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期中测试

2022-10-11

第一篇:八年级上历史期中测试

2014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题 (满分50分)

一、单选题。(10分)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是()

A解放战争期间B抗美援朝时期C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的完成D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5、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B中共八大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共七大

6、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大跃进”运动之后

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

①经济发展分三步走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坚持改革开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9、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10、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40分)

11、简答题:

(1)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6分)

(2)简述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两点,2分)

(3)列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取得的重要成就,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失误和挫折?各举两例(4分)

12、“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 (2)结合材料,你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2分)

(3)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分)

13、材料一:(1978)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连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材料二: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党实行哪一伟大决策的结果?(1分)

(2)材料一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体现了我党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1分)

(3)在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除了珠海还有哪几个?(3分)

(4)针对我国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说明了什么)。(1分)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2分)

(2) 什么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分)

(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

15、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住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请回答: (1)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住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3分)

(2)他们的核心地位分别是在哪三次会议上确定的? (3分)

(3)用一句话评价“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导人。他的指导地位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2分)

四、活动与探究(4分)

16、为庆祝建党88周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共产党88周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两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一例:(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一例: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河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河大版)

期中测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根据上下文填空。(4分)

① 江山如此多娇, 。

② 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

③ 人生如梦, 。。

④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原句。(4分)

(1)苏轼的《浣溪沙》中写景的词句是:

, , 。

(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送别”有关的完整诗句:

, 。

3.古诗理解。(4分)

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中各有一个字,是该句的诗眼,请把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4.喜欢唱流行歌曲吧?那么清选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并能够给人鼓舞教育的、语言优美的歌词,把它们写在下面。(2分)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5.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2分)

⑴暝________ ⑵芳 ________ ⑶时_________ ⑷陈__________

6.写出与“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句古诗。(2分)

答: , 。

7.第②段先写________之景,再写________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乐亦无穷也。(2分)

8.第②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依次写了四个内容,从原文中找出四个最能概括其内容的句子,并指出其核心内容。(1分)

答: 、 、 、

9.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1分)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几项是( )(2分)

A、“若夫”“至于”用在上下段的开头,具有过渡和转换的作用。

B、“泉香而酒洌”中的“洌”与“寒风凛冽”一词中的“洌”的意思相同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可译为:居然没有人弹琴奏乐,但酒宴上也充满着畅饮的乐趣。

D、“朝而往,暮而归”中的两个“而”字在朗读时均应轻读。

11.用加点词写出两个成语(2分)

临溪而渔 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12.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的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鬓”均提老人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鸟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主,描绘出一幅一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的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中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选文有改动)

13.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着(

)陆

②缓(

)慢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行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15.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3分)

答:

16.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2分)

17.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2分)

18.文章第⑤段所举的扇子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那种方法?(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

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9.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0.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属于 描写,作用是:

2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2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四点)(4分)

2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 ▲ 把 ▲ 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不能抄文中的诗句)(4分)

把门推开

三、写作(40分)

24.读《蚂蚁和蝉》这则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候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功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你就跳舞吧!”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鞋、续写、改写。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4)在急速英语班的考生,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 1.略 2.略3.略4.略

二、

(一)5.昏暗 香花 季节 摆开 6.提示:即写春的诗句 7.朝暮 四时 8.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9.A 10.A D 11.临渊羡鱼 临危不惧,临阵脱逃等 12.A

(二) 13 zhuó huǎn 14. 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1分),过剩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1分),浮游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1分)(意思对即可。超出50字扣1分) 15.不能去掉(1分)。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2分)。(意思对即可) 16.文章第③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答出两个方面1分,答出三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17.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分)。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1分)。(意思对即可) 18.人工扰动法

(三)19.不愿上学时,或惧怕风雪时;找不到工作时,或心情沮丧时。

20.环境描写;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21.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

22.母亲是一位乐观坚强,富有智慧,聪明能干,循循善诱(或善于教育、激励孩子),富有爱心,富有诗意,朴实温柔的人。

23.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运动把健康的门推开了。游戏把快乐的饿门推开了。理解把友谊的门推开了。

三、略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3

B

BA

4---6

DCA

7---9

DDC

10----12

CBA

二.

判断题:

13.

F

14.

F

15.

T

三.

材料分析题:

16.

(1)三民主义;中华民国(2分)

(2)爱国;奉献;百折不挠;不怕困难等(写到两点即可得2分)

17.

(1)民主、科学(2分)

(2)五四运动;(1分)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1分)

(3)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18.(1)60年代:军事企业;70年代:民用企业;(1分)

意义:引进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

(2)戊戌变法(1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2分);

(3)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

(4)要坚持党的领导;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非常艰辛;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国作出努力甚至牺牲;落后就要挨打;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言之有理,写对两点即可得2分)

第四篇:2011~2012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题

2011~2012年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与中国传统经济将受到严重冲击有关的内容是()

A、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山口岸

B、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3、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写文章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他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抢劫…….”雨果描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但太平军仍勇敢作战,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A、戈登B、华尔C、义律D、西摩尔

5、新疆是我国西部的门户,19世纪60年代直接出兵新疆,建立伪政权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浩罕国

6、()在新疆设立行省。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7、在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最后与舰共存亡的名族英雄是()

A、刘步蟾B、林永升C、邓世昌D、丁汝昌

8、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北洋舰队灭亡于()

A、平壤战役B、黄海激战C、威海卫战役D、马尾海战

9、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B、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民族矛盾激化D、八国联军的侵略

10、《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

A、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雷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洋务运动为了强兵富国,摆脱统治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提出了()的口号。

A、“扶清灭洋”B、“自强”和“求富”

C、“民主”和“科学”D、“师夷长技以制夷”

12、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校西方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D、思想文化

13、下列学校或企业,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

14、近代我国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感到必须建立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的学校。下列学校

中()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D、长沙时务学堂

15、“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他的主要倡议者是()。

A、康有为 和严复B、梁起超和谭嗣同

C、康有为和梁启超D、谭嗣同和严复

16、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

A、改革严重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B、维新派改革的目的是取代清政府

C、改革措施没有针对性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17、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18、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

A、黎元洪B、孙中山C、袁世凯、D、宋教仁

19、他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之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

A、鲁迅B、胡适C、毛泽东D、陈独秀

20、假期,学生自己设计了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你向他们

推荐的第一站应去()。

A、上海B、北京C、广州D、武汉

21黄埔军校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

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从中你能感受到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不同点表现在()

A、教官由共产党人担任B、重视军事理论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仅为培养军事人才。

22、北伐军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袁世凯④张作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它代表()的利益。

A、民族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

C、小资产阶级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4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是()。

A、广东B、上海C、檀香山D、东京

二、填空题。(共10分)

1。

2 、1919年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

3。

5、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和。

6、1905

7。

8、1895和

9、19世纪,出现瓜分广州狂潮,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地步,这

时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10。

三、连线题。(共10分)

《南京条约》把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让给俄国。《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辛丑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北京条约》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瑷珲条约》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湘江评论》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李大钊

《青春》胡适

《文学改良诌议》鲁迅

《狂人日记》毛泽东

四、简答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3、辛亥革命提出的“三民主义”指哪“三民”?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问题:

1、 直接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

2、 它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

3、 这次事件是有哪些人自发组织的?

答:

材料二:

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问题:

1、这是李大钊在什么运动中发表的文章?根据你的理解,李大钊对当时的中国青年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

答:

2、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又该怎么做?

答:

第五篇: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期中综合测试题

(二)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5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3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 ,隔夜黄鹂空好看。(杜甫《蜀相》)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4分)

(1)苏轼《浣溪沙》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2)李白《送友人》诗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3.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4分)

4.央视2005“感动中国”节目让带着妹妹读大学的洪战辉的事迹广为传颂——当他还是 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加弱小的孩子负起了责任,孤身一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进人大学后,凭着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完成学业并抚养教育妹妹,甚至帮助他人。

假如有一天,洪战辉带着他妹妹到你学校来参加某个活动,你有机会跟他俩说话,你会对洪战辉说:

对洪战辉的妹妹说:

(注意:不能是欢迎辞)(共4分)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16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太守自谓也( ) (4)翼然临于泉上( )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把这段文字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4分)

一层:

二层:

8.这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9.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0分)

最后的麦穗

刘志坚

在我的案头,有一束金黄的麦穗。这是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种下的,还来不及收获,他就走了。当时,我们把它当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把最壮实的穗子剪下来,精心整理。我们在做这件事时,就像有的人整理先人的遗著一样,庄重而严谨。虽然我们没有把这事业继承下去的意思,但我们很看重它。

时至今日,这麦穗依旧金黄,依旧有鲜活的生命。如果种在地里,依旧会长出青翠的春天,长出一幅稻麦千重浪的丰收画卷。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都在侍弄庄稼。直到80岁那年,因为耗尽了体力,下不了田,也扶不起犁了,才放下了牛鞭。秋天了,他耗尽最后的力气,把门前的一块空地用锄头翻了,种上麦子。他说,人活着,春光秋阳,都是有限的,不可耽搁。冬天,看着自己种的麦子出土,长叶。为了让麦苗过冬,又用浮土掩盖。开春后,麦苗破土,伸茎长叶,抽穗扬花,结实灌浆,父亲的身子却一天天衰弱了。他出不了门,就蹲在门边的麦地里,看着自己最后一季麦子说,我3岁下地掌犁,春种水稻秋种麦,我这辈子,一共种了65季水稻,麦子算上这一季的话,是68季了。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途得意的人,讲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了几届总统一样自豪。虽然父亲说得安详,没有一点骄矜于人的意思。但那自得的情怀是一样的。

回顾这几十季稻麦,有过丰收,也有过歉收甚至失收,那是因为不得天时和人为的失误造成的。尽管汗水是一样的付出,日子是一样的流走,如果不得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与收获结缘的啊。

父亲说这些时,像是在做自我鉴定时总结人生经验。

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像有预感似的,抚着脚边的麦穗说:“看来,我是等不到这一季麦子成熟了,到时由你们收获吧。”

一个人能种多少季稻子,多少季麦子,都有个定数,想多一季也不行。就像做官,任期一到,就得走人。果然,在麦子泛黄的时节,父亲就悄悄走了。

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看着那片麦地,我就想起了父亲的一生。我细心地剪下一束麦穗,那带着阳光气味,带着父亲的汗水和寄托的麦穗啊,是父亲的遗存。

父亲是个农民,对于自己的农事,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未有过片刻的懈怠。那种勤勉一贯的敬业精神,总是在鞭策和激励着我,也让我追忆缅怀,铭记永远。

(选自《读者》2006年第10期)

10.请说说本文以“最后的麦穗”为题有何作用?(3分)

11.在文中作者主要歌颂了父亲的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内容表现的?(4分)

12.请简要说说本文的写作线索。(3分)

13.父亲是个80岁的老人,却清楚的记得自己一生共65季稻子和68季麦子。这是为什么?(3分)

14.为什么“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途得意的人,讲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了几届总统一样自豪”?(3分)

15.仔细阅读文章第2段,你能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

写封家书

何 勇

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报载,近日,山东德州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的作业,竟有1/3的学生不会寄信,不懂得寄信常识。

又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

为此,季羡林、费孝通、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海内外发出倡议:留住家书。

千百年来,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很多传世家书不仅蕴含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大家知道有一本《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盈满父爱,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家人。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很多家书,不仅是传承着家风,亦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名相诸葛亮在家书中叮嘱外甥“志存高远”;告诫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十六字箴言,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这些家书,读来,宛如聆听历经沧桑、洞察世事的长者之教诲。

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谈家事,所言极为真切;又因面对自己的至亲,谈处世、做人,所言又极为慎重。不管身居何位,财富几何;不论在外如何言不由衷,意不能达,一旦给至亲骨肉写信,信为心声,常常思绪万千,手中的笔沉重万分,潇洒不起来,时时对照自己的人生观念,生怕产生误导。虽不如电话便捷,但更为深入详尽,也更动人,自有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的功能。

不仅如此,读家书,见字如晤,当身处哨卡的战士展开家书见平安,当远行的游子含泪用心读父母激励的话语,当在田地劳作的双亲欣喜地读着子女的进步,温情在信札尺牍之间荡漾开来,这样的喜悦,这样的激动,这样的亲情,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难以体会。

遗憾的是,写家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远行游子写情书等达数万言,给父母总是惜墨如金,甚至数年不着一字,电话都少得可怜。何谈感恩?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管“后勤”,只想自己多给子女挣些钱财,不问其他,只养不教,孩子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何谈家教?少数青年公德少、缺责任、喜享乐、淡亲情,家教不力是一个原因。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所以,不妨多写写家书。

家长多给不在身边的孩子写封家书,把人生得失、经验教训、为人处世多传给孩子。

在外的游子也多给不辞辛劳的父母写封家书,奉上亲情,让父母开怀,报上喜讯,让双亲自豪。

(选自《人民日报》 2006-04-14 )

16.本文中作者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

17.作者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着重阐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做简要概括。(4分)

18.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说家书有哪些作用。(4分)

19.文章的首句“家书抵万金”是从古诗中引用来的,你能写出它的上句吗?并说说这里引用的好处。(4分)

20.请你谈谈你对写家书的看法。(4分)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50分)

十多年前,她和他是同桌。那时候,她家境不好,学习文具短缺。有一次,他把自己用的半截铅笔送给她。就是这半枝铅笔,让她感动至今。

来,他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求学,而她总是想起铅笔的事,挂念着他,想同他不期而遇。终于有一天,他们见面了。她向他诉说了这十多年关于那半截铅笔的情思。他很惊异,没有想到, 自己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行为,会在她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痕,任是十数年光阴也磨损不去。

是啊,生活中,也许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关爱,足以温暖别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

一.1.(1)留取丹心照汗青(2)竹喧归浣女 (3)映阶碧草自春色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要言之有理,表达顺畅,语言得体。示例一:中学生需要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能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知识;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各科学习。示例二:中学生不需要课外阅读;课外读物鱼龙混杂,坏书会毒害我们的思想;中学生学习时间紧,所学科目多,不应把时间浪费在课外阅读上;痴迷于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业。4。答案略。

二.

(一)5。(1)遮盖 (2)情趣 (3)称 (4)靠近 6。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第一层(开头至“醉翁亭也。”):描写醉翁的环境,开篇点题。第二层(从“作亭者谁?”至最后):介绍周围台的建造者和命名缘由。 8。由远而近 既符合人们游览的进程,又显得流畅婉转,突出了醉翁亭的美好。 9。点明全文主线,奠定抒情基调。

(二)10。一是这“最后的麦穗”代表了对父亲的怀念;二是这“最后的麦穗”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11。勤勉一贯的敬业精神。通过叙述父亲一生侍弄庄稼、喜爱劳作的情形来表现的。 12。引出回忆——回忆父亲——怀念父亲 13。因为父亲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种庄稼上,对庄稼倾注了浓厚的感情,所以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了如指掌的。 14。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在回忆自己的成就时那种得意、自豪的神情、心情。 15。这麦穗是父亲的尊贵遗物,是父亲品格和美德的象征;睹物思人,见到这麦穗,就想起父亲,就想起父亲曾经劳作的情形和丰收的景象。

(三)16。不妨多写写家书。 17。正面论述了家书的重要作用;反面论述了家书减少的现实与危害。 18。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谈处世、做人,所言极为慎重。读家书,见字如晤,有一种别样的情感。 19。烽火连三月 一是突出家书的作用,二是引出本文论题,三是引起读者兴趣。 20。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三.21.作文略。

上一篇:部门四风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八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