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策划案

2022-07-21

第一篇:学术研讨会策划案

学术研讨会流程策划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研讨会流程策划。

一、学术研讨会主题

八月前确定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原则、目的,并选定研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

二、会议前准备

工作人员分为以下三组,同时进行工作

1)联络嘉宾组

1、与学院内领导、教授商讨拟定研讨会受邀人员的名单,八月一日发送邀请函,告知对方学术研讨会的时间、地点,统计可以参加研讨会的嘉宾。

2、确定与会嘉宾后,通知嘉宾研讨会的主题,请对方提前准备研讨会的发言内容。

3,、九月一日联系与会嘉宾,提醒研讨会的时间、地点。联系之前不能确定是否与会的嘉宾,询问是否能参与研讨会。

4、九月十五日再联系嘉宾,并询问抵达厦门的时间、是否需要接机、对住宿饮食是否有特殊要求等等。

5、九月二十日工作人员根据与会嘉宾的到来情况在机场、车站等地专人专车接站。

6、在预定好的九点进行来宾登记并统一安排三餐。

2)物资准备组

1、提前预定与会嘉宾的下榻酒店及三餐

2、预定和安排接站及接送嘉宾参加研讨会的车辆

3、预定研讨会要使用的会议室并确保灯光、音响、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可以使用

4、准备会议的相关资料及宣传手册,审定后印刷。

5购买赠送给与会嘉宾的纪念品

3)宣传组

1、通过传单、海报等方式在校内、院内宣传

在九月前设计好海报,审定后打印,贴在食堂前宣传栏、四号楼一楼、学生宿舍个园区宣传栏上。

2、通过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网站、厦门大学网站、微博、人人等网络工具进行宣传

2、联系校内外新闻媒体对学术研讨会进行记录和报道。

三、应急预案

1、与会嘉宾未到

与嘉宾联系并了解情况。若嘉宾有重要发言则安排其他人代述。

2、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不能使用

启用备用设备。若是都不能使用则更换会议室

3、紧急医疗

在学术研讨会过程中设立紧急医疗点,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

2、火灾地震等

在学术研讨会会议室内张贴紧急疏散路线图,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即使疏散与会人员。

第二篇:学术交流会活动策划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 术 交 流 会 策 划 书

学 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办部门:大学生科创中心 活动时间:16年11月15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 ....................................... 1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 1

三、活动主题: ....................................... 1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 1

五、活动主办部门: ................................... 1

六、活动主要内容及流程: ............................. 2

七、活动注意事项: ................................... 2

八、应对突发状况预案 ................................. 3

学术交流会

学术交流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创新精神是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将来步入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许多大学生想要参与创新比赛,弘扬创新精神,却对学术科技这一概念没有很明确的认知,对于各项竞赛的具体内容及参赛流程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无法参与其中。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大学生科技创业与创新中心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业与创新中来,共同弘扬创新精神。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大学生科技创业与创新中心的团队将总结汇报上一年的经验知识,开启新一轮的科技创业与创新活动,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加深本院大学生对学术科技竞赛的认知。同时,给对科技创业与创新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热情,增长学科知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活动主题:

第一届学术交流会暨科技创新基金启动仪式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6年11月15日晚19:00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乳品楼二楼会议厅

五、活动主办部门:

大学生科技创业与创新中心

第 1 页

共 3 页

学术交流会

六、活动主要内容及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通知汇报人员及观众按时到场;

2、邀请斯日古冷老师和王彩霞老师参加会议;

3、布置会场,添加座椅;

4、准备茶、暖壶、纸杯、杯托;

5、准备开场时的屏幕背景;

6、检查ppt及携带ppt的U盘(多准备几个U盘),准备备用电脑;

6、检查仪器,调试麦克风(备好电池)、电脑及投影仪。

(二)活动流程

1、6:30汇报人员到位,6:40观众入场,7:00老师到场;

2、由科创中心主任杨帆主持;

3、由斯日古冷老师为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致辞;

4、前五组汇报人员依次进行汇报;

5、中间休息,播放实验视频;

6、后五组汇报人员继续汇报;

7、由斯日古冷老师(王彩霞老师)为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进行总结,同时为第二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启动致辞;

8、科创中心主任杨帆讲述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要求;

9、观众有秩序退场。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汇报人员及工作人员按时到场;

第 2 页

共 3 页

学术交流会

2、注意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八、应对突发状况预案

1、投影仪故障:更换会场至博学楼209;

2、观众数目太多:把后排椅子换为长凳,长凳向学生会借(乳品楼);

3、退场时发生混乱:有序安排退场顺序,前走廊左面前四排先走,之后走廊左面后四排退场,之后走廊右面前四排、后四排依次退场;

4、秩序混乱:由科创中心工作人员在会场中进行秩序维持。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三篇: 广西大学商学院团委学术工作秘书处策划案

--- 策划人:AAA

一、 目的

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构建部门文化,加深外部对本部门的了解,提高部门的知名度。进一步稳定现有部门成员,增强成员对部门的信心及归属感,并吸收新的优秀人员,为部门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扩展部门的综合实力,提升部门的竞争力,影响力。

二、 CI策划

1. 学术工作秘书处理念识别(MI) 口号:青春活力 就属学秘 宗旨:服务至上

精神:学无止境,永远以最好的状态准备着为学术工作服务 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商院精品部门 可行性报告:

学术工作秘书处是2009年商学院团委学生会新成立的 一个部门,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部门。部门设有 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三名,干事七名,以学术工作为核心 职能,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交流与实践平台,不 定期组织讨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对有关时事热点的 研究交流,为西商学子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组织并鼓励西 商学子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去,以达到培养西商学子的学

术研究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学术底蕴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分析 研究能力的目标,使广西大学能够真正成为一所研究型大 学,这也是我们对服务至上宗旨的实践。学术问题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不懈探索,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理论,解放思想,在学术的海洋里畅游。所以,我们部门的精神就是学无止境,永远以最好的状态准备着为学术工作服务。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我们的成员人数是很少的,仅有11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学术工作的研究。相反,我们部门的成员获得了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使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部门的精英,更提高了我们的合作协调能力。如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商院精品部门”成为我们学术工作秘书处所有成员的奋斗目标。

2. 学术工作秘书处行为识别(BI) (1)部门职责 (2)部门规章制度 (3)奖惩制度 可行性报告:

履行部门职责是一个部门赖以生存的根基。学术工作秘书处的职责是:1.组织开展各项学术研究、学术报告、学术运用与实践等一系列的学术管理工作与活动;2.负责策划学术性活动,如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不定期举行学术

讲座以及其他竞赛活动;3.增强学术气氛,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向有关部门反应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术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4.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经济和管理资料,鼓励西商学子进行学术研讨和创新,负责编辑出版学术资料或期刊。

部门的规章制度又详细分为以下六种:1.部门人事及职责分布;2.工作原则;3.绩效考核;4.计划总结制度;5.请假汇报制度;6.部门成员发展流动机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使部门成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约束成员的工作行为,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增强部门的纪律性,从而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奖惩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充分调动部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增强对部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对部门成员不规则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警示作用。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更加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 3.学术工作秘书处视觉识别(VI) 标准字:商院学术工作秘书处

标准色:绿色 可行性报告:

部门的标准字采用一号加粗楷体字。一号字常被用作标题使用,大小比较合适,通过加粗使标志更加明显。而之所

以选用楷体字,是因为楷书严谨端庄,其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的行笔规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这和我们学术工作秘书处的工作性质是很相像的。学术问题从来都是很严谨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必须谨慎认真地对待,不能随意更改其步骤,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否则就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做学秘工作,就需要像楷书一样严谨端庄,严格要求,并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把工作做好。

标准色采用绿色,是因为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勃勃。而学术工作秘书处作为一个新的部门,正如绿色给人的感觉一样,蓬勃向上,散发着无限生机。同时,绿色还代表着成长、希望、青春,这完全符合目前学术工作秘书处的状态。该部门自2009年成立以来,不断地发展完善,作为一个年轻的部门,它正一步步成长起来,并且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部门。我们用绿色作为该部门的标准色,是希望学术工作秘书处能永远像绿色一样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第四篇:学术研讨会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第三届

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策 划 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一、学术研讨会宗旨

为积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撰写学术报告的能力,更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对前沿问题的了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领导及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面向沉积地质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推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为本院研究生创造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以利于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

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及形式

在平时的学习、项目以及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或者导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和发现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会当中来,与同学和学院的导师一起讨论。同时,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研究当中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也可以拿到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当中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研究会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平时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本次研讨会采取研讨与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形式可以是在研讨会上作报告,也可以提出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以及老师一起探讨。

三、学术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26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 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综合楼(地点待定)

四、邀请参会的主要人员和单位

1、邀请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领导参会。

2、邀请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会。

3、欢迎沉积地质研究院广大研究生同学参与整个活动。

4、邀请学术专家3人(暂定)

5、邀请相关学院有兴趣的研究生参加

五、学术研讨会组织及人员分工

会务组

组长:田景春、傅红

副组长:吴成喜、方朝刚、田原、王文楷

成员:刘迎松、王玉萍、万慈昡、张超、齐世超等 各组职能分工如下: 策划组(主席团、学术部):

主席团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监督协调各组成员的工作。 学术部:

1、撰写策划书,并报告主席团通过后交至院领导审查,根据领导意见修改并定稿。

2、召开筹备会议,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大致安排各部门人员分工,并安排时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分工情况,及时做出修订。

3、各部门根据分工安排将自己部门的任务分配到人后,将人员分工具体名单交至策划组。

4、中期召开学术部第二次工作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时间待定。

5、召开会议。

6、总结学术研讨会成果。

7、负责学术报告盖章。

8、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做总结。 征文组(学术部):

1、负责收集和确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导师和学生),及时对报告人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宣传组织工作。

2、制作报告人的相关文件。(学术研讨会的概况,主讲内容的简介等)。

3、督促主讲人做好PPT演示文稿,并检查是否能正常演示。

4、确定报告人场次及上场顺序。

5、做好当天的研讨的记录工作。

6、对报告人的情况和报告内容编辑成册,以便存档。

7、安排专家给大家介绍整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各专业各方向的主要负责人及相 关

老师(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要求内容包括:老师的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近年的研究成果。

8、邀请我院博士生导师2-4位在研讨会上作报告。 宣传组(文艺宣传部、体育部):

1、准备横幅宣传本次学术研讨会。

2、准备宣传海报。

3、会场的横幅、校园海报。

4、负责会场拍照事宜。

5、学校校园网发布学术报告信息(时间,地点,具体讲座信息)。

6、学术研讨会后对论坛进行回顾总结,撰写报告发到网上。 接待组(体育部):

1、引导领导入场就坐。

2、负责迎接和其他接待事宜。 会场组(体育部、组织部):

1、联系现场投影仪的使用及调配等。

2、购置物品(和接待组商议,购买请柬,矿泉水)。

2、负责联系会场。

3、布置会场(包括讲台摆放、台上大屏幕、台下嘉宾座位、文件和水的摆放、现场投影仪的调配等)。

4、学术讲座报告人的茶水供应。

5、会议结束后清理会场。 现场秩序组(组织部):

负责现场秩序和安全,确保与会者安全,引导同学入场,防止大声喧哗等,并应对临时调动。

六、学术研讨会纪律

本次学术研讨会一切都受组委会领导监督,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借本次活动进行非法活动,对抵触和破坏论坛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坚决给予相应处分。

七、其它需要学院领导协调的地方

1、使用学院会议室。

2、邀请领导、导师参加。

3、临时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八、注意事项

1、技术支持:论坛的录音,照片拍摄,前中后期的宣传。

2、安全问题:要确保与会者安全,防止出现纰漏。

3、人员安排问题:人员配置要精干,务实到位。组织任务小组,分配人员职责。权责相应,每个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责任。分配任务要以人为单位,有几个方向:策划组,征文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打印出权责清单,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及时汇报进展,以便处理各种信息。

4、工作礼仪:所有工作人员要热情诚恳,礼貌待人,认真把参与活动的领导、特邀老师迎接及送走,展示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的良好形象。

5、最终时间以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公布为准。

九、专家建议

1、请大家听报告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知识的了解。

2、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达到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的目的。

3、预祝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十、预算经费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2012年11月27日

第五篇:学术研讨会成果摘要

学术研讨会成果摘要

第五届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华文文学研讨会成果摘要

第五届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华文文学研讨会于2OO2年4月13-17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是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与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与会的海内外学者、专家共100余人,大会收到论文140多篇。会议围绕着东南亚华文文学及其研究以及菲华文学的历程和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意在对东南亚华文文学进行回顾与展望,充分认识东南亚文文学的当代使命。会议对学术界近年来出现的包括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内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不同评价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来自海外的几位华文文学研究者在国内报刊上著文指出,多年来由于研究活动的基础观念是“语种的华文文学”,而它又绕过了对其本质属性的考问,强调了“语言学的表象”,因而他们认为历时二十多年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繁荣景象是一种量的积累,而在具有普遍性学术理念的营造上并无重要意义”,华文文学研究陷入困境,因之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观念——“文化的华文文学”,认为这是强调对研究客体的尊重,“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

针对以上的看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把“语种的华文文学”同“文化的华文文学”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因为后者离不开前者,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再说把“语种华文文学”说成是“被灌入民族主义的文化因素”显然不合实际,应充分看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将逐步成为世界性的一种通行语言,这是中国本土综合国力和海外华人成就的体现,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无关。再次,与会代表不同意对八十年代以来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绩采取轻易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批评显然是片面的,大量研究成果的存在是任何人都不能抹煞的。同时,研究方法既要一元论又要多样化,怎么可以独尊一已之法,否定他人已有成果?!

关于包括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内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会议的热点之一。有些人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根在中国大陆,是属于中华文化的,由于双方隔绝甚久,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处于“断奶”状态,正在逐步走向自立,与中华文化脱钩。与会不少代表对于这种看法不敢苟同。新加坡华人作家李龙在他的论文《新华文学与母体文学的脐带关系》一文中说,虽然在国家认同上,我们与祖籍国是两个国度,我们当然对居住国有归属感,必须对我们出生的国家,成长的国家认同、效忠。但是,我们在文化上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关系、牵连关系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根性。在用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性进行文学创作时,尤其新华文学在走向世界华文领域时,继承母体文化遗产是没有所谓断奶的,文化脐带也断不了,否则,只能是裹着糖衣的怪胎罢了。福建师大袁勇麟教授在《东南亚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中从汉语散文方面论述东南亚华文散文是“中华文化的延伸与发展”,她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又有异国他乡的文化特征。

如何评价东南亚华文文学是研讨会关注的一大问题。许多论文或与中国文学、或与欧美华文文学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南昌大学陈公仲教授、张俏静副教授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浅见》就是其中一篇,该文认为

(一)东南亚华文文学经历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侨民文学”向“移民文学”的转变。

(二)以华夏为底色,以南洋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调色的独特风韵是东南亚的文化特征。

(三)思想内容上具有华族深厚的历史感和传统儒家精神。

(四)不同于欧美华文作家的学者化、学院化,东南亚作家大都是亦文亦商的业余作者,即所谓儒商。

(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主导。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评价,还可以有其他角度。有的论文提出把东南亚诸国的华文文学放在该国的文学格局中加以比较,才能衡量其地位,考察其特色。这是深化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已引起与会者的关注与重视。

如何理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内涵,与会者也积极探讨。有的论文提出必须从分清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入手。亚华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邵建寅教授在《社会变革与菲律宾华人文学》一文中指出华文文学是应用中国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不一定限于中国人,以文为主;华人文学则是华人或华裔应用中国语文或其他国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人为主。他认为菲律宾华人文学,则在萌芽状态,将来开花结果有赖有心人的共同努力。菲华诗人云鹤在《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也有类似的看法,然而又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菲华文学的定义,应从狭义的“菲律宾华人以华文创作的文学作品”扩伸到广义的“菲律宾的华人作家,以任何一种文字表达,反映菲律宾华人的文学作品”。这些主张,意在把东南亚华文文学内涵扩大,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创作反映华人心态作品的队伍。

关于撰写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创新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松年副教授指出必须打破现有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模式,探索新的写法。厦门大学庄钟庆教授同他的同道正在撰写《东南亚华文文学史》,他在《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中提出写好东南亚华文文学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特征、历史分期、主潮及代表作家作品等。他主持撰写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史》意在打破作品+作家的框架,探索以文学史为线索编写文学史。该书已写出初稿,正在修改中。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上世纪一百年间曾贡献出无数华章,未来的前景如何,这也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黄侯兴教授的论文指出:即使在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世界文化也决不会全是“可口可乐的殖民文化”。注重反映自己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地方色彩,仍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应坚持的方向,以更鲜活的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格去永葆艺术青春。他反对建立以美国为轴心的价值观念全球化的模式,认为把文学艺术的世界性也纳入其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李岫教授指出:今天,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局面,如何抛开西方学者的后殖民语境和文化本土中心主义观点,将东南亚华文文学纳入人类文化的总体走向,准确挖掘她的实质,继承并发扬她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学者和世界华文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展望东南亚华文文学前景时,与会一些代表提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是同华文教育分不开的。虽然目前东南亚华文教育形势从总体上说是好的,然而由于在相当长时期内华文教育衰落,华文文学的发展受到影响,文艺人才的培养是个突出问题。面对东南亚华文学发展的困境,不少与会代表提出:既要看到严竣的一面,又看到有利的一面。新加坡儒商周颖南在《新世纪·新希望》中展望了21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前景,他认为随着世界跨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创新局面,对东南亚华语教育、华文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华文文学必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攀新高峰。他联系印尼华文文学的发展与波折的实情,指出华文文学事业仍然任重道远,并坚信21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前景,必定无限光明。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良好环境,也需要各方面的协力支持。与会代表赞赏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等长期以来支持出版或发表有关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及研究论著,对推动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台湾中山大学余光中教授对包括菲华文学在内的东南亚华文文学非常关注,他在讲话中重申东南亚华文文学的重要性,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香港作家王一桃也表示要为介绍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出新的贡献。东南亚许多华文文学团体的负责人如马华作协会长云里风、泰华新诗学会副会长岭南人等都表示希望共同合作,推动东南亚华文文学及其研究的发展。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在题为《我们能共同为世界华文文学做些什么?》一文中呼吁:希望世界华文作家,为世界华文文学的著作添砖加瓦,使世界华文文坛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这次会议除了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外,还有许多新的进展。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来说,李国正教授等著的《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研究》一书,系统地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总体特征并分别对东南亚诸国的文学语言特点进行探讨,这类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实属少见。还有厦门大学林丹娅教授的《东南亚华文生态中女性写作》、厦门大学杨怡副教授的《闽南与东南亚的文学渊源》、厦门大学苏琼博士的《东南亚华文戏剧:另样的意义》、香港作家吴应厦的《香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中介站》等都有新意。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聂震宁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出版及其意义》一文反响很好,他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1979—1989年为第一个时期,称为繁荣时期,出版活动反映文学界借鉴和研究的需要。第二时期(1990—2000)即市场化时期。他提出今后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家与我国大陆出版人应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走出20世纪80年代,需要在90年代的基础上有一个更为理性和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建设、为人类文学事业的繁荣,做出我们共同的贡献。

东南亚国别研究方面,也有新的开拓。杨怡的《杜埃与菲华抗战文学》、厦门大学郑楚副教授的《五十年代与<商报>小说》,都是针对有关菲华文学论述中所忽视的现象而发的,前者描述以杜埃为代表的华侨作家反映抗战生活的特点,后者揭示五十年代《商报》小说的价值,这两部作品有联贯性,是菲华文学

四、五十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应引起重视。厦门教育学院沈世豪教授的《菲华散文审美情趣》、泉州师院戴冠青教授的《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等都不乏新意。

应该指出,以厦门大学为主力的厦门是国内外“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该基地已取得不少成绩。除了举办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外,还出版《东南亚华文文学丛书》,庄钟庆等主编,收入了研究论著十部,文学作品集十一部。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心与新加坡合办文学理论与创作研讨班,培养新华作家;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还与中文系合作开办东南亚华文文学课程及招收有关硕士研究生,今年有数名新加坡华人赴厦门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下一篇:系统的成功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