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教材介绍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北京版教材介绍范文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北京版(推荐)

附:人教版初中数学 各章详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5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6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 镶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7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8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 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9 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0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11.1 变量与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1.2 一次函数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1.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12.1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2.2 用图表描述数据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阅读与思考 作者可能是谁

12.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 轴对称

14.1 轴对称

14.2 轴对称变换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4.3 等腰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 整式

15.1 整式的加减

15.2 整式的乘法

15.3 乘法公式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4 整式的除法

15.5 因式分解

观察与猜想 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 分式

16.1 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1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17.1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

19.1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1 梯形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9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代表

20.2 数据的波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0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21.2 二次根式乘除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1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观察与猜想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2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3 第二十四章 圆

24.1 圆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实验与研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4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阅读与思考 布丰投针实验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5 ~~~~~~~~~~~~~~~~~~~~~~~~~~~~~~~~~~~~~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6 第二十四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观察与猜想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7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 锐角三角函数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

28.2 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9 ~~~~~~~~全~~~部~~~结~~~束~~~~~~~~~~~~~~~~~~~~

第二篇:北京版教材小学科学课后反思

物体沉浮的实验

本节课我做了前测,发现孩子在对于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质量的方法来改变沉浮很好理解,这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很容易看到改变质量的情况。生活中很多固体是不容易去改变他的形状体积的。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难点放在处理让孩子去理解改变体积的情况。

第一个小药球实验采用的是满球,半球,空球的材料,主要是让孩子感知到质量渐变的过程中小球所呈现的状态是不同的。这个实验让孩子猜测,比较,在引起问题冲突的同时,让孩子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第一个概念:体积相同的小药球质量大下沉,质量小上浮。

紧接着引出第二个实验,让孩子自己来设计实验让下沉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橡皮泥这种材料容易去捏,容易变形。这个实验是想让孩子明白质量相同的橡皮泥,体积大上浮,体积小下沉这个概念。接着引出第三个实验,让孩子在上面放曲别针,看看做多能放几个?这个实验我想让孩子在比较中明白放曲别针数量多是因为橡皮泥体积大,从而放在水中浸入的体积也大,也就是说它越不容易下沉。从而轻而易举的处理了第一个核心概念:质量相同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在水中越不容易下沉。接着让孩子明白在一个一个加曲别针的过程中是质量在增加,质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有几个小要点:一定要把橡皮泥放在暖气上加热,这样它就软了,容易捏。在第一次试讲时学生在这方面耽误了许多时间。还有一定要用温水,橡皮泥容易漂浮。

对于王树贤大家还是认为他是一位善于钻研问题善于琢磨的老师。在这节课上也确实体现了。

这节课上最吸引我的就是王老师能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以往我的教学只是让学生看看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即使以往那些优秀的教学设计也只是验证了空气中的直线传播。不过我个人还是把握不好到底要深度还是要宽度。不过光的直线传播确实应该体现在不同介质,这个也应该是这部分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其实王老师用的那些办法我都知道,也都用过,但就是没想到用在这节课上来认识光在不同介质都是直线传播。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能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感性更科学的认识。

小孔成像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无法解释得清楚,所以出示后学生只是沉默。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考虑不出示呢。还不如将学生能解释清楚的事情进行深入地解释。弄的透彻,例如无影灯。

总之,对于这两节课的研究我们不会停止,相信在不断的敢进中我们会找到最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

第三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北京研讨会

——在2002—2003学年上学期课改讲座上的讲稿

市教研室 陈明时

2002年11月21日至24日,我参加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北京研讨会,会上,听了四节课:诵读课、阅读课、专题讨论课、作文指导课。这四节课,经专家评点,现介绍给大家。

第一节:诵读课。

会议定名为“诵读示范课”。授课教师是无锡市锡山中学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课题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在苏教版课本第一个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中。这一专题,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要求课内外结合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唐老师上的这节课,是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示范课,并非根据编者的意图来上的。

这节课的要点是“心悟口诵”。 “心悟”,即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感受文本”。了解保尔在何种环境下思考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是包含人怎样活着和为什么活着这两个问题。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初步理解基础上进行诵读)

第二层,“感悟人生”。让学生思考自我的生命意义,“我”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接着,对比思考保尔的生命价值。这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理解基础上进行诵读)

第三层,“直面死亡”,让学生换位思考如何使宝贵的生命更有意义,深切体会保尔名言的含义。所谓换位,即假如你是保尔,或者是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面对死亡,你会怎样?这是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入理解基础上进行诵读)

在“心悟”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诵读,教师点拨、引导。

“口诵”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方法:标注。 第二层,深读。要求:把理解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方法:写诵读脚本(即借鉴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做法,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记录阅读的感悟与表达的设计,给自己的诵读以提示)。

1 这节课是示范课,专家未给予点评。

笔者评介:唐老师的这节课确实起到示范的作用。诵读应基于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理解。诵读课不是朗读技法的简单传授,要防止漠视个人理解的技术性指导。超越个人理解,只在高低、停顿、轻重、快慢等声音方式处理上进行指导,甚至用统一的符号来标注诵读文本,只会导致机械的、僵化的朗读。诵读追求“声情”并茂,就是要在自我理解与感悟上才能做到。唐老师在课堂上,既听学生怎样读,也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他自己在示范诵读之后,说了一句:“这也只是我理解后的朗读。”“诵读脚本”的做法,可以仿效。

第二节:阅读课。

会议定名为“阅读研究课”。授课教师是北京海淀区八一中学孙静书老师。课题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举行》。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感铺垫。

1、教师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导语,引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

2、学生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发表对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的见解。

3、教师归纳、小结,揭示香港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调动学生阅读本文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指导阅读。

1、明确阅读任务:(1)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找出可以激发自己民族自豪感的语段。

2、播发课文朗读录音。

3、引导学生从概括课文内容入手,了解本文的新闻结构。

4、小组讨论,推敲饱含深情的语句,选择一个语段,写成“诵读脚本”。

5、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诵读脚本。同时,自荐或推荐别人,模仿播音员进行诵读表演。

6、教师小结。

第三环节:布置作业。

上网收集本周国内新闻,写一篇《七日要闻综述》。

专家(潘仲茗,中央教科所。下同)点评:这篇课文写的是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背景深厚,课文篇幅长,把这节课作为公开课,有胆量。课堂设计思路清晰。作业《七日要闻综述》,延伸课堂空间,巩

2 固学习成果。不足:全文播音10分钟,虽可以培养学生听力,但让学生自己读会更深刻一些。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读重点段。

笔者评介:这节课是新闻阅读教学,用10分钟的时间听录音,确实没这必要。但作为课改研讨会上的公开课,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1)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交流资料,这种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2)诵读脚本的写作、展示、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新鲜事,值得我们借鉴。(3)注重开展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适当讲授新闻的文体特点(如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结合的较为满意。(4)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尤其是“课文分析法”,在这一节课中有所突破。

第三节:专题讨论课。 专题是《荷》,由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中学张洪旗老师上课。 教学过程:

一、 议荷,设题讨论。

1、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到的材料,谈谈你所了解的荷有哪些特点?

学生发言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和课件。

2、人们喜爱荷,是因为它有许多价值,你更看中它的实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

荷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都喜欢吟咏它?(明确:由物质想到品质,托物言志)

二、由荷宕开,选择另一种植物,由形而神,恰当得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给2分钟准备,作简短的讨论。(意在发散思维)

学生选择小草、菊花、苔藓等植物,也有不同意见的,如“我不喜欢小草,墙头草,随风倒,我喜欢菊花”等,讨论很热烈。

三、 布置作业:选择一种植物,抓住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话。

专家点评:这节课颇有新意,突破单篇课文教学方式,把课内与课外综合起来,体现了课标思路,为学生创设了更好的思考、讨论余地。这对教师驾驭这种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如下几个优点:(1)拓宽了课程资源,使语文课的内容更丰富了。(2)转变了教师角色,以学生讨论、展示为主,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体现。(3)体现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节课中体现得比较完满。不足: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独爱荷?民族情感体现不够。

3 笔者评介:“专题讨论课”是课改中出现的一种新课型。这种课型相当于语文活动课。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也都编排了两次的“专题教学”内容,如第一册的“名著选读”和“狼”的专题。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值借鉴的比较成功的课例。上这样的课,“语文味”要浓一些,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淡化了语文教学。当前,有些老师仍然沉溺于课文的阅读教学,对专题讨论课置之不理,这是不正确的态度。希望积极、热情地开设专题讨论课。

第四节:作文指导课。 课题是《想象作文》(苏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写作)。授课教师是江苏省镇江市第六中学完权老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本单元《想象》知识短文。一上课就让学生明确想象的要求:(投影显示)“填空:想象必须合乎 情理 ,想象要富有 新意 。”(知识短文要点)

二、布置作文题目:一个孩子趁妈妈不在家,拆散了家里的小闹钟。这时妈妈回来了„„根据这一情境,写一则片段作文。

学生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讨论题是:妈妈会有怎样的反映。

三、学生当堂写作(约10分钟)。

四、分组评议,推荐小组优秀习作。

五、师生共同评点所推荐的习作。(这一环节“出彩”了!) 学生上台用幻灯映出自己的作文,再读一遍。老师先叫小作者自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然后全班围绕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和富有新意这两个要点进行评议。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将片段作文扩展成600字以上的作文。 专家点评:(1)学生10分钟能完成300字左右的小作文,令人佩服。(2)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习作展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师生对话,生生合作。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师能恰当点拨、引导。(3)不仅培养了想象能力,而且培养了健康的思想。学生没有一个写妈妈大发脾气,所设想的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笔者评介:作文指导课历来不被教师所重视,往往只作十几分钟草率“指导”,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茫茫然不知所措。与其在讲评时讲“不应该这样写”,不如在指导时讲清楚“应该怎样写”。这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述和有创意地表述。写作前的指导意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保证学生

4 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和空间;写作后的评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宽松的评价手段,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和独特感悟。这节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欲望。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四节课,实话实说,除了唐老师那节示范课有“轰动效应”之外,其余三节课都上得“平平”。唐老师的是在会场上的,教学环境显然不如在教室里上课,但他能灵活机动地组织课堂教学,他的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语言以及令人佩服的自身朗诵素质,使他这堂课给与会者留下很好的印象。其他三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都是年青老师上的。于漪老师点评另一组的课时说,年青老师的课上得不够深厚。笔者认为,这个评价恰如其分。不过,这三节课,也都上得不错,都能比较充分地体现课改精神,这又是与会者的共同评价。

课改的课究竟怎么上,这是本学期,实施课改的起始学期一线教师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也是笔者赴京与会急切想了解的一个问题。听了这四节课,心中基本上有了数。现在介绍给大家,大家必定也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我们有能力上出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只要关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课改的课其实并不难上!

2003年1月16日整理讲稿

第四篇: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必做:所有内容一个单词中英文两遍,写在大英语本上;) (选做:四会单词默写,看中文写英文;三会单词及重点短语的英译中)

四会单词:

L1: again why books cool L2:sad great gold

L3:new watch like together shape L5:MsMrs speak

L6: there story bring school L7:can bad tomorrow bed drink water L9: much easy L10: door kind window cold turn open L11: ping-pong bat borrow take fine marker ruler pencil case L15: get pen kind black brown think shape L16: shoes try thirty L17: buy trousers yellow L19: eat healthy potato now cook sweet L20: soup apple

L21: twenty chicken change thirty today sixty-nine L23: snow hot rain clever water bad hard weather L24: interesting close farmer lake L25: live say kite wind

三会单词:

L1:glad because them happy angry tired L2: missing surprised L3: upset worried ill worry L5: robot

L6: tell her really welcome L9: please on play show L10:mind L11:favour scissors crayon sharpener L15: help different colour L16: comfortable certainly take L17: sell green red L19: sour salty L20:salad fish hamburger chips dessert L21: money L23: because become degree L24: sounds weekends live

L25: air trees without things plants grow

重点短语:

L1:be back at school the room is messy he played too hard L2: don’t be sad come back go to the zoo L3: don’t be upset blue in colour English book new football L5: speak to doing housework hold on have a look L6: call back the Monkey King the Harry Potter stories(首大名称) L7:bad cold go to school

L9: hold these books no problem on the computer close the window turn off the light pass me the water L10: a glass of hot water opening the door turning off the radio turning on the light L11: Will you do me a favour? I don’t have my ping-pong bat with me. of course L15: a nice colour L16: look at try on how much that pair of shoes that pair of slippers these sandals these boots those sneakers L17: a new jacket red one blue T-shirt black overcoat yellow cap school uniform L19: the sweet and sour fish take your order Chinese cabbage and potatoes some vegetables some meatballs Peking Duck a glass of soy milk L20: mushroom soup have ice cream(have some…/ an…) a pizza a glass of juice a sandwich L21: orange juice L23: in summer in winter below zero in Sydney(首大名称)

it’s raining it’s snowing

the sun is shining L24: go to park close to nature love nature visit my uncle this winter vacation on a farm

in the forest on the grassland by the lake L25: find out on the Internet (首大名称)

第五篇:北师大版第四册教材介绍

一、第四册教科书体例

本册教科书共16个单元,其中第7单元是开放单元。

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适:16个单元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这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来确定重点学习的单元。学生兴趣大,积极性高,教师认为有扩展价值的单元,可以增加内容,延伸再延伸,如“植树”“清清的水”;反之,则可以压缩。单元内也可以灵活处理各项学习内容,如“守信用”单元,《龙眼和山里红》《我必须去》练默读,学生字,课文内容可以与活动、写日记结合学习;课堂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岩石上的小蝌蚪》《朋友》两文。

我们曾反复强调要整体推进,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设计一个单元的内容。

二、识字教学

本册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量方面的,认字436个,写字331个。二是质方面的,就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学习独立识字,见“丁丁冬冬学识字

(三)”。“认”、“想”、“写”、“用”体现了识字的要求、步骤和方法,与过去提的“四会”是不同的。

问题1:感到识字量很大

1.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常用字使用频率高,会有反复学习的过程。

关于写字,请老师注意我们反复强调的问题:一是“写对”和“写好”分步走。二是教师少讲,多让学生揣摩和练习。三是课堂上常写常练,养成好习惯。四是习字与运用相结合。

2.一年级时学习的生字,基本上在口语中,字音、字义不成问题,学习的关键是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四册不少生字在书面语中,字音、字形、字义都是陌生的,学习的难点就比较多了。不要脱离语言环境教学,也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考查,如“崛起”“蔓延”。

3.识字教学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平均使用力量。①课本上所列“生字”,只是教材的统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可以简略就简略处理,把宝贵的教学时间集中解决真正应该解决的生字。②学生识字情况差异很大,要承认差异,还要利用差异,好的带中间的,全班带个别。③教学的重点如何确定?有预设的,有生成的。加强对学生、对生字的研究。

4.学期初把任务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例)全学期搞几次测试,画出图表,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识字状况心中有数。

问题2:音序查字法比部首查字法简单,为什么先学部首查字法,第四册才学音序查字法?

1.部首查字法是独立阅读时必须掌握的认字方法,所以先学;二年级学生使用音序查字法主要是解决习作不会写的字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不是最突出的,所以后学。

2.学习部首查字法与学习汉字表意的特点关联紧密,先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分析字形。

3.音序查字法有特殊的难点,一是要学习并熟悉大写字母表,而大写字母表与音序查字法的需要又有差距(没有I、U、V打头的音节;找不到U行音节;声母CH、SH、ZH不在字母表中)。二是要在诸多个同音字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那个字。解决这个困难要以掌握汉字常用部首为基础,还要有点阅读正文的能力,所以安排在部首查字法后面教学。

附加问题:教学中如何做?

有的学生本来已会,可以带动大家学习。·搞比赛等活动,兴趣高,效果好。·创设情境,学以致用。·兴趣至关重要。做到什么水平?熟练——熟练地选择方法,熟练地查≤0.5分钟/字。

问题3:独立识字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识字教学了?

独立识字由学到会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不同学生情况不一,还要看某个生字本身的学习难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办法独立识字,可以识所有的生字,也可能只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但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有办法独立识字,并不意味着他就能独立识字了。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哪些字、多少字适合查字典?哪些字可以随文认识?如何适度使用课文下面生字条的拼音?如何发挥识字基础较好的学生的作用?哪些字需要全班一起学习„„这些问题备课时都应当认真考虑。

学习心理学认为,使用知识比学习知识更复杂,更困难。有些教师对这点认识不足,放得太宽,学生困难就大了。比如《一片树叶》中“耸”“捋”等生字教材没有要求会认,教师可以用带读的办法,也就是一年级上册用过的方法进行渗透性教学。

问题4:现在学生的错别字多起来了,怎么办?

对错别字现象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了一个字,能够写对笔画、笔顺、结构,只是完成了识字的第一阶段。学生要尝试着运用学到的字,就可能失误。这与学走路会摔跟头、学游泳会呛水是一个道理,而汉字形近字多,同音字多,多音字多,异形字多,很容易产生混淆。简单地画个“×”,否定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的过程,并不能反映学生识字的实际水平,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在识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利用汉字的特点分辨形近字的方法。比如P16“狼”和“狠”、“抢”和“抡”。

2.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查字典的方法,提出使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要求,比如开始时(第七单元后),习作时有不会写的字自己查字典,做记号,统计数量。逐渐逐渐做到不用拼音代替生字。

3.要引导学生重视错别字问题,自己想办法预防和改正错别字,比如轮流当识字小医生、出一日一字专栏、互相出题测试等。对造句、习作的错别字,教师不要急于改正,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或互相)检查,自己修改。一次改不彻底,隔一段时间再检查,再改。要把这样做的道理向家长解释清楚,争取家长的配合。

4.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记住几个字的用法更重要。第一单元“金钥匙”设计了一个活动,即培养改正错别字的习惯(可以创造比第一单元更好的方法)。“写”的“两注意”成为习惯,也有助于避免错别字。

三、阅读教学

像前三册一样,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要继续培养朗读、默读的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教学。

问题1:课文多,课文长,是否讲得完?

和过去教材相比,教材的课文的确是多了,长了。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如果老师不提琐细、死板的要求,教材选的课文,学生没有多少篇看不懂,数量也不大。所以,应当着眼于改变我们的教学。

一个问题是讲得太多,老师如果不逐段提问、分析、总结、练习,就感到空落落的。实际上想一想,你的提问、分析、总结、练习,有多少深入学生人心了?

另一个问题是要求不尽合理,一个人阅读文章,是不可能把每个词义、轻声、儿化韵等等都弄透彻的;同样,一个人阅读文章,他的感受也不会和别人完全相同。有的老师一定要教材指明,读了一篇课文,到底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思考题没有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好像就没有完成教学。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符合人们阅读文章的心理?

问题2:课文长,找不到朗读训练点,一节课读不完一遍。

儿童阅读文字材料,大体经历指读——口读——默读——线性或面式略读这样几个阶段。成熟学习者的阅读行为主要是默读,包括体会、涵咏、品味、吟哦等,联想、想象、共鸣、判断、质疑等都在默读时进行。还应当看到,默读的速度远远超过口读,在当今信息时代,培养默读能力尤为重要。所以,《课标》在每个学段都提了默读的要求。

四册中许多课文可以练习默读,如《壶盖为什么会动》《我必须去》《江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二年级小孩可以小声口读,逐步扩大默读量。况且,课文里不少字只是渗透性学习,没有要求会认,强行让学生朗读,要求也不合理。

《课标》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前提是朗读者默读、体会,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朗读”是读给别人听,通过自己的声音使别人与自己一同感动。朗读需要技巧。说到底,朗读更是一种表达——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这与默读是不一样的。有没有必要每课书都找朗读训练点?能不能要求朗读好重点的段落?希望老师们研究研究。

问题3:总希望对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有明确的要求。

所谓明确的要求,就是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思考。从听课的情况看,课堂上充当“看客”的学生仍然不少。解决的办法不是简单地批评,而是“激发”——在小组中明确分工促使所有的孩子动起来;轮流做重点发言人;用对立观点的辩论激发;请不动的学生做讨论的评委,等等。但要注意:①选择适合他们的题目。②在适合他们的场合表现。③给予特别的指导。

思考题不能有惟一的答案。即使认识上达到一致,也不能要求用同样的话表达。这不意味着老师放弃引导的责任,老师要适时点拨。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课文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课文的语言表达,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所以学生写话与阅读密切结合,是这套教材的一个特色。前几年实验的效果很好。这种练习,不都是在形式上模仿课文,有的侧重于语言,如模仿课文再写一段,如《妈妈的爱》;有的是激发想象,如《一片树叶》“小猴子再一次来到小树前,会说什么?”有的促使自己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比如《看山》《我的路》;当然,也赞赏学生把对课文的思考写下来„„

我们说“鼓励”学生写,就是没有硬性规定的意思。因为阅读是儿童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学生应当主动地写,他没有感受,你硬性规定只能促使他说空话。

问题4:是不是读一读,讨论一下课后思考题就行了?

一定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例);要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例)。

有的老师不敢这样做,怕驾驭不了课堂。应认识到,这样做对老师的要求的确是高多了;也应认识到,老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中提高的;更应看到,这样做,是学生在做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好。

每学期至少为自己的教学录两节课,重放,反思,写出心得体会,是快速提高的好办法。

四、写话教学

《课标》第一条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

怎么保证学生“写”的兴趣呢?写不出来不硬写。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不硬写”,始终从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写”的兴趣:A 与阅读结合。B 与活动结合。C 日记随笔。实验证明,这样做,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语文天地”中还设计了一些造句方面的练习,比如写下半句,连线,填空等,这些练习有指令的意味,不是“写话”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保证水平较低学生学习的底线。教学时请注意辅导差生,还请注意指导标点、书写格式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前面已经说了,写字,“练”与“用”尽量不要脱节,在写话的练习中,要特别关注把字写对,把字写好,养成自觉修改错别字的习惯。

问题1:写话的任务是不是太重了?

是否负担重,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愿做的事情硬让他做,那即使是抄书这样简单的事,他也会觉得苦不堪言;学生愿意做的事情,不用大人催,自己就会废寝忘食地做。所以前面我们特别说明要使学生乐意写,有的写。

问题2:不用指令的方法,如何使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呢?

教师要有一般号召,在学生写话的作品中,会发现能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实例,在班级内宣讲推广;再实践,再表扬推广„„就是说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如果硬性规定必须运用哪个词语,那就既谈不上个性发展,也谈不上“乐”了。

还有一个办法:列出一批词语,供学生在写话时选择。这批词语包括哪些,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从课文和生活中共同选择。

问题3:学生写话出了错别字、病句,老师还要不要全批全改?

可以每次只收一组。主要的目的是反馈,抓苗头——好的和不好的,指导全班。完全不过目,或者批一大堆红杠红圈,都不利于保护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前面已经说过,解决错别字、病句,还有将来出现的其他写作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子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4:我们的学生很愿意表达,展示,但是课时有限,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间、时间不够,说明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已经在督促着老师跑,而不是老师拽着学生往前走了,这是一个可喜的新矛盾。当然,如果解决不好,也会挫伤学生。

对策一,班级建立评委制度,学生轮流当评委,当堂评选,课后评选。要破除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把评价与教学的过程结合起来,以评价促教学。

向课时外延伸。比如在教室后面开辟“佳作栏(题目自起)”;每隔一周或一个单元后换一次;制作班级佳作集传看;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向家长朗读自己的创作„„这些事,不见得必须老师做。学生评委选佳作,轮流办专栏。要注意及时肯定差生的进步,哪怕一句话、一篇日记写得好,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好都要让他上光荣榜。

向课堂外延伸。比如联合地区、学校所在地社区,办创作园地,在小报、黑板报上刊登学生的创作,向广播站投稿,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开始可能麻烦一些,请专人负责,上了路,形成惯例,后来效应将很大。

如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又不加重师生的负担,是新课程产生的一个新课题,欢迎一线的老师们一起来研究。

五、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我们一贯认为,口语交际的练习应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或者说,学语文的过程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不必另设虚假的情境。

两年来实验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

1.从应试教育出发,认为课时紧,不从教育理念上找原因,不从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上寻出路,而是简单地删去这两方面的学习。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各学校、各班、学生之间,确实有差距。活动可做大可做小,保证一学期至少两次大活动。(正面例子)

2.活动与学习语文脱节,快乐时不学习,学习时不快乐。

3.表面热闹,形式新颖,应讲究实效:使所有的学生动起来;使全过程有效;简化程序,减轻教师负担。

◆[2005-05-25]

上一篇:班级活动策划书范文下一篇:百合花折法图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