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仙女山新区特色小镇绿地系统规划

2022-11-03

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养育着9亿农民的广袤农村, 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藉此机遇, 全国一大批特色小镇开始建设。本文以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探讨特色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

1 概况

1.1 城市概况

仙女山新区位于武隆县城北部, 规划面积15 km2。新区距县城20 km, 海拔高度在260~1930 m, 处于仙女山脉核心位置, 毗邻世界自然遗产芙蓉洞、天生三桥、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至2010年底, 已建面积4.38 km2, 城区人口约2万人。

根据武隆县总体规划的定位, 将仙女山新区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旅游服务基地, 城市发展建设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生态环保之城, 最终目标是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重庆市乃至全国最美镇。

1.2 城市绿化现状

仙女山新区绿地主要分布在仙女山新区现状建成区核心及仙女山新区东南部。绿地以居住区附属绿地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为主。城市绿地呈分散的块状、点状分布, 缺乏系统性。

现状已有在建的仙女山健身梯道1座、夏宫高尔夫球场1座, 已建成黄家大湾1、2号广场, 雪岭仙山合区公园和少数街头绿地。仙女山新区的现状绿地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要, 有必要规划指导建设系统的绿地。

1.3 核心问题

仙女山新区的服务接待用地建筑特色鲜明, 但现状城市绿地特色不突出, 绿地景观异质性不强。

目前, 仙女山新区城市绿地以广场、社区公园、街头绿地为主, 缺乏大型公共绿地和城市生态绿地, 各类绿地之间无有效串联, 绿地连接性差。仙女山新区公共绿地缺乏对绿地整体定位及主题特色的思考, 缺乏具有主体性游赏功能的城市绿地。

2 规划思路

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梳理, 运用城市绿地系统构建, 明确城市绿地分类、运动主题公园建设、特色高海拔植物运用、城市风貌塑造、喀斯特地貌展示等规划途径, 使仙女山新区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实现户外运动之城、生态环保之城的建设目标 (图1) 。

3 仙女山新区绿地系统特色规划

3.1 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将仙女山新区建设成为景致优美、环境怡人, 实现山、城、林融为一体, 以户外运动、生态氧吧为特色的全国最美城镇和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国生态园林示范区。

3.2 规划布局

3.2.1 总体布局

仙女山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从宏观角度分析新区周边自然环境及人文等资源, 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空间发展框架, 全面协调区域范围内绿地规划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在整个仙女山组团范围内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 以新区建成区绿地为核心, 以山和城构架为基础, 形成“一心、一环、网状脉络”的空间结构。

一心:以仙女山户外运动公园、夏宫体育公园和跑马场绿地串联成为绿地系统的中心。

一环:环绕仙女山新区的城市外围山体绿地。

网状脉络:贯穿于新区内的多条景观道路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带、绿点串联起来形成的网络状绿脉。

3.2.2 与周边绿地资源的整合

以城市周边大环境绿化为着眼点, 按照 “轴、带、块、网” 的城乡绿化系统要求, 全面梳理仙女山新区周边的林地、水体、风景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区等绿地资源, 规划将城市绿地转化为区域绿地, 最大化城市绿地对新区使用人群的积极影响力。城区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把仙女山山脉作为城市的背景屏障, 通过城市交通干线绿化, 城市周边农田林网绿化, 将自然融入城区, 借山引景, 使周边山体、景区与楔入城区的楔形绿地相联系, 实现“山、城、景”的绿色融合。

3.3 规划指标控制

鉴于仙女山新区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目标定位, 在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中, 附属绿地的控制指标较一般城市有所提高, 居住用地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的指标控制不低于35%, 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指标控制不低于25%。

3.4 绿地建设对城市风貌的塑造

仙女山以高海拔气候和喀斯特地貌为特色,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1.2℃。因此, 在树种规划及植物景观营造上突出高海拔特色, 树种选择仙女山本地树种如杉类、水杉、鹅掌楸等, 并提出植物配置模式以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为主, 突出自然野趣的风格。在开阔场地运用高山草甸和自然式群落相结合的景观模式;对于城市重要节点、道路交叉口等地, 地被植物选用高山特有的野花组合, 展现仙女山独特的地方特色。并在仙女山新区绿地建设中提炼地标元素, 如喀斯特地貌岩石在植物景观中的点缀, 地域特色雕塑在城市景观节点中的摆放等, 通过对地标元素的强化, 塑造开放、热烈、友好、热情的文化氛围, 与仙女山新区作为旅游城镇的性质契合。

4 规划创新与特色探讨

4.1 在风景旅游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上进行探索

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中, 一般都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逐一对号入座来完成编制, 对城市特色的挖掘和乡土植物的利用强调不够。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着眼于把城周绿地纳入城市绿地之中, 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向区域绿地的转化, 积极探索具有旅游小城镇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对仙女山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现状做了深入调研, 抓住仙女山新区高海拔生态环境、喀斯特自然地貌和户外运动之城3个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规划城市绿地。运用植物造景来体现仙女山的自然环境特色, 如乡土树种的选择, 城市节点自然式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等;针对公园绿地的规划, 摈弃了一般绿地系统规划中各类公园绿地平均配比的模式, 只规划体育专类公园和城市社区游园。仙女山新区户外运动特色运用城市中的大块绿地规划作为城市体育专类公园, 占据城市绿地的轴心, 同时用绿地串联城市内部道路形成绿色慢步道, 组成城市的运动环线。

4.2 规划绿色慢行系统, 提倡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行系统为人们重建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社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本次规划提出绿色慢行系统的概念, 创新性地把城区内的线状、点状绿地, 城区外的风景点、旅游点通过道路串联起来, 在系统中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标识设施, 形成城市绿色慢行系统, 供健身、体育郊游、散心用, 也提高了风景资源的利用程度, 绿色慢行系统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补充, 更好地契合了城市定位。

4.3 强调对绿地的控制和引导

4.3.1 道路周边景观控制

对于道路旁的建筑物, 规划在其外墙窗户吊挂草花植物, 与花色灿烂的城市道路想呼应, 同时也美化城市建筑立面。可供选择的植物有, 金边吊兰、蔷薇、矮牵牛、常春藤、天竺葵等。

4.3.2 城市立体绿化引导

(1) 鼓励道路边坡绿化

对于规划区内的有形成切坡的道路边坡绿化, 采用坡面植草式的边坡绿化方式或悬垂枝覆盖式的边坡绿化方式。

(2) 引导屋顶绿化

引导屋顶绿化, 拆除现有屋顶乱搭乱建设施, 加强对屋顶绿化设计、施工引导, 统一规划设计多个屋顶绿化模式, 供市民选择。屋顶绿化应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 树种尽量选择浅根、耐瘠薄的植物。

5 结语

小城镇的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所不同, 小城镇的区域绿地资源更为丰富多样, 同时小城镇内在的绿地特色更加明显, 所以, 在小城镇规划中要注重对周边区域绿地的整合利用, 与城镇内部环境相整合,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 以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

摘要:仙女山新区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城北部, 规划面积15 km2, 距县城20 km, 海拔高度在2601930 m。根据武隆县总体规划定位, 将仙女山新区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旅游服务基地。以仙女山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探讨特色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提出应采用创新与特色规划: (1) 在风景旅游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上进行探索; (2) 规划绿色慢行系统, 提倡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强调对绿地的控制和引导。在小城镇规划中要注重对周边区域绿地的整合利用, 与城镇内部环境相整合,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 以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词: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区域绿地整合,特色营造,武隆仙女山新区

上一篇:探讨宁夏丝路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下一篇:打造校园网络的铜墙铁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