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涉法涉诉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司法局涉法涉诉范文

涉法涉诉

涉法涉诉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2010年以来,河南省清丰县检察院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较多难题,为维护全县信访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信访接待和处理信访积案机制。实行联合接访制度,坚持谁办案、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业务部门与控申部门联合接待来访群众,共同处理问题,共同承担息诉罢访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实行信访积案公开审查制度。对涉检信访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以公开促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创新源头防范涉检信访机制。实行防范涉检信访责任制。明确案件承办人、部门负责人和主管副职为防范涉检信访的责任人,对于因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引起涉检上访的,予以严肃处理。完善信访风险评估制度。承办人员就刑事和解协议事项须亲自询问和复核,确保刑事和解协议自愿、真实,并增设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环节,为杜绝涉检有理信访提供了有力的程序性保障。加强释法析理工作。制定《不起诉、不抗诉案件答疑说理制度》,向当事人阐述作出处理决定的理由,消除因对执法行为误解而信访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信访隐患。一年多来,以无逮捕必要不予批准逮捕和相对不起诉的案件,无一当事人信访。创新向前延伸引导和监督侦查活动机制。针对一些故意伤害等侵犯人身权利案易形成疑难案件,致使涉法涉诉信访较多的现象,与县公安局协商成立了“向前延伸”工作办公室,对拟提请逮捕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提前审查把关,进行研讨,引导、监督侦查。2010年,严格界定引导侦查范围,准确把握引导侦查内容,灵活运用引导侦查方式,审查、研讨案件42件,提出引导侦查建议106条;2011年以来,建立引导侦查的长效机制,有效提高了侦查质量。截止目前,该院受理故意伤害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案件52件70人,没有发生一起因此类案件引起的涉法涉诉上访,为从根本上扭转清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较多的局面作出了积极而又重要的贡献。县委、人大、政协和上级检察院对这一做法均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日,在清丰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通讯员:刘永军 齐丽)

区检察院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区检察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尽心竭力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息诉罢访了一批涉检信访案件,杜绝了闹访和越级访,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四个统一”强化案件管理

该院进一步规范了对涉法涉诉上访受理接待工作的管理程序,强调案件线索由控申部门集中实行“四个统一”,即: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线索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掌握各部门对线索的处理情况、统一对信访人进行答复。为整合接待来信来访案件工作,该院制定了《双桥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流程登记表》,由控申干警统一接待来信来访,并根据信访线索性质进行统一分流,强化信访案件管理。

二、“五心四声”强化人本意识

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该院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接待来访人员时做到“五心四声”,即对每一位来访人员,负责接待的检察人员都必须“细心听取反映问题、诚心帮助解决问题、耐心调解矛盾纠纷、公心处理问题、虚心接受意见或建议”,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处理结果有回声”。并从十分紧缺的办案经费中挤出资金,装修了控申接待室,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氛围,让上访人有一个歇息、喝水、稳定情绪的环境,尽量使每一位来访群众都满意而归。

三、“四个突出”强化责任落实

该院通过落实对“来访者百分之百接待、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答复”的要求,强化了首办责任制,要求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效率”。建立快速分流管理机制,做到快速受理、快速分流、快速解决和快速反馈。二是突出“落实”。建立涉检信访交办、督办全程跟踪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交(转)办登记手续,由控申部门协调联动,通过交办、催办、督办、协办等方式,促进上访案件的解决;对拖延应付,进度迟缓的进行催办,限期办结,做到一般问题在30日内解决并回复当事人,重大复杂问题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对不属于本院的非涉检信访案件依法及时转有关单位,并跟踪办理结果。三是突出“协调”。建立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的协调处理机制,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信访工作,促进上访人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妥善解决,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四是突出“重点”。着重抓好重大复杂的上访案件,针对重大复杂信访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分别由院领导包案负责;对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线索,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区委政法委等部门。通过落实责任,杜绝了无答复意见或事前无信息就到上级上访或闹访的问题。

四、“三项原则”强化办理效果

为切实解决涉法涉诉上访,该院坚持“三项原则”,强化涉检上访案件的处理效果。一是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对尚未进入司法程序的一般民事纠纷要尽全力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搞好调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法院及有关部门合法正确的判决、裁定、调解,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坚持“事要解决”的原则。除了对来信来访按照程序及时分流转办外,

把接待群众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把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解决上访的关键,落实到位,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三是坚持“心理疏导”的原则。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的沟通方式,改变或改善上访人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达到降低、解除上访人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恶化。双桥区院通过心理疏导,有效化解了一批涉检信访案件。

第二篇:涉法涉诉信访概念

“四个必须、五项制度”

四个必须: 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工作重心下移。 五项制度: 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要建立评估预防制度,建立涉诉信访通报制度,建立约期接谈制度,建立多元化解制度,建立信访案件终结制度

三跨三分离

跨地区:一件案子涉及两个地区,比如移民问题,就可能涉及户籍地和投靠地两个地区。

跨部门:就是一个案子涉及两个或者多个部门。 跨行业:同理。

人事分离:人与事分属两地,如信访人在别地发生案件,却要户口所在地解决,即为人事分离。

人户分离:常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案件处理起来很难划分责任。

人事户分离:更为复杂,案件发生地,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均不在一起。

第三篇:涉法涉诉信访事项须知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反映诉求。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人法治轨道依法按程序解决,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机统一,确保信访秩序良好和社会和谐稳定。现将司法机关受理信访事项范围予以告知:

一、应向公安机关反映的信访事项

(一)信访人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不服要求复议的,应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提出;对不予立案复议决定不服要求复核的,应向作出决定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出。

(二)信访人认为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不当申请变更的。应由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提出。

(三)信访人对公安机关没收保证金决定不服要求复议的,应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出;对复议决定不服要求复核的,应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出。

(四)信访人对鉴定意见不服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应由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向原委托鉴定的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提出。

(五)信访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应由被处罚人、受害人等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

(六)公安机关对物品、设施、场所采取扣押、扣留、临时查封、查封,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强制措施,对违法嫌疑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继续盘问,强制传唤,强制检测、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制措施,信访人认为采取上述强制措施不当申请行政复议的,应由当事人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出。

(七)信访人要求公安机关给予行政赔偿或刑事赔偿的,应由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法制部门提出。

(八)信访人反映其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刑事赔偿请求,但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或者对赔偿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要求复议的,应由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出。

(九)信访人对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要求复核的,应由当事人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

(十)信访人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事故认定有异议、要求复核的,应由当事人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

(十一)对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行政、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案件,信访人要求了解采取强制措施、案件办理情况、结果等信息的,应由当事人或者家属、诉讼代理人以及第三人等向制作、产生或保存该信息的内设机构提出。

(十二)其他应当由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办理的事项。

二、应向检察机关反映的信访事项

(一)信访人控告公安民警涉嫌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犯罪的,应依法向人民检察院反映。

(二)信访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经复议维持原不立案决定,信访人不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复核的,信访人认为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以及对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决定不服的,应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刑事立案监督。 (三)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或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信访人提出申诉、控告后对公安机关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四)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已经提起公诉或作出不起诉决定,信访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存有异议的,应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五)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信访人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六)其他属于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的事项。

三、应向人民法院反映的信访事项

(一)信访人反映公安机关和内部工作人员民事侵权,经济纠纷等问题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二)信访人对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等不服,不愿申请行政复议或对行政复议结论仍不服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三)信访人反映其向公安机关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但公安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或者信访人对赔偿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应由赔偿请求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四)信访人反映其向公安机关提出刑事赔偿请求,但公安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或者信访人对赔偿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而向赔偿义务机关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信访人不服复议决定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应由赔偿请求人向复议机关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作出赔偿决定申请。

(五)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信访人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应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同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信访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七)公安机关已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经调解双方未达成协议而终结调解,信访人坚持要求公安机关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八)公安机关已经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公安机关经调解未果,信访人坚持要求公安机关调解解决的,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九)其他属于人民法院职权范围的事项。

第四篇:何谓“涉法涉诉 仲裁与诉讼

何谓“涉法涉诉”?所谓的涉法涉诉不能以“法院受不受理”为标准,而是以该问题本身的性质来定。 常见的误区举例:

1.某政府到科技市场买打印机和电脑,没有按时付款,该问题是不是涉法涉诉?该问题依然是涉法涉诉,政府购买电脑行为不是政府的职务行为,属于政府和科技市场业主间经济纠纷,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2、张某向交警部门申请领取驾照,交警认为张某不具备申领驾照资格,拒绝发放。交警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许可,张某对交警的行为不服应当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该问题属于涉法涉诉。类似情况,规划部门给某开发商颁发了规划许可证,允许开发企业在自己楼前建20层楼房,业主认为遮挡阳光,如业主对开发企业建20层楼房有异议,应当向规划部门咨询,采取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该问题属于涉法涉诉。

3、有来访人认为,我的事情可以到法院也可以到信访,我可以自由选择,我想去哪去哪,法院打官司太麻烦又花钱,不相信法院,我“信访不信法”。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对“已经或应当通过诉讼、复议、仲裁等途径解决的,信访部门不受理”,对“已经”到法院起诉的来访人基本可以理解,但对于“应当”通过诉讼还存在误区,理解上有偏差,认为只要没去法院我就可以来信访。有类似想法的人非常多,这是一个误区。到哪个部门反映问题,是由事情性质决定的,而不是个人自己自由选择的。如果来访人执意要求信访部门解决,最终不但解决不了,还可能因为时间长过了诉讼时效,错过了到法院的机会,或者因证据灭失承担败诉的后果。

4、根据法律规定,法院不受理,应当出具 《不予受理告知书》,对于法院不受理不服,认为法院该立案而不立案,应该到法院信访、检察院和人大等部门反映。

5、有信访人认为,对于“应当”通过诉讼、仲裁和复议解决的问题,法院等部门因过了诉讼时效,证据不足、被告不明确等原因不立案,是不是都由信访部门受理?

法院立案不立案与“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是两回事,不能以法院是否立案定性该问题是不是涉法涉诉。是不是涉法涉诉,由事情的性质决定,由国家的法律决定,而不是以法院等部门立案不立案决定。例如张某欠王某500元钱,5年没向张某索要,起诉到法院,法院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不予受理,虽然法院不受理,但该问题依然属“涉法涉诉”。

6、有的来访人认为所有事情都由信访部门大包大揽,要求一条龙服务,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任何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权限,只能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办理来访事项。例如有来访人反映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态度恶劣,将来访人打伤,村委不给审批宅基地一系列问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应该到纪委检察院反映,将来访人打伤应该到公安报案,仅仅村委不给宅基地问题可以到街道信访部门反映,其他问题应到对应部门反映。

什么是仲裁?从字面上看,“仲”就是居于中间,“裁”就是裁定解决,合起来“仲裁”的含义就是居中裁决。这很形象地说明了仲裁的特点。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就是指争议双方的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仲裁机关,由仲裁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裁决。仲裁并不是一种法定的诉讼程序,仲裁机构也不是国家机关,但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执行。

仲裁与诉讼有很大的不同。仲裁只适用于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不适用仲裁方式。进入仲裁程序必须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一般来说,进入仲裁程序的双方当事人都是事先在合同中订立了仲裁条款,或者是在争议发生后,经双方协商同意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如果只是一方当事人单方面提起仲裁,仲裁机构不能受理。此外,仲裁机构专业性强,仲裁程序比较简单,不像审判程序那么严格复杂,而且我国民事仲裁采取“一裁终局”制,解决争议比较迅速。不过,仲裁机构对自己作出的裁决,无权强制执行,若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只能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根据仲裁的这些特点,当事人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解决争议。

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解决纠纷的途径,一般来说,当事人经过仲裁程序后,即使对仲裁裁决不服,也不能再提起诉讼。但是,我国的劳动仲裁有些特殊的地方,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做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第五篇: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总结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总结 2008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全区政法信访工作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为全国“两会”顺利进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区信访办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信访工作机

为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制定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参与,兼职信访员负责日常工作的信访工作机制,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信访工作实施意见,纳入目标管理与年终奖惩挂钩。要求各科室密切配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善处置预案,坚持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信访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密切配合,落实信访工作责任

我们针对涉及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家庭生产生活、普通群众生产生活中与法律法规和政策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摸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为认真贯彻司法部、国家信访局精神,我局还组织律师主动参与涉法涉诉工作接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依法解决信访事项;就重大疑难信访事项为各镇(街办)、各部门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受理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广泛开展了“一村一律师”活动,律师参与到信访工作中,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受到各镇(街办)领导和群众的欢迎,为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半年,尤其奥运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分析矛盾纠纷的特殊性,仔细排查,集中梳理,有效减少越级上访的发生,做好特殊时期和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真正做到为区委、区政府及区领导分忧,为我区社会稳

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上一篇:市场营销之家具范文下一篇:司法所工作职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