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案件请示报告

2022-08-11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商局案件请示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工商局案件请示报告

工商局典型案件

XXX工商局2011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件

(案件一)

2011年2月13日,我局12315热线接到消费者王先生投诉,其在位于东门街的物美购物超市购买了散装桃酥二斤总价为十六元,回家发现有几块霉变现象,到该超市要求退款,但超市人员以卖出商品是否是原先卖出去的为由不予更换。我局执法人员在接到投诉电话后立即赶往位于东门街的物美购物超市并对该超市进行了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发现桃酥标签出厂日期为2011年2月13日,发现散装馍片标签出厂日期标注为2011年2月16日,而且该超市对这些散装食品无法出示任何检验合格报告或证明,属于属于虚假标注食品标识行为。当事人虚假标注食品标识行为从主观、客观已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偏关县工商局依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决定对当事人行政处罚如下:1.退还消费者王先生购货款;2.责令改正违法经营行为;3.处以罚款10000元人民币,上缴国库。

(案件二)

2011年5月21日,我局消保股接到消费者张女士的投诉,5月19日在位于南门外的巨龙批发部购买了两桶奶粉和四瓶罐头,总价为118元。回家发现奶粉已经过了保质期(保质期为18个月,生产日期标注为2009年10月11日),据张女士反映罐头当时没有张贴任何商标标识,是在张女士一再要求下商家给了张女士四张商标纸让其

自行粘贴。我局执法人员随即到巨龙批发部进行现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该批发部所经营的桔子罐头和黄桃罐头外箱包装标有生产厂家公司和QS质量安全标志等,但打开外箱包装里面罐头没有粘贴任何商品标识,而是标识纸叠放在箱子里侧,现场执法人员要求出示相关罐头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时候当事人无法出具任何证明材料,属于销售不合格商品行为。当事人销售不合格商品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偏关县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决定对当事人行政处罚如下:1.退还消费者张女士购货款;2.责令改正违法经营行为;3.处以罚款10000元人民币,上缴国库。

XXXX工商局消保股

XXXXX年XX月

XXXXX工商局2011年食品安全典型案件

(案件一)

当事人:刘小利;性别: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民族:汉;职业:个体户;现住址:偏关县塔梁街。2011年7月8日,我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当事人在塔梁街文笔塔附近经营水产,执法人员索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相关检疫证明时当事人无法出具相应证明并当场承认其所贩卖水产并无任何检疫证明,当事人属于经营未经检疫不合格肉类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六款之规定,不得从事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偏关县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八十五条

第六款决定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如下:

1、责令改正违法经营行为。

2、罚款10000元,上缴国库。

(案件二)

当事人:董斌;性别:男;身份证号:XXXXXXXXX;民族:汉;职业:个体户;现住址:偏关县城内。2011年12月11日,我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所经营的“加德士快餐店”所从事经营用于进行快餐加工的原材料中有两袋只注明是“K2”的肉类制品无任何商标,无任何检验合格证明;随即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了现场询问,当事人无法说出这两袋肉制品来历,并且当事人对其所经营

没有任何进销台账记录,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当事人属于经营不合格食品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六款之规定,不得从事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偏关县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六款、第八十六条第三款、第八十七条第二款决定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如下:

1、责令改正违法经营行为。

2、罚款10000元,上缴国库。

XXXXXX工商局消保股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二篇:市工商局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

临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和监督我局依法行政,强化工商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审工作,保证案件质量,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处罚案件核审是指法制机构或法制专职人员对办案机构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案件,在调查终结后提出书面建议的一种内部执法监督把关程序。

第三条行政案件严格实行“办案、核审、批准”三分离制度。任何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未经法制机构核审的,办案机构不得作出具体行政处罚行为。

第四条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独立行使核审权,不受办案机构、当事人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法制机构核审行政案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正、客观、效率。核审材料以办案机构提供的全部卷宗为准。

第六条案件核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所办案件是否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六)处罚是否恰当,处罚幅度是否严格遵照市局规定的自由裁量

(七)程序是否合法;

(八)其他应核审的有关事项。

第七条核审人员在核审案件中,具有下列职权:

(一)向办案人员调查、了解、咨询所办案件有关情况的权利;

(二)对办案机构扣留、封存当事人的物品和抽样取证的证据进行现场查看的权利;

(三)查阅、复制、摘抄案件卷宗材料的权利;

(四)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处罚不当、处罚幅度未遵照市局规定的裁量标准的案件,有建议办案机构修改的权利;

(五)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有建议办案机构补正的权利;

(六)对程序不合法的案件,有建议办案机构纠正的权利;

(七)对超出管辖权的案件,有建议办案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移送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其他权利。

第八条核审人员在核审案件中,负有下列责任:

(一)核审机构接到办案机构的卷宗材料后,应当予以登记,妥善保管案件卷宗,并指定具体承办人员负责核审工作;

(二)核审人员在核审工作中应当坚持原则,敢于据法力争,应当全面、客观、具体、及时地核审案件。核审人员不得在核审中,掺入人情因素,不得借核审案件为当事人说情;

(三)为保证核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核审人员不得插手办案调查工

(四)核审人员必须在七日内完成核审工作,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核审期限的,由法制机构报主管局长批准后,即时通知办案机构;

(五)法制机构把关不严造成行政案件在复议中被撤销、诉讼中败诉的,法制机构承担连带责任;

(六)核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九条案件在核审中由核审人员指出的问题未进行补充、修改或者纠正的,不得做出处罚行为。否则,追究办案机构相应人员责任。

第十条法制机构对案件核审完毕后,应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核审表》一式两份。经过核审的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机构应将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法制机构一份备案。

第十一条 权限下放工商所的局办所批案件及以工商所名义做出一般程序行政处罚的案件,各基层所法制员要严格把关、严格核审,并把核审结果和处罚决定书报法制机构备案,法制机构要做好工商所自办案件核审的指导工作。

第十二条办案人员在核审人员法定核审期间内不得无故催办。 第十三条办案机构送交核审的各类行政处罚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审:

(一)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案件;

(二)无立案审批表或立案审批表未经审批的;

(三)无调查终结报告的;

(四)无草拟的处罚决定书;

(五)行政强制措施未经审批的;

(六)无有关事项审批表(行政处罚建议)的;

(七)案件移送程序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第十四条行政处罚决定因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而被撤销,并责令重新作出处罚的案件,按本规定核审。

第十五条本制度与上级有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制度执行。

第三篇:呈贡县工商局自查违纪违法案件

工作报告

根据省工商局纪检组的要求,按照市局的要求,我局监察室对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本系统违纪违法情况认真严格地进行了一次清理,清理结果是十七大以来我局没有任何干部职工被司法机关或工商机关纪检监察机构立案查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呈贡工商局将继续保持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创造风清气正的工作传统。

多年来,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红盾卫士,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鼻息相关,由于工商执法人员在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各项职能、职责过程中,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一定的权力。若这些权力一旦被个别人员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会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以及执法犯法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履行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各项职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工商部门职务犯罪的易发岗位

根据目前我局法律规定的有关公职人员犯罪10个罪种的罪状描述和工商部门所设各类工作岗位的权力、便利等因素,我们认为工商部门的下列岗位比较容易出现职务犯罪行为。

1.各级领导岗位

此类岗位为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和滥用职权罪

等罪种的易发岗位,以故意犯罪为主。原因一是领导岗位的职务便利很多,且大都有主管或分管一事项或多事项的权力;二是领导干部往往成为他人诱导其犯罪或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

2.行政许可岗位

此类岗位为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和滥用管理公司职权罪等罪种的易发岗位,以过失犯罪为主。原因包括:一是有些登记注册人员不认真学习工商登记法规,对部分特殊行业登记注册的法定条件不熟悉,或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二是登记注册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放弃原则。 3.行政处罚岗位

此类岗位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私分罚没财物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罪种的易发岗位,以故意犯罪为主。 4.行政征收岗位

此类岗位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罪种的易发岗位,以故意犯罪为主。行政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等法定费种的征收)是工商部门重要职能之一。但由于规范化建设不够,至今仍缺乏全国统

一、规范的征收方式和征收程序,使少数征收人员得以以非法占有或占用为目的,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收取的规费。 5.财物管理岗位

此类岗位为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罪种的易发岗位,以故意犯罪为主。主要是少数财会和罚没财物保管人员利用开票、经手、出纳和保管等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

二、呈贡县工商局今年来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 呈贡工商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预防好本单位的职务犯罪行为发生,在实践中探索了与县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联席预防长效机制,把职务犯罪的监督预防外部化,一方面使我局预防职务犯罪的手段更加专业和健全,减轻了本局监察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预防工作的威慑力, 通过长期的实践,我局与呈贡县检察院建立了良好的联席合作关系,在2010年8月31日上午,市检察院滕丽副检察长和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讲团一行还专程到我局为全局领导干部作法制宣传专题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七方面的经验。

一是不断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基本理论,加强对《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学习,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全局干部职工预防职务犯罪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筑牢思想防线;

二是继续坚持与县检察院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联席会议制度,从2008年我局与县检察院建立定点联系合作单位关系以来,我局纪检监察部门就经常与检察院预防科进行沟通联系,把可能产生的问题消灭在源头,今年我局还派专人随同县检察院参加了昆明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展览;

三是针对职务犯罪的易发点和高发点,加强与检察院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坚持半年一次的案件评审和每季度一次的案件报备工作,进一步改进查办案件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和能力;

四是由纪检监察室牵头做好本局工作人员商业贿赂治理工作,以及严格执行《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自查自纠及成果巩固工作;

五是坚持每季度开展警示、示范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县局六楼报告厅以视频的方式经常向全局干部职工播放警示教育视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是在每年内请有关专家讲一堂预防职务犯罪的课,从08年至10每年我局都请县检察院预防科来我局作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在将来我们希望能请到法院、知名律师来我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

七是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风险点管理有机结合,运用廉政风险点管理来管住、管好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做到责任有签定、有督促、有考核,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从2008年我局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后,认真严格按照从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十个方面确定风险岗位、风险环节,实行AB角管理,局属各部门签订部门廉政风险和防范承诺表,部门工作人员签订个人廉政风险和自我防范承诺表,县局监察机构将风险点划分为一类风险、二类风险和三类风险三个等级分别进行防范管理,构筑了“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三道防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开展,确保我局工商干部做事不出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0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第四篇:工商局法制监督案件核审工作经验交流

工商局近几年来通过完善法制监督机制,严把案件核审关口,强化案件审查力度,提升全部案件质量。____年至今,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____余件,罚没收入达___余万元,从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的维持率达到了___%。

一、完善法制监督制度,加强执法工作领导

制工作开展的如何,关键是搞好建章立制。为此,我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制监督工作制度。从法制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到办案人员行为规范,从案件立案登记到案件审理,从错案追究到案卷评查,制定了近__项具体规定,使执法办案和法制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系统法制工作上台阶。在执法办案工作的领导上,县局党组高度重视,明确一名副局长主抓法制和执法办案工作,成立了案件审批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对重大和有影响力的案件实行集中审理。建立了每周一次案情通气会制度,听取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针对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指导、督促办案人员办好案、办铁案。为搞好法制工作,我局每年都制定法制工作重点和强化执法办案工作的措施,规范各种执法行为,指导全系统开展好法制宣传和执法办案工作。

二、深化执法监督力度,严把案件质量关口

为加强案件审理工作,创建快捷、公正、透明、程序严谨的案件审查机制,我局于____年就实现了网上受理立案和审核。同时,完善“四级”核审网络配置,严把“五个”重要关口,避免了暗箱操作,提高了案件质量,也使案件办理更加公开透明。

在核审机构配置上,一是基层工商所和各办案单位配备一名法制员;二是县局设立专门法制机构,一人负责告知书核审,一人负责决定书审批,实行核审、审批两分离;三是县局股、所(队)与市局各业务科室,实行直线对口指导,建立经常性的指导协调机构;四是建立专家辅助机构,商请司法、检察、法院系统的法律专家,参与重大案件的商讨和查办工作。在具体案件办理上,主要把住“五关”:

一是实施网上立案,严把立案关。为防止和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办案、查而不立、立而不结、乱施处罚等问题的发生,我局严格履行立案审批程序,实行“网上立案”。在局域网上,建立了立案总册和办案单位分户登记册,规定全局所有需查办的案件,必须经网上立案、法制机构登记、局长审批后方可实施调查。通过网上立案,实现资源共享,对执法办案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使办案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

二是实行提前介入,严把调查取证关。我局实行大要案件法制机构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主管局长负责制度,确保大要案件顺利办结。____年__月份我局根据种子生产企业举报,查获了____斤假冒的“xx”牌xx__小麦种子。当事人***农科所种子批零部负责人是政协委员,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又擅自拆封依法封存的部分种子,且替其说情者很多,其中还有县处级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法制机构和主管局长进行了全程介入,一方面将案情的严重性及时向有关方面请示汇报,取得支持理解。另一方面协调公安经侦部门配合,在法制机构确定的取证方向、范围内,顺利完成了取证调查工作。对当事人依法作出了没收侵权种子____斤,罚款_._(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万元(其中对其擅自启封行为罚款____元)的行政处罚。

三是实行告知审批,严把核审告知关。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机构填报《拟行政处罚审批表》,连同案卷交法制机构核审,编制告知书文号,报局长审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事项。办案机构按照已批准的告知处罚事项,制作告知(听证)书,并按规定程序送达当事人。在此我局采取了“三堂过审”,首先是法制机构核审,重点把好定性关、证据关和处罚关。核审人员认真审查案件事实的“五何”要素,审查证据是否依法取得、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关联性,并将核审情况记入《案件核审情况登记表》,同时在《案件核审表》上写出具体的核审意见。为了减少“有案必罚、罚而到顶”现象,我局制定了《***工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行标准》,做到宽严适度地实施行政处罚。其次是主管副局长复审,着重看办案机构是否超越县局规定的职责范围,是否办人情案、关系案。第三是案审会会审,对罚没金额_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意见不一致等方面的案件,实行案审会集体会审。案审会由县局案件审批领导小组成员和办案机构负责人、案件承办人参加,不受时间限制,根据需要随时召开。近几年,案审会会审案件___件,件件都是铁案。

四是实行决定书

审批,严把审批定案关。告知之后,办案机构将按照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听证)权、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权且理由成立、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理由不能成立三种情况制作的《行政处罚审批表》连同草拟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交法制机构进行审理,及时对处罚决定书草稿进行审查和文字把关。审理时,一看办案机构的告知书送达方式是否合法有效,当事人拒签的是否有证据证

明真实送达。二看告知时限是否期满。三看当事人接到处罚告知书后,办案机构是否注意收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对当事人有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办案机构未派人核实的及当事人放弃陈述,办案机构没有给当事人留足法律规定时间的案件不予审批。对告知书送达方式不合法,送达回证填写不规范的不予审批。对同意审批的,将有关审批事项、内容输入局域网《行政处罚决定书审批登记册》,编制处罚决定书文号。办案机构依此文号和批准的处罚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____年__月,某工商所对一处罚当事人口头申辩未作记录,对申辩内容也未作核实,就向县局法制机构报批处罚决定书。之后,当事人反映到县局,经核实法制机构立即中止了审批,责成该工商所重新调查。仅去年一年,我局就制止不规范报批处罚决定__件,责成补证__件,重新调查__件,纠正告知期间未满__件,取消报批_件,其他_件。

五是统一协调代理,严把案件执行关。对当事人拒不履行的行政处罚决定,法制机构每月一统计,对送达后没有复议,也没有进入讼诉程序的案件,录入《案件申请强制执行登记网》,由法制机构统一代理、统一协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确保案件执行到位,从而也减轻了办案机构负担和办案人员精力。

三、严格罚没入库审查,制止不规范执法行为

实行罚没票据的结报审查制度,能够掌握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结和入库情况,能有效制止办案机构、办案人员的执法随意性,提高案件结案率和入库率。为此,去年我局开展了罚没票据结报审查工作。办案机构结报罚没票据和上缴罚没款,需经法制机构对罚没票据进行审查,主要看罚没票据是否填制正确规范、是否立案、是否办结、处罚决定是否生效、是否足额收取等,未经审查登记的,财务部门不得核销罚没票据和接收罚没款入库,并按规定追究办案机构、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凡准予入库的,法制机构在罚没票据右上角注明处罚决定书文号,加盖登记专用章,并输入微机实行公示。

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随意收缴罚没款的情况基本杜绝了,乱罚款和依罚代管现象明显减少,说情风也得到了有效制止,____年全局罚没款入库较上年增加了近__万元。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局法制监督案件核审工作的点滴做法,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局相比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多学习、再提高。今后我局将按照此次大会的要求,吸取经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做好工商法制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第五篇:工商机关案件移送标准探究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 5 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 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法字〔1999〕第192号)明确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及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再进行行政处罚。

一、从犯罪构成要件看,犯罪的主观方面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有4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上述4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除了犯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之外,还必须有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缺少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便不能成立。

二、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看,没有主观故意不构成该罪

《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原主任房维廉主编、工商出版社出版的《新产品质量法释义与问答》对该条刑事处罚部分也作出了解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及其一般刑事处罚作了规定。根据该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生产者、销售者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从中牟利的故意;第二,生产者、销售者在客观上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第三,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必须达到5万元以上,才构成犯罪,如果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不构成犯罪;第四,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其中,“生产者、销售者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从中牟利的故意”被明确列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必须具备的要件。

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原院长严军兴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刑法释义》对《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也作出了几乎相同的解释。本罪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是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指一切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公司等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个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客观上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

金额须在 5 万元以上,如果行为人虽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但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则不构成本罪,而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其中,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以营利为目的也被明确列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主要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刘家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及司法解释新制度新罪名通释》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作了如下解释:“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或者销售。尤其对销售者来说,必须是在经销的产品中掺杂、掺假,故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而予以出售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伪劣商品而予以销售的,不构成本罪。”

三、达到犯罪标准才移送的观点,符合《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等相关规定

仅达到金额标准未必都涉嫌构成犯罪,因此也不能采取凡达到金额标准就一律移送的做法。只有那些既达到金额标准,又具备主观要件等犯罪构成要件,即达到犯罪标准的案件,工商机关才能依法移送。这符合《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等相关规定。《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设置的移送前提是违法行为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高检会〔2006〕2号)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对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这里设置的移送条件是“符合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

国家工商局《关于案件移送有关问题的答复》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案件过程中,认为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再进行行政处罚。这里设置的移送条件也是“案件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该条对移送标准的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一是看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二是看《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三是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四是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

由此可见,行政机关应综合判断案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该移送,而不是仅依据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或检察机关的追诉标准,只有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才能移送,移送的标准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

四、全面准确理解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认真研究本条规定可以看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是有

严格条件的,构成该罪除须具备主体、客体要件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行政执法人员明知自己对应当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徇私舞弊仍不移交。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徇私舞弊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果行政执法人员没有徇私的动机而是对事实认识存在偏差或者存在工作失误,则不构成本罪。

2.在客观方面,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依法应当移交案件却不移交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其中,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是指明知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不移交司法机关,而故意使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并非都构成犯罪只有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何为情节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情节严重表现为:(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不移交的;(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可以这样理解:只要行政执法人员没有徇私舞弊行为,即便对应当移交的案件没有移交,也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即便对应当移交的案件没有移交,但只要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也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因此,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坚持把涉嫌构成犯罪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坚决避免以罚代刑、放纵犯罪等现象的发生;又要注意避免因担心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对本应及时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在该不该移交问题上犹豫不决,影响行政执法效率。

□河北省承德市工商局梁仕成

上一篇:歌颂警察的简短诗歌下一篇:公司公寓项目建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