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22-12-07

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体会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体会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三、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但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够维护公平、彰显正义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对各种社会不公听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政法工作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通过执法活动实现、维护公平正义寄予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相比,政法队伍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公正执法,理念先行。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在立法上,要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使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实现正义的途径程序化、公开化;另一方面,在执法与司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到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结果。

体现公平正义精神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公平正义理念的人去执行,再好的制度也会打折扣,还可能走向反面;而如果执法不公,再公平的法律制度也是空谈,只会离公平正义越来越远,而不可能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要求我们每一名司法行政干警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品质。践行公平正义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想公正。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诚挚追求,是肩负起公平正义使命的动力源泉。公平正义又是善良和爱心的艺术,要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工作中体会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不仅需要我们有一颗公正之心,而且要有一颗善良之心。

二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勇气。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司法环境虽然有很大好转,但许多方面还不很理想,执法中时刻面临着来自权力、金钱、物质的各种诱惑,经受着权与法、钱与法、情与法等各种考验。作为一名干警,在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中,要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到第一位,树立为公平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把维护社会公平

与正义作为职业和人生价值所在。只要具有为公正献身的精神和敢于公正的勇气,就能把自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贯彻到实践中。

三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智慧。公平正义是智慧的艺术,司法行政工作是一个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知识的过程,是集政治意识、法学知识、专业技能、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于一体的高层次创造性劳动;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

而是要在办案中融入我们的法律思想、法治理念和工作经验,实现法的终极关怀和内在价值。所以,作为一名干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熟悉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公平正义的理念,内容十分丰富,内涵博大精深。需要政法机关、政法干警不断学习,加深理解,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执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弘扬和坚定践行,就能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惠及社会。

第二篇:法院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按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部署,院党组决定,今年第四季度在全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至上”为指导思想,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工作主题,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集中整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改进司法作风,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努力促进司法公正,切实保证司法廉洁,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司法的法院队伍,不断开创法院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1、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2、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谋划人民法院工作。

3、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人民法院的人民性,自觉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4、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能动司法理念,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5、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司法核心价值观,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6、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7、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8、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9、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10月10日一10月20日) 召开全院动员大会,深入搞好思想发动,把广大法官及其工作人员的思想统一到上级法院的要求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参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在发动中进行增强政治敏感性教育,全院要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组织广大法官及其工作人员深刻学习领会王胜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

(二)深入学习10月21日一11月10日) 组织全体法官及其工作人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的重要讲话和办公厅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规范》以及有关的制度和规范,突出宗旨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干警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倡导恪尽职守、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职业道德。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切实达到端正指导思想、转变司法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公正司法的目的。鼓励广大干警积极参与各种争先创优、各种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警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使干警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提高精神境界,树立良好法官形象。强化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培训结束,人人都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总结,包括思想认识、学习收获和对清理出的问题的整改措施。以各部门为单位安排每天下班前半小时的时间集中培训和讨论,做到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体会、有总结。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部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培训,注重学习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开展警示教育,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理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作为生动的警示教材,向全体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开,进行全面深入的评查,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在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查摆整改(11月10日一12月10日)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中,全院要把查摆问题、整改提高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采取深入基层调研、解剖典型案例,召开座谈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设立征求意见箱、发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征求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审判工作的特点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重点从涉诉信访案件中查找问题,从查处的违法违纪的案件中查找问题,在征集到的各个方面的批评意见中查找问题。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影响法院形象的问题,重点查找有些案件审判质量不高、个别案件裁判不公的问题,少数法官缺乏职业道德、审判作风较差的问题,少数案件存在“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针对查摆的重点和查找到的问题,结合实际,认真确定整改重点、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对于在再学习再教育期间能够马上纠正和改正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做到立竿见影,速见成效。对于短时间内不能马上改正的问题,要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整改。切实将整改方案落到实处,确保广大法官干警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司法理念与司法实践更加统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效率、效果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四) 检查验收阶段 (12月10日至1 2月底) 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自检自查工作,全面总结成效,及时整改问题,迎接上级法院检查。

四、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排查、带头深挖、带头整改,做到不避丑、不怕痛。二是必须坚持眼睛向内,认真查找干警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三是必须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把教育措施、整改问题、建章立制等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头,并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二)注重结合,确保实效。全院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与“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群众观点大讨论”等活动结合起来,与法院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促进审判工作,以法院工作实绩检验教育活动效果。

(三)注重实效。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二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严禁走过场,搞“花架子”,坚决“克服会上动员、纸上落实、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现象。三是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各部门要分阶段报送活动信息。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法治国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服务大局的理念和党的领导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征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项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合法率的特权。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法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法律权威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3.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准.1.职权由法定.职权法定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准。

(1)职权由法定。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职权法定原则要求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由法律具体而明确授予,执法机关必须严格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履行职责。

(2)有权必有责,即权利义务相一致。有权必有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二是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4)违法受追究。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三、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

2.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要在公安工作中走群众路线。 3.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勤政守法、文明执法。 4.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公平正义理念在国家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合法。合理,是指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相当,同样情形同样处理。合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理念的形式要求,即执法者和社会成员的行为要依法进行。

2.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禁止歧视。

3.及时高效。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提高时间效率;二是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三是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4.程序公正。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应当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二是必须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必须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五、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服务大局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2.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质,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要求政法工作者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善于结合实际,创造地开展工作;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法律调节和服务,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关系协调;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六、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内涵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也是政法工作肩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决定的。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1)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2)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3)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2.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政法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树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在各项政法工作中都必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目的

(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3、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1.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

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4.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 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手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统一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整治效果 安定有序。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三个至上的分析判决

政治效果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法与自由

①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之一。良法应当是自由之法。

②自由是有限度的、有范围的,而这个限度和范围由法律来设立。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③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法律既保障自由又限制自由.在这里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何时及何种情况下限制只有是正当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学说。

●伤害原则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把人的行为分为自涉行为和涉它行为。前者只影响自己的利益或者仅仅伤害到自己,后则影响到别人或者伤害到别人。密尔认为只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才是法律检查和干涉的对象,未伤害任何人或仅仅伤害自己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简言之,社会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唯一的目的是自我保护,只有为了阻止对别人和公共的伤害,法律对社会成员的限制才是合理的,可以证成的。●法律家长主义

法律家长主义原则也称父爱主义,其基本思路是,禁止自我伤害的法律,即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合理的。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指为了别强制者自己的福利、幸福、需要、利益和价值,而由政府对一个人的自由进行的法律干涉。如禁止自杀、禁止决斗、强制戒毒等法律法规都是该原则体现。

●冒犯原则

冒犯原则的基本思路是:法律禁止那些虽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这里的冒犯行为是指使人愤怒、羞耻或惊恐的淫荡行为或放肆行为,如人们忌讳的性行为、虐待尸体、亵渎国旗。这种行为公然侮辱公众的道德信念、道德感情和社会风尚,因此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法律道德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违背了一个社群所接受的道德准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禁止或者惩罚。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

1、思想

2、发展

3、民主

4、党

二、基本特征(政民科开) (证明可以开)

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

三、本质属性 (党民法)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统一

2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3整体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思想蕴涵和作用

一、思想蕴涵

1三统一2三至上3依法治国、人、执法、正义、大局、党

二、作用(立执司文教) (立志要死在文化教育事业)

1、立法

2、执法

3、司法

4、文化

5、教育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MBSL

1.民主2.法制完备3.权威4.制约

二、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RRM

1.人为本2.人权3.文明

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GLCX

1.平等2.合法合理3.程序4.及时高效

四、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BWL

1.把握2.围绕3.立足本职

五、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S ZD ZU

1.思想2.政治(1)政治、经济、文化制度(2)司(3)政策。3.组织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立行司监守事政)(黄立行快死了还坚守在市政事业上)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2民3统4体

二、坚持依法行政

1、合法

2、合理

3、高效

4、权责

5、公开

6、能力

三、严格公正司法

1、公

2、效

3、权

4、民

四、加强制约监督

1、行政

2、权力

3、司法

4、组织

5、社会

6、公民

五、自觉诚信守法

1、法

2、德

3、宣

六、繁荣法律事业

1、方

2、任

3、途

4、教育

七、坚持依法执政

1、立

2、范围

3、依法

4、政法

上一篇:关于社区党建创新思考下一篇:关于十岁生日的主持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