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轶事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季羡林轶事范文

名人轶事

关于名人励志的故事广播稿素材:李嘉诚还伞

李嘉诚还没成功的时候,曾经流落街头。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李嘉诚无处藏身,就躲在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破衣服全都淋湿了,冻得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个中学生打着伞上学来,见他冻成那样,就走上前去,把伞递给李嘉诚,说:“叔叔,用我的伞吧。”李嘉诚看看中学生,问:“那你呢?”中学生说:“我跑进去就行,放学时你记得还我。”说着,就跑进了学校。

李嘉诚打着那把伞,避过了那天的大雨,但那天放学的时候,他却因为到处奔波没能给中学生送伞。第二天,李嘉诚给中学生去送伞,可等了一天,也不见中学生从校门里出来。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李嘉诚一直在学校门口转了七天,始终没见到那个中学生。

后来,李嘉诚成事了,有钱了,可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拿着那把伞到那所学校门口转一圈儿,想找到那个中学生,把伞还给人家,可他却一直没能如愿。再后来,李嘉诚成了全球华人首富,那所中学也搬迁易址,但李嘉诚还是不死心,每次出门的时候都带着那把伞,希望有一天能遇到当年送他那把伞的中学生。

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嘉诚还在寻找当年的那个中学生。但他已经没有精力自己寻找,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行政部张经理,他说,只要找到伞的主人,就让伞的主人马上去见他。张经理恭敬地收下那把伞,说会尽力寻找伞的主人。

可是后来,李嘉诚多次催问,张经理都说没有找到。李嘉诚认为张经理办事不力,决定把他下放到下属公司。临走那天,张经理找到李嘉诚,希望能带走那把伞。李嘉诚说:“不必了,寻找伞的主人会有人继续做。”张经理沉思良久,说:“李总,你不用再找了,我就是伞的主人。”李嘉诚笑了:“你就是?我不希望你跟我开这种玩笑。”张经理说:“我没有开玩笑,我就是当年送你伞的中学生。”

张经理说,他当年送给李嘉诚伞之后,曾在放学的时候寻找李嘉诚,但李嘉诚没在学校门口。第二天,他就转学去了别的地方,再后来又到英国上大学,时间一长,他就把送李嘉诚伞的事儿忘了。大学毕业回到香港之后,张经理应聘到李嘉诚的公司,他看见李嘉诚经常拿着一把伞,也一直在寻找伞的主人。而张经理也认出了那把伞,那把当年他送给一个街头小贩的伞。如今,街头小贩已经成了香港赫赫有名的人物,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没有去认领那把伞,他不想用那把伞在公司里遮风挡雨,不想借着那把伞往上爬。他从小职员干起,一直干到公司行政部经理,但他始终没对李嘉诚说那把伞是他的。今天他找李嘉诚,也不想向李嘉诚提什么要求,只是想澄清事实。

张经理说完,李嘉诚愣了好久。突然,他走到张经理面前,郑重地给张经理鞠了一躬:“小张,谢谢你,谢谢你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知道你不想让我为你做什么,但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送我的那把伞,我在创业时一直使用它,因此,我把它算做了10%的创业股份,现在,我把这10%的创业股份还给你,请你接受。”10%的创业股份是多少钱,张经理心里清楚,但他却摇摇头,说他的那把伞不值那么多钱,只希望李嘉诚还给他那把伞。李嘉诚被张经理深深打动了,恭恭敬敬地把那把伞还给了张经理。

以后的故事不必再说,但我们不能不为李嘉诚的诚信和张经理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精神震撼。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受人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但做人更应该大度,既然帮助了别人,就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苛求别人给予回报。不求回报的帮助,往往会得到比回报更多的回报。

第二篇: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 观察者:张路路

被观察者:嫂子及小艾艾 观察地点:四姨家屋内

观察时间:2013年5月2日下午两点半

刚进四姨家屋里,还在炕上坐月子的嫂子就急急地叫我上炕。屋里很热,又不能开窗门,嫂子还盖着小被。嫂子是头朝炕梢的,她的左手边躺着小艾艾——我刚出生五天的小侄女。小艾艾长得好小,我问嫂子:刚出生的小孩都这么小吗?嫂子说:不是啊,艾艾就是比较小的,出生的时候才五斤多点。嫂子说到艾艾的时候面上带着幸福的微笑,那就是成为母亲的幸福光芒吧,笼罩在嫂子身上。我进屋也有十多分钟了,小艾艾的脑袋一直朝嫂子,眼睛还未全睁开,不哭不闹,安静的躺在他的小被子上,被裹得像只蝉蛹。我伸手握住她还没有鸡蛋大的小手,她紧紧握住拳头,小手因为在不断地长大所以都是暴起的小嫩皮。从我进屋到现在嫂子也只能动动头啊,胳膊啊,抬抬腿,来缓解躺久的疲惫。我看着艾艾,嫂子就在边上躺着说:艾艾出生比预产期晚了两天,大夫说当时羊水就不多了,所以小艾艾出生的时候可是吧臭吧臭的,是不是啊艾艾,艾艾,哈哈哈。这时我哥回来了走到嫂子边上,嫂子动了动身子,摸摸小艾艾,对我哥说:你给我擦擦后背,身上都湿了,难受死了。然后我看到嫂子轻轻地侧了下身,掀开小被,从嫂子的衣服里落出了腰上绑的带子,哥说:你嫂子差点难产,后来硬是扛下来了。而嫂子只是嘿嘿一笑,什么也没说,侧身哥给擦完,嫂子慢慢的正躺过来。这时我来了也快半个小时了,小艾艾还是一直瞅着她妈妈,嫂子对哥说,你看看艾艾尿没尿。然后对我说:你哥啊上手可快了,现在给艾艾换尿布可麻利了。虽然话说的带有取笑的意味,但是嘴角微微翘着的她想必非常开心和骄傲吧。这面哥哥轻手轻脚的再给艾艾打开小被子,艾艾态度很坚定就是只看妈妈,谁也不鸟,然后哥哥抬起艾艾的小腿拿出尿布时,艾艾可不乐意了,哼哼唧唧扭动了几小身子,好像在说:不要打扰我看妈妈,爸爸好讨厌。嫂子把左手伸到艾艾身上轻轻的拍着:艾艾哦,还没在妈妈肚子里待够啊,一直瞅着妈妈,看看你姑姑,大老远来看你的人。这是哥哥加快了受伤的动作,因为艾艾此刻已经有了要哭的趋势,看她紧紧着小鼻子哼哼声中开始带着哭泣的前兆小手努力地乱挥着,莲藕般的小腿乱挥着,但是又好像还不会蹬,只好乱挥来抗议喽。在眼泪下来之前哥终于又整理完毕,把她裹回了原样,小家伙也能静静的继续看妈妈了。

第三篇:轶事典故

编辑

千字文兴嗣白发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5]

世界上所有的已经有人看过的书中,有哪本书,里面没有一个重复的字的?是不是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一本书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呢?不过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当然,顾名思义,一本书里一共是一千个字,几乎没有重复。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因为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临下来的,所以就成了书法家的至宝,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韵,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当作一种流行方式。就像是现在的人追明星一样,如果背不下来的话,就会被别人看着落伍了。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头发梳起来的小娃娃们,个个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押字押韵,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这本书一直都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本启蒙书。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千万别认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把字拼凑起来的,这里面可是很多内容的。《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从有了天有了地,再继续说日月、星星、霜雾、天气的变化等等等,有了天气的变化,当然就有了金银珍宝这些等等东西,有了东西,当然就少了不了人吗?当然也就说起了人类的早期历史:"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接下来,就是《千字文》的第二部份,有了人,当然就要讲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当然少不了对国家盛况的描述了,像什么"宫殿盘郁,楼观飞惊"......"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除了这些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就讲到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到了这里,也就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了。这可是一本很好背诵的书,所以有时间,不妨拿过来记一下。

《千字文》第一部分中的故事

从天地开辟讲起,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盘古开天辟地

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始祖盘古就孕育在中间。

盘古在“大鸡蛋”中酣睡了一万八千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便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其中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为了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为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

神农种五谷

传说有一天,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了地上,神农氏把它埋在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了一片。他觉得谷穗很好吃,于是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所以人们把他称为“神农”。神农就是炎帝,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我们被称作炎黄子孙。

伏羲与龙马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传说很久以前,洛阳北黄河边上的孟津,有一年从黄河里爬出了一个怪物,异常庞大,一张嘴就吞下个活人,一打滚地里的庄稼就全部遭殃。

百姓来找伏羲,伏羲带上宝剑,来到河边。

那怪物原来是黄河中的龙马,看到伏羲挥舞宝剑站在面前,乞求伏羲放它一条生路,并承诺:“若放了我,定从黄河里拿件宝贝给您!”伏羲说:“我不要什么宝贝,只要你答应不祸害百姓,我就放你。”龙马答应后,潜入河中。

几天后,它果然背负一块玉版献给伏羲,伏羲便唤这玉版为“河图”。

此后,伏羲和龙马结下了友谊,经常去看龙马。一天,伏羲细看龙马身上的花纹,再琢磨河图上的图案,一下子悟出了八卦图。并写了本书叫《易经》。

鲲鹏展翅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遥远的北方大海中,有一种鱼叫鲲,它特别大,有几千里长。

后来,鲲变成了一种叫鹏的鸟,这种鸟也特别大,它的背就有几千里宽。鹏展翅飞翔的时候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只有它飞到九千里高空的时候,它的翅膀才不会受到阻碍。它还经常飞到南海的天池去寻找食物。

有一只小鸟对鹏说:“我每天在房子上空飞来飞去,还有时候不小心撞到墙呢,你飞那么高干吗?我每天在周围飞来飞去,也能找到小虫子吃,你飞那么远干吗?”

其实,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鹏的想法呢?就像春天出生,秋天死亡的昆虫不知道老松树为什么能活几百年一样。

《千字文》第二部分中的故事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范宣伤指

西晋的时候有个人叫范宣。他八岁时在花园玩,不小心伤了手指,便号啕大哭起来。

小伙伴问他:“只破了一个小口子,有那么疼吗?”他悲伤地说:“我不是因为手疼才哭,而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毁伤。如今我因为贪玩伤害了手指,让父母担心,真是不应该啊!我因为惭愧,所以才哭。”

祁黄羊荐贤

春秋的时候,晋国有个大夫叫祁黄羊。有一天,晋王问他:“你觉得谁最适合做南阳县令?”他说:“解狐。”晋王奇怪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说:“您只让我推荐合适的人,没说我的仇人不行啊!”解狐上任以后非常称职。

后来,晋王又问祁黄羊:“谁做京城的尉官合适呢?”他说:“祁午。”晋王又问:“祁午是你的儿子,你不怕别人说你徇私吗?”他说:“我只是推荐最合适的人。”他的儿子上任后果然也很称职。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称赞:“祁黄羊推荐人只看才能,不论亲仇,说出的话经得起事实的考验,真是个胸怀坦荡、大公无私的人啊!”

苦心劝父

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很懂事,可是他的父亲对他的爷爷却很不孝顺。

一天,父亲拿着一个筐子,把爷爷背到山上,孙元觉不知父亲要干什么,于是跟着父亲上了山。来到山上后,父亲把病弱的爷爷扔下,自己回家。孙元觉哭着跪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

可是父亲却哄骗他说:“爷爷年纪大了。如果不死就会变成妖怪的,留在家里多可怕啊?”孙元觉不信,但他灵机一动说:“好吧,那把爷爷从筐子里抬出来吧。”父亲不解:“一个筐子有什么用呢?”他说:“等你老了,我好用它把你背到山上扔了啊!”

父亲吃了一惊,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于是改变了主意,把爷爷背回了家。

曾子杀猪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要和母亲一起去。母亲哄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高兴地跑回了家。

妻子赶集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忙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孩子而已,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和孩子说话是不能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食言不杀猪,那么猪是保住了,但却给孩子纯洁的心灵留下阴影。

《千字文》第三部分中的故事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

这部份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明帝梦佛

有一天,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皇宫飞行,忽然升到天空,往西去了。

第二天,明帝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都不知为何物,只有博士傅毅说:“在我大汉的西南边有一个叫天竺的国家,其国内有神名叫佛,陛下梦到的一定是佛了。”明帝一听,恍然大悟,于是派两名官员前往天竺国去求佛经。

两名官员拔山涉水,来到天竺国,从那里请来了两位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并用一匹白马驮了一尊佛像和一部《四十二章经》一起回到洛阳。

公元68年,明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城的西面为高僧造了一座佛寺。

从此,佛教就在中国传播开来。

萧规曹随

汉惠帝的时候,萧何去世了,汉惠帝命令曹参接替做相国。曹参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汉惠帝看到曹参这副样子,就派曹参的儿子回去问问他。曹参的儿子对父亲说:“您天天喝酒,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曹参骂道:“你这毛孩子懂什么?”说着,竟叫仆人拿扳子来,把他打了一顿。

第二天,惠帝问他:“为什么打儿子?”曹参反问:“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我和萧相国比,哪一个更能干?”汉惠帝说:“我怎么比得上高皇帝?你好象也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都对。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章办,不要失职就是了。”这个故事史称“萧规曹随”。

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庄王自登基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每天不是出宫打猎,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在暗示自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回去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此后楚庄王开始励精图治,终于成为一代霸主。

楚襄王问宋玉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讲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百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徽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越来越少。

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鹌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碣石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所以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立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

《千字文》第四部分中的故事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同时珍惜人生,热爱生活之心油然生起,对我们喧嚣的心性很有抚慰与镇定作用。

孙亮断案

孙亮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是孙权的儿子。一天,他想吃蜂蜜,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取。没想到蜂蜜里有老鼠屎,他勃然大怒。

黄门官忙跪下说:“库吏一向游手好闲,一定是由于他的疏忽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孙亮马上把库吏召来审问:“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蜂蜜呢?”库吏吓得脸色惨白,说:“是的,但当时里面没有老鼠屎。”

孙亮略一沉思说:“这很容易弄清楚。”于是命人剖开老鼠看,结果发现里面是干燥的。

孙亮说:“老鼠屎如果在蜜中久了,里面一定湿透;现在里面是干的,所以一定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

黄门官听了连忙跪在地上,如实交代了放老鼠屎的原因,原来这个黄门官和库吏有仇,这次是想趁机报复。

门可罗雀

汲黯是汉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十分热闹,大家都以能和他结交为荣。

后来他因为正直得罪了汉武帝,被罢了官。他丢了官回到家,自然也清闲下来。清晨,他起来打扫庭院,等待客人们来访。不料,直到中午也不见有人敲门,他打开大门,看见门前有许多麻雀在寻觅食物,嬉戏跳跃。他感慨的说:“从前我当官,宾客盈门;现在不当官,我可以张网捉鸟了。”

不久,皇帝又下召请他回去做官。过去常来的客人又纷纷前来拜访他了。汲黯经过这段丢官没人理睬的日子,看透了世态炎凉。

于是他在大门上贴上一张纸条,上写:“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贫一贱,交情乃见。”

君无戏言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

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在宫中一起玩耍。姬诵随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吏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君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了一个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君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罚人吃肉

唐朝有一个皇朝的后裔名叫李载仁,为了逃避战乱,跑到江陵高季兴那里,做了观察推官。他生性迂腐,行动迟缓,从来不吃猪肉,一吃就吐。

有一次,他要去接受上司的召见,正要上马的时候,跟随他的两个仆人因为口角,竟当着他的面打了起来。

李载仁见此情景勃然大怒。他转身命令仆人从厨房拿出饼和猪肉,罚打架的人吃下去。在其他仆人惊羡的目光下,两个打架的仆人吃完了饼和猪肉,很满足地抹了抹嘴。

这时,李载仁板着面孔,郑重其事地警告他们说:“你们可记住了,以后如果还这样,就在猪油里面加点酥油,重重地处罚你们!”

人们的好恶是不一样的,把自己的好恶当作别人的好恶,不仅荒唐可笑,而且会导致错误的行为。

第四篇:诗仙李白轶事

诗仙李白逸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于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着念着,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于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于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着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于便殿为明皇撰昭告,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龟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謁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龟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龟,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于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叁,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征召文书。原来,由于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輟”,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于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着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叁章。

叁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叁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因为赵飞燕是个出身微贱,得势后又骄纵放荡,最后被废自杀的女人,虽然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名声实在太差,因此,当杨贵妃知道李白竟把自己比做这样的女子后,十分生气,也就多方阻挠李白的做官机会。不过,对于这段故事,后人多持怀疑的态度。

天宝叁载(七四四年),李白被赐金放归,结束他的文学侍从生涯。但是那叁章《清平调》以及围绕着这叁首诗的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着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所以,在《李太白全集》中,我们是找不到登临黄鹤楼的诗篇的。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于是即席写下了着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写诗文来讥笑他。为此,李白又写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捶碎黄鹤楼》一诗。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詼谐的笔调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作诗问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好在黄鹤可以上天向玉帝诉告,玉帝会放黄鹤归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于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虽有人不信此诗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却已不脛而走。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将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诗人胸中的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虽因服气崔颢作品而搁笔,未写出登黄鹤楼的诗,但他心中总觉若有所失。他眺望着江心的鹦鹉洲,心生一念:我何不效学崔顥,也作一首这种格调的诗呢?于是,题为《鹦鹉洲》的七律就这样诞生了。

但这样的诗,显然还无法与《黄鹤楼》相比。直到他到了金陵,登上凤凰台,面对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有感于六朝的兴废和国运的衰落,才触发灵感,写出那首气象格律皆堪与《黄鹤楼》相匹敌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称得上是盛唐七律佳作,但因崔作在前,李白拟作在后,后人议论纷纷,崔颢和《黄鹤楼》的名气也就被越抬越高。

其实,崔颢《黄鹤楼》的风格是模仿沉佺期的《龙池篇》。而且,崔颢先已仿效作过一首《雁门胡人歌》。但《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着称于世,《黄鹤楼》却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这与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不能说没有关系。

第五篇:书法轶事

书法历史故事:

1、"一字千金" 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一字千金"的故事,大家知道吗?有谁知道? 对,就是秦宰相吕不讳悬赏千金求改一字的《古文观止》。

书法历史中的"一字千金"说得是唐玄宗李世民悬赏征集王羲之真迹的故事,与唐朝《怀仁集王圣教序》碑有关。

《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又名“三绝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集字碑刻,也是所有收集王羲之字迹的碑刻中品质最高、最为珍贵的,被誉为“千古字学之祖”,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完成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它是为纪念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翻译梵文经典的事迹而刻,碑上刻着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作的序,太子李治所作的序记,玄奘所译《心经》……可令人不解的是,这碑上的书法,竟是王羲之的字迹!晋朝的王羲之怎么会为二百年后的唐太宗和唐僧玄奘写了一幅字,并且还被刻成了碑呢?

故事穿越回公元648年的一天。唐朝都城长安因为一张告示沸腾了。太宗皇帝悬赏:谁若找到告示上的东西,就可以得到黄金千两!人们奔走相告,争相向皇城大门涌去――这告示上悬赏千金的东西,就是二百多年前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字”,如果提供的王字被选取,一字赏千金。

皇帝为何要出重金悬赏王羲之的字呢?还得从俗称“唐僧”的玄奘和尚西行取经说起,公元645年,他历时十多年,历经千难万险,搜集了657部佛教经典,回到了大唐。玄奘希望能将太宗李世民专为此写的序、太子李治题写的序记,以及自己的《心经》,刻在碑石之上,千古流传。可是,碑文由谁来写多?大家为此意见不一,玄奘的徒弟怀仁和尚想出一个好主意:不妨下道圣旨,号令天下,广征王羲之墨迹,精选入碑。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字,听后大悦,将征字、选字、集字、刻碑的重任交给了怀仁和尚。

集字刻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集字者必须具有精湛的书法鉴赏水平,要在同一个人的各种书迹中选择最合理的单字,然后组成洋洋洒洒的雄文。而《圣教序》整篇文章有两千余字,要一个一个将它们找齐,而且字画神韵、转折起落,都得好似王羲之专为此碑文所书,还得有一气呵成之感,真是难上加难!所以,直到李世民过世,太子李治继位,怀仁一直在寻找王羲之的各种墨宝,以挑选最合适的字,只要知道有人收藏王羲之的墨迹,不论路多远,他都会立即动身上门求借,甚至不惜贴钱用重金收购……

公元672年的冬天,《怀仁集王圣教序》碑终于落成了。这块碑刻造型华美,碑首刻有龙纹,龙头下垂,龙体出入于云层之间,盘结交错,周边全以云纹装饰,碑面上方还有七尊佛头。碑文镌刻了太宗皇帝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答玄奘谢记表词”、沙门玄奘奉诏译“心经”等九部分内容。背面则刻有武则天外甥贺兰敏写的《金刚经》经文。此碑充分展示了王羲之书法独特的超然之美,是书法艺术的一次再创造,作品浑然天成,结构匀称,犹如王羲之亲笔所书,弥足珍贵。

《圣教序碑》亦成为历代学习王字行书的经典法帖。

2、历史上对中国书法艺术流传发展,有特别突出贡献的皇帝有两位唐玄宗李世民和宋徽宗赵佶。

(1)、李世民酷爱书法,自己的字写得也非常好,他的书法以隶书见长,有墨宝传世。平生喜爱王義之书法,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赞》。在位二十三年,死后葬于昭陵,生前酷爱王羲之书法名品一一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据传说《兰亭序》陪葬于昭陵。 (2)、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绝对是“超一流”的艺术家,他的“瘦金体”和“花鸟画”均独树一帜,引领风骚。宋徽宗的传世书法作品不少,楷、行、草各体皆善,笔势挺劲飘逸,个性鲜明独步。(瘦金体:历代工笔画款识标配) 宋徽宗的花鸟画,从物象意念的营造,写实技法的独创,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安排,都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创性。

宋徽宗赵佶确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旷世奇才。然而,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之后却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就是说做什么都行(包括木工做家具),唯独不会为君治国理政,导致了宋亡。我们看,是不是与才高八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君唐后主李煜是何等的相像。

有一种附会,说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在参观皇家陈列馆时,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宋神宗惊异于李后主的风流儒雅,晚上与陈妃同房,又梦见李后主前来拜访,于是生下宋徽宗赵佶。只是后人附会,没有史料考证。

古人有一句名句:"有好皆能累此生",说的是不是这种无奈和悲哀?

(3)王羲之妙写春联的故事

每天春节除夕日,王羲之家春联贴一副,不久就被人揭走一幅一一王字好哇,平日难求,街坊邻居借机揭走收藏,王羲之也不好追究,都是喜欢自己字的人干的,而且都是近邻吗。 苦思冥想、灵机一动,就又写了一副贴上,这次再没人揭走了,写得什么呢?

上联是:"祸不单行",下联"福无双至"。词好不好?对,不好,大过年的不吉利,春联都是祥和正能量的句子,所以就没人要了。大家还暗自笑话王家贴这种晦气的春联。

不想初一一大早,王羲之又写了几个字接在上下联上,哪几个字呢?昨日行、今日至。大年初一的联语变成了: 上联:"祸不单行昨日行",下联"福无双至今日至"。街坊邻居见了这才恍然大悟。你说妙不妙?

上一篇:经信局总结范文下一篇:经销商更换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