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概论论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绿色食品概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就绿色食品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课程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第一篇:绿色食品概论论文

强化创新能力的食品工艺学概论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 要: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该文以金课为标准,阐述了对食品工艺学概论课程建设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在课程建设中,制定了高阶性的教学目标,创新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考核方式的挑战度,融入了课程思政。经过建设,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更为完善,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获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概论;创新;金课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ol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troduction to Food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 Ability

LIU Jingna et al.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food technology; Innovation; Gold course

課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1],提出“消灭水课,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2,3]。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提出,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4,5]。金课建设又被称为一流课程建设。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过3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管理严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1]。这都意味着高校要想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改革势在必行[6]。在此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门课程开始了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金课的“两性一度”为标准,建设了多门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食品工艺学概论也获得了校级立项。

食品工艺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开设的食品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核心课程),包含食品保藏原理和食品加工工艺2个部分。为了进一步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素养,自2011级开始,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特色,本专业将原先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拆分为食品工艺学概论、果蔬加工工艺学、焙烤食品工艺学和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等4门课程,其中,食品工艺学概论以讲授保藏原理为主,另外3门课程分别介绍3类食品的加工。课程开设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方向,课程教学目标从接受知识型转变为培养综合能力型,深受学生好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途径

1.1 对标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制定高阶性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目标的达成而展开,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本课程以金课建设为标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指导,对原有的课程目标进行了修订,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制定了高阶性的课程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1.2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深入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推动,线上教学资源和手段日益丰富。因此,我们在课程开设的整个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课前通知学生通过线上mooc资源预习课程内容,课上采用线上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形式并结合教学视频资源讲授课程内容,课后通过线上资源进行课程相关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活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好地掌握。

1.3 建立多元评价考核体系,增加课程挑战度 课程的考核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直接的方式,全过程多元评价的考核体系,从多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使得课程具有了一定的挑战度,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才能获得较好的考核结果,而不能跟以往一样通过“临时抱佛脚”就能取得好成绩。本课程主要从平时成绩的组成结构方面进行了重设,结合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1.4 融入课程思政,树立正确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其中,立德又是为人的根本,而当今社会环境的开放也造成了一些青少年价值观的偏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课程确立了思政目标,立足于食品这一行业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质量安全先行等观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期培养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食品专业人才。

2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

2.1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32学分,教学内容主要是食品保藏原理和加工技术,包含食品的脱水、热杀菌、冷冻、腌制、发酵、烟熏、化学保藏、辐射等几种常见的加工保藏方法(如图1所示),是建立在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等专业基础理论之上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利用食品与大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培养与提高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2.2 组织实施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从3个层次组织教学:第1层是打好基础。由老师讲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力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领会课程重点和难点;第2层是知识拓展。在实际案例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认识食品加工保藏知识的应用领域与实际价值,以及相关技术的准确把握与合理选择,更清晰的认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第3层是能力提升。引导学生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现象或问题,以及如何开发设计创新性食品,强化工程思维训练,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3.1 完善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应用”知识体系框架的搭建 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门门专业课程如同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才能形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而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就起着这根线的作用,因此,在授课中,尤其是案例分析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来理解、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用于分析、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使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3.2 “以赛促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仅靠课内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需加大课外的实践训练才能实现。因此,鼓励、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的食品创新比赛,指导学生开发设计创新性的食品。近5年,在各级各类食品创新创意比赛中,学生积极参加,设计开发制作的创新性食品屡次获奖达百余项。通过赛事的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参赛过程中对食品的整个开发流程、产品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创新、实践能力也大为提升。

3.3 信息化技术“全过程融入”教学,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了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讲解的纲要和重点概念设有板书,同时注意利用丰富的动画和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立体地展示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式的理解。課前、课后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分别进行预习和巩固,通过资源共享、任务发布、在线讨论等方式实现延伸学习,提升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4 展望

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学生对于“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创新性食品的开发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专业知识体系更为完善,专业兴趣也有所提升,也为后续的工程实践类课程以及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建设,本课程获得了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在后续建设中,还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培育教学团队、推广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邱雅,刘沛泽,丁洁.“双万计划”背景下高等院校本科课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5):3-4.

[2]王凤舞,肖军霞,陈海华.“双万计划”背景下食品化学“金课”建设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76-279.

[3]江雪情.从“线上金课”窥视中国高等教育“金课建设”质量[J].现代大学教育,2019(6):36-41.

[4]赵芹.新工科视域下的食品类“金课”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19(6):35-36.

[5]苗婧,李静,王恬.打造“金课”,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4(2):32-35.

[6]宾津佑,陈士银,乔俊果.基于CDIO模式的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2):184-187.

(责编:张宏民)

作者:刘静娜 庄远红 胡泳华 李辉

第二篇:高职高专绿色食品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就绿色食品概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课程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绿色食品概论 教学改革 问题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品的健康与营养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食品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同时,绿色食品顺应国际市场消费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出口创汇,提升我国产品的形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作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食品加工与检测需要的人才,对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的普及显得十分必要。我校食品营养系开设的绿色食品概论课程就体现了这一迫切的需要。绿色食品概论是我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发展方案,不仅注重学生良好的理论水平,更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该课程理论学时为38学时,实践学时为12学时,突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1教学内容的选择

绿色食品概论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涉及到绿色食品的标准、绿色食品的产业建设、绿色食品产地、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以及绿色食品的认证等。因此,选择有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针对理论课的38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全面而有重点、有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和前期课程《食品微生物》《食品包装技术》,后期课程《食品工艺学》相互衔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将绿色食品的标准、绿色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规范、绿色食品的认证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又称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中,根据所讲授的章节内容设置问题,如讲到绿色食品标准一章,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出答案,对整个章节的内容建立总体的印象。又如,有机食品章节中有机食品概述一节,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区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培养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就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对内容把握准确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这种方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题目,分小组讲解课程中一些章节的关键问题,每次课进行一个题目的讲解和讨论。设置题目为:(1)“绿色食品的市场调查”;(2)“有机食品的生产与加工”;(3)“绿色食品如何认证?”等。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和调查研究,制作PPT课件,在课堂上讲解和阐述。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深入思考所研究的题目,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社会调查

绿色食品概论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进一步的社会调查,发现具体的产品,那学生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只存在于表面而不深入,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社会调查题,以便于学生具体而形象的认识绿色食品。在课后布置调查题:“调查市场上某一绿色食品,观察其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在超市、百货商场等地方寻找绿色食品,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绿色食品产品相联系,观察包装和标签,进而判断包装是否按绿色食品包装标准要求进行。从课堂反馈结果来看,学生对社会调查题目很感兴趣,查找了各类不同的绿色食品,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使更多的同学受益。通过社会调查,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而牢固,为今后从事食品相关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加深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把握,了解生产实际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将学生分组去漯河市附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对产地环境和绿色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一形式,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实际生产相联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训课中,开设绿色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将绿色食品的全程质量控制思想贯穿整个实验过程,提前布置实验题目,分组由学生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工艺步骤,准备实验耗材,记录实验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4考核方式的改革

绿色食品概论的考核方式由传统单一关注期末考试成绩,而改革以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日常出勤和回答问题情况占10%,调查报告占10%。实验成绩占2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考核。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型,学生对平时学习和实验更加重视,较好地完成调查报告,也更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5改革效果

通过绿色食品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备课更加充分,授课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授课更能体现重难点,更好地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的高职高专人才。

6结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对绿色食品概论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教学中增加调查报告和设计性实验,采用更为全面、客观的考核方式与方法,这些改革措施使绿色食品概论的教学模式更加优化,更加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臻,曾维丽.医学院校食品保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3,(8):97-98.

[2]祁昌平,孙克雷.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0,(2):97-99.

本文系2013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项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JGXM-12)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张臻

第三篇:以建筑概论为例的概论类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摘 要] 高校本科教学中的概论性课程由于教学内容覆盖范围广,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单一的考核方式往往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论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为例,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了综合考核方式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的基础上,起到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和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关键词] 建筑概论;教学;考核;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A1-3201-19-700207):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的《建筑概论》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 孙晓琳(1985—),女,山东威海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热泵技术、热力系统节能。

引言

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是本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结果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向[1]。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的笔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手段。而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一些概论性课程教学中,出于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长、专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考虑,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无法很好地达到预定目标[2-3]。

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一门概论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作用,并使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和工程应用领域联系紧密的相关学科有所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下属二级学科,其专业研究内容与建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而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是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尤其是建筑领域相关专业之间联系的纽带。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宽泛,而教学课时数又有限,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而为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学习方向,除了课堂教学设计之外,课程考核方式设置的优化也同样重要。

一、建筑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概论或导论性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模式一般比较固定,采用期末笔试+平时作业的形式即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评价效果;而专业课课程内容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往往更注重工程实践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及授课内容灵活采用课程设计或论文辅以期末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相对这两者而言,概论或导论性课程往往存在课程内容广而课时数相对较少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的制定难度较大。

建筑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目前主要有几种形式:传统的期末笔试(开卷或闭卷),课程设计或论文,以及口头报告。但传统的期末笔试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只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同时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而分散,且多为基础性知识,靠常规的笔试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衡量。而分组进行的口头报告或课程设计/论文又往往存在组内成员之间分工不合理,部分学生“搭便车”,以及论文抄袭、拼凑等现象[4]。针对该类型课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以评促学、以考促学的目的,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框架和考核方式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模式代替传统的、单一的笔试或报告,使得考核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督促、引导学生学习,及时给予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同时完成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

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建筑概论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建筑概论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考核方式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建筑概论课程涉及内容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但各章节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如果把课程教学内容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绪论章节是树的根基,内容包括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三个主要章节共同组成树干;其余教学内容如建筑室内外环境,建筑工程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智能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用途建筑等等则是树的枝叶。如前文所述,由于该课程课堂教学学时数的限制,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能将所用课程内容都列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范围内。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组成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绪论章节教学内容多为概念性,常识性内容,故采用课堂讲授即可,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章节是该课程的主干教学内容,知识点多,延伸与拓展内容多,且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其他属于课程内容枝叶部分的章节,由于课时数限制,完全采用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进行。

(二)考核方式设计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辅以不同的考核方式。尤其是对本课程而言,课堂讲授内容多为基础性、常识性的入门知识,传统的笔试方式难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无法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针对第一部分,绪论章节内容,采用传统的笔试即可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考试题型可灵活采用选择、判断、读图画图、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核目标在于:①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③考查学生对课程及学科内容的理解及扩展思考水平。针对第二部分,即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建筑构造三大主干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笔试+作业的考核方式。其中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識的掌握。而作业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将所需内容应用到工程实践的能力。作业可采用制图、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等形式,考核目标包括:①督促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并引导其学习的内容和方向;②通过课程设计或案例分析等工程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③在工程设计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于第三部分,即基本靠学生自主学习的其他章节内容,采用分组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这部分内容覆盖范围广,既无法全部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也无法要求学生全部课后自学。故而令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最后通过现场汇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每组学生能够对本组所选择的课题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汇报的过程也相当于学生代替老师向其他组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达到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效果。总而言之,分组汇报及答辩的考核目标在于:①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②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对相关知识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这种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综合考核方式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考核目标,而且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采用上述教学和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缩减,而学生课堂积极性却得到了提高;在完成作业与分组汇报过程中,学生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综合考核方式,在概论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和评价,而且能够很好地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玉娜.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2]仇建,陈宾宾,徐翀,计算机学科导论类课程新型考核方式[A]//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5.

[3]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l0(02):14-17.

[4]高亮,韩玉民,赵冬.答辩考核方式在编程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4):135-137.

作者:孙晓琳

上一篇:民俗风情的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管理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