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现状与发展

2022-08-20

第一篇:农村教师现状与发展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命题,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术报告比比皆是,行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阵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团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条件比较艰苦农村地区,学校布局欠佳,教育资源匮乏,公平教育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一、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教育家,学者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对全国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级各类中小学专任教师11 19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信息、教学与评价、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工作状况与学校管理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平衡,但城镇间差异显著;中青年教师占主体;教师资格基本达标,农村小学阶段存在通科教师;教师职称晋升与教龄密切相关。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心之一,要建立和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进一步理清和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教科研视野;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教师教育信息技

【】术的应用;关注教师一般教育能力和信念的增强,全面提升教师效能1。

霍礼强(2011)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缺乏政策与制度的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

【】识淡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2。

周红(2010)在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乐观,表现在教师资格标准偏低,职后学历提高培训“学教不一致”现象严重,教育观念陈旧,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

【】结构不合理。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3。

黄翠华(2010)在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当前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良好,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多数农村教师虽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加上教

【】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4。

胡秀平等人(2011)在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中指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教师素质相对偏低,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我发展意识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有水分,所学非所用,尤其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不能真正弥补教学缺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也难以分享优质培训资源。所以,必须立足农村以及农村教师实际,着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

【】推进农村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5。

沈蕾(2010)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的研究中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有,自身素质不高,农村条件比较落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意识

【】普遍淡薄,农村教师压力大6。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结 1.农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不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2.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3.农村教师素质偏低,职业道德意识缺乏。 4.农村教师资格标准低,达不到专业要求。

5.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 6.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7.所学非所用,学教不一致。

8.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9.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展望

教师的成才是岗位成才,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中学”是岗位成才的根本途径,行动研究是岗位成才的重要形式。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通过系统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来实现。所以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块,可以根据具体的培训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反思,总结出有利于教师学习的策略进行推广,为我国广大农村的教育事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以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从最基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开放农村人民的思想,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项目组.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1,(3):3-12.

[2] 霍礼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6):17-19. [3] 周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3):72-75. [4] 黄翠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0,43-44. [5] 胡秀平. 加强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J],2011,3:6-7. [6] 沈蕾.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初探[J].铜陵学院学报,2010,(3):112.

第二篇: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课题组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关于“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

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有效推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特别是学校转轨发展的初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主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九龙地区教师队伍状况,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本课题组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本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九龙农村地区几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为有针对性的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采取匿名制问卷形式,对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全体教师、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共有28道选择题(50个选支), 1

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五大块来开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收回的69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男教师38人,女教师31人,其中科组长15人。年龄30岁以下的占7.7%, 31-50岁占87.1%,50岁以上5.2%。高级职称仅为6.5%,初级职称为12.6%,中级最多,占80.7%。教龄不一,有个别是刚毕业的, 5年教龄以内的占14%,5-15年教龄的占73%,15年教龄以上的占12%。

被调查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中师的有2.3% ,大专的有14.2% ,本科最多,占84.5% ,经过函授或自考等途径,现在所有教师的最终学历100%达到本科以上,其中取得硕士学位的2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资的主体部分是具有中长教龄的教师,其中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下,教龄超过5年的占有85%。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且较为年轻,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部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学行为)趋于定型,要作出改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学历层次看,教师中以本科学历居多,其中有2人为硕士研究生。对于高中和初中学段来说,这项数据表明学校的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只能算是基本达标。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总体偏低,这给初级职称教师的职称晋升带来了困难,也把“如何保持初、中级教师的专业进取精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管理者面前,教师群体中,中高层次的拔尖人才仍然缺乏。

(二)教师的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分析

80以上%老师都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能比较适应课改要求,少数几位老师对新课改的学习应用充满信心、游刃有余,也有个别几位老师表示不太适应。

九龙地区虽然是农村地区,但是作为有效技能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还是被广泛应用,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施普遍较好,绝大部分老师能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有4个老师表示很少使用。

在个人优势方面,几乎所有老师选择学科知识广博,教学技能娴熟以及善于思想工作,但无人选择教育科研成果多。

(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析

对于开设公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约99.3%的老师开设了校内公开课,有24人开设过萝岗区区级以上公开课,5人开设市级公开课并获奖,这说明学校的师资在萝岗区和广州市内的影响力尚不够,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积极争取机会。

从问卷调查看我校老师论文发表情况,20人从未发表过,45人发表过1至3篇,2人发表过4至6篇,2人发表过7篇以上。这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给予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台阶。

(四)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分析

在自我评价目前的发展调查中,31位老师认为自己正处在平稳发展中,8位老师认为自己停滞不前,30位老师认为自己处于迅速上升期,无人感觉略有下降。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改革,所有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半老师做过尝试但效果不理想,35%的老师取得不错的改革效果,约17%的老师想进行改革,却还不知道如何实行。谈到老师在业务上的最大发展期望,80%的老师选择了改进教学实践,10%的老师希望提高理论水平,另有10%的老师选择提高学历,没有老师把成为学科带头人当做目前业务发展的最大期望。

(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分析

全体老师的58%是通过参加进修培训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其次是通过互联网以及阅读书籍杂志报刊,少数几位老师是借助与校内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在专业发展上,一半以上老师认为从同事那里得到比较多的帮助,另外,46%的老师认为学校为老师的发展在业务上提供的有效帮助是教学研讨,40%的老师认为是业务进修,约17.4%认为的名师指点,只有四位老师认为是课题研究。

五、调查结论和建议

因为本课题中期验收的时间仓猝,针对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未能及时回收,目前所得数据全部来源于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以一校情况当然难以涵盖九龙农村地区中学青年教师全貌,只有留待后半期回收到九佛中学和镇龙二中的教师调查问卷再进行集中统计,在课题结题前做完综合分析。

但就目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想呈现出良性态势,被调查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关注自身专业的成长。他们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在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在困难面前不断的反思,在实践中成长。

但是,以上数据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 需要行政、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队伍总的来说专业化程度很低,这也许是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重视课堂教学与高考成绩、不重视教师在职培训造成的后果。

另外,教师的科研素养也令人担忧。多数教师科研探究能力不强,教科研的力度不够,许多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问题意识,对教科研方法的掌握仍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而在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科研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想象,缺乏科研素养的老师是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甚至有效的教学,如此教学质量出就难以保障,这种状况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目前数据表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还须加强彼此之间在业务上的交流与分享,从而真正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对教师而言,感觉较为有效的是“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

鉴于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其次,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定

期举行片区教学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再次,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2、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3、要“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要针对老师的实际需要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培训,而且需要长久持续的坚持。要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

4、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

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学校师资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开展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为优秀师资的涌现积聚力量;同时,要对 “好苗子”加强培养,加速他们的专业成熟,尽快催生出拔尖人才。必须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策略”课题组

执笔人:刘堂兵

2010年10月20日

第三篇: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 28 卷第 3 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 28. No. 3 2012 年 9 月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Sep. 2012 收稿日期: 2012 -02 -29 作者简介: 冯国瑞( 1953—) ,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教师教育。 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冯国瑞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在财政教育资金分配、教师职后培训、教育科研、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等 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465( 2012) 03 -0027 -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及农村教育 事业发生巨大变革。目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 7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50. 32% [1] ; 全国普通 中小学专任教师 1 043 万人,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 学教师占 81. 7% [2]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推

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 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有关资料显示,2006 年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 格率分别达到 98. 9%、96. 3%; 农村专科学历的小 学教师、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分别占到 53. 6%、 30% [2]

。但一些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依 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 一) 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学非所用现 象突出。各个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和能 力体系决定了教师所学学科知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 首要前提。但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与职后进修学历、 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资 料显示: 2004 年在湖北民族学院参加“义教二期工 程”培训的恩施州 100 多名初中英语教师中,第一 学历英语教育专科毕业的仅有 5 位,咸宁市通山县 小学英语教师只有 1 名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3] 。

学教不一,固然能够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但也 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极难克服的先天障碍。 ( 二)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实践能 力缺乏。把人类积累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传 递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需要丰富的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 但农村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能力则 相对较差,致使其在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策略和 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理论支撑和灵活性。问卷调查 显示,农村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方面平均得分为 63.

33、48. 41,远低于城区语文教 师平均得分 72. 0

7、61. 60; 不及格率则分别高于城 区语文教师 12%和 27% [4] 。

( 三) 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深入研究教学能力较 差。教育教学及学科专业训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 了必要的基础,但理论知识不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 合、不通过研究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创新理论知识, 则教师的专业发展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改观。中部 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 6% 的农村教师没有意 识到教师应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 18. 3% 的农村教师虽有自己的教育科研项目,但进 展不大; 28. 3% 的农村教师想搞教育科研,但不知 如何下手 [3] 。

( 四) 内生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为继。 教师的自觉是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稳定 的动力系统。由于相对于城镇教师物质待遇较低、 信息聚集密度不够、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等原因, 导致部分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教师 终身制的职业意识,仅仅将自己的工作当着养家糊 口的手段,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 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 行者。

·27·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一) 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4 年的 分税制改革,虽然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初步 实现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但由于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远多于第一产业,以农业 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相 比依然差距较大。资料显示: 1993—2006 年 13 年 期间,我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投入相对差距由起

点的 1. 38 倍、1. 44 倍扩大到终点的 1. 54 倍、1. 59 倍,绝对差距由起点的 94 元、210 元扩大到终点的 1 005元、1 285 元 [5]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

接导致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 二) 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过重。农村学校 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的教学班人数 更少,按照师生比确定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相对较 少,导致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过重,缺乏专业发 展所需的时间支撑。调查显示,农村中学教师平均 每周要上 15 节课,多的达到 24 节; 农村小学教师平 均每周 16 节,部分采用复式教学的教师甚至多达 20 节。因为教学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 师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 三) 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职后培训内 容众多,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培训内容、方式 和策略方面有所区别。尤其是农村教师,工作环境 和教育对象与城镇教师差别极大。但目前各地市组 织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 偏重于教育 学和教学法等内容,忽视学科知识和技能、创新型思 维品质、教育科研等要素; 2) 注重理论阐释,缺乏具 体教学实践示范指导; 3) 较多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 方式,难以产生全面影响; 4) 缺乏结合农村文化习 俗、针对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师开发的特色课程。以 上原因,致使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降低。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 一) 调整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大力支持农村地 区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3 月 5 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 学校倾斜”,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4% 极有可能作为今后财政资金分配的一项硬性指标得 到落实。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统一实施的、必须保障 的公益性事业,在教育资金尤其是县级财政资金的 分配中理应具有优先地位。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在 安排教育经费时,不仅应当保证农村地区生均教育 经费不低于城镇地区生均教育经费,同时在目前农 村地区师生比低于城镇地区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 农村地区生均教育经费适度高于城镇地区,力争农 村地区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地区教师工资水平、 农村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建立优 秀教师投身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 二) 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 业发展。实践表明,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 键环节和有力支撑。市、县两级教师职后培训可以 参考借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ERZ 计划 [6]

等成功经验和做

法,切实提高职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丰富培 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 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 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 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 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 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 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 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 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 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 三) 加大教育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研 究教学能力。发动农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提 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 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是省、市、 县三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设置教育科研项目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农村教 育研究课题比重,为农村教师参与、主持教育研究课 题提供更多机会。二是建立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与 农村中小学的科研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积极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结合,以市、县 两级教研室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为基地,建 立研究人员与农村教师长效沟通和科研协作机制, 共同开展农村教育科学实践研究。三是设立专项科 研协作培训项目,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公开招标,吸 引农村学校和教师参与,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深入认 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和水平。 ( 四) 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 展内生动力。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 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 ·28·冯国瑞: 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 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 部激励条件; 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 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 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 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 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另 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 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发展基 础、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以及所需要的 帮助等。农村教师自身可以根据时代进步、教育改 革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具有 可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要用发自内心 的热爱、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自觉 持续推动个人专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任教学 校和个人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2010 年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 报 ( 第 1 号) . [2011 -04 -29]. http: / /www. stats. gov. cn/tjgb/rkpcgb/qgrk- pcgb / t20110428 - 402722232. htm.

[2]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我国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2011 -05 -01]. http: / /www. moe.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 / moe / s3575 /201004 /83107. html. [3]王金涛. 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J]. 湖北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 6) : 54 -56.

[4]卢秀琼,张大友. 重庆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及思考[J]. 重 庆社会科学,2007( 9) : 126 -128.

[5]王元京.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J]. 财经问 题研究,2009( 9) : 3 -10.

[6]李祖祥. 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动向[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 1) : 85 - 88. [责任编辑: 唐霞] ( 上接第 26 页) 5) 练习空挥动作是焦作高校高尔夫参与人群 主要的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方式,与练习场练习和下 场练习的参与方式相比更为经济.

6) 参与者的运动频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 整体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需要社 会环境和高校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 2 建议

1) 成立相关的高尔夫的组织,协助开展运动. 目前焦作高校缺乏相关的高尔夫组织,而高尔夫是 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在专业人士 指导下进行,开展相关的团体活动有利于高校高尔 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 相关高尔夫运动企业应加大宣传和优惠力 度. 高尔夫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直接经济受益者是焦 作市高尔夫相关产业者,所以高尓夫运动企业理应 加大优惠的力度,促进高校的高尔夫发展,使高校起 到引领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很有感触,很多农村籍的 学生认为对于高尔夫这种富人的运动,农村的学生 一般都是不会去想的. 所以,对于高尔夫这样一项人 们意识中的贵族运动,只有生活水平上去了,才能有 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 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之研究[J]. 华章,2010 ( 18) : 75 -76.

[2]练高尔夫的各种好处[EB/OL].[2011 - 08 - 31]. 高尔夫运动

网,http: / /www. ggoopp. com/.

[3]刘文涛. 广东省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 体育院,2009: 12. [4]金银日. 高尔夫球运动政策规制与舆论环境刍议[J].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10( 8) : 7 -10.

[5]王鹏飞. 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 [D]. 湖南大学,2011: 4. [责任编辑: 张全顺] ·29·

第四篇:论我国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现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观念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也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但是,在新时代、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更高层面的问题——农村文化。在这里,我将对农村文化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04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01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

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

综上,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 论文 原创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丰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

1.1 我省村庄现状问题分析

1.1.1 自然村聚居程度低

我省村庄在我省内的分布相对均衡,南部山区村庄分布稀少,北部平原地区村庄分布较密,村庄小而散的居住状况,使得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到位难、水平低,而且使用效率低,有些甚至无法进行配套。

1.1.2 村庄经济我省发展不平衡

我省村庄经济发展呈现我省不平衡现象,南部山区和北部偏远地区乡镇财政比较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部平原地区依托城区优势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村庄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滞后,特色产业的发展缺乏引导。

1.1.3 村庄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山东省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丰富。南部山区及东南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但工业及化工企业的发展对大气和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附近的村庄;铁路和高速公路对附近村庄的噪音污染极为严重,临淄作为齐国故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古迹遗址分布众多,但是这些古遗址受到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威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1.4 村庄内部环境 “脏、乱、差”现象突出

目前我省农村居民点分散,规模过小,布局凌乱,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村内普遍存在着垃圾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电力电讯线路乱拉和路面不平整等现象。村庄的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能力极其脆弱。

1.1.5 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偏低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自身经济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农民不能享受基础设施配套,普遍存在路面不硬、四周不绿、路灯不亮或没有路灯等问题,而且村内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严重滞后,相应的处理设施缺乏。

1.2 农民生产方式和传统意识问题

我省村庄分散,浪费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形成目前的现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基层,农业生产的方式还基本处于传统的、落后的手工耕作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依靠第一产业为生,客观上对耕作半径有较大限制,给大幅度的村庄撤并带来实际困难。

2 对策措施

2.1 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力度

2.1.1 、规划方面

( 1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树立片区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产业发展合理划分区域功能。

( 2 )制定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全省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各乡镇、街道办编制完成镇、村建设规划。 村庄规划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村内居住、供水、排水、通讯、交通、防灾、供电等基础设施。

( 3 )全面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新农村样板

为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区、乡镇、村都应建立示范样板。对示范村注意人、财、物的适当倾斜,更主要是认真帮助规划,及时指导实施,协调各类矛盾,建立各种机制。示范村要在村庄建设、经济收入水平、农村文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为农村全面小康的表率。

2.1.2 建设方面

( 1 )村庄旧村改造方法及土地整合措施

对于分布在城镇郊区和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庄,采取集体出资或村民自愿筹资,统一购买旧房拆除的方式集中宅基地,统一投入基础设施,安排地基,同意建设。对于偏远且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庄,采取政府补贴、村民出力的方式统一规划、逐步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对于经旧村改造整治后的富余土地,必须在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立农村土地收益归农民以及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下,进行土地资源整合。

( 2 )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措施

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村庄规划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统一,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优势产业区、特色产业区的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划一经确立,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2.2 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责任制度,也是决定新农村建设具有成效的标志之一。

2.2.1 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鼓励农民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等级,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非农业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2.2.2 整治空心村,合理布置居民点

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监管,村庄建设规划应立足于旧村改造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2.2.3 通过迁村并点,实现村民宅基地集约化

引导自然村和我省规模小、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把经村庄改造整治后留下的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复耕和复垦等措施退还为农业用地,以满足国家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2.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 1 )城市郊区村: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 2 )农业产业村:规划瞄准现代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

(3) 特色产业村:规划选择“一村一品”模式 , 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

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其规划的一大亮点。

(4) 特色保护村:即具有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特殊性质(水源地)和古遗址周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规划提升特色旅游品牌,以开发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为主业。

(5) 贫困山区村:规划推行“整村推进”,把重点放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

2.4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市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尽快设立起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2.5加强宣传引导,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做到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到点到位,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引入参与式服务的方式,扶持经过村队农民群众讨论,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同时,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持久地共同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2.6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6.1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

2.6.2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

2.6.3是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

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民族团结宣传月总结下一篇:奶茶店市场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