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调研材料

2022-07-20

第一篇:乡风文明调研材料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 1 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元邦、伊东等村开展的未成年“八礼四仪”“三字经”教育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金点子方案等。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借助近几年省、市星级文体馆、站创建等,市、县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的机遇,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80%的村安装健身路径、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类体育设施、晚间全民健身点发展到近70多个;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市两级建设标准;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竞技、卫生、法律等各种活动达到数百场次。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良好乡风民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基层创建活动深化,各类文明新风典型大量涌现。近几年,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相继实施了“文明村镇”、“四城同创”等创建工程;积极弘扬善德功德典型,

2 精心培树和挖掘“最美东王集人”、“好儿媳”、“好公婆”等“好人”典型,努力聚集社会正能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效。全镇上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典型。东王集镇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韩圩、合兴、元邦三村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村荣誉称号;韩圩村村民王兴萍勇救落水儿童,先后荣获连云港市首届道德模范、江苏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元邦村村民尹士荣恪守诚信,替子还债,先后获得“2016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信义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勇救落水儿童好少年王祖帅先后获得“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6美德少年提名奖”、县“好人园”首批入园人选、市第五届“十佳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退休教师王春雨退休不退色乐于奉献,先后获得“江苏好人”、第三届“港城网络善行榜”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还有众多“好人”荣获县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我镇已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有5人入选江苏“好人”、省先进工作者、劳模;有8人入选市“好人”,有1人入选县“好人”,有20余人入选镇“好人”,数百人入选村“好人”。这些众多“好人”典型一直成为东王集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和行为标杆。

4、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扎实,乡荣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几年来,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整顿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突出解决了农村“十乱”等问题;着力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东王集镇近几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从强化长效管理入手,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全镇先后

3 有近30个自然庄被列入省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庄。按照省级整治村标准要求,镇党委政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措施力度、实施典型引路和样板示范等举措,对各个重点村庄实施全方位的清理整治,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仅从2017年以来,东王集镇就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座,新建公厕4座,改造3座,修复破损道路3公里,沟渠整治13500米,新增路灯300余盏,铺设下水道3500米,垃圾池改造70余个,墙体粉刷12余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对全镇“六小”行业集中整治,出动3000余人次、大小车辆100余台次;拆除乱搭乱建1500余平方米,清理店外经营185余起,整治背街小巷36条,设置机动车停车位248个,新投放垃圾桶3000余只;完成污水管网一期改造工程6000余米,增强垃圾中转站实现日处理垃圾3.5吨,基本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近几年,元邦、韩圩等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全村范围强力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打造文明卫生示范村。元邦村先后荣获“连云港市生态村”、“县高效农业先进村”、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四大门”自然庄获得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等荣誉。

二、当前我县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直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也可以说是透视乡风可以感知一方百姓的道德修养、法制意识和文化品位。以我们东王集镇为例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乡风 4 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调查发现,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基层领导认识还不完全到位。重点是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大多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同时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力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从目前我县实际情况看,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全面形成,仅靠少数职能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当然

2、目前农村社会风气主要还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因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不同思潮的激荡,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农民群众把打牌赌博当作了主要的娱乐方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与需求还存在距离。一方面,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辅导力量严重不足。从目前了解全县13个乡镇看,专职在编文化干部仅有不到20人,且有些还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文化活动场所档次较低,设备器材落后,与实际

5 需求尚有一定距离。由于受基础条件的影响,加之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引导,目前在许多村,农民在业余时间,除了看看电视、玩玩棋牌外,很少有其他文化活动,有的村即使在重大节庆时搞点活动,也大多是因参加上级举办的汇演或比赛而为之。每年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活动,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

4、农民的文化素质还偏低。有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我县目前农村层面看,中青年大都外出务工或搬入城镇居住,常住农村的人口中有近60%是50多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推进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结以上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县目前农村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灵活运用好政府网站、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广播喇叭等现代传媒,不断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率和参与率。二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继续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新人(事)评选”等活动,培养和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并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一种见贤思齐、文明向上的风尚。东王集镇韩圩、合兴、元邦等村这方面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三要在规划上下功夫。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根据各村环境特点、经济基础和群众意愿,按照因村制宜的原则分步实施。

3、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县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投入;县、乡财政要真正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盘子,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发动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赞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7 在盘活闲置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增加“花色品种”,加大建设颇受群众喜爱的休闲广场等基础文化设施。第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坚持把经常性、分散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要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三,要进一步坚持挖掘、整理和利用我县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和其他文化,让乡风文明从这些文化瑰宝中汲取营养,增加活力。

4、制定中长期大规模培训规划,实施以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的教育工程。在此次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级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全县农民三年或五年培训规划,坚持按照县委县府领导、职能部门指导、乡村具体运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紧扣农民生产生活所急、所需、所盼,全面开展如农村形势政策、农村伦理道德、农村法律知识、农村涉农产业技能、农村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干部培训等若干个专题项目,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师资、经费等保障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使培训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5、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县、乡、村三级都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农

8 村乡风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尽快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管理运行程序。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好用心抓的问题。通过签订相关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切实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成绩与干部的评先树优、升职晋级和物质待遇直接挂钩。四是要建立健全梯次推进机制,解决好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县乡镇各村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班子状况、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在创建目标上应体现差别,区分层次,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对于一类村,引导他们出经验、创名牌,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明星村”迈进;对于二类村,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特别对于经济薄弱村,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奋起直追,从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事情着手,重点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9

第二篇:乡风文明示范村申报材料

乡风文明示范村

工 作 台 帐

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申请报告

八里村以丘陵地貌为主,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户籍人口626人,外来人口约200人。共有村民小组五个,村民代表30名,党员36名,地域面积130000平方米,耕地面积700余亩,山林面积800余亩,全村耕地都进行了土地流转,以种植葡萄、甘蔗、毛芋等经济作物为主。村内有企业6家,主要以针织加工为主,村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950万元,人均收入约11000元。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事业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村两委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创建“乡风文明村”,经过考核成为我市首批“乡风文明村”,为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成效,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我村认真开展“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申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开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家园”活动,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我村文明建设步伐,富民强村,并结合我村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必然要求。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村成立了“以党支部负责人、村主任为正、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及相关配套成员的作用,按照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分工负责。根据上吴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落实建创建任务,努力把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工作落到实处。

2.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发挥监委会的作用。

加强村务、党务的公开工作力度,特别是对重大工作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决策。对村财务坚持民主理财制度,按时进行公开公示,增加了透明度,在经济上做到“群众明白、。八里村不断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十分重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村监会机构人员直接由村民代表选出,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大大地提高了村监会的工作职能,每季度专门开会研究讨论改进村监委会工作,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村监委会组织健全,成员分工明确,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监委会履行职责,准时列席村两委重要会议,台帐记录准确及时,深得群众信任。一年来,监委会共参加村各类会议27次,其中监委会主任列席党支部会议6次,监委会全体成员参加村“两委”会议或扩大会议30次。 干部清白”。

3.实行村干部分工和包挂制度。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实行分工负责制,同时包挂各村民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抓好政策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包括组织进行远程教育,经常不断地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健全的组织,完善的管理制度,村干部服务周到热情,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基础。通过不断努力村内道路实现了全部硬化,整修了村内排水沟现已全部盖板化,彻底解决污水横流的局面,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全村进行整体彻底绿化,各条街道都安装路灯,主要巷道十字安装高亮照明灯。

文化硬件建设:村里建有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电视、乒乓球室。建有室外的文体活动场地灯光篮球场(村里经常组织篮球比赛),添置了多套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有各种书籍包括与农业有关的书籍,还有各类报刊杂志。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葡萄、毛芋是我村的拳头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无公害产品价格一路走高,村民培育种植无公害水果、作物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在邻村杨梅大村的带动影响下,杨梅也成了我村的主要经济作物,经济效益显著。村里有许多中老年人,针对这部分劳动力村里引进来料加工工厂,增加村民的收入。村两委会积极扶持,提供后勤保障,搞好长效服务,努力使经济发展有新飞跃。今年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美化环境,开展规范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实施优质管理,营造优良秩序

1.我村在整治村容村貌,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大投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村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党支部负责人、村主任为正、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村内新增垃圾桶,实现一户一桶,并聘有专职保洁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管理机制;改造自来水,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进行了污水改造工程建设,实现雨污水分流;投资采购各类花卉苗木以绿化彩化村庄。农业生产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地膜回收率达到100%。

3.目前村内正进行空心村改造,大量破旧房屋已拆除,村内环境进一步提高。村内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制度。近年来,我村全面实施秸杆禁烧计划,今年无一例秸杆焚烧事情发生,实现了秸杆还田综合利用。牲畜全部实行圈养。村内沟塘河渠已全部净化,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1.八里村以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为目标,积极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工程,加强村活动室、阅报栏、科普宣传栏等阵地建设,投资8万余元的110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室已投入使用,完善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评先树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了村民的文化视野。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帮助家庭成员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家庭和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开展“治理脏、乱、差,文明家庭”活动;开展评选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儿女、好邻居和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2.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两委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领导班子,建立专业队伍,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全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促进了全村的文明和谐。村两委筹措资金3000余元,添置服装、乐器,成立了15人的秧歌队,并大力支持村老年协会和老年体协开展活动,在端午、中秋期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艺表演,活跃了节日气氛,吸引了游客、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深入进行创建安全文明村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依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提高群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领导,建立组织,配备专职妇女干部,以人为本,积极服务育龄妇女,免费查病查体,做她们的贴心人。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继续保持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村和示范村称号。

通过全体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上吴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工作蓬勃发展,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成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项惠民工程,相信在上吴村两委的带领下,在造就“现代农业、文明村风、新型农民”道路上将大展宏图,在崛起中腾飞。

八里村村委会 2012年11月

第三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怎样把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摆上位置,切合实际抓关键,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相合拍,相融入,充分发挥其“灵魂工程”的引领作用,是我们在理论上要思考、实践中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推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侧重的是乡风,落脚在文明。结合我镇实际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这样才能明确思路,切实推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全镇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趋势。

农民的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求变、思富、创业成为时尚的主流。目前,私营经济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创业成为骨干力量。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先锋典型引领的影响日益突出。他们热心为民、爱家乡、爱集体、爱事业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也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推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意识增强,社会主义的诚信、和睦、互助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和文明家庭。我镇被评为全县文明乡镇,朱河、辛冲等村评为县级文明村,财政所、林业站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这些先进典型在全镇面上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强,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

关心村务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意识增强,管理民主、互谅互解形成新的氛围。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村务公开和干部下访,社会大调解机制逐步完善,信访终结评议情暖上访户,有力地引导了民风建设。

存在的问题

我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发展还很不平衡,薄弱环节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仍然严重。部分青年农民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比上一辈有所弱化,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

农民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玩牌、打麻将”成为“娱乐”的主要形式。村一级受财力限制,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农村打麻将、斗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戏称为一道“风景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现在农民真是怪,不种菜园去买菜,不积土肥化肥代,热心麻将和扑克。”特别是一些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回乡过年,打麻将从一般的娱乐活动发展到聚众赌博,一晚少则输赢几千元,多的上万元,既伤了民财,也毒害了社会风气。

部分农村长期存在的陋习改观不大。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存在。例如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出门都要选黄道吉日。大操大办之风趋盛。少数农民过生日、满月、上梁、参军、乔迁都要请客送礼,操办一个婚事,往往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一般农户葬礼消费少则万元,多则达到五六万元。

农民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国家观念、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薄。部分农民吃苦耐劳、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有所丢失。特别是在对待“一老一小”的态度上迥然不同,对待小的,疼爱呵护,要风给风,要雨给雨;而对待自己的祖辈、父辈的赡养问题,则斤斤计较,精神上的慰藉更是一句空话。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趋强烈相比,一些农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滞后。比如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很难收取。 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部分地区造成较坏影响。因土地、林地、建房、扶贫、婚姻等民事纠纷较多,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乡风文明存在的问题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分析民情,了解民意,是我们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舆情机制,站在全局高度,认清问题,把握要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封建残余死灰复燃,大力弘扬新人新事新风尚,使乡风文明建设富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有位有为,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乡风文明的引领

乡风文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到真正摆上位置,就要在认识上、工作手段和机制上有新的思考,新的建树。

1、要有新的认识。乡风文明内涵十分深刻,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思想状态、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等,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几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村,经济发展就好;反之,不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不仅民风受损,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克服“软任务”、“自然成”倾向,坚持摆上位置,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作用。

2、要有新的改进。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和效果的统一上有差距。在部分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往往比较“虚”,工作的抓手仅靠组织活动,有时容易造成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广大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要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外部大环境,努力地改进创新,思考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教育的影响力。有的村着力深化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将每条通村道路的建设规划、资金筹措、质量监督都交由村民议事确定,工程招标通过镇招标平台,热点问题的处理使群众满意、放心,这些都会为我们方法手段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4、要有新的考核。当前,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考核标准很难量化,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软任务没有强措施,工作上弹性太大。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完善考核体系、实施硬性约束是不可少的。我们要不断总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注重看建设的过程,看乡风文明的成果,将考核结果纳入村、部门综合考核,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重过程重实效,抓住重点突破,着力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坚持重过程、重实效,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进镇乡风文明建设。

1、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一是突出与发展主旋律相合拍,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以历史文化、创业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激发全镇上下爱家乡、创事业的动力,形成全民创业的局面。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着力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功效。引导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自觉地扬美抑丑,扬善惩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三是坚持与农民群众道德实践的特点相适应,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组织知荣明耻进农村活动,倡导“树新风、弃陋习”,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2、把加强农民教育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建设乡风文明关键在人,根本的是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创业的现代农民。在教育的内容设计上,始终把就业创业的观念教育摆在首位,解决好想就业创业的问题;坚持把实用技能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解决好能就业创业的问题。在教育对象的把握上,紧扣重点对象,突出基层党员干部、专业大户和青年农民三类群体,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在载体形式的创新上,要致力把信息指导、典型引路、帮扶推进作为主要手段,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每年镇村都要开展很多农村实用技术及就业技能培训班。

3、把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以文明新村、十星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弘扬正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团结稳定的社会人际关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4、把实施环境育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与村容整洁的要求紧密配合,围绕环境育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主要是在两方面着力: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为载体和突破口,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优化环境建设,自觉为创造优美洁净的农村人居环境出力。同时动员鼓励本村能人、富商、老板自愿捐资赞助,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另一方面,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整洁,做有心人,当建设者。倡导全社会人人维护生活环境,人人与破坏行为作斗争,相互监督,相互教育,长期坚持。

5、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减小农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文化的提升;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一是本着“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规划,逐步健全文化设施,让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这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些村建设了农民文化广场,各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广场舞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体现,以开展“送黄梅戏”、“送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计生等内容寓教于乐,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

6、把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从农村实际出发,注重抓落实见实效,切忌形式主义,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针对农民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案例说事”的宣传力度,明确教育导向,让群众在接受教育中得到提高。三是引导广大农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积极制定村民公约、乡规民约,促进自觉遵守。

7、把实施典型引路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先进典型具有凝聚效应、示范效应、教化效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法的榜样。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群众身边选典型,注重群众公认,依靠群众推选,树立一批有感人魅力、有不同层次、有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争当道德模范、文明诚信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邻居等,使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千家万户。向学生宣传传统家风家训,不断提高下一代乡风文明意识,起到以子女带动父母、以个人带动家庭的良好作用。朱河村就把“朱子家训”铭刻于朱氏宗祠,大力倡导孝善美德,引导村民形成人人学孝善、行孝善的深厚氛围。弘扬传统美德,构建父母慈爱、儿女孝顺的和谐家庭关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对照典型找差距,触动思想,见诸行动,激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激情,进而在整个农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风尚,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第四篇: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风文明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

一、找准关键问题,有的放矢整治

岳阳市地处洞庭湖平原,经济相对活跃,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农村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人情开支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因“情”致贫,党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对此,市委高度重视,把社会风气专项整治作为一件大事,由市委书记挂帅,纪检机关和组织、政法、民政、文化等部门参与,组成3个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题调研,梳理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通过调研,市委深刻认识到,抓好基层治理,关键靠基层组织;匡正社会风气,关键靠党建引领。在此认识基础上,部署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各级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下发专门文件,突出移风易俗,明确整治内容。坚持把专项整治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合起来,与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行动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强化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市县乡村组联点包片制度,每月调度、每季点评,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高压态势,构建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二、抓住关键力量,做好示范带动

撼山易,易俗难。为坚决扭转农村社会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岳阳市委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履责担当、率先垂范,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一是从领导干部抓起。出台领导干部“治陋习、树新风”“十不准”规定,提出“不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不参与打牌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大操大办酒宴”等要求,立规明纪,强化约束;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既遵纪守规、以身作则,又联点包片、联亲带友,明确帮带和督促责任。把领导干部遵守有关规定和引领亲友自觉践行新风正气等情况纳入个人述职述德述廉和考核内容,开展民主评议,严格奖惩落实;把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县市区委书记和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严考真述实评促进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从公职人员管起。全面实行国家公职人员婚丧嫁娶申报制度,规定凡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无论编内编外,无论职务高低,办理婚丧宴请一律及时向单位申报,报告宴请范围、参与人数、酒席场地等事项,并签订承诺书,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承诺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摆阔。对违反规定和承诺的予以严肃查处,营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去年以来,全市问责查处违规宴请的公职人员39人,形成了震慑效应。紧盯关键人物、关键时段,加强执纪监督,比如针对以往“升学宴”“谢师宴”等应接不暇的乱象,由纪检监察部门在高考前出台严禁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与的通知,基本杜绝了此类违规宴请。

三是从广大党员严起。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治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把“治陋习、树新风”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支部发倡议,党员作承诺”活动,1.4万个基层党组织发出倡议书,31.2万名党员带头公开承诺,带头申报登记,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群众树立榜样。发动党员、干部做好宣传倡导,上门入户做好思想工作,帮助群众算好人情账、经济账、精力账,带动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真正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到千家万户。

三、注重关键环节,推动常态长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引领群众把新风尚、好做法树立起来,固化下来,形成制度、敦风化俗。

一是建章立制。以村党组织为主导,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并张贴到户,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比如,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对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规定,倡导群众按照统一模式和流程操办红白事,丧事一律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作为理事会成员。建立村民喜庆事宜走访慰问制度,对群众有婚丧喜庆事宜的,村“两委”或红白理事会主动衔接、真情帮助,既真心诚意表达心意,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倡导了新风正气。

二是典型引路。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党员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有正气、讲文明、带头移风易俗的优秀共产党员,由基层党委给予通报表扬。发现和宣传党员群众中的善行义举,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主动配合、不办宴席的群众,采取多种形式给予物质奖励。比如,一些村里对不办“升学宴”的奖励2000元学费,参加集体婚礼的奖励一套婚纱照,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文化引导。深入挖掘岳阳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忧乐精神、骆驼精神、求索精神和平江起义革命精神,通过送戏下乡、张贴海报、赠送读物、制定动漫宣传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四种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设置村史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馆,成立“农民诗词协会”“书画协会”“鼓乐队”等群众组织,举办乡村文化节、旅游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正能量。大力开展“村霸”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赌博吸毒、非法宗教等违法犯罪行为,扫除基层黑恶势力;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扎实整治村容村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通过持续有力的整治,岳阳市基层治理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仅去年以来全市劝阻“无事酒”3.8万多件,节约开支22亿元,人均减少人情开支近4000元。城乡基层呈现出“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干劲足”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人居环境美、自然生态美、文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

第五篇: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之一,也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取向。为进一步推进南溪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摒弃陋习,崇尚文明,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2008年起,南溪县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以“每个乡镇、村建一支特色文艺队伍、乡村开辟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村级建立一批留守儿童爱心站、乡镇建设一批卫生示范场镇”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

一、因势利导,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

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南溪县深刻认识到,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影响着乡风文明的进程,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匮乏,群众文化生活贫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各级都重视对农业企业、种养殖产业的扶持,对于农村文化设施几乎没有投入,农村文化设施严重匮乏,农民劳作之余的娱乐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单调,精神生活贫乏。老年人烧香拜佛找精神寄托,有的还被邪教组织利用;年轻人不思进取,蹲茶馆打牌掷骰消磨时光。

二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风文明缺少建设主体。农村相当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经商,或从事非农产业,村里的留守人口,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即所谓“386199”部队。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同时,外出打工者的子女隔代抚养缺乏亲情关爱和正确引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成为较大的社会问题。

三是村容村貌脏乱差,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南溪县广大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有些村,今天治理,明天就乱。特别是远乡僻村,农民房前屋后、室内室外随处可见家畜家禽粪便,有的甚至人与畜禽同处一室,居住环境极为恶劣。

针对这些问题,南溪县在部分乡村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的实施意见》(南委发[2008]8号),对全县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因势利导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各乡镇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形成了以乡镇为依托、村为重点、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和活动格局,有效地把“四个一”活动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两年来,全县各乡镇按照“四个一”活动要求,共组建特色文艺队伍75支,开辟文化活动场所129个,建立留守儿童爱心站161个,特别是今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卫生示范场镇达到“优秀”等次的有10个,达到“良好”等次的有5个镇。

乡风文明建设“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对于因地制宜开辟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引导农村文化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深化了南溪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上一篇:消防验收需要资料下一篇:乡副校长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