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毁损路桥行为的刑事归责与责任主体扩大化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本文以我国现阶段高发频发的超载行为损毁路桥事件的司法实践和社会舆论为研究切入点。以超载行为损毁路桥的刑事归责和责任主体及分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超载行为损毁路桥的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分析, 为此类型事件的发生进行理论论证。同时发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判决的时候无法做到全局考虑从而使其判决往往出现执行不利的情况, 因此提出了从制度设计层面解决此类现象的建议。

二、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现状和预期

我国大规模路桥建设兴起于建国后, 并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到达高峰期。据数据显示, 几年来, 我国开工建设的桥梁总数超过一万座①。因为, 我国上世纪建设的桥梁设计过时和老化, 以及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大量质量问题工程。所以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路桥因超载行为损毁的事故, 且发生数量呈递增趋势。尽管对比全国其他类别交通事故来看, 此类事故比例较小。但是此类事件一旦发生, 社会代价相当巨大。目前, 学术界对于“四超入刑”②的呼吁不绝于耳, 对此理论和实务界仍存争议, 但是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入刑和刑事责任的分配, 已经不容忽视, 亟待解决。

(二) 原因分析

1. 超载行为原因分析

a.经济方面:“多拉快跑”挣大钱的思维作祟, 同时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互相压价的行为, 助长严重超载行为。

b.管理监督方面:“执法经济”在治超环节仍然流毒严重, 超载罚款, 罚款放行的行为仍然普遍, 逆向激励超载行为。

c.行政方面:地方规章的不统一情况客观存在, 放宽了超载行为的生存空间。

d.法律规范方面:超载行为在我国目前仅限行政法规制, 学界对于超载行为损毁路桥进行刑事规制仍存争议, 同时缺乏法律之间的协调能动机制, 法律应有功能发挥不畅。

2. 路桥损毁原因分析

a.路桥设计方面:我国路桥设计国家标准对现实情况估计不足。设计者和决策者没有充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而仅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理论化设计活动。设计者如果仅从书面计算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层面考虑问题, 不从实际国情出发, 将会让社会和群众付出许多代价。

b.路桥损耗和耐久消耗方面:依据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公报, 截止2000年底, 中国共有各式桥梁278809座, 其中危桥9597座。

c.路桥监管和警戒方面:正是由于路桥本身易耗损的特性, 因此桥梁监管和预防警戒机制尤为重要。但是纵观全国, 我国迄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桥梁安全性统计数据, 更缺乏路桥状况的定期评估。

3. 二者因果联系

a.超载行为的产生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经济动因。路桥损毁亦然, 全国范围内每天都有着数以万计的桥梁接受着超载货车的考验, 但是, 根据我国交通部公布的全国交通事故数据报告③, 损毁于超载货车的路桥仍在极少数 (10件左右) 。因此, 在全国工程质量普遍存在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下, 社会舆论怀疑“路桥

有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b“海因里希法则”④在二者因果关系的分析上具有指导意义:即每一次重大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潜在的隐患和预兆。这个法则所体现的全面看待的因果联系思维, 在超载行为和路桥损毁的因果联系上, 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即, 一座大桥的损毁, 绝对不是直接肇事的超载车辆可以瞬间完成的。数以千计的超载车辆对大桥经年累月的施压, 大桥最终因为“最后一击”而毙命的因果联系, 在我国绝大多数超载损毁路桥的情形下具有普遍适用性。

(三) 超载损毁路桥行为入刑和刑事归责主体扩大化的意义

1. 有利于从严规制超载行为, 保护我国路桥基础设施

2. 有利于最大程度弥补受损法益

在实践过程中, 此类判决往往附带巨额的民事赔偿⑤, 执行难度大。同时司法弥补社会损失的初衷也被架空。这张法律给社会开了空头支票, 如何兑现———就是我们研究超载损毁路桥行为刑事归责主体扩大化的题中之义。

3. 有利于我国设计、建筑施工、货运行业的内部调整

4. 有利于规制行政主体“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将现有的行政主体有条件的纳入超载损毁路桥的司法活动中来, 将更有利于在小范围内明确相关的建造、管理、监督、设计、监管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三、超载损毁路桥行为刑事归责和归责主体范围扩大的理论论证

(一) 必要性论证:超载行为损毁路桥行为与我国刑法基本价值相违背

刑法, 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其重要任务和使命之一即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诸如:人身权、财产权等。⑥超载损毁路桥行为, 严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侵犯了公私财产, 长此以往, 会阻碍经济发展, 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是对刑法法益的严重侵害, 是该行为入罪的首要条件, 也是指导定罪的重要原则。德国刑法中也有类似概念, 即“刑法之根”, 指刑法根植于法制共同体的社会伦理上的价值观念之中。而在社会舆情往往一致对事故发生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存在质疑。所以, 有必要进行超载损毁路桥的扩大化的刑事追责。

刑法, 是法制秩序对构成行为的可罚性的前提条件、刑事责任该当性、可科处刑罚之举止的各个特征、特定的刑罚上威吓和在已有的法律后果之外对特别的矫正和保安处分予以规定的那个部分。⑦意思是, “刑”以负有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为前提条件。超载损毁路桥行为, 是一种本身违法行为造成的刑事范围上的侵害结果。这与德国三阶层刑法理论是相符合, 同时也与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一致。

(二) 可行性论证:超载行为损毁路桥的相关主体在我国具有刑事可追责性

1. 关于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定罪量刑, 虽然法律并无明文直接规定, 但是实践中已经能够找到具体罪名和刑法适用进行惩戒。因为超载行为的本身违法性和与损害结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超载损毁路桥的行为人是直接的犯罪主体。

但是难题在于, 要想对超载损毁路桥的间接主体进行追责, 目前在刑法上仍存在理论和操作上的难题。

回顾上面分析的超载行为和路桥损毁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潜在的行为主体, 无法被追究, 以致刑法的适用不能达到警醒相应主体的作用。从而使整个路桥的设计、监督、建造、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过错都在肇事司机一人背后悄悄留存。

2. 上述情况的原因如下:

a.我国相关刑事追责体制不完善。b.部门法律之间又存在交叉重叠。c.实践过程中的举证过于困难。d.路桥损毁结果有间接过错的其他主体难以追究所导致的。

四、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刑事归责分析

(一) 主体方面

通过对比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和国外经验, 我们认为我国现有刑法, 对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惩罚对象限定过于狭隘。

1. 直接主体

超载损毁路桥的直接责任主体是指, 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或者法人单位、社会团体, 属于一般主体。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一百零二条规定:肇事司机和专业运输单位是重大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由此, 规定超载损毁路桥的行为人和所在单位为刑事归责的主体是符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刑法保护法益的。

2. 间接主体

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间接主体指, 因严重过失和过错的行为, 致使路桥适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其行为与路桥损毁存在间接因果联系应当承担相应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的法律主体, 其中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兼有。间接主体应该包括以下单位和个人:路桥设计单位主管和设计人员、路桥承建和施工单位及负责人员、路桥运营和管理单位负责及具体执法人员、交通路政单位负责及具体执法人员、公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具体执法人员。追究上述主体的责任在我国刑法领域鲜有实践, 然而在行政领域已经耳熟能详。类似的有1998年九江长江大堤被朱镕基总理称作“豆腐渣”工程, 并要求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全部追查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问责。⑧因此, 对于后果严重、影响巨大的社会公共事故, 扩大刑事归责主体是符合社会价值和刑法法益的。

(二) 定罪量刑方面

1. 直接主体定罪与量刑

关于超载损毁路桥事故的直接主体的定罪方面,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相关案例⑨以及学术观点, 可以发现目前实务界对同类行为较为普遍的认定为交通肇事罪。我们认为, 对于超载损毁路桥行为定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过于宽泛, 将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纳入“交通肇事罪”这样一个口袋罪名中, 达不到对超载和超载损毁路桥事故的针对性预防作用。

此外, 超载行为虽然违法, 但是否应当入罪目前学界尚存争议。⑩我们不完全赞同“三超入刑”的学术主张, 认为超载行为应当进入刑法规制范围, 并以新的罪名“超载罪”○11定罪量刑。原因在于, 不是每个超载行为都必然导致路桥的损毁, 针对超载损毁路桥这种具有严重损害结果的事故应当单独处理, 将超载损毁路桥的行为作为“超载罪”的结果加重犯○12。”

2. 间接主体定罪与量刑

超载损毁路桥行为的间接主体以及对其进行刑事追责的因果关系和理论论证, 前文已经论述。下面就间接主体的定罪量刑具体分析:

a.交通行政部门可以以玩忽职守罪定罪量刑。

依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 我们认为交通行政部门可以以玩忽职守罪定罪量刑。

首先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即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不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2月28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相关法规可以认定交通行政部门主体地位。

其次, 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五十条规定交通主管部门有职责对于超载行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而对于超载行为, 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做到对超载车辆的限制与规制, 交通主管部门的这种不作为玩忽职守的行为, 间接地放任了超载结果的发生, 因此超载损毁路桥结果的造成, 交通主管部门的这种不作为行为间接地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区分犯罪的玩忽职守罪与一般的玩忽职守, 主要标准在于是否造成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本罪的责任形式为过失, 一般表现为监督过失即应当监督直接责任者没有实施监督行为, 导致了结果发生。超载行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因为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这种过失行为, 进一步的造成了损毁路桥的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的重大损失 (即路桥的损毁以及相关人员伤亡) 。

综上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做好对超载行为的监管责任本身过失的行为是符合违法性, 其过失行为是有责的, 且没有责任阻却性要件, 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十六条以及刑法的规定, 将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判定为玩忽职守罪更有理论以及现实的依据以及必要性。

b.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以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定罪量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 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首先从违法性来看, 本罪的行为主体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 但其责任主体应当是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9条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第36条规定,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第41条规定建设工程在保留范围和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 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 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上述主体的客观行为如果违反国家规定, 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标准, 具有导致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认定相关主体的刑事违法性。

其次, 从有责性来看, 上述主体在建设以及监督路桥工程质量上看, 这些主体对于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行为, 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他们具有预见可能,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因此其过失的行为, 更加增加了超载损毁路桥的危险性以及可能性。

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以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定罪量刑。

五、总结

超载行为, 屡禁不止, 我国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公路法》等相关法律并未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指引、预防功能。首先, 由于现有超载行为的执法主体为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的中立性和全局性意识很难保证。其次, 我们对于相关行政法规的整体功能也不能过于苛求, 毕竟《公路法》等法律在功能定位和法律位阶上就有局限。此外, 处于我国国情现状和慎用刑罚的理念, 现阶段对于“四超入刑”, 无疑会迅速提高犯罪率, 激发反对“苛刑”的冲突, 同时也给更多的公民贴上犯罪标签, 不利于社会和谐。超载损毁路桥行为, 因为超载行为本身违法, 同时又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社会危害性和主观罪过方面都达到了入刑标准, 对于该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既有必要, 也实属可行。但由此带来的巨额民事赔偿的问题, 不由引发“执行难”的问题。从理论上讲, 一座大桥的损毁绝非一辆超载车辆可以完成的, 但是我们在认定犯罪结果和因果关系时, 又不可能认定以往的相关超载车辆。因此, 对于超载司机所在单位和公司, 以及货主, 我们应当设立责任分担机制。其二, 因为超载致使路桥损毁的, 如果路桥本身存在设计、施工、管理、监控等过错或者过失行为的, 应当对相关主体追究刑事责任或则附带民事责任。这样一来, 对于超载致使路桥损毁的重大公共损失, 方才可以得到弥补, 同时对于相关责任主体, 也有了威慑和预防知道作用。从而可以使路桥损毁造成的人财物损失难以弥补的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彰显刑法“不枉不纵”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价值。

摘要:超载行为损毁路桥的案例, 近年来呈多发递增趋势。该结果社会危害性巨大, 动辄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数百上千万的经济损失, 同时往往带有人员伤亡。应从刑法范畴对超载损毁路桥的行为进行规范, 从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后一道关卡处收紧长效“治超”的法律口袋。对于因路桥受损毁而造成的巨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 应当对超载行为损毁路桥的责任主体进行扩大。对路桥损毁有严重过错的收费管理、设计监督、建造施工部门, 应当在行政问责的基础上, 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弥补社会损失, 同时预防和威慑我国路桥建设和管理中的不法行为, 为“治超”活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严格的长效法律机制。

关键词:货运超载,刑事责任,归责,主体扩大化

注释

11 <桥梁>杂志社编.中国桥梁年鉴[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2 聂早早.论严重“四超”入刑的动因及可能[J].学术论坛, 2013 (1) .

33 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全国交通事故处理分析报告[EB/OL].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glj/201409/, 2014-12-12.

44 海因里希法则 (Heinrich's Law) 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 (Herbert William Heinrich) 提出的300∶29∶1法则.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 个隐患或违章, 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 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55 人民网.北京怀柔区白河桥坍塌案一审宣判.货车压垮大桥司机车主赔1556万[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25/c83083-18592112.html, 2012-12-12.本案二审判决对一审1556万余元的罚金改为256万余, 但仍然不能有效执行, 因为当事人根本无力支付.

66 李永升主编.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8) .

77 [德]约翰内斯韦赛尔斯.德国刑法总论:犯罪行为及其构造[M].李昌珂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9) :7.

88 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朱镕基讲话实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9) .

99 同上注释8.

1010 关于三超入刑.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1.认为“超载、超限、超重”应当入刑, 并且应当从严立法.2.认为不应当纳入刑法规范, 现有行政法已经足以调整.

1111张明.法制与社会, 2013 (9) .

1212张明楷.……结果加重犯, “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 (基本犯罪) , 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期法定刑的情况.”“ (1) 实施基本犯罪行为, 但造成了加重结果. (2) 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3) 对基本犯罪具有故意或者过失, 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 (4) 刑法就发生加重结果加重了法定刑.即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高于基本犯罪的法定刑.

上一篇: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浅议中职学校汽车商务实训课的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