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工作报告

2022-08-01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镇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xx镇政府工作报告

XX镇政府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和建设闽东南新兴工贸城区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项目发展落实年”的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统筹发展,实现了XX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在加快推进宽裕型小城镇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项目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4.6亿元,比增13.5%,其中: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工业总产值48.8亿元,比增25%;规模以上企业54家,创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27.8%;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1.1%,比增10.7%;财政总收入8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2元,比2003年增长6%。这一年,我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7%。农业工作主要抓好三项建设:一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普及优良品种。全年共调进良种4538斤,全镇粮食播种面积8253亩,总产量3212吨。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多种经营。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4500亩,其中有12户超百亩蔬菜种植户;果树面积2.2万亩,百亩果场有11个,年产水果2486吨;综合开发东南滩涂,更新养殖模式和技术,水产养殖总产量2.74万吨,产值1.19亿元;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建立,有规模养猪场20个,年出栏生猪8.8万头,占全区的30%,种猪9000多头;专业化养禽场70个,年饲养种鸭22万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三是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完成2条沟道砌坡600米;投资4万元完成溪堤除险加固100米;水利冬春修共投入劳力5千多个劳动日,完成土石方11700方;新修渠道50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0亩,渠道“三面光”防渗3公里,改善灌溉1.03万亩。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打好“侨”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出“政府、侨胞、企业”的“三线联招”的新举措,实现多点招商,多线招商,招商引资持续走强。去年共引进“三资”企业20家,合同利用外资27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特别是在去年“9·8”投洽会上,实现签约25个项目,投资总额1.68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7个,投资总额8036万美元,利用外资4554万美元。2004年被莆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项目引进先进乡镇。二是项目落实进度加快。建立镇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和项目工作责任制度,尤其是成立了项目工作难度较大的鲤鱼山综合开发区、德信三期增资扩建和庆盛电子扩建等3个指挥部,促进了项目工作的落实。在区督查的37个项目中,16个已投入生产,11个项目已竣工,15个项目在建。三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主动为投资者提供从立项到审批直至投产的“一条龙”服务。积极与宁厦、四川、安徽、江西等省的劳动部门、文化技术学校联系,为企业招收员工3500人。沟通劳资关系,共调解工资、工伤等劳资纠纷10多起。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去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778亿元,增长55%。德信、德荣、新盈等23家企业增资扩建共投入2.023亿元;基本建设和城乡集体建设总投资641.5万元,比增22.3%;个人建房完成投资8313万元,比增21.7%。其中,投入550万元完成东南林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00多万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投入1治理发愣功万元改造自来水管道。

——镇级财政运转良好。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为重点,加强财税征管,提高财政综合平衡能力。2004年财政总收入8496万元,其中国税完成7132万元,地税完成1051万元,农业税13万元, 镇财收入300万元。全面推行和落实农监“三项制度”。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入户率100%,全部由农户签收,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一年来共减轻农民负担217万元,人均减少45.6元。

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协助华侨中学“一级达标”和锦江中学“二级达标”的创建工作,教育“双高普九”工作深入开展,并顺利通过省政府的评估验收。坚持以提高群众的素质为基础,通过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镇干群的思想道德水准。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侨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工

第二篇:XX镇政府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XX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加速之年,是新一届政府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XX打造商贸繁荣、产业兴旺的XX中部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启航之年。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对我镇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北优南拓、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抢抓一切有利机遇,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依势而谋,积极而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1.奋斗目标。力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集体收益15.1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财政总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8%,非房产税收收入增长40%以上。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内资企业纳税率达50%,内资注册资金达到130亿元;完成新增有效外资企业72家,合同外资突破2.6亿元美元,到位外资5000万美元。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2.产业转型。主动对接XX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北优南拓,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积极打造XX总部经济带和生物医药产业带。重点聚焦成片区域转型,力促华鑫天地产业园、力波商务中心、品域·上高地、凯欧树脂、锦江城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秋雨、钦驰、张慕工业园区、大塚食品、信致医药和伟巴斯特研发总部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存量用地“腾笼换鸟”,探索研究虹梅南路沿线老国企和国有工业用地转型发展,拓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3.招商增税。坚持招大引强工作主旋律,实施“招商落税倍增计划”,切实调动各村、公司和职能部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确保超额完成区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做大做强基金招商,加大基金对优质企业的投资力度,发挥基金的引领和推动效应,吸引潜力企业落户。做好未产税运营项目及筹备阶段项目的跟踪管理,利用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各类资源促其产税,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力争突破420家。做强楼宇经济,持续开展“清楼扫地”,全面清理项目性和资源性异地纳税情况,加强源头控制,促进税收落地。

4.营商环境。梳理挖掘优质项目资源,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的政策引导和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好政策效应和服务效应,定制涉企政策服务包,研究出台生物医药专项扶持政策。继续做好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XX。深化“四好商会”建设,打响“陇商空间”一会一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平台,通过每季举办招商签约会、每月开展政策咨询、交流培训等活动,提升企业感受度和招商团队的综合能力。

5.乡村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按规划加快推进农民动迁和相对集中居住。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聚焦永联、曹中、许泾等农村宅基地区域,坚持将“五违四必”和“农民上楼”后的非建设用地用于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配齐配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具有XX特色,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现代化美丽乡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培植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加快集体资产有效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二、扎实推进城市基础建设

1.规划布局。结合XX产业定位和空间规划,充分研究周边区位环境,围绕“中部崛起”发展主线,以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化XX城市单元规划,持续推进XX新中心、机场联络线华泾站地区、管控区、轨交站点周边等重点区域规划研究工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建立“社区规划师”机制,开展城市形象整体设计。进一步摸清家底,梳理市政四大管线现状,优化完善城市建管和维护标准体系,推进地下市政管网专项规划。全力推进动迁工作,形成可复制的网络动迁新模式,加快朱行城中村、陇兴6、8队、新中心项目及XX大居的动迁拔点工作。

2.路网建设。紧紧把握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协调推进机场联络线、银都路越江隧道、漕宝路快速化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龙吴路快速化、轨交19号线、23号线前期研究工作。积极落实路网建设,持续推进区区通、断头路及各类配套道路建设,完成城中村项目配套道路梅南路的建设,启动益梅路拓宽、锦梅路人行道拓宽等项目。加大静态交通秩序管理,积极推进梅富路、景联路、高兴东路等7条外环配套道路实施建设,落实智能化道路停车管理。

3.项目建设。加快信泰海梦城、城开优享+XX里等高品质商业项目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高品质建设209五期、朱行城中村和市二中学东块等动迁安置房和社会公共租赁房。依托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加速XX新中心、机场联络线华泾站区域、朱行组团、春申路组团土地收储及出让工作。深入推进银都路周边及XX新中心区域镇级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提升雕塑、城市小品和绿化景观等城市家具的设计水平和南方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景观灯光建设水平。

4.生态治理。坚决守牢生态红线,筑牢城市绿色生态本底,贯彻落实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引领倡导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及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第八轮(2021-2023)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达标提标改造治理企业37家。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系统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提升水务管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继续推进建设河、塘春泾、华泾港等历年水务工程建设。

三、创新开展社会基层治理

1.疫情防控。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充分认识疫情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精准有效施策,持续抓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工作。加强隔离点管控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稳妥有序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妥善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市民健康意识,推进市民健康行动。

2.一网统管。将“一网统管”建设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的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加快升级、接入一批实战管用的特色应用场景,加强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实现城运平台全面升级。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完善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互联网+监管”体系。巩固XX市生活垃圾示范镇成果,强化垃圾分类的中端处理效能和末端处置能力,带动生活垃圾闭环管理。

3.社会治理。加强居委会规范建设,加快小区自治规约、议事规则、维修资金管理规约等管理文本编制,全面落实小区物业第三方代理记账机制和工程项目审价机制。深化社区智慧YI平台业委会申报审核系统,持续推进美丽楼道建设,加快家门口服务站建设。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实施社区工作者增能计划,健全基层约请、居村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创新和探索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本地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4.平安XX。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使用、食品药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完善对重大风险隐患的排查、研判和应对机制,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入室盗窃等影响XX居民安全感案件的打防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继续保持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初访100%解决。

四、优先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1.民生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稳就业举措,全年计划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精准做好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大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优化救助体系,管理并用好扶贫帮困基金,规范发展慈善、帮困、助残事业。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优抚工作。持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继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扎实办好9项政府实事项目。

2.教育强镇。硬核落实“双减”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智慧发展。夯实紧密型学区办学体系,进一步发挥七宝教育集团、复旦基础教育集团、华东理工大学、XX戏剧学院、XX中医药大学、XX实验小学等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学区硬件设施、优质课程资源和优秀教师共享平台。配合做好550街坊初中建设,力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3.医疗养老。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年医学中心、曙建敬老院、口腔医院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和XX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好朱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级。加大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引入、评价、退出机制,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提升地区养老综合水平。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科普体验馆等阵地,开展控烟、心理、急救等宣教培训。

4.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1)开设3个社区长者食堂等为老服务设施;

(2)打造6个社区综合服务体;

(3)开展60周岁以上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工作;

(4)为80周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远程关怀系统;

(5)实施老旧小区非机动车库消防改造项目;

(6)实施居民小区敷设消防供水干管工程项目;

(7)实施益梅路虹梅南路交叉口改造工程;

(8)实施曹行村西康曹家港1号桥及其他桥梁维修改造工程;

(9)更新4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的设施。

5.文化建设。开展XX文化体育发展空间布局研究,启动建设“蒋星煜图书馆”。加大名人工作室进入力度,发挥文化名家引领带动作用,举办名家讲座、合唱节、音乐节、戏曲艺术节等活动,为XX居民提供更多文化活动。成立童声合唱团,丰富XX合唱品牌内涵特色。持续开展“人文行走·七彩XX”游学活动、幸福故事·礼仪学堂宣讲、“陇上课堂”等品牌项目。因地制宜打造农村、社区、园区嵌入式智慧健身房、智慧球场,推进数字化体育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全镇体育设施运营能效,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健身休闲好去处。

五、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政府效能。深入推进“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梳理现有政务服务内容,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互联互通。抓好新一届镇政府班子建设,带动政府各部门发挥效能。落实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提升部门协作效率,坚决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沓等行为,形成心存理想、争创一流、敢于亮剑、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对台、侨务、青年、档案等工作。

2.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扎实办好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提高办理解决率和代表满意度。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确保行政诉讼案件负责人出庭率达到区考核指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做深做实“四责协同”机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各项纪律,使政府工作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深入推进全覆盖审计和重点项目审计,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和反腐败的红线。

第三篇:XX镇政府信息公开2011年度工作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我镇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落实《条例》要求,以“三个一”建设为标准,落实场所、建立队伍,完善相关制度,并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建设优势,统筹安排,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公开内容进一步拓展、公开形式不断规范、公开成果日趋明显。现将本年度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一年来,我镇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机构健全,领导责任到位、工作人员职责清晰具体。按照工作实际,建立起镇党政一把手主要负责,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按要求全面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并坚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科室的信息公开工作职责,把政府信息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安排部署,检查落实。

二、建章立制,强化规范化建设

我镇根据《条例》规定及本单位实际,确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已制定执行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等一系列制度,适时修改补充完善。同时参照执行县政府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信息协调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载体,精心打造服务型政府。 为使公众方便、快捷、多元获取信息,我镇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规范信息发布。并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依法妥善处理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一是在利用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建设和不断完善了我镇门户网站,即“中国XX”网站的子站,

把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及时发布信息。

二是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本单位政务信息查询点的建设,在镇党政办公室设立资料查阅室,切实方便群众知情办事。

三是充分利用电子设施创新公开形式。除在办公楼大厅醒目位置将全镇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人,以监督牌的形式向群众公示服务承诺外,还在镇机关门厅及楼前安装LED显示屏,对全镇党务、政务相关工作以及镇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面向公众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创新服务群众举措。

四、下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1、切实履行部门工作职责,继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2、继续完善主动公开、及时更新政府信息的工作机制,切实按照规定主动公开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及时更新公开的目录、内容,扩大政府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3、及时整理发布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收集整理常见问题并发布到平台,方便群众查询,对网络咨询和提问,在时限内办复,杜绝超时办结事项和长期不办结事项。

4、继续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程序,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2011年10月16日

第四篇:两会政府工作报告XX

以下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文实录:

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增长%,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转为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平均每天新增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路很不寻常。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这再次表明,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去年宏观调控面临多难抉择,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依靠改革创新来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制定实施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确保地方既有财力不变。扩大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规模,降低利息负担约4000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广义货币M2增长%,低于13%左右的预期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促进消费升级措施。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等政策,投资出现企稳态势。分类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结构有所改善。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支持农民工在城镇购房,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直接融资,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着眼促进企业降成本,出台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用电价格等举措。加大补短板力度,办了一批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

三是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互联+政务服务”。推动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税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制定自然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耕地轮作休耕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深港通”开启。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措施,新设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逐步回稳。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除少数实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领域外,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一律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300多亿美元,继续位居发展家首位。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进“互联+”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五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又有1600万人进城落户。发展的协同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推动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再创佳绩。去年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通过及时有力开展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安置900多万人次,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恢复重建有序进行。

八是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3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件。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务公开,省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全面公布。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组织开展第三次国务院大督查,对去产能、民间投资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严肃查处一些地区违规新建钢铁项目、生产销售“地条钢”等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数量继续下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过去一年,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隆重庆祝共产党成立95周年,隆重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示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彰显了全国人民走好新的长征路、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坚定决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煤矿、建筑、交通等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政府工作存在不足,有些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不到位,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行政执法中存在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X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将召开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万亿元,比去年增加XX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XX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

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三、XX年重点工作任务

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扎实有效去产能。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积极稳妥去杠杆。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多措并举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四是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五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

精准加力补短板。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环境等支撑能力。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清理取消一批生产和服务许可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我国经济基本面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比较高,可动用的工具和手段多。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

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财富切实守护好、发展好。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把社会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一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购融合发展。二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推动国家级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创新发展。支持枯竭、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优化空域配置。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XX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开放共享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兴产业统计。在互联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络。今年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推动“互联+”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品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五)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XX万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1/3123下一页尾页

第五篇:XX镇政府报告(二届四次人代会)

镇二届四次人代会会议材料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3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万华岩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年。一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参与,负重自强,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一是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末,我镇粮食总产量为689.36万公斤,较2009年的569.86万公斤增产了119.5万公斤,增长率20.97%,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34公斤。

二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2010年末,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967元,比上一年增长14.4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为677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112万元,各项营业收入263万元,实现利润69万元。全镇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366万元,年均增长13.93 %;农业总产值9087万元,年均增长13.79%;工业总产值达到279万元,年均增长19.02%;地方税后财政收入25.1万元。

三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4601户,面积为19175亩,补助资金193667.5元;综合直补4598户,面积为22376亩,补助资金965748.16元;农作物良种补贴4608户,面积为31530亩,补助资金415215元;落实家电下乡补贴581户,补助资金117504.67元;落实摩托车下乡补贴205户,补助资金112874.6元;落实汽车下乡补贴43户,补助资金178961元。

全镇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好转,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展,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是我镇的基础。全镇农业以粮、蔗、茶为主要支柱产业。为此,镇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实。我镇农业发展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粮食生产。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34公斤。粮豆种植面积为26151亩,粮食总产量为689.35万公斤;水稻种植面积13327亩,水稻总产量522.93万公斤;秋收粮豆面积24558亩,总产量664.53万公斤;玉米面积9377亩,总产量117.21万公斤。

2.甘蔗生产 。甘蔗是我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全镇甘蔗总面积29898亩,其中下田甘蔗10100亩,旱地甘蔗19798亩。新植甘蔗任务为6000亩,实际新植甘蔗10971亩,超额完成县上下达我镇6000亩种植任务,任务完成率182.85%。2009/2010年榨季甘蔗总产量:农业产量127600吨,甘蔗单产4.27吨/亩。

3.茶叶生产。2010年末,我镇茶园面积13210亩,采摘面积10185亩,干毛茶产量为415500公斤。全镇现有24个茶叶初制所,其中有4个茶叶精制加工厂。

4.畜牧和兽医工作。2010年我镇生猪存栏16774头,大牲畜存栏4412头,家禽存栏107992只;肉猪出栏8686头,牛出栏1832头,家禽出栏59121只。共检疫3879头猪,无害化处理11头,检疫牛123头。2010年能繁母猪保险1831头,共收取农民负担部分保费21872元,涉及参保农户1372户。全年能繁母猪死亡保险公司赔偿209头,赔偿资金156950元。

5.冬季农业开发。2010/2011冬作开发,大胆引进新产业,落实冬季作物总面积10065亩。其中种植粮豆3500亩,冬玉米1000亩、薯类2000亩、蔬菜2000亩、瓜类1000亩、其它冬季作物565亩。

6、麻类种植。麻类种植面积4498亩,总产量931171公斤。其中云麻播种面积为2363亩,由于今年遭遇旱灾,云麻种植节令推后,不出苗死苗面积较大,全镇共交麻皮151311公斤,平均单产64.3公斤,吨麻户 17 户。亚麻种植面积2135亩,总产量779860公斤。

(三)林业工作

一是资源林政。全镇森林管护任务林地面积61.3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38.8万亩,集体林地面积22.5万亩。天然林保护管理专职护林员38人,林业站护林员13人。年内兑现2009年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补偿款659户人家,共105607.50元。兑现2008年31个村省、州两级公益林补偿金共计67519.50元。2010年在纳京村委会建设200口国债项目沼气灶,现工程正在实施阶段。年内我镇林政执法查处无证运输木材8起,罚没款合计11880元。全镇共育苗木16万株,义务种植“四旁”竹30388株,“千年桐”2100株共210亩,书记、镇长样板林300亩。办理农户自用材(松木)565.5 立方米,薪柴200吨。征收育林基金67504元。

二是森林防火。XX镇在森林防火工作开展过程中,实行逐级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其中镇政府与7个村委会签订7份,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71份,71个村民小组与村民签订220份,发放防火宣传材料3000份,建立一支30人的机关扑火队,配备风力灭火机2台,灭火水枪15只,防火服30套。在今年防火期内,设立森林防火警示牌10个,报告卫星热点11个,火警27起,火灾2起,已全部按规定处理上报,并通过州级检查验收。

(四)抗旱救灾

2010年遭受严重干旱,我镇领导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民政局下拨救灾大米10吨,县红十字会捐赠大米39.55吨,矿泉水399件,我镇都及时的分发到灾民手中。2010年我镇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抗旱救灾捐款19538.5元,及时上缴到县民政局。5月中旬将“共产党员特别捐赠”资金16000元及时足额发放到32户受助群众手中。同时为我镇困难群众申请大病救助98人次,为21户困难家庭申请办理了临时救助并争取资金。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水利设施。完成纳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700多万元,纳依水库农田灌溉面积达3500亩。全镇所有水库年蓄水总量约为38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二是电力设施建设。完成贺建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曼迈、曼派、回良等10个村组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达230多万元。三是道路建设。完成乡道、村道砂石路建设4条,全长38公里,总投资380万元;完成帕迫、曼列、曼播等3个村民小组水泥路建设3500米,总投资40万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科技文化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本着“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节日文化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民族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技文化培训次数累计31次,参加科技文化培训人数达1736人,建成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7个,配备书柜7个,桌椅85套,各类科技图书928册,VCD宣传光碟100张。

2.教育事业。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教改控辍”的控辍保学措施,实行镇领导班子、中小学校长、村委会支书主任、村小组长分片负责制,狠抓“控辍保学”不放松,让适龄少年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全镇“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2010年5月分别将贺建小学5个班90名学生、纳丙小学6个班107名学生顺利归并到中心小学。2010年末,全镇有中学1所,19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015人,58名教职工;小学6所(含高小点1所),5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736人,129名教职工。镇辖适龄儿童1532人,小学在校15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适龄少年1025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029人,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0.39%。

3.医疗卫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扎实推进,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心健康。镇卫生院现有职工19人。村卫生室12个,有24名乡村医生(其中合格乡村医生19名)。2010年全镇农户4710户,其中空户205户,实参户数 4232户,农业总人口20380人,长期外出人员780人,实参人数18236人,参合率93%。门诊享受减免5383人次,费用259163.25元,减免金额103620.81元。住院享受减免1618人次,费用1253694.83元,减免金额 1099404.02元。在各村卫生室就诊14483人,费用416763.18元,减免金额166186.04元。通过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给农民减轻了经济负担,参合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为2011年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计划生育。我镇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和强化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黄牌警告”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2011年全镇出生人口185人,出生率为8.68‰;死亡76人,死亡率为3.57‰;自然增长109人,自然增长率为5.12‰。已婚育龄妇女4632人,其中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4078人,综合节育率为88.04%。落实各项“奖优免补”和“少生快富”政策落实到位,奖励兑现率100%,发放保健费116740元,养老金42440元,独生子女、双女户发放223000元,奖励兑现率达100%;

5.安全生产。2010年对全镇矛盾纠纷隐患、社会治安隐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加大了对潜在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领导轮流接访,包案到人;加强了巡逻和值班力度,严格做到盯住不放心的人,抓住不放心的事,管住不放心的物,守住不放心的地。我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自检自查,积极消除隐患。每年“春节”、“泼水节”、“五一”、“中秋节”、“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积极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6.综治工作。我镇始终紧紧围绕“打造和谐XX,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平安XX”巩固创建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综治维稳各项工作落实。2010年,派出所共接出警215起,其中报立刑事案件43起,受理治安案件59起,调解民事纠纷32起,救助服务9起,其他72起。为维护XX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交警中队接处警共29起,其中交通事故立案处理10起。年内组织驾驶员学习12期,培训学习驾驶员达278人次,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6200余份,张贴宣传画册337张,播放宣传片共计47场次,观看群众人数1070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司法所共接待法律咨询服务41起,为妇女、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6起。我镇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6件, 调处成功159起,成功率达96%。继续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打、管、建”并举,坚决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发放禁毒宣传资料8000余份,展出禁毒宣传展版8块,挂图18张、解答群众毒品知识咨询100多人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全镇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7.民政事业。2010年,办理结婚登记332对,离婚28对;2010年共计发放低保金1544860元。其中,农村低保资金1490640元,申请城镇低保71户183人,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4220元;义务兵优待金按标准已经发放到位。其中,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0人20840元,退伍军人生产生活补助5人1500元。把“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纳入了农村或城镇低保,实行了生活救助;为223名80周岁以上老人申请办理保健补助。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年,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一年,是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夯实基础的一年,更是攻坚克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取得辉煌成就、满载收获的一年。这些发展与进步,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勤劳朴实的XX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商贸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管护不善的矛盾仍然突出,水利设施体系急需完善,农业抗风险的能力急需加强;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信访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四是由于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农村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

六是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要求急剧膨胀,而镇级财政调控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年,也是承上启下、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关键年,对于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新的形势振奋人心,新的机遇催人奋进,党和人民交给我们镇政府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鞠躬尽瘁,不辱使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XX。

政府工作指导思想: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诚信、和谐为基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加快发展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农业总值达到9632万元,实现年递增6%的目标; -----工业总值达到287万元,实现年递增3%的目标;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443元,实现年递增12%的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根据上述指标要求,谨此提出2011年九项重点工作内容如下: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11年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努力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利用春播现场会、专题培训会和印发资料、技术咨询、广播宣传、建设高产示范田等有效形式,切实在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二要立足甘蔗生产大镇的实际,提升甘蔗产业,狠抓甘蔗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管理、服务体系等各项工作,确保甘蔗生产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甘蔗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三要巩固茶叶产业,稳定现有的1.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通过改植换种和扶持改造现有老茶园,实现茶叶增产,农民增收;四要继续抓好云麻种植,确保面积1000亩以上,平均麻皮单产50公斤以上;五要加大畜禽改良力度,抓好春秋畜禽两防工作,稳定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动工商贸易发展

要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优化镇域经济结构比例,促进镇内企业上档升级;要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以引进企业资金为主体,争取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新的投入;要大力改善人文环境,广泛聚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XX发展需要的企业集群;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信息服务行业,打造服务经济平台;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务工和经商,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企业强镇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快民主政治步伐

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切实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规范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要切实理顺镇、村、组三级管理体制,广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利用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有效化解“费改税”前遗留的各种债务;要运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益,筹资投劳,共同搞好公益事业建设;要发挥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要按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根据我镇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情况,加快以数字乡村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帮助政府内设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XX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完善信息收集发布体制,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工作动态信息和社会调研信息,为群众发展致富提供有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劳务需求信息;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传输信息不泄密、不违法、不反动;要加快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内部信息共享水平。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要认真把握需要、适应、提高的原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六)加强环境保护

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改良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规范生活行为方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针对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多的实际,加大对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要重视青年一代的环保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抓好城镇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控、城镇生活垃圾清扫、河道漂浮的清理等重要环节,做到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道路交通、水利整治、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实际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足农村实际作出的重大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镇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争取扶持四个特困民族发展金,易地扶贫项目,小额贷款到户扶贫资金为重点,加快“整乡、整村”推进步伐,全力抓好扶贫工作。按照抗震防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我镇农村异地搬迁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要以XX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劳务经济形势发展的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群众参合率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发展,切实关注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对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实行资金、政策、信息三倾斜,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引领贫困户彻底脱贫,争取“人人过得好”;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继续处理好各民族之间、场(厂)群之间、警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经济建设各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九)巩固“普九”成果

贯彻落实省、州、县“普九”巩固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XX,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创大业的舞台已经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抢抓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发图强,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加快建设文明富裕的和谐XX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上一篇:陕西4a级景区名录下一篇:史上最牛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