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设计方案作业

2023-04-07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设计方案作业》,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信息技术设计方案作业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的有效整合”

研 究 计 划

颍东区向阳中心校数学中心教研组

二○一三年十二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整合”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在我校数学教学中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校本教研,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方面,着重研究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界定概念

所谓“课堂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包括课前复习导入环节设计的作业,也包括例题完成后的即时训练和巩固性、拓展性练习,不包括学生的课后作业。

三、主要内容

1、依托信息技术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依托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设计有梯度、多样性的作业。

3、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型的题目。

4、利用信息技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

5、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习题,通过改编或变式等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实际。甚至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自编例题,变例题为习题,或变习题为例题教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主要措施 ㈠、加强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想得深、想得透,行动起来就实际、自如、果敢,成功率就高。为保证本实验的顺利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研究小组决定定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及以下专著。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

3、《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祝智庭主编)

4、《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孙月圣)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

6、《信息技术》(课本)

7、《信息技术》(参考书) ㈡加强课件制作软件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 为切实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件能力,研究小组将定期进行PPT、FLASH8.0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PPT、FLASH8.0等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技巧。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搜寻、下载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整改。

㈢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促进资源共享。

课件制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因此只有备好课才能制作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优质课件。把备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㈣定期(多次)开展多项有层次性的教研活动,展示、验证阶段性研究效果,提高课题研究的影响力与辐射度。

㈤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

2、制定子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1月——5月)

1、根据子课题实施计划展开研究 ⑴围绕课题认真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⑵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活动。 ⑶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各位课题成员认真进行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

⑷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等。

⑸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集,写出课题的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6月)

1、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向阳中心校数学中心教研组 二○一三年十二月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例如:

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

(教学意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信息处理(新授):(信息处理)(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兵教兵”合作法、游戏教学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师:对„„的操作,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书中××页内容进行操作,然后说说以下几个问题:

⑴„„⑵„„⑶„„

(教学意图:带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加深印象。)

2、直观演示法:

教师演示,强调步骤,学生观看。

(教学意图:⑴直观演示,明确方法;⑵老师直观演示为学生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⑶让学生对本课学习任务进一步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难点。)

三、课堂活动(作品制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再次,老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为主导原则)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取长补短,培养自信,培养创新,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五、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教学意图:梳理概括、形成网络;画龙点睛、强化主题;承前启后、巧妙过渡;扩展深化;小结查标,巩固效果;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第三篇: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作业1答案(全)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参考作业一)

1.《建筑法》关于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有哪些?

答:

(1)、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2)、在城乡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4)、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5)、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7)、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8)、法律、行政犯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安全生产法》中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有哪些?

答: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建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2)、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安全责任主要包括: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4)、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规操作的危害。

(5)、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空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砌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有何规定? 答: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七)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对上述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4.简述建筑施工技术专项方案编制依据

答: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涉及规范》(GB 50007—2002)

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11.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规范》(GB/T 50083—97)

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1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1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03—2001)

16. 《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17. 《钢板冲压扣件》(JG 3061—1999)

18.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00)

19.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GJ 08—905—1995)

2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 33—2001)

21.《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2008)

22.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93)

23. 《碳素结构钢》(GB /T 700—2006)

24.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

2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85)

2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2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2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29.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GB 7—91)

30. 《钢网架行业标准》(JGJ 71.5—73.5—91)

31.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螺栓》(GB/T 16939—1997)

32.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82)

3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3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

35.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

3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3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38.《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2004)

39. 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40. 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情况调查报告

41. 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5、简述建筑施工技术专项方案编制程序

答:

建筑施工技

术专项方案

工程编制危险源及安全技施工质量安全应急 概况依据相关措施术设计要求检查管理预案

一般规构造设计

定和要求要求计算

6、建筑施工技术专项方案编制内容有哪些?

答:

编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措施;

设计计算书和设计施工图等设计文件;

施工准备和部署,质量检测和相关观测预警措施,现场平面布置图;

应急预案;

建筑施工技术专项工程安全检查和评价方法。

7、哪些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答:

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及其复杂的工程。

地下暗挖工程。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

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 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

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8、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包涵哪些内容?

答:

工程概况、主要编制依据、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技术设

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求、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管理、基坑支护工程应急预案。

9、基坑开挖时,出现哪些情形应考虑报警?

答: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连续几天急剧增大,如达到5mm/d或连续3天3mm/d。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累计值达到设计容许值。如最大位移与开挖深度的比值达到0.35%~0.7%,其中周边环境复杂时取较小值。

任一项实测应力达到设计容许值。

邻近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达到设计容许值。如地面最大沉降与开挖深度的比值达到0.5%~0.7%,且地面裂缝急剧扩展,建筑物的差异沉降达到有关规范中的沉降限制。

煤气管、水管等设施的变位达到设计容许值。例如,某开挖基坑邻近的煤气管局部沉降大于30mm时,出现了漏气事故。

肉眼巡视检查到的各种严重不良现象,如桩顶圈梁裂缝过大,邻近建筑物的裂缝不断扩展,严重的基坑渗漏、管涌等。

10、对于基坑支护施工一般应事先准备哪些应急措施?

答:

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

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

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第四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 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4.课文研读,播放教学PPT,PPT内容为: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 10 )总结全文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的总分结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自由谈感受 PPT图片展示

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作者,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落实好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课前导读,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播放PPT。

合作探究 请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将整篇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可以互相讨论。 相互讨论或自己独立完成,向教师汇报结果。 播放教学PPT 当堂训练 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系内容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当堂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播放教学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活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五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做?,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下一篇:信息技术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