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家庭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蒙台梭利家庭范文

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孩子有绝对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蒙特梭利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一面世,就在全球风靡。一时之间,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学校、蒙特梭利教具充斥了教育领域。目前,蒙特梭利教学法主要是在幼儿园或者专门的蒙特梭利学校推行,这个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家中可以实施蒙特梭利教育吗?面对昂贵的蒙特梭利教具,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得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吗?

理论篇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

在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

“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

环境教育孩子

蒙特梭利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 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蒙特梭利对环境的要求是:“包括按儿童尺寸做出来的用品,明亮清爽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房间里的小尺寸家具、小书桌、漂亮的窗帘和小橱柜。这个小橱柜很容易开启,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孩子可以随意取用。”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特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特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

正因为蒙特梭利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因此价格昂贵,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购买,而且也不可能把每样教具都买回家。聪明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

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 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家长的6个职能

除了环境和孩子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和家长,蒙特梭利把他们称呼为“启导员”,就是启发引导孩子的人。启导员不像传统教育中老师的职能一样给孩子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孩子要学习的知识,而是“退居一旁”,是协助、引导而不是教育,是一个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1、创设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能够让孩子发展的工具。

2、发现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工作。

3、衡量孩子的旧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并引导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4、在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以后,应该给孩子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动作应该缓慢,语言简单明了,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工具。

5、给孩子示范用法以外,还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并且诱发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6、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要记住,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直接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小贴士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自主,所以进行了过多的干涉,比如给孩子规定好应该玩什么,应该怎么玩等等。

孩子不是一个等待大人来填满的容器,而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家长们应该放开担忧的手,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来评价孩子,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配合孩子的成长。

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

感官教育

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

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

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自然人文教育

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第二篇: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 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

二、 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 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 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

三、 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 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 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 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 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 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 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 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

四、

蒙氏教师的物质

1、 谦卑的态度

2、 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 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 是家长的沟通者

6、 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 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 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 机警、思维敏捷

10、 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 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 以儿童为中心

2、

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 尊重儿童,不体罚

4、 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 严于律已,做示范

6、 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 重视家庭教育

8、 创设温馨的环境

9、 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 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 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 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 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 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 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 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 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 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 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 平等的爱

12、 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

六、

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

一、 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在中国开展蒙氏教育必须符合我国国情,要脚踏实地,勇于探索,逐步前进,应将我国蒙氏教育的发展将按初期、中期与成熟期三个阶段设立目标,实施逐步发展的方针,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开展工作:

1.蒙氏教育科学研究。大力提倡从事蒙氏理论与实践、蒙氏双语教学、国际蒙氏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支持性、前瞻性、基础性政策研究。特别是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蒙氏教育方法,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我国蒙氏教育确立办学宗旨与方向。办好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蒙氏教育- Montessori in China》,为蒙氏教育感兴趣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刊物的编辑中心作用,汇集国内外优秀幼教专家以及此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人士,举(此处省略300字,北京蒙特梭利推广中心)

实现蒙氏教育的平民化。

4.教学督导与评估。按照国际蒙氏的标准、我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教育的督导政策,监督与指导蒙氏幼儿园的运营与管理,确保蒙氏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国际蒙氏幼儿园的认证标准,研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认证评估体系,制定蒙氏幼儿园认证标准,确保蒙氏幼儿园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专业化。

5.标准化蒙氏园推广。研发规范化的样板式蒙氏幼儿园,开展蒙氏幼儿园特许加盟或辅导机制,发挥专业机构的特长,合理利用蒙氏教育资源。搞好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实习的基地。

五、结束语

纵观蒙氏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史来看,不管如何艰难,都在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蒙氏教育由于其先进性以及在发达国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预期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将如雨后春笋般健康地发展起来。

第三篇: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蒙台梭利的生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具的简单翻译介绍上;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研究虽有一些进展,但主要围绕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本土化问题或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的,关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人们还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这无形中影响了国人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了解程度。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本文力图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史料研究,在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做粗浅的思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致力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国外兴起的蒙台梭利运动推动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第二部分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百年引进历程。文章把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3年—1949年;第二阶段,1950年—1977年;第三阶段,1978年—1989年;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并对每个阶段引进的现状、引进的内容、引进的途径、引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勾勒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第三部分考察和归纳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后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积极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引进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引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造成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盲目效仿,同时导致人们办园功利心的加剧两个方面。第四部分针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作粗浅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必须走出移植、模仿的形式,以扬弃的态度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进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使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走向深入;同时引进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抓住思想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习和模仿。

第四篇:蒙台梭利教具

1、粉红塔教具的工作目的:

①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②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③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④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⑥为数学教育做间接预备(是理解十进制的准备教具); 2.棕色梯的工作目的:

①帮助孩子理解粗细;

②发展孩子手眼和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③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

④学习长方体的概念;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⑥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⑦为数学教育做间接准备;

3、带插座的圆柱体,工作目的:

①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大小的概念;

②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③培养专注力、秩序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④为握笔写字作间接准备; ⑤为数学学习作间接准备 4.长棒,工作目的:

①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②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③为数学教育对度量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作间接准备;

④为使用数棒做准备,是数量、基本运算以及十进位等的直接预备教具; 5.二项式,工作目的:

①发展孩子对三度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②鼓励孩子对数学二项式公式的认知和理解,为孩子学习代数二项式做间接的准备; ③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几何图形嵌板的工作目的:

①通过触觉和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②锻炼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③加强注意力和观察力; ④为语言教育做预备练习; ⑤进入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⑥作为几何学立体组的导入; 7. 几何立体组,工作目的:

①刺激孩子的立体感觉;

②发展孩子对立体几何形状的感官认识,了解其特征; ③为学习几何学做准备;

④加强肌肉触觉对立体几何的记忆; 8.三角形盒,工作目的:

①加强对各种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②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③为学习数学当中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④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⑤加强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9.长方形盒

①学习四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②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③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④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10.大六边形盒

① 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② 学习四边形及六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③ 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1.小六边形盒

① 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 ② 学习六边形的组成与分解;

③ 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④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2. 数棒,工作目的:

① 学习1-10数字的名称,以及每个数字相对应的量; ② 记忆1-10数字的顺序;

③ 明白每个数字代表不同的量,并且理解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量单元; 4为学习加法、减法做间接准备;

5发展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13. 砂数字板:

① 认识数字0-9;

② 引导孩子书写数字0-9;

③ 引导孩子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⑤发展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14.数字与筹码

① 进一步加强数字和数量之间相对应的概念以及了解熟练的累加过程; ②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种; ③ 发展孩子的秩序感、专注力、协调性、独立性和精确性;

第五篇:蒙台梭利简介

蒙台梭利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

上一篇:门卫聘用协议范文下一篇:买卖车位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