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农业发展

2022-07-20

第一篇:乡村特色农业发展

天津市大港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背景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中国乡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之一,党中央领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构建和谐新乡村的战略,为乡村地区多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呼唤乡村地区的开发和保护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高科技的冲击,城市里的人们对物质化生活的激情逐渐消退,开始厌倦城市的浮躁纷乱,渴望寻找回已经丢失了的那些人性中最本质、最纯粹的东西-平和的心态、和睦的人际关系、“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乡村的农事劳动、和谐氛围、质朴乡情都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催生了城市居民对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向往和追求。

二、规划总体思路

变原始的农家乐为多元休闲产业共同发展的休闲乡村

变季节性的旅游观光为凸显四季风情的魅力乡村

变单一的农业旅游为乡土文化与田园景观结合的品质乡村

三、规划核心

梳理资源条件,确立各村旅游发展主题

实施景观改造,提升乡村整体风格品位

构建产品网络,加强乡村服务设施整合

注重生态文化,构建可持续性和谐发展

特色乡村特色游

沙井子

1、资源现状分析

资源组合度和集聚度较好

核心资源不突出

乡野田园区与村落居住区相距较远,近期不易形成有效互动

2、特色提炼

规划区以“丰富”取胜,因“多样”见长,易于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游憩机会谱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休闲游憩需求;

视线开阔的大尺度田野空间,本身就具有舒畅身心、舒缓压力的功能。

可通过游线和项目的设计,强化区域的整体性和立体感,营造一个可以让游客畅游其中、纵情放歌、尽情体验四季田园景观的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的游憩空间。

3、总体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体定位

四季田园——四季果蔬采摘、四季休闲游赏、四季田园风景

其核心理念就是秉承淡旺季均衡的原则,突出乡村旅游的无季节性,打造“四季皆有果可摘、四季皆有景可赏、四季皆有快乐可享”的生态田园空间。

四季果蔬采摘

四季休闲游赏

四季田园风景

功能定位

以四季采摘、休闲垂钓为主,辅之以田野畅游、滨水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

形象定位

畅心五彩乡野•放歌四季田园

4、空间结构布局

四区•两环•两轴线

四季蔬果采摘区

乡村垂钓休闲区

现代农业体验区

滨河生态景观区

1、两环:建设两条游览环线

内环线

围绕垂钓园为中心,串联起周边的休闲游乐设施、葡萄长廊、蔬果采摘区,形成本区的核心游线。 外环线

连接区域外围道路和青静黄河沿岸游路,形成区域外围的游览环线,同时承担着外界与游览区之间交通连通功能。

2、两轴线:形成两条互动发展轴

村落-垂钓园互动发展轴

垂钓园-果园-农田-河岸纵深互动发展轴

3、产品策划

总体围绕“四季田园”品牌,重点构建两大旅游产品体系、两大景观游赏体系和三大旅游节庆活动,即: 两大旅游产品体系:四季田园休闲体验产品、乡村垂钓休闲产品;实现动静结合、功能互补特色。 两大景观游赏体系:田野景观游赏体系、滨河生态景观休闲体系;实现四季景观分明特色。

三大旅游节庆:快乐冬钓节、四季采摘节、青少年学农节。实现四季参与体验特色。

突出“动静结合、亮点鲜明”的特色。

崔庄子

1、资源现状分析

枣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但倚重枣文化易造成文化单调和四季非均衡

传统乡村景观和现代人文风情高度集聚、和谐相融,使崔庄在游览空间和体验内涵上都具有丰富的外延。 冬枣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特色提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崔庄村最大的特色在于曾为进贡珍品的古冬枣,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御枣”概念将可以成为崔庄旅游形象的主元素,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悠久的冬枣栽培历史和大面积原始冬枣林以及由此构成的古朴、雅致的乡土景色,冬枣所承载的地方文脉与历史文化,均可以构成“御枣”特色的有效资源支撑。

3、总体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体定位

御枣庄园——尊贵之枣•富华之枣•灵寿之枣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御枣文化休闲体验功能,并辅之以科普教育、乡野休闲游乐、工业新村参观等功能。

形象定位

三千米乡村画卷•六百年御枣飘香

4、空间结构布局

六园•两轴

1、六园:六个主题园

(1)御枣园

(2)福寿园

(3)吉祥园

(4)科普园

(5)新枣游园

(6)新村游园

2、两轴

(1)崔庄-郭庄互动发展轴

(2)港中路外部旅游连通轴

5、产品策划

一硬一软相互促进:以软促硬,利于以小投入带动大市场,并迅速占据市场;以硬促软,利于不断形成鲜明的市场卖点,推动崔庄特色旅游村的持续开发建设。

硬产品建设:六个主题园+娘娘河景观带+崔庄—郭庄旅游互动发展轴

软产品建设:四季节庆游赏活动+御枣特色旅游商品

北抛庄

1、资源现状分析

河塘绕村,湿地景观遍布,湿地+家园的气质出众

乡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具备打造和谐生态乡村典范的潜质

2、特色提炼

北抛的特色在于由“水”而生的优美的湿地景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乡村生活画面,北抛的美不仅是一种表面的景色,更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和谐哲理的乡村人的生活理念,其“阡陌新青杨柳风,潺潺细水绕葱茏”的北方水乡韵味的凸显与强化也应是未来旅游业开发的重点。

3、总体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体定位

湿地家园•乡村嘉年华

湿地家园——水之灵动、乡之和谐、家之亲情

凸显北抛村“湿地家园”的总体环境景观打造意向,展现水绕村落的灵动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居的乡村生活理念以及融合了乡情、亲情的家园归属感。

乡村嘉年华——美丽乡村、快乐乡村、气质乡村

凸显北抛村“乡村嘉年华”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策划丰富多样的传统乡村活动项目,展现乡土生活生产方式、诠释乡村生活理念。

功能定位

重点构建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主,湿地观光休闲、果园采摘、生态环境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为辅的乡村旅游功能体系。

形象定位

碧野仙踪地•生态绿水洲

4、空间布局

三区•一带•两轴

三区:三个旅游功能区

生态新村生活展示区

果园湿地生态休闲区

快乐乡村嘉年华区

一带:唐河乡村水岸景观带

两轴

内部旅游发展轴

外部交通联络轴

第二篇: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的思考

一条好路子

-----对白银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它既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也包括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态。在旅游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支撑着旅游产业这座大厦。我市的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但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呈现蒸蒸日上之势是一种必然。我们应抓住时机,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使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也成为旅游反哺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史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度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欧洲,人们开始利用原生态的乡村居所吸引 1 游客,于是乡村旅游在全球兴起。德国 1873 年开始为公务员提供乡村休闲,1914年为白领提供收费度假服务。在美国,乡村旅游与铁路建设、国家公园建设密切相关,但是直到1992年美国才出台正式的指导乡村旅游与小商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由美国国家乡村旅游基金负责,并主要为项目规划、发展和执行提供资助与宣传。在加拿大,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种,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分别有乡村度假农庄协会和土著旅游协会负责指导和提供服务。在日本、韩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是农场观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既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乡村就业,减少了人口流失,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同时也保护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这是西方国家稳定乡村、发展乡村的最基本做法。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主要类型有观光农业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生态农业园、民俗文化村、古村镇与古建筑群落等。其旅游功能仍以观光旅游为主,部分已具有休闲度假功能,而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和旅游景点附近,呈现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与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如张家界、九寨沟、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我国广大农村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就农业来说,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拓展了农 2 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就农村来说,扩大了城乡交流,推动了城市的资金、信息、技术、消费向农村流动。就农民来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由此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去年10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考察了北京市、成都市、西安市、金昌市和兰州市安宁区等地的乡村旅游“农家乐”。通过考察学习,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劳动力零距离就业。三是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四是乡村旅游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各种项目,首先处理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推进农村服务业产业化的有序发展。五是乡村旅游开发要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结合起来,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 3 时,我们还要吸取教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特色不明显。二是业态单一,实力单薄,小打小闹,简单的模仿复制。三是规划滞后,组织程度低,资源利用不足。四是功能要素配套不足,结构层次较低,缺少资源整合合作。五是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市场化运作。六是去“土”求“洋”,失去“乡村”固有属性。

二、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市乡村旅游起源于2000年前后,起初是龙湾村的个别农民自觉地介入黄河石林旅游接待,主要从事羊皮筏子服务、旅游食宿接待,还不是典型的“农家乐”。经过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2006年龙湾村的乡村旅游“农家乐”达到了业务接待高峰,日接待能力达到2000人。目前,龙湾村的“农家乐”经营户有100多户,主要以经营旅游食宿接待、特色农产品销售和羊皮筏子、“驴的”等特色旅游服务为主,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年户均纯收入达3万元。白银区四龙镇依托四龙度假村也初步兴起了“农家乐”经营户,虽然目前仅仅几户,但发展势头较好,经营户已经从中尝到到了甜头,一些农户已自觉的积极投资开发。其他县区虽然也有一些乡村旅游点,但都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旅游服务经营者寥寥无几。

4 今年,我市在不断提升原有景区内涵的同时,顺时应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市政府办公室已批转下发了《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实施意见》,确定了首批30个示范户,初步规划了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一是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重点依托黄河、四龙度假村、剪金山等景区(点),建设以绿色食品、餐饮接待、民俗体验、亲水游乐、趣味垂钓、黄河战鼓、商务会议、别墅度假为特色的黄河文化休闲园式的名镇名村。二是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主要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建设集石林观光、水果采摘 、民俗体验、黄河游乐、特色演艺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河第一村”。三是会宁县会师镇鸡儿嘴村。重点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教育名县资源和传统农产品资源,全力打造以红色体验、红色影视、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红色”系列产品,以小杂粮为特色的“绿色”系列产品,以及以教学互动性体验游乐为特色的“金色”系列产品。四是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依托法泉寺景区和大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打造以观光农业、服务接待、生态餐饮、田间采摘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型大棚温室休闲园。五是平川区水泉镇中村。主要依托北武当、屈吴山、红山寺等宗教文化优势和地热资源,打造以祈福养生、美食康疗、民居旅游等为特色的社区化休闲度假村。

三、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首先,应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旅游局协调处理。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其次,应该制定工作措施,市上已经制定出台了《白银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各县、区也应该制定推进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的具体办法。第三,市、县(区)金融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提供“农家乐”建设银行信贷支持,工商、税务、文化、卫生等部门配合也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四是制定奖励政策,对搞得好的县(区)、乡镇、村、农户及帮扶单位进行奖励。第四,可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动市、县(区)机关单位包户指导,联户合作,按照“机关单位+对口项目+农户”的模式,一个机关帮一户,建设三星级以上“农家乐”经营户,整体推动示范点建设。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使有条件的村形成旅游功能。新农村建设是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应该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充分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城建、交通、农业、林业、科技、文化等专项支持政策,整合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步行街道、集散广场、游客中心、演艺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重点扶持培育示范点中已经从事“农家乐”经营

6 服务多年并且有一定基础的农户,通过为农民提供配套的培训和岗位指导,提高服务意识和经营能力,形成旅游功能,包装塑造典型样板。

(三)加强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浪费,这是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必须遵守的原则。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市旅游局应该结合实际,编制全市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总体规划,各县(区)则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分别制定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旅游部门应当协调制定“农家乐”经营户改造模式和具体方案,因地、因户选择适宜拓展经营的最佳形式,对房屋功能、建筑风貌、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确保每个农户都具备旅游接待与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坚持乡土特色,做特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点得以立足的根本,在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乡土特色,按照“一村一特”和“一户一业”的发展思路,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在个性化、特色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在整体风格上要防止过度人工化、城镇化、商业化倾向;在利益分配上,要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决防止坑农损农;在品位提升方面,要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由生态观光游向休闲度假转移,全力推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

7 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建设。切忌简单的模仿照搬,千户一面,切忌盲目开发或重复建设,切忌一哄而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五)加强培训指导,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有关专家在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群进行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事过旅游专业工作的城里人的经营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农户,有过外出工作经历、主动外出考察和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的经营水平又普遍高于其他农户。这充分说明从业人员的素质、视野与经营水平密切相关,而我市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是缺乏人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农村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宣传旅游政策法规;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使乡村旅游经营户能尽快转变角色,为游客提供既“热情、周到、体贴”又具浓郁乡村味的服务;由市、县旅游部门牵头,组织有条件、有特色的村庄到乡村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学习取经,扶持一批头脑活、能力强的中青年到乡村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地方进行打工学习。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培训指导,加大乡村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外,要规范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标准,尽可能向上争取发展资金,并适时开展全市 8 “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户”评比活动,力争将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六)抓住机遇,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乡村旅游也具有劳动密集性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等特征。随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要求的提高,乡村旅游也要随之而变,提质升级,特别是国家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使得乡村旅游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乡村旅游产业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将乡村旅游“做大、做活、做优、做强”,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只有这样避免无序开发,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三要走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发展的道路,采用诸如合同制、股份制、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分配方式,使各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化进程。

第三篇:海南乡村振兴: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

绿维文旅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的海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海南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海南省十二个重点产业“三年成形、五年成势”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系列措施,为海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本文对海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辅以海南省部分市县案例,对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博鳌乡村振兴试验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农旅融合业态进行研究,为海南省如何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王牌”提出思路。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大潮中,无论是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践,都应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把握政策的突破性因素。绿维文旅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结合十三年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业务积累,结合一直追求的三农问题解决模式探索,将乡村振兴落地到市县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地到乡村振兴细胞的村庄的发展中,用顶层设计理念,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乡村综合项目开发规划等规划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服务。(扩展阅读:十九大与旅游: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定调海南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对海南改革开放发展寄予厚望,在《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扩展阅读:服务贸易新高地:解读海南旅游业的六个发力点)

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是顶层规划设计,中央同时明确提出,海南要深化农垦改革,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有序推行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农垦项目和国有农场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海南全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不同权属、不同用途建设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统筹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类型土地的农民收益;支持海南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加快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绿维文旅发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南繁种业硅谷”是海南独有的优势:以儋州市为例,通过持续发挥“洼地效应”,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领域渐成投资热点,儋州总投资191.4亿元的11个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全部由市场主体运作,且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国种业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出海口”,据绿维文旅了解,海南已划定南繁保护区面积26.8万亩、核心区面积5.3万亩,并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

海南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相关系列措施,为海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海南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海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实施意见与要求,为海南省乡村发展规划提供了政策支持。《意见指出》到2020年,海南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海南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海南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扩展阅读:中央一号文件 | 乡村振兴话开局,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建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扶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垦改革,持续推进“八八”战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五网”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发展田园综合体和共享农庄,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星罗棋布、共商共建、主客共享的休闲度假群落。(扩展阅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旅游及相关热点话题)

海南省农业厅2018年工作要点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海南省农业厅2018年工作要点》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扩展阅读:韩长赋透露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安排)

政策支持保障海南乡村振兴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近年来,海南率先在全国实施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全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加快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都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再加上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全国唯一省域国际旅游岛等优势,海南完全有条件、也应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绿维文旅了解到,2017年,海南全省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全部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75%。同时,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各市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2017年,海南省安排3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共签约美丽乡村建设招商项目60个,投资额达336亿元。2017年,海南省投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资金12.42亿元,实施项目1360个,发展种植类品种41个,发展养殖类品种14个,带动全省贫困人口6.2万户26万人。

财政支持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8年海南省财政重点工作之一:全力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三农”支出保障;发挥支农资金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共享农庄”项目建设和农垦改革发展;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动土地、林地有序流转;加大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红岭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美丽乡村旅游示范试点,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健全农业保险工作体系;推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增资扩面”,加大金融惠农力度。

交通支持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未来三年,海南将大力实施公路干线旅游化改造,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谋划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线公路,打造慢游公路体系。同时,构建和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实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100%消灭农村公路危桥和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班车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提供基础支撑。

土地支持

海南省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与落实农旅融合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底线;坚持用途管制;重点保障六类重点产业园区、十二个重点产业、“五网”基础设施用地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等用地;积极探索在百镇千村、共享农庄以及其他旅游项目设施建设中,主体项目周边用地保持原貌的情况下,采取分散化块、点状分布的方式“点状供地”,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精准化、集约化程度;农垦历史遗留土地问题处置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办理等等。

同时,绿维文旅了解到,根据海南省最新规定,海南将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建设用地供应向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亟需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等倾斜,大幅减少直至停止供应外销商品住宅项目用地。研究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和指导已出让尚未开发的商品住宅用地转型用于发展其他产业或共有产权住房、限售商品住房、租赁住房等。

海南各市县支持

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建设过程中,海南各市县积极表态并部署,把海南的村镇建设成为一个个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农旅融合助推海南乡村振兴

以市场为导向,海南省紧跟消费需求变化,着力在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推进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

绿维文旅了解到,海南省农业部门近年来紧紧抓住“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三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属性,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组织编制有关规划,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复评和评定工作,牵头启动“海南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工作,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推动“互联网农业小镇”、“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插上了农业大数据的翅膀。

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认为,旅游与“乡村振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绿维专注于“旅游+农业”开发研究十余年,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农旅双链模式,并形成丰富的落地案例。(扩展阅读:十九大与旅游:农旅融合)

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依托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利用“旅游+”“生态+”等方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海南省2017年选定了第一批涵盖18个市县的61个创建试点主体,成立了海南共享农庄联盟,力争把共享农庄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海南品牌。(扩展阅读:海南:以共享农庄为抓手实现“三农三增”)

绿维文旅经过研究,提出了共享农庄的共享结构与开发运营模式,并指出,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经济为理论支撑,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鸟”群体需求为市场支撑,以私人定制服务为核心,联合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力量,培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扩展阅读:共享农庄开发模式研究)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是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海南省要求把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与建设共享农庄指导意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统筹谋划规划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建设,科学编制试点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申报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同时提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安排不少于1个,实行3年规划,分年实施。2017至2019年,各级财政将累计投入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5亿元(其中2017年4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000万元(其中市县投入12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等短板方面建设。

绿维文旅认为,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数据为支撑、金融为保障、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大农业产业集群”与“美丽田园建设运营创新模式”为一体的中国特色“三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并率先提出了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由绿维文旅规划设计并提供持续服务的“花乡果巷”省级特色小镇正是“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和实践示范样板。(扩展阅读:田园综合体链式结构及发展模式;花乡果巷:绿维助力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

家庭农场

海南省农业厅根据《海南省农业厅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发展,切实做好评定工作,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条件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2018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工作”为例,示范家庭农场应“以家庭为单位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承包期或租赁期在5年以上;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比上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0%以上”等等。

绿维文旅认为,在“家庭休闲农场”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到市场、开发运营商、政府及农户等4个方面的需求,探索突破土地问题、集中设计农庄群、度假村及公共区域产品体系、系统研发商业开发、投资收益、运营管理等3种模式。(扩展阅读:家庭休闲农场创新探索;“家庭休闲农场开发运营模式”探索及研究)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海南省重视休闲农业工作,在《海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休闲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要落实休闲农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知名品牌、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宣传推介、打造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开展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发展休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休闲乡村项目策划过程中,绿维文旅深挖当地特色资源,多维度解读项目方向,导入“政府+企业+农民”的开发模式解决“三农”问题。以海南万宁老蔡村休闲乡村项目为例,绿维挖掘海南独有的热带风情和百年荔枝林资源,将目的地打造成以热带田园为生态基底,以乡愁意境为开发理念,以休闲度假为核心,集农业休闲、特色餐饮、乡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热带乡村休闲度假典范。(扩展阅读:绿维案例 | 海南万宁老蔡村休闲乡村项目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乡村旅游

为规范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的服务管理,提高海南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乡村旅游点创建高标准旅游景区,促进海南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海南省制定了《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图片截自《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海南省乡村旅游点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基本要求、附加评分项、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条件、等级评定方法等作了详细要求,对原有椰级乡村旅游点进行了重新复核,同时将一批旅游模范村、传统古村落、星级美丽乡村、共享农庄及观光果园等农旅融合旅游项目纳进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管理。(扩展阅读:"旅游+乡村"实践——海南乡村度假"大区小镇新村"发展模式)

绿维文旅专注于创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领域的创新型研究和乡村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的运作,致力于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引导的集“生态产业、现代农业、农产品DIY加工、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地产、创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开发运营项目。

博鳌乡村振兴试验区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招牌效应”,2017年博鳌片区的会议会展活动也十分频繁,因此带来的人气,让这里的酒店、餐饮等行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博鳌已初步构建起集旅游、会展、商贸、餐饮、文体为一体的现代型多元产业体系。

博鳌田园小镇建设展示着海南形象,更展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曾表示,要努力把博鳌打造成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的样板。据绿维文旅了解,博鳌田园小镇已吸引一批优质社会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投资额近3亿元,“艺术博鳌·幸福家园”“南海金瓯·渔家故里”“沙美红树林湿地公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2017年,琼海市博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博鳌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海南省副省长刘平治在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博鳌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和沙美村美丽乡村改造工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海南正在积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南省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海南热带特色农业明显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引领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力量,为海南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扩展阅读:七仙瑶池热带雨林温泉度假酒店设计)

美丽海南百镇千村

海南省长沈晓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重点是高水平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据绿维文旅了解,海南目前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61个共享农庄试点正在加快推进。

借力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八方宾客接踵至,北仍村的转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而把“风景”变成“产业”,享受“美丽经济”的远不止此一家。“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以独特的黎族苗族风韵,吸引着大批游客到访;三亚通过推进环境整治、设施完善、产业培育等多项举措,打造了中寥村、博后村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品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坚持“蓝绿互融、山海并举”的差异化建设美丽乡村,真正做到了村落宜居、产业宜业、游客宜游……

无论是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践,都应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把握政策的突破性因素!绿维文旅结合十三年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业务积累,结合一直追求的三农问题解决模式探索,把政策研究、理论梳理、规划业务、运营实践结合起来,与市、县、镇、乡、村的政府与干部进行多方面沟通与讨论。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浪潮中,绿维文旅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将乡村振兴落地到市县区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地到乡村振兴细胞的村庄的发展中,通过休闲落地到突破体制束缚的跨区域田园综合体结构中,用顶层设计理念,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乡村综合项目开发规划等规划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四篇: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建村〔2018〕88号)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苏委发〔2018〕1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苏委办发〔2017〕98号)相关工作要求,高标准推进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现针对当前建设中存在的基层建设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庄及建筑风貌不协调等问题,在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以下简称试点村庄)中推行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设计下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各项任务为重点,发挥试点村庄“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政策集成的小特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的试点作用,细化落实“设计师负责制”的试点要求,坚持“定人定村、深入基层、广泛参与、长久服务”的原则,在全市试点村庄推进执行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在试点村庄驻场指导,陪伴式、全过程地参与村庄建设,严格贯彻既定村庄规划,准确把控村庄建设方向,努力补齐专

1

业技术短板,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着力打造体现江南风貌和苏州水平的特色田园乡村。

二、主要内容

设计师驻村服务是由指各地为提高试点村庄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购买专业服务、引进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聘请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对试点村庄的驻场指导和跟踪服务。

(一)驻村设计师的权责

驻村设计师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服务,需对各项设计和建设行为把关并出具署名意见(该意见将作为市田园办验收考核的重要依据),其具体权责是:

1.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开展服务工作,了解熟悉所在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驻村体验本地生活,充分了解村庄村民需求,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设计工作,并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划可行性负责。

2.协助开展项目选址和项目建设,提供现场踏勘、深化设计、图纸审查、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跟踪服务,对建设项目的符合性和程序性提出专业意见建议,对报批文件进行初审把关,对违反相关规划、设计要求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确保项目建设科学、合理、高效、有序。

3.列席村委会涉及规划建设事务的会议并参与研究决策,对村庄发展定位、规划布局、细部设计、建设实施等提出意见建议,保障规划方案和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2

4.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培养镇、村规划设计人材,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建设理念和水平。

5.对不听劝阻、实施违反相关规划和建设要求的行为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

6.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驻村设计师的资格

驻村设计师应了解苏州实际、擅长乡村设计、具有成功经验,并有投身乡村建设的务实精神和情怀。具体要求为:

1.具有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等有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或者副高以上职称,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与工作经历,有较好的专业水平。

2.对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较为熟悉,能够准确解读相关工作要求。

3.能够保证每月累计不少于35小时的驻村服务工作时间(需做好台账记录)。

(三)驻村设计师的选聘

1.驻村设计师原则由试点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团队主设计师担任,各地应把驻村服务制度作为必要条款写入规划编制合同,如已签约但并未写明该条款的,可通过补充约定进行明确,如确认合同不包含驻村服务,需对合同金额进行再次核准。

2.如需另外选择驻村设计师队伍,可从参与试点村庄建设的相关设计单位和省、市两级设计师名录中选聘,或经市田园办同意后,面向社会企业和大专院校等选聘,聘请期限原则上

3

不少于2年。

3.选聘情况及设计师信息应及时逐级报备至市田园办。

(四)驻村设计师的管理

1.各地应与设计师签订正式合同,并对履职条款进行细化明确。

2.对在服务期内表现优秀的驻村设计师,各市(区)田园办可以给予一定的表彰,有突出表现的应及时报送市田园办。对在服务期内表现不佳,或实际操作水平不高的驻村设计师,应及时酌情处理,并将相关情况报备至市田园办。

3.市田园办将不定期对各地驻村服务情况进行掌握,择期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尽职尽责、成绩突出的设计师进行通报和表彰。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设计师驻村制度对补充镇村建设专业短板、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和试点村庄要高度重视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的落实,尊重合同协议的履行,尊重驻村设计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力支持驻村设计师的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市田园办对全市驻村设计师进行统一备案管理;各市(区)田园办负责驻村设计师的业务管理,指导监督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的实施;各镇(街道)负责制度的具体落实和动态管理;试点村庄应将驻村设计师的责、权和履职细则明确列入村委会工作章程中严格执行。

(三)完善队伍建设。各有关镇(街道)、村要借此契机,

4

培养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安排有一定工作基础、具备较强协调和学习能力的工作人员(优先选择规划设计相关专业人员),协助驻村规划师开展联系、协调、管理等工作,并从中学习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业务培训等,努力提高自身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各级督查和抽查制度,将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的执行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实现两项制度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结合简报信息报送等,定期上报驻村设计师工作情况,不定期开展交流学习,互学互比,推广成功经验。鼓励建立创新机制,如扩大设计师驻村服务范围、遴选发展驻镇设计师、引进设计公司入驻、将表现突出的人员吸纳到基层管理队伍之中等。

(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各类保障,提供相应的资金、制度、技术和资源支持。特别是在资金保障上,试点所在镇(街道)应将设计师驻场服务作为规划设计工作的一部分,统筹纳入规划编制和建设预算,落实经费并做好采购安排,不得因此增加村级组织的经济负担。

5

第五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1

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特色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可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延长。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随着旅游消费方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放松身心的乡村旅游产品倍受市场推崇,呈现出无限生机和发展潜力。而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日趋城市化,这种零距离感受自然气息的乡村旅游情愫也必然成为城市主流旅游消费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西餐礼仪餐巾礼仪下一篇:乡村医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