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2022-08-13

第一篇: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关于人生的选择的名言

人生是一个旅程,途中有无穷无尽的分叉路,每条路,沿途的风景都不一样。对于人生的选择,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下面让小编给大家列举一些关于人生的选择的名言,希望有助于大家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1、只要你不做出选择,一切仍有可能。

2、路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谁能命令我。

3、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有试试。

4、命运只有一个,而人生却有多种选择。

5、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6、我知道你的爱,选择离开,是我一个人的悲哀。

7、我们所有人生来都在选择,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

8、你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又何必去问为什么选择。

9、对于每一个人,他所能选择的奋斗方向是宽广的。

10、当人选择了向上的阶梯之时,就要丢弃很多细枝末节。

11、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路必择而蹈。

12、天堂和地狱没有我选择的权利,只有我被选择的命运。

13、我给了你机会,既然你选择无视,我也没必要再停留。

14、生命若给我无数张脸,我永远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

15、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16、生命若给我无数张面孔,我永远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

17、如果再给我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选择毫不犹豫。

18、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19、人都说顺其自然,其实一点都不是,而是实在别无选择的选择。

20、许多人的悲剧来源选择: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21、只有为别人而活,生命才有价值。

22、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23、就是时光倒流,生命再一次重演,我选择的仍是这条同样的道路。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亦勿施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25、我对生活的感悟可以用这七个字来概括:一切都会过去的。

26、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27、每个人都会有选择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力,我会一直坚持做快乐的自己!

28、我们往往记住的不是某一天,而是某个时刻。

29、既然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会后悔,那还纠结什么?无愧于本心即可。

30、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只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走完了一生。

31、拥有好朋友,好的书籍和一颗宁静的心,就是理想的生活。

32、选择说来简单的两个字,其实那重量足够压着每个人一辈子反不过来。因为只要你活着你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就连你买个小东西都是在选择买哪一个好不是吗?选择无处不在,像无数个陷阱和诱惑。你选对了可能就快乐一生,选错了可能就坎坷一生。很多人说自己的命不好,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在选择的时候出了差错,错了一小步,就会造成之后能选择的道路越来少。

33、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第二篇:关于人生的思考

关于人生的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

最近从很多媒体上看到很多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消息“清华高材生严俊投河自尽”;“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发生服药和跳楼”;“某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据不完全的统计,去年中国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看到这些让人叹息悲痛的事件,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

首先,我们为自己而活着。我们正处于青年期,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太多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你所喜爱的职业,你所憧憬的爱情,你所钟爱的兴趣......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还在吸引着我们,费尔巴哈说过:“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我们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怎么能够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放弃这最宝贵的生命呢!?没有了生命,你便失去了一切,你也没有了人生。

其次,我们活着有自己的责任。对于家庭而言,我们是子女是亲人,将来我们是要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的,就算是有天大的理由我们也不能抛弃为了我们的成长含辛茹苦的父母,自己一走了之,给亲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是极度的不负责任的。同时国家社会为了培养我们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们占据了其他人想要深造学习的资源,我们负有回报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随意的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罗曼.罗兰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为了责任珍爱自己的生命你就是一个英雄。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一种责任。

最后我们活着是因为有人生价值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价值,哪怕是乞丐,哪怕是犯罪分子,他活着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只不过是价值的大小不同罢了。有些人常常想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你的存在就是一种意义,你的存在就是美得,就是有意义得!席慕容有句话我很赞同“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不论再渺小,再失败为了自己活着的小小的价值,我们也要活着,为世界贡献出自己的色彩。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所能做出最傻的事就是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我们活着不需要什么理由,我们活着就是活着,我们活着就是人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之一。在人生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论你有再大的痛苦再大的挫折,有时候这些也是一种幸福和财富呀!

活着吧!只要活着你的人生就有意义!

第三篇:关于思考人生的文章:鞋

●徐泽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远古时代,土地高低不平,气候严寒酷暑,人类本能地要保护自己的双脚,简单包扎脚的兽皮、树叶等,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鞋。古人以草为屐,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鞋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穿在脚上走路的东西。

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再穷也要穿上一双新鞋,以便走好地狱和天堂的路。

人生下来就必须穿鞋,但穿什么样的鞋,人一生能穿多少双鞋活多大岁数,都是有定数的。不管伟人还是平民,谁的一生又能离得开鞋呢?就是在云朵中行走的仙人也总要回归大地;鞋不伟大也不卑微,但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谁就一生也离不开它。.

鞋的式样和款式有很多,单从材料做成的鞋就有好几种,有皮鞋、胶鞋、布鞋、麻鞋、草鞋等等。而我最熟悉的就是布鞋了,它的手工制作过程我清清楚楚。鞋子有鞋底和鞋帮两部分,最重要的还是鞋底,鞋底不厚扎得不牢穿的时间就不长。要有好的鞋底,就必须先糊浆纸,这里所说的浆纸就不是纸了,而是一种破布。家里的衣服破得不能再补了,就用剪刀把衣服沿缝口剪开,好的结实的布留下做补钉,实在烂得没法用的布才用来糊浆纸。糊浆纸必须在一个上好的晴天,将门板卸下来平放在地上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再烧一锅开水放人干面调成面糊。一层碎布一层面糊贴在门板上,一般要贴三四层,也有贴七八层的。一般要在太阳下晒八九天,直到干透了为止。晚上关门门板照样上起来,上面五颜六色的布只当是一道风景或屏风,家家户户都这样,一点也不会让人笑话。

做鞋必须先有鞋样子,千层底要一针一线纳起来,那细细的钢针全凭手劲穿过千层底往往很困难,还必须用顶针,没有顶针时就要在中指上缠一块布。当一双鞋底纳下来,那粗硬的布条上就全是针眼儿。每当针扎进鞋底有些涩时还必须将针头放在头发上光一光,这样才会轻松快捷。每扎一针,都必须把线捏紧,一天扎几百针,拉线的手都被捏成血印儿,时间一长,长成老茧就不疼了。鞋底的针脚线眼就像田野的秧苗,横竖成行,又像将军排兵布阵,整整齐齐,也像一位古典诗人,每一行里都溶进了人间温馨与慈爱。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穿的都是布鞋,是方口的,黑色的。有一根带,有嵌纽。穿起来很舒服。但时间长了才知道土。后来外婆又给我做了松紧口的布鞋,才感到洋气一点。但松紧口的布鞋有些热不透气,在夏天穿时间长了就臭脚,但还是比城里卖的球鞋(运动鞋)要好得多。

看到父母和哥哥妹妹夏天都穿上了塑料凉鞋,我也提出要买一双,父亲要我语文算术两门都必须考98分的成绩才给我买。

从此我好好学习,为的就是一双塑料凉鞋,甚至在城里的“东风商场”都选好了款式。那时塑料凉鞋很金贵,放在玻璃柜台里,(范文网 )不付钱是不能抚摸的。价格是3元8毛9分。那是30年前了,一斤猪肉才卖5毛6分钱,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32元,母亲27元,在当时应该是很高的价格了。

我期末考完试,成绩单子出来了,算术99分,语文97分,两门加起来正好是每门98分,由于当初有约定,父亲也不好反悔耍赖,只有给我买塑料凉鞋。塑料凉鞋买回来了,由于有些大,前面需垫了棉花才能穿,每当脱了鞋,脚指头上就沾满了棉絮,需用手扯掉。穿了两年后,脚长大了,才将棉花拿掉,那个舒服劲啊,是今天的小孩无法理解的。那时解放军也穿塑料凉鞋,且款式还跟我是一模一样的,你说我该不该高兴。我曾穿着这样的凉鞋跳忠字舞,我有一根宽皮带,为了好看,我就系在黄衣服外边,跳舞跳得忘形时,裤子也掉了下来,但我不为所动,一直将舞跳完。为此老师还表扬了我。

那时家家都穷,我对来之不易的塑料凉鞋是十分爱惜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时正好下雨了,我又没带伞,就在雨中奔跑,想早一点到家,我怕弄坏了塑料凉鞋,就把它脱下来,高高举过头顶,光着脚巴在水中奔跑着,路边的积水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在雨水中奔跑,别提有多高兴了。到家时才知脚板被碎玻璃划破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小口子,母亲把我的脚抱在怀里,心疼地哭了,我却像没事儿一样。

但有一次,这双塑料凉鞋又让我经历一次失而复得的恐惧与惊喜。记得我看完乡村电影回来,天已全黑透了,在经过一条灌溉渠时,我的一只塑料凉鞋深陷在泥水里再也找不到了,我只好将剩下的一只塑料凉鞋藏在衣服里,光着脚提心吊胆地走回了家。第二天早晨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二话没说,用自行车载着我就奔向灌溉渠,卷起裤筒,不管不顾就下到一米多深的水里探寻着,父亲的衣服全湿透了,秋水也有些凉了,父亲的白发和芦苇在飘扬,一只水鸟贴着水面飞向了远方。大约摸了半个多小时,凉鞋终于被父亲摸到了,美中不足是断了一根带子。但父亲说用橡皮筋连着,还照样好穿,我就是穿着这双断了一根带子的塑料凉鞋上完了小学,渡过了我艰辛苦涩美好温馨的童年时光。

我长大参加工作后,日子好过了,不知穿过多少双皮鞋运动鞋,但都没有外婆做的布鞋“养脚”,再也没有了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有时幻想,如果让我重回故土,还能穿着布鞋在洒满阳光的乡间泥土路上走一走,那该多好。它让我如见到慈祥的外婆和清贫油灯下温暖的光辉。每当想着心里就暖暖的,忘却了许多人生的痛苦和忧伤。

进了城有了钱,我许多鞋只穿了一半时辰就因为不时尚而被抛弃掉了,也有的被放在窗台上风吹雨淋,和无边的岁月一起苍老。

有一次父亲来城里看我,见那么多双还能穿的鞋被丢弃就有些心疼,就从中挑了一双白色的旅游鞋坚持要留着自己穿。鞋有些大,父亲穿着不太合脚,就将鞋头填上棉花,鞋带紧了又紧才勉强能穿。但终归不太跟脚,有一次上楼时不小心摔倒在水泥楼梯台阶上,膝盖上的皮都摔破了。

在穿鞋的问题上,我的女儿比我还不懂事,也总不让我省心。她一有钱总是喜欢买鞋,家里的鞋柜里放着她买的各种各样的鞋,都快成为鞋城和鞋的展览中心了。有的鞋一次也没穿过就落满了灰尘,我见了不免有些心疼。时光和岁月还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想不到女

第四篇:关于中国农业保险模式选择的分析和思考

内容提要: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作为重要风险保障机制的农业保险却不断萎缩。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商业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了国际农业保险的发展经验,探讨了美加模式和日法农业保险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得出结论——以相互保险为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最优模式。

关键词:农业保险 商业保险 政策性保险 相互保险

一、中国农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增收难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和其它产业相比,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性产业。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重在3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10~20%,成灾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也一直在20%左右波动。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125亿美元,占世界的近1/4 [①]。

要想维持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和农业的平稳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系列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以补偿农业风险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对农业灾害的损失补偿水平很低,一直维持在2~5%左右,补偿手段也很单一,只有政府救济、灾害扶持和农业保险三大类,其中以政府救济和灾害扶持为主,占了整个补偿的90%以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形式,在鼎盛时期的1992年也仅占总赔偿额的25%左右,从1992年开始,农业保险在农村自然灾害补偿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到2003年末,农业保险赔款仅占总补偿额的5%。 [②]

二.中国的商业性农业保险

商业保险以股份保险公司为代表,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转化为规范的商业保险公司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性质就由原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转化为商业性农业保险。

纵观中国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呈现出两大特点: 1.农业保险发展速度显著下降,保费额逐年递减。在1992年以前,农业保费增长速度普遍高于GDP和农业GDP增长速度,但是自1992年到达顶峰以后,农业保费增长速度开始显著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与中国保费额年均30%的增长速度形成强烈反差,和保险业的“一般规律”——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保险业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保险的发展》课题组 1990)也是背道而驰的。

2.对农民的保障程度低。如表1所示,伴随需补偿的农业产值的不断攀升,保费却在逐年递减。2003年,需要补偿的农业产值大1884.2亿美元,按当年从事农业的人口(31259.6万人)计算,需要补偿的人均产值为603元,但是,保险公司的人均保费只有不到1.6元,人均赔付率更是只有0.96元。可见,农业保险对农民的风险保障作用几乎为0。

表1 1900~2003年我国农业风险及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农业GDP 需要补偿的产值 农业保费 保费 赔付 赔付率% 1990 5016.99 367.08 1.9 1.7 86.9 1991 5288.6 594.45 4.6 5.4 117.4 1992 5800 591.85 8.6 8.1 94.2 1993 6882.1 637.65 5.6 6.5 115.3 1994 9457.19 1209.06 5 5.4 106.9 1995 11992.99 1127.03 5 3.6 73.5 1996 13844.19 1204.29 5.7 3.9 68.7 1997 14211.19 1702.23 5.8 4.2 72.7 1998 14552.38 1510.52 7.1 5.6 78.9 1999 14472.01 1540.85 6.3 4.8 76.2 2000 14628.19 1933.39 4 3 75 2001 15411.82 1942 3 3 100 2002 16117.28 1717.4 5 4 80 2003 17092.1 1884.2 5 3 6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国研网,经作者整理而得造成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严重受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险公司亏损严重。在中国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原新疆建设兵团财险)两家。在1982~2003年,人保农业保险收入约70亿元,总赔付率为88.6%,联保在新疆地区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平均赔付率也高达81.59%,再加上约20%的经营费用,这两家公司的农业保险都是严重亏损的。这与商业保险公司的“追逐利润”的动机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两家公司不得不压缩其农业保险业务,直接造成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2. 农业保险风险的高度相关性和低可预见性。理想的可保风险是大量分散且不相关的风险,但是在农业领域,诸如洪灾、旱灾等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投保单位同时发生损失。这就使保险公司难以通过集中大量的风险单位来分摊损失,即使是较轻的自然灾害,由于受损单位数量巨大,也极易导致重大损失,使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并日益成为保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David Rode 2000)。再加上大部分自然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使保险精算难度增大,进一步加大了保险公司损失的可能性。

3.农业保险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农业保险领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尤其严重。一般而言,风险较高的人趋向于参加保险。由于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居住分散,保险公司不可能深入了解投保标的风险状况,再加上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在保险公司无法区分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时,保费就会被定得较高以弥补潜在的损失,然而过高的保费又将低风险者拒之门外,导致高风险的保户占了投保者的大多数。除此之外,农民在投保以后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在受损后一般不会主动进行风险自救,使灾害损失更为严重。据调查,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20%,在畜牧业中骗赔尤为严重 [③]。降低道德风险又会成本的增加监督成本。

4.商业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虽然参加农业保险可以极大地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但大量研究表明,农民并非典型的风险厌恶者,有限的购买意愿与能力无法满足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商品或服务的要求(Goodwin 2001),在我国更是如此。首先,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居住又相当分散,保险公司由于经营成本不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即使农民有投保愿望,很多时候也投保无门。其次,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率自然偏高,如我国一些地区的保费率高达9~10%。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农户不可能投保,他们对保险的需求只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而非有效的需求。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完全依靠商业保险来解决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是不可行的。近些年来,农业商业保险正逐渐趋于消失的边缘就是很好的印证。农业风险大,赔付率高,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几乎不存在,甚至为负。所以商业保险一般不愿意承保农业险;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费率一般也会非常高,这又造成了农户拒保的情况。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不足”现象。

三、国际经验及借鉴

商业性农业保险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在世界农业保险发展史上,商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基本上是失败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的成功案例:一是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单一雹灾风险获得了成功;而是智利、毛里求斯等国在严格的承包条件下也获得了成功。

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失败之后,世界农业保险逐步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为主导、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为补充的基本格局。由于各国在农业保险发展背景、具体扶持措施、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和采用的农业保险技术等方面有所差异,上述模式又可以分成三种:以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美国农业保险模式;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主办、政府直接经营为特征的加拿大农业保险模式;以政府资助、农业合作组织经营为特征的日本和法国农业保险模式。

三大模式都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本制度安排,都体现了财政补贴支持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保险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三大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

表1 世界农业保险主要发展模式简表

国别 发展依据 扶持措施 组织体系 主要险种 保险责任

美国 《联邦农作物保险法》 保费补贴(53%)、业务费用补贴、免税、再保险服务等 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主办、商业保险公司承办 农作物产量保险和农业收入保险等 一切险

加拿大

《联邦农作物保险法》、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议 保费补贴(50%)、业务费用补贴、免税、再保险服务等 省农作物保险公司主办并直接经营 农作物产量保险 一切险

日本 《农业灾害补偿法》

保费补贴(40%-80%)、业务费用补贴、再保险服务等 农民互助共济组合及其联合会经营 主要农作物和牲畜保险 一切险

法国 《农业保险法》 保费补贴(50%-80%),政府直接干预巨灾风险、免税 政府控股为主体的农业相互保险集团和社会参股

牲畜死亡、火灾、冰雹和意外事故险等

一切险

资料来源:史建民、孟昭智.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龙文军. 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世界农业. 2003(5);经作者加工而得。

在美国,农业保险主要采用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险。这是建立在美国商业保险发展程度较高和美国农业生产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保险公司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保费额度,发生理赔事项也便于定损理赔。所以,商业保险在美国的农业保险中起到了相对较大的作用。在加拿大,农业补贴费用则几乎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对农业进行全面支持,这种方式最能体现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但是,美、加模式在我国却并不能很好的被借鉴。我国幅员辽阔,农业面积大、农民人口多,风险分散,商业保险发展滞后,难以制定出统一的险种和费率。这些因素制约了美国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我国商业性农业保险自1993年以来的持续萎缩正是这一体现。加拿大则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这在我国可行性也非常有限。我国虽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农支出都在迅速的增长,但是巨大的风险补偿额却是国家财政难以全部承担的。据统计,2003年美国的农业人均直接补贴为2685.8美元,同期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达到1754.45亿元人民币,人均仅有228.3元,需补偿的农业风险损失为人均603元,即使全部支出用于农业风险补贴,也只能补偿农民1/3的损失。同时,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要支持,所以完全靠财政来支持农业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不仅如此,美、加模式在实际中很难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营运成本的问题。信息在投保人和承保人间的不对称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制定出合理的能够盈利的费率,成本又会相应的增加,导致了即使很高的费率也仍难以获益的局面。政府型农业保险中,农户、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博弈又使得补贴对象的选择和补贴金额的确定变得困难,成本也不能够合理控制。

相对于美、加模式,日本和法国采用了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很好地利用了农户的主动性,取得了显著成果。相互保险是一些对同一危险有某种保障要求的人所组成的组织,以互相帮助为目的,实行“共享收益,共摊风险”。相互保险没有股东,不必为股东的短期盈利性所束缚,从而能够为成员提供长期有力的保障。

一、中国农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增收难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和其它产业相比,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性产业。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重在3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10~20%,成灾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也一直在20%左右波动。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125亿美元,占世界的近1/4 [①]。

要想维持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和农业的平稳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系列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以补偿农业风险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对农业灾害的损失补偿水平很低,一直维持在2~5%左右,补偿手段也很单一,只有政府救济、灾害扶持和农业保险三大类,其中以政府救济和灾害扶持为主,占了整个补偿的90%以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形式,在鼎盛时期的1992年也仅占总赔偿额的25%左右,从1992年开始,农业保险在农村自然灾害补偿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到2003年末,农业保险赔款仅占总补偿额的5%。 [②] 二.中国的商业性农业保险

商业保险以股份保险公司为代表,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转化为规范的商业保险公司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性质就由原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转化为商业性农业保险。

纵观中国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呈现出两大特点:

1.农业保险发展速度显著下降,保费额逐年递减。在1992年以前,农业保费增长速度普遍高于GDP和农业GDP增长速度,但是自1992年到达顶峰以后,农业保费增长速度开始显著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与中国保费额年均30%的增长速度形成强烈反差,和保险业的“一般规律”——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保险业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保险的发展》课题组 1990)也是背道而驰的。 2.对农民的保障程度低。如表1所示,伴随需补偿的农业产值的不断攀升,保费却在逐年递减。2003年,需要补偿的农业产值大1884.2亿美元,按当年从事农业的人口(31259.6万人)计算,需要补偿的人均产值为603元,但是,保险公司的人均保费只有不到1.6元,人均赔付率更是只有0.96元。可见,农业保险对农民的风险保障作用几乎为0。 表1 1900~2003年我国农业风险及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农业GDP 需要补偿的产值 农业保费 保费 赔付 赔付率% 1990 5016.99 367.08 1.9 1.7 86.9 1991 5288.6 594.45 4.6 5.4 117.4 1992 5800 591.85 8.6 8.1 94.2 1993 6882.1 637.65 5.6 6.5 115.3 1994 9457.19 1209.06 5 5.4 106.9 1995 11992.99 1127.03 5 3.6 73.5 1996 13844.19 1204.29 5.7 3.9 68.7 1997 14211.19 1702.23 5.8 4.2 72.7 1998 14552.38 1510.52 7.1 5.6 78.9 1999 14472.01 1540.85 6.3 4.8 76.2 2000 14628.19 1933.39 4 3 75 2001 15411.82 1942 3 3 100 2002 16117.28 1717.4 5 4 80 2003 17092.1 1884.2 5 3 6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国研网,经作者整理而得

造成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严重受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险公司亏损严重。在中国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原新疆建设兵团财险)两家。在1982~2003年,人保农业保险收入约70亿元,总赔付率为88.6%,联保在新疆地区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平均赔付率也高达81.59%,再加上约20%的经营费用,这两家公司的农业保险都是严重亏损的。这与商业保险公司的“追逐利润”的动机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两家公司不得不压缩其农业保险业务,直接造成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2. 农业保险风险的高度相关性和低可预见性。理想的可保风险是大量分散且不相关的风险,但是在农业领域,诸如洪灾、旱灾等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投保单位同时发生损失。这就使保险公司难以通过集中大量的风险单位来分摊损失,即使是较轻的自然灾害,由于受损单位数量巨大,也极易导致重大损失,使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并日益成为保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David Rode 2000)。再加上大部分自然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使保险精算难度增大,进一步加大了保险公司损失的可能性。

3.农业保险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农业保险领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尤其严重。一般而言,风险较高的人趋向于参加保险。由于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居住分散,保险公司不可能深入了解投保标的风险状况,再加上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在保险公司无法区分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时,保费就会被定得较高以弥补潜在的损失,然而过高的保费又将低风险者拒之门外,导致高风险的保户占了投保者的大多数。除此之外,农民在投保以后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在受损后一般不会主动进行风险自救,使灾害损失更为严重。据调查,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20%,在畜牧业中骗赔尤为严重 [③]。降低道德风险又会成本的增加监督成本。

4.商业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虽然参加农业保险可以极大地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但大量研究表明,农民并非典型的风险厌恶者,有限的购买意愿与能力无法满足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商品或服务的要求(Goodwin 2001),在我国更是如此。首先,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居住又相当分散,保险公司由于经营成本不可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即使农民有投保愿望,很多时候也投保无门。其次,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率自然偏高,如我国一些地区的保费率高达9~10%。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农户不可能投保,他们对保险的需求只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而非有效的需求。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完全依靠商业保险来解决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是不可行的。近些年来,农业商业保险正逐渐趋于消失的边缘就是很好的印证。农业风险大,赔付率高,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几乎不存在,甚至为负。所以商业保险一般不愿意承保农业险;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费率一般也会非常高,这又造成了农户拒保的情况。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不足”现象。

三、国际经验及借鉴

商业性农业保险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在世界农业保险发展史上,商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基本上是失败的。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的成功案例:一是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单一雹灾风险获得了成功;而是智利、毛里求斯等国在严格的承包条件下也获得了成功。

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失败之后,世界农业保险逐步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为主导、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为补充的基本格局。由于各国在农业保险发展背景、具体扶持措施、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和采用的农业保险技术等方面有所差异,上述模式又可以分成三种:以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美国农业保险模式;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主办、政府直接经营为特征的加拿大农业保险模式;以政府资助、农业合作组织经营为特征的日本和法国农业保险模式。

三大模式都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本制度安排,都体现了财政补贴支持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保险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三大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 表1 世界农业保险主要发展模式简表

国别 发展依据 扶持措施 组织体系 主要险种 保险责任 美国 《联邦农作物保险法》 保费补贴(53%)、业务费用补贴、免税、再保险服务等 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主办、商业保险公司承办 农作物产量保险和农业收入保险等 一切险 加拿大

《联邦农作物保险法》、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议 保费补贴(50%)、业务费用补贴、免税、再保险服务等 省农作物保险公司主办并直接经营 农作物产量保险 一切险 日本 《农业灾害补偿法》

保费补贴(40%-80%)、业务费用补贴、再保险服务等 农民互助共济组合及其联合会经营 主要农作物和牲畜保险 一切险

法国 《农业保险法》 保费补贴(50%-80%),政府直接干预巨灾风险、免税 政府控股为主体的农业相互保险集团和社会参股

牲畜死亡、火灾、冰雹和意外事故险等 一切险

资料来源:史建民、孟昭智.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龙文军. 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世界农业. 2003(5);经作者加工而得。 在美国,农业保险主要采用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险。这是建立在美国商业保险发展程度较高和美国农业生产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保险公司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保费额度,发生理赔事项也便于定损理赔。所以,商业保险在美国的农业保险中起到了相对较大的作用。在加拿大,农业补贴费用则几乎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对农业进行全面支持,这种方式最能体现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但是,美、加模式在我国却并不能很好的被借鉴。我国幅员辽阔,农业面积大、农民人口多,风险分散,商业保险发展滞后,难以制定出统一的险种和费率。这些因素制约了美国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我国商业性农业保险自1993年以来的持续萎缩正是这一体现。加拿大则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这在我国可行性也非常有限。我国虽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农支出都在迅速的增长,但是巨大的风险补偿额却是国家财政难以全部承担的。据统计,2003年美国的农业人均直接补贴为2685.8美元,同期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达到1754.45亿元人民币,人均仅有228.3元,需补偿的农业风险损失为人均603元,即使全部支出用于农业风险补贴,也只能补偿农民1/3的损失。同时,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要支持,所以完全靠财政来支持农业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不仅如此,美、加模式在实际中很难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营运成本的问题。信息在投保人和承保人间的不对称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制定出合理的能够盈利的费率,成本又会相应的增加,导致了即使很高的费率也仍难以获益的局面。政府型农业保险中,农户、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博弈又使得补贴对象的选择和补贴金额的确定变得困难,成本也不能够合理控制。

相对于美、加模式,日本和法国采用了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很好地利用了农户的主动性,取得了显著成果。相互保险是一些对同一危险有某种保障要求的人所组成的组织,以互相帮助为目的,实行“共享收益,共摊风险”。相互保险没有股东,不必为股东的短期盈利性所束缚,从而能够为成员提供长期有力的保国,1900-1936年时间里就有4万多家相互保险公司成立,1986年,法国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相互保险集团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及相关业务。

相互制农业保险是保险业中的特有形式,在农业保险领域实行相互保险具有以下优点:

1.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合作保险机构多由同一地区(一个或数个乡镇) 的农户自愿组成,农户之间彼此熟悉、信息透明,并且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都比较清楚,能够有效地进行相互监督,大大降低道德风险。同时,农民既是投保人,又是合作社的所有者之一,投保人骗取保费的主观动力大为削弱。再加上我国农民传统的集体意识强,所以通过相互保险的自律和相互监督,能够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

2. 可以有效促进防灾减损工作。以相邻地区为统一体的相互保险公司将风险范围缩小、集中,为防灾减损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投保人与合作社利益的一致性使得投保农户能够主动采取必要的风险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如发动社员改善排涝灌溉措施,以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在风险发生后,也能主动地进行灾后自救工作,以降低风险损失度。

3. 组织和管理成本较低。我国广大农村在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大同文化,有接受相互制保险、进行团体抗险的较好人群;再加上有建国后的农村互助合作社为基础,在我国推行这种组织形式的成本较低。相互保险的成员多为相关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在很多地方都具有比商业保险公司更好的信息,这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可知,相互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合理选择。一方面是相互制农业保险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另一方面,这一制度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即使如此,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农业保险的完善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业风险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自然风险所致,一旦发生,损失将会很大,即使有相互制保险,也不能完全承担所遭受的损失。而且我国农民总体经济实力较弱,风险承受力相当低。所以,相互制保险对我国的农业风险保障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完全依靠这一制度在我国也是行不通的。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建立以相互保险为主导的政策性保险是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最优选择。2005年1月1日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农业相互保险公司——阳光保险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营业绩非常好,这也印证了相互保险在中国农业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相互保险在中国作为一种全新的保险形式,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还需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支持。

1.建立完整的农业保险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建立基层的相互保险合作社,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让农民充分了解相互保险的性质、特点和赔付方法等,提高农民的投保参保意识。在市、县一级建立相互保险合作联社,在省一级建立保险总社,为下级保险社提供指导和再保险服务。 2.国家财政进行大力支持。首先,对保险进行补贴。保费过高是阻止农民进行投保的主要障碍,政府进行补贴后,可以将保费降至大部分农民可以接受的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得到风险保障。其次,对相互保险合作社的经营亏损进行补贴。农业风险主要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具有受灾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相互保险公司由于高赔付率导致亏损可能性极高,只有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后相互保险合作社才可能正常进行下去。此外,财政还应免除农业保险的一切税赋。

3.建立和完善已有的法律体制。尽管我国相关农业文件中大力鼓励相互保险,但法律明确规定的保险形式中却没有承认这一形式。所以,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承认相互保险的合法形式。同时,还应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财政补贴进行界定,避免一些地方政府资金的不到位。

4.切实防范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由于农业生产极高的信息不对称性,道德风险尤其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主要包括充分发挥相互保险的优点,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投保人之间的互助和监督;精心培养专业的农业保险队伍,深入细致地开展定损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并不断地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监管漏洞。 参考文献:

[1]王和、皮立波. 论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策略[J]. 保险研究. 2004(2)

[2]陈璐. 政府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 财经研究 2004(6)

[3]龙文军. 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 世界农业. 2003(5);

[4]龙文军、吴良. 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经验[J]. 世界农业. 2002(3)

[5]刘蓉.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的统计分析[J]. 统计研究. 2004(11)

[6]姚海明、赵锦城. 合作保险: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性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 2004(9)

[7]史建民、孟昭智.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3(9)

[8]宏涛、张梅.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4(10) [9]赫敬开.浅谈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机遇和现实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

第五篇: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

人生价值的哲学

化生系化工092班徐泽栋2009111437

第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当二者统一时,也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或群体的,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也就认识到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第二,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生价值的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社会实践同时是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根据和源泉。1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即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即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2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卢梭

所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要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要在承担的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并且要为实现所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另外,你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就必须做到在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和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做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必要的时候你要以社会价值为主,舍弃自我价值。

主客观条件都制约着人生价值,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以及个人主观因素。主观条件是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舆论环境等。个人主观因素则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发展的能力,来满足个人对社会的索取与贡献。所以,无论哪方面的条件都要求着我们全面的塑造自己。

第三,人生的真正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在当前,尤其是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最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创造与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将不是难事,得到社会认可也会实至

名归。也只有这样,所树立的正确价值观才能经得起生活中所有的考验,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乃至国家做贡献。

就像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为目者,以物役己”说的是我们现在处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被形形色色的商品所包围,物质吸引着人的注意力。人一旦陷入了物质追求的快感中,大都会忘了精神追求的美感。都知道社会生活中,人的追求分为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两种,大学生过分倾向于物质追求,而忽略精神追求,会走向畸形的成长道路。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与指导着我们在价值选择的天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会更能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第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人生价值中人生的目的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人的活动是知觉的、有思想的、有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核心,它决定了人生的根本方向、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对一个人一生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不仅对我们自身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还

会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别人。而最特殊的是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对社会的作用是关键。所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不再是个人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可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何等的重要。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端正人生坐标,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生态度是指人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及其行为倾向和生存发展的方式,它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从上面所论述的来看,要树立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与此同时还满足个人自身的某种需要的价值观。这不仅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且做到了索取与贡献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最后,无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还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等,它们都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晶,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哲学中所讲的人生价值,就需要正确的评价人生价值,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而真正的人生价值实现需要在树立了科学的价值观之后个人对社会贡献达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

上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句子下一篇: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