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人高考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广东成人高考范文

2020年广东高考时间安排_广东高考时间2020具体时间

随着紧张的复习结束,又即将迎来高考,那么我们要提前知道高考时间并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年广东高考时间安排_广东高考时间2020具体时间,希望你喜欢。

2020年广东高考时间安排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广东高考时间2020具体时间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

(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09:00:00-11:30:00)下午数学

(15:00:00-17:00:00)外语

(15:00:00-17:00:00)

第二篇:2020年广东高考改革最新方案_广东高考报名人数趋势预测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2020年广东高考改革最新方案_广东高考报名人数趋势预测,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一、2020年广东高考最新消息新闻

今年4月,广东新高考方案公布,本科高校考试科目按“3+1+2”模式设置。日前,广东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公布了2021年拟在广东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目前,在读高二的学生们已经饮了“头啖汤”,开始了选科走班。高一学生则有可能从下学期开始选科。如何结合自己的能力、性格、发展方向、心仪的专业和目标大学理性选科?现有的选科走班,对高中生提出了怎样的挑战,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邀请了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蓝敏老师和教学处主任伍毅东老师为同学和家长们支招。

如何选科?

成绩优先 参考专业 对标院校

“3+1+2”,“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蓝敏表示,从科目和专业对应梳理结果来看,在“1”里选考物理的,专业覆盖率达到97%左右,而选考历史的专业覆盖率为53%左右。在这个基础上,再对“2”进行选择。对于专业倾向不是非常明确的同学,选科的原则,应优先考虑成绩和能力。

其实无论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可对应的专业都是非常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选哪些科目能够取得更高的成绩,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选定“1”科目后,再看可以选择哪些专业,确定“2”科目。在考虑未来专业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对自身性格、能力、兴趣爱好,还有亲朋好友的行业资源等。在考虑专业的时候,还要结合目标院校,不同的院校专业对选考科目会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分析,理性地选定考试科目。在省实,学生可以依托测评软件来进行辅助选科,该软件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决策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还从优势学科、专业倾向、院校倾向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生成选科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升学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查询大学对于专业的选科要求,查询往年各所大学专业所录取的学生的全省排名情况,再比对孩子的现状。这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孩子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难再腾出精力,家长在这方面的助力非常关键。与此同时,家长要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理解孩子当下阶段的学习压力和需求,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如何走班?

学会提高时间规划能力

“3+2+1”一共有12种组合,伍毅东介绍,在省实,每一种组合都有学生选。如何分班、如何排课、如何管理,都是学校要面临的新问题。高二年级目前有行政班和教学班,行政班就是传统的班级,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一起上的。如果某一种组合的同学能凑够一个或者几个班,那大家自然就在一个行政班里了。对于凑不够整班的,那就需要同学们到相应的教学班走班了。这样一来,排课就非常有讲究,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走班而影响了其他考试科目的学习。“算法非常复杂,必须依靠排课软件,靠人是排不出来的。”伍毅东笑说。

上课模式的转变,对学生也提出了挑战。以往除了实验课、音乐课等个别课程,学生从早到晚都在一间教室里学习。而现在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教室里上不同的主课,身边还是不一样的学习同伴,学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的。选科走班也要求学生提高效率。课间只有十分钟,他们要打水、去洗手间,就上一节课的问题请教老师,还要收拾东西,准备到下一个教室去上课,学生需要比较科学的时间规划,做事情也要有条不紊,不要去了另一间教室才发现学习用具没带齐。

如何准备?

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要从小培养

在蓝敏看来,走班对学生心理方面最大的影响就是固定化的班级不存在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有些同学会因为没有跟好朋友选同样的组合,没办法总是在一起而感到失落。还有的同学会在重新分班后,交不到好朋友。高二年级在这个学期分班后,就有个别学生的情绪不太好。

如何避免在分班后产生这些问题呢?

蓝敏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两大能力。第一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分班后,整个人是蒙的,走班要到哪间教室都不知道,做事情又比较拖拉,下课后收拾东西也很忙乱,容易丢三落四。这样的状态久了,整个人的自信心都可能受到打击。”蓝敏说,过去就算稀里糊涂,还能随大流跟着别人走,但现在自己和同桌可能连课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同学的头脑都必须很清楚,不能再想着依赖别人了。第二是对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孩子要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并且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比如主动、大方地和他人打招呼,多表达一些善意,展现自己的真诚。这样的孩子才能够迅速地在新的集体里面找到归属感,找到好朋友。“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产生的连接越多,情感越多,他的抗挫折能力就越强。如果他很孤单,总是一个人,没有和老师、同学、家长产生很好的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打击,甚至引发一些心理疾病。”蓝敏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从中学开始的,而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的高考模式考查的不仅仅是学业,还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二、历年广东高考人数统计省/市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全国1031万+↑975万940万940万942万广东76.8万↑75.8万↑75.7万↑73.3万↓75.4万↓

第三篇:广东省成人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由本人申请并出具相关证书或证明,经广东省招生办审核,招生院校同意,可免试入学。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优秀运动员在出具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的《优秀运动员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等学校学习推荐表》(该表由国家体育总局监制)后,经广东省招生办审核,招生院校同意,可免试入学。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八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

3.运动健将和武术项目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在出具经省体育局人事部门审核后的运动成绩证明后,录取时可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50分投档(一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为30分),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4.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和“下基层”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后,可免试接受成人本科教育。下基层项目包括“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1月上旬各地级市招生办公室设立报名点组织报名,1月底前高校完成录取工作,免试录取的成人本科教育新生与2011年成人高校录取的新生统一于2012年春季入学。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可在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院校确定:

(1)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系统,国家特大型企业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及科技进步(成果)奖获得者;

(2)获得省级工、青、妇等组织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称号;

(3)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荣立三等功以上者;

(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

(5)烈士子女、烈士配偶;

(6)边疆、山区、牧区的考生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国防科技工业三线企业单位(地处地市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除外)获得企业表彰的先进生产(工作)者;

(7)年满25周岁以上人员。

6.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可在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符合两项以上照顾政策的考生,其照顾分数不得累计。

(九)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一律不得录取“试读生”、“超前生”、“旁听生”。

(十)成人高校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不报到新生的注销。

(十一)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普通与成人高考考试等收费问题的复函》(粤价函〔2000〕122号)的规定,成人高校录取费每生50元。各录取学校根据实际录取人数,凭省教育考试院开出的缴款通知书到银行缴纳现金或办理汇款手续(往年余款可冲减)。未缴纳录取费的,不予办理有关录取手续。

欢迎登录深圳在职学习网()咨询成人教育,咨询电话0755-8323 3010 >>> 成人高考

第四篇: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和标点符号)。

专家点评

作文可联系“李娜”

邹寿元 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首批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作文点评:1.《回到原点》以“材料+命题”的模式以前曾考过多次。2.原点指的是返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命题属于动宾式结构,题目前面有一段文字,对原点做了解释和说明,考生一般不至于离题。3.从内容看,可写空间很大,角度很多。可以侧重讲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写怎么回到原点。比如说取得了成功,要向新的进取:就如刚刚取得法网冠军的李娜,她取得很大成功,处于巅峰状态,但是她依然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取。这可以说是一个终点,也可以说是起点。4.从导向意义来说,命题者显然要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5、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来看,虽然文章不容易离题,但是要写好不容易。题目对考生要求比较高。这样的命题可以拉开得分的差距,这样的命题不容易套作。与“与你为邻”相比,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回到原点。其题目实质可以轻易地转换为去年江西的"找回童年",而作文要求又更为宽泛。从立意角度而言,立足现代社会"快""紧""文化缺失"等现状,结合个人自身、人类群体、社会结构等加以探讨,当为最佳。当然,如果考生乐意写那些历史人物评述,这里的转换也非常容易,强调扣住"原点"之题即可。但如果材料陈旧,纵然陶渊明归隐可以认为是回到原点,李白走出官场可以认为是回

到原点,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也是回到原点,但千篇一律的文章,高考考场毕竟没有竞争力。还得力求材料出新。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邹寿元

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

今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方式的角度看,仍然是材料加命题,是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方式为广东考生所熟悉,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从审题角度看,“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的地方),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指事物的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标题为动宾结构,是比喻。题目之前有一段文字,对“原点”作了解释说明。考生一般不致离题。

从内容角度看,可写空间大,角度多。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侧重写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侧重写怎么样回到原点。比如: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正直、善良、宁静的本真之心。比如:当我们取得了一个成功之后,下一个目标又让我们从零开始,回到原点,永远保持一颗奋斗进取之心,像刚刚取得成功的李娜。

从导向意义的角度看,命题者显然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这是最大的特点)。比如,面对当前的社会风气,现代人的情感变化,社会文化发展,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看,这篇文章要写好不容易,考生对问题要作理性的冷静思考,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可以拉开得分距离。同时,这样的作文,一般不容易套作。

作文题难度近年来最低

张诚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老师

这题是近年来审题难度最低的一次。题的难点在于原点的理解,但材料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所以,你只要是在基本范围内写,肯定不跑题。可以说,今年的作文题跑题比不跑题要更难。

这个题目是动宾式的,如果用记叙的方式去写,就侧重在如何回到原点的过程,如果用议论的方式去写,侧重在为什么和怎么样。考生写出好文章来是非常有可能的。

与去年的《与你为邻》相比,去年的题目有很多关子,是谁与你为邻啊,写的过程当中如何抓住我和你,很多学生都写成了与他为邻,去年的题有审题的难度,今年几乎没有。

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关注现实、时髦的东西,而对于传统,本源的东西思考的比较少。这个作文题中,原点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去思考,思考一些本源性的东西。如果要写出深度,关键是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知问题。如果作文中写了一些负面情绪的内容,也不一定就得低分,要看考生是怎么写的。当然,我们原则上是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去看待生活。因为他们还很年轻,他们的生活应该是阳光多于负面的。

今年的作文题对诗歌没有限制要求,肯定是可以写诗歌的。但考场写诗歌不合适,一个原因是评卷者是否能评判;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能否写好,写诗歌风险很大。你比如说800字,写诗歌,算行还是算字,这都是很模棱两可的东西。今年作文题让人很兴奋

陈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

今年广东高考题作文题,考生看到题目,能够很快兴奋起来,什么是“原点”,导语有提示,“原点”可实指,也可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获得虚指意义。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总的来说,写作内容能让考生可以说、有话说,有精彩的话说。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能够出有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例如:在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发、再冲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是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等。

考生如何构思立意,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人生观,它体现的是考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考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真正体现在考生对生活体验的广狭,对社会人生问题思考的深浅和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等方面。

广东近年高考作文

2011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年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

作文要求:话题作文“传递”。

2006年

高考作文题为: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近年来,房地产业与外贸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十多年,大中城市房价也随之强劲上涨,但住房也失去了居住的本质。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有3000多万套住房空置;深圳大学博导国世平透露:他的一名学生购买了680套房用来投资。

中国的住房成了金融产品,投资成了主要用途,居住成了次要功能。

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全面调控,调控范围之广,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强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国家目的很明确: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让楼市回归“自住”的本质。

2010年,对于佛山“刚需”与其他需要购房的市民来说,是“腥风血雨”的一年,售楼小姐对他们吼道:“买不买,不买我们会继续涨价。”那段特殊的时节,有人无奈被迫买房;有人为求增值不断买房;有人为房喜,有人为房怒;有人为房笑,有人为房忧„„所有这一切,只是每个人的心中没有“原点”。

2010年,开发商也是一团乱麻。2008年,佛山楼价大跌,很多开发商在低位卖房,2009年与2010年,佛山楼价不断上涨,开发商“吸取教训”,不断抬价,推迟出货节奏。等到政府“限购限贷”,才后悔不迭。

开发商大多于改革开放初期做生意起家,或依靠企业转制暴富。他们发家致富之前的梦想是:让自己与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开拓一个事业的平台。如果条件允许,为社会、为乡亲作些回馈。

我们认为,开发商大部分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个别开发商,忘记了自己的“原点”——儿时的梦想,少年的誓言,甚至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他们与炒房团勾结哄抬楼价,利用“假按揭”欺行霸市,使用假冒伪劣材料制造“楼歪歪”、“楼脆脆”等例子举不胜举。他们走得太急,失落了自己的“原点”。

目前,佛山楼市成交骤降,因为市民有政策撑腰,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见到合理价位才会出手。

开发商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降价幅度太小。原因在于他们至今没有理解政府调控让房价“回到原点”的核心目标。

障碍应当拆除,“原点”必须回归。开发商与消费者尽快对合理价位形成共识,楼市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作文较去年好抓题,我是写议论文的,把‘原点’作为‘起点’来理解。而选择题、古文以及语言运用题等是比较简单的,今年古文还是讲人物。但我觉得古诗比较难,特别是第二问‘结合全诗谈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真的是难倒我了!但总体还是有信心的。”不过,有些考生认为病句的题目有点抓不准对错。

第五篇:2014广东高考作文

被“稀释”的点滴美好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甚至是更高级一些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那一份围坐一起看着发黄的老照片追忆似水年华的温情,似乎也已不复存在了。那份点滴的美好也正在一点点被现代科技稀释。

是现代科技的过错吗?不,不是这样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泛黄的照片记忆,它是美好的。错就错在人们的对照片的频繁更新与快速浏览,而忘记去抓拍生活中有意义的点滴与边浏览照片边去回忆美好的点滴。

“人们的品质显示出时代的特征,正像汽车一样”,伊丽莎白.鲍恩曾说过。是啊,现在人们快速、浮躁的生活品质反映出了整个社会正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快速之中。果真,快速、简单得到的东西不容易被珍惜,正如如今的照片一样。我们常常会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普通人在中了一份超级大奖之后,挥霍无度,没有过几年,那个人甚至过得更加落魄了。我们鲜见有哪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能够如流水般花自己辛苦攒下的每个铜板儿。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点点定量的话,那么根据化学计算公式,溶质一定时,溶剂添加得越多,溶液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同样的,被过多的照片所稀释了的幸福瞬间,回首所品味的幸福感也就越低了。

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失去了含一块小小的水果糖的甜蜜;失去了穿一件全新衣裳的兴奋;更失去了作为人的一颗敏锐的、爱生活的心。于是有歌者唱出了心中的疑惑: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于是笔者写下了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数码相机的的确确是时代的潮流,如果那片片黄斑终会浮现在每一张黑白照片上,我们能到的就是不让自己的记忆泛黄、发旧。

朋友,别让那如潮水般的照片淹没了你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你回头无法追寻那远去的风,无法品味那沁入心脾的甜,无法感受那时的彻人心扉的记忆

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

老照片像一台时光机器,总能把我们带回特定的时间地点。纵然它会泛黄模糊,它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动作上的定格,更是那份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同老照片一样,值得我们怀念的事物不胜枚举,随着时代齿轮的不停转动,这些曾承载着我们美好回忆的东西在不知不觉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吸引眼球的新玩意和新科技,它们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多彩。可是这种物质的繁盛却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孤独感和精神上的极度空虚。网络的发明是为了更加方便的沟通,但是如今却成为了阻碍沟通的巨大障碍。人们的镜头越来越高倍,拍摄的照片越来越清晰,可是却难以找到泛黄的老照片带给我们的温馨。我们不断的向时代前沿靠拢,却丢失了简单的幸福,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结果么?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波兹曼在看到科技文明带来的绚烂幻影后发出了如是的呐喊。当相机已不再成为奢侈品,当照片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我们对待那张充满回忆的图片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取而代之的是矫情修饰的自拍照,庸俗不堪的恶搞图!当照片成为了炫富的手段,赚钱的工具,我们不禁感叹,是时代的进步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的改变迎合了时代的脚步?留住心中的那张老照片,不要让它迷失在漫无边界的图海中。就像留住你心中的那份纯真,不要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溜走。纪伯伦曾用真挚的话语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的确,如今的我们已经迷惘在来时的路上。我们要做的是找寻自己最初的方向。

阿久悠说:“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梭罗处在繁盛的工业社会却依然能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里静静地欣赏风景。它所拥有的是平静如水的心境,不是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而是因为当我们面临过多的诱惑和选择,我们总是无法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态。我们所遗失的,是曾经对一张老照片的满足和幸福。

留住心中难忘的那张老照片,尽管它早已泛黄。但它像一座灯塔,让你的心不至于在迷雾中走错方向。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泛黄的照片中藏着太多永不褪色的回忆;数码相机的时代,照片很多,而在这永不模糊的频繁更新中,情感却在被慢慢稀释。因此,我想对行色匆匆的人们说: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只能靠书信交流,见字如面,饱蘸的浓墨蕴含了多少深情爱意!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只需轻触鼠标,就算是南北两极的人都能实现视频通话。简单快捷的E-mail也取代了费时的书信往来,这看似为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却将我们的心拉离得更远。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我们只看到那被编辑好的方正小字,却再也无法感受到那份悠长绵延的深情。

这是一个被拼命刷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社交网络日益发达。“叫上一群驴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我们热闹地招呼着。于是我们跨上单反,开着越野车便高歌着上路了。打着亲近自然旗号的我们在到达目的地后却不约而同的拿出了手机,“景色真美啊!”哔——随着微博发表完毕的提示音,我们开始了下一段旅行……而古时人们只骑一头小毛驴就能悠闲地领略祖国的大好风景,他们或许走走停停漫无目的,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莺飞,哪里冰雪初融。如今的我们怕是再也无法体会古人出游时的那份悠然心境了,因为,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好在我们还有人明了这个道理——科技的发展无形中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仍有如阿久悠者愿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于是仍有如王跃文者在所有人都在向前狂奔的时候,愿意慢下来,停下来,甚至往回走。而我也愿意慢下来,抓住正随着科技的脚步被悄悄淡漠的情感,并且珍视它!

别让科技吞没了情感......

抓住点滴

幸福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在点滴中。可是,有几个人能在茫茫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到真正重要、真正值得珍惜的点滴?这便成了当今时代的普遍问题。

《双城记》的开头这样说道:“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如今,人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徘徊前进,踌躇独行。也许,是在这夹缝中生存久了,所以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害怕独自一人,仿佛那独处的一秒钟后,整个世界都会将他们遗忘。他们为了拒绝独处,总是习惯吃饭前先按动快门;总是记得化妆后往朋友圈发一张自拍;总是乐意心情起伏时将憔悴的自己随着“咔嚓”声在网络上分享……

的确,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手一拍的习惯变得普及的同时,我们记录的“点滴”也多了。可是,平心而论,握着那屏幕之下的照片,你还找得到那些让你珍惜的点滴吗?回想那黑白胶片的时代,虽然只记录了人生的几个瞬间,可一次次的翻看总能唤起你永不褪色的回忆。其实,科技并没有错,只是生活在数码技术时代的人们不再珍惜记录的点滴了。所以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被一点一点稀释了。

抓住点滴,需要有一颗能摒弃繁华的仔细的心。在这个出门靠手机,在家靠电脑的社会里,能通过那颗朴素的心去拨开冗杂的科技迷雾,仔细地将点滴从没用的垃圾中挑拣出来。还好,我们熟知爱丽丝门罗,那颗连诺贝尔文学奖也侵扰不了的内心是那样的恬静。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强大的商业力量堕落为小说“写手”,大笔一挥,且财源滚滚而来时,那颗心却让门罗始终惜字如金,认真写作便是她所珍惜的点滴。在过往的大半生里即使“没有一天停止过写作”,但她笔下的每一个字价值都堪比金银。那颗抓住了心的点滴是如此地令人敬佩。

人生是一大缸清水,上天在这水中滴了几滴墨水,有的人细心,在墨水淹没在清水里之前便将它抓住,而有的人则等到墨汁被一点点稀释后才想起珍惜,但它早已没了踪迹。所以,朋友,抓住点滴,珍惜点滴,别让外界的一切稀释了珍贵的记忆。

往回走

我是一个行人,沿着时代的轨道向前走,经历了照片由黑白到彩色,也经历了人们对回忆由珍惜到冷漠。我看到图像由模糊变得清晰,也看到人心由清晰变得模糊,这一切令我感到乏味。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决定——往回走,回到我出发的地方。

周国平说:“这是一个情感缩水的时代。”然而,是什么导致情感缩水呢?很多人将它怪罪于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喧嚣。没错,就像巴赫金说过的:“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正如汪峰在《北京北京》里所唱,城市里充斥的“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无时无刻不骚扰着人们的心灵。的确,如此吵闹的时代,单纯的情感难以栖居。于是大家在心灵疲惫的时候开始埋怨时代,埋怨它的物质至上,埋怨它的灯红酒绿,开始怀念过去那些简单的生活。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这个时代的错吗?我想,不然。手机它不知道自己的出现会造就那么多“低头族”,微博它不知道自己的产生会造就那么多“微博控”,电脑它也不知道自己的诞生会让那么多人沦陷于网络世界。再看看那些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他们背起行囊,打着“逃离城市”的口号,来到远离城市的山顶时,他们在干什么?看手机,发微博,转彩信——哦,我明白了,原来导致情感缩水的不是时代而是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自己啊!

这个时代是喧嚣,是吵闹,然而谁说吵闹中心灵就不能安静?谁说喧嚣中灵魂就不得栖居?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同样生活在城市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如沈从文却可以在自己心中筑一道围墙将浮躁拒之门外,同样生活在时代染缸里,李安却能带着理想与本真站在众人面前。情感是否缩水与是否在如今并无关系,“空心人”走到哪里都是“空心人”,世界给不了“空心人”一颗心,就像时代给不了一个人安静的灵魂一样。

沿着时代的轨道往回走的我,看到了照片由彩色变成黑白,也看到了人们对回忆由冷漠变得珍惜,这一切令我欣喜不已。流连于此的我却渐渐发现,不仅是那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原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浮躁,原来沿着时光轨道向前或向后,只不过是由一个浮躁走向另一个浮躁。

我再次背上行囊——往回走,沿着人心往回走,回到最初单纯平静的人心。

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

黑白、稀少、年久、泛黄;

多彩、海量、瞬息、更新。

这是不同的时代赋予照片的不同特性,亦是不同的境遇里记忆存在的各异方式。数码技术定格了我们无数个鲜活的瞬间,却也稀释了曾无比凝重的点滴。也许,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既要“影印多彩地”,又要“心守黑白时”,让记忆与真心在常拍常新的照片里永不褪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时代随照片的变化辗转,时代里的人们却始终能在狄更斯的这句话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从前,我们会攥紧那零星几张照片,随它们的泛黄和模糊而老去;如今,我们会在一目十行的摄取中切碎了真心,变成了一群记忆不过七秒的鱼。正如精神匮乏之害甚于物质的贫乏,心灵的剥蚀往往比岁月的剥蚀来得更加可怕,而这也正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似乎走不出的困境。立起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情感深刻、相依相偎的自己;推翻记忆,我们其实已在抛却真心过后一无所有。我们不能否定数码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多彩的便利,然而,存此真心在,长守黑白时,守住那种简单的快乐、充沛的情感、清晰的记忆,才该是我们的选择。

林徽因说:“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当生命的聚散离合已成为常态,人们或许可以用照片消解思念,却永远不可能让相机代替我们的心灵去思念、去记忆。能够让生命坚实有力、让心灵真实鲜活地存在的,只有我们自己。毕竟,我们用以感知外界的窗口,是眼睛和心灵,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的代言人——相机。在对相片的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我们似乎粉饰了青春与情感,刷新着快乐与记忆,却终究敌不过最暂短的相逢中最淡然的微笑,表面默然无声,却是冲破了最遥远的距离后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发出的最激越的啼音。

此身应印多彩地,那是席慕容的“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此心长守黑白时,那是杨瑄的“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

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令人遗憾地老去,却依然可以翻着多彩的照片,回想着永不褪色的曾经,同哭同笑。往事迷离,而心路清晰。

那时节,年华从此停顿,思念从此生根,我们却依然可以如伍尔芙所言,“记得共同走过的岁月,记得爱,记得时光”,然后明白,这便是“影印多彩地,心守黑白时”的意义了。

丰富了物质,稀释了珍贵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照片从一种稀罕物,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大量地拍照、晒照片、看照片,陶醉在复杂繁多的画面里。殊不知,在那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那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

诚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购买胶卷相机已成为过去;模糊泛黄的相片已成为过去;为浪费胶片而担心已成为过去;为无人分享而忧虑已成为过去。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我们很难在面对照片而感动落泪了,我们很难由于照片而回忆过去了。那重要的人生瞬间,在繁多的日常点滴中显得不再珍贵。是啊,照片越来越多,照片中的珍贵就越来越稀少!就像一粒冰糖落入水桶,那曾经的甘甜早就难以寻觅,但我们仍然向水桶中加水,忘了加糖。

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情感缩水,在那物质匮乏的过去,保留了那珍贵的情感。没有电视电影的滋扰,陶潜才能创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王湾才能写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没有相机纪念美景,王维就用诗句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若这些发生在现代,那么中国文坛少了三位伟大的诗人,而多以一个宅男、一封短信、一张照片罢了。我们过于直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过于浪费我们的感情,那珍贵的东西依然被稀释,真情已经难以寻觅了。

一杯水,对于城市的人们没什么,对于沙漠中的旅人就是生命的稻草,那些照片,对现在的人没什么,在过去,人的一生就能记录下几个瞬间,唤起那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是多么珍贵!用一万张普通的彩色照片也难以换回那珍贵的泛黄的黑白照片。物质丰富者如朱元璋,拾荒时难得的美味做了皇帝后却无力享受,可见那珍贵被稀释了多少。

其实,不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丢弃了照片背后的人文价值,而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过于浮躁而急促。急速的脚步让我们与亲朋好友生疏,让社会间的相互人文关怀减少,让我们没有了静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耐性和人情味,从而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减少和情感的稀释。

少拍两张彩色照片吧!去翻翻柜子下泛黄的老少片吧!让我们在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受曾经的珍贵……

用心看世界,凭心忆流年

在黑白照片时代,为数不多的照片只记录下人生最珍贵的瞬间,老照片在家人一次次亲切地抚摸翻看下泛黄模糊,但人们心中的记忆却永不褪色。而数码技术时代下泛滥的照片不但没有使岁月是脉络清晰,相反,人们往往在机械地浏览与频繁地更新照片时忘记了来时路,再也抓不住回忆的尾巴。

是什么使曾经珍贵的点滴被稀释,又是什么让那份灵魂最初的诗意与美好落在了远方?难道我们应该怪罪科技,怪罪愈发方便的照相和存储技术剥夺了“物以稀为贵”的新鲜感?又或者我们可以抱怨时代,抱怨过快的生活节奏与过大的生活压力夺走了我们仔细观察照片的闲适心情?

不!我们没有理由怪罪和抱怨科技的发展,因为照片仅仅只是我们心与眼的媒介。因此,照片的质量不重要,照片的多少也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我们用一颗怎样的心看世界、忆往昔。我们若有一颗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心,便自会发现时光角落的淡淡美好,自然也会把时间深处的细微线索与记忆埋藏心底以供温暖回忆。可悲的是,大多数的人抱着一颗追名逐利的浮躁的心看世界,把世间的一切抽象成价值符号,自然难以真正理解和追忆岁月里的美好与温情。

青年摄影家Pano在《南法航线》中提到,每次出游前,都会先问自己——这次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拍风景还是享受美景?如果只是拍风景,他绝不会带上摄像机。也正因此,他的照片格外富有质感,他的文字才有打动人心的细碎温暖。“拍生活”与“体味生活”并不能等同,照片时代的人们没有随时随地拍生活的条件,却因此有了随时随地享受生活的机会。于是风景人情都在心底,欢乐悲伤皆成回忆,但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无暇关心周遭的人和事。他们机械地拍下一张张照片自以为延伸了感官,定格了时间,却不曾想,在蒙尘心灵的驱使下照片的内容也浮夸单调,如何点亮生活与回忆?

春秋更替,云水潇湘,时代更改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更改初时的心境。正如安妮宝贝所说:“应该多关注生活里更多的细节,我们置身的城市虽然大而粗糙,压力沉重,但仍可以找到时光瞬间的些许美好。”而留住这些美好,靠的是我们的心。当你再遇到动人的美景,动心的时刻,记得放下手中的拍照工具,试着用心去感受记忆,相信这段时光定会植根心底。如此一来,无论相片多少,翻看与否,你都能从心底忆起最美好的温暖与诗意。

回到胶片时代

如果将数码相机里储存的照片全部删除,你还记得什么?当今世界,“以新代旧”的齿轮正以飞快的速度运转着,逐渐掏空了人们的大脑和心灵。于是我开始怀念胶片时代。

在那个距我们并不远的胶片时代,人们用仅有的几张黑白胶片记录几个宝贵的时间。人们通过回忆,感受那些无可替代的温存;然而在当今数码技术高超的时代,照片泛滥成灾,大容量内存的手机、相机宽容地收纳我们的记忆。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的记忆正逐渐地被吞噬。我们有多久没回忆了?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现代科技所捆绑的心灵。萧伯纳在生前出版过一部《萧伯纳情书》,在序言中他写道:“也许有人埋怨说,这一切都是纸上的。让他们记住:人类只有在纸上才会创造光荣、真理、知识、美德和永恒的爱。”于是我发现,与现在只稍稍动一下手指就能保存记忆相比,黑白胶片记录下的回忆简直要珍贵太多,我们需要找回那最初纯粹的心灵,我们需要喊出那在市声喧嚣中久被蒙蔽的生命之声。

——我想回到胶片时代,因为那里有不被浮华困扰的灵魂。我看见梭罗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步入丛林,他朴实的文字下蕴藏着一颗丰富的心灵。在《瓦尔登湖》中他告诫人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新事物滋生的越来越快,再没有人愿意翻那已泛黄的老照片,可到底是我们抛弃了旧事物,还是旧事物抛弃了我们?

“生活的丰饶蕴藏在我们已经忘却的记忆之中。”切萨雷·帕韦泽曾说道。我们早已感受不到三毛笔下静观土地与人世的快乐,再也没有了白落梅所说的在心中修篱种菊的安宁,我们有的只是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被塞满了厚厚的稻草。

那么,就让我们在一片快门声与闪光灯闪烁中勇敢地放下那“吞噬”记忆的机器吧!享受回忆,回到胶片的时代,看看那沿途的风光,多美!

寻找真实的感触

那些记忆中最难以磨灭的画面,通常凝固在一张薄脆的纸质相片里,被岁月蒙上一层淡黄的旧色,蔓延着皱纹般的裂痕。它是老旧的,可始终有人愿意相信,唯有这古老的相片才能真正守卫得起回忆之珍贵。这几寸见方的纸片,永远无法被一格格像素所取代。

因为它承载真实的感触,有着人性的温度,所以它珍贵。那拍照时的兴奋、冲印时的期冀,拿在手里抚摩的触感,足以使情感在此过程中融合升温,使回忆慢慢发酵生香。也许是手机即时的“闪拍”太过轻松,拇指一按大千世界随意定格,键盘轻击海量图片收纳入库,于是麻木和不以为意接踵而至。都说求之不得,来之不易,所以珍惜。而科技却在让求之不得之物变得触手可及,让来之不易变成网络购物中的鼠标一点。于是寻觅生活珍宝的路被快车道所占领,透过车窗看到的景,汽车代步找到的宝藏,终究不再是当初那般滋味了。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是啊,可这份便捷似钢化玻璃般隔绝了我们对世界细细品味、静静触摸的权利。仅仅是照片的情感积淀孰多孰少吗?不,放眼看向这个钢筋铁泥筑成外表、数字代码填充心里的世界,又有多少真实的感触正在丧失?

于是,清晨的小巷里香甜的烤红薯没有了,有的是网络上搭配精美剪裁适宜的美食照片;亲笔落墨于厚纸上,千里鸿雁辗转山水间的牵挂没有了,有的是微信上日渐冷漠的仪式性寒暄;川端康成般“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花香幽幽被“冬日温房观花”的玻璃墙阻隔;背包客谷岳只带一双眼睛两只脚走遍世界的浪漫被“网上观图,游遍天下”的宣传语斩断……的确,没有了旅途劳顿的汗水,没有了焦躁漫长的等待。可真正打动人心的那份蠢蠢欲动的期待,那般触摸人生粗糙表皮的感动,那种行走在真实之中的欣慰,也全都消失殆尽。

可是,我们又怎么舍得让那与家人围看相册畅言欢笑的时光一去不返?又怎能答应亲情、爱情与友情流于指尖下方便却冰冷的代码?那就解放你束于科技之中的双手,去尽情触摸这个美丽的世界吧!也许你的步履会慢下来,会感受到赤脚板下沙石的硌人;也许你用心拍下的照片会被岁月打磨得难以分辨、模糊不清。可如没了这脚心里细痒的触感,没了那在千百次摩挲中日渐黄皱的照片,没了那贴在指尖的、滚热生动的生活温度……这一生,又该是多么平淡而乏味啊!

定格珍贵回忆

阳光下,微风拂面。在花园里惬意地翻动那微微泛黄的老相册,慢慢重览照片中的人影风物,我不禁冥想过去,心潮翻涌。而当猛然意识到定格的点滴早已不复存在,不由得泪湿眼底……

这就是老照片带给我的无穷力量,它让我回想过去,咏叹今日。虽然相片已微微发黄,但泛黄的质地掩盖不住心灵上最珍贵的回忆:浓厚的亲情,多年的友情……当时光被定格,刹那即为永恒,它们随着岁月的积淀演化成了专属于自己的文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照片中的主人公如今身在何方?岁月又将他们带到了哪里?每当重翻老相片,内心敏感的人总会有诸多感慨。

正如今年春晚上大萌子几十年来的照片温暖国人一样,当我们自己重读当年的自己也会心潮澎湃。照片中的大萌子从花季到而立,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在胶片的神圣见证下被珍藏。单张照片看起来也许效果平平,可当点滴串联成成长历程时,照片就产生了一种魔力,它让人不禁发现:原来我经历了这么多而我却毫无察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照片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属于奢侈品。“物以稀为贵”,因为奢侈,所以拥有照相机会的人们会倍加珍惜。那时的胶片中承载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也蕴含着当事人的苦辣心酸。相片,作为一张纸与普通物品别无二致,但当岁月将其沉淀为一段回忆,其价值不言而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促成了照相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相片永不褪色,像素无限清晰,分享随时随处,仅仅这些就已让我们欣喜若狂了。于是我们竭尽全力利用现有资源,在一切场合寻找拍照机会,渐渐地,一种“晒”文化在网络风行。无论是珍贵的点滴还是无聊的消遣,都在网络占据了半壁江山。“晒甜蜜”、“晒幸福”固然美好,但用“晒”来消遣着实是一种浪费。那些曾无聊“晒”过照片的作者们估计在几十年后忘记初衷,因为那照片毫无意义可言。更可怕的是,我们正走向“无聊晒”的深渊却自我陶醉,难以自拔。

像素的无限上涨却让心灵像素低到谷底;相片的“完美手术”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浮躁与粗鄙。在照相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点滴的把握却急速退步。技术臻于完美并不是我们依赖它的借口。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有一双懂得捕捉珍贵的眼睛,保护内心的透明与对珍贵点滴的敏感,用眼睛这部天然相机去捕捉似于老照片的珍贵。

上一篇:感恩的一颗心范文下一篇:感恩一路有你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