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帮扶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烟,还需要你一个小姑娘来教我们吗?”这是黄家芬向村民提出烤烟种植意见后得到的尴尬回应。“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不容易,村民总会有些不理解,觉得我们年轻不懂事。然而,我和他们一起淋雨、一起下地、一起关注烤烟、一起查看鸡瘟病害,这些行动比说什么都实在。

第一篇:帮扶工程论文范文

帮扶助学 传递爱心

6月26日,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致公·万婴班”学习汇报会暨“致公系列班”签约仪式在民主党派湖南省委机关举行。致公党湖南省委协调相关企业和学校完成9个“致公班”签约捐资182万,资助学生455名,标志着2015年度“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拉开了序幕。

“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由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主办,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实现对贫困家庭“资助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项目主体地位和骨干作用,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政府与社会扶贫助学就业新格局。湖南省将“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作为引导统一战线组织和成员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不断扩大各方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省委联合市级组织通过成立助学平台等形式募集资金722 万元。致公党省委联合致公党中央组织澳门致公协会会员、海外洪门人士筹资60万元。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争取全国总社资助540万元,组织长沙、常德2个市级社筹资306万元。

湖南省通过同心温暖工程平台,借力使力,广泛动员统战系统外、省外以及海外的资源和力量参与工程实施。目前,已有54家单位团体成为工程实施公益伙伴,其中省内44家、省外10家、中央2家、省级40家、省级以下12家,非公企业38个、机关部门5个、社会团体11个,参与统一战线的成员超过1万人次。

助就学与帮就业相结合

“一家一”助学就业项目既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孩子就学难的实际问题,又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坚持就学与就业相结合,加强就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服务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

为培养统一战线人才,湖南省主动对接企业发展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目前,27所项目实施学校共开设专业66个,并由开设适合劳动就业的各种普通专业班,拓展到面向特殊群体开设特殊职业教育专业班,有些学校还满足捐资企业人才需求设置幼师专业、医疗器械、药学等专业。

同时,既让受助学生由实施学校按全日制职业院校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又重视职业院校、民主党派、用人企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的联合培养,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工学对接,通过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举办创业规划大赛,激发学子创业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如致公党省委成立“致爱小组”,帮助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心理抚慰;国中医药湖南九华有限公司、中部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等选派1名公司高管担任资助班级的班主任。

搭平台与建机制相结合

围绕“一家一”助学就业平台,湖南省将扩大“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规模,对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市、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助学就业,根据积极稳妥的原则,2015年度拟筹资4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万名。同时,凡纳入到“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生活费2000元,两年共资助4000元。第三年推荐到出资企业或有关单位顶岗实习并就业。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综合扶贫大格局,创新精准教育扶贫机制,推动形成助学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自2012年在湘西启动以来,已筹措社会资金1658万元,资助学生4145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工程的实施,开创了“统战扶贫牵头、部门党派联动、社会各界捐资、校企工学对接”的工程推进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社会效应。

通过充分整合全省统一战线各方社会力量,积极争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统战社团组织的资源以及省外、海外的资源,有效地优化配置到促进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上来,创造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就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新模式,通过教育帮扶、就业帮扶两位一体,变“输血”为“造血”,既发挥了统战优势,又探索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一家一”助学就业项目,促使中高职业院校按照“需求驱动”模式,相对应地设置专业,主动加快教学改革,带动了学校招生,一些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连年递增。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对接,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通道,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适应需求的技能人才,又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而企业受益后,又会主动参与项目实施,捐资开办校企合作班,进而又促进了中高职院校的招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从而形成了企业、学校的无缝对接,互为促进。

职业院校、爱心企业等多方联合培养,对学生既扶贫又扶志,让学生既受助又助人,激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受助学生更多地感受社会大爱,并通过受助学生将社会各界的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和社会。同时,通过爱心企业团体的典型引导、正向辐射作用,把“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正能量传递到更多的群众中,影响社会舆论环境,促进心的沟通融合、人的健康成长,为党委和政府凝聚了更多民心人心,增添了广泛力量。

第二篇:真心帮扶暖人心

“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烟,还需要你一个小姑娘来教我们吗?”这是黄家芬向村民提出烤烟种植意见后得到的尴尬回应。

“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不容易,村民总会有些不理解,觉得我们年轻不懂事。然而,我和他们一起淋雨、一起下地、一起关注烤烟、一起查看鸡瘟病害,这些行动比说什么都实在。村官这个职位让我更加成熟,面对事情更加从容。”26岁的古蔺县丹桂镇白良村村主任助理黄家芬说。

帮扶烤烟大户,努力换来信任

烤烟不仅是古蔺县丹桂镇的支柱产业,也是白良村的重要产业,更是白良村农民收入的一大来源。全村烤烟种植面积400亩,种植户有100多户。

2009年,黄家芬到白良村工作后,发现村里烤烟产量低、质量差,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技术有问题。经过调研,黄家芬发现,村里煙农种植观念落后,导致烤烟种植面积大、产量低;烤出来的烟叶储藏不科学,导致烟叶发霉,卖不出高价,从而影响了烟农的收入。

针对种植技术的两大问题,黄家芬建议:首先带领烟农参观就近的两个烤烟种植大乡镇,交流学习先进的种植方法;其次是必须保证存烟房空气流通。同时她还提出把烘烤出来的烟叶尽早送到烟草公司,由烟草公司科学存放,但村民却存有疑虑,不太信任她。

村民罗显德是村里烤烟种植大户,但他的纯收入并不高。黄家芬决定从罗显德入手开展工作。

“一开始他对我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不服气、不接受、不学习,抵制一切帮扶,使我的工作无法开展。后来,我换了个方式和他聊起家常,问他的收入情况,以及子女的读书情况。很快让他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种植烤烟的疑虑——自己种得多,收入却很少,烟叶烤出来成色不佳卖不起价。”黄家芬向罗显德耐心讲解了科学种植烤烟的方法及采摘技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罗显德种植的烤烟在产量上同比高出近30公斤,交售的中上等烟叶比例同比高了25%。罗显德的成功在村里引发了连锁反应,烟农们纷纷加入技改的行列,全村烤烟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400亩发展到2011年的1000亩。

带队找水源,解决干旱问题

2011年,古蔺县遭遇严重干旱,白良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解决干旱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寻找水源。黄家芬和白良村村支书、村主任分别各带一队寻找新的水源。在镇水务所一位退休干部的带领下,黄家芬深入喀斯特山区岩洞,在高山峡谷之中跋涉。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家芬带队找到了3处水源,可以保证村里1200人每天的正常用水。

“找到水源的心情相当激动,大家也很欣喜,像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一样。”黄家芬记忆犹新。

找到水源后,白良村召集村组干部一起商量新水源的使用方案,由黄家芬带领村民管理新水源,保证了大部分群众的生活用水,使村民顺利战胜了旱灾。

谈到白良村今后的发展,黄家芬说:“白良村虽然受到交通的制约,但丹桂镇党委、政府‘修八条路,兴四大产业,服务三大区,以发展教育带动全镇经济’的‘八四三一工程’全面启动,八条路中从丹桂到贵州茅台的丹茅路途经白良村。今后,白良村的干果产业和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美好,我对此充满信心。”

作者:何海

第三篇:地方高校帮扶体系研究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地方高校需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强化“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村现阶段英语教育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应该依托自身丰富的英语教育资源为农村英语教育解决困难,促进农村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切实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地方高校帮扶体系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村英语教育;帮扶体系;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地方高校,其发展的目标定位之一是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服务,我国农村英语教育处于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乡差距较大,因此改善农村英语教育的落后面貌,大力发展农村英语教育迫在眉睫。

一、农村英语教育的困境与现状

(一)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自然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薪资待遇等方面都很难吸引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任教,也鲜有足够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扎根农村的现象,部分教师服务农村学校的意识淡薄,农村英语师资向城镇学校迁移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农村英语师资严重匮乏;现有师资力量多为兼任英语教师,在一些偏远山区,一名英语教师承担全校英语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英语教师非科班出身,专业水平不高,没有受过必要的、系统的师资培训,长期处在边教边学的状况,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呆板,致使学生兴趣丧失。随着《新课标》的引入,教学大纲、教材、学生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更感到无所适从。

(二)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匮乏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在资金分配上有限的经费只是杯水车薪。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大多维持日常教学工作,能投入教学设备上的微乎其微,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设施经费严重不足,多数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多媒体设施和英语语言实验室,英语课程只能以传统的英语读写课程进行,无法进行听说课程的教学,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升學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思想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尤其在语言听说技能方面令人堪忧;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体系也忽略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丧失了其交际功能,脱离了整个社会大环境发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薄弱落后的农村英语基础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阻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二、地方高校发挥区域社会服务职能取得的成效

(一)以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为例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英语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为了改善绥化市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现状,在东北三省率先实践了“顶岗式”实习支教,从2007年开始每年向农村贫困中小学输送优秀学生进行支教实习,并制定了长远规划,采取“滚动式,双向培训式”的方式,支教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农村教师进行免费培训,为他们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教授教师制作课件、教具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以黑龙江省黑河学院为例

黑龙江省黑河学院自2008年3月起开始启动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派出英语师范生100余人次,顶岗实习支教解决了黑河地区农村英语教师短缺,教师年龄偏高,缺乏活力等实际问题。英语专业的优秀支教生朝气蓬勃,专业扎实,为受援学校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为农村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英语教育的质量。此外,顶岗支教学生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成为各种文体活动的骨干和组织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达到了为地方建设服务的目的。

三、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英语教育帮扶策略

(一)继续推进大学生顶岗支教工作

教育实习实训、顶岗支教是教育方针的“试金石”,通过顶岗支教活动学校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增强了办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地方高校应加大对英语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参加顶岗支教的支持力度。拓宽支教工作思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教学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高校在开展顶岗支教过程中,应该实行全程监控与监管,使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切实发挥作用。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作为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相比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生明显不具有竞争优势。顶岗支教一方面为英语师范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实践机会,一方面促使更多英语师范生了解到了贫困地区的民情,改变了原有的就业观念,增强了扎根基层学校,为农村英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二)课程设置上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逐步走向中心,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地方高校应改变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英语师范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利用、毕业生就业、科学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都要从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出发,要充分考虑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应有针对性对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实用化。课程设置上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三)师资培训上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与共享

组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中央及省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根据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农村英语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如利用寒暑假对农村英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通过互联网开展网络课程培训,还可以通过微信或QQ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多种渠道向教师推广前沿教学理论,传授适合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

(四)关注留守儿童,构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家庭教育帮扶体系

弥补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构建家庭教育帮扶体系也是农村英语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成为农村英语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应鼓励英语在校生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对子,通过书信、家访、深入课堂等形式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英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以弥补其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高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农村,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和组织,纠正家长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这些举措能切实触动学生的心灵,也能提升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地方高校服务农村英语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地方高校应精准把握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实现地方高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地方高校支持农村英语基础教育帮扶机制,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赢发展,为农村英语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新时期农村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

[2]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 教材 教法,2015(5).

[3]陈跃娟.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新农村英语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4]汪倩,郑晓然.农村初中新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解决方法的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2018(3).

[5]张晓敏等.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1).

作者:陈艳玲 刘利坤 刘玉凤

上一篇:规范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预科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