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研修观课有感

2022-07-26

第一篇:英语研修观课有感

研修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的学习感悟

认真观看了聂大庆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崔美华执教老师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郭艳红执教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三节课,感受最深的应是三位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读”的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三位老师的语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也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

聂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在导入环节上,聂老师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季老先生旧地重游时对德国的评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季老先生由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理解文本,在以读为主的过程中开展角色体验,情境想象等多样的言语训练,深入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聂老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紧紧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与“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两个句子,引导

1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本,找出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聂老师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个人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和领悟德国花美、景美、人更美。聂老师还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外及多媒体资源,介绍德国秀美景色及作者,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具体教学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聂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反复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聂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崔老师执教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文的语言有两大特色: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因此

2 在教学中崔老师抓住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颇有感受的地方就是崔老师引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数字的解读,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在崔老师的引导下去感悟数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体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数字中,获得了阅读感官,得到了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崔老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领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让他们在形象感悟中解读文本。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等数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崔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具体数字展开读书感悟。让学生与数字对话,尽情抒发自己的个性感悟,理解隐含在数字背后的谈迁的精神和情感。通过读书感悟,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读到语言背后的精彩。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同时,崔老师的扣词导读,感悟形象,紧扣“信念”、“厄运”、“打不垮”等课文中的关键词,前后联系,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去读、朗读、引读、范读等)中感悟了谈迁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从而把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崔老师在教学中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悟,明白四字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写谈迁为了让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艰辛时连用了好几个四字词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

3 日奔波”一词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崔老师倡导的“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的体现。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也正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扶后放”的过程。

郭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是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的第八组。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郭老师也正是让学生在“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向“自能作文”迁移,训练他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也是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郭老师以“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精读

2、4两个重点段落,落实训练点。

本节课上郭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每一次的读都是一次情感的升华,都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读,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去感悟文本中的情与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郭老师也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文本中,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利于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在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处理上,郭老师在课件文

4 字的渲染下,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并通过朗读将威尼斯夜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进一步感受到艇动城闹、艇停城静的特点。 郭老师的课堂也正好迎合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学习了三位老师的课,我对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好的朗读是完美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的创造。我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堂,以读为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二篇:英语研修班学习有感

参加英语高级研修班学习有感

根据中国XX股份有限公司“大海外”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及我院拓展海外建筑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强,我有幸被选派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工程英语高级研修班。经过4个月的培训,收获颇丰。

清华大学是莘莘学子的向往之地,初入清华的大门,就被那里浓浓的学

术氛围深深地感染着。通过历时4个月的学习培训,认真聆听清华教授授课,让我在思想上得到震撼,观念上得到转变,理念上得到更新,知识上得到充实,深深感到自己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下将学习中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 英语综合能力(听,说,读,写)

此次培训班的重点依旧是英语的综合能力,即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尤其是听和说,是日常工作中最需要的,也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部分。由于此次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各个单位海外部,有着多年的海外工作或学习经验,有着良好的英语基础,所以,经过短暂的纠正发音部分后就进入到了商务英语的系统培训。商务英语较日常英语来说,对交流者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交流者有清楚的发音和逻辑,同时对于对方的背景文化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交谈时应该与对方保持多远的距离,开会时应该注意的礼节等等。剑桥商务英语是本不错的教材,里面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工作场景,包括组织会议,打电话,谈判,等等。对话简短精炼,但引用的语法、词汇、表达习惯、背景文化都比较准确、全面。如果能够熟读或者背诵其中大部分文章,那么与外国公司进行商务沟通时一定不会有大问题。

如果光是练听力,对专属的表达方式就不会有太多的理解。基于此,培训中还组织了实战模拟,对于每一个学习过的场景,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将给定一个话题或者场景,组内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进来,要运用所学的句法,词汇,以及表达习惯,做出一个对话。这样加深了我们的理解,在下次工作中遇到时也一定会正确的使用。引用荀子的经典名言就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关于读和写,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学生通过多年的语法学习,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这两项技能。其实不然,与汉语一样,英语的文章也分为很多类型,而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大多都是技术文件,学术性很强。而如何清楚理解这类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找出关键点,并能按照标准的形式写出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文件,把我们的核心技术展现出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老师告诉我们,读是写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必须大量的阅读类似的专业文章。在初期可以先尝试着写出所阅读文章的摘要和总结,慢慢的模仿,通过多看,多想,多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文献写作。老师建议我们选择本专业最前沿的杂志坚持阅读,这样既可以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又可以锻炼学术英语的阅读和写作。通过清华丰富的图书数据库中的EV和SCI平台,我查找到了信号专业的一些前沿杂志,并对现在国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RAMS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国际工程领域最新发展有了了解,受益匪浅。

二. FIDIC合同管理

负责教我们FIDIC合同管理知识的老师名叫卢有杰,是来自清华建筑系的教授,早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在FIDIC合同管理领域造诣很深。本次培训主要学习了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条件,学习的方法就是对合同条件原文进行翻译和讲解。FIDIC即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是世界上多数独立的咨询工程师的代表,是最具权威的咨询工程师组织,它推动着全球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咨询服务业的发展。从前期招标到工程管理,合同中的每一个用词都是精准的,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事关工程无小事,举个例子,履约保证(Performance Security)和完工证书(Performance Certificate),都使用了performance这个单词,但意思却不一样;同时,当我们在写英文合同时,也不能将完工证书直接译为Completion Certificate。又如,我们常见的contract一词,在合同中可以指建设项目,或者要由承包商完成的工程,合同标的。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想要在海外工程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认真仔细的研究每一个细节,包括合同的每一个措辞,最大可能的避免风险和损失。

除此之外,校方还组织了英语演讲比赛。学员可以自己选择话题,评委会有提问,并做出点评。由于我之前有过参加此类比赛的经历,所以在本次比赛中被推选为主持人。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我和搭档的主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清华的这四个月里,我

还参加了各类讲座;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与刚发现量子霍尔效应的院士薛其坤的TopTalk中,我了解了学术物理与实验物理的异同,聆听了两位大师在成功的路上是如何抓住机会,实现了量到质的飞跃;在阎学通教授为首的国际安全论坛之中美东亚再平衡中,我更深刻认识到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对处于此种环境中的海外工程发展有了自己的认识。

在这个四个月的学习中,清华校园严谨踏实的学风和求实创新的气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使我真正理解到了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我很荣幸的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在离开清华之际,我获得了第五期清华国际工程英语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的荣誉称号,这是对我四个月努力学习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四个月清华的学习生活,已深深植入我心中,成为一份珍贵的记忆,必然也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坚强的基石。

第三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今年的分散研修运用的是观看给出的六节“优课”课例进行评课和撰写观课报告。这种方式很新颖,操作性很强。与以往的分散研修相比,这次的研修更加个人化,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很少,更能突出自主学习的行为意识。我个人是很赞同这种研修方式的。

当看到给出的优课课例上的优课加上了引号,我很困惑这是何种用意。通常我们认为能够学习的录像课都应该是获奖的、优秀的课堂实录,所以我个人对这六节课的最初认识就是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还有评价的必要吗?然而通过观看课堂实录、浏览相关资料之后,我对这些“优课”课例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改变了我之前的认识。下面我就这六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做一个观课报告:

首先是态度。从两个方面讲述我所说的态度:第

一、执课人的态度。拍摄录像课要找一个比较成熟的课去讲,这就容易造成熟课,老师和学生都是在表演,演的熟练精妙、顺的流畅、自然。这样好吗?这样的录像课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没有了知识形成的该有的瑕疵。还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是拍摄录像课,拍完之后送上去评审,最差也能得奖,所以就造成了为奖状而上课,没有了原本的意义。态度没有端正,怎么让录像课真实、实用?第

二、观课人的态度。既然让我们观看录像课那就应该都说好话,评课的时候避重就轻,应付了事。这样的观课态度就是去了研修的价值、研讨的意义和学习的本质。

然后是设计。我说的这个设计指的是教学设计。我所观看的四节课是我认为没有认真做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只是照本宣科把教参的内容抄录下来。没有做到执课人自己去思考这节课应该如何运用教材和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情况。没有做好这些准备,教学的设计也就不能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更脱离了学习的主题--学生。

再是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些课例中很少有体现,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比教学生怎么解答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我们想看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上被学生灵活掌握、熟练运用,可是我失望了。当然,这与我们平时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平时的课堂就去运用,老师去讲、去渗透,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本身的技能。

最后是水平。

一、教师的基本功水平有高低。尤其是低年级教学的老师,要在普通话和粉笔字上下功夫。课堂上的语言精炼对我们数学教师尤为重要,精炼的语言直击重点,学生听的明白清楚。过多的重复语言容易使学生乏味,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因为浪费时间更因为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误以为是真理的想法。

二、备课水平无体现。要想真的备出一节适合学生的课,并不只是研究好教材和做好学情分析,要在这两个基础上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说不要把现成的教案原封不动的照搬。当然,照抄教案是现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可是当没有了现成的教案,执教人还会上课吗?这就好比幼儿吃饭要被别人喂,一旦没人喂饭就不会吃了。尤记自己工作的第一年,刚设六年级,教材用的是地方编写的复习教材,没有教参和教案。只能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备课,一年下来所有的课题、课型都是自己设计教案。回想起来真是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观看学习完六个课例后的感受。个人色彩浓重,有什么说什么。曾经有位领导当面告诉我:评课时要说优点,好听的话,不要提缺点。很遗憾,我没有接受。一直以来我就这样评课,我认为评课就应该出现不一样的声音,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研究。只是一味的说好听的,那是对执教人(年轻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只有把问题提出来,在研讨中交流解决才能使教研活动有价值、富有生命!

第四篇:研修观课心得体会

研修观课有感

今年的分散研究阶段,平台上为我们提供了六节精彩的观摩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同行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匪浅,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观课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改进方向。这次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课堂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自主学习到合作交流再到回馈评价,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他们都设置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活动,给孩子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展示。

想想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在教学程序上并没有大的改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学生,正如李希贵所言:“莫言和他哥哥经历的对比,真是打了中国教育的耳光。”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拿到的莫言,比时任副校长的哥哥远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这让我更坚定了以后改进教学方式的决心,在当前体制下,作为新时代教师,我的课堂要努力避免压抑孩子的个性,扼杀孩子的天赋。

2、教学手段尽显地理课堂特色。

知识是枯燥的,但是形式是灵活的,老师们都充分利用地图、图片、视频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利用学科特色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执教《》的 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首先让学生依文读图。在地图上进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性质等弄清,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然后再“对图说话”。即借助地图回忆课文内容,实现了从图到文,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看似简单的一幅图,其实暗藏不少玄机,看来我以后也要充分挖掘地图,以图释文,以文诠图。

3、与生活接轨,传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许多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例子,并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身边的地理知识加以渲染,努力寻求有效教学的突破点,潜心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第五篇:初中数学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说到就要做到,步步高——观课有感

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优秀数学老师精彩课堂,认真观看了这六节课,各有各的风采,亮点纷呈,收获颇多。看过很多课,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头头是道,可是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有点华而不实,但尉香梅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到就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感想挺多。

我确定的观察点为“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说到是否做到,“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着重通过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通过思考引例、探究新知、例题讲解等环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化、探究新知、例题总结、拓展提高等环节实现,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养成边思考、边练习、变归纳的学习习惯。“基于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分析合理,实践课堂效果挺好。

总体评价:整节课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具体,实践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知识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启迪到位,互动合作,积极参与,效率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有以下主要优点很值得学习:

1、 教学目标华而有实。目标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小组成员展示说明,分析归纳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能力、情感的教学等多元化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组织得当;手段多样,有问题点拨,自主探究,有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者,辩论者、交流者,学生的主体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知识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训练是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的,整个过程是探究加点拨,更多体现的生是主演,师是导演。

2、小组合作热烈有效。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但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内在的空虚。而尉老师这节课小组合作适时、热烈、有效,如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自主思考能回答的寥寥几人,疑难处恰是合作交流时,合作充分,多数同学自豪举起手,争着回答,效果即现。

3、注重思维的开发。很多老师强调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喜欢“不同政见者”,这样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厌学;而尉老师尽量不用己见限制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包容开放,即使有不妥之处,也让学生点评纠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用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观点,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

本节还有很多优点,如分层教学,不同层度的学生,不同要求,不同收获等等,不再一一叙述。当然再美的玉也许有瑕疵,提几点建议:

1、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设计好难点如何突破,疑点如何解决,尤其是符号与括号的问题,最好出形式各样的题,反复进行。当然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预设,这就需要课堂机智,以学定教,及时发现问题,展示集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讨论,挖出病根,给出规范解答,建立错题本,强化记忆。掌控好各环节,时间合理分配。

2、引入竞争机制,如个人、小组竞争,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多出些难易不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式各样的题,让不同层度的同学都有会做的题,都有话要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我的收获:

1、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课堂内容讲多讲少、讲深讲浅等,目标就是指挥棒,就是标准,所以一定设计好目标。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定教。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精选例题,疑难处、易错处多出形式各样的问题,突破疑难。

4、语言要亲切有激情,多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多启迪,包容开放,不把自己观点强加学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上一篇: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下一篇:有一种感动叫温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