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广播电视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有着更大的需求,提升数字电视信息传输质量比较重要。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多角度阐述探究,希望能为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篇:广播电视技术论文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在实际发展中却产生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广大观众的实际需要,广播电视急需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当今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存在众多挑战的时候,也能够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更多的机会,充分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意义;问题;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崛起,促进了很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新媒体就是在互联网影响下形成的全新的媒体方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媒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播电视技术是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不断发展的基础,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迅速走向发展的路途,保证广播电视技术能够更好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等的共同发展。

1.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视听感受

以往广播电视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落后,受众人群也有比较固定的个人感受。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受众人群不仅可以选择更多的节目内容,还可以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将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和分享能够为受众人群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使电视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视频技术方面,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将画面与声音相融合,更明显的是将各种有关联的因素进行充分结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实时的更新与传递。

1.2 提升工作效率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以及播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员的互相配合,工作量巨大。随着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不但能够充分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还能在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使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变得越发灵活,有效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古板的制作播出流程。比如以往的电视节目都有十分精确的播放时间规定,每个广播电视节目都需要严格按照时长播放,倘若不遵守规定,就会出现播放问题,为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将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可以实现节目播放名单的自由调整,在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将二者融合可以有效的降低资金和人员的支出,减少运行成本。

1.3 扩展增值服务类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使用的家电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电视普及效率的增加,以及人们对智能家电的喜爱,经过技术融合可以实现广播电视服务效果的不断发展。比如在用户进入电视的用户界面时,人们不但能够自己挑选喜欢的节目,积极参与各种游戏等,还能够运用电视进行各项缴费,获得丰富的服务感受。因此,扩展增值服务不但是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的必然产物,还是广电传媒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主要方法。

2.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逐渐认识到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所以,广播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二者的融合。

2.1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

将广播电视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需要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这样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充分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观念和想象能力,可以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行业真正的发展需求,充分促进二者的融合。但是,现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内容,许多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个人思维比较传统,不能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真正需要,尤其是不能运用合适的方法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专业人才数量少,资金不够,技术掌握不全面等问题。

2.2 网站设计不科学

现阶段,许多广播电视台都创建了各自的专属网站,通过网站,人们能观看节目,进行交流。但是,很多网站的设计和研发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与专业的网站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很难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关注。網站平台是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的主要步骤,它可以充分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但是,因为资金和人才的短缺,思想方面也比较落后等,造成网站的发展十分缓慢,在网站设计和建设上以及内容和形式上都还存在很多的发展空间。

3.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有效策略

将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可以保证传统的媒体行业逐渐走向新的发展征途,针对现阶段二者融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进行整改,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

3.1 运用混合网络点播系统

现阶段,我国首次使用混合网络点播系统的城市是海南省,这样的创新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它能经过网站进行各项业务办理。经过数字电视终端的vod系统,能够真正实现点播内容的播放,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这样产生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在进行广播电视播放的时候,可以在业务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突破。从计费消费方面上看,对门户网站来说,它能运用微信、互联网等各种结算方法,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完成付费观看,使生活更加便利。例如,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在电视上购买优酷视频的会员,也能够订阅一些有线电视上的其他形式的付费内容,当然,它也可以运用支付宝或者微信的形式进行第三方结算。通过网上支付,能够充分降低人们在线下需要排队解决问题的时间。当今社会处在快节奏之下,这样的支付方法能够有效的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运用混合网络点播系统,能够有效的创新更多形式的业务。

3.2 结合网络技术提升广播电视的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得到广泛发展。广播电视在现阶段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在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后,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和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在的电视节目与之前传统的节目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观看各种形式内容的节目,并且节目的效果和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现在不能太过于满足,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大的提升。比如,现在一直在推广的高分辨率与高音质高画面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广播电视的画面和音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现阶段,随着高分辨率机顶盒的问世和推广,更多高清的广播电视得到了不断增加,但是依然很难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结合网络技术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讲,我们能够通过与机顶盒方面的合作,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例如,能够让机顶盒方与优酷、爱奇艺等网站开展合作,特别是一些有独家版权的电视节目,能够增加一些合作内容。在移动终端上,也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发展,将广播电视众多用户的个人体验感进行大幅提升。由于在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加上我国国情的原因,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作还很难增加深度。针对这个情况,在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的时候需要积极开拓更多的合作方法,这样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融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3.3 积极开发市场进行创新改革

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为了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这种氛围下,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渐减少,长此以往,用户的数量也必然会减少。因此,积极开发市场是最主要的方法,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电视文化市场。为了尽快实现目标,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在文化产业中,不断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提高广播电视文化的实力。此外,从整体来看,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空间很大,本身具有一些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单纯的依赖自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因此,面对大量的资源整合,必须在电视节目内容上实现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增加用户群体,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它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的正常发展,将其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广播电视技術相融合,使二者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丽山.关于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21(08):132-133.

作者:李玉敏

第二篇: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讨

【摘要】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有着更大的需求,提升数字电视信息传输质量比较重要。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进行多角度阐述探究,希望能为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信息化传播渠道比较多样,其中广播电视是比较重要的渠道类型,在人们生活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比例。广播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步背景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发展下,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更加的可靠稳定有着很大的改善。

1. 数字电视特征以及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1.1 数字电视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数字电视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1有比较广的信号覆盖面

数字电视的特征体现在广信号覆盖面,在最少导频信号应用下信息均衡,导频信号保存能有效拓展数据信息,相同环境背景下数字电视能有助于负载容量在电视数字化标准无线频谱当中,数据比较丰富,信息接收也比较灵敏,有着比较广的信息覆盖面。DTM信号接收过程中范围比较大,信号传输范围广,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能有效扩大用户信号覆盖面积。

1.1.2 图像音效效果突出

数字电视的应用特点体现在有比较优化的图像音效效果质量,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有效改善,声音质量以及图形质量比原来要优越,有比较丰富的电视内容,电视节目内容也能随着用户进行自由选择,用户对于观看的节目能结合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数字电视的抗干扰能力比较突出,能对电视当中暗纹跳动以及雪花相应的问题有效消除,画面比较清晰,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1.1.3 应用比较方便

数字电视的特征最明显的是应用方便,使用时域快速信息估计技术,各高速载波状态下能对各业务开展有着促进作用,技術应用中系统同步速度和信道估计速度比较快。新技术的应用对数字电视中高速运行效果有良好呈现,地点数字模型技术以及网络结合发展下,为数字电视的良好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类型是比较多样的,从以下技术方面进行阐述:

1.2.1 数字电视复用系统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当中的数字电视复用系统是比较重要的,复用器传统模拟电视中没有应用,应用了这一复用器就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在应用复用器的情况下,能够保障视频以及音频和相应数据,通过编码器传输信息比特流处理,处理后数据能形成单路串行比特流,通过信道编码以及调制,这样就能对数据信息高质量传输。采用复用器的运用,能对打包过的节目信息干扰,随机化更为突出,接收机在有密钥状态下才能形成干扰,有助于保障节目信息传输质量。

1.2.2 视频编码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视频编码技术是比较重要的技术类型,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压缩各图像,能有效减少数字电视信号传输,通过连续图像组成的视频信号,相邻图像关联性比较强,减少数字电视信号传输量的方法找到相关性。音频编码器的应用中发挥压缩声音信息的功能,和传统的模拟机信息传输的方式相比较而言,能短时间完成大量声音信息传输的功能,音质的质量比较好,这就能对数字电视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1.2.3 调制技术

数字电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数字传输常用调制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技术中有编码正交频分调制技术,键控移相调制技术,正交振幅调制技术,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就要能和具体的技术应用要求相契合。通过相应技术的应用在对传送途径的信噪比要求方面是比较高的,所以适用有线电视电缆传输,调直销量低的是键控移相调制的技术方法,对于卫星广播是比较适合的。结合不同的状况选择相适应的技术比较关键。

2.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和发展

2.1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应用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分成不同的环节,在技术应用的时候就要能从不同的环节加强质量有效控制,从以下技术应用要点方面加强重视:

2.1.1 有效确定发射电场强度

对于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要从确定发射电场强度的环节加强重视,发射台电场强度对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强弱和质量会产生影响,发射电场强度确认的时候,通过地面数字技术能保障电场强度的高覆盖以及高性能,电场强度造比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为能保障数字信号质量,发射电场强度的要求比较高,技术人员就要对发射场强度以及频率的稳定性能得以有效保障,避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保障发射信号质量以及稳定性,最大程度扩大信号覆盖率。只有保障发射电场的强度,才能为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2.1.2 发射天线的合理选择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对发射天线的选择方面要加强质量有效控制。发射和辅射要能通过发射天线应用完成,选择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天线,能有助于对抗电磁波空间辐射,发射天线发出地面数字信号电磁波,天线的质量控制就成为发射电磁波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发射天线的过程中就要能够把握要点,提前对天线材料进行测试,对天线规格以及型号要明确,有效提升天线质量,从整体上保障信号接收效果。天线的选择过程中可通过选择水平极化以及垂直极化天线类型,在这样的天线应用下能够拓展信号覆盖面,保障信号质量,抗干扰的能力也比较强,能有效增强适应性。结合具体的地形进行选择相适应的应用天线,如在平原的区域选择水平极化的天线类型,对于水域以及密林就比较适合采用垂直极化类型天线。

2.1.3 发射点明确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能从不同的要点控制方面加强重视,确定发射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较高位置部位山顶或高层建筑顶,假设发射天线,不对垂直距离因素考虑的基础上,气候条件好的位置进行架设天线,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天气对信息传输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雷雨天气的时候,影响受罪电视信号比较突出,对天线使用寿命也会产生很大程度破坏影响,空气潮湿降水量大的环境中,选择水平极化信号发射方式,保障信号质量。明确发射地点的过程中选择能覆盖区域中心位置,避免发生遗漏的问题,发射地点的选择要从经济性层面进行考量,和其余天线间相协调,避免发生覆盖区域重叠问题,最大程度提高信号覆盖面利用率,保障信号的应用质量。

2.1.4 发射频率的确定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定发射频率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信号频率对电视信号强弱有着直接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通常是应用LDMOS功放模块,保障最大动态范围,工作频率段通过UHF频段,有着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保障信号的质量。在发射频率确定之后,才能有助于信号的正确传输。

图1:传输发射系统框架

2.2 广播電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发展

为能保障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呈现,这就需要从提升策略的应用方面加强重视,对当前工作模式做好相应筛选工作,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考核指标当中要能有场强可用范围,抗干扰能力相应要素。为降低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推广成本,这就需要从成产规范方面加强重视,能够形成产业化生产的模式,结合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硬件,做好测试比较工作,确定具体型号以及规格,产业化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时候,在技术的操作要点控制方面要充分重视,能够有效加快数字传输以及节目加工数字化发展,通过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控制,从整体上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才能为广播电视行业良好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对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探究分析,这对实际技术的推广应用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浩.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0):14-16.

[2]赵伟韬.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J].中国传媒科技,2019(12):119-121.

[3]张延颉.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运用及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0):28-29.

[4]张亮亮.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8(08):233.

[5]刘燕锋.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西部广播电视,2019(03):166.

[6]王彦军.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9(02):52.

作者:吴文标

第三篇: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分析

【摘要】 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发展变革。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更新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具体分析了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出其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视听体验、促进增值服务方面的应用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其技术基础,关键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提出保障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其更好地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 分析

引言:

互联网技术本身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重要的变革助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广播电视技术迎来了变革机遇期,能够切实提高广播电视的经济效益,优化广播电视技术在传统运营过程中的信号传输不稳定问题,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竞争力[1]。

一、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发展重要价值

1.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的工作效率。在以往的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常常需要专业团队、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配合,且工作量巨大,而将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能够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并且,通过建设相应的数据库,能够在节目的制作播放环节更加游刃有余,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沿用的线性播出流程,提升了节目制作的灵活性和播放的互动性,更好地推进广播电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极大的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2]。

2.有利于强化受众的视听体验。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两者功能的综合性,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给予用户更加优质的服务,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这也是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显著优势。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灵活转变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不仅能够将传统的手动控制变为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智能控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错误的预警识别,进而提前对需要播放的节目进行智能化扫描,及时分辨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避免了节目播出时的突发故障[3]。

3.有利于增值服务的有效展开。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能夠实现技术发展的有效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播放形式,提升广播电视的覆盖面。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进而能够扩大彼此的用户群,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4]。随着当前智能家居不断进步,相应的技术融合拓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应用数字电视,不仅能够实现定制化节目观看,也能够形成互动参与到具体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这也是未来广播电视媒体需要重视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分析

2.1技术基础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两者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可能。推进两者的融合互动,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做好基础技术的建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数字技术,光纤技术,IP技术三大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表1所示。

2.2关键技术分析

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接入网技术,宽带IP技术以及软件技术,这些都是两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5],具体如下方表2所示。

2.3安全技术分析

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点面对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网络安全问题。处理好网络安全,是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路径,要做好安全技术分分析与研究,选择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类型,有效的规避两者融合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风险分析。在广播技术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物理环境风险,硬件风险以及网络风险三大类型。其中的物理环境风险主要是机房的环境问题,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扰。而硬件风险,则是指各种服务器、编码板卡、矩阵等存在着一定的设备故障风险,网络风险则由于网络配置失误或部件老化等方面的问题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其次,要做好安全技术研究。要对广播电视技术过程中的播控系统进行安全体系建模,具体展开分析其中的安全技术,包括物理环境,系统硬件,信号连接,软件等具体内容。在网络测试中,要对以太网链路的传输速率进行具体要求对以太网链路吞吐率、丢包率等进行精确控制,使其更好地满足建设需要。

三、保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有效路径

3.1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为保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度发展,需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尤其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要提高人才选任的标准,强化对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的专业培训,做好技能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2拓展业务发展范围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各自优势,将两者充分发挥融合。一方面,要发挥网络技术的平台优势,提升用户在获取广播电视资源过程中的便捷性,拓展服务范围,提升用户基数。另一方面,要提升信号质量,借助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信号传输,拓展终端,发挥移动多媒体的终端优势,彰显电视业务的发展价值。要借助互联网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丰富的内容资源,更好的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广播电视能够拥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强大的视听体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将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要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实现技术突破,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视听享受。

3.3创新信息资源整合

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行业的整体变革价值。广播电视人要积极学习,积极引入新技术,变革老技术,以合作创新的方法推进广电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需要将各类信息资源整合细分,更好地发挥精细化管理、模块化管理的优势,推进广播电视技术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电视节目的数字化运作,推进广播电视行业与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契合。

四、结束语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度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更加明晰的发展方向。推进两者的有效融合,需要从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安全技术三大方面进行着手布局,广电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的价值,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平台优势,使其成为广播电视技术深度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 考 文 献

[1]陈琪.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J].记者观察,2021(06):92-93.

[2]刘慧梅.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优势[J].传媒论坛,2021,4(04):26-27.

[3]刘悦.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1-12.

[4]邵栋.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思考[J].记者观察,2020(17):12.

[5]彭彦.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02):253-254.

李同堂 (1971.10),男,汉族,山东莱阳,学历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视技术工作。

作者:李同堂

上一篇:社会公共管理论文下一篇:环境审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