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调研汇报范文

2022-06-05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政协调研汇报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政协调研汇报范文

政协调研汇报

五华县政协委员视察食品药监工作汇报材料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8年8月5日)

各位政协领导、委员、同志们:

首先让我代表我局全体工作人员热烈欢迎县政协来我局视察指导工作,欢迎各位委员们对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感谢政协对我县食品药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下面我就食品药监工作几方面情况作简要汇报,请各位委员给予指导。

本局沿革和职能

我局是新组建的行政部门。2001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药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组建成立梅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五华分局,当时主要是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单位。2004年根据粤机编办[2004]193号文,在原药监五华分局的基础上,划入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职能,增加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职能,更名为广东省五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主要职责有(摘录):

一是贯彻执行有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是依法行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职能。

三是监管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流通市场,依法查处“三品一械”违法行为等。

四是承办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 在职能方面需要说明一下,也是人们容易引起混淆的是,药品价格、药品广告以及普通食品具体的行政处罚不属于药监系统或不是县一级药监部门管辖和审批。

本局机构和人员状况

我局内设有4个职能股(室)[办公室、食品安全协调股、综合业务股、稽查股(挂稽查分局牌子)]人员编制31人(行政编制14名、执法专项编制15名、事业编制2名,其中领导班子1正3副,正副股长(主任)9名)。

目前我局现有在编人员25人(公务员21人、工勤人员4人),其中外地籍12人(外县籍5人、外市籍5人、外省籍2人),占公务员总人数近半数。人员分布:

1、办公室6人(负责人:曾祥发)。

2、食品安全协调股2人(股长:陈玉兰)。

3、综合业务股6人(股长:温建良)。

4、稽查股7人(股长:张载良)。

学历情况:本科14人(具学士学位2人),专科9人(专业以医学、药学、法律为主),其余为高中(中专)2人。

现领导班子成员: 局 长:刘炽方

副局长:李相明(兼纪检组长) 曾崇光 邹庆荣

我县涉药企业(单位)基本状况

我县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和义齿生产企业各1家,药品批发企业5家,药品零售企业255家;医疗机构共有691家,其中县级单位6家,乡镇卫生院30家,门诊部3家,医疗卫生单位下属站、所172家,农村卫生站480 2 家。药品供应网点分布不均,偏远农村地区偏少,个别村还存在买药用药困难的现象。我县药品监管相对我市其他县(市)来说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

近年主要工作

我局自组建以来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紧紧围绕确保队伍廉洁高效和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推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三个重点,切实抓好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全面规范“三品一械”市场秩序,促进全县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发挥了部门职能作用。具体来说,做到了“四个坚持”。

一、坚持学法、用法并重,执法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我局除少数干部是原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门药政、药检人员在组建时转入外,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新招录的公务员。针对人员新,队伍年轻,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新,法律水平高低不一的实际,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通过提高队伍自身素质,确保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水平上。一是抓组织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头脑,在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政策过程中,重点解决“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管好药,为人民”的宗旨,为搞好药品监管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证作用。二是抓自身学习,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我们要求全体机关人员都要熟悉掌握《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以自身学法、用法、严格执法的行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我们除了坚持每周五上午集中学习制度外,还要求和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学,做到学用结合。三是参加有关培训。我局机关公务人员100%参加了省人事部门举行的岗位培训,全部达到了合格标准,取得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 3 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工作目标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对执法人员“约法三章”。几年来,没有出现违法行政的人和事,较好地履行了职责,维护了自身形象。

二、坚持宣传、教育引路,依法治药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在药品监管中,我们大力宣传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营造一个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药品管理法》,在食品药品的专项整治中,邀请县电视台专访、报道,近年来,我局先后在安流镇等乡镇开展了宣传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施行五周年纪念活动,提高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还利用《五华政报》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另外,我们还以开辟《药监信息》、学习宣传栏等形式对药事法规进行传播,在16个镇政府统一设置“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关注药品安全、构建和谐梅州”的宣传栏,形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宣传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舆论氛围。其次,我们要求药品监管人员和药品稽查人员,在深入实际工作中,把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宣传在先,监管在后,教育在先,处罚在后,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针对被处罚对象进行稽查回访制度,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受到处罚的企业认为我局依法行政,保护了用药者利益,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表示一定要依法规范经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合法利益。第三,利用重要活动进行宣传。每年组织“3.15”等大型社会宣传活动,现场设立宣传咨询台,展示假劣药品,当众演示识别方法,吸引群众前来咨询,另外还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去年7月,我们利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开展的食品药品安全三下乡活动,组织我局干部职工和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80多名师生在我县16个镇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镇党委、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三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几年来,我们组织涉药人员参加各类药品法律法规培训50多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近十场次,印发宣传资料6万多份等。

三、坚持整顿、严格执法,药品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药品市场实际,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重点品种、重点地段、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和上级发布的清查品种实行重点监管,加大了药品市场治理整顿力度,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重点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行为。2006年以来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案件100多宗,涉案价值5万多元,罚没收入10多万元。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重视每一宗案件,在检查程序、违法事实的认定、法律法规的适用和处罚的裁量上严格依法依规,确保处理的每一宗案件都成为铁案,经得起检查。到目前为止,已立案的案件,基本办结,没有出现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做到让当事人心口服。通过几年的大力整顿,有效地遏制了我县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药品市场进一步净化,药品质量进一步好转,药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

四、坚持帮促、规范管理,综合监管职责不断完善

(一)以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着力点,切实履行综合监督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于2004年8月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我局积极利用食安会这个平台,加强与有关职能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每年牵头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二次以上,在重大节假日来临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清除食品安全隐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为实现监管重心下移、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去年我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设立镇级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的决定》,在全县十六个镇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我县在努力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第一责任人“三位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积极做好食品安全信访维稳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综合监督,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编印《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成员单位联系更加紧密,促使我县食品安全监管 5 工作逐步形成合力,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

(二)扎实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几年来,我县建起了遍布城乡的药品安全监督网,去年我局聘请义务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简称“三员”)92名对药品质量安全进行协管,并按分批、分片方式进行培训和考试,提高了“三员”的业务素质,由于政府财政经费困难,我局克服自身经费紧张的困难,挤出经费对三员进行适当的补助,以提高“三员”工作积极性。今年根据省、市局的要求,我局重新调整聘请了48名协管员,并进行严格培训,促使切实发挥作用,各镇各村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和工作站的设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供应网建设方面,根据五华县实际,我局以农村医疗站(所)现有的药品使用环节为平台,全面建设和整治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在政府的重视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农村用药网点建设“七统一”的要求,全面规范医疗诊所的药品使用行为。到去年底,全县411个行政村建立了供应网点663个,药品供应网覆盖面达95%,农民用药的安全有效程度逐步提高。我局每年协助县政府办公室以政府名义印发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职责,把“两网”建设工作纳入了县、镇政府考核内容。

(三)扎实开展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我局按照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与县卫生局的沟通协调,采取以会代培、上门培训的方式多次培训全县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按照市药监部门提出的“三加大”、“两完善”、“一保障”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有力措施,克服地域广、监管对象多、分散、经济基础差等困难,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先后对县级医疗机构、城区诊所和镇级卫生院、农村卫生站进行了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已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房638间,全部按照“三分”、“四制度”、“七统一”和“两个结合”要求进行规范化改造建设,县城区医院、诊所、中心镇卫生院、镇级医疗机构药房规范率已达100%,村级的也达到了80%以上,甚至部份村级药店的规范化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城区的标准。通过实施规范化建设,我县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从药人员质量意 6 识有较大提高,使医疗机构药房“脏、乱、差、小”和进货渠道不规范、假劣药品多、过期失效药品多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农民用药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四)认真做好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后跟踪检查工作。加强对持证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对持证企业抓好专项整治、跟踪检查、日常检查、节日巡查制度的落实,做到统一检查标准、统一检查项目。我们还加大了对认证企业的跟踪检查力度,近三年来,已完成GSP认证跟踪检查170多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了企业的自律意识。

(五)建立安全监管责任制。以安全分类管理为切入点,实施分片、分类、分级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监管,责任到人,将县城、乡镇、农村分成三级进行监管。全县划分为二个安全监管责任区,由我局领导包片(区域),干部职工包户(企业),全面落实包干责任制。同时推进信用管理,企业按守信(规范化药房)、基本守信(合格药房)、失信、严重失信(违规药房)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专项整治、跟踪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重大节日巡查制度,通过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和各项监管检查,奖优罚劣,促进企业自律经营,优化服务,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每季度汇总录入电子档案和上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逐步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建立了安全信用信息档案

以上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都离不开上级部门和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的正确领导、关心指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当前食品药监实践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群众法律意识还不强。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县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工作人员少等,偏远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还比较缺乏,对制售假劣药品行 7 为忍气吞声,不积极进行举报和拒买拒用,不知道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药品经营人员依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地方还有威胁执法人员的现象,拒绝执法人员的依法检查,不配合,不提供方便。三是食品安全协调经费不足。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召开至少一次全县性的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另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职能单位联席会议,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今年光是宣传食品安全条例我局已支出5000多元),编印食品安全工作简报等这些都需要我局垫付有关费用,占用了我局的正常行政经费,为缓解我局经费紧张情况,我们正在向县政府努力争取今年的食品安全协调经费,希望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自县食品药监局组建以来,我县食品药品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本局组建的时间还不长,由于人员少、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落后等条件制约,在监管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工作经验不多,监管手段创新不够,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等。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党委、政府关于食品药品市场整顿的要求,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抓好队伍建设,理顺各方关系,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认真办理政协有关提案,切实解决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继续听取群众的呼声,积极接受政协和社会各方的监督,为构建“平安五华、和谐五华”,为实现绿色崛起和全县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省政协调研汇报(定稿)

汇 报 提 纲 中共黑河市爱辉区委员会 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3日)

尊敬的郭主席,省委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爱辉区四大班子对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第五调研组来我区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爱辉区是黑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黑河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与大兴安岭呼玛县接壤,南和西与孙吴县、嫩江县毗邻,东隔黑龙江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相望。面积14446平方公里,辖3镇8乡4个街道办事处和16个国有农林牧场,总人口21万,有汉、满、回、达斡尔和鄂伦春等26个民族。历史悠久。从周王朝起就归中央王朝管辖,1683年清政府于江东设臵了黑龙江将军衙门,1945年东北光复建立瑷珲县民主政府,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黑河市,1993年“两撤两建”原黑河市改为爱辉区(县级),原黑河地区改为黑河市(地级)。区位独特。爱辉区与黑河市同处一地,具有依市兴区、以城带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边境线184.3公里,占全市边境线1/2以上,口岸优势明显,对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是对俄旅贸的重要窗口。幅员辽阔。辖区东西最长距离130公里、南北最大跨距174公里,辖区面积居全市第

三、全省第四。耕地面积170万亩,农村人均耕地29.8亩,是重要的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资源富集。发现矿藏69种,探明煤炭储量11亿吨、黄

1 金储量100吨。年均风速6-9米/秒,可利用小时数达2500小时以上,风力发电总装机45万千瓦以上。有大小河流60余条,湖泊180余个,水能理论蕴藏量年均38.7万千瓦。物种丰富。地跨大小兴安岭,特殊的地理位臵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有红松、都柿等野生植物360余种,有紫貂、棕熊等野生动物80余种。生态良好。有林地经营总面积120万公顷,是全省最大的地方国有林区,占全省的1/

5、全市的1/3。森林覆盖率70.1%,居全市第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全年优良天气359天以上。瑷珲古城、鄂伦春民俗、卧牛湖等景区独具特色。发展迅速。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两番多;2011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8亿美元,分别为2006年的7.7倍和7倍。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平稳高速增长,连续五年在全市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中列优秀等次。

2006年2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省委迅速贯彻,于9月下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爱辉区委从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政协履行职能,着力构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配合”的工作格局,政协组织在全区各项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对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认识 中共中央《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

2 略部署,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区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意见》和黑龙江省委《实施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六年来,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意见》3次,组织区委理论中心组专项学习7次,组织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专项讨论4次,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撰写体会文章54篇。同时,将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指示和省委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印发给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明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进行自学。通过学习,使区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人民政协组织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进一步强化领导,支持政协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能的自觉性。采取以会代训、开展政协工作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的认识,提高了各级党委、区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对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认识,进而在工作中自觉地、主动地支持政协工作,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在实践中,政协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政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政协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为爱辉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二、创造条件,切实让政协组织以有为谋求有位

几年来,我们坚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让政协组织在事业上有舞台、在社会上有地位、在工作上有保障。区委常委会议坚持每年定期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除了保持

3 与政协的经常性交流沟通外,还专门确定由区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负责区委、区政府联系政协工作。切实把政协工作列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四大班子中实施了链式分工,给政协出题目,压担子,为政协组织发挥优势和作用创造条件。一是发挥政协组织位置超脱的优势,积极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级卫生城是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协组织位臵超脱,虑事长远,工作务实,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区委书记担任国家级卫生城创建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政协主席担任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区政协召集相关人员,针对全区创卫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近期目标和长期建设卫生城具体工作任务,为全区创卫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政协主席亲自带队,于2010年3月15日赴我省唯一的地(市)级国家卫生城市大庆学习考察,撰写了《关于赴大庆学习考察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的报告》,并向区委常委会做了专题汇报,为我区创卫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成熟经验。二是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促进全区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工作开展。区委按照“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招商范围”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渠道畅通、广交各界的优势,积极引导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推介爱辉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积极为我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牵线搭桥,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动员有实力的投资者来爱辉区投资兴业。2007年,区政协邀请东光县企业考察团来我区考察,并组织发改局、招商局、矿产资源办等单位与

4 考察团开展对接,召开专门会议,介绍区情、推介项目、宣传政策。通过宣传推介,考察团非常看好我区的口岸优势,经过区政协积极运作,昭和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区注册,该公司当年就完成过货额1000余万元。引导政协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交往,五年来共接待全国各地县(市)区级政协考察团组26批300余人次,并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赴内蒙古、吉林等地学习考察交流,提高了爱辉区知名度。三是发挥政协组织人才智力优势,积极为政协组织参与全区中心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职能作用和智力优势,在包乡包村、森林防火、扶贫解困、社会综治等多项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使政协组织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职能,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坚持每年都安排政协领导带队,部分政协委员参与,带着专题赴外省市进行调研,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08年,按照爱辉区打造“五区四线”旅游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区委指派一名区政协副主席带领有关乡镇及旅游局、民族宗教局等单位领导和部分政协委员,赴内蒙古呼伦贝尔考察少数民族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并撰写了《促进我区民俗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进一步丰富了我区少数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为我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2009年,区委研究决定由政协主席负责推进幸福中心学校改扩建、第二中学艺体化综合楼建设和万棵果树进社区工程,目前,这三项工作都已圆满完成。特别是万棵果树进社区工程,三年累计绿化小区104个,绿化面积10.69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5 为黑河市“三优”文明城创建增添了亮点。在包乡包村工作中,政协包扶较远的山区少数民族乡镇——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该乡属于高火险区。在森防期内,政协主动靠前、积极作为,主席、副主席亲自下乡检查,科级干部驻乡驻村指导,已经连续12个防期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在包森防、保稳定的同时,政协还积极帮助谋划发展,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和部门协调会议,帮助新生乡制订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研究新生乡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迎庆工作,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2011年投入780万元,完成了鄂伦春族景观大门、漂流码头、垃圾处理厂等6项工程建设。

三、高度重视,切实为政协组织履行三大职能提供政治保障 政治协商“三在前、三在先”,民主监督“三通报、三倾听”,参政议政“三提供、三主动”,是加强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科学总结。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强调“六个三”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力地保证了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坚持政治协商“三在前、三在先”制度。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事关人民生活的重大决策时先协商后决定;坚持对重要人事安排,包括人大、政府、政协的人事安排先协商后决定;坚持在制定关系地方全局的重要政策时先协商后通过。在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和干部任用等问题上,每次都提前征求政协领导的意见,广泛组织政治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在历次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定稿之前,都广泛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认真修改后再提交区委全会或人大会议讨论通过。此外,在出台加快区域经济发

6 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实施意见和方案时,不仅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还特别注重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确保得到最广泛的认可。2010年制定《爱辉区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制定《爱辉区三年民生规划》时,都先后召开了政协常委、部分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人士座谈会进行协商讨论,对政协组织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吸纳,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坚持民主监督“三通报、三倾听”制度。对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向政协组织通报,认真听取政协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协专委会监督职能,党委和组织部门开展的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和测评等工作,吸纳政协各专委会主任参与。对委员的提案、建议和举报,要求有关部门按照规定通报相关情况,并在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办理反馈;对政协组织召开的全体委员会议、常委会议及专题协商座谈会议,区委、政府等领导都按时参加会议,并在会议上向政协委员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面对面倾听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区委坚持组织委员参加每年开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检查和执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政协委员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充分发挥了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安排区政协组织委员对政府职能部门、窗口单位进行民主测评,组织民主监督员和委员参加聘用单位召开的监督员会议和法、检两院召开的公开庭审观摩、个案检委会议,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直接进行监督,促进了民主监督的深入开展。三是坚持参政议政“三提供、三主动”制度。完善了邀

7 请政协主要领导列席区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代表列席区委、区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机制,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及时了解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意图,广泛参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商讨和研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为了使政协能够及时掌握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形势和趋向,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政协组织围绕区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向区委、政府提供决策的事实和政策依据,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9年起,每年区委都邀请政协组织全体委员对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各有关部门主动提供车辆、安排食宿,并精心准备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市场前景、项目效益分析等相关资料,保证了视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进一步增强了委员们的参政意识,促进了政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采取召开听证会、评议会、协商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政协委员对区委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创造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机会。五年来,政协委员共撰写提案201件,通过审查立案113件,为了保证提案的督办落实,我们坚持实行区委办、政府办、政协办“三办”联合会议制度,经过“三办”的督办落实,95%的建议已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中得到体现,提案的办结率、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赢得了广大委员和各界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四、党政联手,认真解决政协组织建设面临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充分信任政协、大力支持政协、关心照顾政协,努力解决政协组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

8 是配强了政协领导班子。为了切实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2011年在政协换届工作中,区委积极提拔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区委常委、区纪检委书记赵伟同志担任政协主席,又将优秀的非党干部区财政局副局长刘海波同志推荐到区政协副主席职位。目前,政协领导班子成员4名,一正三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党派结构合理,其中中共党员2名、非中共党员2名,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3名。二是重视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近年来,区委加大了政协干部交流提拔工作力度。在加强政协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提拔的基础上,把工作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其它部门的中层干部充实到政协机关,扩大了干部交流工作,充分调动了政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去年,政协一名科级干部交流到经济部门担任主要领导,换届时一位副主席转任人大副主任。2008年至今共提拔或交流重用政协干部8名,从主干线选拔经验丰富、政绩突出、年富力强的优秀中层领导干部5名,充实到政协机关。目前,政协机关内部干部都具备副科级以上级别。4名专委会主任中,有2名是从乡镇党委书记岗位直接到政协任职,他们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广泛,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协视察调研、议政建言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努力改善政协工作条件。为了方便政协组织开展工作、履行职能,我们坚持克服财政困难,优先保障政协经费需求,改善政协办公环境,提高政协工作条件,五年来累计安排各项费用320万元。2009年,安排20余万元为政协维修了办公楼,更换了部分办公设备。每年区财政都将政协经费列入专项,保证政协工作经费需要。先后为政协更换了公务用

9 车,配备了两台本田轿车和一台丰田吉普。提高政协委员视察经费,从2006年至今,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标准最高,极大地调动了委员们视察调研、关注民生、建言献策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提高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职水平。针对部分政协委员履职能力不强的实际,区委在加强理论宣传的同时,坚持每年定期举办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和市委宣讲团专家教授,就新时期政协统战理论进行讲解,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和统战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素质进行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几年来,我们积极顺应客观发展形势,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政协工作推向深入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一是极少数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不够广泛和深入,对新形势下加强政协工作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为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的舞台和创造的条件还不够完备。二是有的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参政议政成果转化不够理想。三是个别部门在办理政协提案、委员建议等工作中“重答复、轻落实”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六、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把是否重视政协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一个地方政治协商是否活跃,政协委员作用发挥如何,是党执政能力

10 的一个标志。建议把是否重视支持政协工作和政协议案、提案及其它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作为检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考核评价、选拔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建议加强县级政协网站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政协网站是政协工作宣传的窗口,也是政协委员活动的宣传阵地。建议省政协加强专业指导,统一规划、规范标准,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服从需要、循序推进,共同推动基层政协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平台强化各界委员的联系,强化政协办公室和委员们的联系,推动政协信息处理进入快车道。网络监督是新时期的重要监督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建议积极探索网络监督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支持鼓励政协委员开通微博听取民声。

(三)建议省政协定期开展专项调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脉。省政协组织人才荟集,委员中有大量的行业专家和学者,具有基层政协无法比拟的智力优势。建议省政协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层次高的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向基层征求意见,每年从中选择几个重点课题,到地方开展专项调研。当前,我区致力于发展云计算产业、谋划大小兴安岭生命健康产业、推进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困惑和挑战,希望省政协调研组能够来爱辉区开展专题调研,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把脉。

11

第三篇:政协调研人民调解汇报材料

翁旗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旗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和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根据市局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旗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这些纠纷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我旗先行先试,创新工作,以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试点工作。于2013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翁牛特旗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于2014年10月成立了翁牛特旗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12月成立了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截止到今年8月份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53起,涉案金额1030万元,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50件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91起,涉案金额3121万元,已全部调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物业纠纷16起,已全部调处,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13件。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虽成立不久,但职能也已日趋完善。六个专业性调委会所受理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例双方当事人反悔现象。今年又与土地部门联合参与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专业性调委会的建立,在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旗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相关行业领域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我旗根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多发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规范组织名称和标牌、标识,健全各项制度,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我旗根据矛盾纠纷的行业、专业特点,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及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人民调解员。目前,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共22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员共5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员共9人。三是建立健全专家库。目前,我旗已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医学专家库共22人,法学专家库共7人。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013年8月,我旗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五落实、六统一”工作规范化要求,从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员组成,纠纷受理、调解、统计、归档,工作制度、工作场所标识标牌、工作经费补贴等方面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培训、考评、统计、文书档案、回访、奖惩、信息报送、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保障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二是积极推进调解业务规范化建设。统一使用司法行政部门印制的人民调解文书,口头调解的纠纷也进行书面记录。统一案件质量审查标准,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三是积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三调合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基础保障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精神,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五年以来,全旗共落实人民调解“三项经费”50万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促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和公信力不高。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纠纷当事人,发生纠纷以后,一般直接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寻求解决,通过行政调解来解决纠纷,行政调解不达成协议的,就选择向法院提出诉讼来解决纠纷,基本没有向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专业调委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地看到专业调委会在及时化解行业性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特别是负有组建主体责任的少数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硬指标,而把它当作是一项软任务,在落实党委政府要求和上级文件精神上,行动不够积极。

(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经费保障上不够到位。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把专业调委会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行业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挫伤了调解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专业调委会作用的发挥。

(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作用的发挥上不够到位。少数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专业调委会建设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舍不得投入,有的专业调委会只有一间房;有的专业调委会只有一个人;有的甚至只有一个空架子,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均没有到位,致使专业调委会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 翁旗人民调解工作调研分析

旗人民调解工作是“赤峰模式”中的精品工程,赤峰市的人民调解工作被自治区誉为“赤峰模式”,而我旗的人民调解工作则是“赤峰模式”中最重要的基石。2007年,我旗成立了全区第一家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下设22个乡级调委会,229村级调委会,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司法局,是协调指挥中心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长兼任,并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各乡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乡镇苏木场行政一把手担任,副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具体负责调委会的日常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结构 翁旗人口47.3万人,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 6个农牧场, 229村,现有 22 个乡级调委会, 229个村级调委会,。二十二个镇(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有116名调解员。占全旗人民调解员总数的 13.7%,这一级调委会的调解员是均由镇(乡)的综治办、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和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等相关单位的公职人员组成。镇(乡)级的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的平均人数为5人。229个村(居、社区)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调解员729名,占人民调解员总数的 86.3 %,这一级的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人数平均为4人。全旗人民调解员的文化结构为:本科文化4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0.5%,大专文化25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3.4%,中专、中师文化共27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 3.8%。高中文化 298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40.8 %。初中以下文化375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51.4%,全旗人民调解员的待遇情况:十八个镇(乡)级的调解员全部属兼职公职人员。229个村(居、社区)级调解员以案卷补贴计酬。

(二)全旗近三年各类纠纷发生调处情况

1、纠纷发生情况:全旗2013年、2014年、2015年一共发各类矛盾纠纷9682 件,(其中13年发生3375件, 14年发生3385件,15 共发生2922件)。

2、纠纷调处情况:镇(乡)级人民调委会三年共调处纠纷182件,村(居、社区)三年来共调处纠纷 9500件,镇(乡)、村(居、社区)纠纷调解成功率为98%。

3、各类纠纷的案发比例为:婚姻家庭类2167件占纠纷总数的22%;邻里纠纷1950件占纠纷总数的 20 %;房屋宅基地258占纠纷总数的2.7 %;合同纠纷575件占纠纷总数的5.9%;生产经营804 件占纠纷总数的8.3 %;损害赔偿960 占纠纷总数的9.9 %;劳动争议531占纠纷总数的5.5%;林地1217 占纠纷总数的 12.6%;道路交通300 占纠纷总数的3.1 %;其他920占纠纷总数的9.5%。

4、引导诉讼情况:三年来镇(乡)、村(居、社区)两级调委会调处后因当事人反悔诉讼到人民法院的总件数为36件,占纠纷总数的0.3%。

5、调处信访隐患及群体性事件情况。三年来镇(乡)、村(居、社区)两级调委会调处信访隐患及群体性事件情况 155起,占纠纷总数的1.6%。

二、翁旗人民调解工作成功的经验和作法

(一)抓“三化建设”,全力打造反应灵敏的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防范”转变

乡(镇)、村调解组织处在防范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发挥着龙头作用,只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才能确保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按照高标准、高素质、高效能的要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了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搭建调解平台。乡镇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平台。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我们从理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入手,率先对司法所实行了定编定员管理。乡镇司法所各项经费由旗财政纳入统一预算;部分优秀司法所长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以达标调委会建设为重点,按照场所、人员、经费、设备、制度“五落实”的要求,为乡、村调委会统一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上墙公示,并统一规范调委会的名称,统一制作牌匾和刻制印章。乡(镇)调解室配备有关调解人席、记录员席、监督席、纠纷当事人席、听众席等专门席位,工作人员工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

二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配强调解队伍。我们以村委会调解员为主体,大力推行调解员资格认定制度,并由旗司法局进行统一考核后持证上岗并在司法局存档。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由司法部门负责牵头,经常举办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村调解委会下设村民调解小组,配备有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在全旗共配有调解员729人,初步形成了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基层调解网络。

三是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总结和完善调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现已建立和完善了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岗位责任制、调解记录登记制度、纠纷排查反馈制度、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纠纷首问责任制度、调处承诺制度、对口督办制度、联合接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调解规范制度。设立了“四簿”(会议学习记录簿、普法宣传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调委会花名册、调解员花名册、专职调解员花名册),形成了一套自行调控的运行机制。去年,还印制了1000多套制式调解文书,下发乡(镇)、村两级调委会,实现了调解文书统一使用、制作、归档的工作要求。

(二)创新“三项机制”,着力探索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民调解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不仅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每一起纠纷中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缠绕在一起,单凭一两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到位。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由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调解管理新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了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一是快速联动机制。为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了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严格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处。重大纠纷发生后,当即由分管旗领导出面接访或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公、检、法、司、信访、综治办、共青团、妇联、工会及调解涉及的有关部门都必须联合参与。由领导挂帅、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既加强调解力量,又快速解决了过去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到位的大量问题,并且促进了调解法律效力的发挥,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旗司法局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村调委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协调会议,着重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季度(月)一排查、一季(月)一交办、一季(月)一督办,认真研究处理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并对当月、当季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黄牌警告工作不到位的。每次协调都记载排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落实调处责任,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重点排调机制,强化重点排调。为保障四大节日和其它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确立了解决、稳控遗留、疑难和重点矛盾纠纷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反馈。认真执行每月一报,一季度一汇报,每年两次集中排查时作专题情况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敏感时期防护值班制度和坚持“零报告”制度,落实“五个一”(一起矛盾纠纷,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套调处方案,一个解决期限)调处机制,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有控制事态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方法以及落实责任人。

(三)坚持“三个结合”,致力提高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推进人民调解由“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

我们把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段大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解。

一是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经常性调解由旗司法局指导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根据民调工作责任制具体实施,实行专业调解员随时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集中性的排查调处活动由各乡镇民调委统一组织调解小组实施,实行村(居)调委会“一周一排一回访”,乡(镇)“一月一排一梳理”,旗调解中心“一季一排一督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和定性分析,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挂号”调处,跟踪督办,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杜绝“民转刑”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坚持调处纠纷与消除隐患相结合。在抓好民事纠纷调处的同时,针对个别村组存在账目不清、合同管理混乱、民事经济纠纷较多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治理。为集体收回欠款,兑现集体拖欠群众的款项。审查、修订、公证各类承包合同,并在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一个公道、一个满意的结果。积极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坚持调解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旗还将部分调解员成功调解纠纷的典型事例以简报形式下发,以供调解员学习、借鉴,将一些常用法律法规收集汇编成册,《农民法律读本》印发给广大群众自学法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翁旗独立运行的工作模式虽已建立,但实际运行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翁旗于二○○七年六月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人民调解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司法局,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没有达到最好。原因是:一是思想观念上,人民调解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大调解”格局下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公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各界对大调解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的工作定式上,很多群众有了纷争总是找信访部门,领导也习惯将纷争交信访处理。二是处理方式上,信访部门为求一事的暂时解决,往往突破政策和法律底线,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有关单位、部门或当事人进行妥协,让上访人取得一些本不应得到的利益;而调解组织在处理纠纷时,要根据当事人意愿并依法进行调解,对当事人不合理的要求大都不予支持。因此,群众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更愿意到信访局上访。三是职能配置上,与信访部门“四权能”的雷同、纠纷和事件受理范围上的交叉,且调处中心只能解决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争议,受理范围相对更窄,这也对独立运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四调对接机制虽已建立,但工作效果与大调解目标尚有差距。一是四调对接机制是大调解部分对接体现形式,不是对接工作的全部。片面强调这四种对接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全面开展。如安全生产、村民自治、劳动争议类纠纷往往易激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却没有要求建立相应对接机制。二是对接机制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够。对接机制内容大多为基层各自制定,各地、各部门之间对大调解工作的认识上的分歧,造成对接机制在地区上的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性。三是四调对接中,个别对接机制没有较大的实际运行效果。

(三)基层基础建设成效虽明显,但依然存在不平衡性。一是调处中心建设上的不平衡。我旗基层调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都按上级要求建设到位,但整体水平不一,个别调处中心出现了办公条件得不到改善,专职调解人员不能实际到位,专职人员工资待遇低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基层调处工作的开展。在新成立的行业、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调解组织较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发展缓慢,适应不同领域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调解组织工作网络还没有形成。二是调解员素质上的不平衡。旗、镇、村调解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上差距明显,处理纠纷最多、数量最大的基层村民调解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层次低、法律知识缺乏、年龄结构老化、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纠纷的调解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旗、镇级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有专业知识、有较强调解能力、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调解还相对缺乏。

四、面临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及其建议

人民调解是社会矛盾防范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不具有惩罚性、强制执行性。长期以来,全旗镇(乡)、村(居、社区)的调解员和信息员由于随时处在各类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特别是在调处化解突发性矛盾纠纷时,他们具有不可回避性和预见性。同时,在自我人身安全方面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等潜在危险。他们在任务重、待遇低、办公设施简陋和办公经费不落实的状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无私奉献,及时大量的、成功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他们在担负着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还肩负着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辖区内五类人员(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邪教人员、流动人员)的帮教、管理、监控、信息传递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重任。同时他们不能向纠纷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工作难度很大。

建议:

(一)联调联处方面

一是成立联片调解组织。为解决区域内几个周边乡镇的各类纠纷,在全旗三个区域内建立了联片调解组织。二是深入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建设。按照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 人员专职化、工作规范化、待遇工薪化、组织网络化“四化”标准,并对已经达到标准化要求的调委会采取动态管理,对工作不到位的,采取了摘牌或降低等级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标准化建设成果。

(二)队伍建设方面

要想提高调处民间纠纷的办案质量,增强纠纷调解的社会效果,提高调解队伍的素质是关键。为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农村区域调整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调委会工作人员的调整和充实工作,使调解队伍的力量日趋壮大。同时,我们按照“三懂一会”(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目标要求,对全旗调解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对全体调解人员,由镇乡为主进行每年一度的普遍轮训。对合格人员进行注册,并实行持证上岗,佩证调解,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同时探索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方式,基本形成专兼结合的人民调解体系。

(三)试点工作

一是在派出所建立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合接待室,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的联动。二是建立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显著提高人民调解专业化水平。三是完善“四调对接”工作。四是在农村建立了法律服务室,搭建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农村建设新平台。五是在农村开展了综合法律服务工作试点。六是启动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调解的衔接试点。七是设立翁牛特旗人民调解基金。八是组织部门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九是完善领导包案制度。

(四)应对突发性事件

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性事件处置的工作力度,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基层,在按照旗委、政府的要求,并借鉴公安、信访等部门对事件现场处置工作预案的基础上,草拟突发性事件(纠纷)处置工作预案,并将此项工作的试点放在重点乡镇。

(五)激励机制

不断强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员工作等级制度。近年来,我旗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有效地调解民间纠纷,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发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开展了人民调解员等工作级制度试点非常重要。

五、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要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发展中存在的阻碍,积极探索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的新思路。“在思想解放中发展,在发展中解放思想”。

(一)切实解决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与矛盾纠纷解决工作任务繁重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民调解组织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功能:一是要练好“耳功”,强化信息功能。做到“耳聪目明”,切实增强纠纷信息的捕捉功能,从而为矛盾纠纷“治早”、“治小”和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发生提供前提和保障。二是要练好“嘴功”,强化调处功能。“嘴功”关键在“三讲”:一讲政策,二讲法律,三讲道理。三是要练好“腿功”,强化预防功能。人民调解员要把腿伸长一些,经常“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去做“一对一”、“一对十”、“一对百”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二)切实解决人民调解手段方法单一与社会矛盾纠纷多样性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要勇于尝试。调解组织都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从而不断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求得工作的新突破。二是要勤于总结。要不断总结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实现调解手段与方法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要善于研究。要根据城镇与农村不同地域特点以及矛盾纠纷的不同种类,在准确掌握矛盾纠纷状况的基础上,把握纠纷产生的规律,研究分析每一个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提出预防纠纷产生的对策和措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切实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任务繁重与体制不顺、素质不高、经费困难等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重点是要搞好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是组织保障。调整人民调解指挥中心运行体制不顺的现状,一方面是经费保障。解决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报酬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相关问题。

翁牛特旗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办公室

汇 报 材 料

(2016年9月6日)

2007年,我旗成立了自治区第一家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该中心隶属于旗人民政府,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3名。下设19个乡级调委会,2个街道调委会,253个村级调委会,6个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调委会,全旗共聘任1055名调解员。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旗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手段互相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初步建立。

一、抓“三化建设”,全力打造反应灵敏的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防范”转变

我们按照高标准、高素质、高效能的要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了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搭建调解平台。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我们从理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入手,以达标调委会建设为重点,按照场所、人员、经费、设备、制度“五落实”的要求,为乡调委会统一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上墙公示,并统一规范调委会的名称,统一制作牌匾和刻制印章。乡(镇)调解室配备有关调解人席、记录员席、监督席、纠纷当事人席、听众席等专门席位,工作人员工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

二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配强调解队伍。我们以村委会调解员为主体,大力推行调解员资格认定制度,并由旗司法局进行统一考核后持证上岗并在司法局存档。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由司法部门负责牵头,经常举办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为保证调解员知识化、专业化,我们每年都对调解员进行集中培训,人民调解培训工作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班66期,培训调解员5800余人次,人民调解员培训覆盖面达90%,

三是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总结和完善调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现已建立和完善了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岗位责任制、调解记录登记制度、纠纷排查反馈制度、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纠纷首问责任制度、调处承诺制度、对口督办制度、联合接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调解规范制度。设立了“四簿”(会议学习记录簿、普法宣传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调委会花名册、调解员花名册、专职调解员花名册),形成了一套自行调控的运行机制。去年,还印制了1000多套制式调解文书,下发乡(镇)、村两级调委会,实现了调解文书统一使用、制作、归档的工作要求。

二、创新“三项机制”,着力探索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民调解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不仅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每一起纠纷中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缠绕在一起,单凭一两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到位。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由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调解管理新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了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一是快速联动机制。为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了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严格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处。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实行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和限期处理的“五理”机制,依托“四调对接”工作机制建立了与信访部门的信息联网、与乡镇及旗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案件联动、与人民法院诉讼制度相衔接的条块联合、与公安部门案件移送的部门联手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机制重大纠纷发生后,当即由分管旗领导出面接访或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公、检、法、司、信访、综治办、共青团、妇联、工会及调解涉及的有关部门都必须联合参与。由领导挂帅、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既加强调解力量,又快速解决了过去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到位的大量问题,并且促进了调解法律效力的发挥,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旗司法局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村调委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协调会议,着重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季度(月)一排查、一季(月)一交办、一季(月)一督办,认真研究处理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并对当月、当季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黄牌警告工作不到位的。每次协调都记载排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落实调处责任,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重点排调机制,强化重点排调。为保障四大节日和其它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确立了解决、稳控遗留、疑难和重点矛盾纠纷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反馈。认真执行每月一报,一季度一汇报,每年两次集中排查时作专题情况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敏感时期防护值班制度和坚持“零报告”制度,落实“五个一”(一起矛盾纠纷,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套调处方案,一个解决期限)调处机制,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有控制事态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方法以及落实责任人。同时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人民调解案卷地方财政补贴,按照“以案定补”的原则对人民调解卷宗经评查合格后进行分类补贴。其中一般性民间纠纷调解案卷补贴40-80元、重点矛盾纠纷调解案卷补贴80-100 元、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案卷补贴100-200元。同时,从2011年开始苏木乡镇场、街道党委政府在旗发放案卷补贴的基础上给调解员配套发放相同额度的“双重补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坚持“三个结合”,致力提高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推进人民调解由“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

我们把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段大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解。

一是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经常性调解由旗司法局指导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根据民调工作责任制具体实施,实行专业调解员随时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集中性的排查调处活动由各乡镇民调委统一组织调解小组实施,实行村(居)调委会“一周一排一回访”,乡(镇)“一月一排一梳理”,旗调解中心“一季一排一督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和定性分析,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挂号”调处,跟踪督办,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杜绝“民转刑”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坚持调处纠纷与消除隐患相结合。在抓好民事纠纷调处的同时,针对个别村组存在账目不清、合同管理混乱、民事经济纠纷较多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治理。为集体收回欠款,兑现集体拖欠群众的款项。审查、修订、公证各类承包合同,并在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一个公道、一个满意的结果。积极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坚持调解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旗还将部分调解员成功调解纠纷的典型事例以简报形式下发,以供调解员学习、借鉴,将一些常用法律法规收集汇编成册,《农民法律读本》印发给广大群众自学法律。

四、坚持专项推进,紧紧围绕旗委中心工作开展人民调解。

每年旗人民调解指挥中心都确定一个人民调解专项推进主题,以旗委、政府两办文件形式下发。2008年主题是“树双百、创四无”活动;2009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活动;2010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四比四看’活动”;2011年主题是“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2012年的主题是“促和谐保稳定,迎接党的十八大,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2013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4年的主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创建法治翁牛特”。

五、以专业性调委会建设为契机,继续拓宽人民调解的覆盖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旗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这些纠纷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我旗先行先试,创新工作,以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试点工作。于2013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翁牛特旗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于2014年10月成立了翁牛特旗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12月成立了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截止到今年8月份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53起,涉案金额1030万元,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50件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91起,涉案金额3121万元,已全部调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物业纠纷16起,已全部调处,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13件。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虽成立不久,但职能也已日趋完善。六个专业性调委会所受理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例双方当事人反悔现象。今年又与土地部门联合参与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专业性调委会的建立,在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进一步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旗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相关行业领域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我旗根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多发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规范组织名称和标牌、标识,健全各项制度,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我旗根据矛盾纠纷的行业、专业特点,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及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人民调解员。目前,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共22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员共5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员共9人。三是建立健全专家库。目前,我旗已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医学专家库共22人,法学专家库共7人。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013年8月,我旗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五落实、六统一”工作规范化要求,从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员组成,纠纷受理、调解、统计、归档,工作制度、工作场所标识标牌、工作经费补贴等方面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培训、考评、统计、文书档案、回访、奖惩、信息报送、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保障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二是积极推进调解业务规范化建设。统一使用司法行政部门印制的人民调解文书,口头调解的纠纷也进行书面记录。统一案件质量审查标准,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三是积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三调合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基础保障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精神,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五年以来,全旗共落实人民调解“三项经费”50万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促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中心成立以来,全旗共排查出纠纷22825件,调处成功22560件,有力的维护了全旗的社会稳定。

第四篇:柴河村省政协调研汇报(定稿)1

汉滨区茨沟镇柴河村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上午好!热烈欢迎大家来到汉滨区北大门,美丽的茨沟镇,深入到柴河村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将全村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茨沟镇柴河村位于茨沟镇东南部,距中心集镇4公里,是由原柴河村和谭沈村合并而成。现全村总面积9.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田120亩,辖17个村民小组,310户,1426人。有党员29名(其中女性一名),平均年龄40岁左右。换届后,村级“三委”班子共由8人组成,平均年龄41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烤烟、畜牧、劳务输出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3823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在三问三解活动中,我们通过建立民情档案卡,发放入户调查表,在镇包片领导及驻村干部带队下入户走访群众,对全村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主要情况如下

1、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收入在3000元以下、3000元--5000元、5000--8000元、8000以上划分,全村可分为五保户、低保户、一般户、中等户、富裕户五种类型,其中五保户19户20人,低保户43户136人,一般户185户980人、中等户52户289人、富裕户1户4人,按照新扶贫标准,全

1村贫困人口有123户463人,贫困发生率为32%。全村从事种植业的占25%,养殖业的占7%、从事

二、三产业的占64%。收入来源中,种养殖业占居30%,劳务经济55%,政府补贴性收入占10%,其它类占5%。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2009年和2011年中相继完成了到村主干线的硬化及示范路建设工程。2009年至2010年通过村民筹资投劳和上级交通等部门立项扶持,修建延伸到村主干线公路两条,总里程达15.5公里(其中:东沟路4.3公里,谭沈沟路11.2公里),贯穿全村13个组,目前尚有4个高山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全村有人饮工程1处,解决了200余人饮水问题,尚有800余人饮水困难;辖区内户户通电,现有联通、移动基站各一座,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3、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全村依靠山地资源,积极发展种养殖业。2012年,发展烤烟123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发展魔芋400多亩,生猪存栏量596头,羊143只,其中有规范化养鸡厂、养猪厂各一个,年劳务输出500余人。

4、社会发展现状。村级三委班子健全,有村级党员活动室,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务实。近三年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建有学校、卫生室、农家书屋等,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路建设

1、从2004年至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始终处在紧张施工当中,为了支援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柴河村将村级公路作为西康高速路的施工便道提供给高速使用,无法及时硬化村级道路,也就不能享受到全省2007--2009三年通村水泥路硬化的政策扶持。一直到2009年上半年,西康高速正式通车后,我们在克服了下半年连阴雨多、时间短等诸多不利因素后,才将通村水泥路施工至该村村口,仅贯通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后期,群众强烈要求再次延伸水泥路时,但已经错过了全省实施三年通村水泥路的政策机遇。因此硬化公路的深度远远不够,交通较为不便,严重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2、在2009年至2010年延伸修建两条15.5公里到村主干线时,共投资160余万元。由于遭受2010年“7.18”和2011年“8.31”洪水灾害,致使大部分道路水毁严重,交通全部中断,村上又组织筹劳筹资进行改造修复,再次投资45万元。目前该村的交通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便利。但两次建设共投入资金205万元,上级补助45万元,群众投劳、自筹3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130万元,至今无法解决。

(二)学校建设。柴河学校原有生源200余人,为佛爷岩、白岩、柴河、谭沈四个行政村的完小教学点。近几年来,因学校教室已成严重危房,为保证学生安全,迁至村委会三间平房上课。学校规模只能缩减,现开设三个班,有学生120余人,其余学生转入茨沟完小就读。因学生年龄较小,离家

较远,许多学生家长只能放弃家中农业生产,租房陪读,给群众和学生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柴河小学急需重新建设。经过初步预算,该校按照完小标准化建设要求,需要新征土地4亩,建设校舍420平方米(包含教师宿办楼、食堂、厕所),按每平方米造价2000元,征地、建校共需要资金120万元。

(三)扶贫开发建设。柴河村山大人稀,坡陡沟深,自然条件极差,人均耕地稀少,而且土地“陡、薄、瘦、碎”,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生产难,脱贫难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功能,我们打算以柴河小流域为主线,以柴河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三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综合扶贫工程,确保这四个行政村5000余群众能脱贫,能致富不返贫,但具体扶持项目尚未能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目前,我村虽然存在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难等问题。但村级班子团结务实,群众能够吃苦耐劳,热心公益事业,山地资源丰富,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今后三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村发展大局,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基础生活条件,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

1、以“一村一品”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村烤烟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实现人均一亩烟,并通过技术、经营方式改进,实现育苗、烘烤工厂化,提高产出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通过“一事一议”上级贴补、群众筹资筹劳等方式,再延伸硬化通村公路主干线15.5公里、修建通组公路7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3、争取项目新建教学楼,恢复完小设臵,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开办村级学前班,建设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室1处,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4、灵活应用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柴河片“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综合扶贫工程。通过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造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改变农业经营方式,使群众发展有出路,增收有项目,脱贫不返贫。

总之,今天省政协各位领导能够莅临我村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指导工作,既是对柴河村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各位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正确处理和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再创新佳绩。

第五篇:县政协调研文化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政协领导、各位政协委员:

大家上(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文广体局党委、局领导班对您们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万分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文化工作给予的支持和理解,以及关心和帮助,下面我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简要的汇报。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全力构筑文化阵地

近年来,我们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全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设施,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7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100%。

首先抓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投资

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场馆有县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游泳馆、文体广场,目前这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常年对群众免费开放,每天接待参加活动的市民数千人次。其中县文化馆增加了教学培训面积,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县博物馆继去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后,今年又与城市文化公园联创4A级景区,并成为全省廉政旅游专线的重要节点。县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增数字阅览室120平方,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9200册。加快3D数字影院建设,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提档升级,3D数字影院已实现全国院线影片的同步放映。 其次是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提档升级步伐。全力抓好乡镇文化站归档定级工作,对乡镇合并后的乡镇文化站进行了资源重整、站址调整和人员重新调配,使其具有了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了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加强对乡镇文化广电资产管理的意见,职责合一,以职追责。全力推进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30多万元新建了昌和社区等8个高标准社区文化中心,同时新建成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分别举办了三期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业务技能培训班和两期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和基层文化队伍的服务水平。开展“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强化农家书屋“五大工程”建设。完成了10家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农家书屋的调试安装工作,着力提高其利用效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办法》、《关于在我县大学生村官中选聘充实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建议》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小组,帮助社区开展活动15次,辅导文艺骨干80余人,每位指导员为所在社区办1—2件实事,推荐1—2名文化指导员志愿者,受到了广大社区领导和群众的欢迎。

第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文化团体和特色文化的扶持力度,迅速提高了艺术生产能力。重点扶持县淮海剧团、英姿舞校、新星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等8家社会文化团体做优做强。着力打造以淮海戏、工鼓锣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品牌;以石棺墓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石刻、扑克、唢呐、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以“美丽·放歌”为主题的广场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打造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鼓励我县的艺术生产,提高原创文化的质量,多出精品,我们制定了《关于文化艺术创作奖励办法》,对系统内外的文艺人才加强了通联,对一些具备文艺生产潜能的人才给予了辅导和鼓励,对文化团体的艺术生产给予了指导,并力争让他们的作品多上舞台,接受观众和专家的品评考验。

第四是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真正实现。我们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文体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2013春节联欢晚会、春联连心进社区活动、“翰墨争春花正艳—迎新春”书法美术作品展、第八个“文化遗产日”项目展演、“花灯飞舞闹元宵,谜语竞猜乐开怀”有奖猜谜活动、姜冬新烟标展、市花鸟画精品展、 “光影追梦”摄影展、“墨海弄潮”五人行书画作品公益巡回展、廉政文化图片展、“团旗飘扬我们的中国梦”专场演出、“传华夏文明,诵千古美文”国学经典大赛、第五届西瓜节文艺晚会、“好声音”歌唱大赛、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专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50多场次、小型文化活动300多场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扎实开展“三送工程”,到全县302个行政村送电影3620场次;送图书34455册;送戏280场次,其中淮海剧团已恢复重建,新编排了《和为贵》、《林大妈进城》、《皮秀英四告》等三部淮海戏,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80多场,观众达3万人次以上。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组织上报市级非遗传承人(基地)十个、非遗项目5项、创作五大宫调新词三首,并公布县级非遗名录项目12项,代表性传承人49名。积极组织开展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举办四展览、一咨询、一展演等系列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文化团队和文化人才得到了磨炼,使我们的文艺和作品得到了琢磨和提升,使我们的和谐文化和正能量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我们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实惠,他们在在观看中受到教育,参与中享受生活,并逐步成为生活的强者、社会的智者、传播爱心的使者。

以上是我的简要汇报,请领导和委员们多提宝贵意见,再次感谢大家莅临我局指导工作,希望一如继往地支持帮助我们做好 我县的文化工作。春节刚过,最后祝大家在马年事事马到成功,事业马上兴旺,全家身强马壮!

上一篇:咨询对话摘录范文下一篇:中学保卫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