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

2022-08-25

第一篇: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

无机盐早强剂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

摘 要:在混凝土中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无机盐应用非常广泛,但这些无机盐的加入对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自磨水泥,通过测试不同掺量NaCl, CaCl2 ,Na2 SO4 下水泥净浆扩展度损失和凝结时间,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 CaCl2 ,Na2 SO4 掺量的增加,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扩展度及30 min,60 min扩展度保留值均变小,在掺加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影响顺序为CaCl2

中图分类号: TU52810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1662001标准要求。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参照GB /T 80772001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 1 无机盐掺量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

NaCl, CaCl2 ,Na2 SO4 对水泥净浆扩展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详见表2。

表2 NaCl, CaCl2 ,Na2 SO4 对水泥净浆扩展度和水泥凝结时

间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NaCl, CaCl2 , Na2 SO4 on flu id ity and

setting time of cemen t pa stes

从表2中可见,不掺无机盐时,水泥净浆的扩展度初始值较大,且掺二水石膏的大于掺无水石膏的。掺二水石膏的水泥扩展度经时损失小, 30 min扩展度损失值为57 mm, 60 min扩展度损失值为70 mm,而掺无水石膏的水泥经时损失大, 30 min扩展度损失值为63 mm, 60 min扩展度损失值为110 mm。掺入无机盐后,水泥净浆的初始扩展度值大幅降低,如掺无水石膏的水泥中掺入NaCl和Na2 SO4后净浆扩展度仅为65~72 mm,减水剂的作用效果已完全消失。而对其他情况(加CaCl2 或在掺二水石膏的水泥中加入NaCl,Na2 SO4 )时,随无机盐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扩展度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如CaCl2 加入到掺无水石膏的水泥中,掺量由0%增大到2%时, 净浆扩展度由273 mm 降低至80 mm;CaCl2 加入到掺二水石膏的水泥中,掺量由0%增大到2%时,则净浆的扩展度由315 mm 降低至113mm。掺无机盐后, 30 min和60 min保留值均比基准低很多。由此可以看出,早强剂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较大,且水泥中的石膏为无水石膏时,其影响更大。

2. 2 无机盐掺量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

而掺入无机盐后,对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与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规律不完全相同。在3种早强组分中,掺入CaCl2 后对流动性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凝结时间的影响却最大,尤其初凝时间有明显缩短,为58~82 min,说明CaCl2 有明显的促凝作用。对掺无水石膏的水泥流动性NaCl与CaCl2 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对凝结时间影响却没有掺入CaCl2 强,且NaCl掺量的变化对掺无水石膏的水泥凝结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掺二水石膏的水泥,NaCl掺量增大初凝时间明显缩短。随Na2 SO4 掺量的增加, 2种水泥的初终凝时间都有所提前。由以上分析可见,掺入无机盐后对掺有萘系高效减水剂的2种水泥净浆的扩展度影响规律和对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这也说明影响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因素与影响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知道,影响水泥早期流变性能和凝结性能最主要的是水泥熟料中的C3 S和C3A,其中C3 S的水化可分为诱导前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和扩散期5个阶段,影响水泥初始流动性主要在诱导前期,诱导期主要影响水泥净浆的扩展度经时损失,而凝结则对应于诱导期的结束和加速期的作用。诱导前期, C3 S和水接触后, Ca2 +和SiO4 -4 离子很快就进入溶液, C3 S初始不一致溶解留下一个带负电的富Si层;这一富Si层吸附Ca2 +而在固- 液界面上建立起一个双电层。C3A与水接触后, Ca2 +进入溶液多,而Al3 +进入溶液少,导致C3A颗粒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富铝层,也可以形成双电层。因此,水泥水化初期影响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双电层动点电位的因素起主要作用。而水泥的凝结是在诱导期结束和加速期开始时由于水泥浆体溶液达到过饱和,使CH和CH相成核而引起的,因此,影响水泥凝结的主要因素是那些对Ca2 +过饱和度影响较大的因素[ 2 ] 。

不同电解质离子对水泥颗粒表面双电层的影响将在下文讨论。而对凝结时间的影响,钙盐与钠盐相比有更明显的促凝效果,因为钙盐可以促进CS - H的形成。氯盐和硫酸盐中的阴离子相比较氯离子半径小得多,氯离子能够穿透C3 S颗粒外的覆盖层水化物,这导致OH- 离子向相反方向扩散以保持电荷平衡,因而促进了Ca (OH) 2 沉淀,使凝结加速[ 3 ] 。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有利于钙矾石的生成,也促进了凝结的产生。

2. 3 无机盐早强组分种类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

在水泥浆体中加入无机电解质,电解质的反离子将向水泥粒子周围的扩散双电层中扩散,压缩双电层,甚至可能使粒子表面电荷中和,从而降低水泥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破坏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4 ] 。因此,对于水泥浆体中掺入无机盐早强组分,主要是不同离子对双电层及ζ电位的影响。这些都将影响到水泥净浆的扩展度和流动性。

2. 3. 1 阳离子电荷和半径对净浆扩展度的影响对比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的CaCl2 和NaCl两种无机盐掺入水泥中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规律见图1和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二水石膏水泥,在同等掺量(015%和1% )时氯化钙对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性影响比氯化钠要小。对无水石膏水泥,有相似结果,见图2,即氯化物中钠盐对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体促凝作用强于钙盐。

水泥加水后,水泥中的熟料矿物立即与水发生反应,在水化初期,铝酸盐矿物表面带正电荷,而硅酸盐矿物表面带负电荷,由于异性相吸,水泥浆体很容易产生大量絮凝结构,使流动性降低。由于萘系高效减水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它掺入水泥浆体中时,离解成带多电荷的大分子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大分子阴离子立即被带正电荷的铝酸盐矿物表面强烈吸附,使铝酸盐矿物及其水化产物表面所带的正ζ电位迅速降低,甚至有可能变为负值(负的ζ电位) 。这时铝酸盐矿物及其水化产物与硅酸盐矿物及其水化产物均带有负电荷,粒子之间互相排斥,絮凝结构也被破坏,使浆体的流动性明显提高,即具有减水效果。

而加入无机电解质后,其阳离子将向带负电荷的水泥粒子周围的扩散双电层中扩散,使离子的扩散双电层被压缩,ζ- 电位降低,离子之间排斥力减小,因此使水泥浆体流动性降低。NaCl与CaCl2 相比,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电荷数和离子半径不同。钠离子为1价,钙离子为2价,而钠离子半径为102pm, ,钙离子半径为100 pm,离子半径较为接近,因此,NaCl和CaCl2 对水泥净浆的流动性影响主要是阳离子电荷数不同所导致的。一般认为,氯化物对水泥浆体的凝聚作用随阳离子价数的提高而增强[ 527 ] ,但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NaCl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比CaCl2 大,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分析其原因在于,本试验中无机盐掺量是按照质量百分比相同掺入的,因此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摩尔比约为119∶1,即阳离子数量的影响超过了电荷数的影响。 2. 3. 2 阴离子电荷和半径对净浆扩展度的影响对比阳离子相同而阴离子不同的Na2 SO4 和NaCl两种无机盐掺入水泥中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规律见图3和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对掺无水石膏的水泥二者都使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扩展度明显降低,并且两者差异不大。而由图3可以看出,对于掺二水石膏的水泥, NaCl 的影响比Na2 SO4 的影响要小。NaCl和Na2 SO4 相比,阳离子相同而阴离子不同,氯离子为- 1价,半径为180 pm,而硫酸根离子为- 2价,离子半径为230 pm。对带正电荷的铝酸盐胶体颗粒,阴离子价数越高则凝聚作用越强。此外,水泥

加水后,硫酸根离子很快和铝酸盐矿物表面的正电荷中和, 并且能够迅速和C3A 反应生成钙矾石(AFt) ,这些都会促使水泥净浆初始扩展度降低。也有研究认为,当Na2 SO4 存在时会使高效减水剂在铝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量下降,即相同掺量时减水率下降。 3 结 论

(1)NaCl, CaCl2 , Na2 SO4 三种早强组分均会明显影响到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性初始值变小,掺加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影响顺序为: CaCl2

(2)NaCl, CaCl2 , Na2 SO4 三种无机盐早强组分对掺有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主要归因为水泥水化诱导前期阴阳离子对扩散双电层的影响以及早期钙矾石的生成。

第二篇: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更取决于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即外加剂对水泥工作性能改善不明显、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过于快凝,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更易出现的裂缝。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 组分,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对混凝土的性能却是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调节凝结时间,从而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或节约成本。水泥的水化反应需要不到水泥质量25 %的水,但水泥遇到水会形成絮凝结构将水包裹在里面,为了使水泥水化更完全和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需要加入更多的水,外加剂的加入能够在水泥颗粒表面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性电荷,因斥力作用而分离开来,从而释放出水泥絮凝结构包裹的水份,使更多的水参与水化反应、提高流动性 。水泥颗粒对外加剂吸附性的大小及外加剂作用的损耗大小,反应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问题是让所有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担心和头痛的问题,而出现问题后,最终总归罪与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有外加剂本身的质量、化学成分的因素,主因却常是水泥及掺合料等的因素有关,无论是普通减水剂、奈系高效减水剂还是第3 代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都会出现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的情况,影响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1 外加剂自身的因素

外加剂(减水剂) 的品种不同、结构官能团的不同、聚合度不同、复配组分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影响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同厂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不一样,产品必然有差异 。

1.2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很大,水泥的矿物组成主要有铝酸三钙(C3A) 、铁铝酸四钙(C4AF) 、硅酸三钙(C3 S) 、硅酸二钙(C2 S) 等,不同矿物组成主要是由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水泥的矿物组成中对外加剂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C3A > C4AF > C3 S > C2 S。C3A 水化反应快,早期强度提高快,需水量大,C3A 含量过高(质量分数大于8 %) ,C3A 吸附外加剂量大,外加剂作用损失大。水泥厂家为了达到质量指标,往往提高C3A 含量节约成本 。

1.3 水泥熟料中添加调凝石膏品种的影响

水泥的生产最后需要加入石膏调节凝结时间,水泥厂家使用的调凝石膏对外加剂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硬石膏(工业无水石膏) > 半水石膏> 二水石膏,水泥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使用工业无水石膏,这样不影响水泥达到质量指标要求,对普通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没有不良反应,但对现代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用硬石膏的水泥需水量大,吸附外加剂量大,外加剂损失量大。硬石膏对木钙类影响更加显著,甚至会出现急凝(假凝) 现象 。

1.4 水泥细度和颗粒级配的影响

水泥厂家常常为了达到水泥新标准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研磨,提高水泥的细度从而提高强度。水泥过细,需水量大,同样会吸附外加剂量更大,外加剂损失量大;同时过细的水泥在研磨时温度更高,也会使更多的水合石膏分解成无水石膏,无水石膏含量提高,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也会变差。水泥的颗粒级配不好,水泥净浆泌水率大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较差。

1.5 水泥的碱含量

碱含量过高(碱含量 > 0. 8 %) 的水泥或碱含量过低(碱含量< 0. 5 %) 的水泥,也容易与外加剂产生不适应。水泥中碱主要来源于所用原材料,特别是石灰和粘土。含碱量过高或过低的水泥,在某些品种外加剂加入时,会引起水泥中石膏溶解度变化,使水泥矿物成分C3A 水化速率加快,需水量增大,工作度损失也变快。这时加入可溶性Na2 SO4 ,能够提高其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粉煤灰、矿粉的掺入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Ca (OH) 2 发生二次反应,降低混凝土的碱度,使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所改善。

1.6 新进水泥的影响

新出厂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不如陈置的水泥。同样的外加剂能使陈置的水泥出现更高的流动度,因为刚生产出厂的水泥比较干燥,温度高,与水化合反应更快,经14d 以上的吸湿降温后,自由能降低,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提高,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1.7 粉煤灰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粉煤灰过细,也会要多一些的外加剂分散粉煤灰颗粒;粉煤灰烧失量越大(即含碳量越大) ,需水量越大,对外加剂影响越大,碳粒粗大多孔,容易吸水,吸附外加剂的能力强,使外加剂的掺量增加,特别是对引气剂影响大。

1.8 气温、风力对外加剂的影响

气温越高,风越大,砼坍落度损失越大。气温高,水泥水化反应快,外加剂的消耗加快,风越大,混凝土水份蒸发越快,加快了水泥颗粒之间的物理凝聚,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越大。夏季气温太高时,可以采取对骨料浇水降温的办法,减小坍落度损失。

1.9 骨料的影响

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大,大量的粘土细粒会吸收更多的水份,消耗更多外加剂,使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容易离析,坍落度损失大,还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率不合理,也会增加坍落度的损失。砂率偏小,混凝土也容易离析、爬底,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砂率偏大,过多的砂需要更多的水份润湿,使混凝土坍落度变小,也影响混凝土强度;骨料的级配不良,特别的缺少中间粒级的骨料,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爬底,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影响混凝土质量。

2 解决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的对策

解决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重在预防,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进场材料的检测。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个错踪复杂的问题,出现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混凝土厂家及时对策:根据情况,以实验为基础,分析查找原因,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出厂坍落度,减少坍落度损失。常要调整粉煤灰用量,提高外加剂用量,提高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液相残留,保持水灰比不变,提高水泥用量,这无疑提高了单方造价。或可采用二次添加法,即将出厂坍落度控制在80~100 ,到工地使用前用外加剂溶液强搅约2min 调整到140 ,这样更加经济有效。混凝土厂家水泥常因库存量大,需要外加剂去适应水泥,即要外加剂厂家调整配方,根据混凝土厂家使用的水泥调整外加剂中减水剂、缓凝剂的品种和掺量,或增加保塑剂、气泡稳定的引气剂等。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加剂中有缓凝成份,较高的气温突然骤降,混凝土中外加剂用的过多,没有及时调整配方,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夏季施工也应避开高温风大的中午时段,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砂率的确定,还要根据砂细度的大小,粗骨料的孔隙率调整大小。 3 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的选择

水泥的选择:从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因素中,可以发现需水量大的水泥,更容易出现与外加剂不相适应问题。所以应选择使用需水量小,强度又较高的水泥。对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选择这样流变性好,反应性能低的水泥更加重要。实验选择方法:以不同的厂家的外加剂检测该种水泥的净浆流动度或砂浆流动度,对多种外加剂均出现了最大的流动度和最小的流动度损失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好,应选择使用。

外加剂的选择:应用已知与外加剂适应性较好的水泥实验,选择其能使该水泥砂浆流动度较大的外加剂,并应试验掺加该外加剂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外加剂的选择应注意选择大的厂家,因为大的厂家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稳定、品种多,处理问题能力强。而小的厂家,人工操作,产品不稳定,甚至有的厂家只是进半成品复配,进的原料质量都难以保证,供给的外加剂质量也是难以有稳定的质量。 粉煤灰的选择:粉煤灰的影响主要有含碳量的影响,含碳量大的粉煤灰需水量大,另外,粉煤灰越细,球型玻璃体含量越高,越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需水量越小,粉煤灰的使用需要粉煤灰有减水效果。粉煤灰细度的选择, 比表面积在450 m2 / d ~550 m2 / d 、0. 045 mm 筛余在12 %~5 %的粉煤灰与水泥颗粒能形成良好的级配组合,更好发挥微集料的填充效应,对混凝土耐久性有利 。粉煤灰的使用选择烧失量< 5 %、需水量< 100 %的Ⅰ、Ⅱ粉煤灰较好。

虽然材料厂家供给水泥、粉煤灰都能达到合格的标准,但混凝土厂家应对水泥、粉煤灰提出具体的质量指标,并要求质量稳定。水泥厂家改变原材料来源、改变工艺,均会造成水泥品质的很大改变,所以应要求水泥厂家出现这些情况应事先通知,如果生产出的水泥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则应要求水泥厂家恢复原有品质,或重新选择水泥。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必须了解和基本掌握的问题。预防和处理混凝土出现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首先要从混凝土原材料入手。原材料的选择不当,均会给施工带来问题,增加费用,甚至造成工程事故,所以混凝土厂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慎重科学地选择使用材料。

第三篇: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申报材料

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 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 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该水泥外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 2892.2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17.3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2%;流动资金 574.8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88%。

达产年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21.93 万元,税金及附加 47.78 万元,利润总额 965.07 万元,利税总额 1145.96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3.80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3.37%,投资利税率 39.62%,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 年,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

项目承办单位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第六章

选址方案评估

第七章

土建工程

第八章

工艺方案说明

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说明

第十二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六章

评价及建议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折合约 11.92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57.90%,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4.41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4603.42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7887.46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750.61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1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70.29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847101.43 千瓦时,折合 104.11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492.87 立方米,折合 0.21 吨标准煤。

3、“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847101.43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492.8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4.32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8.58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6.6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2892.2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317.3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2%;流动资金 574.8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8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21.93 万元,税金及附加 47.78 万元,利润总额 965.07 万元,利税总额 1145.96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3.80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37%,投资利税率 39.62%,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年,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项目承办单位组建一个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及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水泥外加剂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水泥外加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可以促进 xxx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3.37%,投资利税率 39.62%,全部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5.50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的主体工业园区体系,并与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到 2020 年,培育和形成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10 个,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 万元以上,其中新增用地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 500 万元以上。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950.64

11.92 亩

1.1

容积率

1.46

1.2

建筑系数

57.9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4.41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4603.42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607.93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50.61

绿化率 6.47%

2

总投资

万元

2892.22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317.37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003.6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4.70%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070.29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37.01%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43.4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8.42%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0.12%

2.2

流动资金

万元

574.85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9.88%

3

收入

万元

3887.00

4

总成本

万元

2921.93

5

利润总额

万元

965.07

6

净利润

万元

723.80

7

所得税

万元

1.46

8

增值税

万元

133.11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7.78

10

纳税总额

万元

422.16

11

利税总额

万元

1145.96

12

投资利润率

33.37%

13

投资利税率

39.62%

14

投资回报率

25.03%

15

回收期

5.50

16

设备数量

台(套)

71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847101.43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492.87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04.32

20

节能率

26.65%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8.58

22

员工数量

76

第二章

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

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以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74.27 万元,同比增长 19.29%(513.3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水泥外加剂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697.41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4.98%。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666.60

888.80

825.31

793.57

3174.27

2

主营业务收入

566.46

755.27

701.33

674.35

2697.41

2.1

水泥外加剂(A)

186.93

249.24

231.44

222.54

890.15

2.2

水泥外加剂(B)

130.28

173.71

161.31

155.10

620.40

2.3

水泥外加剂(C)

96.30

128.40

119.23

114.64

458.56

2.4

水泥外加剂(D)

67.97

90.63

84.16

80.92

323.69

2.5

水泥外加剂(E)

45.32

60.42

56.11

53.95

215.79

2.6

水泥外加剂(F)

28.32

37.76

35.07

33.72

134.87

2.7

水泥外加剂(...)

11.33

15.11

14.03

13.49

53.95

3

其他业务收入

100.14

133.52

123.98

119.22

476.8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66.98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4.85 万元,增长率 21.75%;实现净利润 650.2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65.46 万元,增长率 11.19%。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174.27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697.41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4.98%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9.29%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513.34

利润总额

万元

866.98

利润总额增长率

21.75%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54.85

净利润

万元

650.24

净利润增长率

11.1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65.46

投资利润率

36.70%

投资回报率

27.53%

财务内部收益率

26.24%

企业总资产

万元

6941.77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7.17%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2580.36

资产负债率

33.85%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一、水泥外加剂项目背景分析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最佳掺量是通过混凝土试配结果确定,根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前提下采用最低掺量。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是某种外加剂使用时的掺量范围,而使用单位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外加剂合理掺量。

减水剂的性能及原理:减水剂是外加剂的主要品种,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凝结时间,原理是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着一层减水剂,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水泥对水的吸收速度;同时混凝土外

加剂加速水泥水化初期速度,水化产物增多带来水化膜较厚,一定程度上阻碍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水泥颗粒内部进行水化,从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

在用水量不变情况下,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质量的掺量<05%时,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甚微,几乎没有变化。但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重量的掺量>05%时,一般会延缓水泥凝结时间 25~3 小时。

2019 年在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会议指导下,《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出台,全国范围内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各省份高规格安全生产核查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整体来看除消除短期安全隐患之外,长期目标都是淘汰安全环保不合规的低端落后产能,并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引导方向。

2018 年初,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突出,行业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 132%,三家龙头企业建研集团科之杰、江苏苏博特和广东红墙,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 348%、343%和 11%。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是环氧乙烷,受此影响行业归属被认定为小化工行业。在环保和生产安全监管持续趋严影响下,化

工企业“退城入园”门槛一再提升,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内小公司数量不断减少,大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显现。

自 2006 年城市建设用混凝土要求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后,混凝土减水剂需求量开始显著增长,随后几年里基本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速。虽然减水剂已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实现 100%渗透率,预计目前约 60%左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砂石受环保影响供应不够稳定,质量也欠佳,对减水剂的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剂的使用量也受到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如砂石骨料质量的影响,通常来说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严重),粘土对减水剂有强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约 50 倍,只有它饱和后,剩余的才会分配给其他物质,因此使用含泥量越高的砂石骨料拌制混凝土,对外加剂用量也越大。而当前随着环保治理趋严下,砂石骨料的品质质量都有一定下降;同时,市场越来越多转向使用机制砂,因此搅拌站对减水剂的要求和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减水剂在我国发展历史:1962 年,日本发明萘系减水剂,随后逐步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重大进展;90 年代以后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各种高效减水剂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2000 年前

后,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进入我国并逐步得到推广,其凭借减水率高等性能优势形成了对传统萘系减水剂的快速替代。2003 年,我国萘系减水剂占比约 66%,聚羧酸减水剂占比仅约 3%,2017 年聚羧酸减水剂占比达到 776%。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较多,进入资金壁垒并不算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研发服务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16 年,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6000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企业已经有 300 多家,年产 3~4 万吨企业有近 6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部分小企业规模较小,通过购买母液复配或 OEM 方式,占据了主要终端市场。

二、水泥外加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外加剂品种齐全,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722.52 万吨。各种合成减水剂产量约 484.68 万吨,各种高效减水剂(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脂肪族和蒽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量的

6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占 26%,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占 7%。2009 年其他外加剂的产量分别为引气剂 1.6317 万吨、膨胀剂 126.362 万吨、速凝剂 100.71 万吨(其中固体速凝剂占 74.32%,液体速凝剂占 25.68%)、缓凝剂(葡萄糖酸钠、糖钙、糖蜜等)9.15万吨。据估算,上述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277.8 亿元。

高效减水剂是在混凝土工作性大致相同时,具有较高减水率的一种外加剂,2009 年全国总产量为 322.79 万吨,其中萘系占高效减水剂总产量的 82.53%、脂肪族占 12.85%、氨基磺酸盐占 2.85%、蒽系占1.32%、三聚氰胺系占 0.45%。萘系产量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产量的55%,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下降;聚羧酸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的26%,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上升,但萘系仍然是减水剂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品种。2009 年脂肪族减水剂产量比 2007 年增长 29.93 万吨,增加较多,这是由于脂肪族减水剂价格较为便宜,主要用于外加剂的复配,河南、浙江两省为脂肪族减水剂生产的大省。

以聚羧酸盐类为主要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一定的引气性、较高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是环保型的外加剂。国外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使用,日本现在的使用率占高效减水剂的 60%~70%,欧美约占 20%左右。

从 2000 年前后,我国混凝土工程界逐渐认识聚羧酸系减水剂。近几年来,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带动下,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并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2007 年国内年产量为 41.43 万吨,2009 年依据各省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累加计算,产量为 126.83 万吨,增长幅度达到206%。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比较大的省市是山西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对全国主要的 7 家聚羧酸原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销售数量进行调查显示,这 7 家企业 2009年聚羧酸原料销售约 15 万吨,折合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约 80 万吨。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也生产和销售聚羧酸外加剂原料。

膨胀剂的主要特性是掺入混凝土后起抗裂防渗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限制条件下成为自应力混凝土。我国生产膨胀剂主要品种有:U 型膨胀剂(生、熟明矾石,硬石膏等组成)、复合膨胀剂(CEA)、铝酸钙膨胀剂(AEA-高强熟料、天然明矾石、石膏)、EA-L 膨胀剂(生明矾石、石膏等组成)、FN-M 膨胀剂(硫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CSA 微膨胀剂(硫铝酸盐等)、脂膜石灰膨胀剂(石灰、硬脂酸等)。2009 年,膨胀剂年产量约 126.36 万吨,生产企业 100 多家。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年产量 3 万~5 万吨,少数厂家

的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甚至 20 万吨以上。生产企业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西、天津、山西等省市。

速凝剂是调节混凝土(或砂浆)凝结和硬化速度的外加剂,它能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显著缩短凝结时间,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凝剂按产品形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按其碱的含量来分,可分为有碱、无碱和低碱。2009 年,全国速凝剂年产量约 100.71 万吨,生产厂60 多家,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2009 年由于铁路、公路、煤炭行业建设大规模增长,速凝剂产量较 2007 年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高速铁路对液体无碱速凝剂的需求,使得 2009 年液体速凝剂产量达到 25.86 万吨,成为外加剂发展的亮点之一。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常用的普通型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8%~10%,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作为复合型外加剂原料之一,因价格较便宜,使用还是较广泛的。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 2009 年的产量约 35.06 万多吨,产品包括木钙、木镁、木钠等。从我国应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说,各地是不平衡的,南方利用较多,如上海利用它配制成中效泵送剂,较广泛的用于商品混凝土;2009 年四川省木钙产量有大幅度增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利用造纸厂的造纸废液生产的普通减水剂,

变废为宝,并且解决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难题;产品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应用范围广,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的外加剂产品。

目前主要使用的缓凝剂产品有糖钙、糖蜜、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等。用作缓凝剂的还有羟基羧酸(酒石酸、葡萄糖酸、水杨酸、乙酸、马来酸、单宁酸、已糖酸等)、碳水化合物(蔗糖)或其他一些化合物。2009 年缓凝剂总产量已达 9.15 万吨,四川米易和内蒙古集宁都有糖钙专业生产厂。

引气剂是一种在搅拌时能够在砂浆和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并能使气泡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引气减水剂是兼有引气和减水两种功能的外加剂,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塑性砂浆和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同时大幅度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国内应用量较多的引气剂是松香热聚合物。皂甙类引气剂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在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工厂在生产。2009 年全国引气剂总产量为 1.63 万吨,比 2007 年增长 1.29 万吨。

复合型外加剂是根据工程需要,以上述的各种组分为主,再加入其他组分复合而成,如防冻剂、早强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水下混凝土用外加剂、灌浆

剂等。这些复合型的外加剂生产设备较为简单、投资少、效益较好。我国有一大部分外加剂厂是生产这种类型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大多数以复合外加剂加入混凝土。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一、水泥外加剂行业分析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小、作用大。其对混凝土作用有四点:一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二是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三是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四是节约水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代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的快速

发展与广泛应用,无不显示了外加剂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外加剂的应用是现代混凝土的最显着的标志。换句话说,现代混凝土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外加剂技术。事实上,外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性能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多样化,对外加剂品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随着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和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品种会进一步增加。外加剂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足以影响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快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求,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就缺少动力,反之,没有外加剂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

然而如果外加剂使用不当,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质量事故。因此,长期以来,行业一直注重对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向工程界宣传混凝土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培训技术人员,使之能准确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并针对具体工程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外加剂,使其发挥最佳

效果,取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提高我国混凝土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保证我国外加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2000 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

目前我国外加剂品种齐全,达 30 多种,国外有的外加剂品种国内几乎都有,且产品牌号有 200 多个。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高效减水剂逐步向多品种、新品种、高端品种方向发展,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蜜胺系及改性蜜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在各种高效减水剂中,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产量分别为 497.81 万吨、357.59 万吨和 68.17 万吨。近几年,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总量比例由 2007 年的 14.6%持续提高到 2013 年的 52.2%。

二、水泥外加剂市场分析预测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

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外加剂生产企业逐年向规模化发展,年产万吨的企业已经有 200多家,年产 3 万吨-4 万吨的企业有近 50 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

近几年许多新建、在建的生产企业起点显着提高,表现在投资力度大、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质量控制手段完备、相应的试验仪器及检验设备齐全。

随着我国化学合成外加剂与复合外加剂生产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性价比更为合理、外加剂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加剂大量、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高质量的外加剂正在为诸多的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所用。我国外加剂不但能够满足各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能够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十分庞大,全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消耗在中国,所以吸引了国外许多生产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进入国内市场的相关企业主要有:SIKA 公司、BASF 公司、福斯乐公司、意大利马贝公司、日本的触媒公司、韩国 LG 公司等。目前这些公司主要采用

的推广方式是销售他们在境外生产的产品,有的公司也已经开始或将要在国内建立生产线、设厂生产或复配。事实上,这些国外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外加剂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缩短了我国外加剂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提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整体水平将有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国内外加剂企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以及新型外加剂产业链逐渐建立完善并成熟,国内外加剂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另外,国内企业更能适应我国原材料多变等环境,促使某些国外品牌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外资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情况,选择了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借助国内企业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整个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及人体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正在成为行业的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已经把节水、节电、节油等列入企业内部重点考核指标,一些优秀企业对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给其他企业做出了典范。

从 1986 年起,为了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促进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规范市场、保证工程质量,我国针对使用量比较大、应用面比较广的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此后大部分标准与规范都进行了修订,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制定的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比较齐全。

今后我分会的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各种新型外加剂、环保型外加剂、特别是对高性能外加剂的研发,进一步促进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混凝土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

合成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产品复配使用。我国高效减水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占到全部合成高效减水剂产量的 80%左右。我国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已经接近国外的水平,但是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性能更好的高浓高效减水剂(Na2SO4 的含量小于 5%)的用量还不到 5%。

我国合成高效减水剂产品多样化,是目前高效减水剂技术发展的特色之一。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产品向氨基磺酸盐、新型三聚氰胺、脂肪族、聚羧酸盐等多品种共同发展。新型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比萘系简单,投资比萘系少,在性能上又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与国外产品质量相比。

基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大坝、高层建筑等建设项目正大规模开展,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无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将成为今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市场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较长时间内,它的生产与应用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年产量首度超过了总量的 50%,达到了 52%,从 2007 年的 14%到 52%,仅用量了 6 年的时间,增长迅速,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很多,如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高效减水剂,用于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缓凝剂、促凝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时使用的膨胀剂、减缩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引气剂,在冬季负温条件下施工时使用的防冻剂等,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条件下施工的各种混凝土性

能的要求。国外有的品种在国内几乎都有,目前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里已经对 14 种外加剂产品的性能有了明确规定。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外加剂的升级换代。混凝土膨胀剂的年产量稳步增加,2009 年约 126.36 万吨,2011 年约 135 万吨,2013 年约 150 万吨。混凝土膨胀剂也由高碱高掺(15%~20%)、中碱中掺(10%~12%)逐步向低碱低掺(6%~8%)发展。

传统外加剂生产过程中,计量、温度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加料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常常出现误差和错误,轻则造成质量波动,重者出现废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对外加剂企业的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使了外加剂企业的生产由人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

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泥外加剂,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887.00 万元。

相关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较大的产业,根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原材料、能源、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折合约 11.92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11.92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7887.46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003.60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1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70.29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2892.22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

第六章

选址方案评估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

园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战略布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统筹相关配套政策,联动推进园区建设,以提高产业园区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区、城市综合功能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园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位于市区东侧。园区区域面积 80 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建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设置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了规范的法制环境,并已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建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创业中心、项目服务中心、经贸局等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全面服务。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兴办企业,目前在园区注册的企业近 3000 家,其中工业企业 2000 余家,外商投资企业 300 余家。园区积极开展产业园区清理整顿。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批、飞地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

组织对各级各部门批准的各类产业发展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顿,重点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布局零散、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管理混乱等问题,依法严格查处越权审批、违规设立产业园区,违规违法用地,违规使用资金,破坏污染环境等行为。以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同一行政区域区块相邻的各类产业园区,建设 10 个左右产业园区集群。加大省级及以下各类低、小、散产业园区整合、退出力度,对一个功能区块上存在多个主体的产业园区,按照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清理整顿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公布。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二,项目建设区域水、电、气等资源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之要求;其三,投资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地成熟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综合经济效益。

二、用地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行业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57.90%,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4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4.41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950.64

11.92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4603.42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607.93

1003.60 万元

4

容积率

1.46

5

建筑系数

57.90%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7887.46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50.61

8

绿化率

6.47%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4.41

四、节约用地措施

五、总图布置方案

1、达到工艺流程(经营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2、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

3、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市政管网给水干管统一提供,供水管网水压大于 0.40Mpa 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进厂总管径选用 DN300?L,各车间分管选用 DN50?L-DN100?L,给水管道在场区内形成完善的环状给水管网,各单体用水从场区环网上分别接出支管,以满足各单体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室外给水主管道采用 PP-R 给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10KV 配电室设有专用防雷柜,低压系统分级配有避雷器,弱电系统配有电涌保护器(SPD)。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undefined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项目承办单位设计提供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和配置;选用系统设备时,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系统配置的详细清单及安装、辅助材料待确定系统成套供货商后,按技术要求由成套厂商提供;系统应由资信地位可靠、具有相关资质、有一定业绩、服务良好、具有现场安装调试、开车运行经验、能做到“交钥匙”工程的成套厂商配套供货,并应

对项目承办单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通道主要采用中国电信ADSL 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可同时解决场区数据、IP 数据及计算机上网需求;也可采用 GPRS 数据传输通信,投资项目数据利用中国电信 ADSL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上传至项目承办单位调度中心。

六、选址综合评价

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 5.00 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第七章

土建工程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

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

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物流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施工、安装和维修。...

第四篇:关于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检测之水泥胶砂流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于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检测之水泥胶砂流动

关于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检测之水泥胶砂流动

摘要:水泥胶砂流动检测最初的目的是为外加剂生产厂提供一种测试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评价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使用这些方法时,水泥流变性能与对应的混凝土流变性能的相关关系值得关注。曾经有人研究了“Marsh筒法”得到的水泥流变性能与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的相关关系。按GB/T 8077—2000测定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关系还较少专门研究。本文在工程试配C100自流平混凝土的同时,进行了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流变性能相关性试验,试图探讨在超高强自流平混凝土的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水泥胶砂流动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塌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控制好水泥净浆流动度就可以控制掌握好新拌水泥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混凝土的泵送要求。水泥中不同种类混合材料和掺入量、水泥粉磨细度、水泥掺入不同类型石膏和SO3含量、水泥温度及存放时间等参数是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水泥生产质量检测入手,对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的这些因素进行定量试验分析。

一、水泥胶砂流动: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不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在直径。

流动度试验步骤

a)试验室指定温度为20℃,温度变化范围为17℃~23℃,试验时,标准样本身的温度应与室温一致。

b)把流动度试模放置于桌面中心。

c)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专用油剂加入锅里,再加入粉料600 g,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60 s后,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 s。停拌90 s,在第一个15 s内用一抹刀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标准样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搅拌60 s,各个阶段搅拌时间误差应在±1 s以内。

d)在拌和标准样的同时,搅拌锅和圆模用干布擦净。再用洁净棉丝吸取10mL左右所带专用油剂将跳桌桌面、搅拌锅、试模、捣棒、小刀擦一遍,使其表面覆盖一薄层油膜,备用。

e)将拌好的标准样迅速地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并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15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抹刀划10次,同样用捣棒捣10次,在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截锥圆模按住,不要使其产生移动。

f)捣好后取下模套,用抹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标准样刮去并抹平,随即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置于台上,立即开动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频率使跳桌连续跳动25次。

g)跳动完毕后用卡尺量出标准样底部流动直径,取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为该用水量时的标准样的流动度,用mm表示。

h)试验结束后,用小刀小心地把标准样转移至塑料布上,并称重,标准样重量应在610g±5g之间,不在这重量的话,说明捣实太轻或过重,捣实的太轻,重量就会偏轻,捣实的太重,重量就会偏轻,试验应重做。

i)同一次搅拌的标准样混合物的流动度试验应重复2次(试样重量在610g±5g).试验前均需用吸有专用油剂的棉丝擦拭桌面和试模,重复试验时将标准样全部倒入锅内,置于搅拌机上快转15s,再进行流动度试验。如果二次流动度的试验结果超过3mm时,则应该进行第三次试验,取二次相近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水泥胶砂减水率

(1)方法提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先测定基准胶砂流动度的用水量,再测定掺外加剂胶砂流动度的用水量,经计算得出水泥胶砂减水率。

(2)仪器

要求如下:

胶砂搅拌机:符合JC/T 681的要求;

截锥圆模及模套、圆柱捣棒、卡尺均应符合GB/T 2491的规定;

c)跳桌应符合GB/T 2419的规定(跳桌校正参见附录B 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使用方法说明,跳桌的安装参见附录C)。

抹刀;

d)天平:分度值 0.01g;

e)天平:分度值1 g。

(3)材料

要求如下:

水泥;

水泥强度检验用ISO标准砂;

外加剂。

(4)试验步骤

a)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

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450 g,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 s后,在第二个30 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 s。停拌90 s,在第一个15 s内用一抹刀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搅拌60 s,各个阶段搅拌时间误差应在±1 s以内。

②在拌和胶砂的同时,用湿布抹擦跳桌的玻璃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及模套内壁,并把它们置于玻璃台面中心,盖上湿布,备用。

③将拌好的胶砂迅速地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并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15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抹刀划10次,同样用捣棒捣10次,在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截锥圆模按住,不要使其产生移动(第一层、第二层捣压位置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意图参见附录D)。

④捣好后取下模套,用抹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随即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置于台上,立即开动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频率使跳桌连续跳动25次。

⑤跳动完毕后用卡尺量出砂浆底部流动直径,取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为该用水量时的砂浆流动度,用mm表示。

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流动度达到180mm±5mm。当胶砂流动度为180mm±5mm时的用水量即为基准胶砂流动度的用水量M0。

b)掺外加剂胶砂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

将水和外加剂加入锅内搅拌均匀,按上面“a)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的测定”的操作步骤测出掺外加剂砂浆流动度达180mm±5mm时的用水量M1.

(5)结果表示

a)胶砂减水率(%)按式(11)计算:

b)注明所用水泥的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

(6)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重复性限为1.0%;

再现性限为1.5%。

二、流动度试验结果表示

a)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的流动度标准值通常为165mm。

b)按照上述测得的流动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样给定的流动度值相差在±3%以内,则该流动度跳桌符合要求。如果相差大于±3%,就需要仔细按照GB/T 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的要求,检查流动度跳桌参数及其安装。

总结:胶砂流动度反映了水泥浆与砂子之间的摩擦力,其需水量更接近于水泥实际使用时的需水性,因此在对比水泥需水性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但控制胶砂流动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测定水泥其它物理性能确立一个基准,如某些需水量差别很大的水泥的强度,或不同水泥的干缩率等。测定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方法各国标准中都采用跳桌,不同的地方是其跳动部分的重量和落距不同。尽管水泥胶砂流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度的操作并不复杂,但要报出的数据准确,一定要掌握操作要领。本人通过检测工作中的不断积累和对各企业人员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具体的经验跟大家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刘实忠;邵云珍;林露;;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因素的试验分析[J];混凝土世界;2011年07期

2李小玲;何廷树;;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对水泥及胶砂性能影响[J];混凝土;2011年03期

3刘艳玲;高建明;邓璇;汪廷秀;陈虾敏;陈国忠;;纸浆废液接枝共聚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年04期

4李志莉,陈克强,陈永芬,刘江;ACS新型高效减水剂的研究(2)——ACS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质和流动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06期

5朱宝林,黄新,马保国,朱洪波;低水灰比大流动度水泥净浆流变参数的测试方法[J];混凝土;2005年06期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注射剂药品与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

主要内容:

一、注射剂简介

二、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注射剂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新版GMP对注射剂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相容性试验

一、注射剂简介

1、定义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2、分类

注射液:俗称“水针”。系将药物配制成溶液(水性或非水性)、悬液或乳浊液,装入安瓿或多剂量容器中而成的制剂。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性质与医疗的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水溶性药物要求在注射后达到速效,故多配成水溶液或水的复合溶液(如水溶液中另加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有些药物不宜制成水溶液,如在水中难溶或为注射后能延长药效等,可制成油溶液、水或油混悬液、乳浊液。但这些注射液一般仅供肌肉注射用。

注射用无菌粉末:俗称“粉针”。某些药物稳定性较差,制成溶液后易于分解变质。这类药物一般可采用无菌操作法,将供注射用的灭菌粉状药物装人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临用时用适当的溶媒溶解或混悬。如青霉素、链霉素、苯巴比妥钠等均可制成“粉针”。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成功一批中药粉针剂,如从天花粉中提取精制的结晶毒蛋白、人参提取物、葛根汤提取精制物等制备成注射用粉针剂。还有一些药物,如酶制剂(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波罗蛋白酶、辅酶A等),为了保持稳定亦常在无菌操作下冷冻干燥后制成注射用粉针剂;有的生物制品亦采用冻干法制成粉针剂,如胎盘白蛋白注射用粉针剂等。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3、质量要求

所有各种注射剂,除应有制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各项质量要求:

①无菌;注射剂内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的要求。

②无热原:注射剂内不应含热原,特别是用量一次超过5ml以上、供静脉注射或脊椎注射的注射剂,必须是热原检查合格的。

③澄明:溶液型注射剂内不得含有可见的异物或混悬物,应符合卫生部关于澄明度检查的有关规定。

④安全:注射剂必须对机体无毒性反应和刺激性。

⑤等渗:对用量大、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高的渗透压。

⑥pH值: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液相等或相近的pH值。

⑦稳定:注射剂必须具有必要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贮存期安全、有效。

此外,有些注射剂还应检查是否有溶血作用、致敏作用等,对不合规格要求的严禁使用。

4、注射剂-新产品

注射剂虽然不是一种新制剂,但近年在品种与包装类型上都有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如在品种上先后出现了脂质体注射剂、治疗性单抗注射剂、长效生物降解型微球注射剂、纳米粒注射剂、储库型控释注射剂、基因治疗药物的注射剂、凝胶型注射剂等;而在注射装置与包装方面,则出现了单剂量/多剂量无针注射剂、粉末注射器、预装型注射剂、粉末/液体预混型注射器、皮下植入用注射器等。

二、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注射剂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修编背景: ①实施新医改以及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②现有产品、产能基本满足公众需要。 ③标准水平不高与公众要求存在差距。 ④工艺落后、产能落后、结构不合理。 ⑤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同质竞争严重。 ⑥与国外存在差距和缺乏国际竞争力。 ⑦提高标准促进调整结构和转变方式。 ○8中央高层高度重视,三年投入4亿。

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修编结果:整体上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三大变化:

①完善中国药典编撰理念理论与结构内容。

新版《中国药典》明确和完善了自身的编修理念、颁发依据、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药典标准的形成机制。

②确立中国药典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核心。

明确了药典与其他国家药品标准的关系,确立了《中国药典》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凡例、附录成为“标准的标准”,其变化将超越自身变化成为国家药品标准的变化。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也成为有核心的、联动的整体系统。

③实现药典技术标准与药法行为标准链接 。

中国药典属于技术标准并应与行为标准结合应用才能成为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新版药典实现了技术标准与行为标准的衔接,反映了监管实践对药品质量及其判定依据的认识升华。

从宏观上看,《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药典》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顺了《中国药典》与其他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的关系,使之具备了统领国家药品标准的功能作用,成为国家药品标准的“标准”,实现了我国新时期国家药品标准战略体系在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药品标准体系走向成熟、成型的标志!

3、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地位 ①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②执法监督检验的技术规范。 ③涉药单位遵从的法定依据。 ④药品标准国际交流的平台。 《中国药典》收载的原则、收载的品种、收载的标准、收载的技术、收载的方法反映出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理念、药品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竞争力)、药品质量控制的整体水平。

⑤增强了国际影响。

新版药典实现了化标追上、生标持平、中标领先和技术同步、要求接轨、个别突破的目标,国际影响力增加,是从追赶到超越的分水岭。

《中国药典》已经不是一般的法定药品标准的品种汇集,而是整个国家药品监管理念、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和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集中体现、集中展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是标准技术交流平台、是标准保护技术壁垒。

4、《中国药典》的作用

①保护公众用药安全——药品安全的“防护墙”。 ②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发展的“导航仪”。 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生存的“竞争力”。 ④推动药品科学监管——质量监管的“基准线”。 从2010版开始,《中国药典》已经今非昔比,影响力、辐射力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版药典;《中国药典》已经超越自身,成为中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必将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药品科学监管上发挥重 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中,扮演的仅仅是制造者、追随者和本土市场分销者的角色,这样的“高碳成本留下、低碳效益流出”的“世界医药工厂”是处于依附地位的,是受制于人和没有前景的。

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及其现实与未来的战略定位,为我们改变这个格局指明了方向。我国医药产业和医药企业的未来路只能是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打造以自主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标准,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主导者、领先者、优胜者。

中国医药企业也应该登上国际舞台了!

三、新版GMP对注射剂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2011年3月1日正式颁布和执行新一代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其目的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国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按新颁布执行的新一代GMP就是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合格的保证质量的药品,保护人民的吃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1、GMP的发展史

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Pharmaceuticals的缩写,其意思是良好的药品生产规程。

世界第一个GMP于1963年在美国诞生;接着在197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联盟颁布了欧盟的GMP;

在1969~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了WHO的GMP;在1973~1974年日本颁布了日本的GMP;我国在1988年颁布了颁布了我国自己的GMP,于1998年进行了一次修订,2010年又重新进行了修订,于2011年3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

2010年新版GMP共有十四章313条和五个附录。新版GMP是在吸取外国GMP的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国情的条件下制定的,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生产的GMP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和权威性。

我国新版GMP强调软件和硬件并重,指导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强调药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

新版GMP强调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和维护均必须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污染、混淆和差错同时应方便清洁、操作和维护。

2、新版GMP的特点 1)强化管理体系:

a,强化人员管理:人员的资质,人员的分工,人员的职责和人员的培训等。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明确了质量受权人、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均属生产企业关键人员,从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提高了对企业关键人员的要求。

b,建立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要确保药品质量符合予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达标。

c,引进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增加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增加了对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调查和现场纠正措施以及产品质量回顾等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d,细化药品生产的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的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质量保证管理的要求。

2)提高硬件水平:

a,规定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新的洁净度(粒子浓度和菌落数)(粒子浓度和菌落数)等级水平(A级,B级,C级,D级)。而且新的洁净度等级等同于WHO和欧盟最新的洁净度等级。同时还新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明确了对生产环境的悬浮粒子浓度的静态、动态的监测和对生产环境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验收和监测制度。

b,增加了对环境、设施、设备的要求:规定了生产厂房的设计和布局应按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辅助区进行规划,对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使用、清洁、等做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3)强调了药品生产的要求: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应与药品生产注册审批的要求的一致性。生产企业必修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以及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和检验,药品方可放行。 4)完善了药品的召回等监管措施:制定了药品的召回规程,确保药品召回工作的有效。召回的药品应立即向当地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上一篇:三年级童话剧主持词下一篇:四年级作文词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