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群众

2022-07-14

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群众

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群众工作

阿克苏市委党校 张玉华

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工作,贯穿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要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一些镇村干部日常只顾在办公室工作,不善于联系群众,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要乐于做群众工作

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要勤于做群众工作

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

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回顾过去,我们做群众工作是不够勤的,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

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

四、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能仅有热情和干劲,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要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掌握法规。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掌握法规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这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如果我们的干部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公道正派,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二是掌握方法。这个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做群众工作,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镇、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影响等等。同时,要创新宣教的形式。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生产生活习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

总之,我们的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依法办事,那么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群众工作就会由难变易、由被动变主动。

第二篇: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

(新村办 王文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不交税,读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还有保险费”, 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是,新变化、新环境、新生活对群众的思想和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仓禀实不知礼节、衣食足不知荣辱”的现象不难发现。有的“吃水忘了挖井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缺少感恩之心;有的“端着碗边吃肉边骂娘”,没有感恩之情;有的“爱子不孝老”,溺爱子女、虐待老人;有的热衷于抹牌赌博,不走正道;有的信奉封建迷信,不讲科学;有的道德观念缺失,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蜕化,我行我素;还有的法律意识淡薄,只要公民权利不尽公民义务,把自己置身于国家法律之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极少数地方,但对社会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民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但更多的是共性问题。这是矛盾在运动中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始终处于矛盾的深刻变革之中,今天矛盾解决了,明天又会有新的矛盾,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永远相伴相生的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1、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庸俗、封建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国情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乡风文明,才能巩固先进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农村、凝聚群众。

2、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和谐,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增强群众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这些观念对农村和谐稳定是十分有利的。只要农村和谐稳定了,全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3、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更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思想觉悟高的农民,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只有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农民的思想观念、文明习惯、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二、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不是简单的“加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要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和战胜矛盾的勇气和决心,千方百计去解决矛盾、化解矛盾。

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先进思想文化教育作为“灵魂”。要紧扣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功能,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领生活、陶冶情操,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主线,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手段,拓展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构建多种思想教育平台,及时准确地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战略决策和富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对党的信任;要抓好民主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重点抓好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安全生产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抓好道德

观念教育,发扬传统美德,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评选和“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让老人得到子女的赡养,从而使社会充满和谐、充满温暖。

2、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石”。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工作中不可撼动的基石,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主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去做。打铁还须本身硬。因此,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五有六规范”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建设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要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拘一格地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社会转型期和各类矛盾凸显期,要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本领;要不断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通过对基层干部开展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和勤政廉政观念的教育,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在工作中做到与群众以心换心、公道正派、服务到位、公私分明,努力当好落实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农村稳定的“调解员”,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会“上不亏天(天指上级党组织)下不亏地(地指人民群众)”,在群众当中才会真正的顶天立地。

3、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办好事办实事作为“钥匙”。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大群众的利益,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一点也不能马虎、一点也不能看轻。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好生活中的“小问题”,以一颗公仆之心关心群众疾苦,才会感化群众、才会打开群众的心扉,也才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难,把解决认识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让群众在得实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4、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后盾”。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富裕。我们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

之所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才能化虚为实,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基层组织抓工作才有号召力、办好事才有实力、搞服务才有财力。要依托资源扎实推进“创业先锋”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同时要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奔小康步伐。

5、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平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农民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通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用活生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群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只有从思想上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让群众明白这些道理,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确保群众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按照“千名干部进农家、革命红歌鼓舞人、传统经典教育人”的总体思路,以“作风有转变、干群受教育、农村有发展”为总体目标,广泛开展“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加强群众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进农家。以“同人民群众话家常、谈发展,建感情、立信任”为主题,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吃农家饭,喝农家茶,讲百姓话,解百姓难,让我们的工作人员给老人当儿女,给同龄人当兄妹,给孩子当父母,做叔叔、做阿姨,做到在一线了解群众所盼、所思、所想、所虑,在一线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一线教育群众的同时自己接受教育,最终实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情绪在一线理顺、心结在一线解开、工作在一线开

展”的目标。通过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心理上接纳群众,同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力求同人民群众心连心,达到党和政府有呼声、人民群众有回应。唱红歌。广泛发动乡村干部、学校学生以及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歌曲活动,让干部和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在豪情吟唱中激发巨大工作热情,提振精气神。要通过文艺汇演、送戏下乡、歌咏比赛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唱、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使唱红歌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时尚。中小学校要把教唱红色经典歌曲列入革命传统教育和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使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歌声代代相传。

读经典。以讲革命故事、诵读《弟子规》为主要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以校园为主阵地,把《弟子规》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内容,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学校家庭互促互学,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开展《弟子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学习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中来,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围绕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力开展革命故事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回忆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通过读国学经典、讲革命故事,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

加强群众思想教育使命神圣、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时刻做到心与群众一起跳,在群众中就会有威信、就会有吸引力,群众就会被感化,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农村发展难题就会得到破解,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一定会顺利实现。

第三篇:坚持群众路线促进社会管理

中共桃江县委党校彭炼才讲师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新形势下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管理。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社会管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坚定地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发展壮大的法宝,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结成鱼水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党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成为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群众,人民群众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相信群众,依

靠群众,保持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动员和领导群众积极进行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进行改革,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90年间党所取得的一切光辉成就都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种 “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考验”这道“关”就过不去;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危险”就会真的落在执政党的头上。因此,唯有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民心、排除万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当前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制约和影响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过程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发展变化,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管理。

(一)群众工作环境多维化。因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的不同,不同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及利益表达方式也截然不同,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随着撤乡并镇合村等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管理幅度扩大,群众工作“边缘化”;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城乡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群众工作“空心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问政的出现,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参与社会的方式多样,群众工作“虚拟化”。群众在哪里、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基层组织很难全面清楚把握并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这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群众工作内容复杂化。改革开放以前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经济问题成为中心问题,由于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甚至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因家庭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收益少而存在失衡心理,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实践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一旦出现相关事件便使得群众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出现新问题。比如代际矛盾问题,现在80后、90后的社会行为、心理特点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相信他们,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关爱他们。网络上一些正面的声音、说明真相的东西网站贴不上去,而一些混淆是非的虚假言论却偏偏有人相信,大量跟贴。这些无疑也使得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更为复杂。

(三)群众工作意识淡化。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等问题,涵盖了社会的政治、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要从群众工作抓起

在全省首期乡镇党委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上,我同**15名乡镇党委书记一道,认真聆听了市委**书记的精彩讲课——《群众工作“五点”》。**书记的讲课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知行上的共鸣。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书记的讲课立意高远,准确把握了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观点鲜明,牢牢抓住了群众工作的主线;注重实践,深刻诠释了群众工作的“衡阳经验”;语言生动,真正达到了理例结合“深度解说”的效果。学习好文雄书记的讲课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运用好,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发挥好“五点”的“四润”功能:一是发挥“润脑”功能,掀起群众工作头脑风暴,牢固树立历史是群众创造的观念、权力是群众赋予的观念、人民群众至上的观念、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的观念。二是发挥“润心”功

饱含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要心中装着群众。作为党的基层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关键在于首先要把群众当作“心上人”,时刻装着群众的冷暖疾苦。二是要真心贴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的确要熟知驻点村户主姓名,家中有几个人,经济状况等,真正做到人熟地熟,这样开展工作时,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要公心对待群众。基层干部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地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群众的拥戴和爱护。群众工作难做,也好做

工作难做,是因为群众工作很复杂,如果干部素质不到位,不深入了解群众,工作就很难开展。工作好做,只要我们按照文雄书记讲的做到“三实”、“三熟”、“三勤”,群众就会拥护,工作就会好做。“三实”,讲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让群众好接受,能认同;“三熟”,熟悉人员、熟悉地方、熟悉情况,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三勤”,脚要勤快、手要勤快、口要勤快,才能够随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悉心引导教育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只有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正确引导群众,才能消除矛盾。对待苗头性问题,要提前做工作,尽早化解;对长期性问题,要经常做工作,逐步化解;对突发性事件,要集中做工作,及时化解;对周期性矛盾,要不断做工作,反复化解。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因时因地把握群众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还要回答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消除误解。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群众的理解。

群众冷暖挂心头

群众痛就像自己痛,群众苦就像自己苦,群众乐就像自己乐,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群众感情。面对群众诉求,我觉得特别需要一种换位思考。“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一张笑脸,一个座位,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再加上热情、耐心地说服,往往能让上访群众怒气冲冲地走来,心平气和地离去。我是农家子弟出身,对农村群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深夜扪心,时时感觉到,自己不也是群众中的一员?总结实践经验,做好群众工作

一要严格落实考评制度。严格落实乡镇干部下村组的考勤制度,通过半年一次的群众评议督促和引导脱产干部进百家门、察百家情、解百家忧。二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必须把群众工作做到农民家里去,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三要严格执行劳动制度。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劳动实践。干部们脚上有泥,心中就会有数,不仅拉近了群众的关系,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群众工作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要与群众交朋友。要争做秤砣式的干部,深入群众,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真正为他们解难题。只要工作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二是要为群众谋利益。只有准确掌握群众的所求、所思和所忧,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群众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根基和底气。三是要充分依靠群众。要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四是要讲究工作方法。要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做到“三要”

要端正做好群众工作的态度。群众工作无小事。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一定要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坚定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干部一心为民,群众就会一心向党。人心都是肉长的,用真情的汗水浇灌花朵,必将开得更加美丽。要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础,加快科学发展,藏富于民,健全体制机制,造福于民。

必须把政策和道理交给群众

在宣传政策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对政策理解、把握得要透、深、细,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得实、准、多,要善于站在群众所处的环境和认识水平上研究问题,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黄鹂嘴”,要有两条不辞辛苦的“蚂蚁腿”,要有一副能装酸甜苦辣的“泔水肚”。在工作艺术上,要善于把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加以细化并通过民主、合法的手段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坚持“三个始终” 融洽干群“鱼水情”

一是要始终注重群众工作。乡镇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各种问题也错综复杂,但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把群众的来信当作自己的家信,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二是始终注重提升干部能力。我镇开展了“学一门技术,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活动,努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同时,从信访、农口等部门聘请专家来乡进行工作讲座,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注重改善民生。只有党委和政府切切实实为群众做了好事实事,他们才会认同党委政府的工作,才会对干部有亲切感,信任感。做好群众工作重在“三有”

一是要有忧民意识。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常怀忧民之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帮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要有亲民行动。要深入基层,走进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与群众打成一片。三要有为民举措。要努力助民富、解民难、保民安,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做群众工作要有责任、感情和方法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工作一大法宝。一要牢记宗旨做群众工作。只有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处事、去为政、去做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得以夯实,我们的执政地位才能得以巩固。二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解决感情问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三要讲究方法做群众工作。讲究方法就是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就是要公开、公平、公正,就是要讲法、讲理、讲策略,让群众口服心服。

改善民生,服务群众

一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乡劳动保障站的职能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壮劳力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二是在扶贫济困方面服务群众。全面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做好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工作,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三是在支农惠农方面服务群众。切实做好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四是在教育卫生方面服务群众。加大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为贫困学生和病患家庭提供帮助,努力解决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强化三项措施 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以是否适应群众工作要求建章建制。把对镇村干部的考勤、管理打上群众工作的烙印,对镇村干部在岗、下乡、入户、走访、帮困、劳动、民情日记、纠纷排查、矛盾调处明确一个量的标准,用制度倒逼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二是以群众是否需要谋划工作全局。特别是在项目落户、土地征用、党务村务公开、利益分配、各种补贴发放、低保扶助资金到户等重大涉民事项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群众大多数意愿决策。三是以群众是否满意衡量干部业绩。让党员群众评议镇村干部,促使镇村干部由“向上看”转变为“向下看”,做到对组织和群众都高度负责。

以“民”为本,从“心”开始

一是要有亲民之情,热心听民意。乡镇干部必须成为扎根农村的“秤砣式”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抓好大排查,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感情在一线融洽。二是要有扶民之勇,耐心解难题。乡镇基层干部,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要有勇气,不逃避责任,不回避矛盾,将群众的困难竭尽全力解决到群众最满意的水平,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三要有帮民之谋,用心办实事。乡镇干部要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下功夫,让群众感受真切的变化,不断获取实在的利益,共享发展成果。

情意至浓暖人心 处事公道化纠纷

农村基层各项工作都与群众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工作开展将步履维艰。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带着真挚的感情走进群众,用心与群众交流,用心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只有“认公不认私、帮理不帮亲”,村民的牢骚、疑惑、担忧才会减少,干群之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才会增加,乡镇党委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才会提高。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务必强化群众参与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卜全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lg/clzt/201108/t20110822_104087.htm 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类型的矛盾集中凸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务必要以强化群众参与,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为立足点。

社会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务必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处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最近一个时期干群矛盾、社会群体内部矛盾、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劳资纠纷、涉黑涉恶矛盾纠纷、等等越来越尖锐,社会矛盾处理不及时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威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纵观一个时期,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解决期,群众参与力度不够,群众监督力量不强,群众动员措施不够,是影响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要以解决群众民生问题为重点,以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为着力点,强化群众参与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和改进三点工作,一是,建立群众参与动员选拔机制,公开群众参与监督选拔标准,提高群众参与的普及面和参与话语权,公开群众选拔标准,让能代表民意的群众去监督政府的作为,才能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二是,建立重大事情处理群众参与评议机制,提高群众话语权,让群众拥有更多处理问题的否决权,长期以来群众参与重大事情的听证制度,越来越像“听客”,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否决权,话语权,才能真真正正的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三是,建立政府机关党群部门群众联系制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府,读懂政府。长期以来群众对政府机关一直心存畏惧,正是因为政府不透明,政府官员高高在上,缺乏与群众的经常性沟通,导致群众对政府的误读,建立政府机关党群部门与群众的联系制度才能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府,减少群众对政府的误读。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lg/clzt/201108/t20110822_104087.htm

上一篇:三国演义经典情节下一篇:扫黑除恶讲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