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安全生产政策

2022-08-12

第一篇:国务院安全生产政策

2010-2011国务院房产调控政策

中国近年楼市调控政策回顾:

"国八条"2011年1月26日

"新国十条"升级版

2010.9.29

"新国十条" 2010.4.17

首套房首付比例 二套/三套房贷

——

不分住房大小,一律要求首套贷款首付要30%及以

上。

要求对购买首套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

例不得低于30%。

二套: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不分地区,一律要求暂停发放居民家庭第三套及以

上住房贷款。

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

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非本地居民购房

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

内向其售房。

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

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

放购房贷款。

非本地居民住房贷款未做明确限

制。

对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

房套数。

明文规定,要求地方政府未出台新政细则的要出细则,已经出台细则的要完

善。

也有类似要求,但最后只有北京版调控细则中采取了限购措施,要求同一家庭只能在北京市购买

一套住房。

限购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

措施。

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地方政府问责

停留于口头问责。

第二篇:国务院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是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市政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合理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四要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进重点生态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所有新上项目都要严把生态环境关。五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有序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能源工业,改造提升资源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六要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开发力度。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扶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及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第三篇: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情况自查报告

昌都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

重大政策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委督查室:

按照中共昌都市委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对党中央和区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对我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我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学习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召开的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座谈会精神,让每一名干部深入了解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情况。从政治高度、全局高度认识实现两项制度衔接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社会兜底保障工作,做好两项制度衔接。二是加强精准识别,按照相应的标准和程序,把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三是积极与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做好数据比对,提高数据质量。四是加强研究,分析研判需要社会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规模,制定兜底保障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让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理解政策,并用于指导民政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民政职责,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工作衔接,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更好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

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坚决遵循、自觉践行,当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是坚决维护和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主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中共昌都市民政局党组

2018年3月20日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解读

(一)

王月浩 曾博伟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12月1日正式发布。《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大旅游”的战略角度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既具原则性和引导性,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为便于全国旅游行业更好地理解《意见》中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政策立意,从即日起本版连续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解读,对《意见》中的28条政策进行现状分析、政策解析。

一、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现状分析: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资本进入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就旅游行业而言,目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并无明显的行业壁垒存在,但在操作层面,由于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不同,加之保护本地区利益的需要,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一些事实上的行业和地区壁垒。如有些地方规定非本行政区的旅游车辆不能进入本地区景区景点,或要求其交纳一定的额外费用方许进入;异地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区经营时,有些地方规定或在操作中执行一些高于本地企业的进入标准,实质性限制旅游企业的跨区域经营;在一些地区导游的异地带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阻碍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在全行业的努力下有所改观,但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须在今后工作中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改革在国内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从大局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建设中。各地旅游部门须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重新梳理和审视本地区在消除行业、地区壁垒方面存在的问题,旅游部门能够解决的,要抓紧时间尽快解决;仅靠旅游部门不能解决的,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二、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现状分析: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基本载体和要素。虽然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局面近些年有了较大改观,但在旅游市场更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依然存在大型企业集团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中小旅游企业由于缺乏有力支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得经营乏力,有些企业在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难以立足。部分地方国有旅游企业的改组改制仍不彻底,不能具备完全走向市场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些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突出,给中国旅游业整体实力的加强,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须在改革中予以着力推动。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全面推动各类旅游企业的做大做强,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政策充分考虑到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宽的特点,专门提出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各地须按照本条政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制,通过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尽快把国有旅游企业推向市场;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资质优良、经营业绩突出、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要探索更多手段予以扶持。(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三、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现状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保护和开发兼顾的前提下统筹各类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消除发展障碍,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为理顺旅游管理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从全国范围看,这种实践范围仍然有限,在操作过程中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须进一步推动。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力度的要求,部分地方开始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验,有些地方在社会经济综合改革过程中对旅游改革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国家旅游局十分关注这些改革和实践,并在职权范围内对一些改革进行了实质性的支持(如与商务部一起,为支持广东先行先试改革,把外资旅行社审批权下放至广东省旅游局)。总体来看,这些改革还处于探索中,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鼓励地方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展旅游业改革试验,从中总结经验,推进旅游产业整体改革步伐。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的地区,应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实践,以更实际的举措推进改革实践;进行经济社会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将旅游改革的内容更多地纳入到综合改革中;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须加强与国家旅游局在改革方面的信息互通,及时提出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国家旅游局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利国家旅游局从更宏观的层面总体谋划,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现状分析: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是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政府与协会脱钩的工作任务。旅游行业协会的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协会的人员、财务关系与政府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致使协会的相对独立性、自律功能和作为政府与市场间桥梁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把协会改革改制进行得更深入、更彻底,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意见》中对此提出量化的时间要求,是对旅游改革寄予的厚望,各地须按照这一要求,抓紧做出协会改革改制的具体方案和时间安排,按时完成任务。(作者:王月浩 曾博伟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五、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现状分析:景区门票价格是影响游客做出出行选择的敏感因素之一,是游客作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需要较长计划周期,以及游客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和合同执行不同步、间隔时间较长的特点,决定了景区门票价格必须相对稳定。目前,国家层面对于门票价格调整的公布及其公布时限,以及旅游收费向社会的公示均无十分明确的规定,各地做法不一。有些景区在旺季来临前突然提价,致使旅行社迫于经营压力,要求游客修改已经订立旅游合同的价格条款,由此引发的纠纷给旅行社业务的正常操作带来很大困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旅行社的声誉,更给游客的实际利益带来了损害。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对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向社会公布设定具体时限,以及向社会公示旅游收费项目做出原则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游客的知情权和旅游企业的切身利益。各地旅游部门须协同发展改革、价格部门,根据本条政策对于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予以落实,并加强对公布和公示本身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

六、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现状分析: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八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905号)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要明确对儿童、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宗教人士等的门票价格减免范围和标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对于特殊人群门票减免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有些游览参观点至今没有对特殊人群实行门票价格优惠。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对特殊人群实行门票价格优惠,更好地体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特殊保护,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政策的内涵,一方面在于再一次明确对于特殊人群应该实行门票优惠,另一方面在于固化这些优惠政策执行的范围和标准,以提高其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各地需按照本条政策和《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的要求,迅速制定有关对特殊人群进行游览参观点门票优惠的措施和办法,向社会进行公示,并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检查。

七、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现状分析:城市周边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及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的拓展,是提高旅游通达性和便利性,从而吸引更多自助游客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城市公交向景点延伸、开通专门的旅游专线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受到了市民和短途游客的广泛欢迎。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提示各地旅游部门加强与公路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在城市公交线路建设、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地考虑游客需求,把旅游服务要素更多地融入其中,为日益增多的散客旅游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八、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

现状分析:长期以来,除在国内外或较大范围内影响力较强的博物馆外,普通博物馆并不能被纳入旅行社安排线路的主要活动内容中;同时,博物馆开放时间与主要景区点的开放时间几乎相同,但其吸引力远低于旅行社线路安排中的主要景点,使得游客在进行选择时,通常放弃对博物馆的参观游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众多博物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与其相对应的是游客晚间游览项目贫乏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改观。特别是在2008年八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中提到,“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政策执行后,免费博物馆资源如何得到更好利用将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营业时间重叠所带来的矛盾,使游客很难享受到便利的金融、邮政等服务,游客在出行过程中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本应带动的相关消费受到限制。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适当的旅游旺季的开放和营业时间调整,解决游客日间游览和晚间活动不能兼顾的矛盾,更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从而达到丰富游客体验、拉动消费的目的。各地旅游部门要积极与文化、文物部门协调,从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入手,率先实行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对于不由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采取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其在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同时,应与金融、邮政部门一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旅游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办法和措施。

九、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

现状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下,不少地方、景区点专门开展旅游厕所兴建和改造工程,特别是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开展后,《标准》中融入关于厕所建设的硬指标,城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这对缓解游客如厕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府投入有限,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厕所总体保有量与游客实际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在单纯依靠公共投入满足这方面需求之外,还应该通过倡导和引导,使现有各种厕所资源得到更好更合理的利用。目前我国无明确规定禁止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向游客开放,但许多经营者出于各种考虑,禁止非本场所消费者在本场所内上厕所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对此问题向无明确定论,游客也往往不敢贸然到非购物的经营场所上厕所。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有效地缓解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如厕难问题。政策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经营场所公用厕所可为游客所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提示效果;二是鼓励经营场所将公用厕所向游客开放。此处“经营场所”,应理解为面向不特定公众进行营业活动的场所。其厕所是否可对游客开放,还应在自愿前提下把握好是否具备条件为宜。各地旅游部门需积极与城市管理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协调,通过适当方式引导经营场所的公共厕所向游客开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出台相关规定和措施的办法,科学合理界定经营场所范围,以及需开放厕所的条件,并在探索中不断检验其执行效果,及时予以完善。(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现状分析: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各地鼓励类产业目录,是对投资方向的重要引导依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基于当时旅游发展的状况,在“鼓励类”发展目录第25条“其他服务业”中,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三项内容纳入其中,对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旅游产业需要鼓励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必要在这一目录中做出相应调整。据了解,一些旅游发达地区在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中包含了较多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但普遍来看,旅游内容在各地的产业指导目录中体现仍十分有限。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把更多的旅游内容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支持、引导旅游投资和发展方向,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并藉此引导各地在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时对旅游业相关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旅游发展看,以上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促进休闲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予以推动十分必要。各地还可根据此条政策的基本精神,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把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内容列入本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

十一、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现状分析:目前,旅游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认识不足,通过知识产权维护保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二是旅游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从职能上看这些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知识产权申请都有各自归口管理的部门,不属旅游部门职责范围;三是现实紧迫性不强,目前市场上针对旅游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尚不突出,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四是对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十分不利于保护企业利益,规范市场秩序。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育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业界的认识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各地旅游部门需从旅游发展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引导企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加强与知识产权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指导并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申请。同时,对于通过申请知识产权维护自身权益的企业和实际做法,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鼓励、宣传和推广。(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二、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现状分析:多渠道提供信息服务,服务于旅游企业和游客,是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借助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旅游服务热线的开通、网络营销的启动等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各地在旅游服务网络的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差距仍然存在,效果依然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市场对资讯的需求日益强烈。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业内外各种社会资源大量涌入这一领域,给旅游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网络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详实的信息,提高旅游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这一政策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主要途径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同时表明,旅游信息化建设从数据库建立到平台建设,都不能拘泥于旅游部门一家主导,也不能拘泥于政府投入一种方式。各地旅游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须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统筹各类资源为旅游所用,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由于盲目建设、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带来资源浪费;同时应与相关方面主动协调,提供可行条件,引入市场机制,把旅游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抓好落实。

十三、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

现状分析:总体来看,较之工业企业,旅游属于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但这并不等于说旅游企业不存在节能减排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旅游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意见》中提到的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有利于降低企业能耗的有效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已经在一些地方的宾馆饭店开始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加大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使旅游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方面做出应有贡献。推进节能环保是这次《意见》的主要任务之一,《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各地旅游部门需因地制宜,按照量化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落实计划,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旅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按照时间要求和指标要求完成任务。(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四、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

现状分析:科学的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旅游行业在景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视“规划先行”,效果比较明显。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正在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应看到,旅游业在现行国家和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所显现出来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后劲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各类规划中予以前瞻性考虑,预留应有空间,这也是避免旅游开发和建设盲目性的必要手段。

政策解析:此项政策的立意,在于从规划的角度,从更宏观的层面,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全国和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乡村土地、海洋资源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旅游发展必要的保障。此条政策的实质,在于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强旅游部门、旅游行业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话语权,并通过规划的具体措施将这种话语权的增加予以充分体现。各地旅游部门须积极协调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城乡建设部门、交通等公共建设部门,以及当地政府、人大,把旅游部门和旅游行业参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开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固定。

十五、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

现状分析:旅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获取信贷支持时,与大企业有较大的差距。融资困难成为旅游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有新的模式、以开发新型业态为主、创新能力较强的旅游企业,也因为难以得到信贷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不能很快地发展起来。2009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作为主要内容,为旅游企业争取同等的信贷支持创造了条件。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立意,在于为金融部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导向。各级旅游部门须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同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依据《意见》提出的基本精神,研究探索适合旅游企业的融资授信形式。同时要特别关注中小旅游企业的金融问题,积极为中小旅游企业争取同中小工业企业同等的贷款优惠政策。(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第五篇: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政策的自查报告(1)

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

自查报告

鸡冠区是市域中心区,市区同城、市区共建,是鸡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体区、招商项目的聚集区、文化竞争力的引领区、改善民生的示范区,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紧紧围绕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立足于鸡冠区实际,就会拥有先天优势,借助城市扩容建设的有利契机,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接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市域中心区优势。

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转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和落实意见,把“保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的最大实践抓手抓紧抓好,确保政策措施发挥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应有的促进作用。接到市政府的迎检通知后,区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区发改、人社、农林水牧、商务等区直各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责成区发改局为牵头单位,落实迎检和汇总工作,向区直各职责单位下达责任分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增长调结构方面

去年以来,鸡冠区经济在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影响下,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道路上的各项难题,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8:40:52,三产服务业比重加大,产业结构比例得到优化,作为市域中心区的优势得到较好发挥,

“第一产业”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实施精品、棚

1 室和高效设施农业,结合鸡虎高速农业示范带建设,做好西郊乡团结、梁家、新发蔬菜棚室基地改扩建规划和农业示范带互通区建设。目前,蓝莓、青玉米、小番茄、小杂粮等精品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9530亩,扩大了以蓝莓、草莓、小番茄、甜玉米等精品品种种植。种植青玉米1.2万亩、小杂粮3000亩。二是适度发展畜牧养殖。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红星乡光明养殖场、西郊乡青良养殖场两个标准化养殖场的创建工作,养殖场改扩建工程已建设完成并通过市检查验收。深入30余家养殖场、兽药、饲料、动物治疗单位开展了行政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兽药销售、饲料经营、畜禽养殖中的违法行为,确保我区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鸡冠区积极响应国家城镇化建设决策部署,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乡村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城乡管理。全省整乡(镇)推进城镇化工作现场会召开后,按照全省整乡推进城镇化决策部署以及鸡西市整乡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结合市域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审时度势、抢前抓早,以“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为原则,汲取省外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西郊乡整乡推进城镇化为试点,不断探索整乡推进城镇化的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城乡共筑齐发展,联合共建保民生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子,目前,新发小镇、鸡兴村龙韵家园、红星中心村、红胜村中心村等民居工程建设基本上建设完成,农民已喜迁新居,全区共完成农民住宅楼141栋,目前已有3000余户农民回迁入户,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正在跟进建设,新发小镇已初具雏形。

“第二产业”方面。一是确保工业企业平稳运行。鼓励引导企业向成长型企业迈进,大力宣传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向“创业型工业园区”倾斜的政策,组织企业申报项目,争取省级国家的资金支持。坚持对

2 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月分析、季调度监测机制,随时调控工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确保了工业运行在市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顽强运行。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4.63%;增加值7.95亿元,同比22.7%。二加快产业项目建设。2013年,21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有1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8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有7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2014年,我区共谋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68.7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7亿元,预计年可竣工项目12个,项目入园率达到74%。截至目前,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8个,预计6月底前可开复工建设的项目有4个,现已开始进行土地平整、动迁等开工准备工作的项目有5个,上半年可开工项目17个,预计上半年开复工率为89.5%。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2013年,共投入6400余万元完成了园区12万平方米的土地收储和道路、绿化、电力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对园区新拓展的8平方公里部分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编制了其中1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项目布局日趋合理。2014年,在园区建设上进行了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的立项、可研报告审批和13万平方米的土地收储工作,在入园项目建设上,正帮助青岛啤酒项目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帮助联合利丰食品包装和珍宝岛二期做好开(复)工建设准备工作,预计七月初将开复工建设。四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面对工业市场低迷局面,不断加大对工业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服务力度,2013年推出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池的铺底资金,统计入库企业23户,主动帮助信恒管材等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主辅业分离,加快工业裂变,增

3 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鸡冠民营科技园区管委会上门征询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积极开展银企对话,组织召开了银企对接会,为入园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将园区内优质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缓解园区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不断增进园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新上技改项目提供保证。

“第三产业”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对俄贸易。利用密山、虎林两个口岸,充分发挥海关监管仓库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西郊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设了鸡西新果品蔬菜批发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重点引导优势农产品(青玉米、小杂粮、新鲜蔬菜等)和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在轻工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上,以鸡西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依托,加快西郊国际贸易物流园区整合与启动,重点发展以对俄出口为主的轻纺工业、机电产品、家电、建材和原材料产业,依托有实力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跨境物流服务体系以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同时,鼓励全区外贸企业参与黑龙江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发展壮大餐饮、娱乐、配送等特色街区,培育好鸡西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群,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注资实体经济,制定扶持政策,建立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电子商务的运营新模式,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政府在家庭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按照职业培训标准,强化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和鼓励发展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家庭服务业,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和家政服务。坚持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同步提升,从路面硬化、绿化、排水等方面加大对辖区背街巷道的全面整治,全面提高老城区物业管理水平,利用“963919”物业服务投诉平台,协调排水、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等相关责任单位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好居民

4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在保持原生态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做大宏福种业、朝阳瀚海、红星杏花山、西郊乡智能温室,打造近郊生态观光游农业精品工程和特色旅游品牌,形成城市公园游、广场游等具有鸡冠区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旅游部门正制作鸡冠区特色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标识图板,开展特色饭店推介,加快形成一批知名品牌,使外来旅客驻足鸡冠区,能够品味鸡西美食特色,为鸡西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活力要素,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流,加速各类要素向鸡冠区集聚。

二、扩内需方面

鸡冠区经济属内向型经济,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为此,我区紧紧围绕增加投资和促进消费两个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扩大内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多方争取国家和省市扩大内需各类专项建设资金。中央拉动内需政策出台以前,我区共争取到中央拉动内需投资项目14个,资金共计13969万元,涉及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卫生、民政等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国投资金的配套项目大多已完成了招投标工作,陆续进入了开工建设阶段。另外,我区正在积极争取的项目还有民政社区服务、卫生基础设施等项目。二是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为了落实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我区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国投资金实行“三专一封闭”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帐管理、封闭运行),严防资金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同时我区按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提高资金捆绑投放效益,用好用活这些资金。严格项目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广泛推进广告招商、网络招商、推介招商,收集整理全国500强企业的相关资料,丰富招商项目库,坚持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5 开展“招商之冬”活动,加强与友好区和各地商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主动与企业负责人开展对接洽谈。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海关监管仓库、青岛啤酒、华美立家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我区,2013年共引进国内资金34.74亿元,同比增长50.06%,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四是全面实行就业援助制度,改善消费预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紧扣服务项目工作主题,鼓励困难人员以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与义乌商贸城联系,确定了鸡西首个“创业孵化基地”,先后组织65名有入驻意向的创业人员到基地实地考察,13名创业人员签订了入驻合同,帮助82名创业人员申报小额担保贷款410万元,带动就业915人。全区城镇新就业人数852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4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03%;发放医疗费2790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700余万元;发放低保专项资金4724万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265元提高到310元,农村由每年1400元提高到1800元;发放廉租房补贴1842万元;投入7899万元,用于粮食直补、新农合补助、林业补贴、民政优抚救助等惠民支出;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城镇居民符合参保4408人,参保率43%,收取保费340余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700余万元,位于六区之首。

三、惠民生方面

一是加大社区建设。2013年,投入6000万元,完成了鸡兴、新发小镇、赛洛城、幸福里等社区办公用房的主体建设。今年重点建设康新、赛洛城和幸福里社区,力争打造成为全市精品标杆社区;建设新发小镇社区和鸡兴社区,使其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以上,达到省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标准,力争8月中旬投入使用。二是加快老

6 年服务网络建设。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探索建设我区公办养老机构,在立新矿原立新学校的校址筹划建设一家公办养老院,加快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的健康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了“蓝天工程”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环保专项行动和穆棱河流域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量。瑞和新城、万方福苑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去年以来,已有2300多户低收入家庭搬入新居;四是加快教育办学投入。区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对区属学校进行环境改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尝试教育和生命化教育,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了教育均衡化发展。五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鸡冠区绿色发展”、“城市之光”等为主题,组织市银河传媒集团、楚梦演艺公司等民营文艺团体进行广场系列演出15场,深入乡村、社区送文化下基层演出29场。对上争取文化设施价值26万元,建成月秀、东山、中山三个示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了红星乡综合文化站小剧场和文化中心配套设施建设,鸡冠区的社区和村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达100%。注重发掘地域文化,大力弘扬“鸡西人精神”,文化软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促改革方面

一是加快城市管理创新。将全区40个社区整合为26个,同时完成了第四届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区7个办事处各自确定一个社区作为试点,加快社区变革,整合社区资源,按照“政社分开”的工作要求,开展社区服务站建设的试点工作。强化社区的基层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功能,指导居委会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志愿互助、创业就业等方面的亮点和特色。二是深化行政体系改革。鸡冠区的行政体系属于市区共

7 治,一直以来区级部门与市级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部分职能交叉、责权范围界定不明晰的问题。作为全省城区经济试点区之一,鸡冠区大力发展城区经济,积极争取项目计划单列等城区经济试点区相关政策。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的简政放权工作正在加大力度稳步推进,目前已有部分职责陆续下放至我区,共涉及卫生、环保、安监、商务、劳动保障、教育文化、城乡建设、城乡执法、物业行业监督管理等9个方面工作,对此,区级的态度积极、敢于承接、认真对待,避免因职责界定不清而出现工作上的纰漏。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整、人员编制、资金和设备力量不足、有责任无执法权限等方面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市级部门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权力下放程序,以部门文件或者会议部署的形式随意下放权力,区级行政部门存在着与市直一些部门行政权力相叠加,重复执法的问题,造成了“想管管不了,想管管不过来,不知道该不该管”的尴尬局面。建议市政府确定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统一部署职责下放工作,凡是未经市政府批准,以部门名义下放的职责限期予以收回或重新理顺。按照要求必须下放的,指示相关部门仔细研究好工作方案,既要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还要兼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更要坚持“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在下放职责的同时,把人员编制、资金、设备以及行政执法权限一并下放到位。对于区级部门不具备独立行政执法资格的,由市级相关部门授权委托区级对口部门执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恳请市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和研究我区在承接市级职责下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本着“一事一议”的原则,逐项明确职责下放的形式和管理方式,明晰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界线。并且在增加人员编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我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以便更好地发挥区级政府的服务作用。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下步应对建议

目前,在国内经济形势总体趋缓的大背景下,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减慢,下滑明显,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在紧缩,不可判断因素在增强,要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作更大的努力,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将化为泡影。

从我区主要行业发展现状剖析:农业基础地位在削弱,生产持续多年下滑,占全区经济比重一降再降;从我区农业的生产情况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生产的总量在缩减;从农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看,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在不断减少;生猪、牛、羊饲养量不断下降,蔬菜、水果、家禽等经济型农产品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每年的增量却非常有限。工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难度加大,制约要素在增多。受煤炭经济下滑和居民购买力的减弱,市场需求疲软,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财政总收入增幅均有所回落。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除高金食品有限公司、金鑫兽药有限公司2户企业外,其他5户均为煤炭及煤机配件加工企业,其产能占总产值的86.66%,目前全部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GDP增速减慢;新上产业项目的税源转化率较低,近年来新上项目还未形成税源,在建项目进展缓慢,部分企业手续尚未齐全,对投资完成情况产生很大影响;由于煤炭价格走低,煤炭等关联产业持续低迷,洗煤行业处于半停产状态,煤机制造企业订单锐减,经营困难;房地产及建筑行业新开工项目手续审批严格,已开工项目本年复工率低。三产中传统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受鸡西矿业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的影响,城镇居民购买力不足,消费欲望下降,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此外,网络购物的兴起也对我区大型零售企业的实体销售产生巨大冲击和挑战,受国家政策性因素影响,与此相关的餐饮业、洗浴业、娱乐业收入不断减

9 少。由于重点纳税大户的盈利下滑,导致财政增收乏力,随着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支出增加,财政收支平衡日趋困难。

对于下步工作安排,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把帮助企业度难关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金融、资本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如果供应不够,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贫血现象,针对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产业项目及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应把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作为工作重点,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并落实《鸡西市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对企业增加生产、增长主营收入和税金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县(市)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并同比增长税金的给予相应工作经费奖励,同时加大对我区重点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政策,充分吸纳省、市资金向园区和重点产业项目倾斜,大力实施“助保贷”等新型融资模式,缓解工业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吸引和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重点扶持有市场、有潜力但抵押不足的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在稳定现有订单的同时,进行转型升级,形成新产能,逐企推进裂变升级项目建设,使一批成长型企业能迅速做大做强,加快工业裂变进程,增强企业抗拒风险能力。二是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的有效途径。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主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在施工、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协调和服务力度。引导矿山机械类项目进行转型升级,形成新产能,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生产企业入园发展,提高园区产业集群水平。鼓励企业间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循环产业链建设,完善园区管理中心产业孵化功能,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开发水平。三是把持续商业开发作为保增长的现实选择。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全民创业,不断完善小额贷款政策和帮扶创业政策,引导和鼓励

10 民资投向服务业,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重点排查规模户,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寻找我区经济指标增长点。做好物流业、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和市场布局,壮大义乌商贸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结合区情实际,研究制定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和专业配送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中心区的商业辐射功能。四是把对外开放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依托新果品蔬菜大市场的正式运行,发挥好对俄边贸承接地作用,全面拉动对俄蔬菜出口贸易战略升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技术改造、盘活存量和对俄贸易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降低外商投资成本,推动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以商招商,通过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产业入驻发展。五是把数据统计和对上争取作为保增长的关键环节。对待经济数据既要咋干水分、实事求是,更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总体把握和数据统计,全面、及时、准确地摸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数,使统计数据真实、可信,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今年,中央、省、市将先后出台了一些指导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项目审批、权利下放、中小企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含金量比较高,越是经济困难时期就更应切实把现有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区政府将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准确把握政策取向、产业导向、投资方向,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挂号”,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借助专项资金保发展、保增长、惠民生。

上一篇:公务员评优先进事迹下一篇:公务员职业道德特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