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2022-08-29

第一篇: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

一、官员视事

传主发迹后,会宦海沉浮,或从基层做起,或被贬值到地方“反省”。则传主到该地任职时会施行一系列政策,与上下级、地方缙绅(jìn shēn)、百姓进行一系列互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传主行为、同僚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诣(yì):①到……去。②拜访。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①巡视,巡行。②考察,核实,查明。

6.游(遊):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zhé):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矫诏,假传圣旨。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这些词语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抄。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传主行为(生僻实词)的重要依据。

1.官职(文科班重点记,理科班一般记)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huàn)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在……任职,知府>知州>知县。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què),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wǎn)、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chù):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问题:累迁、超迁分别是什么意思?

陟(zhì):进用。如:陟罚臧否(zāng pǐ),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zhì)宰相,左除(张)滂(pāng)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huì)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3.表人物个性的:耿【光明】、(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gĕng,正直】、鲠【gĕng,直爽,正直】、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n

è)、佞【nìng,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诈、阿谀(ē yú)、谄谗(chǎn chán)、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狷介(juàn jiè)【正直孤傲】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mí)、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xiáng)、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称赞】、嘉【赞美】、称、誉、与【赞许】、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róng,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shǔ)、禾、谷、稻、菽(shū)、稼穑(jià sè)、耕耘、稔【rěn,庄稼成熟】、熟、刈【yì,割;镰刀一类的农具】、籴(dí)、粜(tiào)、廪【lǐn,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bǐng,注意是后鼻音!给予各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荒年,收成不好】、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shàn,富足、充足;供给。《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给【足,丰足】、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官吏的俸禄】、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líng)、绡(xiāo)、绸、罗、缎、绮(qǐ)、纱、绦(tāo)、缟(gǎo)、缣(jiān)、缯(zēng)、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wán kù)、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屋檐】、舍、馆、宅、第、邸、庑【wǔ,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wǔ,逆】、忤【违反,抵触】、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揭发罪状】、讦【jié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揭、擿(tī) 25.表害怕的:畏、惧、惮(dàn)、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怨、患、疾、恨、怒、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诬

29.表朝见的: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觐【jìn,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京、京畿(jī)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zuò,福;帝王】、践祚【即位】、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gào)、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敕、白、陈、对、语、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喻、晓、辩、问、谢、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咨(諮)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bàng)、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zhū)、让【责备,责怪】、谴、尤【yóu罪过,过】、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愤怒,怨恨】、恚【huì恨、怒】、涕泣、骂、责、戾【lì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诟【gòu①耻辱;②骂】、谩(màn)

38.表刑罚的:辟、大辟【砍头,隋后泛指所有死刑】、髡【kūn,剃头的刑罚】、笞【chī,鞭刑,或用藤条荆条照死抽】、磔【zhé,肢解,很恶心的】、刖【yuè,砍脚,卞和尝过这个】、族【灭族,方孝孺尝过这个】、杖、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赭(zhě)衣【赭,红褐色。“衣yì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械【桎梏zhì gù,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líng yǔ)、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yè)、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jū)、厩(jiù)、策、羁、縻(mí)、辔(pèi)、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驭(yù)、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dùn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亡、逃、徙、匿、逋【bū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hōng)、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就木、坐化

几种死法一览: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侯王及唐朝二品以上官员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为不禄,未成年人死为殇,泛指死亡可用陨,吊死或绞杀叫缢,被射死叫殪,平民之死就是死。

三、值得重视的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v.(“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倍”同“背”:背叛,违背。v.(“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被”同“披(pī)”:穿着。v.“闻妻言,如被冰雪。”) (4)“不”同“否(fǒu)”:不。adv.(“或师焉,或不焉。”) (5)“材”同“才”:才能。n.(“食之不能尽其材。”)

(6)“采”同“彩”彩色,颜色。n.(“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7)“藏”同“脏(臟)”:脏腑。n.(“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8)“曾”同“增(zēng)”:增加。v.(“曾益其所不能。”) (9)“钞”同“抄”:抄写。v.(“适中手自钞录。”)

(10)“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11)“从(從)”同“纵(縱)”:合纵,联合抗秦。v.(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2)“道”同“导(導)”:引导。v.(“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13)“丁宁”同“叮咛(嚀)”嘱咐。v.(“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4)“度”同“渡”:渡过,越过。v.(“一夜飞度镜湖月。”) (15)“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6)“反”同“返”:往返,返回。v.(“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7)“奉”同“捧”:两手托着。v.(“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8)“拂”同“弼(bì)”:辅弼。v.(“入则无法家拂土。”) (19)“还(還)”同“环(環)”:绕。v.(“秦王还柱而走。”) (20)“还”同“旋”:回转、掉转。v.(“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1)“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22)“华(華)”同“花(huā)”:植物的繁殖器官。n.(“焜kūn黄华叶衰。”) (23)“画(畫)”同“划(劃)”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24)“驩”同“欢(歡)”欢聚。v.(“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25)“怳”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怳惊起而长嗟。”) (26)“惠”同“慧”:聪明。adj.(“甚矣,汝之不惠。”)

(27)“火”同“伙”:一伙。数量词。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28)“疾”同“嫉”:嫉妒,憎恨。v.(“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9)“棘”同“戟”:兵器。n.(“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0)“见”同“现”暴露,露出来。v.(“图穷而匕首见。”)

(31)“缰”同“强(彊)”:强大。adj.(“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2)“介”同“芥”:小草。n.(“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3)“景”同“影”:影子。n.(“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4)“迥”同“回(迴)”:旋转。v.(“迥忆后街之屋。”)

(35)“句”同“勾”:“厶”和“口”是隶书转楷书时写法上造成的异体,即俗字。大陆无统一标准,有时以旧字规范,如“強——强”,有时以俗字规范。如“袞——衮”,勾取。v.(“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36)“具”同“俱”都,全,adv.(“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37)“距”同“拒”:抗拒。v.(“或走,或闭门旅距。”) (38)“掘”同“倔”,顽强,固执。adj.(“掘强沙塞之间。”)

(39)“没”同“殁”:死。v.(“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40)“俛”同“俯”:“俛”是“俯”的异体字,书法中常用。低头,表示服从。v.(“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41)“缪”同“穆(mù)”: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2)“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n.(“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43)“内”同“纳(nà)”接纳,接受。v.(“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44)“女”同“汝(rǔ)”: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5)“畔”同“叛”:背叛。v.(“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46)“契”同“锲(qiè)”:刻,v.(“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 (47)“诎”同“屈(qū)”:弯曲。v.(“诎右臂支船。”)

(48)“去”同“弆(jǔ)”:藏。v.(“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9)“沈”同“沉”:“沈”是“沉”的本字。

(50)“生”同“性”:资质,禀赋。n.(“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1)“食”同“饲(sì)”:喂。v.(“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2)“受”同“授”给,与。v.(“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53)“孰”同“熟”:煮熟了的。adj.(“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54)“属”同“嘱”:嘱托、托付。v.(“属予作文以记之。”) (55)“说”同“悦”:愉快。高兴。adj.(“而民说之。”) (56)“竦”同“耸”:高。adj.(“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7)“田”同“畋”:打猎。v.(“今王田猎于此。”) (58)“帖”同“贴”:粘附。v.(“对镜帖花黄。”)

(59)“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n.(“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60)“涂”同“途”,道路。n.(“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61)“亡”同“无(wú)”:没有。adv.(“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2)“文”同“纹”:纹路,纹理。n.(“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63)“希”同“稀”稀疏,少,罕见。adj.(有志乎古者希矣。”)

(64)“郤”同“隙(xì)”:隔阂,嫌怨。n.(“令将军与臣有郤。”)

(65)“县(縣)”同“悬(xuán)(懸)”:挂,v.(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66)“乡(鄉)”同“向(嚮)”对着、朝着。“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67)“飨”同“享(xiǎng)”:受。v.(“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68)“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其真无马邪?”) (69)“羞”同“馐”:食物n.(“玉盘珍羞直万钱。”) (70)“虚”同“墟”,市。n.(“之虚所卖之。”)

(71)“奄”同“晻(ǎn)yǎn”:日无光。adj.(“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72)“阳(陽)”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

(73)“邀(yāo)”同“要”:要挟。v.(“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74)“要”同“邀”:约。v.(“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75)“要”同“邀、腰”:拦截v.(“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76)“已”同“矣”:了。语气助词。“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77)“以”同“已”:止。v.(“无以,则王乎?”)

(78)“佚”同“逸”:安逸,安闲。adj.(“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79)“益”同“溢”:涨水。v.(“澭水暴益。”) (80)“有”同“又”:更。adv.(“殆有甚焉。”) (81)“与”同“欤”:吗。语气助词。“可得闻与?”)

(82)“原”同“源”源泉。n.(“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83)“圜”同“圆”:圆形。n.(“多平方,少圜。”)

(84)“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n.(“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85)“振”同“赈”:救济。v.(“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86)“征”同“徵”(日本为“徴”):“征”“徵”本为两字,如可能导致混淆,如人名魏徵,则沿用“徵”。证据。n.(“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87)“祗”同“只(衹)”:只是。adv.(“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祇祗衹袛,是四个不同的字,至于区别,高考不考。)

(88)“指”同“旨”:旨趣。n.(“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89)“质”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n.(“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90)“著”同“着”,“著”是“着”的本字。穿。v.(“著我旧时裳。”)

(91)“咨”同“谘”:“咨询”繁体就写作“諮詢”。询问。v.(“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92)“鉏”同“锄(chú)”:锄头。n.(“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93)“坐”同“座”:座位。n.(“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qǐng)、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ǎng)、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bì)、迨(dài)、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

第二篇:2018年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竞赛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100分)

1.《四世同堂》作者老舍,全书包括哪三部(

)

A.《惶恐》《偷生》和《饥荒》

B.《惶惑》《偷生》和《饥饿》 C.《惶惑》《偷生》和《饥荒》

D.《惶慌》《偷生》和《饥荒》 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

A.元春、迎春、探春、林黛玉、

B.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袭人 C.李纨、秦可卿、巧姐、尤大姐

D.妙玉、惜春、英莲、香菱

3.《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 A.宋江、武松

B.鲁智深、戴宗

C.李逵、卢俊义

D.宋江、卢俊义 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 A.赵子龙,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B.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C.关羽,斩了刘备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曹操的去路。 D.张飞,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曹操的去路。 5.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6.“粉面含春威不漏 ,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

)的出场. A王熙风 B 薛宝钗 C史湘云 D 林黛玉

7.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下列选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 巴乐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葛朗台; B.英国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C.法国 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 D.苏联 果戈里 《死魂灵》泼留希金。

8.下列关于《老人与海》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B.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提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

C. 《老人与海》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D.《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一次次的用自己苍老的双手和仅有的简陋武器战胜了鲨鱼群。 9.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瓢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10、下列文学流派及文人并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B、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C、桐城派:方苞、姚鼐 D、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靖节先生集》----陶渊明----东晋

《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B《文心雕龙》----刘勰----南朝

《后汉书》----范晔----南朝·宋 C《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清朝

《西厢记》----汤显祖----元朝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B、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五岳"分别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C、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基督教、道教。 D、"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4、下列对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盘古、女娲、_精卫。 B、《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集了1918—1922年间所写的作品14篇。

C.、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要”,辞官归隐,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 D、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是: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指代的内容,词语概括的内容,词语的色彩、情味等附加意义。 15.下列五岳及所在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西安)

南岳恒山(湖南)

北岳衡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B.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西安)

南岳衡山(湖南)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嵩山(河南) C. 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山西)

南岳衡山(湖南)

北岳恒山(陕西)

中岳嵩山(河南) D.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西安)

南岳嵩山(湖南)

北岳恒山(山西)

中岳衡山(河南) 16.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纹。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2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25.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笔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26.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下列不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是(

) A.祭祖

B.植树

C.登高

D.踏青。

27.清明几时24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成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你拍星星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屈原

B.伍子胥

C.范蠡

D.介子推

28.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科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韩愈,班固,屈原,苏轼

B.韩愈,司马迁,屈原,李清照。 C.欧阳修,司马迁,贾谊

苏轼

D.欧阳修,班固,贾谊,李清照。 2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食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的表示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30.下列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 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32. 下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3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4.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 觉新结婚一个月后被父亲安排到公司上班,第一次领到薪水后内心充满欢喜和悲哀。欢的是这钱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哀的是这钱是自己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家》) C.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隐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后六出祁山伐魏,病死于五丈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又是“仁”的化身。

D. 由于卡西莫多被选为“愚人王”,所以大家都跑来看审判卡西莫多的笑话,因此审判过程中经常笑声不断。(《巴黎圣母院》)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意象相关,完成(1)-(3)题。 35.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最,下列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36.“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37.《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38.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摄,古有“代理”之意,“摄政”指代国君处理国政。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广德”都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古代十日为旬,几十旬应为几百天。

3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4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4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诸子散文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著作,其中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和墨家的《墨子》等。

B.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作品数量多、风格多样,七言律诗《书愤》慷慨激昂,气韵浑厚,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则委婉缠绵、凄恻动人。

C.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D.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变形记》,讲的是人变成甲虫的荒诞而又深刻的故事。

4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B. 《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C. 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D. 《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4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45. 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46.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4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4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侯”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建兴…‘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 C.“至尊”是对皇帝的敬称,古代用来敬称皇帝的还有“陛下”“万岁”“主上”“圣上”等。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49.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资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50.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二.判断题(每题2分

正确涂A

错误涂B

共50分)

1. 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是吴承恩 。他的一部著作 《西游记》 。 2.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3. 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4.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俞伯牙

5. “醉打 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倒拔垂杨柳”等情节说的是《水浒传》 武松 的故事。

6.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_鲁滨逊_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

7.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断代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9.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四句的叫四言绝句,七句的叫七言律诗。

10. 《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句中的谦敬词使用正确吗?

12.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将领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请赐红缨喻杀敌报国。

13. 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句中的谦敬词使用正确吗?

14. 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幅对联中暗含的年龄是140岁。 1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礼记》:“女子十又五年而笄。”结发为笄,表示成年。

16. 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17.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18.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19.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20. 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21.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22.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23. 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24. 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25. 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第三篇: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2012中考试题预测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复习——2012中考复习前瞻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3.重点: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现在对文学对常识的考查越来越形式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作家作品生卒年月别号,渐渐地深入到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典型的情节,学习时注意拓展课本内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名言,要特别留意那些仍“活”在我们生活和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今已溶在我们思想里的“语言”。

考查方式:在形式上以选择题和填充题为主;在内容上涵盖作家和作品两个大类。

[典例选讲] 选择题 虽然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渐渐显得落后和呆板,但在文化常识这一块却发挥它独有的优势,那就是:灵活方便、包容广泛,例如: 例1 下面作品、作者、朝代(或国籍)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A)

A.《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南宋 B.《人类的语言》——吕叔湘——现代 C.《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清代 D.《我的叔叔于勒》——漠泊桑——法国

[重庆市2002年中考题]

例2 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B)

A.《儒林外史》和《水浒传》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B.《菜园小记》是吴伯萧的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小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后。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记》、《狼》。[北京市海淀区2002年中考题]

这种考题,其知识容量同样可以包含得非常广泛,一个选择项可以看作是一个小题,可以考查许多方面,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在前一例子中,它既涉及到了中国诗歌和小说,也考查了外国名家名著;在时间上,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第二例则包涵更加广泛,与之有关的作家有九个,作品九部(篇),除考查了除作家作品的对应关系外,还注意到作品的文体分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 填充题 在形式上比较传统,但在内容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趋向是不再简简单单地就一般记忆性常识来考查学生,而是深入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灵活理解的方面,侧重考查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例如:

例3 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

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励了千千万的读者。[陕西省2002年中考题]

这一题主要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选取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件来对学生进行考查,例如“倒拔垂杨柳”就是我们应该熟知的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而“煮酒论英雄”则是《三国演义》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的典型情节。其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翁那我们就更应该熟悉了。

对于这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的了解,我们中学生不可能去深入得很透彻,很详细,但重要的,典型的,平时耳闻目睹的我们还是要知道一些。例如对《水浒传》中的许多草莽英雄他们大都取有诨名,我们可以从趣味性这一角度去记住几个,如“及时雨松江”、“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拼命三郎石秀”“浪里白条张顺”。在《三国演义》里我们要从了解人物性格和主要历史事件的角度去掌握这部作品。例如对于关羽,人物性格简单,主要就是“忠”和“义”,除此之外就是武艺高强,与他有关的主要故事情节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毒等;诸葛亮则是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与之有关的故事片段有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等。在《红楼梦》里,则侧重于理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等主要人物,了解她们的性格特征,如贾宝玉的叛逆乖张,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世故城府,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等。在《水浒传》里,提到武松我们就会想起“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震撼人心的场面,提到林冲就会想起“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种种曲折的人生遭遇。我们要抓主要人物的典型故事情节,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例4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黑龙江省2002年中考题]

解题时,要知道它所包含的故事情节,“勉从虎穴暂栖身”指的是刘备,“说破英雄惊煞人”的是曹操,当时他们两人喝酒时,刘备听到曹操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大吃一惊,竟把手中的汤匙和筷子都掉在地上了,恰巧此时雷声大作,即借此来掩饰,所以这首诗就说的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这一题已经深入到了故事中的细节,属于一种难度较大的题。

[能力提升] 1.从初中文言课文中选择篇目,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处只填一例。 说:________记:________ 铭:________世家:________ 表:________序:________ 2.根据下列作品中的主人翁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作家。 卖炭翁——(

) 夏洛克——(

) 寿镜吾——(

) 赫留金——(

)

3.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的内容分别表述出来。 5.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都是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排列的,如可按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近代文学这样以时代来区分,再按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来分门别类,如果你到图书馆去查阅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有关学习资料,那么你将怎样找出一些来,请说一说你的方法。 6.指出下列词所表示的具体年龄

①而立之年

②花甲之年

③豆蔻年华

④古稀之年

7.从我们学过的语文教材中列举几篇鲁迅的散文作品。

8.我们学过的语文教材中,列举两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分别是:______ _______ 9.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有个因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并为营救林冲大闹野猪林的人,这个人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他就是____,绰号 ____;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喝退百万曹军,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个人就是____ 10.将你所知道的人物及性格与对应的书名填入空格处。

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塑造了许多生动活泼、丰满可爱很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鲜明突出,如《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如《

》中____ ___ ;如《

》中______;如《

》中______。 11.古往今来,有多少巨笔赞美过石头:________曾以石补天,________曾以石填海,《

》曾名为《石头记》,________笔下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猴子。 12.指出下列称呼各指的是哪些诗人 诗圣——(

) 诗仙——(

) 诗魔——(

) 诗鬼——(

) 诗佛——(

) 诗豪——(

)

13.请指出下列各包含哪些作品。

四书: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中国小说四大名著:《

》《

》《

》《

中国近代四大遣责小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请指出下列各包含哪些作家。

初唐四杰:

苏门四学士:

吴中四杰:

元曲四大家:

当代四大散文家:

15.指出下列号和别称各是指的哪位诗人或作家。 杜陵野老——(

) 柳河东——(

) 四明狂客——(

) 青莲居士——(

) 靖节先生——(

) 香山居士——(

) 六一居士——(

) 东坡居士——(

) 易安居士——(

) 柳泉居士——(

)

16.把下列作品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回延安》《天净沙—秋思》《有的人》《汉江临眺》《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坡羊—潼关怀古》《雁门太守行》《夜雨寄北》《清平乐—村居》《观书有感》《泊秦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在下列作品中,体裁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七根火柴》 B.《最后一课》 C.《藤野先生》 D.《勇气》

18.先阅读下面两则对联,然后请指出它里面包含哪些兴趣和爱好。 ① 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② 和二弦撷趣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9.注意对联中所包含的文史知识。

①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幅对联所称颂的作家是: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是_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

②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中,上联的“三词客”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下联的“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 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湖”指的是________,它所纪念的作家是________,由这幅对联我们可以想到他的两句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④ 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中的“翁”指的作家是________,这幅对联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很有关系,这篇文章是________。

⑤ 在蒲松龄所作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所包含的成语有:________ ________

20.用成语寓言故事的篇名形成趣味对联。 《愚公移山》——《

》《买椟还珠》——《

第四篇:文言文7常识练习

文言文阅读(第7课时)

孟凡河

文化常识练习题

1.关于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7.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例如“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指“晋升”“提拔任用”。

D.“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符节是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0.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 2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8.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答案:

1.B(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帝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3.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举荐。)

4.A(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5.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如《五人墓碑记》就提到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

6. A (“左迁”是降职。《琵琶行》中写到“左迁九江郡司马”。) 7.D(皇帝的庙号。)

8.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9.A(不是中午12点,古时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上午11时至下午 1 时。) 10.C(帝后死称为“崩”。) 11.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12. B(吏部管理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礼部掌管科举。)

13. C(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辰时即上午 7 时至上午 9 时。)

14.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5.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6.A(《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7.D (“转”是调动职务。) 18.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第五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最终版)

文言文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上一篇:物资部各项管理制度下一篇:万州公交车事件感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