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冀教版语文习题

2023-02-23

第一篇:三年级冀教版语文习题

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十一课习题

第二十一课《古诗二首》

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20分)

qīánɡ bìhãnɡ shùjùn lǐnɡcâ miàndǐnɡ fēnɡ

máo lúyuán gùqiónɡ jìngāo dīɡuàn quâ lóu

二.词语解释。(17分)

白日:依靠:

尽:入:

欲:穷:

目:更:题:

西林:壁:

岭:峰:

远近高低:缘:

识:真面目:

三.辨字组词。(12分)

唤()壁() 峰()低()测()庐() 涣()璧() 蜂()底()侧()店()

四.课文在线。(19分)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黄河落日的景色,还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诗中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2分)

1.弟弟没写完作业,急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真大呀!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湖的水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和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独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连线,再按要求填空。(20分)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寸金难买寸光阴

书山有路勤为径白首方悔读书迟

1.写出四个勉励人勤奋学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有志之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什么励志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诗的材料》习题(最终版)

冀教版上册第四课《诗的材料》习题冀教版上册第四课《诗的材料》习题

一.给汉字注音。(20分)

钢材预料展现破坏好吗

下 雨 呢解决随便站岗拿来 二.根据词语写同音字。(12分)

() 料()旧() 决艰()

cái﹛pò﹛jiě﹛nán﹛

刚()被()() 妹()面

三.写近义词。(16分)

舒坦()饱胀()姿势()清早() 仿佛()快乐()美丽()渴望()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16分)

()的叶()的底 ()的莲蓬 ()的衣裳 ()的荷花()的公园()的晚霞 ()的脸庞 五.选字填空。(8分)

了吗吧呢呀

1.荷花开了()?2.咱们去公园()。 3.荷叶长得真大()!4.小香,你在干什么()? 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分)

1.这么多的荷花,有姿态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2.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3.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

七.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10分)

一.给汉字注音。(20分)

钢材预料展现破坏好吗

下 雨 呢解决随便站岗拿来 二.根据词语写同音字。(12分)

() 料()旧() 决艰()

cái﹛pò﹛jiě﹛nán﹛

刚()被()() 妹()面

三.写近义词。(16分)

舒坦()饱胀()姿势()清早() 仿佛()快乐()美丽()渴望()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16分)

()的叶()的底 ()的莲蓬 ()的衣裳 ()的荷花()的公园()的晚霞 ()的脸庞 五.选字填空。(8分)

了吗吧呢呀

1.荷花开了()?2.咱们去公园()。 3.荷叶长得真大()!4.小香,你在干什么()? 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分)

1.这么多的荷花,有姿态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2.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3.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

七.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10分)

第三篇: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十九课《童年的记忆》习题

29*童年的记忆

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20分)

fù nǚɡōnɡ jiànɡkâ fúyōu diǎnyóu rú

huánɡ ɡōnɡqǐ tǎojǐn pòxiū lǐbiāo zhì

二.比一比,再组词。(18分)

优()克()修()迫()顾()乞()犹()刻()休()伯()颊()气()

三.多音字组词。(15分)

jiào()jǐ()zhe()jiān()zuò()觉几着间作

juã()jī()zháo()jiàn()zuō()

四.照样子写词语。(9分)

例:毛(茸茸)

恶()绿()慢()泪()红()亮()

五.选词填空。(1/2:继续 连续;3/4/5:严肃 严格 严厉)(10分)

1.昨天,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课的第一段,今天,()学习第二段。

2.这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

3.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4.当国歌奏响时,同学们表情()。

5.我和别人打架了,爸爸知道后()地批评了我。

六.选填关联词。(不但……而且……;尽管……但……;只有……才……)(9分)

1.()遇到节日,妈妈()会穿上那件漂亮的衣服。

2.()爸爸想上文法学校,()因生活所迫,祖父只能让他去学修鞋。

3.妈妈()美丽,()善良。

七.修改病句。(12分)

1.这节语文课上学的内容,我基本上全都懂了。

2.奶奶花白的头发中夹着几根白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多次反复地叮嘱他,可他还是走错了路。

4.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星期六下午,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6.这道题真难,我整整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做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在你的童年记忆里,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7分)

第四篇: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独特的感受。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帮助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懂得的词语。

(二)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句。 2.唱歌颂大好河山的歌曲。

2《火烧云》 教学设计

3《会说话的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4《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3.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中,锻炼观察、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5《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理解重点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7《走月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8《泥姑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0《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教学重点:

1.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课时建议:2课时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体会男孩儿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悟出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如珍爱自己般珍爱身边的动物。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语气。

13《特殊的葬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了解塞特凯对走私瀑布有望升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4《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课时建议:2课时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16《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且勇于实践的做法中受到启迪,学习他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17《画杨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设计(2课时):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是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看法和道理。 教学设计(2课时):

20《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2课时):

21《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默写《夏日绝句》。

3、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建议:二课时

22《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课时建议:一课时。

24《后羿射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媒体: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媒体: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观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 教学过程:

26《晨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教学媒体: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27《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教学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8《木偶奇遇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媒体: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图文并茂)。 教学过程:

29《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 (二)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书。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 “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③初读文意,圈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如课文第2段关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势描写,课文第3段通过司马懿眼中所见的关于孔明坐于城头、百姓洒扫于城门的描写;并能说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读懂背景。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①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 ②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故事

①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 ②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

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

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①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

②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麈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

③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 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人物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②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③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手法

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①孔明的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

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②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③那司马懿是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

④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司马懿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轻松 侥幸 自豪

故做姿态 如释重负 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20《屋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荐荐二2014下

(3000

)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课《火烧云》习题

姓名分数

一.汉字注音。(18分)

烧火可靠番茄钟表围脖模样

威力武术扭转必要等待葡萄

二.填反义词。(18分)

镇静()爱好()沉静()模糊()

晚()凉()高()轻()忙()

三.照样子写词语。(12分)

1.金灿灿(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匆匆忙忙(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理整理(AB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冬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精彩回放。(18分)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

五.加标点。(8分)

1.姐姐说这本书是你买的吗

2.今天我的心情真好

3.我今天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4.老师问我你的作业完成了吗

六.辨字组词。(20分)

似()跪()需()通()英()拟()脆()须()彤()盈()

庙()绕()镇()蹲()恍() 届()烧()震()尊()光()

七.“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请你再写出一些这样的句子。(6分)

上一篇:四年二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三年级家乡的早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