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场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对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职场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职场心理学论文范文

任务中心模式下大学生初入职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 要: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他们的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数量庞大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企业希望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入职场人的角色,大学生刚进入职场遇到的角色适应困难问题不可忽视。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仅会降低其工作效率,不利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的更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任务中心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遇到的角色适应困难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目前的心理困境,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完成从学校角色到职场角色的顺利转变。

关键词:任务中心模式;初入职场;角色适应困难

一、研究背景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因此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而这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后遇到的问题同样也十分突出,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面临着角色适应困难而选择离职的问题。大学生刚从校园踏入职场,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原有的行为方式仍然保留在现有角色中,职场的行为方式没有完全习得,学校和职场环境不同,对人的要求和规范也存在差异,学生在从学校转到职场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境,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造成职场角色适应困难的问题。作为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些问题会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从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正确认识大学生初入职场角色适应困难问题并且发现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适应未来人生的改变,增强对环境改变的应对能力。

角色,最初是由拉丁语rotula派生出来的,这一概念最初在学术著作中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家格奥尔·齐美尔的《论表演哲学》一文中,当时他就提到了“角色扮演”的问题。林顿在《个性的文化背景》中将角色理解为行为期待或规范,他认为“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熟悉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当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对于他本身的角色期待,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便会产生角色适应困难问题。大学生从学校进入职场后,从学生的身份变成职场人的身份,自身角色变化的同时,肩负的责任也发生了改变。学生阶段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和家长手里,職场阶段需要自己掌握主动权,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十几年的校园生涯固化了人的行为模式,还固化了思维模式。进入职场,环境发生了突变,但适应新的行为模式需要时间,改变思维模式更是困难。如果刚进入职场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就容易产生焦虑厌烦的情绪,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个人未来的健康发展。

任务中心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实务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它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介入过程精密和服务效果明显。运用任务中心模式进行介入时,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案主一同制定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介入目标,为案主提供在范围内最简要的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以解决案主问题。

二、大学生初入职场角色适应困难问题分析

(一)产生情绪压力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情绪压力是指个人遭遇问题时产生的焦虑、紧张、沮丧和挫折等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是个人对于突发事件的不知所措。大学生就业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比较简单,就是遵守学校的纪律规范,认真学习,自主性大多在与学校和老师,而进入职场后,由于缺乏对于职场生活和知识的充分了解,在面对这种角色转换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过来,就会产生情绪压力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当对案主进行情绪疏导,帮助案主认识到情绪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学习情绪疏导技巧,缓解情绪压力;找到情绪压力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引导案主用自身的行为来克服情绪压力,解决困境。

(二)社会关系不协调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会关系不协调是指案主不满意和他人或者特定的人之间的关系,且将这些关系认为是痛苦的。许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缺乏对于企业的认知,对于工作的规范和知识把握不清楚,在进入职场初期比较茫然和无助,对于人际关系就会比较敏感和不知所措。尤其是当案主没有足够的信心主动与同事交流时,就会对于自身的社会关系产生怀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能融入到工作的环境中。工作者可以让案主参与一些小组活动,从活动中学习交友技巧,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三)职业规划不清晰

大学生在毕业之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为了先找到工作,就业后对于企业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再加上能力不足,就会产生适应不良,而许多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设置不合理,使得大学生在入职培训上没什么收获,不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适应职场的生活,反而加剧了他们在职场生活中的适应不良。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案主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同制定当下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案主的自觉性和内在潜能,帮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解决在职业角色转换中遇到的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在应对职业规划不清晰和的问题时,工作者可以协调企业资源,帮助案主进行职业规划梳理,学习企业文化,加深对自身岗位角色的认知,制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明晰岗位职责,然后工作者引导案主掌握在职场中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案主自学,鼓励案主参加职业培训。

三、任务中心视角下如何解决案主问题

(一)第一阶段

接案时了解案主的来源和基本情况,让案主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困境,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发现案主的情绪变化,以发现案主内心的真实需求。然后明确任务中心模式是否适用于解决案主的问题,案主是否有自主性和潜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应当注意案主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社会工作者是否有能力为案主解决问题,如果案主问题比较严重,就应当对按住进行转介或者建议案主去相关的机构寻求专业的帮助。

(二)第二阶段

面谈时对案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主要从性格、家庭状况、情绪状况、社会交往状况、工作状態等几方面进行,之后对案主进行需求分析。在与案主交流的过程中,要集中焦点,运用一些会谈的技巧适当引导案主,做到不节外生枝,循序渐进。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要及时给予服务对象回应,积极鼓励服务对象发表意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工作者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三)第三阶段

与服务对象共同选择核心的问题时,首先应当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达成案主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初步想法,然后让案主对于这些问题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由此来确定核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必须是案主明确承认的问题,并且可以清晰地加以界定,工作者可以进行解决的。工作者也应当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来帮助案主认清自己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其目的在于增加案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了解。

(四)第四阶段

与服务对象一起确立服务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在制定服务方案时与服务对象就介入的目标、过程安排、范围、时间、问题优先级达成工作协议。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主的自主性和自身的潜能,对于案主积极的、建设性的问题予以适当的鼓励,以强化这类行为。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要明确各个工作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依次有序推进工作,直至服务对象问题解决,实现目标。

(五)第五阶段

执行工作计划,工作者和案主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通过努力执行来完成目标。在介入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和服务对象一起调整工作方案,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问题的解决。结案之前在进行活动时,应当提前告知案主,注意案主是否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和出现的负面反应。如果有,应当第一时间向案主澄清结案的目的,并对案主的负面情绪进行纾解。

(六)第六阶段

结案,实现工作目标,总结回顾任务实施计划,整理好案主的离别情绪,社工和案主结束服务关系。

四、总结与反思

任务中心模式介入的重点在于将有效简洁的服务提供给案主,帮助案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它重点关注界定问题和制定任务。是一个很高效的介入模式。它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界定问题,制定可行性目标,谋划操作性强的任务,案主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逐渐增强,推动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任务中心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它对于服务对象和核心任务有着明确的要求。他不适用于非自愿的服务对象,对于需要提供长期服务的服务对象也不适用。对于工作者和案主需要共同界定的问题来说,探索性的问题无法解决,它要求对于问题的界定应该清晰明确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中心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实务模式,它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工作框架,并没有明确指出每一个阶段具体措施,需要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以便让介入计划更好地解决案主的问题。

大学生刚毕业正处在一个不是很稳定的时期,认知、情感、社交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外界压力和自身需求之间关系,在经历挫折失败之后引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了他们精神健康,导致了在生活、学习、交往各个方面上一蹶不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就是协助大学毕业生在初入职场受到挫折时重新看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并欣赏自我,鉴别自我需求和外界需求、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意识到个人的独立性、努力成为自身成长发展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66.

[2] 王婷.基于心理安全建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04):192.

[3] 聂恺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调适[J].现代交际,2021(06):135-137.

[4]黄瑛.任务中心模式在企业个案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社会工作,2018(06):30-31.

[5] 李怡和.就业压力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的满意度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22):157-159.

[6] 赵海霞.改善大学生学业问题的创新策略——基于积极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学业成就的关系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6):648-653.

作者:李丹阳

第二篇: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职场化模式构建

[摘要]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对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职场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职场化模式实验教学管理学

[作者简介]程云行(1966- ),男,浙江桐庐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企业管理;何红光(1978- ),男,湖北通城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管理基础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浙江杭州311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b09092)和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院级教改项目“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TMYB0904)的研究成果之一。

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管理学课程教改的主导方向。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独立学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世纪教改项目为契机,以浙江省独立学院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为依托,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多项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积极探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选编职场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学院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主导,突出对学生职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为主线,在管理学实验目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评价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不仅重新编写了管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还增设了“基础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实验”两门课程。教改后,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与优化,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巩固了管理学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地位,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的内容

1.教学目标职场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职场化实验教学模式要达到以下目标,即培养职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职场中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管理学在职场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职场中的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职场素质。

2.教学内容职场化。教学内容职场化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管理理论、企业管理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由企业管理实务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学院教学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已就业的学生、专业教师代表所组成的课改小组共同组织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机械、教条地讲授教材内容的弊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教学手段职场化。目前,管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倚重实验教学软件的现象,影响了思维空间的拓展与创造活力的发挥。为此,需要树立借助而不依赖的教学思想,对教学手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职场化改革: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仿真训练,有效模拟企业的管理活动,将企业与实验室有效连接,让学生真实体验并参与其中。其次,利用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再次,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开放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分应用。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声像一体、灵活多样的特质,拉近课堂与职场的距离,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职场化。教学方式职场化需要强调“知”和“行”的统一,“情境”和“发现”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管理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相契合,使学生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与外界需求相适应。为此,需要灵活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第一,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所谓“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就是要求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课题,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验指导或称“剧本”,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这一实质性目标。

第二,管理游戏教学。管理游戏法在管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对事先准备的游戏进行设计、评判,事后结合讲授知识点进行总结。管理游戏法的运用因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参与者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其在游戏中获胜。

第三,项目教学。以学生寻找适当的项目为载体,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项目的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来提升团队及其领导者的职业和创业能力,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第四,头脑风暴法。学生在职场将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环境,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研讨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第五,互动式教学。根据《实验大纲》中的“研讨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简明扼要的观点,然后推举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阐述。自由讨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不允许使用批评性的评语;欢迎海阔天空式的自由讨论;寻求不同观点的结合与深化。交流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除非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只讲结论,不作解释;对他人的观点不作批判,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求创新,不求完善和系统。

第六,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理智投入,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主动掌握,从而形成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职场化模式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实现对人的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主动探索构建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报刊、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光碟等则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空间;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师、教练员,其主要职责是设计任务、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评价和检测,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愿,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2.营造职场化实验环境。营造职场化的实验环境,能将企业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

第一,将实验教学常规要求设计成职场化教学。企业对员工的常规要求与实验教学常规要求有相似性,在制定实验教学常规时,应尽量保持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吻合。比如要求学生上课着工装,带工牌,举止规范,谈吐文明,严格进行日常纪律检查,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纠正不良习惯;并要求学生上课将手机调整至静音或振动状态。制定奖罚措施,并纳入考核成绩评价体系。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使学生预先适应工作状态,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职业情景, 多方位设计职场化教学。在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可以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方面来营造职场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形式来搭建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职业人管理职业人”的方法,将原有的“组长”“活动委员”“学习委员”“班委会”等职位更改为“经理”“行政总监”“学术总监”“董事会”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对班级实行分组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到个人,同时由董事会审核,形成执行、审核的责任机制,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中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班委进行定期的培训,评选出“合格”“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几项,对于“不合格”与“潜在不合格”者在分析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解决,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竞争机制的严肃性。

第三,利用有效设计的实验室来感受职场氛围。实验室设计要集理论之大成、融实战之精华,人机互动、知行一体,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模式情景化,使企业管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场工作情景与实验情景的实现零距离对接。如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即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集成,建立相应的虚拟模型,生成实时的、逼真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使实验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3.培养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往往被如下的烦恼所困扰:由于不善于完成任务,导致整天因加班而苦恼不堪;由于不善于与上级沟通,导致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由于不善于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不善于推销,使空有知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等等。归结起来,这都属于职场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注重从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素质、职场环境、职场道德、职场沟通、职场心态、时间管理、职场能力、职场形象、职场策划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后续职业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邢献红.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袁凯锋.大学生的结构化能力与职场素质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0).

[3]张英奎,谢秀红,费红艳,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4]梁云,孟伟.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

作者:程云行 何红光

第三篇:酒店职场英语课程设计

【摘要】酒店职场英语课程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酒店职场英语课程设计的几个方面:如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建议、课程实施建议,文章最后期望该小文能引起更多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酒店 英语 课程设计

1.课程概述

中国旖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一直吸引着中外的游客。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大国地位的进一步奠定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将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国际知名酒店的不断入驻及外国游客的日益增多,酒店行业亟需素质过硬、英语表达能力强的高端技能性服务人员。本课程是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一门以实用为主的必修英语课。它是基础英语的有效补充,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酒店专业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面向酒店专业全体学生,坚持在“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理念的指导下建构学习模块,有针对性、专业性地学习职场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学习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又为后续的酒店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岗位可持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

2.1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围绕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模块的设置上,既紧密联系行业能力要求也突出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

2.2课程在进行设计时,其学习对象为高职学生,所以在学习项目的选取上强调实用性和听说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可采用理论教学(教室)﹢实践操作(实作场)的方式。[1]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大量使用场景、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具体内容问:候与介绍,提供信息,中国文化礼节,西方文化礼节,职场健康与安全,前台,客房,餐饮商务中心。

3.目标与要求

3.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掌握酒店行业需求的问候、称呼、介绍、询问等英文表达;掌握酒店行业常见的职场英语词汇;熟悉职场安全与健康;了解各国礼节。再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最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知识与能力,职业能力目标,学生职业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2课程开发以行业为依托,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合理衔接,自然过渡。《酒店职场英语》的开发设计,既是学生对基础英语学习的有效补充,又是后期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行业的基本需求,突出实用性,建立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以整合的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课程的内容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本课程学习内容是以酒店行业为背景,共选择了3个学习单元,涉及到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突出听说能力,并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做中学,学中用”。

4.教学建议

教师应依据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学须充分利用学校和酒店两种资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练结合,边讲边学,“教”与“学”互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5.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以下方面:英语沟通交流能力,遵守纪律,能认真高效地学习,简单常用的专业词汇职场安全与健康。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包括相关教材、实训工作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文字教材、课件等为一体的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6.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如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酒店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酒店书籍、酒店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酒店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6.3加强工学结合。与知名酒店的充分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7.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教材编写以行业为依托,以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酒店行业所欢迎的高技能酒店从业人员。

作者:杨成

上一篇:计算机实验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全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