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23-03-23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 1 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元邦、伊东等村开展的未成年“八礼四仪”“三字经”教育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金点子方案等。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借助近几年省、市星级文体馆、站创建等,市、县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的机遇,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80%的村安装健身路径、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类体育设施、晚间全民健身点发展到近70多个;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市两级建设标准;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竞技、卫生、法律等各种活动达到数百场次。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良好乡风民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基层创建活动深化,各类文明新风典型大量涌现。近几年,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相继实施了“文明村镇”、“四城同创”等创建工程;积极弘扬善德功德典型,

2 精心培树和挖掘“最美东王集人”、“好儿媳”、“好公婆”等“好人”典型,努力聚集社会正能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效。全镇上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典型。东王集镇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韩圩、合兴、元邦三村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村荣誉称号;韩圩村村民王兴萍勇救落水儿童,先后荣获连云港市首届道德模范、江苏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元邦村村民尹士荣恪守诚信,替子还债,先后获得“2016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信义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勇救落水儿童好少年王祖帅先后获得“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6美德少年提名奖”、县“好人园”首批入园人选、市第五届“十佳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退休教师王春雨退休不退色乐于奉献,先后获得“江苏好人”、第三届“港城网络善行榜”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还有众多“好人”荣获县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我镇已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有5人入选江苏“好人”、省先进工作者、劳模;有8人入选市“好人”,有1人入选县“好人”,有20余人入选镇“好人”,数百人入选村“好人”。这些众多“好人”典型一直成为东王集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和行为标杆。

4、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扎实,乡荣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几年来,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整顿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突出解决了农村“十乱”等问题;着力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东王集镇近几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从强化长效管理入手,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全镇先后

3 有近30个自然庄被列入省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庄。按照省级整治村标准要求,镇党委政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措施力度、实施典型引路和样板示范等举措,对各个重点村庄实施全方位的清理整治,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仅从2017年以来,东王集镇就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座,新建公厕4座,改造3座,修复破损道路3公里,沟渠整治13500米,新增路灯300余盏,铺设下水道3500米,垃圾池改造70余个,墙体粉刷12余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对全镇“六小”行业集中整治,出动3000余人次、大小车辆100余台次;拆除乱搭乱建1500余平方米,清理店外经营185余起,整治背街小巷36条,设置机动车停车位248个,新投放垃圾桶3000余只;完成污水管网一期改造工程6000余米,增强垃圾中转站实现日处理垃圾3.5吨,基本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近几年,元邦、韩圩等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全村范围强力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打造文明卫生示范村。元邦村先后荣获“连云港市生态村”、“县高效农业先进村”、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四大门”自然庄获得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等荣誉。

二、当前我县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直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也可以说是透视乡风可以感知一方百姓的道德修养、法制意识和文化品位。以我们东王集镇为例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乡风 4 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调查发现,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基层领导认识还不完全到位。重点是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大多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同时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力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从目前我县实际情况看,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全面形成,仅靠少数职能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当然

2、目前农村社会风气主要还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因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不同思潮的激荡,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农民群众把打牌赌博当作了主要的娱乐方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与需求还存在距离。一方面,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辅导力量严重不足。从目前了解全县13个乡镇看,专职在编文化干部仅有不到20人,且有些还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文化活动场所档次较低,设备器材落后,与实际

5 需求尚有一定距离。由于受基础条件的影响,加之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引导,目前在许多村,农民在业余时间,除了看看电视、玩玩棋牌外,很少有其他文化活动,有的村即使在重大节庆时搞点活动,也大多是因参加上级举办的汇演或比赛而为之。每年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活动,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

4、农民的文化素质还偏低。有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我县目前农村层面看,中青年大都外出务工或搬入城镇居住,常住农村的人口中有近60%是50多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推进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结以上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县目前农村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灵活运用好政府网站、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广播喇叭等现代传媒,不断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率和参与率。二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继续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新人(事)评选”等活动,培养和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并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一种见贤思齐、文明向上的风尚。东王集镇韩圩、合兴、元邦等村这方面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三要在规划上下功夫。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根据各村环境特点、经济基础和群众意愿,按照因村制宜的原则分步实施。

3、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县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投入;县、乡财政要真正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盘子,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发动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赞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7 在盘活闲置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增加“花色品种”,加大建设颇受群众喜爱的休闲广场等基础文化设施。第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坚持把经常性、分散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要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三,要进一步坚持挖掘、整理和利用我县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和其他文化,让乡风文明从这些文化瑰宝中汲取营养,增加活力。

4、制定中长期大规模培训规划,实施以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的教育工程。在此次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级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全县农民三年或五年培训规划,坚持按照县委县府领导、职能部门指导、乡村具体运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紧扣农民生产生活所急、所需、所盼,全面开展如农村形势政策、农村伦理道德、农村法律知识、农村涉农产业技能、农村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干部培训等若干个专题项目,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师资、经费等保障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使培训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5、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县、乡、村三级都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农

8 村乡风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尽快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管理运行程序。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好用心抓的问题。通过签订相关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切实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成绩与干部的评先树优、升职晋级和物质待遇直接挂钩。四是要建立健全梯次推进机制,解决好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县乡镇各村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班子状况、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在创建目标上应体现差别,区分层次,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对于一类村,引导他们出经验、创名牌,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明星村”迈进;对于二类村,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特别对于经济薄弱村,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奋起直追,从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事情着手,重点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9

第二篇: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湖南省xx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风文明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

一、找准关键问题,有的放矢整治

xx市地处洞庭湖平原,经济相对活跃,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农村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人情开支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因“情”致贫,党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对此,市委高度重视,把社会风气专项整治作为一件大事,由市委书记挂帅,纪检机关和组织、政法、民政、文化等部门参与,组成3个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题调研,梳理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通过调研,市委深刻认识到,抓好基层治理,关键靠基层组织;匡正社会风气,关键靠党建引领。在此认识基础上,部署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各级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下发专门文件,突出移风易俗,明确整治内容。坚持把专项整治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合起来,与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行动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强化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市县乡村组联点包片制度,每月调度、每季点评,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高压态势,构建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二、抓住关键力量,做好示范带动

撼山易,易俗难。为坚决扭转农村社会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岳阳市委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履责担当、率先垂范,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一是从领导干部抓起。出台领导干部“治陋习、树新风”“十不准”规定,提出“不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不参与打牌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大操大办酒宴”等要求,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既遵纪守规、以身作则,又联点包片、联亲带友,明确帮带和督促责任。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规定和引领亲友自觉践行新风正气等情况纳入个人述职述德述廉和年度考核内容,开展民主评议,严格奖惩落实;把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县市区委书记和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严考真述实评促进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从公职人员管起。全面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婚丧嫁娶申报制度,规定凡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无论编内编外,无论职务高低,办理婚丧宴请一律及时向单位申报,报告宴请范围、参与人数、酒席场地等事项,并签订承诺书,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承诺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摆阔。对违反规定和承诺的予以严肃查处,营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去年以来,全市问责查处违规宴请的公职人员39人,形成了震慑效应。紧盯关键人物、关键时段,加强执纪监督,比如针对以往“升学宴”“谢师宴”等应接不暇的乱象,由纪检监察部门在高考前出台严禁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与的通知,基本杜绝了此类违规宴请。

三是从广大党员严起。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治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把“治陋习、树新风”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支部发倡议,党员作承诺”活动,1.4万个基层党组织发出倡议书,31.2万名党员带头公开承诺,带头申报登记,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群众树立榜样。发动党员、干部做好宣传倡导,上门入户做好思想工作,帮助群众算好人情账、经济账、精力账,带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真正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到千家万户。

三、注重关键环节,推动常态长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引领群众把新风尚、好做法树立起来,固化下来,形成制度、敦风化俗。

一是建章立制。以村党组织为主导,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并张贴到户,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比如,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对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规定,倡导群众按照统一模式和流程操办红白事,丧事一律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作为理事会成员。建立村民喜庆事宜走访慰问制度,对群众有婚丧喜庆事宜的,村“两委”或红白理事会主动衔接、真情帮助,既真心诚意表达心意,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倡导了新风正气。

二是典型引路。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党员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有正气、讲文明、带头移风易俗的优秀共产党员,由基层党委给予通报表扬。发现和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主动配合、不办宴席的群众,采取多种形式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一些村里对不办“升学宴”的奖励2000元学费,参加集体婚礼的奖励一套婚纱照,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文化引导。深入挖掘xx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忧乐精神、骆驼精神、求索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通过送戏下乡、张贴海报、赠送读物、制定动漫宣传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四种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设置村史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馆,成立“农民诗词协会”“书画协会”“鼓乐队”等群众组织,举办乡村文化节、旅游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正能量。大力开展“村霸”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赌博吸毒、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行为,扫除基层黑恶势力;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扎实整治村容村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通过持续有力的整治,xx市基层治理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仅去年以来xx市劝阻“无事酒”3.8万多件,节约开支22亿元,人均减少人情开支近4000元。城乡基层呈现出“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干劲足”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人居环境美、自然生态美、文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第三篇:“提升乡风文明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宣讲报告

“提升乡风文明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宣讲报告

**自治旗委讲师团

**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乡风文明的保障作用,正确认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必修课。

一、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

精准扶贫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总书记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精华、智慧结晶,是为民情怀的高度集中体现。总书记自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曾先后到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福建、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四川、甘肃和新疆、青海等各省市区农村考察调研,了解农村的发展建设和农村群众的生活状况,他在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中对农村、农民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梁家河插队。一个15岁的孩子,突然从大城市来到小村庄,面对身体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被打倒,没有因为苦闷而消沉,而是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农村生活、深切了解农民生活现状后,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1974年1月,不满21岁的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的村民修建了四个大坝,挖了水井,修建了沼气池,甚至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告别了吃不饱饭的生活,不仅衣食无忧,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县任职。针对当时正定“高产穷县”的实际,他提出“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正定是我国北方粮食高产县,头戴高产的帽子,其实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习近平当时给中央写信,反映了这个高征购问题,国家给减掉了2800万斤的征购任务。这对正定来说是一个减负。减负后,习近平一直思考让正定的老百姓怎么能富起来,1981年底正定县人均收入每天只有4角钱,农民辛苦干一年,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够。在他的推动下,“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为正定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在担任县委书记后,习近平又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让正定全面摆脱“高产穷县”的帽子,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到宁德3个月后,习近平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村屯。他当时第一次作报告就提出来,“当官不要想发财,发财不要在这里当官”,之后,他提出并倡导实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全力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在习近平离开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012年底,习近平专程来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坐下来同村民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村民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鼓励村民增强脱贫的信心。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冒严寒,踏冰雪,来到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了解生活情况。问到:“小孩上学远远?”“看病、购物方便不方便?”“家里养了多少只羊、多少匹马?”“收入怎么样?”总书记问得很细。2016年8月22日总书记来到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在村民家中,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进展,关心火炕取暖效果。

从总书记的工作经历和调研足迹,我们可以看出,从梁家河的村支部书记,到如今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无论职位如何变迁,在总书记心中,农村建的好不好、农民过得富不富是头等大事。这40年基层的工作经历和一心为民的领袖情怀,为他精准扶贫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也正是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和战略的提出为中国近6亿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刻认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深刻认识这20个字的总体要求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突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就是其“魂”,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保障。只有抓好、做好乡风文明这个保障,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个人养成好习惯,乡村形成好风气”。

一是学习先行,凝聚乡风正能量。俗话说“宁可肚子空,不能脑子空”。村民平日里活多、忙,但一定不要忽视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国家大事和重要政策。村委会的学习讲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村委要建好用好“学习讲堂”。村委会的干部要带头讲,也可以从村民中选拔能讲、善讲的百姓名嘴,走上学习讲堂讲台,分享致富经验、宣讲政策,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确保宣讲常态化,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宣讲,既讲国家政策,又讲致富经验,既讲大政方针,又讲先进典型,努力把学习讲堂打造成村民理论政策学习的新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振广大农猎民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和热情。

二是活动引领,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广泛开展的文明家庭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评选、设立的善行义举榜等活动,都是提升乡风文明很好的载体,

要引领村民积极参与,增强凝聚力、提升精神面貌、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大行动”,各村要力争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部村规民约、一个红白理事会、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组家风家训、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批文明示范户、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支志愿服务队”,让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三是移风易俗,倡导新型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也是脱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能致富、不返贫的基础所在。

一要摒弃结婚高额彩礼。结婚送彩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有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孩子找不到对象,结不起婚的现象时有发生,房子、车子和彩礼全部下来要花掉一个农民一辈子的积蓄,好不容易脱贫的家庭,孩子一结婚又返贫。高额彩礼的危害有三点:一则增加父母生活压力。一般来说,每个家庭为儿子结婚都要负债,通常这笔债务儿子是不负责偿还的,最后往往由男方父母承担。父母在竭尽全力把子女抚养成人的同时,还要倾其所有帮助子女成家立业,俨然是被“二度剥削”了。二则影响年轻人感情。因为高额的彩礼,不少男方不堪重负,一些过度的要求甚至给原本美好的感情留下了阴影。三则不利于年轻人奋斗成长。有时,女方父母彩礼又转赠给小两口,年轻人结婚后就有房、有车、有存款,为生活奋斗、打拼的动力就会大大减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利于年轻人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此风不宜涨。

二要厚养薄葬。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都是古人劝人行孝的名言。趁着父母健在时,尽己所能回报养育之恩,顺着父母的意愿行事,这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老人活着时不善待,去世后又大操大办,只会劳民伤财。

三要拒绝礼金攀比。遇到红白喜事礼金互相攀比;更有青壮年劳动力整天酗酒、打牌赌博;个别村民信奉封建迷信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应该摒弃的陋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移风移俗和树文明新风显得尤其重要。各级党委、党组织要积极与文明办配合,狠抓树文明新风建设。在群众中要紧盯党员干部、大户能人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特别是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思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引导党员干部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四是抓好家风建设,筑好乡风民风的基石。树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理念,引导广大老百姓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家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有这样一个关于家风的例子,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好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可以让家族忠孝、和睦、尊老爱幼的家族文化和淳朴民风代代相传,而且能够有力强化乡风文明的“内核”。家风建设抓好了,就是抓住了乡风文明的“牛鼻子”。

五是庭院整治,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环境卫生是村民身边的小事,更是整个村里的大事。整洁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是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垃圾乱倒、禽畜乱跑、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还很普遍,要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运行机制,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和整治门前院后环境卫生,做到农村民房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农器具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

三、

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部署,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减少了将近9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村从12.8万个减少到2.6万个,有10万个贫困村已经脱贫退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减贫行动的楷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乡村振兴,让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最终目的。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实施好乡村振兴,才能让乡村更美,从而建设好美丽的中国。**自治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县,农村猎区基础条件差,产业水平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贫困发生率较高。我旗的脱贫攻坚战目标是到2019年底,

全旗未脱贫人口805户1626人全部脱贫、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旗摘帽。全旗的干部群众要团结一心,继续发扬苦、不怕难的精神,一起努力啃下硬骨头,坚决打赢我旗的脱贫攻坚战,确保决胜之年必须决胜,用我们的脱贫成绩为国庆70周年献礼。

四、深刻认识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振兴乡村,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作为保障,党员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当前,结合“**”主题教育,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以学习讲堂、文化活动室等为阵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员组织生活,做活“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发挥模范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党员,紧紧地把群众凝聚在身边,形成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出倡议:

一要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在生活中,给予老人足够的精神慰藉,满足老人的正常物质需求。在办理丧事时,自觉摒弃在公共场所搭建灵棚、高音播放哀乐、撒纸钱烧纸扎冥币、大肆燃放烟花爆竹、大摆宴席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做社会新风的建设者!

二要崇尚节俭,婚事新办。提倡适度办婚礼、节俭过日子,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攀比成风、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力戒恶俗闹婚,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倡树婚事新办新风尚。

三要破旧立新,倡树新风。提倡在办理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事宜时,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通知、收受礼金、大摆筵席、铺张浪费,自觉抵制相互攀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涵养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第四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乡民变市民”引领新农村建设

__乡地处__城郊,辖33个村,5.6万余人,乡域面积89.7平方公里。__交通发达、信息灵通,人民群众生活富裕、思想活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狠抓乡风文明建设,使全乡上下呈现出一派祥和文明、和谐繁荣的景象。

、基本做法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及早给各村各部门指明抓好此项工作的思路,乡党委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实施“乡民变市民”工程,并将工作重点细化为“四个五”,即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灶、改圈;五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网络;五治:治污染、治垃圾、治治安、治愚昧、治赌博;五入户:党的政策入户、先进文化入户、致富信息入户、实用技术入户、文明习惯入户。全乡各村各单位统一认识,完善硬件、深化教育、兴办活动、比学赶超,掀起了乡风文明创建的热潮。

一是改善环境,扩张示范力。

始终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狠抓硬件建设,创造现代化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有序、舒适的环境。一是建设好村组道路。近两年来,全乡已硬化县乡道8公里、村道35公里,带动群众自发地把水泥路接进了户,真正做到“举步脚无泥”。二是搞好农电改造。争取电力部门投入,发动群众集资,有90的村已全面完成农网改造,一改过去“冰箱常断电、空调带不动、电价居高不下”的状况,许多农户添置了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家电,大大提高了生产生活质量。三是抓好通讯到村建设。电信、有线电视入村率100,全乡有线电话普及率50,手机使用率25,有线电视用户1000多户,宽带用户100余户,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天下事。四是以“五改一配套”为载体,发动群众搞好家庭硬件建设。许多农户室内搞了装修,庭院搞了绿化,养成了进屋换鞋、如厕冲水等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全乡共建有沼气池2000多个,真正实现“生厨灶无烟”。

二是深化教育,形成感染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营造文明的乡风,关键在教育。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乡风。__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农民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移风易俗。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以传统美德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和以良好习俗为核心的自身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各个村都完善了村规民约,新塘等村还创作出《明荣知耻歌》《计划生育歌》等,利用快板、腰鼓等大力宣传。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文明素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做到每村培养一个带头人,每户培养一个当家人。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今年以来,全乡共举办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学习讲座120余次,参加人员8000多人次。三是深化法制教育,强化群众法律意识。

三是建设阵地,拓展影响力。

__市百里文化长廊首起__乡,乡党委政府以其为轴心,以长永线、别银线为骨架,配置黑板报,每年悬挂横幅100多条,书写石灰标语200多条,张贴宣传标语上千条。地处长丰的乡万册图书馆,藏书12000多册,每年接待读者1万多人次,成为文化长廊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到各种信息,让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精神家喻户晓,从1997年开始,坚持编印《__通讯》,并印发到全乡各户,至今已编发了40期50多万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眼耳鼻。各村健全了老协、计生协、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相应地成立了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宣传文化阵地。新村村建设了一条900米的新风街,街的两边有远景规划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级文明、卫生评比情况等十项内容;建立了新村村级文化活动室,添置了乒乓球台、羽毛球拍、象棋、跳棋、书刊、杂志等文化设施。全乡文艺队伍门类齐全,新塘、石江、新村、大桥、石竹、王塘等村先后建立了腰鼓队,花亭村建立了花棍队,西北、横洲、定坨等村的中西乐队也享誉全市,建立了浒洲、三湘村为主的杂技团,乡村二级共有各类文艺队伍近30支。

四是兴办活动,增强吸引力。

近年来,__乡按照“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围绕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活动。紧紧围绕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开展一系列象爱国主义电影放映,公民道德规范学习,普法活动,双文明户评比,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新塘村每年进行五好家庭评比,还定期对全村农户进行卫生检查,并评

定等次,公布全村;今年又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扶贫帮困等活动。二是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开展活动。根据群众需要,积极举办各种培训,搞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三八”、“五四”、“六一”、“七一”、重阳、国庆等节日,开展好融学习、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去年9月底,成功地举办了“长红杯”__首届文化艺术节,历时一周,包括书画展览

、文艺巡游、电影放映、综合晚会等内容,近2万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今年6月,举办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通过预赛、决赛,来自机关、学区、企业、农村的选手纷纷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在全乡掀起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五是健全机制,加大引导力。

为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我乡专门成立了乡风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各村也相应建立了文明创建工作小组,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并配备一名政治强、有一定业务水平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宣传文化员。乡与各单位、各村签订《乡风文明创建目标责任书》,把乡党委政府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坚持做到把文明创建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各村健全了《村规民约》等条约、制度,保证了乡风文明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全乡广泛开展了各种创建、评比、表彰工作,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如:“双文明户”、“五好家庭”、平安村创建、文明经营户、诚信企业创建、“十佳村干贤内助”、“巾帼能人”、“卫生整洁家居”等评比活动。对评比出的先进,政府予以公开表彰奖励,营造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初步成效

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通过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学文化、学科技的多了,求神占卜、赌博酗酒的少了;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多了,游手好闲、寻衅滋事的少了;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多了,打架斗嘴、无事生非的少了,全乡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提高了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小小的黑板报和《__通讯》既反映时事政策、农技、法制、科学、卫生常识,又有本村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批评和表扬,成了村民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的阵地。各类培训活动,促进了科技兴农热潮,形成广大农民求知育才的良好氛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陶冶了村民情操,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和睦交往。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促进了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村风民德发扬光大,出现了为改善村容村貌捐款捐物,献计献策,义务劳动的良好风气。活动阵地还能较好地培养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

二是提高了人们的法制水平,促进了民主管理的不断规范。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示范,全乡群众创新思想异常活跃,法规水平稳步提高,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乡党委因势利导,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主权利。各村订立了村民自治章程,规范村民代表议事规则和村、组工作管理办法,以及村组公益事业实施和管理办法,定期搞好村务、财务公开。现在,全乡的民主法制气氛浓厚,依法依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逐渐普及,各项工作得到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是提高了人们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群众靠科技致富的本领,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上了强心针,增大了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原动力。2005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亿元,五年连续上台阶,完成国地两税1315万元,年均增长36.8,实现五年翻两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9元,较2000年增长2601元,年均递增16.8。

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开了局,起了步,同党和人民的要求,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受农村人才、知识层次、文化基础、生活习惯及村级经济等各种制约,我们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乡风文明建设力度,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更好的氛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共__乡委员会

__乡人民政府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来源于,欢迎阅读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第五篇: 建设美丽乡村 引领乡风文明

建设美丽乡村引领乡风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富裕,不仅是洁净,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彬彬有礼,才是宜居乡村。近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揉合在一起,整合力量,整体推进,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引导农民努力构建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倾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品牌,并以此为引领,推动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优化设计规划引领美丽乡村

XX年,全省“绿满荆楚”试点项目落户我镇。镇委、镇政府抢抓机遇,谋定而动,坚持抓好顶层设计,从高处起点,从大处着笔,统筹谋划,统一推进,把绿色乡村工程融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盘子中谋篇布局,确定以***、***、***、***、***等5个村为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并组织试点村主要负责人赴江苏高淳、吴中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拓宽思路,提升境界,涵养崇优尚 美的精神品位。请上海清境集团派出精英团队,实地勘察地形物貌,借鉴江浙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作法,结合我镇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精心编制了《***镇绿色乡村建设规划》。规划以感悟田园乡村文化、构筑乡村绿色梦想为主题,在试点区域内着力打造“八卦桔林区、名人故居区、风水村落区、梯田竹林区、民间工艺区”和串联多个村落的邻里休闲互动散步道的“五区一带”,实施十大工程,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在***村的***湾、***村的***、***村的***……,随意走进这些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自然村落,都会沉醉于眼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之中。宽敞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道路两旁新植的香樟、栾树等景观林木舒枝展叶,生机盎然;竹树掩映之下的一幢幢小楼,一色的青砖黛瓦,斗拱飞檐,全是按“民国风情”特色改造而成;门前花园、绿色斑块倒映在清澈见底的门口塘里,与水面上的“人工浮岛”相映成趣;孩子们三五成群,正在村前小广场的儿童娱乐器材上嬉妈玩耍……。村庄净了、绿了、亮了、美了,从大伯、大娘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上足以看出群众的顺心、放心和舒心。今年,我们又乘势而上,将王家岗、李家湾、范家岗3个村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了示范效应。

环境塑形新风引领美丽乡村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村庄的文明变化,最先的突破口同样是村容村貌。

***村的日间照料中心,由50多米的仿古廊道导引而入。廊道的天花板上绘着精美的二十四孝图和书画作品“仰头至孝”,王家岗村人的传统美德,如今成了最新的风景。

***的山墙上,昔日满眼的“牛皮癣”广告墙变成了靓丽精美的“文化墙”。“农民画”画的是“家庭和睦人增寿,老少健康合家欢”,“笑脸墙”展示的是“种田不交税,上学免学费,看病有农合,物资真实惠”的幸福生活。

邻里互动散步道旁,矗立着一根根如华表般精美的标识杆,“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和”等传统文化元素篆刻在标识杆上,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的一溜空地上,安放着24节令墩,“立春”、“雨水”……,相关的节令常识都彩绘在上,让人们重拾日渐淡忘的24节气,适时提醒人们按季节安排农事,依时令调节生活。

“我孙子昨天非要给我洗脚,说是跟墙上的娃娃学的”。龙老汉得意地和同伴闲聊。“以前到了忙时,满湾到处堆满草堆,现在村子这么漂亮,谁都不好意思乱堆了”。保洁员***赞不绝口。

几年来的环境整治功到自然成,全镇26个村村容村貌 变化巨大,农民不仅从整治中提升了生活质量,更明显的变化是从村庄环境的变化中,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环境整治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塑造了村美业兴民富的新气象。XX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5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7976元,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3.2%,

道德润物,新风植根美丽乡村

外化于形,更需内化于心。

近年来,我镇流行着“四多四少”新气象:活动健身的人多了,烧香迷信的人少了;关心集体事情的人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多了,争争吵吵邻里纠纷少了。“四多四少”新风背后有一套润物无声的法则。几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是:硬说教不如巧润物,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彰显红色文化,以党的创始人,革命烈士***为依托,致力于打造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新建占地180亩的“两园一区”公园景观,修通了1200米红色旅游公路。依托故居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烈士事迹展览和历史场景重现等,加强红色文化熏陶。

彰显乡土文化,成立“农民诗歌协会”、“孝亲协会”、“腰鼓队”、“舞蹈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娱乐活动,把风俗民情融入到文化大院、文化礼堂建设,让农村道 德建设植根乡土,广接地气。

彰显文明新风,在全镇连续10年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酿造了浓厚的争星夺星氛围。全镇8187户,已创建十星级农户3718户,占总户数的45.4%,其他各类星户遍布全镇,同时广泛开展“评家风”、“评村风”活动,在“孝亲”、“明德”上深下功夫,评选身边的“微典型”,为凡人善举立传,让农民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感受文明的新力量。

就是这套深挖特色,因地制宜的办法,使我镇26个文化礼堂和11个文化大院成为了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让文明新风接上芬芳地气,让乡村群众共建文明,共襄盛举。

上一篇:消防通风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新房验房收房最牛经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