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24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色彩的魔术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过程方法 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 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 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试验,愿意探索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色彩

教师:教师播放色彩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光的神奇。 提问:同学们,你最喜欢那些颜色?

教师小结: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色彩的魔术师》。

板书课题:《色彩的魔术师》

二、体验探究:

1、学生分组活动,课前为学生准备颜料,让他们利用颜料自由调配,发现色彩的秘密。

2、教师:你在调色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三原色:红、黄、蓝

4、间色:橙、紫、绿

5、欣赏多彩的生活图片。

6、提问:你想怎样装饰生活?

三、实践操作:

学生表现,教师指导。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酒瓶、塑料桶、用纸作的裙子、纸箱等,让学生大胆表现。

四、作品展示:

学生之间小组评价,教师小结。 面对五颜六色的灯光,学生很兴奋。 生:红色、绿色、蓝色、紫色------。

学生接触色彩的时间较少,让他们调色兴趣很高。 生:红+绿=黑 红+蓝=紫 红+黄=橙 学生谈感受。

如果学生情趣不活跃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抓住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学生会离开座位,这样会更好一些。

学生调色时颜色的多少、水分的干湿变化肯定掌握不好,教师要随机指导。 学生口述探索的结果,教师板书。 教师补充。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第二课:有趣的点彩画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过程方法 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

情感态度 愿意用点彩的方法探索奇妙的色彩世界, 丰富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工具摆放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开始就让他们拿工具,用自己的方式点个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对比发现问题:

欣赏几幅点彩画(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等作品,提问:这些画漂亮吗? 在展示几幅学生动手尝试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感觉怎么样?

提问:这些作品为什么不好看?你再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大家讨论一下。

2、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问题, 教师要采取方法来解决。教师边做示范边讲解点彩画的原理和方法。

3、学生再次创作

学生再次进行点彩练习,创作一些简单的图形,进一步感受点彩画的魅力。 教师:同学们都掌握了点彩的原理和方法,如果我们再次创作,我相信这些作品一定会是全新的,同学们,你们想再次动手创作呢?

三、动手实践,大胆创作

可以单独合作也可以集体合作表现作品。

四、举办点彩画展、体验快乐

搞一个小型的“点彩派” 画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色彩去表现生活。

五、能力拓展

除了用面签能够进行点彩,还有那些东西适合制作点彩画呢?大家想一下?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大家都能用色彩装点出美丽的画面。

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尝试点彩画,在点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学生:漂亮!

学生都说不太好。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失败的原因。 学生看示范。

通过再次点彩,积累经验。 学生:想! 学生创作

学生:花生壳、瓶子盖、硬币――――――。 教师让学生尝试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教师走进学生,了解他们在点彩时遇到的困难。 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激发学生再次创作。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能够制作点彩画的东西,拓展学生知识面。

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过程方法

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1.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 第三课 美丽的染纸 2.板书课题: 3 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4、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5、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 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6、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四、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

五、课堂延伸

1.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六、小结:好了,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心中,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生活!请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将世界打扮得更美好!

第四课:巧穿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

过程方法

学生能够认识传统编织之美,并能激发对编织的兴趣。

情感态度

喜欢编织,并愿意用编织的手段创造和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件穿编的物品(例如竹篮),提问:这件竹篮是用什么方法作的?

教师:对了,这个篮子是用穿编的方法做成的。除了这个篮子,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穿编的方法做成的呢? 大家想一想,讨论一下。 提问: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探究: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用穿编的方法制成的,那么到底怎么编呢?大家一边商量一边动手编一边,开始啦!

1、分析学生作品,渗透穿编方法。

2、教师动手示范。

3、学生继续穿编,掌握基本的穿编方法。

4、欣赏穿编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再次激发学生进行创作。

三、动手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作品。穿编时,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不同色调的彩条。

1、对于有创意的作品随机评价。

2、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与辅导。

四、编织展销会

学生将作品摆放在一起,轮流欣赏,评选出最佳作品。 学生:用竹条编的。

学生回忆身边的穿编物品。

学生:藤椅、衣服、手链、腰带、挎包------ 学生动手尝试(课前将纸条备好)

有的学生能够编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多数同学都以失败告终。

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穿编作品。

通过动手尝试,发现为题,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教师辅导。

教师课前搜集大量的又针对性的穿编作品, 供学生欣赏。 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只是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五课:乌龙戏珠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利用废弃物,采用剪、贴、卷、画等方法制作出一件抛接玩具。

过程方法 能够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使之富有特色 。

情感态度 学生对制作和玩耍抛接玩具有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

“龙”的成语、故事、图片、民间习俗等。

2、学生小组交流,从“龙”是怎样产生的?龙的精神是什么?关于龙有哪些神话和传说?找找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关于龙的习俗?

二、体验探究:

1、讲解有关龙的抛接玩具——乌龙戏珠玩具,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势,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纸筒、一根毛线和一个小纸团或小型物品,引导学生用这些物品发明一种玩具,要求有趣味性,容易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有安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展开讨论。

提问: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2、欣赏更多的抛接玩具图片,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3、教师提问:你想用抛接的方法表现什么?

三、学生创作

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乌龙戏珠”玩具的内容,可以布局现在“食物链”的范围内,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例如: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四、作品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品,玩一玩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遇到困难,大家互相帮助。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

鼓励学生用抛接的方制作出更多的玩具。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想法,教师可问问学生:平时你最喜欢什么玩具?那你能用抛接的方法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表现出来吗?

第六课:画文具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

过程方法 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一件文具的特征及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 喜欢进行线描写生练习, 能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认识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根波浪线,问:这是什么?除了波浪线,生活中还有血多起它的线,我们来认识一下。

2、感受线

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线描作品,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体验探究

(1)展示各种文具,发现它的美感。

(2)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用什么线条表现文具最合适。

(3)教师随手拿起学生的任意一件文具,分析示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初步知道怎样用线条来画文具。

(4)摆放文具,需要教师有意参与,帮助摆放好文具。(三年级的学生对构图还比理解,所以这里教师不能全部放手,任学生自由摆放) (5)要求学生用线流畅、肯定的线条画出本组的文具。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5个人一组,练习写生,建议学生直接用彩笔表现文具,时间长了可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作品展示

小组互相评价作品,选出优秀作业和存在问题较大的作业,学生分析作品,教师补充。

学生:线。

学生画线条,感受线条。

学生:直线感觉较硬,曲线比较柔软―――――― 学生练习写生。

教师迅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 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现观察文具,现化外轮廓,再画细节,这样画面才会显得真实。

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生,或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放在单独文具的结构上,用线的表现上。

第七课:我们的百草园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以线描写生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植物。

过程方法 能够为自己画的植物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情感态度 喜欢用线描的形势表现各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向学生介绍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之后请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百草园”,描述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形态及特点。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结合进行。

二、体验探究

1、欣赏画家笔下的花草

课件出示名家的现描写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分析画家们是如何表现的。

2、教师示范画法,从最基本的开始。(先画外轮廓再画细节)

三、写生练习,教师辅导

1、有条件的带学生到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近那些草儿,近距离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在教室内临末范画。

2、配上文字

画出自己喜欢的花草,在向鲁迅先生那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自己的百草原,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注解在旁边。

四、作品展示

对优秀作业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用心培育一株植物,用爱心去照料它,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植物图片拿出来,互相欣赏。 学生欣赏范画。

学生动手实践,用现表现花草

学生练习写生,用语言表现自己对花草的感受。 学生对种植物很感兴趣。

利用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生,或许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放在单独文具的结构上,用线的表现上。

第八课:透过纸筒看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认真地观察选取的景物,并用线描的形式认真地表现出来。

过程方法 能够通过练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用线造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愿意用各种有趣的方法进行线描写生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体会: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线描写生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并进行“纠错”使学生体会到写生更多地是关注对物体客观的描画,而且,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物体是不同的,写生不是依靠想象和记忆做概念化的创作。

二、取景游戏,探究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家把书卷起来,透过圆圈大家互望,非常有趣,开始吧!

2、最后定格到老师事先在教室中摆放的各种玩具,花草文具等写生物品上,告诉学生这些便是今天你要画的内容。请大家再次取景观察这些物品,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内容。

3、教师取景做示范。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学生写生,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小组互相评价作品,选出优秀作业和存在问题较大的作业,学生分析作品,教师补充。

五、知识拓展

介绍几种取景的方法,纸框、手指搭框照相机等。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写生练习。

学生谈写生的体会

学生卷纸筒互相观望,非常开心。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选景。

学生观看老师画画。

学生练习写生。

利用卷纸筒互相观望调动大家兴趣。

我们所作地一切,都是在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有时候学生看到了却画不出来,所以很着急、很苦恼,而恰恰正是这些就说明他们进步了,但还有继续努力。

第九课:画花样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了解民间传统花样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理解其寓意。

过程方法 能够临摹或仿照民间传统刺绣画样的特点表现花样。

情感态度 感受中国民间服饰纹样的魅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民间艺术。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学生欣赏做好的花样,通过看摸感受民间花样的魅力。

二、体验探究

提问:

1、这些花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都有哪些纹样,这些纹样代表了什么? 有哪些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图像相比一样吗?

3、用到了那些颜色?

4、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问:老百姓为什么要用漂亮的颜色来搭配衣服?如果衣服上没有这些图案会怎样?

教师:看到这么漂亮的民间花样,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以临摹或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四、作品展示

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重点从图案和花纹上来分析。

五、知识拓展

学会用传统花样装饰自己的衣服,提高审美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谈自己的感受。

有了颜色和花纹衣服会更漂亮。 学生观看老师画画。

学生练习写生。

教师课前搜集一些民间花样的手工制品,发给学生欣赏。

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一个花样的难度会很大,而“画”则既可包含设计的因素,又可采取临摹或半创作的形式进行练习。

第十课:彩墨游戏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大胆尝试,感知和了解毛笔、墨汁、宣纸的特性。

过程方法

能够把发现的水墨特性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情感态度

愿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体验到彩墨游戏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学生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这部动画和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就是中国的水墨画,也叫中国画。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

毛笔、墨、纸、砚、水、颜料、画毡。

教师:让学生说出国画的绘画工具与我们平时接触的绘画工具有什么不同?

2、体验彩墨

不拘一格,随意涂抹,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 (1)先色后墨(2)先墨后色(3)打湿宣纸,再涂色。(4)抹色、滴色相结合。 让学生在试验、尝试中体会、总结。

3、欣赏彩墨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三、动手实践,教师辅导

提示给学生应注意的事项之后,让学生大胆表现,无题创作,充分感受水墨画的韵味。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创作时的感受。

五、感受国画魅力,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师总结: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杰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 不仅国内,就连许多外国人也很欣赏中国艺术。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

学生:我们现在看的动画都是用电脑制作的,而这部《小蝌蚪找妈妈》适用国画的形式表现的。 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尝试体验,教师辅导。

面对漂亮的彩墨作品,学生赞叹不已。 学生自选方式进行创作。

学生:把中国艺术发扬光大------- 教师播放动画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动画片的表现手法有区别。(例如:木偶、水墨、折纸、电脑动画等之间的区别)

鼓励学生谈谈对国画工具的了解,教师补充说明。

在此过程中渗透毛笔的使用方法,墨加水后的不同效果。 选择水墨画要有针对性。 教师随即辅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十一课:古老的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了解象形文字及甲骨文,了解水墨画的纸、墨、笔的特点,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及中锋侧锋用笔。

过程方法 学生经过自由体验,教师点拨、引导,了解象形文字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彩墨的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文字图画,并通过接触水墨画体会水墨画的乐趣。

情感态度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索,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并受到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水墨画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中国灿烂的文字艺术,愿意更多在接触水墨画,能够体会到学习水墨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字激趣,引出课题感受古老的文字。

(1)教师板演象形文字的“象”字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特点。

(2)教师揭示象形文字。

(3)引导学生看“象”字演变。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远古文明,学习第11课《古老的文字》(教师板书)

二、探究体验

1、引导提示甲骨文并欣赏图片(用锋利的石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播放《36个字》短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象形文字。

3、引导学生回忆、识别短片上及课本中的象形文字

4、体验

(1)体验中锋用笔。

A、教师示范讲解中锋用笔。 B、组织学生临写体验

(2)引导学生在彩墨渲染中发现侧锋用笔。 A、教师引导学生用彩墨渲染文字作品。 B、教师点拔侧锋用笔。

三、激趣创作

1、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1)组织学生欣赏(如今象形字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被人们所喜爱,小朋友们创作出了精彩的作品,让一起欣赏。)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2、组织学生创作。

3、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四、总结收获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认真观看,并猜想可能是“大山、树根”等等。 学生观看感受文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欣赏并猜这些甲骨文读什么? 学生观看短片。

学生识别象形文字,短片中的“夫、虎、林、马、女、舍”,课本上的“鹿、射、门、壶”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讲解后学生亲自用笔体验“中锋”的写法。(学生也可以谈自己在书写过程中的感受,如:我在书写的过程中将笔尖保持在笔肚的中心位置,使线条挺劲爽利)

学生用彩墨渲染自己的文字作品。 学生在修饰过程运用体验侧锋技法。 学生欣赏1——2幅作品。

学生分析这些字象什么?用笔、用色等技巧。 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展示作品

(1)学生自己说哪些地方是中锋?哪些地方是用侧锋? (2)其他同学猜测是什么象形字?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从对象形文字、甲骨文、中锋、侧锋以及用笔的乐趣等几方面谈。

如果学生猜不出教师引导学生看它象什么?教师要从事物的形态特征上引导。 如果学生不能一次猜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同学们可以回忆影片中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说一说这个象形文字是哪个字),或教师提醒。

可以从中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提示侧锋笔法)。 可以在学生不知所措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

如果学生不知道创作什么时,可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想创作内容。 教师在组织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造字的设想到用笔、用色等方面)互相补充。

第十二课:我们的节日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小组设定的目标,并以最终以填写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过程方法 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探究中体验愉悦与成功感,在创作中体验想象的大胆与自由。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1.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欣赏一组与节日有关的图片。

2. 请学生为欣赏的一组图片命名,出示学习活动的主题——节日 。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中心问题“我们是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 。 2.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使用过的或知道的庆祝节日的方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3. 提炼学生答案,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整理归纳出的六类庆祝节日的主要方法,再分类具体的分析一下,重点分析服装和歌舞这两类的创作表现方法。

三、制定目标、自主创作 1. 围绕中心问题“我们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学生分组制定小组的学习目标,创作表现方法不限。把小组的学习目标张贴在黑板上的指定位置。 2. 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围绕小组制定的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创作。

四、展示评价、 总结活动

1. 分组展示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点评,评价要围绕每个小组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

2. 介绍“小组自我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展望下一课时的学习活动。 学生利用自制节日作品欢庆节日,体验快乐。

学生看到图片非常兴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快乐的一天》 《兴奋的一刻》 《激情时刻》------ 学生:唱歌、跳舞、 放气球、放鸽子------ 学生分组活动,有的设计服装、有的设计乐器等等。 如果学生看了图片之后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提示:这些小朋友的心情这么高兴,难道你们就不高兴吗?

学生如果回答不全,教师根据现实随即引导。 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了解情况。 学生制作可随机提问:你打算怎样做?如果学生不会,可让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弱国小组内讨论不出结果 ,那就可以作为一个共性问题,大家讨论,集体解决。

第十三课:假如我变小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地组织画面和配置画面色彩。

过程方法 本课采用欣赏动画片,观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在讨论交流的过程里相互启发思路,分享想象带来的乐趣,多元性评价,使学生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体验愉快的情感。

情感态度 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师:(微笑着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快乐的美术课时间,今天继续我们的课前小游戏,反命令,不过今天老师要加深难度,如果我说右手摸左肩你就要左手摸右肩。我命令你们执行。

二、谈话导入(创设情景,切入课题) 教师给大家讲解自己非凡的经历。昨天老师到天空里转了一圈,和白云做伴,跟小鸟一起飞翔,后来我又在水上行走,却沉不下去,正玩的高兴,忽然从水里跳出一只大怪物,你们猜是什么?

师:我也没看清,就大叫一声坐了起来,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场梦。虽然是个梦,但老师真希望有翅膀愿去哪儿就去哪儿!你们有没有幻想过或希望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变成超人之类的想法?

师:大家是否想过自己变小(大)以后发生的事呢?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就让画笔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想象画练习《假如我变小》。

三、欣赏动画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谁看到过或听过这方面的影片和故事?

师: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想)(教师播放动画片段《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学生观看,边看边露出谅讶的表情并不时发出大叫声,很是兴奋)

四、讨论设想 (引导探究欲望,相互启发思路) 师:(看完后)假如你变小(大)了,你希望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或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一会儿用简短的两三句话表达出来。

五、欣赏作品(拓宽学生思维,丰富视野,找出特征) 师:大家的想法真棒!老师希望一会你们的愿望能实现。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别人的想法?他们是用电脑制作的,也有漫画作品和年画。

(教师播放课件关于变小(大)的招贴图片及作品并找几副有代表性的引导学生分析是如何发现人物变小(大)?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发现并得出结论,每副作品里都有一个参照物,来衬托人物的“大”或“小”。)

六、分析范作(为后面创作奠定基础)

七、学生创作,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和形式。教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合作,可以单独制作。

八、展示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九、总结延伸

(学生前两次出错,后几次非常认真,而且面带微笑,心情愉悦) (学生面带谅讶,啊?不可能吧!) 生:鲨鱼、鳄鱼„„ (学生长舒一口气,唉!) 学生:(个个兴奋极了,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有的说想有个魔术棒专门惩治坏人,有的说想像孙悟空那样有七十二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想有一对翅膀飞遍大江南北,还有的„„ 生:《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 生:《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大了》,还看过童话故事《拇指姑娘》 (学生边说边带动做,参与积极) 生:我希望变小后和蜜蜂蝴蝶一起玩耍。

生:我希望变大后,几步走遍全世界,看尽风景。 生:我希望„„(学生畅所欲言) (想!)

学生如果不感兴趣,教师可适当放慢或加快速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讲解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心里,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展示课题并故意把小字写的比其他字小许多,引起了许多孩子的笑声) (教师展示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作品的立意、画面构图及色彩的运用,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教师从旁启发学生思考,你所表现的画面的主题物是什么?用什么来做参照物„„学生对如何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先评述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他评,主要看作品里是否选择了适当的参照物进行表现,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完整,富有情趣性。

第十四课:一枚恐龙蛋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在认识和了解恐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过程方法 能够在想象和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能够体验到大胆想象与表现带来的艺术乐趣,在古老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恐龙文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又到了快乐的美术课时间了。你们喜欢恐龙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恐龙,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礼物,猜猜看它是什么?

(出示课件,恐龙蛋从天而降) 教师:对,(课件出示课题《一枚恐龙蛋》)它可不是一枚普通的恐龙蛋。它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神奇的历险,你们想知道吗?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时空隧道,看它经历了怎样一段奇遇。

教师:真是一段惊险的奇遇啊,同学们看得都入神了。这枚神奇的恐龙蛋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

二、融入角色

教师:(播放课件恐龙蛋正在破裂,教师神秘的说)听,什么声音?

教师:小恐龙就要出世了!要是你就是那只小恐龙那该有多好呀!你希望你是一只什么恐龙?你还想有什么样的奇遇?谁愿意来给大家讲讲小恐龙的新故事? 教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梁龙的脖子可以横跨一条宽宽的马路那得多长啊! 教师:你可真是个运动健将!(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适时出示他们提到的恐龙图片,提示学生观察总结这些恐龙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及指导:

教师:同学们的故事可真神奇,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画出来? 教师:谁愿意与别人一起合作来作画?谁愿意自己独立来完呢?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块大画板,愿意合作的同学可以在这里完成你们的作品。 教师:现在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工具,怎么画?画些什么?把你的想法讲给周围同学来听一听。

教师:今天我们不光要画出小恐龙的新奇遇,还要来进行一场比赛,比比谁画的恐龙更有特点、谁的画面最有趣!现在开始吧!

四、作品展示:

教师:合作的同学己经画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在这幅画中什么地方最美?

教师:那还有谁想把自己的画和他们来比一比吗?

教师:你们的故事真是太神奇了,只可惜我们的爸爸、妈妈、好朋友们。今天他们没来,那我们回去以后开一个小画展,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好吗? 学生:喜欢! 学生:恐龙蛋! 学生看动画。

学生:

1、也许它又被梁龙偷走了。

2、也许火山爆发它被埋了起来后来被现代人给发现了。

学生一:我希望我是一只小翼龙,飞到外星球去找外星人做朋友,还要和它去游乐场玩一些地球上看不到游戏。

学生二:我希望我是一只梁龙,如果有小朋友要过马路,我以利用我长长的脖子让他们爬过去。 学生------ 学生:想!(学生回答得十分肯定) (学生自由结成了两大组,一组合作作画,一组独立作画。) 小组讨论

学生一:这幅画中大恐龙的动作画的特别有趣,为了吃到树上的树叶,脖子都伸的那么长了。

学生二:我觉得这幅画里的情节特好玩,一个人突然看到大恐龙吓得拔腿就跑,跑的都冒烟了。(学生们都随着有趣的画面哈哈大笑起来)

我还想来比比谁的牙齿更锋利,我的恐龙可以把敌人的大炮一口咬断!

(播放一段一枚恐龙蛋在恐龙世界的神奇经历的录像。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观察录像中有明显特点的恐龙,如爪子尖尖的窃蛋龙、背上有厚厚的甲壳的甲龙、有着巨大的翅膀的翼龙„„还与学生一起模仿恐龙的动作,学生们感到很兴奋,好玩,注意力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教师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进行指导:

(一)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看谁画得最有动态。

(二)看谁的画面最有趣、环境最奇特,想象力最丰富。 (三)谁的色彩搭配最美丽。

第十五课:千人千面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习和掌握泥板成型的一般方法。

过程方法 能够利用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情感态度 喜欢泥版成型的方法制作作品,能体验泥工造型的乐趣。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同学们,开怀大笑会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比一比,看谁笑得最开心,开始吧!

2、教师:如果我不高兴了,面部表情又会怎么样?生气时、睡觉时、面无表情时、哭泣时等等的面部表情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说说?

3、学生说面部表情的变化,例如:开心时眼睛笑眯眯,弯的像月牙,嘴唇微张,脸颊的肌肉向上提。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面部表情,学生看到用简笔画表现得面部表情眼前一亮,利于学生创作。)

4、人除了面部表情不一样,头部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5、如果让你把面部表情及外貌特征表现出来,你都能想出什么方法呢?

6、同学们真聪明,想的办法真多,不过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现,玩泥巴(教师手举一块泥),想玩吗?

接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泥板人。出示课题:《千人千面》

二、体验探究:

教师:我们在玩泥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适当讲解泥板的制作方法,外形

以脸形特征为依据,怎样添加头发、五官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学生创作: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面孔也都不相同。教师多鼓励,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出的形象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也可以是意象中的人物。

四、作品展示:

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五、知识拓展

告诉学生河北也是一个文明全国的泥塑之乡,吴玉成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来我校亲临指导,使我校的泥塑蓬勃发展。作为一个河北人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开怀大笑,笑得很开心。

学生继续作表情动作,互相观察很开心。

学生:生气时面部肌肉向下拉,嘴角向下弯,眼皮也是耷拉的。------- 学生:头发,有卷的,有直的 ,有长的,有短的,有梳小辫子的,还有光头的------。

有的人耳朵大,有的人耳朵小。

学生:彩笔画、油画棒画、剪纸、折纸、橡皮泥------等方法表现。 学生情绪高涨。

学生回答问题:捏、压、搓、揉、团、切等方法。 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大力宏扬河北玉田泥塑。

通过作表情动作,发现人面部表情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表情是哪一个部位在发生变化。

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教师随机指出,还可让学生当场作表情动作。 学生说,教师在画好的表情上画上头发、耳朵。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提示:大家肯定都玩过橡皮泥,玩泥巴和玩橡皮泥的方法是一样的。

提示学生在用刀子时要注意安全。

弘扬河北玉田泥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十六课:风凉的扇子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制作一把即实用又美观的扇子。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练习中,逐步形成学生设计、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方法 风凉的扇子是一节设计、制作课。方案设计包括课前欣赏——探究——创新——实践四部分。学生在欣赏、自主探究创新制作中发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传递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主要设计了4个大的环节欣赏扇子、探究发现、创新实践、作品展示。

情感态度 感受扇子的文化,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个谜语请你猜一猜。有风身不动,一动就生风,人间不用我,要等起秋风。这则谜语打一样用具。

师笑着说:你们猜的还挺快。谜底就是扇子。虽然在炎炎夏日里空调、电扇早已深入千家方户,可是扇子为经济实用、小巧玲陇、携带方便,仍为人们所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凉的扇子》

二、体验探究:

(一)通过课件欣赏扇子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扇子,你们想不想看呀? 咱们要一边看一边想,扇子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件。(播放多媒体课件)

1、我看到好多同学在观看的时候嘴里发出“啊,啊”的惊叹声,咱们就先欣赏到这,谁先说说你的想法?

2、教师补充介绍扇子的发展过程。

(二)介绍自己收集的扇子

老师不是叫同学们课前收集关于扇子的资料或者带来家里的扇子,就请你们介绍给大家吧。

(三)扇子都会出现在哪些场合 教师继续介绍扇子。(师摇动手中的扇子说):扇子为我们带来了徐徐的清风,你还在其他什么场合看到过它的身影?

传统的相声段子里确实离不开扇子。在魔术舞台上,扇子的确是很好的道具。扇子是夏日常用之物,给我们带来清凉外,还发展到“扇戏”、“扇舞”、“扇语”等很多方面。在京剧、相声、魔术,各地地方戏等也常用它做道具。除实用之外,扇面上的名家书画,扇骨上的良工镶嵌,雕花,又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四)激发学生做扇子

师:扇子那么漂亮还有这么多用途,我们都非常喜欢,看完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说)好!下面我们就分成几个大组,你们把手中的材料放在桌上,想一想你打算做一把什么样的扇子?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即美观又实用的扇子。老师这还有很多材料,一会你们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选择。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扇子就做什么样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形式多样化不要局限圆形和扇形,只要美观、实用就可以。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咱们比一比谁做的扇子最奇妙。

三、动手创作:(学生制作老师巡视辅导)

师:使用刀子和剪子的同学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把没用的材料随处乱扔,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边巡视边说,并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做手工习惯)

四、作品展示

师:请各小组商量一下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全体展示也可以派代表,我们小组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和最美观的作品。

今天看到这么多花样的扇子设计,老师大开眼界,真佩服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个个都是能干的设计师。

五、交流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想法或感受要跟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它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同学们今天做的意犹未尽,你可以回家后找找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扇子?到网上可以找一找,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扇子的有趣的介绍。保存好扇子作品,可以送给你喜欢的人,为他们带去一份清凉。

(生纷纷猜测) 生:扇子。 生:想。(异口同声,兴奋)

生1:扇子大多是半圆型和圆形的。我喜欢那种半圆型的我觉得它展开像孔雀的尾巴。

生2:我补充,扇子有的能折叠有的是固定平面的

生3:扇子上有很多美丽的图形,我喜欢那个用羽毛作出的,我觉得摇起它一定很神气。 生4:我喜欢那个上边画着兰花的扇子,我觉得它很典雅,像电视里的小姐拿的。 生1:老师我手里的扇子是折叠的,上面有山水画,背面是书法,上边的字是爷爷的同学写给他的。

生2:我的扇子是可以透过去的,镂空的,还能发出阵阵香味,不信你们闻闻。 生3:我这把扇子只有巴掌那么小,非常精巧。

生1:我看过扇子舞,我最喜欢跳舞的阿姨蹲下来用扇子抖动的镜头了。 学生想亲自制作扇子。

生1:我打用硬纸版来作团扇,用彩色纸和树叶粘贴来装饰我的扇子。 生2:我打算做折扇,用蜡笔油画棒在上边画出我喜欢的小动物。

生3:我打算用水粉来装饰,我也做团扇,两边画成小闹钟,然后挂在墙上。 生4:我打算用剪纸的方法来装饰。

生1:我们组先来,我们组女生给大家来一段模特表演,用来展示我们的扇子。 生1:这节课我很开心,我学会了做小扇子。

生2: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我打算把这个小扇子给我奶奶,这样她到外边乘凉可以随时用了。

教师出示谜语时语调一定要生动,有情趣。 (师生共同欣赏扇子作品。学生不时发出阵阵惊奇声、赞叹声。)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

(这组同学有的把扇子展开别在后背,有的把扇子插在头上,还有的展开做各种表演动作)

第十七课:来信了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愿意了解”书信”的及邮递等知识。

过程方法 了解邮票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票面结构,能够尝试设计邮票。

情感态度 通过综合性的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刚刚过完一个快乐的假期,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节日吗?除了国庆节,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呢?

2、那么,在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总是会收到并送出许多美好的祝福,我想知道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传递祝福的?

3、这些常用的方式都是以文字来表达我们的祝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信”!(出示课件点题“来信了”)(埋下真情伏笔,揭示“真情”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关于信封邮票(请出信封娃娃,信封没有填写完整) 教师:有一位马虎的同学写信时没把信封填写完整,谁能帮这个信封娃娃找到家呢?

师:当我们把信封填写完整以后,就能寄走了吗?

师:对,我们要购买邮票来作为邮资贴在信封上,可老师这里没有邮票,你能帮帮我吗?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你们自己收集的邮票,现在就请你把自已的和同学的交换欣赏一下,看看谁的更漂亮,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好看的邮票,请大家看。(出示邮票图片)学生互相交流并欣赏讨论,老师重点介绍其中的绣花邮票、香味邮票、金属邮票、纪念邮票等特殊邮票,学生看到这么多自己没见过的邮票,兴趣浓厚,讨论热烈。

(二)创作邮票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美丽有趣的邮票,还想看吗?我知道,同学们脑子里有很多更美丽的画面和想法,其实,你们也可以自已设计出漂亮的邮票来,现在,就请你用自已的方法来大胆的把它们画出来,做成一枚别致的邮票,好吗?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参与指导制作并请5位学生到讲台上设计大信封。(学生现在的创作热情非常高昂,他们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制作简易信封。

师:把你做好的邮票贴在信封上,装上你对同桌最想说的话,然后寄给他好吗?

(三)寄信:

学生依次把信投迸教师准备的爱心邮筒(学生满怀期待,课堂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四)收信、读信:

教师请4位学生做邮递员来分发信件,学生在激动的心情下,拆读了来自同桌的美好祝愿和心声,

四、结束语及课堂延伸,

把学生制作的大信封展示一下,做为中国的孩子,我们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爱,下节课我们将共同创作美丽的信封,盛着我们满腔的爱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学生:春节、元旦、中秋、父亲节、母亲节„„ 生: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

(几个学生分别上前把收信人地址、邮政编码等填写完整) 学生:不能,还需要贴邮票! 学生:能!(学生很快的踊跃的拿出自己收集的邮票给老师看) 生:想看,太想看了! 生:好! (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手制作,让自己的期待再次升温,这时真情饱满,等待传递。)

学生如果填写不对,教师让学生讨论填写信封的基本方法。在探究中掌握方法。 师生一起分析邮票的内容及构成、图案、面值、发行国家、日期及邮政标志等。 学生创作教师随即引导。

(学生拿到信后迫不及待的打开阅读,整个教室充满了爱的声音„„有的学生还相互拥抱在一起,当时我的眼里溢出了泪水,这时候,出现了本课的第二次高潮)(有的信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但为下节课的信封设计做了铺垫)

第十八课:画中的故事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够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作品,掌握一些浅显的欣赏方法。

过程方法 通过新上图片,能够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 愿意欣赏绘画作品,参与欣赏活动。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以《大闹天宫》的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内容怎么样?

2、教师出示《大闹天宫》的画,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试着讲一讲。

二、欣赏图片,探究新知:

1、你还知道或听过哪些故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哪吒闹海》、《奇袭》、《神笔马良》、《地道战》、《冬猎》的画。

(1)提问:你最喜欢那张画? (2)把画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同学之间小组各做,互相把自己的故事将给的家听。

3、提问: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画中的故事,语言要肯定、流畅、生动。)

三、描述画中的故事 学生讲画中的故事: 《哪吒闹海》《奇袭》《地道战》 《神笔马良》《冬猎》 描述活动是双向的,不但要唤起学生的感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正确发挥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谈体会收获 教师适当小结。 学生听故事都很认真。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西游记的故事》、《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猫和老鼠的故事》——

学生的兴趣很高涨

学生讲画中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语调要生动。 教师给于肯定性的鼓励。

教师巡视指导,倾听学生讲故事。 教师倾听,并适时补充引导。

第二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mí hu shā m fù wēng shōu hu bài fǎng

cōng ming fáng zhǐ yuán xíng suíjí huǒ yàn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防( ) 竞( ) 仍( ) 表( )

访( ) 竟( ) 扔( ) 麦(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zāng zàng] 心脏( ) 肮脏( )

脏话( ) 五脏六腑( )

[gān gàn] 干活( ) 晒干( )

干部( ) 饼干( )

得分 评卷人

三、帮词语回家。(5分)

告别 道别

1、在烈士追悼会上,举行了_________仪式。

2、临行前,我特地去向他________。

陆续 继续 连续

1、科学家们已经( )工作了两天两夜。

2、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 )开放。

3、在这次比赛中我国女排取得了优异成绩,希望她们能( )努力。

四、按要法语写句子。(10分)

1、李教师送晶晶进了医院。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黄莺唱歌。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飘落下来。(把句子写具体)

5.橱窗里陈列着商品。(把句子写具体)

五、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1分)

1、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___________,走过____________.2、羊跪乳,____________;人之情,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地,轻轻地,在湖滩上降落。

4、晴对雨,地对天。____________。山川对草木,____________。

5、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情境回答。(6分)

(1)早上,妈妈送我到校门口,亲切地嘱咐我:“ 。”

(2)考试前,语文老师再三嘱咐我们: 。”

七、阅读知文,并回答问题。(28分)

(一)

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上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6分)

张开—( ) 仔细—( ) 美丽—( )

升起—( ) 随意—( ) 喜爱—( )

2、图示蒲公英的变化。(8分)

时 间: 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 )→( )→( )

花的形状:( )→( )→( )→( )

3、这篇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是美国杰出的发明家,被人称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因为家庭贫穷,只上过三个月小学,从没受过高等教育,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他一生的发明多得让人吃惊。1882年平均两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他一生总计有1341种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人们称他为“科学魔术师”,但他却说( )( )天才吗( )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凑合起来的( )( )

1.这篇短文共有____段。(在横线上写上序号)(2分)

2.在最后一节的( )内加上标点符号(5分)

3.人们为什么称爱迪生为“科学魔术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小练笔。(20分)

你做过家务吗?(如洗碗、扫地、叠被子、整理写字台等)选其中的一个内容,写一则日记

要求:1.日记的格式要正确。

2.内容具体,字数不低于150字。

第三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2)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做成的。

(二)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

二、

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 —— 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 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的研究开发新材料。 (2) 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 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STSE目标:

(1)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 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 (3) 能描述工厂加工塑料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准备: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有关新材料的图片若干张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 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 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塑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塑料。

1、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组内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出示几件塑料制品或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4、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1、教师出示一把塑料尺子与一把木头尺子,让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相同?那些特点不同?并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塑料尺子 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2、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观察活动,填写记录表。

3、师巡视,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可提示他们。

4、学生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5、提问:这两种尺子除了以上特点,还有什么其他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 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 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热水和冷水,对塑料进行比较看看塑料还有什么优、缺点。

二、探究过程:

(一)塑料杯遇热水会怎么样?

1、 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

2、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3、 汇报讨论结果。

4、 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瓶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瓶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 师巡视指导。

6、 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

7、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8、 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戴手套

1、 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 汇报预测结果。

3、 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

4、 汇报实验结果。

5、 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的手套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 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过程: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交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

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三、拓展:小调查

1、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

2、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

3、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3、 倾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 倾听声音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请同学们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第一课时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 音 发 出 时 它 们 都 在 振 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纸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4、物体传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3、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5、能解释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靠特殊装置相互传递声音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声音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2、 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然后用实验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信服。

3、 给学生讲医生用的听筒发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声音传播的途径。

4、 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小组,让学生亲自做木头可以传声的实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出要求:a 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b 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c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讨论:声音可以通过木头传播吗? (5) 小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6) 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法验证结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除了木头之外,其他物体能够传声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入新的活动。

1、实验: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教师指导学生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并对实验提出具体要求:轮换操作;在水中摩擦砂纸用力要适当。

2、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二、拓展活动 打电话

用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穿过纸杯底的小孔,把两只杯连起来。然后,两个同学各拿一只纸杯,把线拉紧,就可以通“电话”了。

三、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传声。

5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

36、110和

43、95和

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

1、

2、

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 声音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时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2、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间”和“噪音”。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但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能体会到运用一些技术和设备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减少噪音的办法。

三、教具学具: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呤……”。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它给我们能递什么信息呢?(上课了)

2、板书课题:6 声音与生活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

①、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

②、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③、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 (3)、交流:声音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①、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演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②、噪声是琐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机器的轰隆声、汽车喇叭的鸣叫志、不和谐的乐器声、鞭炮志、青蛙或其他动物的鸣叫声。

2、指导学生进行“减少噪声”活动。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自查资料中有关噪声的内容。提出:什么是噪声? (2)、交流生产和生活中造成噪声的原因及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噪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及运用到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①、城市设“禁止鸣喇叭”。

②、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③、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三)、应用拓展(提出要求后可作课外作业完成)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1、向学生提出设计前要考虑的问题:

(1)、设计前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 (2)、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 (3)、“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向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3、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听听他们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声音与生活 声音───传递信息 乐音───使人心情愉快 噪声───对人有危害

7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二、背景资料 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太阳、火、闪电、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白炽灯、荧光灯、烟火、电视等是人造光源。 教学建议

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活动1 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 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可2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 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 3. 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

4. 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

根据找出发光物体的数量进行评价:1-3个(一般),4-5个(良),5个以上(优)。

活动2 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1. 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 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 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 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 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 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 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力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 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需要一课时),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炊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8、透明与不透明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 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3、 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背景资料:

透明可以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胶纸各一张、手电筒、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再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这个活动。

1、 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让光全部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物体是半透明的,有的物体是不透明的。 (3)、应用:

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一般使用在什么地方?(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2、 影子

(1)、教师可以通过“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这个问题导入到本活动。

(2)、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讨论移动蜡烛的位置,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3、 总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光部分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9、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2、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2、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开式描述实验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4、能有根据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娈的。

难点: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光的能力弱。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纸、尺子、金属、玻璃、瓷器、塑料、黑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也可带学生装到操场上,做镜子游戏。提出注意事项。

2、新授:实验活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注: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缝隙不要太宽)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3、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举例出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并借鉴别人的方法,想出新的使用主法。

难点: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三、教学准备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纸、尺子、两块大小相同的镜子、一些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到啊些事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2、做镜子反光的游戏。

问:用两镜子最多能看到多少个小熊猫的影像?

学生分组实验游戏(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认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游戏 学生汇报实验游戏 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0、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两种方制造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2、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的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3、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光混合后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3、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彩红的美丽。

难点:能对彩红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三棱镜、手电筒、纸、彩笔、一瓶肥皂水、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问:你们都见过彩红吗?彩红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彩红的美丽,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

使学生知道彩红出现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实验:“制造彩红”

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的实验(注意:要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组成的。

五、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把彩红与阳光联系起来,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阳光是七色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3、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的开形成的。

难点:能与其它小组的交际花流研究结果。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的彩虹的图片、手电筒、白纸、彩笔、红、绿、蓝玻璃纸、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做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师提出:当不同的色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色? 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创新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

教师小结: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光色。要求学生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光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网页里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讨论:在强光下学习、工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五、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11、电在我家中

一、 教学目的:

1、 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3、 能举例说明电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能源。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提出有关电的问题。

三、 教学具准备:

有关于家用电器的图片,电源插座,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我们的课室里有哪些电器。它们工作的时候要用什么?

二、 新课:

1、 出示P34页的第一幅图片。

1) 引出在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发明电之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2、 出示P34页的第二幅图片。

1) 引出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4) 归纳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通过第一和第二幅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后,引导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有关于电的问题。

1)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看书P35页,看看自己小组的讨论和书本上培新小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多谁好点。

三、 活动:

1、出示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各种家用电器。 1)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这些家用电器有什么用途和功能? 3)这些家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用什么电?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用途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描述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2、 能说出电来之不易的理由。

3、 能说出在生活中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从发电厂来到家中的大致过程。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讨论有关电的知识和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电器接通电源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新课:

一)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出示P3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1) 图片上都有些什么? 2) 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3)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

2、动手尝试,把图片中的物体用线连接起来。

3、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电是从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长途输送,最后才到我们家中的。我们插上电源插头,家用电器就能工作了。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连线,让学生体会到电来之不易。 二)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怎样节约用电。

1、 说说停电后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2、 启发学生讨论电的重要用途及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节约用电的现象。

4、 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5、 提出节约用电的几点意见和方法。

6、 交流讨论。

12、让灯亮起来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的:

1、 能用一些基本的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能举例说明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电源、开关、电线,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3、 能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用笔记录下来。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自己连接的简单电路。

三、 教学具准备:

小电珠、导线、电池等。

四、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可以让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2、出示P3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图。怎样才能让灯亮起来。 二)新课:

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

1、 用小灯泡、导线、电池三种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2、 增加电池匣、灯座和开关,把它们连起来,让小灯泡亮起来。 1) 介绍材料。 2) 分小组活动。

3) 交流自己小组的做法。

3、 交流研究,小组演示做法。

4、拓展活动:

尝试用两节电池、两个灯座、两个开关和多条导线,连接出不同的电路。 1) 分四人小组讨论活动。

2) 把自己小组的连接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3) 交流研究讨论。

4、 归纳:

1) 线段和一些特殊的符号把各种电器的连接方法记录下来的图,叫电路图。 2) 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举例说明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设计、制作一个电路开关。

2、能说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开关以及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电路开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知识。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新课:

1、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一些常见的开关。

2、制作开关。

1)分两人小组进行制作开关。

2)启发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能否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3)注意指导学生在连接开关时,注意导线、开关和物体连接处要紧密、牢固,如果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会影响实验效果。

3、认识电池。

1) 结合书本P39页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池。 2) 分组讨论P39页图中的电池用在什么地方。

4、拓展知识:说说电池会怎样污染环境,设计制作一个废电池回收箱。

13 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 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 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 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 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 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 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活动过程:

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 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指引学生 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安全用电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

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4、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1)、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

(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本节课总结: 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在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危险性及如何安全用电,并让学生说出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加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14、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

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

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二、课时按排:3课时

四、 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你们见到了什么?有趣吧。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

二、 操作探索 实验1:

步骤1:3人一小组。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 2:开始操作。一生进行记录。

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 4:指导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

(二)探索操作

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 用铁沙再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 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 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

(一) 导入

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二) 操作

1、 先让学生确定实验地点。

2、 确定哪是北方,哪是南方。

3、 做完第一次操作后让学生换一个地方再进行实验。

4、 一个学生记录。

5、 使学生最终确认条形磁铁停止时,磁铁N极是否指向北方。S极是否指向南方。

6、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磁铁N和S极的含义。

7、 再重复以上实验。

8、 小结。

9、 根据课本提示完成巧取别针的操作。

10、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到的问题。

15、制作小磁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其它目标;

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需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人部分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六、课前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玩具小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将全班学生按二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人。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3.教师应该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中。 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仿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的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课前准备:缝衣针、条形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1.将全班按2至3人分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开始制作活动前,可以由学生猜想磁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导出课题;也可以用“缝衣针可以变成小磁针吗?” 这个问题导入;还可以用生活中钉子被磁化的事例导人。

3.指导学生认清所需材料和教材中的提示,学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具体指导或演示操作方法。(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朝同一方向摩擦。) 4.要引导学生检验缝衣针是否制成了小磁针,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知识来检验,或用N极指北、S极指南的性质来检验,并找出小磁针的两极。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得出结论:

我的解释是: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预测磁铁 极与 极,接近 。

2.通过实验,我知道磁铁两极靠近时,会发生 。 3.我制作的小磁针,针尖是 极,针眼是 极。 4.我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 个大头针。 拓展知识

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如:铁、钻、镍和它们的合金)。磁性材料(如:铁)中有许多细小的、分散的磁畴,当它们与永久磁铁(体)接触时,这些磁铁会朝同一方向,整齐聚集排列,从而使铁产生磁力,即被磁化。

16、磁的应用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三、科学知识目标

l.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四、其它目标

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

用1个课时。本课设计了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验证实验、交流讨论等4个活动。

六、课前准备

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能举出3个以上磁铁在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中应用的实例。 2.能发现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应用了磁铁。

3.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可以让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课上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制成课件,演示操作等。) 二.活动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应让学生自己选择、自行准备,教师应做好启发、组织、指导和调控。首先启发学生指出磁铁在物体的部位,然后启发学生讲述或演示(实验验证)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三.课内练习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1.我找到了磁在 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 3.我找磁铁的方法: 活动:哪里有磁铁? 活动目的

1。准确判断在一个装置中,哪些零件是用磁铁制作的。 2.能分析出磁铁在一个装置中的作用。

3.能在调查和搜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与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1、按3至4人分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首先由“小电动机、小喇叭和话筒里有磁铁吗?” 的问题引出活动,请学生观看“解剖图”发表意见。然后,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这里为学生提供实物、大头针或曲别针,而检验方法则由学生选择。 3.活动的第二个内容是看图找出垃圾分类机中的磁铁,并引导学生说出“垃圾分类机” 是如何利用磁铁的原理来工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使学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磁悬浮列车 活动目标 1。能解释磁悬浮列车工作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两条以上磁悬浮列车的优点。 过程:

1.课前启发学生查找磁悬浮方面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时间约8分钟。 2.采取看图启发的方式导人活动,也可由展示磁悬浮玩具导人,或以问题的方式导人活动,如:比目前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你知道图上列车的名字吗?请你说说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你能给大家讲讲磁悬浮列车吗?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交流。

3.磁悬浮列车所采用的科学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让学生用环形磁铁模拟磁悬浮列车的实验。 活动:磁记忆

活动目标:1.能设法查阅更多的有关磁性材料的资料。

2。能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过程:1.全班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活动开始,可用“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 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理解发表意见,展开活动;也可以用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其中一种实物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展开活动

17、传递信息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各种信息的特征对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2、能编写出一些简单的旗语密码。

3、能设计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方法。

4、能说出传递信息需要的基本条件。

二、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导入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拓展活动。

三、教学重点:是旗语传递信息,特别是数字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准确用旗语传递信息。

五、教学过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一些手势、面部表情、唱歌等方式传达各种信息。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1、 认识标志符号

运用投影仪出示书本上的标志图,提问: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它们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标志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优点?有什么不足?

2、指导学生活动:出示书中某火车站的情景图,让学生找出各种符号,说出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3、学生活动:画出你见过哪些传递信息的符号,并说出各代表什么意思。

4、学习旗语:在教室里把旗语代表的从0到9十个数字,演示给学生。并出示教材的图示,说明各种图形表示什么意义。

5、学习发送简单信息和解答密码: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活动,四人一组完成。活动前提出以下要求:

(1) 求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大约30米左右; (2)并保证接收者事先不知道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

6、本活动是难点,可让学生反复练习。

7、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比旗语传递信息的更好方式。小组汇报。

18、通信的发展

本课从介绍现代通信方式引入,通过分析一组图,帮助学生认识通信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通信的发展趋势为信息转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本课难点是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比较中认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 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转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转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4. 能举例说明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5. 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他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课程资源

廉价的远距离通信是近一百多年的事,通信永远向着“更远、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无论在什么时代,信息对人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古时候,人们就梦想拥有一双“千里眼”和一对“顺风耳”。随着声、光、电、磁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使快速、简便、准确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广播使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伴随着无线电、通信卫星的发明,电视、便携式电话、电脑相继走进我们的生活。

原始的通信是非常简单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手势、表情和稍后出现的语言。至今,说话仍然是最普遍和最易被接受的通信形式。虽然电话能使相隔遥远的人们互相通话,但它不能替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虽然讲话是进行即时信息交流的好方法,可是它只能维持到声音消失的那一刻。书面文字所能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而且不会在传递过程中失真。自从印刷术发明后,通信业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书使成千上万的人可以了解信息。现代通信起始于19世纪电力能源的发现。最初的电子信息系统是电报,电话与无线电的发明使更快捷、更正确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通信卫星、电脑、电视使通信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根据下图认识通信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能从几幅图中认识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 能分析归纳出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3、 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

4、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5、 能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说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6、 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7、 能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产生哪些影响。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解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通信与现代化通信在功能、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声、光、电、磁在通信上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大约需要10分钟。

2、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表示的从古到今的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喊话、 站、烽火、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古代通信与现代通信各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从传递信息的快慢和距离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通过排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发展的认识。启发学生讨论,通信方式的发展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大约需要25分钟。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让学生认识多种功能的电话,并组织学生讨论:现有的电话有什么不足?自己希望未来的电话具有哪些特殊功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看看在若干年后,能否变成现实。带进我们的生活。便捷的无线电信息传递,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今天,先进的技术不但可以防止无线电信号产生重叠,也开发了无线电的更多功能。无线电广播可以向全国播送新闻节目,口袋里的对讲机在紧急事故中能起救生作用,便捷的无线电装置可以操纵家庭中从玩具到汽车门的开关。

电话的发明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初的电话只能在同一地区内通话,而同一城市的两部电话间必须要经过接线员的手工切换才能通话。直到1884年,在美国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铺设了一条电话线路后,长途通话才成为可能。1981年自动交换机的发明,加快了地区间接线的速度,也使得电话网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现在,电话线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交谈,而且还用来发送文件、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可是电话既有声音,又有图像;移动电话则更为方便通话。

1962年发射的“通信卫星一号”是第一颗实用人造卫星,能转接大西洋两岸的电视广播和电话。今天,成百颗通信卫星飘浮在地球的上空,它们转接着各大洲之间的电话、电视节目和电脑数据。通信卫星取代了成百颗的海底电缆,让世界各地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迅捷。

19、畅想通信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属于学生自由研究的内容。本课包括想象未来通信两部分。教学内容安排较完整地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展开想象,开展自由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书刊或网络上查阅资料的方法。

2、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未来通信方式。

3、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大胆想象未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4、能说出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能说出设计活动要经历确定设计目的、查阅资料纸、交流讨论、个性完善、制出模型等过程。

二、课时安排

共需2个课时。第一课时想像未来通信,布置设计任务;第二课时完成设计,召开展示会,交流设计成果。学生查阅资料要在课前进行。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对畅想未来通信的发展产生兴趣。

2、能有一定根据地大胆想象未来通信的发燕尾服趋势。

3、能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各自对未来通信方式的设想。

4、能够分工收集各种与未来通信相关的资料。

5、能用图的形式把自己组的设计展示出来。

6、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设计结果,并能对本组的设计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7、能在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的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教学过程:

1、教师应事先准备一些关于现代通信和未来通信的资料 。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通信和未来通信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未来通信发展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未来通信是什么机关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信方式总是向最便利、最快捷、最全面的方向发展。启发思考:自己认为现有的通信方式,比如电话,有哪些不便利的地方,希望做哪些改进?未来的通信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未来通信能够传递冷热、气味吗?教材中62页下图旨在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远在非洲的小朋友通过一种通信装置(方式)与中国小朋友通话的同时,还能闻到中国小朋友桌子上的花香;同时,中国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非洲小朋友那边的气温。

3、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一种未来的通信方式。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四个步骤进行设计活动。找出不足,提出 设计方案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老板上的设计任务书,确定具体的设计任务。可以分成5人小组。小组内既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谁负责整理资料、谁负责画设计图、谁负责汇报交流等,又要有合作,比如确定设计思路,共同设计等。

第二课时 拓展知识

未来智能技术将掌管我们的家庭事务。中央家庭控制系统管理着冷暖系统和电器设备;与网络连接的监视器,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互联网上的电脑监视是否有他人入侵,与因特网连接的数字电视机和音响系统可以随是随地点播电影、电视和音乐节目。 拓展学习

我们难过历史来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未来的人类也会难过历史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请写出几种能够保留住处的方式。设计一种装置,把我们今天的信息传递给200年以后的人们。

第四篇:冀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亲亲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能够有感而发,歌唱自己的家乡。 重点:指导学生合作创编多种游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

难点: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特点和情绪。

达标过程:

1 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作为背景,教师在彩色的中国的伴奏下声情并茂的朗诵即兴创编的小诗,然后教师用诗的语句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并请学生按照教师创编的试的韵律继续创编,引出歌曲彩色的中国.

2 、初听歌曲

3、复听歌曲指导学生结合书上的谱例仔细听,分辨歌曲中与色块中的旋律相似的几句旋律,鼓励学生听到后举手示意,用彩笔在书上画出来。

4 、听后请同学谈感受,谈收获。进行思想教育。

5 、聆听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6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7 、再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歌曲的意境

8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9 、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歌曲乐句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换气 10 、歌曲处理:结合中国地图请学生说说祖国之最,并换词演唱

11 、创编歌词

12 、作者把家乡描绘的这么美,请你说说家乡的美丽,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并分组展示。教师;生活中你们都是有心人。请把你家乡的景色,特产编成歌词,在自己的小组里唱唱吧 13 、师生评价

14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彩色的中国》,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激发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2、通过对音乐的简述,使学生了解旋律,节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音乐的意义,建立正确的音乐观念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达标过程

1 总结归纳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讲解。

3 全班站立起来,练声。

4 导入新课

(1) 教师弹奏歌曲,全班同学静听。

(2) 全班同学跟老师学唱歌曲。

(3) 学会歌曲后,分组比赛,看那组唱得最好。

(4) 全班同学跟老师学唱歌词。

(5) 学会歌词后,分组比赛,看那组唱得最好,对唱得好的那组进行表扬,对唱得差的那组进行教导。

5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去做好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激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富有情感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乐句较长,指导学生掌握换气的歌唱技巧,使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达标过程:

1 播放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组织学生拍手进教室。

初听。使学生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2 引导学生认识反复记号

教师:请你听听歌中哪些乐句唱了两遍,你发现了什么记号?

3 再听,指导学生在每乐句的末尾处做捻指动作以便唱准节奏

4 教师范唱,因带学生随音乐用脚轻轻点地

5 指导学生随伴奏轻声哼唱旋律。

6教师伴奏,请学生演唱歌曲

7 通过学唱歌曲,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幸福生活。

8 在歌曲处理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强弱,旋律

9 组织学生条集体舞

10 小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边唱边跳走出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颂祖国》伴奏,在歌舞等多种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重点:进行有趣的音乐活动

难点:培养合作能力

达标过程:

1、播放音乐《颂祖国》的伴奏,教师身着维吾尔族服饰,随音乐跳舞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教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引出课题维吾尔族民歌《颂祖国》

3、初听歌曲

4、复听歌曲

5、看书听音乐,教师要提示学生用拍手来模仿书中小朋友的动作,并注意反复记号

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7、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分别用噜啦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8、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大家乐器伴奏组织学生练习。

10、在唱,跳 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不同的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有所不同,例如:一首曲调节奏非常简单的歌曲就适合进行视谱教学,而一首曲调优美节奏复杂的歌曲就不适合,而一首民歌小调要更多地发挥教师范唱作用。重点在于用歌声去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中的巩固教学(即创编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歌词内容很易理解,音乐形象鲜明,所以是个极佳的歌表演曲目。值得思考的是:教师的演示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如果学生就按照老师的示范去表演,是否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呢?而这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是个快乐兴奋的话,是否还能说它是违背了新课标的过程?愉悦身心不正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吗?所以说:这样的被动接受能力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十八课习题

18*书本里的蚂蚁

姓名 分数

一.给汉字注音。(20分)

话 二.近反义词。(12分)

近:乐意(

) 忍不住(

)

陈旧(

)

新奇(

) 反:陈旧(

) 密密麻麻(

)

勤奋(

)

漂亮(

) 三.辨字组词。(12分)

陈(

)封(

)挺(

)篇(

)荚(

)密(

) 阵(

)对(

)蜓(

)扁(

)夹(

)蜜(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2分)

(

)的声音

(

)的蚂蚁

(

)的花朵

(

)的春风 (

)地走路

(

)地唱歌

(

)地读书

(

)地摇摆 编出(

)

打开(

)

知道(

) 了解(

) 五.选词填空。(1/2/3:渐渐 慢慢 轻轻;4/5/6:乐意 愿意 好意)(9分)

1。小姑娘(

)地走出了房间。 2.太阳(

)落山了。

3.一轮明月从海面上(

)升起。

4.小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

)为那些孤寡老人做些事。 5.静静要的娃娃妈妈不给买,她不(

)地跟在妈妈身后。 6.小伙子一番(

),不料被王大妈误会了。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9分)

1.刚下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离开了动物园。 3.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迟到了。 4.红红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句子,填空。(8分)

1.在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漫天繁星。 这句把(

)比作(

)。 2.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

这句把(

)比作(

)。 八.联想运用。(9分)

假如我是一只小狗,我会跟别的小狗一样聪明、可爱,做一只快乐的小狗。

假如我是一个篮球,我会一蹦一跳地跳到主人面前,让主人拍拍,带我到处玩去。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回答问题。(9分)

1.字为什么要说自己傻呢?

2.你能想象字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的前景吗?

上一篇: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