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知识概述

2022-09-10

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又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浆是血液中的细胞外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组织液分布在组织细胞间隙之间。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气体主要是通过毛细血管进行的,组织液和淋巴的物质和气体交换主要是通过毛细淋巴管进行的。而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物质和气体交换主要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通常叫做内环境。

血浆和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而相互转变,组织液透过毛细淋巴管而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而形成血液。

1 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然后在离心机中离心沉降,在试管中,红细胞比重大,沉降在试管下层呈红色,血浆比重小,在试管上层呈淡黄色,而在上下两层之间是很薄的,呈灰白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是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比重为1.050~1.060,粘滞度为水的4~5倍。

血红蛋白与氧气相结合,颜色鲜红,叫做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颜色暗红,叫做静脉血。

血浆含水量约为92%,含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多种电解质、蛋白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血浆由于含有微量胆色素而呈谈黄色。

血浆是弱碱性液体,PH值为7.35~7.45。血浆PH值的稳定性,主要是弱酸与相应的强碱盐,形成缓冲对,比如碳酸和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钠等调节的结果。

血浆渗透压在37℃时,为5776mmHg,它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种。比如血浆中Na+、CI-等离子和各种小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叫做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叫做胶体渗透压。它们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多少。

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

白细胞分两大类:(1)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与粒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等异物及衰老细胞和组织碎片等功能。(2)免疫细胞:包括各种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进行特异性免疫。

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功能。

血液有运输和保护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的功能。

2 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液从血管流出以后,由流体状态变成冻胶状的血凝块,这一现象叫做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收缩,在血凝块的周围渗出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这种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不同,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参与凝血的物质。

正常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原因是血管完整、光滑,血小板不易解体,凝血因子一般处于非活化状态。同时,血液中有抗凝血物质,比如肝素、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溶解酶等,能够抑制和阻碍血液的凝固。

抗凝剂柠檬酸钠能够与抽出体外的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络合物,使血液中Ca2-浓度降低,阻碍血液凝固的过程的进行,从而防止血液的凝固。

血液经常呈液体状态,是血液中存在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3 血量、血型和输血

a)血量: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的容量叫做血量。正常成年人体内血量占体重的7~8%,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10%,液体在1-2小时可以得到补充,血浆蛋白在在一天左右可以得到恢复,红细胞在4~8周可以得到补充,对身体没有明显影响。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20%,生命活动出现困难。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30%,如不及时止血、输血输液,就会危急生命。

b)血型和输血:是指血细胞特异性抗原所形成的类型。人们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血型,但是,通常血型仅指红细胞的抗原类型。

3.1 ABO血型系统

(1)血型的类型:红细胞含两种抗原,即A抗原(A凝集原)和B抗原(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根据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可以把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划分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

血型不合,容易造成红细胞聚集成团,堵塞血管造成生命危险。

(2)血型的鉴定:根据上述凝集原与凝集素的关系,在输血前应该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将被测者的红细胞分别与已知的A型血液的血清(含抗B凝集素)与B型血液的血清(含抗A凝集素)相混合,然后,根据有无红细胞凝集现象来鉴定被测者的血型。

如果两者都不凝集,说明被测者红细胞不含任何凝集原,就是O型;如果两者都凝集,说明被测者红细胞含A、B两种凝集原,就是AB型;如果在A型血清中不凝集,而在B型血清中凝集,说明被测者红细胞含A凝集原,就是A型;如果在A型血清中凝集,而在B型血清中不凝集,说明被测者红细胞含B凝集原,就是B型。

(3)交叉配血试验:为了输血安全,最好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就是让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主侧),再让献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混合(次侧)。

如果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即可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即使次侧不发生凝集反应,也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反应,必要时可少量:输血,但一般不能超过300毫升。

(4)ABO血型系统输血关系

当病人大失血后就应该及时输血,但是,血型不合,会造成病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和溶血反应,危急病人的生命。下面是ABO血型系统输血关系:

输血时,一般采取同种血型相输的原则,以避免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同种血型时,才根据上面的异种血型输血关系,少量输血,而且速度要慢,并密切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应立即停止,以防意外。

3.2 Rh血型系统

红细胞含Rh凝集原(Rh因子),叫做Rh阳性,红细胞不含Rh凝集原,叫做Rh阴性。我国人口99%是Rh阳性,只有1%是Rh阴性。但是一些少数民族Rh阴性较多,苗族Rh阴性为12.3%,塔踏尔族为15.8%,布依族为8.7%。

与Rh凝集原相对抗的Rh抗体一般均由后天获得,即在输血和妊娠过程中获得。

Rh凝集原+Rh抗体→红细胞凝集

(1)输血过程产生Rh抗体

Rh阴性的人,最初既没有Rh凝集原,也没有Rh抗体。第一次输入Rh阳性者的血液,不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但是,它刺激Rh阴性的人产生Rh抗体;当第二次输入Rh阳性者的血液时,就立即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见,即使给同一个人输血,为了安全也应该重做交叉配血试验。

(2)妊娠过程中产生Rh抗体

Rh阴性的妊妇,如果妊娠的是Rh阳性胎儿,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进入Rh阴性的妊妇血液,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当母体的Rh抗体通过胎盘再进入胎儿血液时,会引起胎儿红细胞凝集和容血,甚至引起胎儿死亡。

摘要:本文介绍有关人体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功能,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血量、血型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血浆,血细胞,凝集原,凝集素,血型,输血

参考文献

[1] 林甘棠,李殷映.生理学.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

[2] 钱信忠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在学生推荐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下一篇:基于媒体融合的新闻采编特点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