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形势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人口形势范文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6日下午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战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于学军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密切相关,必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要求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一,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第二,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重视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第四,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协调好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的关系,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流动迁移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第六,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

胡锦涛指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要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广大人口工作者要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人口和生育政策,深入千家万户,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重点人口的管理

今年以来,聊城市东阿县公安局紧紧把握基层基础年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重点人口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建立了“四五三”监控、帮教模式,对重点人口实行分级管理,为基层基础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共列管326名重点人口,通过重点人口管理收集线索127条,其中有价值线索55条,破获刑事案件1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名,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社会治安秩序。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重点人口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首先找出了近年来重点人口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是:重点人口案前管控不力,存在失控现象,发生刑事案件后不能主动提供案件线索,以致于不能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区民警对重点人口的情况不熟悉,不能及时掌握“七知”内容和案件情况;个别单位建立重点人口的档案不及时,在收到法律文书后不能马上建档并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且考察记录过于简单,没有重点人口本人的书面汇报材料;重点人口中的个别帮教对象转变不彻底,帮教效果不好。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监帮组织软弱松散,监管力量不到位。在管理中,监控和帮教组织实际是由单位保卫人员、村干部组成的,公安民警只是在里面挂个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帮教人员对于重点人口管理认识不高,不能从政治的高度认识重点人口管理的重要性,有的责任心不强,甚至对这些工作不管不问,漠不关心。由于某些监控、帮教组织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有的重点人口没有真正被教育过来,甚至出现重新违法犯罪的苗头。二是少数干警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中,个别干警认为重点人口管理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对重点人口有一定偏见,特别是对有一定情绪的重点人口,不仅没有耐心的说服教育,更认为其不思悔改,以致工作方法上粗暴、急燥。久而久之,重点人口就对公安机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导致帮教效果向不良方面发展。三是考察方法简单,考察内容流于形式。少数民警由于对考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考察材料往往不按照重点人口实际表现情况形成,而是每季度都是依据村委汇报情况形成考察材料,有时一个村所有重点人口的考察材料完全一样,这并不能准确反映重点人口的表现情况和社会危害程度,而是流于形式。四是管理灵活性差,管理方法僵化雷同。有的单位没有根据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表现情况、危害程度建立相应的监控或帮教组织,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而是所有重点人口的管理方法雷同,这就不能很好的发挥监帮作用。五是管理的民警衔接工作不到位。有的派出所分管重点人口管理的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在交接时没有负责的做好衔接工作,造成工作上的生疏,档案管理上的混乱,档案内容记载不齐全。另外,由于缺乏协作配合,在管理中没有把重点人口管理工作同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动态管理,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建立“四五三”管理模式,加强监督考察,发挥重点人口管理效能

实行“四位一体”的帮教模式,建立监帮工作责任制。针对重点人口的实际情况,采取因人施策的方法。对于刑释解教人员和轻微违法青少年,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其周围建立了由派出所、村委会、治保会、家庭四方面组成的帮教小组,靠上进行帮教;对于少数不宜正面疏导和帮教的以及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不安全分子”,则在其活动场所部署监控力量,主要建立由责任区民警、基层党组织、治保积极分子和特情耳目参加的秘密监控小组。工作中,实行“双列管”,建立了帮教监管工作责任制。帮教小组定期对帮教对象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并要求每季度向帮教小组汇报思想转变、生产劳动以及生活情况。监控小组则要运用秘密方式对监控对象控制,跟踪监控,掌握其动向,从而达到预防重新违法犯罪的目的。

落实“五心”帮教,帮助重点人口改过自新。重点人口都是受过打击处理或有劣迹的人员,本来对党和政府就有抵触情绪,最易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由于当前社会上人们歧视他们,这更增加重点人口“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重新走向犯罪的道路。鉴于此,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轻微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采取“五心”帮教,即:满怀真心、奉献爱心、坚持耐心、提高信心、人民安心,贴心进行工作,使他们切实感到社会的温暖,真正悔过自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深化重点人口“三级”管理,加强监督考察。实行重点人口分级管理,即经考察,对列管的重点人口中有重大现实危害的可疑人员,采取一级管理,加强监控措施,实行重点控制;对列管的重点人口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帮教,但未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采取二级管理,靠上做工作,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对列管的重点人口中危险因素基本排除,违法犯罪的嫌疑基本否定,经考察确有悔改表现的人员采取三级管理,采取正常的帮教措施。对列入各级的重点人口,每季度对其表现按规定进行一次全面考察,每半年对每名重点人口的表现由各监帮小组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下一步的管理意见,重新调整管理方法。考察中,他们取消了以前重点人口管理只由村委会汇报的做法,而是依据责任区民警日常管理中的记录、监控帮教的综合汇报、重点人口的思想转化汇报材料、调查走访的材料,写出符合要求的重点人口综合考察材料,并报所长批准,及时调整管理级别,对在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及时研究解决,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动态管理措施。在工作中,树立整体工作意识,把重点人口工作作为全局性的基础工作,作为责任区民警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的协作配合,找准重点人口管理和其他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把重点人口的列管、控制和查证同常住人员管理、治安管理、国保管理、严打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列管在其他工作中发现的重点人口,做到了不漏管。同时,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了暂住人口中的重点人口的管理控制。对于流入辖区的暂住人口全部向其常住地派出所进行了发函调查,看其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是否为重点人口;对于外地来函调查涉及辖区重点人口的,迅速采取适当方式回函,以利于对重点人口进行管理控制,受到了发函单位的好评。

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创新人口管理工作

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主要是通报协查、材料转递、清理考察、档案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制度。对派出所实行月查季考制,注意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过整边改,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加强对案前管控责任考察工作,对由于漏管失控、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民警,给予严肃处理。对提供线索破案的民警,给予表彰奖励。真正调动责任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把派出所的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公安部提出的“抓基层、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道路上来。

第三篇:当前江西人口全面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全面深入剖析当前我省人口全面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既是我省人口计生系统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推动新时期统筹解决我省人口问题的现实需要。

㈠、当前我省人口全面发展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来,跟全国一样,我省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1978年到2008年,我省人口增长占全国人口增长总量的3.33%。自2003年以来,年均净增人口稳定在35万以内。过去30年里,我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保持在3.31%左右,2008年全省人口总计4400.1万,妇女总和生育率已从1978年的4.73下降到目前的1.80左右。在20世纪末,我省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目前人均预期寿命接近73岁,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中部省份,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人口全面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丝毫没有降低,而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压力前所未有,制约我省人口全面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加深。概括而言,就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预计我省人口总量将在2037年前后达到峰值,但仍存在一些变数,主要是我省多年来人口出生率在全国居高不下,一直冲击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生育反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虽然我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推迟5年,但目前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速度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我省是流动人口大省,流出育龄妇女总量在全国居第六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到位率低,漏洞还比较多具体而言,当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未来生育水平仍可能飙升

统计数据显示,自1989年以来,我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连续2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近五年内更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在中部六省中最高,在全国各省由低到高排位中名列第25位,仅次于西藏、海南、青海、广西、宁夏、新疆等地。究其原因,除我省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惯性增长强劲之外,另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受传统观念与现实问题交互影响,群众生育意愿强烈

我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6480亿元,仅占全国GDP的2.155%;地方财政收入为489亿元,仅占全国各省(区、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707%;全省乡村人口2580.22万人,占总人口的58.64%,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履行计划生育国策,但还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村群众仍依赖家庭养老,

- 123456 -

第四篇:XX镇二○○五年半人口与计生形势分析

~年1-6月,我镇以签订年初目标管理责任书为契机,牢牢抓住队伍建设、查孕查环查并提高长效节育率、流动人口管理等实质性工作不放松,创建计划生育特色工作,亮点工程,争先氛围浓厚,有力地推进我镇人口计生工作的稳定发展,现将半年来统计数据作简要分析。

一、统计数据分析

1、出生情况

半来,全镇共出生31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7人,其中一孩出生251人,同比减少49人;二孩及以上出生57人,同比增加12人。一孩出生率为86.74%,比去年同期下降5.13%,出生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

根据报表显示今年上半全镇计划外出生人数为2人,与去年同期相同,计生符合率99.35%,比去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从计外出生的时间来看当年出生2人,都是未到法定年龄出生计划外对象。

2、怀孕和初婚情况

半报表显示,今年全镇当年生孕数为618人,比上年减少79人。其中一孩怀孕数为259人,二孩及以上怀孕数48人,与上年比明显下降,二孩审批比去年明显增加,出生人数有上升的趋向。

半报表显示,全镇女性初婚人数274人,同比减少38人,全镇早婚率为0.36%,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晚婚率65.33%,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初婚人数比上年有明显减少,晚婚率比上年明显下降,基本反映了广大青年的真实意愿。早婚率受出生计划外一孩的影响,比去年增加1人,但只要早育得到控制,早婚率也能随之下降。

3、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情况

半报表显示,共施行各类节育手术721例,同比减少了155例。其中结扎1例,同比减少2例;放环355例,同比减少85例。节育手术例数的减少说明我镇在引导、鼓励育龄妇女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报表全镇采取补救措施110例,比上年下降11例,其中人流103例,下降11例;引产7例,与上年持平。

半报表显示,当年生育295人,其中落实长效节育措施204人,其中一孩生育放环169人,二孩及以上生育放环35人。

从工作力度上看,有一些工作片“知情选择”初选长效措施率不高,村级计生服务员没有真正引导好育龄群众选择长效节育措施。

4、计划外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全镇期内共有计划外生育对象2例,其中已作决定2例,案件兑现数1例,应征收金额29934元,已征收14967元,金额兑现率50%。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是今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二、从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我镇计生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1、出生人数减少,计划外生育形势严峻

~年全镇出生人口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原因:一是受前年“羊年”和去年“猴年”的民间习俗影响;二是受二孩生育间隔政策的微调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实施,二孩出生人数增加;三是计划外生育人数增加,男青年长期外出打工,由于地址不清,对他们的管理相对难度较大,而且再婚对象多,大龄女青年难以管理,以及已生一男的也想生个女孩等等原因的存在,导致计划外生育;四是老工作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管用。计划外出生人口的反弹,说明我镇人口和计生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

2、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低,计划外怀孕率高

从统计数据分析,~年1-6月出生总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但当年落实放环人数比去年减少,“知情选择”的初衷是让群众在知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避孕方法,从而降低怀孕率,减少育龄群众的痛苦,但如果计划外怀孕率反而上升了就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分析原因:一是干部作风没有根本转变,对如何做更深、更细的工作缺少主动性,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二是抓计生工作的力度有所放松,忽略了干部有引导、指导落实长效措施的义务。

3、基层基础工作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外出人口多,群众自觉性跟不上计生工作的要求,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计划外生育比去年有所增加,非婚生育一例。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计划生育政策、节育知识的普及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与内容,内容应通俗易懂,易被群众接受。

2、建立责任制,做到每项工作有落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做好领导参谋。

3、开展避孕方法需求调查分析,狠抓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低,非意愿性妊娠增加,无措施人员增加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部门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力争到年底当年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75%以上。

4、加强各级医院配合,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指导育龄群众落实长效措施,对孕妇凭证检查、接生,发现无证检查、接生能及时报告,提高产后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

5、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厂,在注重“一转四化”管理中,多加强一些实质性工作,建档立册,督查融为一体。

XX镇社会事业办

~年8月3日

第五篇:人民日报不应误判中国人口形势

梁建章、黄文政

2014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全面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会带来不利因素》的文章。从标题来看,文章是要批评“单独两孩”政策,但实际谈论的却是“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的所谓不利因素,所以整篇文章是文不对题。抛开这种标题上的低级错误不谈,文章内容更是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不仅严重误判中国人口形势,更是在人口观念上刻意误导读者。

文章称:“实行科学的生育政策,采取措施影响生育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这种说法掩盖了自愿与强制的区别,也混淆了影响生育率的方向性不同。不错,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影响生育率,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采取强制的行政措施来干预生育;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生育政策都是在家庭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处于世界最低之列,更是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正常繁衍的更替水平。世界其他国家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时都在鼓励生育,而中国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下依然用强制手段来限制生育。

文章称:“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这种说法是在混淆视听。虽然人口基数大,但我国地域辽阔。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数据计算,在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口密度排第84位,仅是中等偏前的位置。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西部很多高原,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实际上,高原只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6%。即便不把高原计入中国的国土面积,中国的人口密度也小于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更是远小于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等。何况,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土地不适宜居住,人口分布也不均匀。比如,根据《国家地理》,人均土地面积远小于中国的日本仅有18%的土地适宜于人类居住。

至于“人口增长快”的说法从世界比较来看根本就不成立。在过去200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1820、1950、1980和2013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即便在增长的1950-1980年,增长幅度也不过0.3个百分点,这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人均寿命从40岁上升到约70岁。相比之下,1980-2013年则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是前30年上升速度的10倍。难道这能说“中国人口增长快”?而且,虽然中国人口现在占世界的19.0%,但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仅占世界12.0%。

文章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基本国情。”事实上,由于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农业成熟,中国人口才长期居世界第一位。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虽然在近代确实落后了,但改革开放后却又快速崛起。所有这些都是在人口众多的条件发生的。如果说历史上人口多的中国可以创造辉煌,为什么现在人口多就成了问题?如果说依然人口众多的中国在经历波折后可东山再起,为什么现在还要把人口众多看成是问题?

我们不清楚文章所说的底子薄到底是何含义,更不明白这个底子薄与控制人口有何逻辑关系。如果是与历史纵向比,中国现在的经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发达,底子应该说更厚了。在计划生育实施之前,中国从未限制过生育,国运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怎么如今更厚的底子还是太薄,以至于要实行在原来底子更薄时都从未实行过的生育限制政策?如果是与其他国家横向比,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均GDP已经处于世界中间靠前的位置,全球仅有29.6%的人口生活在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用过如此极端的手段来限制生育。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处于世界最低之列,远低于维持人口正常繁衍的替代水平,世界上更是没有一个国家在生育率低于替代水平之后还继续限制生育。怎么这个已经处于世界中等甚至偏上水平的底子还是太薄,以至于还要继续实行所有国家都从未施行过的如此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

确实,中国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以世界平均来衡量一国的资源是否丰富完全是误导,因为世界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少数资源丰富国拉高世界平均值,使其失去代表性意义,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都要远少于世界平均。以耕地为例,在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耕地少于世界平均的就有167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占世界69.2%;而森林、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更不均匀。实际上,在上述每项自然资源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中间甚至靠前的位置。除耕地外,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的总人口都不到世界50%,而且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并不比低于中国的国家更发达。以世界人均为标准来认定自己人口太多并限制生育完全是削己足适他履。

文章称:“据估算,如不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人口可能激增到十七八亿。”这完全是信口开河的人口恐吓。参考其他未实行生育限制背景下的国家的生育率变化来估计,如果没有1980年代以来的生育限制政策,中国人口最多比现在多一两亿,而这也正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说法。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官方对中国人口峰值的预测不断下调,但却没有给出正式解释。1996年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人的峰值。2005年6月20日,时任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表示,中国人口预计在2033年前后达到15亿人左右。而2013年12月7日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总人口将低于14.3亿人,峰值也将明显低于15亿人。 文章称:“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实际上,生育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几十年的滞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几无关系。根据我们最宽松的估计,严厉的生育限制使得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在过去三十多年来最多快出一两年,但它所加剧的人口老化和未来人口的急剧衰减,却势必严重拖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人口红利的前提是生育率下降之前的高生育率,没有1960-1980年代的相对高生育率,哪来所谓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来说,高生育率是在积累能量,生育率从高到低,能量得到释放,推动经济发展。但长时间维持低生育率则是在不断地低效释放能量,更是在耗费发展的后劲;这种做法即使对过去经济增长有微弱的贡献,那也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

文章称:“为什么不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现阶段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短期内将引起出生人口大幅增长。据专家预测,届时全国出生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加上现有的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左右,出生总人口接近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将给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很大压力。”这里引用了所谓“大量研究”和“专家预测”,对具体信息却含糊其辞。《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说话是要负责任的,请问是哪项研究估算、哪位专家预测“届时全国出生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为何不敢说出研究项目的名称和专家的姓名?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人口政策调整一再被离谱的估算和预测所误导。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当年生育率仅1.22,但被大幅调高后的1.8却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根据2010年的完整的人口普查数据回推验证发现当年的生育率不到1.4,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基本吻合,但远远低于被刻意调整后的1.8。此外,“十五”和“十一五”人口规划对短短5年内的增加人口的预计竟然连续两次都超出实际50%多。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更是验证了相关机构和学者之前对放松生育限制后出生人数的预测有多么离谱。比如《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1/12: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就预测,实施单独二孩后,峰值生育率也达到2.4,出生人口将达2600万;而全面放开二孩,头几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会超过4.4,每年出生4700多万人。国家卫计委官员和翟振武等人则宣称: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后,可将生育率提升到1.8;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峰值将达到4.5左右,出生人口将达到每年4995万。北大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则预测:单独二孩政策后,第一年新增的出生人数会在326.2万到437.5万之间,总出生人数将超过2000万。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自浙江省在2014年1月17日率先启动以来,目前除新疆和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区都已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截至5月31日,虽然绝大部分省市区都已经实施“单独两孩”超过2个月以上,但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只有27.16万对,已批准了24.13万对,仅占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妻数量的2.5%。按照这种趋势,再考虑到申请的夫妻未必能如期生育,全年多出生的人口最终可能不到100万,远低于之前相关机构和学者的预测。

根据我们最宽松的估算,即使在2014年全面放开生育(而不只是放开两孩),未来数年的生育率也不过2.

25、2.

12、2.0

2、1.9

3、1.89;年出生人口峰值也不会超过2500万人,低于19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很快会大幅下降。在“单独两孩”政策宣布的当天,我们就曾撰写文章《放开单独二胎对生育率恢复正常杯水车薪》, 而这一政策在过去数月的实施效果比我们当初的预料更小。

至于文章以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不足来作为生育政策不能放松的理由更是荒唐至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报,1992年全国小学有71.3万所,到2013则减少至21.35万所,减幅达70%以上。大幅度的缩减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比如,从1995年到2012年,由于外来人口涌入,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从1070万增长到2069万,而北京小学数量却从2867所锐减到1081所。

在过去孩子数量减少甚至稳定的时候,可以大幅度地缩减学校的数量来压缩教育资源,未来放开后的短暂反弹怎么就不能应对了?即便按文章中对“放开两孩”效应的夸张估算,出生人口数量也大大低于1990年代初的水平,反弹幅度也不比当年更高。而且,在世界几乎所有的低生育率国家,婴儿潮都被当成社会的福祉,在中国怎么就成了洪水猛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们认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该体现在每年出生人口基本稳定,这样才可以保证公共资源的需求和未来就业规模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为1600万左右,大致上维持稳定。但这是因为中国目前处于理论上的生育高峰期,也就是说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数较多。这背后的原因是60后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代人,当前他们的孩子正处于生育旺盛年龄。但即使如此,实际上出生人口没有明显增加,说明中国的生育率在不断走低。更关键的是,从2014至2024年这10年间,23至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87万降至4116万。这意味着10年后即使生育率保持不变,出生人数也将萎缩接近一半。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是1.18,2011年和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据则分别是1.04和1.26。即便假设生育率被低估10%,那2012年的实际生育率也不到1.4,而这年还是生育意愿相对较高的龙年。在2.2的更替水平下,1.4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一代人出生人口将减少36%,这还没有考虑未来十年生育旺盛期女性减少近半的效应。这种人口趋势显然不符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为了维持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政策繁衍,应该全面放开生育并在补偿反弹过后开始鼓励生育。根据中国的生育意愿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亚各地的经验来看,提升生育率是一项长期的极其艰巨的任务,这将是中国社会未来几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超过20年,不要说只放开两孩,就是全面放开乃至鼓励生育也难以避免未来出生人口的进一步萎缩。我们曾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指出,这种人口趋势将严重威胁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也违背总书记表述的人口是巨大力量的理念。我们认为,无论《人民日报》还是其他媒体、专家,在论述人口问题时都应该表现出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将一些妄加猜测、缺乏根据的数据当成论据,更不能将个别部门的私利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刻意误导公众和决策层,以拖延人口政策的改革。对于这个问题信口开河,将给中华民族带来难以估量且无法逆转的巨大损失。

上一篇:人类尊严范文下一篇:世博介绍范文