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2024-05-13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共8篇)

篇1: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老师论文题目

准确切入 引爆课堂思维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文道统一 趣解经典

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阅读 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文采而精彩, 为精彩而喝彩

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满眼生机争日新

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耐心融化坚冰—— 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阅读反思—— 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2: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阅读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文采而精彩,为精彩而喝彩

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满眼生机争日新

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耐心融化坚冰—— 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准确切入引爆课堂思维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文道统一趣解经典

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阅读反思—— 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篇3: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一、整合信息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 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 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给学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工具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材所能够提供的基本上都是静止不动的画面, 这种画面对于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大, 很难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却可以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活起来, 同时还可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样能够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使他们大开眼界,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新阅读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新课标指出, 语文阅读教学要倡导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对知识重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技巧, 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情感变化, 受到审美熏陶。

1. 阅读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元素

教师可以将音乐、美术、舞蹈等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走入自然、走进生活, 营造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教学氛围,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讨论、辩论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见解, 积极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所以, 教师应当在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 以阅读课文为基础, 展开有效的讨论或辩论教学活动。例如, 在教学《称象》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完全文, 使学生掌握曹冲称象的方法。而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吗?你们有比这种办法更好的办法吗?”这时, 学生的思维会被问题激活起来, 在给予学生充足讨论、交流时间之后, 有的学生认为用石头太麻烦, 不如让士兵代替石头进行称重简单;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就地取材, 用盛满水的水桶代替石头称重……通过讨论, 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 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使学生能够针对同一篇课文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畅所欲言中提高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3. 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关注学生阅读过程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它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通过不失时机的鼓励、表扬、肯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以赏识的教学心态看待每一名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 给予多样化的回答。教师要对这些不同于常规答案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开动脑筋, 多层面思考问题。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篇4:小学语文课文题目教学浅谈

那么,如何进行课题教学呢?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课前引题

课前引题,就是在上课伊始,教师用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引子引出课题,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酝酿情感、提示内容的作用。一个好的引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题方法有:(1)情境法。如教《月光曲》,可用录音机播放柔美悦耳的曲调,让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顺势引题。(2)悬念法。如教学《中彩那天》,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我省福利彩票又开出了巨额大奖,奖金高达500多万元。假如这个巨奖是被你的父亲中了,父亲心情会怎样呢?可是有一个父亲中大奖后,却一点儿也看不出中奖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课文!(3)直观法。如教《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师手拿一张白纸,问学生能不能在不用小刀、直尺的情况下,用圆珠笔把它撕成两份?然后当堂实验,引出课题。(4)简介法(作者简介法、时代背景简介法、内容提示介绍法)。如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在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默哀,这样一个令全世界敬仰的伟人,他的少年时代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当然,引题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课题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把握努力使它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创造性,但也不能漫无边际,花费过多的时间拉开序幕,对于不必引的,也可以开门见山地揭题。

二课中解题

在感知初读环节,分析课题的语言形式,正确理解题意。以免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抓好破题,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主题,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要引导学生搞清楚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一要正确理解课题中每个词和短语的含义;二要分清课题中词和词或短语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中心词、关键词;三要把握住课题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关键词;四要依题设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行题文之间的沟通。

解题方法有:

1.讲解式。如教《将相和》,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欠缺,揭题后又补充介绍:将,将领,率领军队的人,此处指廉颇。相,古代辅助国王、皇帝掌管政权的最高官吏,后来也称为宰相,这里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说明他们原来关系并不好,将相间是因为什么不和呢?又是怎样从“不和”到“和”呢?

2.启发式。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从课题结构入手,启发思考:课题记叙的对象是什么?(书)什么书?(教科书)这是怎样的教科书?(珍贵的)“珍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珍贵”一词来形容教科书?(抓住关键词)请设想一下作者会写什么?(题文之间的沟通)

3.比较式。把类似的课题进行比较,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如《小英雄雨来》与《小音乐家杨科》这个课题进行比较,它们结构类似,体裁相同,但课文内容和中心各不相同,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小英雄”和“雨来”的联系,知道本课是通过写雨来与敌人斗争的事迹来表现他的“英雄”精神的。

解读课题,按教学流程来说,一般放在开课伊始。但对那些含义较深、耐人寻味的课题,如《高大的背影》《丰碑》《金色的鱼钩》等,也可放在课中或课尾进行灵活解读。

三课中扣题

在深入精读环节,以文路为线索,扣住题眼,突出重点讲读课文。提高讲课的教学效率,需要有一根主线把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串联起来,文路正是承前启后、沟通上下文的脉络。

怎么扣题呢?抓住文路,突破重点。如《珍贵的教科书》题眼是“珍贵”,先设计一个凌驾全文的大问题:为什么说这教科书是珍贵的?启发学生学文,然后将问题分段精读,化解成一个个小问题:①我们为什么渴望得到一本印好的教科书?②书是怎样印出来的?为什么要立刻取?③张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④张指导员是怎样嘱咐他们的?归纳为:写心情——暗示教科书珍贵;写来历——点出教科书珍贵;写护书——显示教科书珍贵;写嘱咐——突出教科书珍贵。这样突出重点的扣题讲读,不仅使学生领会了为什么是珍贵的,而且带动了表现主旨的字词句篇的教学。

四课尾仿题

在反馈熟读环节,回顾课题,进行读写结合,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读写交融,从阅读迈向写作,仿拟题训练。如《鸟的天堂》题眼是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幸福的地方。“如果要求同学们写写学校生活,你会仿题,起一个醒目的标题吗?试试看!”结果有不少有创意的标题:《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学校是我的天堂》《求知的天堂》《学校,可爱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黄麟乡中心小学)

篇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无劣评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透过精彩,冷观“好课”的背后

给学生一根拐杖 还学生一份自信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把握“参与时机”,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精彩缘于瞬间

篇6:题目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是我在四年级时结识的,他姓罗,是一个表面看上很像严厉的老头。在我眼里它不仅是一个严厉,还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老师,但自从哪两件事情过去之后使我改变了对“怪”老头的看法。

记得有一次,我晚上做作业睡晚了,早上闹钟响了好几声都没敲碎我的“黄金梦”。突然,妈妈走了进来 ,站在床头一声“狮吼”:“快起床,上学迟到了。”我被叫醒了,揉揉惺忪的眼睛看了看闹钟,啊!我惊呆了7:00啦。“怎么办呀,快上课了。”我边穿衣服边嘀咕着。我比平时快百倍的数度穿好衣服,草草地刷了牙,洗了脸。挖,今天我的速度太快了。我不有的`在心里暗暗发笑。时间快到了,梳头,吃饭

叮铃铃我真纳闷这是什么铃声呢?只见语文老师从教师里走出来,他看见我在那里傻傻的站着。便走过来用严厉的语气说了一句话:“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我害怕极了。以前我迟到的时候,老师总是把我叫到办公室用戒尺在我手上用力打上几下,并把我批评一顿。打完的手像“红烧猪蹄”。这次是不是一样呢?我越想越害怕,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走着走着,,终于到了老师的办公室只见老师把门一关。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儿 。只听老师说里一句“坐下。”我为之一怔。慢慢地坐在老师的对面。只见老师的那张严肃的面孔突然“焕然一新。”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心平气和的与我谈起来话。我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下来了。老师对我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光是珍贵的,我们应利用这珍贵的时间来努力学习”老是和我谈了好多好多的话,那是我们如朋友,没有来束缚,暂时没有了师生关系。高兴的一起谈心。

不知不觉,上课铃响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到教室。耳边响起了那几句话:“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从那以后我对老师有了好感。

篇7: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

随着时间的匆匆而过,一个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如下总结:教学工作,课前,我精心备课,认真准备,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讲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的课文朗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助。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积累大量的词汇,每周格言让孩子知道更多的格言,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我针对一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指导看书,并要求他们说说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第二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并把优秀的文章张贴在班级专栏。

二、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找到学生的不足与差距,做到查缺补漏。

凡是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落到实处,认真检查过关,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巩固,对基础较薄弱的孩子进行补习,对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积累课外知识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在有时候利用中午时间放一些童话故事给他们欣赏。

三、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教研活动。

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使自己在各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的教学还存在的以下的不足:

1、继续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地展开小组学习或分组讨论等多中形式,让学生多想多讲,做到先让学生讲,老师再总结,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见解也倾听别人的见解。

2、写作方面水平还是不够好,差异太大。

班上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很好,有些孩子的作文依旧还是200个字,还有向王丹那样的孩子看到作文就一个字也不动笔。这是我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3、和家长的联系交流不够,没有达到家长和老师双方的合作双赢。

综上所述,我在本学期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尽量做到最好,努力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兢兢业业、认真备好上好每节课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法。今后,我会用更活泼更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用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行为教育学生,为做一名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而不懈努力。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2

今天进行了一年级的口语测试,考试前我鼓动家长参与,家长们很是配合,积极报名,最后决定7名家长参与。下午一切准备就绪,家长们如约而至,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简单的培训后一年级的口语测试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我拿着相机宛如摄像者,感谢家长,让我有这样一个美差事。

第一项背课文,把提前准备的纸条放在桌子上,孩子们自己抽取决定背诵的课文,显然大家对这种考试方式很是感兴趣。遇到不会的孩子,家长积极的鼓励,遇到背的好的,家长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如果我不知道,我一定相信这是一个个优秀的教师,看着他们我的感动不是一点点。

紧接着是课外古诗背诵,本学期背诵古诗是一年级的特色,从入学到现在,每天坚持课前5分钟朗诵,因此古诗背诵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随意的抽签,他们倒背如流。这一部分是他们的最爱。对这一点我有些担忧,朗诵古诗本来只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兴趣,我没有想到孩子会如此热爱,以至于我发现课文的背诵并不尽人意。找原因:古诗虽然我没有用整部分的时间去学习,但是每天都在积累,积跬步成千里,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课文内容虽然在学,也在背,但是学完后没有及时复习,所以学生会背只是当时会背,再回顾复习时发现落下很多,因此接下来我要考虑的就是给孩子的课文也当作古诗一样进行朗诵,课前几分钟朗读,和古诗交叉进行,希望下学期有所改善。

最后一项是准备一个故事,这个环节成现了两极分化,准备的同学讲的很好,没有准备的孩子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这个环节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

①应家长意见,这一项应该改成几幅图组成的看图说话,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考查临时反应能力;

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这一方面也一直是我头疼的地方,看书,讲故事我也进行了,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孩子在分享故事时候往往是一个人说其他人听,表达强的越来越强,表达弱的越来越不会表达,我觉得这个方面老师也要利用课堂来完成,不能太依靠家长,因为效果甚微,我决定下周继续进行讲故事,或者进行看图说话,每周一次,雷打不动,激励的形式保证孩子参与的完整性。

测试进行了一个下午,孩子们离开后我们家长又坐在一起将这一次的测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每一个家长都对自己监考的部分进行了总结,学生的情况他们也有了一些了解,家长们坐在一起不愿意离开,他们想让一些优秀的孩子家长讲讲自己在家是怎么做的,家长们很乐意的分享,我就听着,不断的学习着。的确和市区的“游园评价”“大转盘”相比,我们这一次测试依旧落后,甚至不是那样色彩缤纷,但孩子们依旧满足,在这个笨老师的带领下,依旧兴致昂扬,进行了一年级的最后一个测试。这对孩子、家长包括我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3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汇报给大家,望大家能予以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一、真诚欣赏是阳光,方法得当巧表扬。

初四的孩子,所有的硬暴力在他们面前,全都有了免疫力。想到:寒风让人裹紧衣服,暖阳让人自己脱下衣服。当外力无法改变他的时候,就先让他的内心变得柔软,温暖是会让人主动发生改变的。于是,我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安排学生:“大家开始巩固,将知识点背下来。”最多一秒,我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表扬:“周芳冰动作真麻利,姜喜燕声音真洪亮,杨路平一边背一边动笔写的这个习惯可真好……”就这样,被表扬的孩子背得更认真了,没被表扬的孩子借鉴我表扬过的优点,也行动起来;本来无精打采的孩子也积极地巩固掌握中。我在孩子们背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学习差的孩子有一点点优点就马上大力表扬,他听了之后必然做得更好。慢慢地,我看到学生的优点越来越多,学生学得越来越愉快,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二、自我监督促成长,图表也来帮帮忙。

中考语文中加大了古诗文背诵积累的分值,这要求不仅要记得牢固而且要写得准。每节课结束时我都布置下节课要听写的内容。上课后先进行考试,每节课10道题,每道题10分,错1个字本题0分。试卷让学生互相批阅,学生每次批阅不同人的试卷,感悟不一样的书写,对照屏幕上的答案批阅后写上分数,还给本人,取消屏幕上的答案,学生独立改正。

我强调:(1)自己发现没有批出的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改错后不再扣分,需要有老师的签名;(2)老师下课后进行二次批阅时,一旦发现没批改出的错误将给批阅人双倍扣分,(3)没有修改对的错误,给该生双倍扣分。一率判0分。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批改的和被批改的,都慢慢关注了细节。

同时为了动态管理精心批阅的小测成绩,我让学生画了一个坐标轴,粘在桌子上, X轴是一个月的在校日期,Y轴上是10到100的数值,每天的测试成绩用红点做好标记,并写上分数,将每天的红点连成折线,每周每月的检测成绩就会一目了然,课间大家也经常会晒一下自己的统计表,想知道竞争对手的成绩,只要到对方的桌子上看一下,便清清楚楚。学生相互比较,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便悄悄地用功了,等到自己再晒表的时候,就有了底气。

我经常会在讲课结束,学生巩固的时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近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并定期将学生的成绩飞信给家长,也引导家长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学好语文,这样家长也变成了我的助手,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凡事只要用心,便会渐入佳境,发展的前景就是无限光明。

三、自我肯定源动力,档案存留掌中宝。

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让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存储档案,并且将档案不断展示给学生成为我的掌中宝。

我每天每节课都有一张档案纸,上面有三类签名,一是当堂知识点背记优秀和没有背上来的学生签名;二是作业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签名;三是课堂抢答好的学生签名。

我是这样操作的。对学生的作业我坚决做到逢做必批,逢批必留档案。课堂合理安排时间,我批作业全是课堂上的面批,讲完知识点后,让全班同学巩固,我批完一排就开始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自己将名字签到档案上:日期,上课提问没背上来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然后背下一个知识点,我开始面批下一排的同学,在批阅的过程中,一批书写认真程度,二批答案的个性化,三批问题的圈画。因为抄袭的答案都有相似性,所以,我一看就明白,只要是抄袭,就是没完成作业。

优秀的学生在档案中写:日期,作业优秀的同学,然后是他的个人签名。写得稍好点的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我也给他个优秀,因为是学生的个人签名,他心里的美,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来。讲题时,我对个性化,但准确的答案大加赞赏,这样,学生抄袭的现象越来越少。初四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少了,我提出问题后只要是能抢答到的,我都会让学生自己签名存到档案中。所以,只要是我提问,每个问题都会有至少2个的抢答同学。档案每天连同成绩一块用飞信汇报给家长,所以,孩子们都十分看重自己的档案。一月一统计,一总结,一通报。

四、阅读理解炼能力,巧妙约定偏科生。

初四中考阅读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讲清答题思路和知识点,练习提升是关键。我安排学生每周做三个阅读理解题,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可是现在想找答案,百度一敲全搞定,这样的作业毫无价值,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告诉学生:成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不要害怕做题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做的是开始出现了很多错误,通过做题目,慢慢减少错误。

怕吃苦的人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吃苦一阵子。班里有两名总成绩优秀,语文偏科的学生,一个是因为作业完成不好,一个是因为测试成绩不突出,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约定,以一个月为期限,只要测试成绩不是满分,档案中就是0分,如果是满分就是真正的满分。

这俩孩子对每次考试真是用上了全力,争取次次满分,只要有一次是90分,我便给他改成0分,他们告诉我:“老师,下一次,一定一定是满分。”回去不用督促,自己用功去了。接下来马上要进行阶段测试了,我们又商定,如果成绩在105分以上,这项规定便从此取消,不用问,他俩又自己努力去了。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走近学生,肯定优点,巧用方法,方能换来学习热情;走近学生,反思自我,调整教法,也能换来教学成就!

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本学期我做了以下的尝试: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悟其内涵,突破形式的约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材稳打稳扎地开展习作教学。

一、立足文本,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实验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这一学期第二组课文讲的都是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点了解了文中事件的过程,知道作者为什么写那件事,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时他们才知道要写值得写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动笔写。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忌讳讲解语言、文学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避“超标”的嫌疑,觉得只要课程标准中没有的,我们都不应该讲。但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并用来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习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规”和“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习作内容从“不自由”到“自由”。

实验教材在习作编排上,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内容上的限制很少,习作内容宽泛。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习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在自由确定习作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练习就达到单元习作训练的目标。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一些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写。

第一组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太丰富了,到底写什么?该怎么写呢?刚开始我认为学生肯定很多东西可写,于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己喜欢什么课余生活就写什么,学生开始写作时,我作了一翻指导后就让学生自由写,有一位学生写了十分钟,才写了几个字:我的课余生活是钓鱼,一有空我就会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我巡视了一周回来再看他的时候,他也还是那几个字。

我觉得好奇,如果是自己经历过的肯定有话可写,没可能十分钟过去了,也还是那几个字。于是,我低声问他:“你钓过鱼吗?”他说:“没有。”我说:“没有钓过鱼,你写钓鱼干什么?”除了他,还有几个同学都是凭空想像来写的,都是写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我想到这个“自由”有点不可取,于是我重新做了调整,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这一下学生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写了。作文评改后我又布置大家周末做一次家务劳动,以“劳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方法之后,再来进行第三次作文: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做游戏、参加劳动,还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印象深刻的事?请你写一写。

习作内容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不仅让学生更快地学会了表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次练笔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习作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习作教学上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又如在教学第五组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发现这一专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决定习作内容,学生虽然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但受年龄及阅历的限制,根本无从下笔,结果作文变成了摘抄资料,失去了习作的价值。

因此我把习作内容缩小到极小的范围,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这两个节日,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熟悉的,而且中秋过刚过了不久。在这种情况下,习作内容虽然变得不自由了,但由于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他们也由此发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值得继承和传扬的!

三、走进生活,亲身实践,让习作素材变得更加鲜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素材从生活中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一颗细腻、善感的心。在教学第六组习作“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我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走进我们美丽的家乡,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很多学生都亲自去看了增城广场、增城公园、派潭的白水仙瀑、正果的湖心岛……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地写出来,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但让读者看了,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收获。又如在教学第四组的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先走进生活,观察自己想观察的、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学生利用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的机会,去亲近大自然,观察了蜗牛;有的学生观察了小蚂蚁;有的观察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有个学生这样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小蚂蚁:小蚂蚁真有趣,小小的身体也分成了三部分,头上还有两根有趣的“胡子”。大部分学生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具体。

四、想象作文,自由习作的“天堂”。

在教想象作文时,不少教师爱向学生强调“合理地想象”。什么叫合理的想象?三年级小学生的想象是很丰富甚至是离奇的。当然这“离奇”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的,对于孩子而言,只要是他们想得到,一切想象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以“合理地想象”为枷锁,禁锢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

三年级教材中有不少想象性作文,如第七组的“编写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大胆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想象作文写得最有趣、最吸引人。老师的激励打开了学生思想的大门,想象王国变得更加绚丽,异彩纷呈。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写什么龟兔赛跑呀、比本领一些旧的童话,这次有的学生写小猪生病了,小兔子过生日等新的内容的童话。

训练学生获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凑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今天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是练习2的口语交际——采访。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采访,但自己应该没有经历和实践过。我先让学生读题目,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知道了采访的四个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确定好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在安排学生现场练习采访之前,我临时想到自己昨天出去听课后接受的采访,于是把过程描述出来跟学生分享。学生很是欢迎,目光灼灼地盯着我,摆出听故事(看好戏)的样子。我先说,有一位领导通知我,要我接受一个采访。学生立刻“哦”了一声,插嘴说“这是确定采访对象”。我接着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领导叫我随便说。学生困惑了,这是没有采访提纲啊!然后采访就开始了,一个工作人员举着话筒对着我,另一个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对着我。学生明白,这是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差点就没有然后了,我说我们三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谁也不开口。学生笑了,知道还是没有列好采访提纲的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你们是要问我什么呀?摄像工作人员这才抛出一个问题:“就说说你听课的感想吧!”我于是从上午听的课开始说起,才说了一句“我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课……”摄像工作人员打断我:“直接说听了下午的课的感想吧!”对此,学生直接叫起来:“没礼貌!”上午上课的是我们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下午上课的是专家,原来他们采访的目的是想了解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达情况。学生对照采访的四个注意点,对我接受采访的过程品头论足,很是感兴趣。虽然因为插了这么一曲,使课堂现场采访的时间缩短了,但我觉得学生的收获并没有缩短。学生对采访的认识更直接,更生动。

教学练习1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先示范介绍,不读参考书和《课课通》上的资料,而是把自己暑假去湖南张家界玩所了解到的有关苗族的知识分享给学生:讲了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代,所以他们不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讲了他们怎样欢迎宾客,除了敬献美酒和歌舞,还需要客人的对歌;讲了他们怎样过自己的节日,讲了苗族女子漂亮丰富的银饰和神秘可怕的养蛊放蛊的传说。再配上当时所拍的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对苗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轮到学生自己介绍某个民族时,也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自己旅游中的见闻,介绍得多姿多彩,个性鲜明。

教师将自己的阅历当做独特的教学资源来使用,我觉得更有情趣,更能吸引学生,也能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4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5

真是光阴似箭,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青年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总结: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最大的努力地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因为一节生课堂,也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二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不是很好,但我却很极力地在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两年下来,我也能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写下一手相对漂亮的粉笔字,至少我觉得自己是进步很大的,我也常常在课上课下听到孩子们对我的赞赏,而孩子们呢,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的是工整清晰,而很多孩子呢,不仅如此,还在这个基础上达到了美观,将我要求的写字规则(起笔重、行笔快、收笔重、收笔轻、顿笔……)一系列要求都很牢固地掌握。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依然采用了“每日一故事”“读书小博士”活动,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写作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读书小博士”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很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在写作上,我经常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即兴写作,

五、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多样,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六、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

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坐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七、注重口语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口语训练我采用提问,设计说话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大胆去说,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条理、要通顺、具体。只有会表达了才会去写话。写话时我先让学生说,在交流,然后写,最后修改并抄正。

八、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采用音、图象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课件教学,使抽象概念更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另外,教学工作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诸如:在教学中光注重了形式多样,而忽略了强化练习,对于综合学习的教学还应更注重知识的牢固性,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避免分数的丢失。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6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7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8

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也是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懂得课改以后,我们教语文的思路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退隐性。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人、主角、主演,甚至课堂的霸主。课改后,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从台前退隐下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激励者。

二、注意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主动发展的前提,面对如此重大的更新,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关注学生,放飞希望。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走上务实之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从各学校的实践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三、注意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课程教育目标由“双基”目标扩充为“三维”目标,所以我们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要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我们要知道:知识与智能只是我们培养成人的工具。

四、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原来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就是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本书,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的创新性,要运用信息技术、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用具,使课堂更生动。运用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状态,让语文课堂容量增大,更可观可感。

六、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性。

课程改革让我们确立了全新的课程意识,由课程意识推衍,语文教师不再简单的“奉教材为圣经”,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广博的课程资源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视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作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9

在科技日益提高的今日,素质教育不得不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素质教育供给了一个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联系实际还要结合好课文,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小学语文学习是小学与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的教师。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也许对小学的长篇课文没兴趣,教师可挑选一些有内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田忌_》这篇文言文介绍了一种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夫和鱼》这篇童话故事教育人们做人不要贪心,否则会一无所有。这些文章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也能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给他们的成长道路照亮了一盏明灯。

二、注重课堂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

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10分钟来教学。重点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能够在中间20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终10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讲课效果较低。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资料以及课堂互动所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欢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

从作业中不仅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提议:

1、学生配套练习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文做好衔接,所以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不仅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并且能帮忙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本事,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本事。小学能够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假如教师只在课堂上硬搬硬套,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很难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沟通。学习语文追求成绩不是目的,要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果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却不会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这个学生并没有把语文学到家。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光是做好课件是不够的,要从课堂到作业再到课后这三个环节,层层把握好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素质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才能真正到达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语文教学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想法,仅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学方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并终身受益。语文教师有这个职责与义务给学生传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争取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片天地。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1

通过此次学习,我心中感触很深。首先,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与别人。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培训,我体会到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每一节课,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是一颗螺丝钉,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造成学生终生遗憾,甚至酿成事故。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做到小心示范,认真育人。永远记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做楷模。其次,我们还应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联系各界教育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才能够早日造就我们宿迁教育的“高山”。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在小学教育这块充满生命力的园地里努力耕耘,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交流,快乐成长。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教师的工作是最需要良心的。这颗良心就叫责任。我们将永远凭着这颗良心,把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通过这次优质课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总之,通过此次国培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今以后,我会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圣神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2

作为一名朗读爱好者,我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朗读水平重在平时。如果每次朗读能做到以下几点,相信对提高朗读水平会有一定帮助:

1.状态“自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朗读之前首先要有好的状态。好的朗读状态应该是自如的,“自如”是指在朗读时神态镇定、自然,不拘谨。因此在朗读之前,我们就要养成调整状态的习惯,比如“嘴角上扬,眉毛上挑”,为后面的发声朗读做好充分准备。

2.发声“自然”。朗读之前要先浏览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情感基调。在理解中去朗读,在朗读中读出理解。比如,读一些长句时,可以先想想句子讲了谁?在哪里?干什么?将文本的意思理解了,朗读起来就会自然。

3.遵守“规范”。停顿、语调、重音等是朗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所以在朗读时要看清标点,读好停连,读出意思,有标点的停清楚,没标点的不能乱停顿。比如“可他哪里知道”,有些人会读成“可——他哪里知道”,在“可”字的后面随意停顿,这是不对的。又如,第三声声调调值要读满,问号的语调要上扬等等,在朗读教学中有许多应有的规范,我们不能“自由化”,也不能“模糊化”。

4.重视“范读”。每节课之前都要重视“范读”的准备,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只有老师读好了,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同时,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3

这一星期教学任务结束了,我在一节语文课上随堂听写了本单元的生字词以及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学生出现了有很多的错误,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这不由得使让我非常生气,责怪学生的笨拙,来解我心中的怨气,但过后我总会后悔。是不是自己太急了,没有耐心,这不免让我想起一句话: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意愿去要求学生,更不能当孩子做得好时,我们就心花怒放,当孩子做得不好时,我们就不管不顾的批评指责,挖苦呵斥,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表现。

篇8:小学语文老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然和应然

陈永华 (以下称为“陈”) :周先生, 您好!我记着在您的那本专著《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中置于卷头的那首诗:“情系教坛满头霜, 笔耕舌耕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 桃红李白话西窗。”您60年的语文教学生命之旅, 见证了共和国60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 是最有话语权的。您能为我们谈谈当下新课改向纵深推进带来了繁荣, 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感慨于“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这样的问题呢?

周一贯 (以下称为“周”)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复杂的, 但也是正常的。新课改若以“课标”颁布为标志, 已有7年。“课标”的制订, 是面对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挑战而作出的积极应答, 给小学语文界开拓了视野, 丰富了要素, 它带来的许多理念和策略, 正在发挥着积极效应, 从根本上强化了语文课程的时代建设, 确实是功不可没。新“课标”让我们接触了许多新的东西, 但也难免会产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之感, 似乎语文课变得越来越难教了。当然, 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是在我们的语文课程理念得到提升之际, 会一时苦于对自己实施能力的不满, 觉得是力不从心造成的。从更深的原因分析, 自然也包含了“课标”因本身的某些不完善而带来的实施困难。

陈:您说得很准确。但如何理解“课标”自身的某些不完善也是正常的?

周:“课改”免不了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过程, 创生于“课改”中的“课标”, 即使是一卷纸面上的“真经”, 也难免会在“过河”的过程中被打湿。因为它只能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步完善。“课标”正在修订之中, 就说明了它自身的某些不完善, 所以, 这当然是正常的。我认为就“实施”的层面而言, 我们必须努力地去践行“课标”, 因为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文件;但在思想层面上, 我们又要敢于质疑“课标”, 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认真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目的是使“课标”更臻完善。

陈:那么, 在新课改的语境下, 您觉得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周:这事儿说起来头绪就多了。择要而言, 我觉得首先在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有的现代发展, 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昨天的现代是今天的传统;而今天的现代, 又会成为明天的传统……在如此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之中, 继承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永恒的血脉。“课标”的初创制订无疑会反思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 乃至语文教学传统中的许多“不合事宜”, 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 参考外国母语教育中的某些经验, 也会有选择地吸纳西方的“后现代课程论”“建构主义”“接受美育”“多元智力理论”等五花八门的现代思想。有选择地吸纳这些东西当然是必要的, 可以体现多元文化的优势。但中国语文教学的本位是汉语言文字。汉字与如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拼音文字是绝然不同的表意文字, 强调“意合性”, 显示出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每一个汉字兼具“三码” (形码、音码、义码) 和“复脑” (既可形象思维又需抽象思维) 的特点, 独立性很强, 以此构成的汉语, 也重在意合, 其意蕴应在上下文的诵读中体味, 重在整体感知。这种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 不仅决定着汉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规律, 也深层地反映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东方思维方式。语文学家王森然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说过:“其他各种的教材教法, 内容工具似乎还有可借鉴于他国先例的地方, 特有国文, 非有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 (参见《作文教学概要》) 为此, 关注“识字为重”, 提倡“文道结合”, 强化“诵读为本”, 引导“涵泳感悟”, 坚持多写多练等历经几千年考验的“中国功夫”仍然是教好“中国语文”的关键所在, 任何淡出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做法, 在继承与发展两头信息不对称, 都是会伤及语文教学的。

陈: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已经反映出来了, 这是否也是眼下人们提倡的“本色语文”“简约语文”“寻找语文回家的路”的原因所在?

周:应该是这样。当然, 我们不能说“课标”没有提及“继承”, 但从实践情况看, 这样的表述似乎不够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还反映在另一个层面, 这就是今天的语文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正在成为主体, 他们工作经历有限, 对于纵向的民族语文教学发展历史和传统经验, 往往知之不多;而对当代的横向的新理念、新信息 (其中有些与时尚捆绑在一起) , 则比较容易发生兴趣, 接受较快。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 甚至可能是他们的长处, 但无可否认也是他们的短处。不管怎么说, 这两者的信息不对称, 容易导致对中国语文教学固有的本色本真的淡化。无疑, 这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

陈:是的, 对语文教学本色本真的淡化, 必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必须坚守“学语习文”。虽然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 但“人文就在语文中”, 应该是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实现的。

周:对,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当是一回事, 而不是两张皮。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确属必要, 但不能以消解或淡化工具性为代价。曾经有几位大学教授对我说, 他们最无奈的是给本科生修改毕业论文, 别的问题不说, 错别字连篇, 病句累牍, 就惨不忍睹。当时, 于永正老师也在座, 我们只好连声表示歉意, 检讨小学语文课没有把基础打扎实。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不落实, 关键在于该教的没教好, 而可教可不教, 暂时不必教的, 又往往教得太多。其实, 在人文层面上的“深挖洞”没有必要, 一来有些内容儿童还无法理解;二来以后他们还会学到。“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蕴, 可以学一辈子, 感悟一辈子, 给小学生讲的, 给中学生讲的, 给大学生讲的应当不一样, 但有些教学内容是非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不可的, 如识好字、写好字、读好书, 养成好的读写习惯, 就得在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让孩子一辈子受用。如果到大学里再去解决这些问题, 损失就太大了。

陈:所以, 我们都关心一个问题: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然”, 能与“应然”走向合一吗?

周:所谓“实然”就是“实况是这样”;所谓“应然”就是“应该是那样”。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况”确实有些不如人意, 距离“应该是那样”还有相当大的落差。如何调整两者的关系, 使“实然”与“应然”走向合一?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实践中检验, 而不是只到理论领域里去寻找, 即以语文教学造就学生语文素养的成效来检验。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识好字、写好字都过不了关, 就很难说有了合格的语文素养, 由此我们就得反思当下语文课堂的“实然”, 重新明确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并予以积极改进, 方能逐步与“应然”走向合一。当然, 今天我们强调重认语文课程本色, 不是走以前“加强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的回头路, 更不是“翻烧饼”。我们对坚守语文课程本色本真的认识, 是在新“课改”走向开放的语境下提出的, 是在语文教学关注人文情怀和文化意念的层面上审视其不足, 所以是对语文课程本位、本色、本体的新的研究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群体风格与“浙派”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陈:您曾经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风格、流派和主旋律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并有长文发表, 这个问题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您能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周:走进新课改, 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告别粗糙的年代, 人们的理论视野开阔了, 思维空间开放了, 生命个性开朗了, 反映在语文课堂上, 教学风格更趋多样,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教学流派也渐露风采, 成为当下小语界的盛世景观。对于风格、流派以及与此有关的某些提法, 如“本色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简约语文”“和美语文”等等, 其本身就是教学个性精神的自由绽放, 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园地的百花齐放, 我们应予以充分包容, 不必因为“语文就是语文, 只有一种语文”, 就不可有“本色语文”“诗意语文”的称道, 其实, 诸如“本色语文”之类的说法, 不是作为一个名词使用的, 它只是一个偏正词组, 即“本色的语文”“诗意的语文”……强调的正是语文课堂的某种特色或风格, 而不是另立一种语文形态。我们应当给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开放的空间、宽松的环境, 这才会有利于风格、流派的百花争艳。

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的丰富多彩、各领风骚, 是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识之一, 我们应当为之欢呼。但是,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些琳琅满目的风格、流派时, 便会发现不同的风格、流派有着不一样的生命力, 而决定其生命力强弱的根本原因, 在于它是否弘扬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是否有着对“主旋律”的坚信和坚守。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的姹紫嫣红、万千气象。

陈:风格当然更多的是指向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品性, 但我们也常常看到如“京派语文”“海派语文”“浙派语文”“杭派语文”的说法, 记得您也提出过“越派语文”, 这种现象对当前小语界的发展繁荣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周: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具有个体性特征, 但也有风格相近似的群体特征, 这便是“群体风格”。它已接近于流派或已经发展成为流派。我认为“京派语文”“浙派语文”等提法的存在, 应当是一种地域性的“群体风格”或“流派”。黄鸣奋先生编著的《艺术交往心理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就把艺术群体现象, 划分为“艺术地域群体” (由地域来联接的艺术群体) , “艺术世家群体” (以亲属关系为纽带连成的艺术群体) , “艺术同门群体” (以师徒关系相传而成的艺术群体) , “艺术社团群体” (以研究门类、课题工作室等组织形式结合成的艺术群体) 等等。我觉得这种分类也同样适合我们对语文教学群体风格或流派的认识。特别是现在名师常常以“工作室”的组织形式引领一个团队, 更容易形成一种群体风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域的语文教学群体风格确实会形成某些共同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气质。如北京的霍懋征、王秀云、叶多嘉、许嘉琦等诸位语文名师曾经所体现的扎实、严谨、稳健、厚重的课堂教学艺术, 正投射出北京这一历史都城的深厚人文积淀和今日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那种雍容纯正的教育文化特色。而我们从上海的袁2) 老师以及贾志敏、左友仁、徐鹄、万永富等多位名家的教学艺术中, 又不难看出其灵动、鲜活、婉约、秀美的共有特色, 它与上海这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大都会的地域文化, 也有着一脉相通之处。为此, 综观全国各地小语教学群体风格的灿烂星空, 你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的投射:齐鲁文化教育的雄奇厚重而风力遒劲;巴蜀文化的深邃大度而气质高妙;吴越文化的精微秀美而骨力非凡;岭南文化的明快刚健却又不失圆润有致……开发和梳理这些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群体风格或流派, 对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品性, 凝聚地域的教学研究实力, 提升语文教学的优质水准和引领广大教师的协作研究方向, 确实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 我也和绍兴小语界的有识之士, 共同打造了“越派语文”的群体风格, 即以“和”为核心的“清、醇、和、美”。

陈:是这样, 最近几年, 浙江教育界一直有“浙派名师”的提法, 您怎么看“浙派名师”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走势?如何保持特色又兼容并蓄?

周:浙江素来有“文化之地”的美称,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历史上更是群贤辈出, 名师大师如星汉璀璨。浙江的地域优势明显, 浙北紧邻上海大都会, 浙东 (宁波) 又有早期开放的历史, 这都给浙江人以重商务实的精神传统, 从深层上孕育了“尊师重教”的文化意识。近年来, 浙江的基础教育又一直在高位运转, 成果卓著。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浙派名师”存在的应然性和必然性。

“继往”必能“开来”, “浙派名师”的发展势头自然会是前途无量的。他们不仅活跃在浙江教坛, 在全国也有广泛影响。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 将“突出浙派特色”当做追求刊物个性化的抓手之一, 是适当的, 同时我相信这本身对它也能产生助推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作为

陈:“浙派名师”作为一种流派, 只是全体浙江教师的代表, 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 始终是我们的关注热点。一般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会经历从简单模仿到思考吸收再到创新提升的过程, 问题在于更多的教师往往会在模仿阶段驻足良久, 请您谈谈对当下小学语文这种所谓的“山寨教学”的看法。

周:我理解的所谓“山寨教学”, 所指大概也就是热衷于明显模仿执教观摩课某名师一招一式的课堂教学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 “模仿”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特点, 体现在各种领域的学习过程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模仿有两种, 一种是简单的复制式模仿, 完全是“依样画葫芦”;另一种是有个性、有发展的动态式模仿。教学不是简单的复制式模仿可以奏效的活动, 其原因是课堂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基本特点, 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学生, 往往不可能“依葫芦画瓢”, 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即使是很难避免的有个性、有发展的动态式模仿, 课堂教学也不宜在这个阶段“驻足良久”, 否则只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 执教观摩课的优秀教师确实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但这种借鉴不是依葫芦画瓢地去模仿他的一招一式, 而应当模仿的是“一招一式”背后的东西, 如对教材深入解读的功夫, 对教学理念领悟与应用的功力, 对教学技能娴熟挥洒的功底。须知从招式学招式, 只是“物质”层面的“粘贴”, 看来确实便捷, 但总是会因“水土不服”而弄巧成拙;只有从“精神”层面上的感悟, 才会有因地制宜的创生。实践不能指导实践, 那是经验主义;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行为不能指导行为, 那是简单的复制;只有思想才能指导行为。所以, 只有那些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才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另外, 我们更应当看到今天的某些公开课, 也还确实存在着崇尚形式、追求唯美、热衷于教师自我表现的弊端。这样的课堂从根本上模糊、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只求自己靓丽出镜和光鲜登场, 必然会遮蔽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呵护, 而“失学”的课堂实质上也就是“失效”的课堂。这种课堂上教师的“花拳绣腿”, 就更没有模仿的价值了。我们说观摩课的最高境界是向家常课的回归, 所指就是希望在观摩课中坚守家常课的优秀品格:以学设教, 真诚自然, 扎实有效。

陈:如何使教师获得最有效的专业发展, 确实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这方面周老师有什么好的意见?

周:教师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当然需要研究很多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会因人而异。但是当前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不是教师应当怎么教, 而是应当如何导“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变成真正的“学堂”。第一, 从理念的层面上, 我们必须深入感悟教学不是“给予”, 而是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的“获取”。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行为, 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所以, 最好的“教”是无痕的, 能完全地融入学生自主的学的过程之中, 这种“教”, 应当只是“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那么为了“不需要教”, 我们今天又该怎样教?那就是尽量淡化“教”的痕迹, 变“教”为“导学”。第二, 从操作的层面上看, 就必须深入反思小学语文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讲”再到“满堂问”“满堂牵”的这条历史发展轨迹, 始终摆脱不了教师主宰课堂的阴影, 这是为什么?语文课堂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问题。“语文学习可以无师自通”几乎已成共识, 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不是直线式排列, 而是螺旋式渐进的。一篇新课文, 百分之九十八的字、词和句式都是学过的, 内容来自生活事件, 学生可以凭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感知。特别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读与写是在基本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展开的, 有很大的通融性。再加上汉字、汉语所独具的“意合性”, 可以凭借熟字识生字, 凭借上下文悟含义……难怪有很多教师认为, 一个学生如果缺课一个月, 数学课他几乎会没法再学下去, 但语文课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以照学不误。既然这样, 可为什么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仍然放不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仍然很难落实“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改变的要求。第三, 再从评价的层面看, 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我们也还是很难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去评价, 真正做到以“学”评教, 而总是会特别关注教师的所谓教学技巧, 异化成为“以‘秀’评教”。这就难怪有些公开课越来越走向于“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课了。总之, 我觉得只有落实了教师“导学”的问题, 才落实了学生的发展, 也才落实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能真正导学的课堂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追求, 也是走向名师、成为名师的必然途径。

陈: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离不开对教学的反思, 而教学写作则是一种将反思“物化”的有效手段。您是《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教师教学写作研究中心”的主任, 请您也说说这方面的建议。

周:教学写作应当是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存智慧。格雷·塞克斯说得好:“在苏格拉底以前, 教师就已经通过写作表达他们对工作的思考。”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69年至前399年, 大约是我国的战国前期。这就说明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无法不以教学写作相助的。有人说, 教师是“三耕族”, 即从事着“舌耕” (上课) 、“目耕” (读书) 和“笔耕” (写作) 。这“三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舌耕”的成效, 就要以教师的“目耕” (多读书) 和“笔耕” (多写教学心得) 相助, 这是教师的专业功底。说起教学写作, 不少教师会“望而却步”, 觉得自己缺少写作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教学写作的全部秘诀不是写作技巧, 而是教师的“思想”和“生活”。所谓思想, 就是教师对自己或同人的教学行为要有所反思, 有所探究;所谓生活, 就是不仅要有教学生活, 更要有“教学生活力”。“教学生活”是每一位教师都拥有的, 但不一定每一位教师都有“教学生活力”。陶行知先生多次提到过“生活力”的概念, 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力量”。教师的“教学生活力”, 也就是使自己的教学生活不断向前向上, 即不但热情于教学生活, 而且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生活, 创造教学生活。教学写作的冲动、材料和成就就来自这种教学生活力。在倡导教学叙事写作的当下, 教师主要是写日常的教学札记, 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或发生在周边的那些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案例, 基本上可以以生活话语为主娓娓道来, 随手记述。可以不刻意于章法, 不取媚于世俗, 不求合于时尚, 不精心于藻饰;篇幅可长可短, 文字可庄可谐, 句式可问可叹, 角度可这可那。教学写作不一定都是写洋洋万言的“论文”。当然, 在一段时间之后, 你可以翻检自己的教学札记, 挑选特别有感受的, 再作些加工整理, 投寄报刊, 使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分享。这反过来又可以强化你教学写作的兴趣。但发表不是目的, 只是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作再梳理和再提升。发表固然好, 不发表对自我发展也同样有意义。

陈:周老师是专业学术期刊的资深作者和读者, 对如何办好专业学术期刊有着丰富的经验, 最后也想请您给《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 提点希望和要求。

上一篇:桂花树四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避孕药具考题(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