和汇总。2002 年,又投资 100 余万元对院内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更新改造。2005 年,又投资建设医生工作站,实现了医生医嘱和病历的计算机输入和管理,实现了病历无纸化。已陆续建成 HIS(医院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全院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系统,在兵团领先,疆内先进的基础上,将医院打造成了疆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医院。为医院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目前在用系统包括了门急诊、住院、医技、药品、医疗管理、运营管理、患者服务等 7 大类 40 个系统。具体列表如下所示。

序号 分类 系统 应用效果 1 门急诊 门诊医生站 中 2 门诊手术管理 差 3 门诊输液室 差

序号 分类 系统 应用效果 4 门急诊挂号 中 5 门急诊收费 中 6 银医通 中 7 住院 医嘱系统 差 8 电子病历系统 差 9 住院护士站 差 10 护理病历 差 11 住院手术管理 差 12 临床路径 差 13 住院收费 中 14 病案首页管理 中 15 住院出路转管理 中 16 医技 手术麻醉系统 差 17 血库管理系统 差 18 LIS 中 19 PACS 中 20 心电系统 中 21 放疗科系统 中 22 超声系统 中 23 医技收费系统 中 24 体检管理系统 中 25 药品 药库管理 中 26 门急诊药房管理 中 27 住院药房管理 中 28 合理用药 好 29 抗生素管理 中 30 医疗管理 护理管理 差 31 病案统计 中 32 院感管理 差 33 医务管理 差 34 运营管理 物资管理 差 35 院长综合查询 差 36 财务管理 中 37 设备管理 差 38 OA 中 39 人事管理 差 40 患者服务 自助机 中 医院的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院各个角落的有线网络架构,信息系统也涵盖了医院内医疗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符合医院的实际流程和医院当前管理需要。

根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模型,一附院的信息化目前基本处于 3 级。

1 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

从总体上来看,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各项功能处于行业中等水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大投入,以弥合与全国同类医院的差距。

从业务覆盖的角度来看,一附院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医疗服务、业务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一附院医院业务关注重点,对 IT 依赖度较高,但尚未有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领域主要有支持管理层辅助决策的战略绩效与分析工具、支持医疗业务的流程整合功能,以及支持临床科研的知识管理平台(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各专业数据库、科研成果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方面的功能,并通过无线移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来说,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医院当前管理模式及业务需求,信息化应用效果达到行业中等水平;信息化投入(人员、资金等)属于行业初级阶段。但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持续发展,及外部医疗管理环境(医疗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思路)的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不能支撑医院未来发展需要。

2 、一附院信息化愿景 一附院的信息化应结合医院现状及战略发展,借鉴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经验,遵循“顶层设计、逐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医院集团)信息系统,加强临床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改善综合运营管理,提升决策分析能力,支持科研和教学,实现医院业务“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利用现代 IT 技术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先进、西北一流具有综合优势的

学院型医院。

图 2 医院信息化愿景图 在 2014 年完成门诊住院系统、集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电子病历四级标准。2015 年完成急诊系统、医嘱闭环管理、临床数据中心、医院集团医疗业务协作系统建设,达到电子病历五级标准。

在未来 3 年内完成“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嘱为主线”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建成覆盖一附院、托管医院、医院集团成员医院的一附院集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医院集团内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运营管控,并达到电子病历六级标准。

同时为保证医院 IT 战略规划的落地,在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统一应用平台、统一领域建模、统一信息模型及数据标准、统一分析模型”的四统一原则,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避免新的信息孤岛产生,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业务发展战略、体现医院管理思路。

根据电子病历六级达标及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一附院还需要建设或者完善以下内容。

序号 系统名称 类别 1 手术麻醉系统 替换 2 检验信息系统 替换 3 输血管理系统 替换 4 病案管理系统 替换 5 HMIS+CIS 建设(门急诊、住院系统)

替换 6 HRP-人力资源管理 完善 7 HRP-器材物资管理 完善 8 HRP-财务管理 完善

序号 系统名称 类别 9 移动医疗 新建 10 心血管系统 新建 11 重症监护系统 新建 12 临床知识库 新建 13 临床数据中心 新建 14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新建 15 供应室管理系统 新建 16 营养膳食系统 新建 17 院感管理系统 新建 18 医务管理系统 新建 19 护理管理系统 新建 20 协同医疗系统 新建 21 管理决策分析系统 新建 22 医院门户 新建 23 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系统 新建 24 试验设备管理系统 新建 25 无线网络 新建 26 灾难恢复系统 新建 27 集成平台 新建 3 、一附院信息化总体规划 依据一附院的业务发展目标和业务需求及医院内外部条件,借鉴了国内外顶尖医院的管理思路及信息化建设经验,使用 FEA、TOGAF 等企业架构方法论,对一附院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合理、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面规划,以满足医院未来 5 年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把医院建成模式先进、流程优化、管理配套、支撑有力、运作高效的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医院。

按照“一个平台(集成平台、数据中心)、五类业务应用(医疗服务、医疗管

理、运营管理、科教管理、协同医疗)、两个统一门户、三个体系”的建设指导方针,构建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高标准、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临床业务与运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及应用架构设计方法,实现多院区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支持医院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的业务延伸与拓展。

医院信息平台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应用为目的,包括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和基于平台的应用,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管理运营中的高效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以业务系统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疗服务包括临床服务、医疗执行、治疗管理等业务域。包括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医学检查及医疗治疗处置系统、闭环医嘱管理、临床数据中心、临床知识库管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受控医学术语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以及移动医护工作站等临床业务系统。通过医疗过程的信息化及闭环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医疗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面向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方位服务与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预约管理、费用管理、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运营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医院人、财、物及供应链方面的信息流转壁垒,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药品、材料、设备管理、教学科研管理、供应链管理,构建覆盖医联体/医疗集团管理的人、财、物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管理的 HRP系统。

科研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现有的教育管理和科研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及时准确的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通过 IT 手段实现科研资源的管理,以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协同医疗以医院为联动核心和业务指导核心,将集团/区域内诸多协作医院

等一个个散落的医疗终端,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协作共享平台串联起来,形成以分级诊疗、业务协同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组织网络。

根据医院的医院集团进一步发展需要,可以考虑在未来使用新系统将托管医院、新建分院系统进行升级更换,实现医院集团内的全面互连、协同;建立医院集团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医院集团集中管控,提高医院集团的资源共享和运营效率。

图 图 3 医院信息化应用蓝图 1 3.1 临床科研

临床数据中心是为支持临床诊疗和全部医、教、研活动而以病人为中心重新构建的新的一层数据存储结构。它应是物理存在的,而不仅仅是概念存在或者是逻辑存在,是医院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的核心构件。临床数据中心是否存在可以作为医院是否拥有真正电子病历系统的标志。

4 临床数据中心架构

在建设统一的临床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基于疾病、治疗、卫生经济、医生、患者等各方面的主题数据集,为医务人员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展现。同时,对整合后的原始临床数据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数据导出等多种工具,为医疗科研服务。

实现临床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充分共享,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依据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辅助医生选择最适宜的技术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统一临床试图

科研病历统计主要应用于对电子病历系统中存储的各种医疗数据进行自定义条件检索。主要的检索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索、医嘱及用药检索、病历内容检索、检验检查结果检索。系统中提供简单实用的数据统计工具,能够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所有统计需求,还提供了多种统计图形的形式供用户查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定义多种统计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在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统计,最后得出用户所需要的统计结果。统计出的结构可以导出用户所需的任何格式。数据直接导入到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如 SAS、SPSS 中进行分析。

6 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数据挖掘,又称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简单的例子如,KDD 可直接挖掘疾病高发人群,疾病及症状间的未知联系,化验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及化验指标与疾病间的潜在影响,对未知的实验室指标值进行预测,可以探索合并症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自动发现一组高维实验室指标变量的异常等等。再如,在科研设计中利用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科学分组,通过考察多因素的不同影响权重,可以帮助确定析因分析或嵌套分析等不同的科研设计等等。

样本精选准确快捷的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资料,干净彻底的排除影响结果的混杂因素,并将找到的样本素材按照科学方式组织起来。通过对ICD10 标准疾病筛选,可以实现包含式与排除式疾病,单病种与相关/不相关多

病种,包含式与排除式单/多种并发症等任意组合方式,及严谨的治疗方案(如用药)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科研样本数据。

智能统计将医学统计方法以流程控制的方式软件化,使每一位医学专业人士不再将数学和统计学视为科研难点和烦恼。系统包含了大多数最常用的医学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统计工具涵盖了大量的医学统计方法,满足了常用的科研课题的统计学设计及预实验。

7 使用病例分型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数据探索可以通过大量的智能分析报表,并结合知识发现系技术,来揭示各种疾病的特征,以及疾病、检验项、用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日常工作中不易发觉的、新的、有趣的现象,为新的科研立项拓展思路,并为相应的课题立项做好准备工作,使临床科研有更多的创新性。数据探索工具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题材广泛的临床医学特征,解决了传统科研立题瓶颈问题,使立题更具新颖性,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奠定了基础。

2 3.2 医疗质量管理

卫宁公司建立了一个层次化、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了业务过程质量管理、专项医疗质量管理及全院医疗质量检测分析三个层次。

专项医疗质量系统包括了病历质控系统、院感管理系统、抗生素管理系统、不良事件管理系统、高危患者管理系统、处方点评系统、护理管理系统等专项管理系统中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数据,形成了全面的医院医疗质量运行管理数据。

8 全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包括以下的八个方面: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住院患者安全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单病种质量指标、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患者感染类指标。

9 医院运行医疗质量监测指标

3 3.3 绩效管理

面向医院全体人员,提供上下级互动的绩效目标分解下达、绩效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绩效总结等全面的绩效流程管理,支持工作流方式按预设规则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实现平衡计分卡、KPI、360 度评估等多种绩效评估方式,能够支持绩效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考核,将医院对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的考核规则在系统中以组织或员工考核方案形式进行落实,实现对组织与员工的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支持通过平衡计分卡(BSC)进行战略目标分层逐级分解,使医院、部门及个人的绩效目标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通过绩效的计划、过程管理(执行过程和关键事件记录)、评估反馈、结果总结应用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循环管理,确保医院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医疗数量质量HIS成本分析 创新成果 服务质量 差错事故其他数据考评指标体系 综合绩效考评业务部门绩效考评运营分析 管理评价 发展预测医教研集成与数据采集总线资产管理 物资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图

10 绩效管理系统架构图

综合绩效管理由综合了财务效益状况分析、资产运营状况分析、患者状况析、市场方面状况分析、质量分析、成本分析、安全分析、医院文化环境和效率分析等各个方面。首先,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医院是否盈利,医院各层面员工的努力是否为医院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其次,从患者的角度,分析患者对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通过满足患者的需求,来调整医院整体的发展方向,重点科室的建设等;然后从内部流程的角度,

分析哪些业务是医院发展的需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等,帮助医院优化科室设置,适应医疗市场;最后从学习与成长的角度,分析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3.4 教学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日常的教学管理全部通过系统完成,高效地完成研究生、本科生、规培生、实习生、进修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以及医生、护师的带教管理及考核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实现专家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实现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实现对教师教案质量的评价;实现对教学绩效的计算、分析;对研究生的培养进程进行监控与管理。在完成日常管理的同时,借助灵活的统计、分析、查询工具,为年度考评、职称评定提供详实的数据,显著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构建高效的继续教育管理平台,高效地管理医务人员的各种继续教育信息。对各种培训课程,医务人员在线报名,培训结果统一管理。建立统一、可调配的规则,减轻医务人员的轮科、轮岗安排的工作量,并提供相应管理途径进行监督和监控,将事后总结转变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以数据为基础,系统自动为医务人员年度考评、职称评定提供依据。

4 、一附院信息化建设策略 随着医院信息化逐渐朝着临床专科化、区域协同、医疗集团管控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管理深度越来越深,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一附院的业务发展需求,要求未来的信息系统必须站在医疗集团/医联体的高度上,构建统一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支撑机构内部业务运行和协同业务,并满足医疗集团/医联体的管理需要。同时在应用上满足端到端服务覆盖监测保障、基于标准化的协同能力、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 IT 敏捷性,在技术上满足标准化、整合与共享(基础架构、信息、流程、展现)、高性能高可用的目标架构。

一附院现有的信息系统是 10 年前为满足单体医院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医院基本流程电子化进行设计的,而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已经发展为以“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决策、管理和诊疗水平”的全面数字化医院阶段。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化,对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系统架构、业务功能提出了挑战。

医院现有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架构老化(包括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系统扩展性差,系统互联、资源共享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好,不能适应医院发展要求。由于系统补丁太多、系统运维不及时,已经影响了医院业务正常运行,给医院业务开展和医院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

根据现有 HIS 系统的架构成熟度评估结果,以及未来 HIS 系统需要满足的关键业务要求及技术指标,我们认为现有 HIS 系统无法满足医院未来的发展要求,也不具备进一步改造的价值与可能。一附院必须对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替换。

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要形成相互一致的业务基础信息系统和有效运行的信息层次化体系,必然需要将原来分别建设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平滑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各个业务系统间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个系统范围内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才能针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应。综合考虑医院发展目标、医院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医院技术力量、厂商的产品优势、整体维护成本,建议医院信息平台、医疗管理、医疗服务(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系统)由同一个厂商承建,其他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专业系统可以择优选择厂商承建,实现在核心技术、专业产品、医疗知识库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满足医院医疗、管理、科研等方面的需求。

5 、一附院信息化实施规划 替换 HIS 系统模式的核心为,建立符合医院业务发展战略的统一信息模型、数据标准及业务交互标准,实现医院前端服务(临床服务)和后台管控服务(运营管理)信息一体化,实现运营管理与临床服务业务流程无缝连接。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挖掘模型,集中围绕运营管理、临床数据分析、临床科研方面的数据分析,构建一体化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依据医院“顶层设计、逐步实施”的思路,结合医院信息化现状,综合考虑项目风险、效益分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医院总体资源配置与投入,建议采用“先解耦、再替换”的软着陆方式,分为三个建设阶段完成一附院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期建设期为 2014 年,结合集成平台、门诊住院系统、专业临床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现有应用系统的解耦和,从管理流程、数据标准化等方面奠定信息化基础。并达到达到电子病历四级标准。

第二期建设期为 2015 年,进行急诊信息系统、专业医技系统及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协同系统建设,完成医嘱闭环管理改造,实现医疗服务业务及医院管理目标。达到电子病历五级标准。

第三期建设期为 2016 年,进行医院集团/医联体管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已建设的系统的功能与流程,确保各类应用在全院范围类的推广效果。进一步优化决策分析及临床科研分析应用。达到电子病历六级标准。

基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蓝图,规划 31 个 IT 项目来实现 IT蓝图架构的建设。综合项目风险、效益分析,并考虑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建议未来三年信息化项目实施路径如下:

11 项目实施路线图

6 、一附院 信息化建设模式 一附院信息建设项目对于一附院及卫宁公司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建议项目的建设采用有别于简单项目承包模式,而是采用一种紧密的战略合作模式。结合医院现状及战略发展,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经验,发挥一附院在管理模式、医疗服务方面的优势和金仕达卫宁的信息技术及管理服务优势,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把医院建设成模式先进、流程优化、管理配套、支撑有力、运作高效、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国内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医院。

根据项目建设模式及分工,医院负责业务需求、流程的梳理,参与系统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卫宁公司负责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项目实施、后续的系统运维工作。

卫宁公司从 90 年代开始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研发,20 年来始终专注于医疗信息化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是国内唯一的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专一领域的技术积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同时拥有 HIS、LIS、RIS/PACS、EMR、PEMIS、RCMIS 及 CHSS 等自主知识产权。1200 多家国内用户,100 多家三甲医院,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HMIS+CIS建设项目移动医疗建设项目全院PACS系统建设项目心血管系统建设项目手术麻醉系统建设项目重症监护系统建设项目检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输血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临床知识库建设项目临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病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供应室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营养膳食系统建设项目院感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医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护理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协同医疗系统建设项目HRP-人力资源管理完善项目HRP-器材物资管理完善项目HRP-财务管理完善项目决策分析系统建设项目门户建设完善项目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验设备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项目信息安全加固项目机房改造项目虚拟化改造项目灾难恢复建设项目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集成平台建设项目检验报告智能质控系统设备维护、高值耗材网络改造统一认证、入侵检测规范制定、系统集成移动护理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预约管理门诊系统集成机房改造扩建院长决策分析 指标分析、预警薪酬、招聘管理 培训、绩效管理供应链、设备绩效掌上应用手麻系统升级输血系统建设病案系统升级供应室系统建设诊疗知识库 医技知识库数据中心、集成视图 数据分析、综合应用影像报告中心流程管理 质量管理监护数据集成 知识库集成网络心电系统微生物信息系统IT服务流程管理备份恢复体系 灾备体系建设虚拟化建设 虚拟化资源扩容系统监控专题分析OA完善 内网门户完善 患者门户成本核算、预算管理 与HIS、器材物资系统集成 银企直连双向转诊 医联平台、业务协同 医联体管控营养医嘱 营养病历院感管理质量、绩效管理质量、绩效管理权限、资质管理信息、资质管理2015 2016项目急诊系统、流程管理 系统完善、闭环改造 门诊、住院系统升级

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和升级我们的产品。现有员工超过 1400 人,拥有技术人员 1100人,其中专业研发队伍有 600 多人。

新疆金仕达卫宁软件有限公司以新疆地区的医疗、社保等领域信息化相关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目前拥有 30 多人的技术团队,其中多数是对新疆医疗信息行业有充分了解的资深技术人员。依托公司在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优势资源,将在新疆地区积极开展医疗领域信息化业务,为医院提供完成的咨询、设计、项目交付与售后维护服务。

7 、项目建设收益 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决策、管理和诊疗水平”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实施,可以实现人、财、物、信息的管理一体化,全面优化和整合医院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源,实现医院、集团成员医院、兵团区域平台的建设和融合,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加先进、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医疗数据二次分析使用,全面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立足使用高起点的、成熟息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充分借鉴国内外医院的信息化经验,贯通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识别、监控、防范医疗服务和运营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符合临床习惯的系统使用体验,减少系统操作难度与时间,帮助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运营效益,巩固与医院间的战略合作模式,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借助信息化手段确保医院运营信息的透明、及时、准确,支持决策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强化资源优势,发挥在区域中的医疗中心作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型,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迄今为止,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建设部1998年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基础设施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其中,“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设施、产品(服务)和产业三种形态。设施一般指城市基础设施自身的物质形态,既不是产品,也不是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又称城市工程规划,一般包括如下具体内容:(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城市给排水规划(3)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城市绿化系统规划(6)城市通信工程规划(7)城市防灾工程规划(8)除上述几种专业规划外,还包括各种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下图是与人体生理系统相比,来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对

表1城市基础设施与人体生理系统的类比

资料来源:郭功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提

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城市交通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城镇布局与交通走廊、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网络、有效连接各类服务区、轨道交通布置、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多层立体车库、人行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环保。

面临国民经济的增长、城镇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 从2000年开始,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就推出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城市给排水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作出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排水规划范围和排水体制、排水量和规模、排水系统布局、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 是区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既要满足城市高质量、可靠供水的需要, 又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的现有条件, 对城市的发展提出调整和制约的要求。

3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和暖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等。

3.1 城市电力规划

编制城市电力总体规划内容包括:预测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用电负荷;确保电力平衡;确定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布局;确定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容量、数量;确定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电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提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电力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及进度安排。

城市电力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地区动力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程度资料;城市电源、电网资料;城市用电负荷资料;其它资料,包括: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总体规划图及城市分区土地利用图等。

3.2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应从分析现状开始,研究目前城市的气源种类和可能取得的气源途径,以及现有燃气设施存在的问题,根据近远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合理的参数指标,预测燃气负荷,选择合适的气源和相应的供应方式,按照城市用地布局情况布置各项设施和管网。

城市燃气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预测城市燃气负荷;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和供气规模;确定气源厂、储配站、储灌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位置;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线压力级制,调峰方式;布置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区域调压站的设置,主干管系统布局)。

3.3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热负荷;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3.4作用与意义

城市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问题。城市能源结构具有时代特征,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要素。城市能源的合理规划与优化配置是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协调城市化进程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首先在城市中显示出来,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使城市的发展潜力日益减小,城市环境规划显得格外重要。

5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系统指的是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下: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研究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的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布局;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指G

1、G

2、G3)的位置 、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指“生态景观控制区”G5);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城市绿化系统可以改善气候,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暴雨积水,涵养水源,蓄水防洪、防灾功能;显著改善城市景观,城市节能。通过攀缘绿化,屋顶绿化和庭荫栽植等,冬季挡风、夏季庇荫,城市绿化可以减少城市热辐射,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6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是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主体程序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至确定城市通信系统规划目标,后阶段又分成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三部分主体程序。

7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设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初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主要致灾因素进行识别,开展灾害风险基本评估、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防灾安全利用的布局方案和对策措施(土地利用防灾规划)、

分析居民区灾害风险以及减灾方案和对策措施(居民区防灾规划)、研究城市救灾避灾场地、场所、设施的需求以及布局方案和建设要求(避灾场地场所规划)、制定城市应急救灾避灾保障设施系统建设方案并提出技术要求(应急保障设施系统规划)、提出专项防灾规划编制指引原则。

编制和实施综合防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和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规划的落实,实现城市抗灾基本防御目标,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侵占了大量的农田、水面、绿地和森林,大量的垃圾、废水、污水和废气等造成各种病毒滋生、大气和水体污染、土质酸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最终导致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城市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只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才能将防灾专业的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克服目前城市防灾能力脆弱的局面,全面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第三篇: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一、 基本认识

1、对象的特定性

是特定对象集聚后的地域空间现象,

对象:一定的行政管理单元,一般为行政村,一个行政村可能有集中居民点,可能没有,可能有几个,可能只有一个,需要规划分析合理性;

对象特征:具有特定的规模,特定的需求(含户型要求、户型比例、规模等);

2、政策的特定性

农村问题有特定的政策特性;(宅基地管理办法、宅基地建设办法、中心村规划编制标准等)

3、规划协调性

因规划编制的时间一致性问题,特定情况在上位规划编制完成后出现。

二、 编制要求

1、

2、

3、 规范性 内在逻辑一致 表达准确

三、 成果要求

1、明确需求:

宅基地需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建筑户型需求、公共绿地需求;

2、明确选址:

本着易操作、与周边环境协调、规模符合要求的原则选址;

3、功能布局划分:

宅基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

4、规划总图布局

5、相关分析及市政规划图纸

6、建筑设计相关图纸

第四篇:城市人口信息管理功能概述

1.实现以三维地图的方式对所在辖区的房屋以及人口信息进行管理.

2.对已在房屋中的人口信息实现快速的查询与图形定位,更直观。

3.能对房屋中各类人群以不同图标的方式直观的显示出来。

4.根据区划结构可实现相应房屋、户数以及常住、流动等各类人口数量的统计。

5.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中,可采集指纹、头像信息用于人口个案信息的快速查询及检查服务中的防伪验证。

6.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中,可实现二代身份证的读取与识别提高基本信息添加与查询的效率。

7.可组合人口相关信息的各种条件实现综合查询提取名单。

8.可实现快速生成人口信息变动情况的各类报表。

9.可实现对流入与流出人口信息的详细登记,并能对流入人口打印“节育报告单”。

10.可实现快速生成流动人口相关各类报表。

11.可连接B超,实现“查孕、查环”时的B超图像采集与保存。

12.能快速统计与查询检查服务的进度与数量。

13.能及时快速的生成各类检查人群的报表。

14.可实现对站内政策法规(社抚费征收、独生子女证办理、照顾再生育登记)相关业务的管理。

15.可实现上下级辖区数据的合并与同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16.能及时的对已录入数据实现备份与还原,防止数据丢失。

17.可以灵活对系统中用到的各类参数以及外接设备的所用到的参数进行设置。

说明:绿色字体标识部分是该软件的特色体现。

第五篇:农网规划与建设发展概述

2006年06月09日 08:53:20

0 引言

目前我国农网的范围为县(包括县级市、旗、区,以下简称县)辖区域内城镇、农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的各类用户供电的11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自我国实施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输配电工程,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然而,目前我国的县级电网总体架构仍比较薄弱,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多数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农村电力需求的迅速增加,现有的农网供电设施已不能适应农村用电发展的需要。因此,继续完善县级电网、加强农网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中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地制定县级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完善县级电网提供依据,为后续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工程提供科学的项目计划,使今后的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做到事前有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避免临阵磨枪和短期行为。

1 农网规划

1.1 农网规划原则

按照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体制改革对电网公司和电网发展的要求,农网规划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到科学论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农网规划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农网建设应统一规划,优化电网结构应与农村电气化、现代化及城镇化发展相统一,要与输电网的规划、分布式电力规划相衔接。

(2) 农网规划应遵循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的原则,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3) 农网规划要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技术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规划要适度超前。

(4) 农网规划要方便用户,服务用户,有利于电力市场管理。

(5) 实施科技兴电战略,以提高农网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前提,提高农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

(6) 农网规划应坚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7) 农网设备要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

(8) 电网建设与管理体制要协调一致。

1.2 农网规划年限

农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年限一致,一般近期为5年、中期10年、远期为15年及以上。近期规划应重点解决当前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中期规划应明确农网发展目标,对近期规划有指导作用,长期规划侧重于战略性研究和展望,农网规划应远近结合,建立滚动工作机制,基本按照3年滚动计划调整。

1.3 农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农网规划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编制,并且要符合相关深度要求。农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概况和总体规划情况;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负荷分析及预测;电力电量平衡;县级电网规划目标与主要技术原则;电源建设及网架规划;调度、通信、自动化规划;近期项目安排和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绘制县级电网规划图;编写县级电网规划说明书。

当前,农网系统面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在编制农网规划时,要和本地区政府部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与本地区乡镇村建设相结合,要与电信、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业规划相结合。

1.4 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农网规划工作涉及技术、标准规程、政策、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延续性的重要工作。

当前农网规划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农网规划工作没有专人专职负责,规划工作被当作临时性工作由临时性人员完成;② 规划工作没有延续性,规划缺少滚动修编制度,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③规划所需的历史数据非常缺乏,尤其是负荷历史数据统计不全,分区负荷数据基本没有,造成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电网规划,主观性、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 ④ 农村电网规划特别薄弱,适应不同功能定位的村级低压网规划几乎没有涉及,与当前新农村电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2 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编制的依据,也是电网规划编制的重点和难点。电力负荷预测的一般过程为:

2.1 收集资料

(1) 收集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资料,主要是全县总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资料,具体包括:①省地县统计局关于本县的《统计年鉴》,主要是掌握本县行政区划(乡镇村)、面积、户、人口及分布、行业结构、产量产值;②省地县发展改革(计划)委员会关于发展规划;③城管部门关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④省地县有关部门关于各类产品的单耗定额;⑤本县历年供用电设备、供电负荷和分类用电量报表。

(2) 按行业分类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各类大型企业的发展规划、用电地点、用电性质、产值产量、单耗定额等。

(3) 按行政区域或供电区收集分区资料,各区资料很难收集完整齐全。通常要采取许多辅助方式进行处理,如几何拼接法、代数计算法(线性或非线性插值法、方程式)等等。

(4) 样本资料与典型调查。同类用电户只需要按代表户取样收集样本资料即可。对于本县没有同类的新生用户或特别用户,如果用电负荷或用电量较大,一般在当地影响供用电负荷达到10%及以上者,必须进行典型调查。在做典型调查时,应了解该用户的性质、用电地点和时间、用电特点、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等。

(5) 收集动态突变资料。一般在当地有可能影响供用电负荷或年用电量超过10%的用电户,要密切注意收集其动态突变资料。如用电负荷突然增加或减少、突然改变性质等等。

(6) 资料汇总与综合分析。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要看资料是否完整齐全;二要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三要检查所收集的资料是否需要加工处理;四要将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2 电量和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有:规划区总额预测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法、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等;分区预测采用负荷密度法,增长趋势法,饱和值推荐等。

电量及负荷预测应采用多种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多种方法预测结果互相校核,各种预测方法中宜包括较先进的数学预测方法。

2.3 预测结果分析

预测规划水平年电量和负荷需求,经过分析评估提出高、中、低方案。方案内容包括:

(1) 用电量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农村用电量及增长速度分析。

(2) 分地区用电量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农村用电量、网供电量及增长速度分析。

(3) 分地区现状及水平年(近期逐年)按全口径预测的最大负荷及增长速度分析。

(4) 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

(5) 对负荷特性作必要的分析,结合用电结构变化预测未来负荷特性变化情况。

(6) 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中方案作为规划基础。

3 农网配电网和变电站建设模式

配电网和变电站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负荷需求水平确定不同的模式。农网的变电站模式有常规自动化站、构架式变电站和框架式变电站、小型化变电站等。构架式变电站和框架式变电站、小型化变电站具有节约投资、节约土地、缩短建设周期等优点。

高压配电网有双电源供电、环网供电方式。中压配电网有多电源网格供电、双电源多分段一联络环网供电(以双电源三开关四分段方案为主)、双电源一联络环网供电、单电源分段放射供电,单电源放射供电。

3.1 县域中心城镇及附近农村

中心城镇的电力电量需求比较大,增长比较快。此类中心乡镇可按照县城网建设要求,至少建设2个变电站,其中可建1个110kV变电站,为中心城镇及附近农村的10kV配网供电,也为本供电区域的35kV变电站供电。中心城镇的变电站应建成常规自动化站,具有“四遥”或“五遥”功能,可满足双电源要求;10kV配网大部分线路实现双电源三开关四分段环网供电,部分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线路实现多电源网格供电,靠近县城或中心城镇的农村10kV线路可采用1联络环网供电方式。

3.2 乡域行政中心及集市

乡域行政中心及集市主要是乡政府机构、小型服务业和集市、学校和医院等电力电量需求不大,负荷增长比较平稳的地区,这类地区应建设一个35kV变电站,变电站模式应按照构架式或框架式建设,按照“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原则规划中压配电网,做到一乡一站。10kV配网线路争取再有一路备用电源,实现1联络环网供电方式。

3.3 一般农村

一般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为主,负荷比较小,负荷增长比较慢,适于建设小容量的小型化变电站。10kV配网线路采用单电源分段放射供电和单电源放射供电。

3.4 农网低压配电网建设

目前农网低压配电网还存在很多问题,低压网规划工作特别薄弱,网架结构混乱,线路供电半径长,线径小,绝缘水平低,综合线损高,安全隐患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尤其要重视低压网的规划和建设。要完善和补充低压网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做好农村低压网建设规划,大力推广应用农网“四新”技术。

3.5 农网“户户通电”工程

目前尚未通电的农村基本上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负荷需求比较低,配网线路比较长,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存在很大难度。

在10kV线路太长,用户端电压太低的线路上,可以考虑加装线路自动调压装置,以保准用户受端电压合格率,比较长的低压线路,也可加装低压线路自动调压装置。自动调压装置一台二次线圈匝数可调的变压器加自动控制装置,可造成变损和无功增加。

应研究和推广可替代能源供电,充分利用当地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形成主网补充或后备电源。例如风力发电,采用磁悬浮轴承的风力发电机,能做到微风启动,常年发电,应用效果大大改观。

4 农网节能技术和安全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十一五”农网节能降损目标是:中压综合线损率降到9%以下,低压线损率降到11%,10kV母线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的目标。

4.1 配电变压器节能

(1) 高效节能的配电变压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应积极推广,普及应用。

(2) 调容变压器。调容变压器是一种具有大小2个容量等级,并可根据负荷大小进行调节的变压器,是一种针对农网季节性负荷变化大的特点,为减少用电低谷期变压器空载损耗大的问题而设计制造的产品,以农业负荷为主的广大农村都可以推广应用,一年调整2次容量。

(3) 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运行。县域中心乡镇及比较大的住宅小区,负荷特点是日负荷变化较大,季节性负荷变化不明显。现行的供电台区一般采用一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容量不能调整。由于变压器容量越大,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越高,所以,在负荷较小时使用大容量变压器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不是经济运行方案;一台变压器长期运行,出现故障时没有备用变压器,影响供电可靠性。可采取以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①子母变压器节能方案。子母变压器是指供电台区按照总容量要求配置2台容量不等的变压器,一小一大。子母变按照日负荷曲线自动投退,负荷低谷时段投小切大,负荷平时段投大切小,负荷高峰时段2台同时运行,形成2台配电变压器,3种容量的子母变压器节能方案。② 2台等容量变压器节能方案。它是指供电台区按照总容量要求配置2台容量相等的变压器,平时一台变压器运行,负荷高峰时,再投运另一台变压器。2台变压器可交替运行,可并列运行。

4.2 低压电网单相供电

单相供电方式有单相两线制和单相三线制2种方式。单相供电方式与三相供电方式相比,有线损低,电压质量高、节省投资等优点,以生活用电为主的农村可以采用低压单相供电方式。

4.3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能就地平衡电网无功功率,减少无功电流在电网中的流动,从而降低线损,提高电压质量,具有显著的节能降损效益。农网中的无功补偿要综合运用随配电变压器补偿,随电动机补偿方式,做到无功就地平衡。

4.4 农网安全技术

(1) 新型漏电保护器。广大农村中用电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用电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绝缘老化造成漏电事故时有发生,常规漏保出现误动的几率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退出漏电总保护,有的地方已经发生因退出漏电保护而致人触电死亡的事故。上海研发出一种新型漏电保护器,其技术特点是能根据剩余电流波形识别是活体动物触电还是对大地漏电;活体动物触电时立刻跳闸,对大地漏电时,可设定剩余电流上升比率和累加值。该漏电保护器一般用于低压总保护,俗称“兔子”漏电保护器。“兔子”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能很好的解决常规漏保的问题,为人民生命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

(2) 低压线路断线保护器。低压配电线路中任何一相断线时,如不及时切断电源,可能会发生因触摸导线引发的触电事故;零线断线时,如不及时切断电源,会造成烧毁用电设备甚至引发火灾。低压线路断线保护器装于线路末端,当检测到至少一根断线时,向线路电源开关发出跳闸指令,切断故障线路电源。

上一篇:差生教育随笔范文下一篇:出纳岗位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